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消化道疾病致低血糖昏迷的抢救治疗

老年人消化道疾病致低血糖昏迷的抢救治疗

一、老年人消化道疾病致低血糖昏迷的抢救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田月华[1](2012)在《老年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夜间并发低血糖的预防护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老年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夜间并发低血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2例老年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夜间并发低血糖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给予精心护理。结果:12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后处理及时,护理到位,未造成患者昏迷或死亡。结论:做好老年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能够减少并发低血糖带来的不良后果。

龙飞华,李衡,李拥军[2](2010)在《糖尿病昏迷16例救治体会》文中指出

庞雅玲,杨丽华,李小凤[3](2010)在《低血糖昏迷298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白明凡[4](2010)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36例病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相关因素,以期达到正确诊断及处理。方法:对3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经治疗后清醒,6例就诊前昏迷超过10h,虽就诊后积极治疗,血糖正常但意识未恢复,其中4例经抢救无效死亡,2例自动出院。结论: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与不合理降糖治疗有关,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治疗监管,防止低血糖昏迷发生及正确治疗。

刘步珍[5](2006)在《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血管病12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栾秀英,曹凤宏[6](2004)在《老年人消化道疾病致低血糖昏迷的抢救治疗》文中认为

杨雪芳,姚建琴,蒋琪霞,王祖晶,宋莎莎[7](2016)在《医院获得性压疮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获得性压疮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为加强医院压疮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发生的201例医院获得性压疮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导致压疮发生的原因、高发科室和高发部位,提出预防建议。结果肿瘤科占比最高(33.83%),最常见的部位是尾骶部,占59.20%,压疮分期最多见的是Ⅱ期压疮,占76.12%;64.67%发生于住院2周内。Braden评分<12分者占58.21%,贫血者占72.14%,低蛋白血症者占75.62%,疼痛或胸腹水引起的强迫体位占26.87%,医疗器械压迫占10.95%。87.56%使用了减压垫,41.79%落实每2小时翻身一次。62.19%按指南实施了皮肤护理,38.81%经口或静脉营养支持。95.52%发生后及时上报护理部,1.99%通过查房发现,1.49%为患者或家属举报,1.00%在查阅病历时发现。结论肿瘤患者是院内压疮的高发人群,尾骶部为高发部位,Ⅱ期压疮为主,多发于住院2周内,好发于有压疮发生风险、低蛋白、贫血、强迫体位、无法落实定时翻身的患者。建议对肿瘤患者,特别是有癌痛和营养不良、强迫体位的肿瘤患者要加强预防。

李星[8](2016)在《低剂量格列本脲在大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其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小样本临床研究》文中提出格列本脲,自1969年起作为一种降糖药用于Ⅱ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机制为促进胰岛素的释放从而降血糖。近年来,低剂量格列本脲在各种神经系统疾病中展示出多样的脑保护作用,这引起了研究者们极大的兴趣。格列本脲被证实在缺血性卒中、创伤性脑损伤、脊髓损伤等多种疾病的动物模型中有神经保护作用。此外,回顾性研究也显示,格列本脲可以减轻缺血性卒中后的脑水肿。国外针对格列本脲脑保护作用的研究,在大鼠使用腹腔注射的给药方式,在临床试验中使用静脉持续泵注的给药方式。而格列本脲在我国作为一种口服降糖药,具有价格低廉,口服吸收好等明显的优势。国外研究所使用的静脉注射剂型的格列本脲(RP-1127, Remedy Pharmaceuticals)有很好的安全性且很可能有临床治疗价值,但该剂型从临床试验到上市必然仍要经过漫长的时间。相比之下,口服制剂的格列本脲已经作为一种相对廉价的降糖药物在临床上有数十年的使用历史,其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证实。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用于2型糖尿病的降糖治疗,格列本脲在神经保护作用方面所需要的剂量更低[2],因此将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既往针对格列本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所使用的剂量均为针对治疗糖尿病,产生降血糖所用的相对高剂量,而针对格列本脲的脑保护作用,文献中所涉及的剂量均低于格列本脲作为口服降糖药所需要使用的剂量。低剂量格列本脲的药代动力学尚未有研究,我们的研究将为下一步临床试验做好准备。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第一章低剂量格列本脲在大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第一节低剂量格列本脲口服给药与腹腔注射给药在正常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对比研究实验目的:研究低剂量格列本脲口服给药与腹腔注射给药在正常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实验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口服组和腹腔注射组(n=10)。口服组大鼠灌胃给予格列本脲混悬液1 mg/kg。腹腔注射组给予格列本脲10μg/kg。两组大鼠分别于给药后5、15、30、60、90、 120、 150、 180、360、720 min采血,以LC-MS/MS法测定格列本脲在大鼠血浆中的浓度,并监测血糖。WinNonlin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格列本脲的线性回归方程y=1.1731x-0.0127。线性范围1.02~204 ng/mL,相关系数R20.9996。所测定的格列本脲的高、中、低浓度的日内、日间精密度的变异系数(CV)值均小于5%。高、中、低浓度的格列本脲在大鼠血浆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7±7.22)%、(101.63±5.91)%、(95.19±2.44)%。口服组大鼠血浆中格列本脲的药时曲线较腹腔注射组右移,即达峰时间延长,两组格列本脲峰浓度均在20-25 ng/mL之间。口服给药1 mg/kg与腹腔注射给药10μg/kg相比,格列本脲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峰浓度(Cmax)、半衰期(t1/2)、药时曲线下面积(AUClast)无显着性差异(P>0.05)。口服给药组达峰时间(Tmax)较腹腔注射给药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前两组大鼠基础血糖水平在6 mmol/L左右,在12h的血糖监测过程中,口服组大鼠血糖最低至4.9 mmol/L,腹腔注射组大鼠血糖最低至4.7mmol/L。两组大鼠均未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实验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一种精确简便的低剂量格列本脲在大鼠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口服1 mg/kg格列本脲,可以在大鼠体内产生与腹腔注射给药10 μg/kg相近的血药浓度,两种给药方式并具有相似的药时曲线下面积。低剂量的格列本脲在口服给药及腹腔注射给药时都是安全的,12h监测过程中并未有低血糖的发生。第二节低剂量格列本脲口服给药与腹腔注射给药在MCAO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对比研究实验目的:研究低剂量格列本脲口服给药与腹腔注射给药在MCAO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实验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MCAO口服组及MCAO腹腔注射组,n=10。两组大鼠分别进行MCAO模型后股静脉插管。拔出线栓口立即给予相应剂量的格列本脲,MCAO口服组大鼠灌胃给予格列本脲混悬液1mg/kg, MCAO腹腔注射组大鼠给予格列本脲10μg/kg。两组大鼠分别于给药后5、15、30、60、90、120、150、180、360、720 min,采血,以LC-MS/MS法测定格列本脲在大鼠血浆中的浓度,并监测血糖。WinNonlin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所测定的格列本脲的高、中、低浓度的日内、日间精密度的变异系数(CV)值均小于5%。高、中、低浓度的格列本脲在大鼠血浆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6±3.12)%、(103.19±6.72)%、(99.37±5.44)%。MCAO口服组药时曲线较MCAO腹腔注射组右移,即达峰时间延长,两组格列本脲峰浓度均在20-25 ng/mL之间。口服给药1 mg/kg与腹腔注射给药10μg/kg相比,格列本脲在MCAO大鼠体内的药物峰浓度(Cmax)、半衰期(t1/2)、药时曲线下面积(AUClast)无显着性差异(P>0.05)。MCAO口服给药组达峰时间(Tmax)较MCAO腹腔注射给药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一节中口服给药组大鼠相比,格列本脲在MCAO口服给药组大鼠体内的药物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半衰期(t1/2)、药时曲线下面积(AUClast)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第一节中腹腔注射组大鼠相比,格列本脲在MCAO腹腔注射组大鼠体内的药物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半衰期(t1/2)、药时曲线下面积(AUClast)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中两组大鼠均未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实验结论:口服1 mg/kg格列本脲,可以在MCAO大鼠体内产生与腹腔注射给药10μg/kg相近的血药浓度,两种给药方式并具有相似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大鼠在2 h MCAO模型中,与未造模生理状态下相比,低剂量格列本脲口服给药与腹腔注射给药均有相似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低剂量的格列本脲在口服给药及腹腔注射给药时都是安全的,监测过程中并未有低血糖的发生。第三节亚低温下低剂量格列本脲在大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背景与目的:临床研究提示低剂量格列本脲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通过抑制SUR1-TRPM4通道发挥多效性保护作用。我们的研究数据表明在体内及体外格列本脲均增强亚低温的有效性。但是亚低温条件下低剂量的格列本脲药代动力学尚不明确。我们假设亚低温条件下低剂量的格列本脲药物代谢动力学变化源于CYP2C9活性的改变,CYP2C9活性通过双氯芬酸作为探针药物去检测。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老鼠亚低温状态对低剂量格列本脲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并初步阐述其可能的机制。实验方法: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常温组与低温组。两组分别注射33ug/kg格列本脲及10 mg/kg双氯芬酸钠。在9个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标本。LC-MS/MS检测大鼠血浆格列本脲及双氯芬酸钠浓度,并通过WinNonlin软件计算二者药代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亚低温条件下格列本脲的总体清除率有显着下降(下降58%;16.00±4.1 to 6.72±2.1 mL/min/Kg; p< 0.001)。两组半衰期改变没有显着差异(亚低温组2.71±1.7h,正常体温组1.64±0.34h; p=0.157)。AUClast在亚低温组(77.8±18 h*ng/ml)较正常体温组(33.2±11 h*ng/ml)显着升高(p<0.001)。血糖水平均高于70mg/dL。双氯芬酸总体清除率从正常体温组的10.33±1.53mL/min/Kg下降至亚低温组的7.20±1.66mL/min/Kg。(p<0.01)。实验结论:亚低温改变低剂量格列本脲药代动力学参数,使格列本脲在大鼠的血浆清除率下降,血药浓度升高。亚低温状态下CYP2C9的活性降低。第二章低剂量格列本脲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小样本临床研究研究目的:初步验证口服低剂量格列本脲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安全性,并测定格列本脲血药浓度。资料和方法:前瞻性研究2015年06月至2015年12月因重症脑血管病入住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危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纳入条件:1)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脑梗塞或脑出血;2)年龄为17-75岁;3)起病72小时内入院;4)入院后空腹血糖>7.0 mmol/L。受试者经鼻饲管或口服给药,首次给药负荷剂量1mg,8小时后追加剂量0.5mg,之后每8小时追加0.5mg,至首剂72h后停药。首次给药后2h、4h、6h、8h、10h、16h、18h、24h、48h、72h测定格列本脲血药浓度,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格列本脲血药浓度最高达56 ng/mL,于给药后4h测得。24h后,格列本脲的血药浓度波动在20-40 ng/mL之间。没有患者出现低血糖的临床表现,血糖值最低4.2 mmol/L。患者给药前的血清胰岛素为25.72±12.31 pmol/L,给药后最高达67.82 pmol/L。结论:低剂量口服格列本脲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伴有严重不良反应。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9](2013)在《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于2011年5月发表了《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IC控制目标专家共识》,建议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即根据病情分层和社会因素的差异设定相对合理、因人而异的HbAIC控制目标,强调不要因为要求HbAIC达标或正常化而增加患者低血糖风险,或使超重和肥胖患者体重增加,或使患者死亡等风险增加。虽然对住院患者的高血糖管理不可能以HbAIC为目标,而是以血糖为目标值,该共识所提出的按病情分层及个体化

黄建芬,蒋连青[10](2009)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文中指出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DM)的发病率的升高,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甚至低血糖昏迷的患者日益多见。老年DM患者由于各脏器功能衰退,低血糖症状的知觉减少,加之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脑等其它系统疾病,更易发生低血糖症,且有些患者发生后症状不典型,所以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导致休

二、老年人消化道疾病致低血糖昏迷的抢救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人消化道疾病致低血糖昏迷的抢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夜间并发低血糖的预防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治疗结果
2 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2.1 鼻肠营养停止后血糖的控制
    2.2 重视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筛查工作, 加强宣教
    2.3 规范医疗与护理行为
3讨论

(2)糖尿病昏迷16例救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结果
2 讨论

(3)低血糖昏迷29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治疗方法
    3 观察项目及统计学处理
结 果
    1 低血糖昏迷诱因
    2 血糖值、持续时间、病死率
    3 不同时间段病死率比较
讨 论

(4)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36例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
2 结果
3 讨论

(5)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血管病12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
2 结果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3.2 误诊原因

(8)低剂量格列本脲在大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其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小样本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低剂量格列本脲在大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第一节 低剂量格列本脲口服给药与腹腔注射给药在正常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对比研究
    第二节 低剂量格列本脲口服给药与腹腔注射给药在MCAO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对比研究
    第三节 亚低温下低剂量格列本脲在大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第二章 低剂量格列本脲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小样本临床研究
    1 背景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老年人消化道疾病致低血糖昏迷的抢救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夜间并发低血糖的预防护理[J]. 田月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09)
  • [2]糖尿病昏迷16例救治体会[J]. 龙飞华,李衡,李拥军. 华北国防医药, 2010(05)
  • [3]低血糖昏迷298例临床分析[J]. 庞雅玲,杨丽华,李小凤. 陕西医学杂志, 2010(10)
  • [4]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36例病因分析[J]. 白明凡. 慢性病学杂志, 2010(03)
  • [5]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血管病12例分析[J]. 刘步珍.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14)
  • [6]老年人消化道疾病致低血糖昏迷的抢救治疗[J]. 栾秀英,曹凤宏.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4(01)
  • [7]医院获得性压疮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 杨雪芳,姚建琴,蒋琪霞,王祖晶,宋莎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27)
  • [8]低剂量格列本脲在大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其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小样本临床研究[D]. 李星. 南方医科大学, 2016(02)
  • [9]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3(03)
  • [10]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A]. 黄建芬,蒋连青. 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7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 2009

标签:;  ;  ;  ;  ;  

老年人消化道疾病致低血糖昏迷的抢救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