一、腹部正中切口联合脐上右侧横切口手术治疗严重肝右叶钝性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邓尚希[1](2021)在《腰段自主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前路腰椎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是治疗创伤性或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的常用外科手术技术。腰段自主神经(Lumbarautonomic nerves)损伤是腰椎前路手术中一个严重的并发症,然而临床医生对腰段自主神经的解剖学特点目前理解并不深刻,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的:本研究拟阐明男性腰椎前方的腰段自主神经的空间位置、形态学分布以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完善国人男性腰段自主神经解剖统计资料,从而加深临床医生对男性腰段自主神经的解剖理解。方法:取10具男性胸腰骶部防腐大体标本(年龄36~78岁,平均56岁)。去除腹腔器官、腰大肌以及腰段自主神经周围的脂肪组织。使用电子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1 mm)测量各腰内脏神经起点和相应节段腰椎椎体下终板之间的距离;相邻腰内脏神经起点之间的距离;在矢状面上,腰椎间盘前缘与相应椎间孔前缘之间的距离;在矢状面上,双侧腰交感干后缘在各腰椎间盘平面上分别与腰椎间盘前缘之间的距离;上腹下丛主干长度、宽度及其右侧缘在腰5椎体下终板和骶骨岬平面上分别与中线的距离。使用直角量角器测量各腰内脏神经和人体垂直轴所成角度。本研究得到了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批准号2017B020210010)的资助,没有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结果:本研究在10具男性大体标本上共发现腰内脏神经72条,并发现腰内脏神经的起始位置和相应节段腰椎椎体下终板存在如下关系:平均而言,第1、2、3、4腰内脏神经的起点分别位于腰1、腰2、腰3、腰4椎体下终板的尾侧9mm、尾侧5mm、颅侧9mm和尾侧9mm,每根腰内脏神经起点位置的变化范围为6到11 mm。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腰内脏神经起点的分布特征有统计学意义(F=20.057,p=0.000)。除了第3腰内脏神经起点分布特征与其他腰内脏神经起点分布特征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之外,其余各腰内脏神经起点分布特征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对应的腰内脏神经起点分布特征也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同侧相邻的第1和第2、第2和第3以及第3和第4腰内脏神经起点之间的距离分别是24±6mm、22±8 mm、55±11 mm。在腰2/3、腰3/4及腰4/5椎间盘平面上,约95%的腰交感干(N=57,57/60)位于腰椎矢状面上的前1/3内。上腹下丛主干的长度约为60±7mm,最窄处与最宽处宽度分别为11±6 mm、14±4 mm。上腹下丛主干的右侧缘在腰5椎体下终板平面上位于中线左侧4±3 mm;而上腹下丛主干的右侧缘在骶骨岬平面上位于中线右侧5±3 mm。各腰内脏神经与人体垂直轴所成夹角(H=2.461,P=0.482)以及双侧相应的腰内脏神经分别与人体垂直轴所成夹角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大小约为50±6°。结论:腰椎两侧存在着相同数量且平行走行的腰内脏神经,且在腰3椎体颅侧的腰交感干发出了约80.6%的腰内脏神经。无论在腰椎左侧还是右侧,第3和第4腰内脏神经起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其余两相邻的腰内脏神经起点之间的距离。在腰5/骶1椎间盘平面上,上腹下丛神经纤维很少分布在中线的右外侧。
喻垚,俞鸿凯,黄庆波,刘侃,彭程,杜松良,李炳根,李时祺,赵国栋,王高飞,张旭,马鑫,王保军[2](2021)在《下腔静脉膈上段解剖特征及毗邻关系的尸体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明确腹腔镜手术中下腔静脉膈上段的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方法 2018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选取成人尸体、新鲜尸体各2例。对冰冻尸体进行解剖。沿双侧锁骨中线打开胸腔,翻开心包前壁,解剖分离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沿腹正中线打开腹腔,翻左、右肝叶,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第二肝门,剖开腔静脉裂孔进入心包,观察下腔静脉膈上段的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测量下腔静脉膈上段长度。对新鲜尸体行腹腔镜手术试验,于脐旁、右侧腹直肌旁距脐约4 cm、腹正中线脐上约6 cm、右侧腋前线肝下缘下方约2 cm、左侧锁骨中线肝下缘下方约2 cm置入5个12 mm套管。腹腔镜辅助下翻左、右肝叶,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第二肝门,剖开腔静脉裂孔进入心包,观察下腔静脉膈上段的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结果 2例尸体解剖中可见,下腔静脉经肝的腔静脉沟,穿膈的腔静脉孔进入胸腔,再穿纤维心包注入右心房。测量下腔静脉膈肌至右心房入口的长度分别为1.67 cm和2.57 cm。2例腹腔镜手术试验,可很好地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第二肝门、下腔静脉膈肌入口;沿腔静脉裂孔打开膈肌存在一个相对无血管的脂肪组织解剖层次;心包与右心房之间有较大的解剖间隙,可很好地显露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及右心房,可完整连续地显露整个膈下至右心房入口节段的下腔静脉。结论下腔静脉旁存在一个相对无血管的解剖层次,腹腔镜手术中经腹腔打开膈肌可较安全地进入心包,很好地显露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及右心房,为经该入路行MayoⅣ级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提供了可能。
符荣党,陈焕伟,李杰原,邓斐文,王峰杰,麦结珍,张晓红[3](2020)在《肝门板分离技术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右叶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肝门板分离技术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右叶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右叶切除术的28例肝细胞癌(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2例,女6例;年龄25~71岁,中位年龄59岁。术中均采用肝门板分离技术行Glisson鞘外入肝血流阻断。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3、7 d肝功能,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解剖性肝右叶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包括右半肝切除16例,肝右前叶切除3例,肝右后叶切除9例。术中出血量中位数425(300~775)ml,平均手术时间(358±72)min,术后住院时间(11±3)d。患者无术后出血及切口感染。术后发生右侧胸腔少量积液21例,保守治疗后治愈。胆漏1例,经通畅引流后治愈。术后7 d患者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肝门板分离技术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右叶切除治疗肝癌中应用安全、可行,其简化了手术流程,对肝蒂进行预阻断可指导精准解剖性肝右叶切除。
邵长海[4](2020)在《纵隔镜联合腹腔镜与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利用Meta分析客观评价纵隔镜联合/同步腹腔镜(VAMS)与胸腔镜联合腹腔镜(VATS)在治疗食管肿瘤的术中、术后指标及并发症等方面有何差异,以判断纵隔镜对比胸腔镜在食管癌治疗方面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差别,同时将充气式纵隔镜联合/同步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应用于临床,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按PICO原则制定检索式,使用计算机检索公开发表在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Embase、Cochrane图书馆、Science Direct、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中有关纵隔镜联合腹腔镜与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对比研究的所有中文和英文文献,检索时间为1990年-2019年12月,依照确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对获取的文献再次进行选择,并对选取的文献行质量评价,最后对选取文献的结局指标行Meta分析(使用RevMan 5.3)。2、通过统计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关术中和术后指标及并发症情况,初步分析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优势及不足之处。结果:1、最后纳入8篇文献,其中包含8项队列研究,共5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纵隔镜组手术所需时间结果为(MD=-075.23,95%CI[-103.57,-46.90],P<0.05)、手术中失血量结果为(MD=-93.04,95%CI[-154.72,-31.36],P<0.05)、术后总住院天数结果为(MD=-2.52,95%CI[-3.16,-1.87],P<0.05)、术后第一日疼痛评分结果为(MD=-1.04,95%CI[-1.49,0.58],P<0.05)、术后并发胃排空延迟结果为(RR=0.14,95%CI[0.03,0.77],P<0.05)均比胸腔镜组手术效果好。但2者相比,淋巴结清扫个数结果为(MD=-4.19,95%CI[-8.52,0.13],P>0.05)、术后三日总引流量结果为(MD=-569.09,95%CI[-1231.45,93.27],P>0.05)、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结果为(RR=0.74,95%CI[0.40,1.36],P>0.05)、术后并发喉返神经损伤结果为(RR=1.20,95%CI[0.57,2.53],P>0.05)、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结果为(RR=1.31,95%CI[0.43,3.95],P>0.05)、术后并发乳糜胸结果为(RR=0.46,95%CI[0.14,1.46],P>0.05)、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结果为(RR=1.22,95%CI[0.61,2.44],P>0.05)、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结果为(RR=1.80,95%CI[1.00,3.26],P=0.05)、术后再次开胸结果为(RR=0.93,95%CI[0.22,3.92],P>0.05),2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4例行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2例患者出现单侧少量胸腔积液,随访1年半均未出现远期并发症。结论:1、纵隔镜联合腹腔镜切除食管肿瘤与胸腹腔镜联合切除食管肿瘤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第一日疼痛程度轻及术后并发胃排空延迟的情况少。2、将4例充气式纵隔镜同步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结果进行分析:此方法有利于保护神经,纵隔充气使手术空间明显增大;术中双肺通气,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左喉返神经暴露良好,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除彻底;不经胸腔,肺功能较差或胸腔有严重结核等病变,胸腔致密粘连患者仍可手术,手术适应症适当扩大;手术时间明显缩短;目前近期的效果较好;较传统胸腹腔镜更加微创。
李锦粱[5](2020)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列线图的构建与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技术现以非常成熟,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若遭遇困难手术致使中转开腹会无形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成本。通过收集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构建一种可以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的列线图,并通过病人临床资料对该列线图进行验证。为外科医生提供指导并提高诊疗效率,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患者的中转开腹率。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11-2018.11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773例,排除标准包括:(1)术中操作其他部位器官组织;(2)术中送检快速冰冻病理。按照3:1随机分为训练集580例与验证集193例。根据主观方式与客观方式对手术难度进行评估,将术者认为术中没有遇到技术困难的手术定义为标准手术,计算标准手术的平均时间并将其称为标准手术时间,将手术时间≥1.5倍标准手术时间或中转开腹的手术定义为有难度手术。训练集中128例为有难度手术并纳入手术困难组、剩余452例纳入手术简单组。记录两组性别、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是否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实验室及影像学相关检查结果,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该模型于训练集与验证集中预测手术难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基于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使用R语言建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的列线图,于训练集及验证集中进行内、外部验证,记录两次验证的一致性指数(C-index),绘制校正曲线。结果:年龄偏大、1周内存在腹痛症状、纤维蛋白原升高、胆囊长径及壁厚增加、结石位于胆囊颈部、有上腹部手术史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训练集中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手术难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建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的列线图,该列线图包含各独立危险因素的对应分数,通过总分评价患者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难度。该列线图训练集内部验证得到C-index为0.796,验证集外部验证得到C-index为0.809,内部验证与外部验证校正曲线显示模型一致性较好。结论:通过收集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患者的临床数据成功建立一种可以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的列线图,该列线图可以对手术难度进行良好的预测。对于本列线图评分较高的患者,提前规划手术方案或将患者转至经验丰富的医生可以降低中转开腹率。
Paul H.Sugarbaker,杨智冉,李雁[6](2020)在《国际腹膜癌治疗指南: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化疗临床路径》文中提出腹膜癌是一种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肿瘤来源较广泛,开展规范化治疗对腹膜癌患者至关重要。腹膜表面肿瘤协作组国际联盟(Peritoneal Surface Oncology Group International,PSOGI)制订了腹膜癌临床指南,本文为国际腹膜癌治疗指南中文版,该指南共分四部分:术前评估、腹膜癌手术、腹膜癌化疗及临床路径。其中,术前评估主要包括术前CT检查、预后评估模型、诊断性腹腔镜探查、腹膜癌指数及细胞减灭程度评分;腹膜癌治疗原则是以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和围手术期化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但完全CRS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腹膜癌化疗主要包括围手术期化疗及区域性化疗。最后,本指南概述了腹膜癌的临床路径。经PSOGI执行委员会秘书长许可,发表该指南中文版。
张浩[7](2020)在《吲哚菁绿荧光染色在腹腔镜解剖性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目前肝脏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肝切除手术治疗,并且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解剖性肝切除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使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作为荧光剂的近红外荧光显像技术作为新兴的导航手段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根据临床病例的手术资料,比较吲哚菁绿染色导航方法与循肝静脉入路、循缺血线等其他方法施行的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及在肝癌治疗中的疗效,从而评价吲哚菁绿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有助于选取更合适的手术方式,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采集并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2018年6月~2019年10月因原发性肝癌在我科行腹腔镜半肝切除术病人3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行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导航的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即应用吲哚菁绿行半肝的正染、反然(荧光组),21例行非荧光导航的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即应用循肝脏表面解剖标志法、循肝静脉法、预先控制目标肝段肝蒂,循缺血界面法(对照组)。最后排除部分患者后,纳入数据分析的共有包括FIGFI组14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1)术前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术前肝功水平、肿瘤大小、Child-Pugh分级、肝炎情况及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等;(2)术中情况:手术切除范围,染色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情况;(3)术后情况:第1、3、6天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肝功水平,术后凝血指标,术后最高体温,术后病理类型等情况,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4)预后情况: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统计患者术后1、2、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两组病人围手术期均无死亡。术前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术前肝功能水平、肿瘤体积、Child-Pugh分级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分别行手术治疗,FIGFI组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门阻断时间较对照组显着缩短(P<0.05)。两组在术后第1、3、6天总胆红素水平、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等肝功能的指标水平和恢复情况均为FIGFI组优于对照组,术后第1、3天的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FIGFI组最高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FIGFI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出时间短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ICG的近红外荧光导航技术可以实时引导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有助于提高规则性肝段、肝叶切除治疗的精准度,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单纯的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相比,使用荧光导航技术引导的解剖性肝切除可清楚界定肝切除范围,有效辅助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手术的进行。2、荧光导航技术可使肝实质离断过程中的断肝平面的界定更加简便、术中出血量少,但手术时间延长。手术时间的延长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3、荧光导航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于术中,而术后的优势不明显。4、荧光导航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组术后体温较对照组低,考虑为残留死肝更少,减轻患者术后吸收热。
张警方[8](2020)在《达芬奇机器人与传统腹腔镜在盆腔脏器脱垂骶骨阴道固定术中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背景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中老年妇女发病率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加深以及经产妇增多,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30年内其发病率将增加到50%。POP患者常伴有排尿困难、尿失禁、排便困难、性生活不适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生活质量及社交活动。依据POP患病程度不同,临床治疗可分为手术及非手术干预治疗。对于盆腔器官脱垂量化系统(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II度以上的患者,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而在众多术式中,经腹骶骨阴道固定术(abdominal sacrocolpopexy,AS.C)被认为是治疗阴道穹窿脱垂的金标准术式。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和大众审美的提高,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laparoscopic sacrocolpopexy,LSC)成为了继经腹手术方式的另一选择。LSC在解剖结局及功能恢复方面与ASC无差异,并在美容、减少疼痛及切口疝、缩短恢复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等方面优势显着,已逐渐取代ASC。达芬奇机器人辅助骶骨阴道固定术(robotic-assisted sacrocolpopexy,RASC)是微创外科新技术的又一发展,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具有可腕转手术器械,三维高清视野,大幅提升了手术的精确度和精细度。国外研究已报道RASC的安全可行性,及较传统腹腔镜术式在减少出血、术后恢复等方面的优势。由于我国机器人手术外科起步较晚,国内关于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骶骨阴道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报道较少,更缺乏其与传统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的对比研究,我院于2014年6月引进第三代达芬奇机器人Si系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对该术式研究早,临床经验丰富,现将我院实施RASC和LSC的POP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客观评述二者的区别、优劣势及并发症情况。目的探究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并对其远期效益、潜在应用价值等进行探讨。资料与方法本研究收集2014年6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8例实施骶骨阴道固定术的POP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行RASC患者46例(机器人组),行LSC患者102例(传统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术期指标和疗效。以患者术后3月、6月、12月POP-Q分度的改善评估两组的客观治愈率;以患者术后自觉症状的消失评估两组的主观治愈率;以术后3月盆底障碍影响问卷(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7,PFIQ-7)及术后 1 2 月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elvic organ prolapse urinary incontinence sexual questionnaire-12,PISQ-12)评分评估患者术后盆底脏器功能及性生活恢复情况。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定性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n(%)]表示。定量资料中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定性资料中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无序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双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术前POP-Q分期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术中并发症。2.机器人组手术时间(163.67±45.66 min)明显低于传统腹腔镜组(186.06±53.04 min),P=0.014。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43.70±39.52 ml)明显低于传统腹腔镜组(55.35±40.29 ml),P=0.041。机器人组术后住院天数(6.57±4.75 d)明显低于传统腹腔镜组(6.49±1.95 d),P=0.024。两组的盆腹腔粘连、术后留置尿管天数、术后排气时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机器人组短期并发症5例(10.87%),远期并发症2例(4.35%)。传统腹腔镜组短期并发症11例(10.78%),远期并发症2例(1.96%)。两组手术短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988;P=0.407)。4.机器人组术后3月POP-Q各指示点除阴裂长度(genital hiatus,gh)、会阴体长度(perineal body,pb)、阴道总长度(total vaginal length,TVL)外均有明显改善,客观治愈率97.83%,术后2年1例复发。传统腹腔镜组术后3月POP-Q各指示点除pb、TVL外均有明显改善,客观治愈率100%。两组术后3月、6月、12月POP-Q各指示点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客观治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97.83%vs 100%,P=0.135)。5.机器人组主观治愈率95.65%(44例表示满意),传统腹腔镜组主观治愈率98.04%(100例表示满意),两组主观治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95.65%vs 98.04%,P=0.407)。6.机器人组术后3月PFIQ-7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80.46±11.26 vs 23.35±4.41,P<0.001),术后12月PISQ-12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22.70±4.06 vs 34.90±2.12,P<0.001)。传统腹腔镜组术后3月PFIQ-7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82.78±8.38 vs 24.36±5.01,P<0.001),术后 12 月 PISQ-12 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23.20±3.92 vs 34.10±2.54,P<0.001)。两组术后 3 月 PFIQ-7 及术后 12月PISQ-12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26;P=0.257)。结论1.RASC手术安全性及治愈率与LSC相当,且操作精细、视野清晰,有效降低出血及术后恢复时间,是用于POP的安全可行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2.RASC较LSC可显着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天数。3.根据中期随访数据,RASC与LSC术后主客观治愈率、手术并发症率无显着差异。两组的解剖结构、泌尿及排便功能、性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满意度高。
蔡彪,陈勇辉,黄吉炜,黄翼然,张进[9](2020)在《根治性肾脏切除术安全共识》文中提出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简称肾癌,西方国家的发病率最高。肾癌占成人所有恶性肿瘤的2%~3%,男女患者发病率比约为2∶1,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1-2]。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人群健康意识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影像学技术的普及,使得肾癌检出率逐年升高[3]。
刘荣[10](2019)在《机器人肝胆胰手术操作指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创化是肝胆胰外科发展的趋势,机器人手术系统以其先进的技术优势,为肝胆胰手术的微创化操作带来了诸多改变。目前,我国机器人肝胆胰手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推动机器人肝胆胰手术的规范发展,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组织国内部分肝胆胰外科专家制定《机器人肝胆胰手术操作指南》,专家们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间多次修订,并分别在2016年1月和5
二、腹部正中切口联合脐上右侧横切口手术治疗严重肝右叶钝性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部正中切口联合脐上右侧横切口手术治疗严重肝右叶钝性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1)腰段自主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腰段自主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
1.1 引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2.1 实验材料 |
1.2.2 操作工具 |
1.2.3 操作方法 |
1.2.4 观察及测量内容 |
1.2.5 统计方法 |
1.3 结果 |
1.3.1 腰内脏神经和腰交感干的解剖学观察 |
1.3.2 腰内脏神经和腰交感干的测量结果 |
1.3.3 腹主动脉丛、肠系膜下丛和上腹下丛的解剖学观察 |
1.3.4 上腹下丛的测量结果 |
1.4 讨论 |
1.4.1 既往对腰段自主神经的认识 |
1.4.2 研究腰段自主神经的意义 |
1.4.3 本课题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1.5 结论 |
全文小结 |
综述 前路腰椎融合术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的成果 |
致谢 |
(3)肝门板分离技术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右叶切除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方法 |
1.手术方法: |
2.观察指标: |
结 果 |
一、手术情况 |
二、围手术期肝功能变化 |
三、术后并发症及康复情况 |
讨 论 |
(4)纵隔镜联合腹腔镜与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单孔充气式纵隔镜同步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初步分析(附4例报告)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列线图的构建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手术难度评估及分组 |
3 临床资料采集 |
4 分析方法 |
结果 |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困难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困难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
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手术难度的ROC曲线分析结果 |
4 列线图构建及验证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附录) |
致谢 |
(6)国际腹膜癌治疗指南: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化疗临床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术前评估 |
1.1 术前CT检查 |
1.2 预后评估模型 |
1.3 诊断性腹腔镜探查 |
1.4 腹膜癌指数 |
1.5 细胞减灭程度评分 |
2 腹膜癌手术 |
2.1 腹膜切除术理论基础 |
2.1.1 腹膜癌累及部位 |
2.1.2 电烧灼汽化手术 |
2.1.3 腹腔化疗 |
2.2 腹膜切除步骤及脏器切除 |
2.3 小肠及肠系膜的肿瘤细胞减灭术 |
2.4 回肠造口 |
2.5 二次探查手术加腹腔化疗 |
3 腹膜癌化疗 |
3.1 围手术期化疗-腹腔热灌注化疗 |
3.2 区域性化疗 |
3.2.1 HIPEC方案 |
3.2.2 术后早期腹腔化疗 |
3.2.3 双向辅助常温化疗(BANC) |
3.2.4 单药腹腔辅助化疗[30-31] |
3.2.5 具有细胞学阳性或腹膜转移的胃癌新辅助腹腔化疗+系统化疗(NIPS)[32-34] |
4 临床路径 |
4.1 腹膜癌治疗临床路径 |
4.2 原发或复发卵巢癌治疗的临床路径 |
4.3 原发或复发性胃癌腹膜转移治疗的临床路径 |
4.4 原发性胰腺癌或胆囊癌治疗的临床路径 |
4.5 恶性腹膜间皮瘤的临床路径 |
(7)吲哚菁绿荧光染色在腹腔镜解剖性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围手术期处理 |
3. 术中操作 |
4. 研究指标采集 |
5. 数据分析 |
结果 |
1. 术前资料 |
2. 术中资料 |
3. 术后资料 |
4. 随访资料 |
经典病例资料 |
1. ICG反染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 |
2. ICG正染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 |
讨论 |
不足与展望 |
1. 不足 |
2.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件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达芬奇机器人与传统腹腔镜在盆腔脏器脱垂骶骨阴道固定术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一览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盆腔脏器脱垂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9)根治性肾脏切除术安全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医院及科室开展RN的条件保障 |
1.1 医院及科室的组织架构 |
1.1.1 医院保障 |
1.1.2 科室管理 |
1.2医护人员的配置 |
1.3 设备匹配 |
1.4 患者的教育及管理 |
2 实施操作 |
2.1 RN术前的患者评估 |
2.1.1 ORN手术适应证 |
2.1.2 LRN(包括机器人辅助)手术适应证 |
2.1.3 机器人RN手术适应证 |
2.2 临床操作 |
2.2.1 ORN规范化操作及安全性 |
2.2.1. 1 手术路径选择 |
2.2.1. 2 经腹ORN |
2.2.1.3经腰ORN |
2.2.1. 4 经胸腹联合切口ORN |
2.2.2 LRN(包括机器人辅助)规范化操作及安全性 |
2.2.2.1经腹LRN |
2.2.2. 2 经腹膜后LRN |
2.2.3 机器人辅助RN规范化操作及安全性 |
2.2.4 淋巴结清扫术的意义 |
2.3 疗效评估 |
2.3.1 生化指标评估 |
2.3.2影像学指标评估 |
2.3.3 RN术后随访方案的制定 |
3 临床风险事件的管理和控制 |
3.1 RN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对策 |
3.1.1 术后出血 |
3.1.2 术后感染 |
3.1.3 气腹的相关并发症 |
3.1.4 穿刺的相关并发症 |
3.2 肾癌伴静脉瘤栓取栓术的主要注意事项 |
4 小结 |
(10)机器人肝胆胰手术操作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机器人肝切除术 |
1.1 适应证与禁忌证 |
1.2 术前准备及麻醉 |
1.3 手术器械 |
1.4 手术过程 |
1.4.1 机器人肝局部切除术 |
1.4.2 机器人肝左外叶切除术 |
1.4.3 机器人左半肝切除术 |
1.4.4机器人右半肝切除术 |
1.4.5 机器人肝右后叶切除术 |
1.4.6 机器人肝尾状叶切除术 |
1.4.7 其他机器人肝脏术式 |
2 机器人胆道手术 |
2.1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
2.1.1 适应证和禁忌证 |
2.1.2 术前准备 |
2.1.3 手术器械 |
2.1.4 手术体位、操作孔布局与麻醉 |
2.1.5 手术步骤 |
2.2 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 |
2.2.1 适应证和禁忌证 |
2.2.2 术前准备 |
2.2.3 手术器械 |
2.2.4 手术体位、操作孔布局与麻醉 |
2.2.5 手术步骤 |
2.3 胆囊癌 |
2.3.1 适应证和禁忌证 |
2.3.2 术前准备 |
2.3.3 手术器械 |
2.3.4 手术体位、操作孔布局与麻醉 |
2.3.5 手术步骤 |
2.4 肝门部胆管癌 |
2.4.1 适应证和禁忌证 |
2.4.2 术前准备 |
2.4.3 手术器械 |
2.4.4 手术体位、操作孔布局与麻醉 |
2.4.5 手术步骤 |
3 机器人胰腺手术 |
3.1 机器人胰腺肿瘤剜除术 |
3.1.1 适应证和禁忌证 |
3.1.2 术前准备 |
3.1.3 手术器械 |
3.1.4 手术体位与操作孔布局 |
3.1.5 手术步骤 |
3.2 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3.2.1 适应证和禁忌证 |
3.2.2 术前准备 |
3.2.3 手术器械 |
3.2.4 手术体位与操作孔布局 |
3.2.5 手术步骤 |
3.3 机器人胰腺中段切除术 |
3.3.1 适应证与禁忌证 |
3.3.2 术前准备 |
3.3.3 手术器械 |
3.3.4 手术体位与操作孔布局 |
3.3.5 手术步骤 |
3.4 机器人保留脾脏及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 |
3.4.1 适应证与禁忌证 |
3.4.2 术前准备 |
3.4.3 手术器械 |
3.4.4 手术体位与操作孔布局 |
3.4.5 手术步骤 |
3.5 机器人联合脾切除的胰体尾切除术 |
3.5.1 适应证与禁忌证 |
3.5.2 术前准备 |
3.5.3 手术器械 |
3.5.4 手术体位与操作孔布局 |
3.5.5 手术步骤 |
4 机器人脾脏部分切除术 |
4.1 适应证与禁忌证 |
4.2 术前准备 |
4.3 手术器械 |
4.4 手术过程 |
4.4.1 手术体位、操作孔布局 |
4.4.2 手术步骤 |
5 机器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
5.1 适应证与禁忌证 |
5.2 手术器械 |
5.3 手术过程 |
5.3.1 手术体位、操作孔布局及麻醉 |
5.3.2 手术步骤 |
6 机器人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
6.1 适应证和禁忌证 |
6.2 术前准备 |
6.3 手术器械 |
6.4 手术体位、操作孔布局与麻醉 |
6.5 手术步骤 |
四、腹部正中切口联合脐上右侧横切口手术治疗严重肝右叶钝性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 [1]腰段自主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D]. 邓尚希.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2]下腔静脉膈上段解剖特征及毗邻关系的尸体研究[J]. 喻垚,俞鸿凯,黄庆波,刘侃,彭程,杜松良,李炳根,李时祺,赵国栋,王高飞,张旭,马鑫,王保军.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1(03)
- [3]肝门板分离技术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右叶切除中的应用价值[J]. 符荣党,陈焕伟,李杰原,邓斐文,王峰杰,麦结珍,张晓红.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0(04)
- [4]纵隔镜联合腹腔镜与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D]. 邵长海.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列线图的构建与验证[D]. 李锦粱. 青岛大学, 2020
- [6]国际腹膜癌治疗指南: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化疗临床路径[J]. Paul H.Sugarbaker,杨智冉,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2020(11)
- [7]吲哚菁绿荧光染色在腹腔镜解剖性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D]. 张浩. 山东大学, 2020(09)
- [8]达芬奇机器人与传统腹腔镜在盆腔脏器脱垂骶骨阴道固定术中的对比研究[D]. 张警方. 郑州大学, 2020(02)
- [9]根治性肾脏切除术安全共识[J]. 蔡彪,陈勇辉,黄吉炜,黄翼然,张进.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0(02)
- [10]机器人肝胆胰手术操作指南[J]. 刘荣.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07)
标签:腹腔镜论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论文; 腹腔镜手术注意事项论文; 内脏神经论文; 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