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化瘀再生汤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17例

解毒化瘀再生汤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17例

一、解毒化瘀再生汤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17例(论文文献综述)

陆菁菁[1](2021)在《夏垂八珍汤治疗化疗药物所致的肝脾亏虚型肝损伤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化疗药物所致的肝脾亏虚型肝损伤入组患者,评价西医组、中医组及中西医组三组患者服药2周后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及中医临床症候的改善情况,为探讨夏垂八珍汤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提供临床数据支持。研究方法:临床研究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96例,分为三组,西医组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中医组采用夏垂八珍汤加减口服治疗,中西医组采用夏垂八珍汤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治疗2周后分别比较三组间及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及中医症候积分量表改善情况。结果:(1)肝功能:治疗2周前,三组ALT、AST、ALP、TBIL数值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ALT、AST数值三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中西医组<西医组<中医组;ALP、TBIL数值三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中西医组及中医组ALT、AST、ALP、TBIL数值与治疗前相比显着下降(P<0.05);治疗2周后,西医组ALT、AST数值与治疗前相比显着下降(P<0.05),ALP、TBIL数值与治疗前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肝功能疗效:治疗2周后,西医组总有效率56.25%,中医组总有效率22.6%,中西医组总有效率69.7%。亚组分析显示:西医组及中西医组对肝功能改善疗效优于中医组(P<0.05),但西医组与中西医组肝功能疗效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症候积分:治疗2周前,中医症候积分数值三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中医症候积分数值三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西医组<中医组<西医组;治疗2周后,三组中医症候积分数值与治疗前相比显着下降(P<0.05)。(4)中医症候积分疗效:治疗2周后,西医组总有效率40.6%,中医组总有效率93.5%,中西医组总有效率87.9%。亚组结果显示:中医组及中西医组对中医症候积分改善疗效均优于西医组(P<0.05),但中医组与中西医组中医症候积分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夏垂八珍汤联合异甘草酸镁对化疗药物所致的肝脾亏虚型肝损伤患者的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及中医临床症状具有显着改善作用,联合使用能提高临床综合治疗效果,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周小博[2](2020)在《基于Th17、Treg细胞表达水平探讨解毒化瘀方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解毒化瘀方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 L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Th17、Treg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HBV-ACLF患者50例,随机分西药组(西医治疗)25例和中西药组(解毒化瘀方联合西医治疗)25例,分别予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观察患者生存、好转情况,比较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TBil、Alb、ALT、AST、PTA及MELD评分,评估解毒化瘀方对HBV-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健康人外周血Th17、Treg所占CD4+T细胞的比例作对照,予治疗前、治疗8周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水平,观察解毒化瘀方对HBV-ACLF患者Th17、Treg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中西药组8周存活率(76%)优于西药组(48%);中西药组好转率(60%)优于西药组(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TBi L、Alb、ALT、AST、PTA、MELD评分上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4周,中西药组在中医证候积分、TBi L、Alb、ALT、AST、PTA、MELD评分上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8周,中西药组在中医证候积分、TBi L、MELD评分上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在Alb、ALT、AST、PTA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前HBV-ACLF患者Th17、Treg细胞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8周,中西药组和西药组的Th17细胞水平均下降,且中西药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中西药组Treg细胞水平下降,而西药组Treg细胞明显高于中西药组,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解毒化瘀方联合西医治疗HBV-ACLF,可以提高患者存活率、好转率;改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凝血功能;降低Th17、Treg细胞水平,纠正免疫平衡失调。以解毒化瘀方为主的中西医联合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其疗效机制可能与降低Th17、Treg细胞水平有关。

张荣臻,王挺帅,吕超,毛德文,孙克伟[3](2020)在《中药治疗肝衰竭机制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肝衰竭是各类肝脏疾病进展的终末结局,致死率高。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可通过抑制Fas/FasL结合、抑制NF-κB和Caspase途径、抗氧化应激来抑制肝细胞凋亡,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CTL/Treg平衡和下调HMGB1表达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以及通过清除LPS、减少细胞因子释放、改善肠道菌群和内毒素血症等方式拮抗肝衰竭,提升患者的生存率。本文对中药抑制肝衰竭的多机制和多层面进行综述,为肝衰竭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彭鸿[4](2019)在《清解化攻方治疗湿热毒瘀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临床观察清解化攻方治疗中、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上常统称SAP)的疗效,探讨清热化湿解毒、活血化瘀攻下为治则的清解化攻方对SAP的疗效及作用的机制,为中医药治疗SAP的协同作用,提供新思路及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内科综合治疗:禁食、胃肠减压、早期液体复苏、抑酸抑制胰酶分泌、早期肠内营养、规范的抗生素使用、改善胰腺微循环、维护脏器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解化攻方(内服、灌肠)设定为观察组。治疗后同期相比两组的综合疗效评定,对患者临床症状(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胃肠功能情况(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肠内营养等),生化指标(S-Amy、CRP、D-二聚体、PAF、动脉血乳酸等),评分情况(APACHE-II评分、BISAP评分和MCTST评分),住院天数等方面观察。结果:(1)综合疗效方面,依据评定本病的疗效标准,治疗后第7天比较,观察组29例中临床控制19例,6例显着有效,3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6.56%;对照组28例中临床控制11例,9例显着有效,5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89.29%,经秩和检验,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从患者临床表现改善情况方面:(1)患者除恶心呕吐外,腹痛、腹胀、肠鸣音积分比较,观察组积分少于对照组(P<0.05);(2)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肠鸣音、肛门排气及开放肠内营养所需时间比较,观察组早于对照组(P<0.05);(3)两组症状、证候量化积分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从患者临床表现改善情况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3)患者S-Amy、CRP、PAF、D-二聚体、动脉血乳酸,两组间同期相比,两组治疗后S-Amy改善水平相近(P>0.05);第3天、第7天的CRP、PAF、D-二聚体、动脉血乳酸水平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明显降低(P<0.05)。(4)从APACHE II评分、BISAP评分和MCTSI评分方面:(1)AP ACHE-II评分:两组间对比,在治疗第3天、第7天时,观察组的APA CHE II评分更明显降低(P<0.05)。(2)BISAP评分:两组间第3天、第7天的BISAP评分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组的治疗对患者的BISAP评分改善无明显差异。(3)MCTSI评分:治疗同期相比,第3天两组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提示第3天时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相近;第7天两组比较P<0.05,说明第7天时观察组患者的MCTS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疗效显现。(5)从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P<0.05)。结论(1)在西医治疗上加用清解化攻方能更有效地缓解SAP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肠麻痹,助胃肠、胰腺功能恢复,降低CRP、D-二聚体、PAF、动脉血乳酸水平,维护脏器功能稳定,降低机体评分,治疗上比单用西医治疗SAP有明显优势。(2)清解化攻方对SAP疗效作用机制考虑与改善胰腺局部微循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胃肠蠕动、肠道屏障修复、防止菌群易位有关。(3)清解化攻方治疗SAP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行,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发挥了中医药治疗的重大协同作用。

王挺帅[5](2018)在《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解毒化瘀颗粒干预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期患者的临床转归,并研究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期进展至肝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1.临床观察部分:本研究共纳入20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期患者,按《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评价中心—中央随机系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在研究过程中共有10例患者因依从性差、失访等原因出现脱落,余下共190例患者,治疗组95例,对照组95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解毒化瘀颗粒口服治疗,连续治疗4周,随访12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肝功能(TBiL、DBiL、ALT、AST、ALB)、肾功能(Cr、BUN)、凝血功能(、PTA、INR),HBV-DNA水平,MELD评分及预后转归。2.危险因素分析部分:将最终纳入的19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期患者按其转归,分为肝衰竭组(Failure组,11例),未进展为肝衰竭组(Improvement组,179例)。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民族、抗病毒史、基线HBV DNA水平、MELD评分、TBiL、DBi L、ALT、ALB、Cr、BUN、PT、PTA、INR的差异,找出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期进展为肝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临床观察部分:在肝功能水平上: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DBiL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LB水平在治疗后1w较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的ALT、AST、TBiL、DBiL水平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凝血功能上: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的PT、INR在4w、12w水平降低,PTA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在4w、12w的PT、PTA、INR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ELD评分上: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的MELD评分在4w、12w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在4w、12w的MELD评分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后转归上:经4周治疗及12周随访后,对照组发生肝功能衰竭共计8人(8.43%),病情好转的共计87人(91.57%);治疗组发生肝功能衰竭共计3人(3.16%),病情好转的共计92人(96.84%);治疗组肝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危险因素分析部分: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45岁、HBV DNA≥105 IU/ml、MELD评分、TBiL、PT、PTA和INR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将上述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TBiL、PT为慢乙肝重症化倾向期患者进展为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TBiL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95%可信区间为(0.840,0.974);P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95%可信区间为(0.794,0.938);根据ROC曲线下面积得出:TBiL诊断价值较高,DBiL、INR、PT、MELD诊断价值中等,病毒、年龄诊断价值较低。结论:1.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期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MELD评分,降低死亡率,疗效确切,且未见毒副作用及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可靠,有临床推广的价值。2.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期进展为肝衰竭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5岁、HBV DNA≥105IU/ml、MELD评分、TBiL、PT、PTA和INR;TBi L、PT为慢乙肝重症化倾向期患者进展为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汉裕,林路平,吴树铎,邝卫红[6](2018)在《从邪正理论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中医治疗思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急性肝衰竭是临床上危急重症之一。笔者在梳理历代中医辨治思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认识,深入探讨急性肝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指出"邪实"盛极、正气在极短时间内急遽受损而至"本虚",进而出现"邪实本虚"并存的病机演变特点;据此提出"祛邪为主,兼以扶正"的基本治则,临床治疗需从祛邪(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与扶正(补益正气)两个方面切入,并应密切注意病情快速转归,为中医药治疗急性肝衰竭提供参考和借鉴。

叶小鹏,王汉裕,欧海亚,邝卫红[7](2018)在《茵陈蒿汤干预肝衰竭研究概述》文中研究指明茵陈蒿汤是治疗肝衰竭/重型肝炎的有效方剂且应用广泛,起到一定的抗炎、抗凋亡、促肝细胞再生、抗氧化、调节免疫等作用。为更好地借鉴应用茵陈蒿汤治疗肝衰竭经验,探讨其作用机制,对茵陈蒿汤及其拆方、有效成分干预肝衰竭/重型肝炎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张向磊[8](2017)在《护肠清毒微丸结肠靶向给药阻断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探讨护肠清毒微丸阻断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可能机制,为临床应用护肠清毒微丸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60例,按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原则分为口服乳果糖组及口服护肠清毒微丸组,每组各30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血浆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血D-乳酸(D-LAC)、血二胺氧化酶(DAO)、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尿乳果糖/甘露醇(L/M)等的变化,并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差别。2.实验研究: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护肠清毒微丸低、中、高剂量组,乳果糖组,给予药物干预后,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肝功能指标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IL-2、IL-6、IL-8、IL-10,采用凝固法测定PTA,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CD14、CD163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oll样受体4(T LR4)、核因子-KB(NF-κB)表达,RT-PCR 检测 CD14、CD163、TLR4、NF-κB mRNA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护肠清毒微丸组在治疗后,症状指标改善情况及综合疗效等方面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其在中医症状积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PTA、炎性细胞因子、D-LAC、DAO等方面改善最为明显,优于乳果糖组(P<0.05)。2.实验研究:护肠清毒微丸中剂量及高剂量组能够改善大鼠一般状况和肝功能指标,提高PTA,降低血清TNF-α、IL-1、IL-2、IL-6、IL-8水平,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上均上调CD163表达,下调LPS-TLR4通路CD14、TLR4、NF-κ BmRNA的表达,低剂量组则对模型大鼠的干预疗效不明显。中剂量组在改善大鼠体重,生化指标,降低炎症因子,上调CD163,下调CD14、TLR4、NF-κ B表达方面疗效优于乳果糖(P<0.05)。结论:1.护肠清毒微丸结肠靶向释放给药可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死亡率,改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提高PTA,改善中医证候疗效及综合疗效,并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纠正肠粘膜通透性、稳定内环境、从而有效阻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 ETM)的发生,达到修复肝组织损伤的目的,整体疗效优于乳果糖。2.护肠清毒微丸可通过调节LPS-TLR4通路,下调CD14、TLR4、NF-κ BmRNA,上调清道夫受体CD163,并消除炎性因子浸润,减少肝细胞坏死、凋亡,同时具有保护肠黏膜微绒毛及上皮细胞基膜,促进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进而有效修复肠粘膜损伤,纠正肠粘膜通透性,阻断IETM的进展并促进肝脏结构和功能恢复,这也是其清除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可能机制。

王璐[9](2016)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为解毒化瘀颗粒可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颗粒,对照组予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的终点为8周。通过观察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死亡率、肝功能、凝血功能及中医证候评分等,评估解毒化瘀颗粒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解毒化瘀颗粒联合西医综合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方案能显着降低患者死亡率,并优于单纯西医综合治疗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9.57%和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第8周,各时间点两组患者TBiL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第4周两组患者PT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于凝血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第8周,两组患者PT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显着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解毒化瘀颗粒联合西医综合治疗方案,可显着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8周),并能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肝功能复常率,促进凝血机制的恢复,总体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综合治疗。

廖永强[10](2014)在《重用赤芍辨治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重用赤芍辨证施治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赤芍组31例、清热利湿组33例、西药组33例。这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分期、临床症状及体征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性。西药组只予常规西药基础治疗,清热利湿组则在常规西药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辩证加用清热利湿方剂,赤芍组则在清热利湿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赤芍(40-70g)。观察治疗患者1周、4周、8周的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并记录并发症出现情况、临床疗效及二重感染控制情况。结果:赤芍组与清热利湿组、西药组在疗效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赤芍组优于清热利湿组和西药组。清热利湿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相仿。治疗前各组患者生化指标均处于同一基线水平,具有可比性。治疗第一周后3组患者肝功能差异并无显着性意义。治疗第4周后赤芍组PTA较清热利湿组上升显着(P<0.05),其他各项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第8周后赤芍组与清热利湿组、西药组比较,赤芍组TBIL(胆红素)下降较清热利湿组、西药组显着(P<0.05)。而PTA,赤芍组上升较清热利湿组、西药组显着(P<0.05)。并发症出现方面,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二重感染等在3组患者中发生率不高,且相互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现自发性腹膜炎方面,赤芍组明显少于西药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在控制胆囊炎发生方面,赤芍组明显优于清热利湿组及西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二重感染出现后的控制方面,赤芍组有效率为83.33%,优于西药组的3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清热利湿组4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远期疗效上,重于赤芍的辩证施治明显优于一般常规西药治疗及加用清热利湿方剂的中西结合治疗,同时加用大剂量赤芍对二重感染的控制较一般常规治疗有明显优势。

二、解毒化瘀再生汤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17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解毒化瘀再生汤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17例(论文提纲范文)

(1)夏垂八珍汤治疗化疗药物所致的肝脾亏虚型肝损伤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
        1.1 诊断标准
        1.2 流行病学
        1.3 致损机制
        1.4 临床分型及表现
        1.5 治疗方法
    2 中医学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
        2.1 辨证论治
        2.2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
        2.3 单方验方
        2.4 毒性及不足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终止标准
        1.6 脱落标准及剔除标准
        1.7 偏倚和机遇的控制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方案
        2.2 治疗用药
        2.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2.5 观察、记录、总结的有关要求
    3 技术路线
    4 结果
        4.1 基本资料
        4.2 临床疗效比较
        4.3 安全指标观测
        4.4 脱落病例分析
讨论
    1 导师学术思想及夏垂八珍汤组方、方义分析
    2 夏垂八珍汤成分的现代药理研究
    3 夏垂八珍汤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伤疗效分析
    4 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缩略语表
    附录2 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基于Th17、Treg细胞表达水平探讨解毒化瘀方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Th17 细胞与Treg细胞的研究
        1.1 Th17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
        1.2 Treg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
        1.3 Th17、Treg细胞之间的平衡
        1.4 Th17、Treg细胞在肝衰竭中的表达和作用
    2 慢加急性肝衰竭疾病的概况
        2.1 西医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认识
        2.1.1 ACLF的定义
        2.1.2 基于“PIRO”概念对ACLF的认识
        2.1.3 ACLF的预后模型
        2.1.4 ACLF的治疗
        2.2 中医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认识
        2.2.1 病名、病因及病机
        2.2.2 辨证分型
        2.2.3 治法方药
第二部分 临床实验研究
    1 解毒化瘀方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疗效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4 治疗方案
        1.5 观察指标
        1.6 疗效判定标准
        1.7 统计学方法
        1.8 研究结果
    2 解毒化瘀方对Th17、Treg细胞水平的影响
        2.1 实验原理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步骤
        2.4 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解毒化瘀方用药分析
    2 解毒化瘀方临床疗效分析
        2.1 对HBV-ACLF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2.2 对HBV-ACLF患者好转率的影响
        2.3 对HBV-ACLF患者中医证候总疗效、总积分的影响
        2.4 对HBV-ACLF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2.5 对HBV-ACLF患者MELD评分的影响
    3 解毒化瘀方调节Th17、Treg细胞水平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1 中医常见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图1
附图2
缩略词表
综述 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中药治疗肝衰竭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抑制肝细胞凋亡
    1.1 抑制Fas/FasL结合
    1.2 抑制NF-κB途径
    1.3 抗氧化应激
    1.4 抑制Caspase途径
    1.5 清除内毒素血症
2 增强机体免疫力
    2.1 调节Th17/Treg平衡
    2.2 调节CTL/Treg平衡
    2.3 下调HMGB1表达
3 讨论与展望

(4)清解化攻方治疗湿热毒瘀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SAP的认识
    2 中医学对SAP的认识
    3 总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标准
        1.6 安全性评价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安全记录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价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不良反应
    5 讨论
        5.1 导师对SAP早期高强度综合治疗的提出
        5.2 导师对清解化攻方治疗SAP早期湿热毒瘀型的学术思想
        5.3 清解化攻方的功效分析
        5.4 灌肠疗法的选择应用
        5.5 本研究清解化攻方对SAP的影响
        5.6 清解化攻方疗效的可能作用机制分析
        5.7 总结
    6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患者知情同意书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解毒化瘀颗粒干预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解毒化瘀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期患者的临床转归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标准
        1.2.1 疾病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2.4 病例脱落
        1.2.5 脱落处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数据统计
    2.结果
        2.1 治疗前、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肝功能情况比较
        2.2 治疗前、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凝血功能比较
        2.3 治疗前、后对照组和治疗组MELD评分比较
        2.4 患者的预后转归
    3.讨论
        3.1 西医对肝衰竭、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期的研究
        3.1.1 西医对肝衰竭病因病机的研究
        3.1.2 西医对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期的研究
        3.2 中医对肝衰竭、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期的研究
        3.2.1 中医对肝衰竭病因病机的研究
        3.2.2 “毒邪-毒浊”学说与肝衰竭“三重打击”学说间的关系
        3.2.3 中医药对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3.2.4 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期的研究
        3.3 解毒化瘀颗粒治疗肝衰竭、慢乙肝重症化倾向期的研究
        3.3.1 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的研究
        3.3.2 解毒化瘀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期的研究
        3.4 解毒化瘀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期患者的临床转归研究
    4.问题与展望
第二部分 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期进展至肝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数据统计
    2.结果
        2.1 对收集的变量指标进行赋值
        2.2 Improvement组与Failure组的资料比较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 ROC曲线的绘制
    3.讨论
        3.1 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期进展至肝衰竭相关因素分析
        3.1.1 HBV和基因在慢乙肝重症化倾向期进展至肝衰竭的影响研究
        3.1.2 TBiL在慢乙肝重症化倾向期进展至肝衰竭的影响研究
        3.1.3 预警及预后评价指标在慢乙肝重症化倾向期进展至肝衰竭的影响研究
        3.2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期的意义
        3.2.1 西医研究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期的意义
        3.2.2 中医研究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期的意义
        3.3 本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倾向期进展至肝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4.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从邪正理论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中医治疗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急性肝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疗
2 急性肝衰竭快速转归为“邪实本虚”
3 小结与展望

(7)茵陈蒿汤干预肝衰竭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研究
2 动物实验研究
3 拆方及有效成分研究
    3.1 大黄及其有效成分研究
    3.2 栀子及其有效成分研究
    3.3 茵陈及其有效成分研究
4 小结

(8)护肠清毒微丸结肠靶向给药阻断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基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西医诊断标准
        1.4 中医诊断标准
        1.5 中医症状积分量表
        1.6 纳入标准
        1.7 排除标准
        1.8 剔除标准
        1.9 治疗方法
        1.10 观察指标
        1.11 疗效判定指标
        1.12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死亡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
        2.4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比较
        2.5 两组患者肠粘膜通透性比较
        2.6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现代医学对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认识
        3.1.1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命名
        3.1.2 相关发病机制
        3.1.3 治疗
        3.1.4 预后
        3.2 中医学对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认识
        3.2.1 病名探讨
        3.2.2 病因病机探讨
        3.2.3 中医治疗进展
        3.2.4 我们对相关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的认识
        3.3 护肠清毒微丸组方意义及结肠靶向给药机制
        3.3.1 护肠清毒微丸组方意义
        3.3.2 结肠靶向给药机制
        3.4 临床实验结果分析
        3.4.1 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死亡率
        3.4.2 减轻肝脏细胞坏死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死亡率
        3.4.3 阻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炎性因子浸润减轻肝脏细胞坏死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死亡率
        3.4.4 修复肠粘膜损伤,纠正肠粘膜通透性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大鼠的一般状况评价
        4.2 大鼠体重的变化
        4.3 大鼠脏器系数的情况
        4.4 大鼠肝脏病理检测结果
        4.5 大鼠肝脏电镜检测结果
        4.6 大鼠肝组织HA、LN、MMP-I、TIMP-1测定
    实验二 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大鼠的一般状况评价
        4.2 大鼠脏器系数比较
        4.3 大鼠肝脏病理检测结果
        4.4 大鼠肝脏电镜检测结果
        4.5 大鼠肝功指标比较
        4.6 大鼠血浆内毒素比较
        4.7 大鼠凝血酶原活动度比较
        4.8 大鼠细胞因子比较
        4.9 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肝组织CD14、CD163的表达
        4.10 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肝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
        4.11 实时定量PC测定大鼠肝脏CD14、CD163、TLR4、NF-κB
    实验三 护肠清毒微丸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的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统计
        4.结果及分析
        4.1 大鼠的一般状况评价
        4.2 大鼠体重的变化
        4.3 对模型组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4.4 大鼠肝脏、结肠病理检测结果
        4.5 大鼠结肠电镜检测结果
        4.6 大鼠肝功能指标测定
        4.7 大鼠血浆内毒素测定
        4.8 大鼠凝血酶原活动度测定
        4.9 大鼠炎症因子测定
        4.10 大鼠肠通透性测定
        4.11 免疫组化法观察肝组织CD14、CD163的表达
        4.12 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
        4.13 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CD14、CD163、TLR4、NF-κB
讨论
    1. 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LPS-TLR4通路的关系
    2. 对肝纤维化造模的评价
    3. 对慢加急性肝衰竭造模的评价
    4. 动物实验结果分析
        4.1 改善大鼠一般情况并降低死亡率
        4.2 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恢复肝脏功能
        4.3 有效清除相关炎症因子,阻止炎症反应进展,保护内环境
        4.4 修复肠粘膜损伤,纠正肠粘膜通透性
        4.5 阻断LPS-TLR4通路,激活清道夫受体CD16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科研课题

(9)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辨证分型
        1.3 治法方药
        1.3.1 中药治疗
        1.3.2 中西医结合治疗
        1.3.3 中医外治法
    2 西医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认识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肝脏病理学改变
        2.3 西医治疗
        2.3.1 内科治疗
        2.3.2 人工肝支持治疗
        2.3.3 肝移植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中医诊断标准
        1.3 西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和脱落标准
        1.7 病例脱落终止原则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法
        2.2 治疗方案
    3 观察指标
        3.1 病死率
        3.2 生化指标
        3.3 中医证候观察指标
        3.4 不良反应
    4 疗效评价标准
        4.1 主要评价指标
        4.2 次要评价标准
        4.2.1 中医疗效评价标准
        4.2.2 西医疗效评价标准
    5 安全性评价
    6 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结果
    1 治疗前两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2 治疗前两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3 治疗后
        3.1 两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死亡率比较
        3.2 两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TBiL比较
        3.3 两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ALT比较
        3.4 两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PTA比较
        3.5 两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医证后评分比较
        3.6 两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4 不良反应
    5 脱落病理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1 解毒化瘀颗粒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死率的影响
    2 解毒化瘀颗粒能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TBiL水平
    3 解毒化瘀颗粒能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PTA
    4 解毒化瘀颗粒可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医证候评分
    5 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理论基础与方药分析
        5.1“毒邪致病”是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主要病因
        5.2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豁痰醒神”----“毒邪病因”学说的治疗法则
        5.3 方药分析
        5.4 解毒化瘀颗粒的现代药理研究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医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重用赤芍辨治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肝衰竭的认识
        1.1 古代文献考证
        1.2 辨证分型研究
        1.3 名老中医经验
        1.4 临床研究报道
        1.5 实验研究报道
        1.6 总结与述评
    2 西医对肝衰竭的认识
        2.1 定义和病因
        2.2 发病机制
        2.3 ACLF 内科治疗方案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一般资料
        1.4 观察指标
        1.5 治疗方法
        1.6 疗效判定标准
        1.7 对二重感染出现后的疗效评定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3组患者入院时肝功能比较
        2.3 3组患者治疗 1 周时肝功能比较
        2.4 3组患者治疗第 4 周时肝功能比较
        2.5 3组患者治疗 8 周时肝功能比较
        2.6 3组患者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
        2.7 3组患者对二重感染出现后控制有效率的比较
讨论
    1 赤芍治疗肝衰竭理论依据
    2 赤芍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概况
        2.1 抗凝、抗血栓作用
        2.2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3 对红细胞的保护作用
        2.4 抗炎
        2.5 护肝作用
    3 临床资料研究分析
结语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表1 患者基本资料
    表2 患者肝功能情况
致谢

四、解毒化瘀再生汤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17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夏垂八珍汤治疗化疗药物所致的肝脾亏虚型肝损伤临床研究[D]. 陆菁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Th17、Treg细胞表达水平探讨解毒化瘀方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研究[D]. 周小博.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中药治疗肝衰竭机制的研究进展[J]. 张荣臻,王挺帅,吕超,毛德文,孙克伟.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2)
  • [4]清解化攻方治疗湿热毒瘀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的临床观察[D]. 彭鸿.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解毒化瘀颗粒干预的多中心临床研究[D]. 王挺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从邪正理论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中医治疗思路[J]. 王汉裕,林路平,吴树铎,邝卫红. 新中医, 2018(06)
  • [7]茵陈蒿汤干预肝衰竭研究概述[J]. 叶小鹏,王汉裕,欧海亚,邝卫红.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8(01)
  • [8]护肠清毒微丸结肠靶向给药阻断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作用机制的研究[D]. 张向磊.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9)
  • [9]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D]. 王璐.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6(05)
  • [10]重用赤芍辨治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研究[D]. 廖永强.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4(11)

标签:;  ;  ;  ;  ;  

解毒化瘀再生汤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17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