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中国不想要“没有发展的增长”

马凯:中国不想要“没有发展的增长”

一、马凯:中国不要“没有发展的增长”(论文文献综述)

马凯文[1](2021)在《中卫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协同治理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未成年人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希望和后备力量。我国历来都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培养。改革与发展的迅速推进伴随着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的适应以及价值观念、社会意识、道德观念、社会行为、社会规范等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中卫市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调查分析、查阅案例等实证研究,分析其犯罪原因,梳理当前中卫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协同治理的现状以及遇到的困境,提出构建中卫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协同治理机制。本文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未成年人犯罪协同治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进而对本文运用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如未成年人犯罪、协同治理机制、协同治理理论等进行了详细阐述。接下来以问题为导向,以寻求事实真相为原则,从中卫市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地研究法查阅案件数据并对中卫市未成年人犯罪状况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访谈法获取准确的基础分析数据,以更好地研究中卫市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并为提出协同治理机制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调研过程中,还走访了检察院,拘留所,法院等部门进行资料收集。在此基础上对中卫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协同治理现状和困境进行分析,通过现状、面临困境及原因的研究提出中卫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协同治理机制构建:主要从外部环境、转变理念、共同参与、互动联通、运行机制五个维度进行阐释,构建多元主体间的协作机制、信任机制,搭建起信息共享平台,共同促进中卫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协同治理工作开展。

郑欣[2](2020)在《张之洞对来华基督教之认识与应变研究(1882-1909)》文中研究表明晚清以降,西方各国不断扩大对中国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侵略。基督教作为西方宗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亦跟随着列强的坚船利炮传播至中华各地。由于来华基督教的迅速传播,以及传教士对中国人民生活的积极参与和干涉,中国各地教案与人民反洋教斗争此起彼伏。张之洞在晚清长期担任地方督抚,与近代来华基督教的接触可谓非常频繁,由此形成了自己的涉教思想与实践。通过分析张之洞地方督抚任上与基督教的交涉实践,本文将张之洞对来华基督教的应变之策总结为:第一,协调保护各国官商民教。镇压会匪与反洋教运动;严禁匿名揭帖,打击谣言,捉拿造谣生事匪徒;保护商民教士的财产和人身安全。第二,审慎、持平地办理教案。查核案情,破除民教畛域之见,讯明严办民教交涉案件;秉公妥结教案,合理赔偿,理据兼备地拒绝外国领事和传教士、教民的无理索求;惩办保教不力的官员,严惩滋事民众;查阅教堂,筹办育婴,防止发生教案。第三,加强对基督教势力的合作与管理。一方面限制基督教传教士在华特权。禁止传教士借教案干涉中国内政,限制传教士在内地买地置业和设堂传教;拒绝传教士的无理要求。另一方面利用传教士的人脉和知识兴办洋务事业和举办新政。总而言之,张之洞对待基督教的思想认识以及应变政策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具有与时俱进、讲求实际的特点,发展趋势是由批判走向建设,忠君卫道的思想贯彻始终。透过张之洞涉教事务之思想与实践,不仅可以了解张之洞在不同时期应对基督教这一外来事物的思想与实践的转变与特点,而且可以对张之洞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个人形象与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不仅有助于理解代表的晚清上层人士、近代官绅面对外洋事物的思想转变和社会变革的心路历程,也可更好地认知张之洞与晚清政治、外交的关系。

张晓霞[3](2020)在《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项目的课程设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大学生需求不断地向个性化、多样化、复杂化等方向发展,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许多不同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国学生事务专业化发展程度无法满足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需求,其中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不够专业化是导致我国学生事务专业化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专业化的学生事务的人员,从流程来看,需要经历专业化的培养、选拔和培训等;就培养来看,最重要的是系列课程的研发与建设(1)。以一系列的课程培养专业化的高校事务管理人员的重任就落在了高等教育学学科上,开发相应的课程既是满足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化的现实需求,也是弥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应用性不足,突出高等教育学科尤其是其硕士生教育的应用性特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项目近十年来,取了非常可观的成绩,为美国高等教育学生事务领域提供了大批专业素质高的从业人员,该项目即能保证学生们在实现自身学习期望获得非常高的学习成就感以及就业前景,还能实现其项目本身的专业发展,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本研究选取了美国八所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项目的院校,以泰勒课程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参与式观察法来分析各所高校的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项目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最后运用访谈法以负责和任教于该项目的教授们为调查对象,以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项目课程设置理念及影响因素为主题进行深入访谈。通过对调研资料的整理、分析,总结出了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项目的课程设置特征及理念,并利用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项目的专业课程设置的五大方面对我们国学生事务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参考性对策。首先笔者阐述了美国学生事务研究生项目的历史及相关理论的发展,然后以美国八所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项目院校的课程设置为样本,将泰勒课程基本原理作为理论指导,从课程设置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三方面进行文本分析和总结该项目课程设置特征;并对负责和任教于该项目的教授们就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项目的课程设置理念进行电话和邮件访谈,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对访谈资料、参与项目学习一年获取的和院校官方课程设置的文本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发现,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项目,在课程目标上,制定了不同层次、不同人才类型和具体明确的课程目标;在课程内容上,重视学生事务基础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以及重视学生事务研究方法的规范和训练;在课程结构体系上,强调人才培养的实践导向,重视学生事务技能的培养以及具有“打通式”跨学科性的特点;在课程设置理念主要以学生发展、学生多元、社会公平以及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一体化为中心。最后,笔者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结构体系三方面对我国学生事务课程的设置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首先要明确学生事务课程目标的定位,然后在课程内容上,要构建我国学生事务知识理论体系和建立系统化的监督实践培养体系,最后在课程体系上,提出重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突出学生事务技能培养、重视跨学科课程的比重、重视学生事务研究方法课程的规范性以及建立灵活的选修课系统。

黄凤志,谢斌[4](2019)在《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面临的“新加坡考验”——根源、限度及启示》文中研究指明"新加坡考验"是中国南海战略面临的现实问题,其根源在于新加坡对航行及飞越自由问题高度敏感,以均势外交维持自身特殊地位,对中国的制衡思维根深蒂固,以及其偏好借助国际规范和国际组织发挥作用,达到以小博大的目的。新加坡对中国的"考验"也给自身带来了负面影响,其局限性愈发明显,同时,也给中国的南海战略提供了反思、调适的契机。着眼未来,中国应积极应对南海问题上的法律挑战,以求同存异、趋利避害的态度继续加强与新加坡的合作,更加明晰地表达在南海的利益诉求,扩大与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的务实合作,共同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

杨秀云[5](2014)在《赫德与晚清中外约章研究》文中指出赫德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位相当重要的特殊人物。他在华54年,担任晚清总税务司48年,对近代中国内政外交施加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作为“客卿”,他直接间接参与谋划的中外约章60多个。这些约章有中英、中法、中葡、中德、中日等双边约章,也有中国与列强的多边约章。有些约章内容涉及国家的许多重要主权,有的则只是某一具体问题的细节规定。本文主要考察了赫德在这些约章谈判交涉中的活动轨迹、态度立场、策略手段、作用影响及其对条约的看法建议,等等。论文内容包括绪论、正文八章和结语。绪论首先说明选题原因是基于赫德在晚清中外谈判缔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外条约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然后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动态进行介绍和梳理,并作了简要评价,也指出了已往研究的不足。接着扼要指出本文的研究重难点、研究思路和方法,创新与不足,并对晚清中外约章的概念作了简要界定。第一章分析了赫德作为“客卿”之所以能够广泛涉足晚清中外交涉缔约,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由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化不断加深,晚清中外条约关系日益演进,而清廷外交人才匮乏,外交力量虚弱,因而清政府对赫德青睐、倚重有加。同时,英国政府和英籍华官,以及其他西方列强对赫德给予了大力支持。此外,赫德具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精通汉语熟悉中国、处事谨慎圆通等自身优势。第二章至第五章是根据赫德在60余个对外约章交涉缔结中的作用影响(即中方谈判代表、谈判调停人、幕后操纵者、翻译或顾问等),以及依据约章的内容、性质,将赫德插手的所有约章分为三大类型进行考察。在对每一类约章的考察中,主要以问题为中心,较为全面、深入地研究了赫德在交涉缔约中的复杂活动、建议主张以及作用和影响。第二章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赫德与其代表中国政府谈判操纵决断的条约。主要包括中葡《和好贸易条约》、《拟议条约》、《里斯本草约》、《中葡北京条约》等涉及中葡澳门主权问题的条约的拟订,中法《停战条件》、《越南条款》等关于中法越南地位问题的约章的交涉,中英关于哲孟雄主权及亚东通商问题交涉,以及中英关于香港鸦片贸易协定的协商缔结。第三、四章认真地研究了赫德参与斡旋的条约以及赫德的相关交涉活动。这些交涉主要有:中丹天津条约、阿礼国条约、烟台条约、中英有关缅甸地位和朝贡问题等约章的交涉,英德借款和续借款合同商订,中法越南勘界约章的订立;各国辛丑条约谈判交涉、1902年中英商约修订以及中葡澳门租借设关等问题的谈判。第五章专门考察了赫德在操纵制定专门约章中的活动及影响。这些既有清政府因应国内形势,为防止列强条约外侵渔,而主动要求赫德制定的属于国内法性质的专门约章的谈判,比如,长江通商章程、引水章程、会讯章程的拟订;也有与列强订立的就解决某一领域问题的约章,如分别与法、日、英、德等国订立的邮政联邮章程,以及分别与德、日缔结的租借设关征税章程。第六章综合论述了赫德缔约的态度和立场。首先是维护母国英国的利益,英国利益至上。在此前提下,努力扞卫清政府的权威和统治,同时争取自身权益的最大化,诸如确保和巩固总税务司的职位,增辟通商口岸,扩大税务司权限。当然也得兼顾各列强的利益。第七章对赫德缔约的手段和策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在谈判中处境比较尴尬的赫德为尽快达成协议,结束交涉,想方设法,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如采取了威逼利诱;让虚名求实利;采用笼统词语,含混过关;运用不偏不倚的“骑马”策略;抓大放小、先易后难等各种手段和策略。第八章剖析了赫德对晚清中外条约关系的认识和建议。赫德认为晚清条约是外国逼勒或恳求的产物。他虽承认条约的侵略性,但仍要求中国严格遵守条约,也提出了诸多改进中外条约关系的建议,比如,谈判要缓慢谨慎,考虑全面;放弃治外法权,等等。结语是对赫德缔约的总体认识,分析了赫德缔约的阶段性特点和总体性特征,指出赫德的调停缔约,既为清政府排忧解难,维护了某些权益,起了积极作用;又损害了中国主权,加深了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对中国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同时也启示了后人:落后就要挨打;当政者要心怀天下,远见卓识,进行务实外交;重视培养外交人才,充分灵活借助外力。赫德的缔约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来华洋人对近代中国外交转型施加的正负影响,折射出中国在近代历史转型激荡中的仓促应对和坎坷命运,也是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过程的重要标志。

刘宝华[6](2012)在《隐秘风暴》文中认为得意、失落、愤怒、利益、分歧、收买、离间、团结、罢免、谣言、内讧、对峙、失控、安抚、妥协……宝信收购燕骏事件引发的抵制风波如何让后来者引以为戒。吉姆·普莱斯(Jim Press),一位让丰田北美由一家年销量十万辆的新公司成长为美国第二大汽车公司的美国人,一位在克莱斯勒处于危机时力挽狂澜的美国人,一位在美国汽车经销界被称为精神领袖的美国人,2012年在中国却遭遇了可能迄今为止人生中最大的尴尬。见识过北美汽车工人运动的这位丰田北美原总裁、克莱斯勒前副董事长和CEO,没有想到在他65岁的时候,在他

杨燕青,严婷,康子冉[7](2012)在《中国应继续与邻居更多分享成功》文中指出按照经济学家们的预测,中国、印度和美国将在未来成为世界前三大经济体。三者的合作和竞争如何展开?亚洲一体化将如何推进?基于全球经济政治新格局的全球治理又该如何构建?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不久前在新加坡接受了第一财经电

张锐强[8](2009)在《背后的生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三级警司马凯一边走一边琢磨最近市里发生的一系列离奇案件。几个局长、乡镇党委书记的住宅相继被盗,损失现金总计数十万,另有首饰名烟名酒相机若干。不过,严格说起来它们都构不成案件,说成事件更恰当些。因

张锐强[9](2009)在《背后的生活》文中指出一三级警司马凯一边走一边琢磨最近市里发生的一系列离奇案件。一批局长、乡镇党委书记的住宅相继被盗,损失现金总计六十多万,另有首饰名烟名酒相机若干。不过,严格说起来它们都构不成案件,说成事件更恰当些。因为失主并没有报案。不仅没有报案,事后去查实,他们甚至根本不承认有这回事。当然,前去查实的单位也特殊了点——市纪委。可是想不特殊能行么?小偷将各家各户的姓名单位职务金额列了个明细,市人大、市政协和市纪委各一份。无论如何,纪委再务虚,也总得有点动作不是,否则年终总结也没有内容。

吴志菲,余玮[10](2008)在《马凯 力保“小康列车”的快捷与平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凯上海金山人,诗人、宏观经济学家。1946年6月出生于山西兴县,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经济学硕士学位。历任北京市第四中学教员,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兼计委主任、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物价局局长、国家物价局副局长、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2008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七次全体会议决定,马凯任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中共十五大当选为中央纪委委员,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二、马凯:中国不要“没有发展的增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凯:中国不要“没有发展的增长”(论文提纲范文)

(1)中卫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协同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未成年人犯罪
        2.1.2 协同治理
        2.1.3 协同治理机制
    2.2 理论基础
        2.2.1 协同治理理论
        2.2.2 协同治理理论在中卫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治理中的适用性分析
第三章 中卫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协同治理现状分析
    3.1 中卫市未成年人犯罪基本情况分析
        3.1.1 中卫市未成年人犯罪总体态势
        3.1.2 中卫市未成年人犯罪的人口结构
        3.1.3 中卫市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类型
        3.1.4 中卫市未成年人犯罪特点
    3.2 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分析
        3.2.1 未成年人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
        3.2.2 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缺失
        3.2.3 学校教育及管理机制不健全
        3.2.4 社会大环境影响
    3.3 中卫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协同治理工作现状
        3.3.1 公众防范意识有所提高
        3.3.2 政府相关制度不够健全
        3.3.3 工作队伍有所扩充
        3.3.4 运行模式探索仍在初级阶段
第四章 中卫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协同治理困境及成因分析
    4.1 中卫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协同治理困境
        4.1.1 协同治理观念不统一
        4.1.2 协同治理主体单一
        4.1.3 协同治理中各主体间互动性不高
        4.1.4 协同运行机制尚未建立
    4.2 中卫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协同治理困境成因
        4.2.1 政府管理部门职能弱化
        4.2.2 相关部门认识不到位
        4.2.3 社会宣传效果不理想
第五章 中卫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协同治理机制的构建
    5.1 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发展的社会环境
    5.2 转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协同治理的观念
    5.3 吸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5.3.1 政府引领协同
        5.3.2 家庭预防协同
        5.3.3 学校防范协同
        5.3.4 社会参与协同
        5.3.5 司法辅助协同
    5.4 加强各主体间的互动联通
    5.5 构建各主体间协同治理的运行机制
        5.5.1 完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协同治理的法律框架
        5.5.2 建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协同治理协作机制
        5.5.3 完善多元主体互动信任机制
        5.5.4 构建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张之洞对来华基督教之认识与应变研究(1882-190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相关概念与时间之界定
    三、学术史回顾
    四、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法战争前的张之洞与基督教
    第一节 词臣学使时期对基督教的初步认识(1863—1881)
    第二节 巡抚晋省时期对基督教的进一步认识(1882—1884)
第二章 两广总督张之洞与基督教(1884—1889)
    第一节 中法战争期间张之洞的防患之策
    第二节 中法战争后张之洞的民教治理之策
第三章 张之洞总督湖广前后涉教实践与思想(1889—1907)
    第一节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张之洞与基督教之交涉
    第二节 二十世纪初的张之洞与基督教之交涉
    第三节 分析
第四章 张之洞对来华基督教之思想认识与应变方法评析
    第一节 张之洞对来华基督教之认识态度与应变方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第二节 张之洞对来华基督教之认识态度与应变方法的两次转变
    第三节 张之洞涉教事务之思想与实践的影响与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3)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项目的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研究的缘起
        (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硕士课程应用性不足
        (二)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专业化发展缓慢
        (三)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研究生项目的学术型应用类人才培养模式
    二、研究目的和问题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四、概念界定
        (一)高等教育学
        (二)高等教育硕士研究生
        (三)课程设置
        (四)美国学生事务项目
    五、理论基础
        (一)泰勒课程基本原理
    六、文献综述
        (一)文献检索情况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外研究现状
        (四)文献评析
    七、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八、研究创新
        (一)研究视角的创新
        (二)研究内容的创新
第一章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历史及相关理论发展
    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历史发展
        (一)替代父母制时期
        (二)学院生活时期
        (三)学生人事运动时期
        (四)学生服务时期
        (五)学生消费主义时期
        (六)学生发展时期
        (七)学生事务专业化时期
    二、美国学生事务相关理论的发展
        (一)个体与环境互动类理论
        (二)社会心理学类理论
        (三)认知结构类理论
    三、美国学生事务研究生项目的发展历程
        (一)美国学生事务研究生项目发展初期
        (二)美国学生事务研究生项目的快速发展时期
        (三)美国学生事务研究生项目专业化发展现状
第二章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项目的课程设置现状
    一、美国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项目的课程设置概况
        (一)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项目的课程目标
        (二)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项目课程的主要内容
    二、美国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项目课程案例分析
        (一)明确的课程目标
        (二)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
        (三)全面系统化且呈多样性的课程内容
        (四)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监督实践课程
    三、美国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项目课程设置特点
        (一)明确且多层次的课程目标
        (二)全面系统化且呈多样性的课程内容
        (三)科学化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整合的课程结构体系
第三章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项目课程设置理念
    一、以学生为中心
        (一)学生发展理论类课程
    二、以多元化和社会公平原则为中心
        (一)高校学生特征及大学对学生的影响类课程
    三、以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一体化为中心
        (一)个人与团组介入干预类课程
        (二)学生事务的组织管理类课程设置的理念
        (三)评估与研究类课程设置的理念
    四、总结
第四章 美国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项目的课程设置对我国开设学生事务专业课程的启示
    一、明确学生事务课程目标定位
        (一)我国学生事务课程目标的具体定位
        (二)凸显学生事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实践导向
    二、构建我国学生事务专业的课程学习内容
        (一)构建我国学生事务理论知识体系
        (二)建立系统化的监督实践培养体系
    三、构建我国学生事务专业化课程体系
        (一)重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
        (二)突出学生事务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
        (三)重视跨学科课程的比重
        (四)重视学生事务研究方法课程的规范性
        (五)建立灵活的选修课系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4)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面临的“新加坡考验”——根源、限度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南海仲裁案”与新加坡的“小国外交”大辩论
    1.1新加坡的南海问题立场演变
    1.2“南海仲裁案”后的中新关系波动
    1.3新加坡的“小国外交”大辩论
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面临“新加坡考验”的根源
    2.1新加坡对中国的南海“断续线”主张过度敏感
    2.2新加坡对中国的制衡思维十分严重
三、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面临“新加坡考验”的限度
    3.1新加坡对“南海仲裁案”的背书削弱了其软制衡中国的效果
    3.2在南海问题上非当事国的“选边站”行为越发不明智
四、“新加坡考验”对中国完善南海战略的启示
    4.1坚定推进“双轨思路”, 积极应对南海问题司法化
    4.2全面评价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扮演的角色, 充分重视“新加坡考验”的外溢效应
    4.3主动运用国际法阐述和进一步明晰中国的南海利益诉求及战略意图
    4.4扩大南海空域管理与航行自由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

(5)赫德与晚清中外约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赫德参与缔结晚清中外约章的因素
    第一节 晚清中外条约关系的演进
    第二节 晚清外交力量的虚弱与清政府的倚重和支持
    第三节 英国与其他列强的支持
    第四节 赫德的自身优势
第二章 赫德谈判决断的约章
    第一节 中葡澳门主权条约
    第二节 中法越南地位条约
    第三节 中英关于哲孟雄主权及通商约章
    第四节 中英香港鸦片贸易协定
第三章 赫德参与斡旋的约章(上)
    第一节 中丹天津综合条约
    第二节 中外首次“对等”修约
    第三节 中英滇案交涉条约
    第四节 中英有关缅甸地位与朝贡约章
    第五节 中法越南勘界谈判
第四章 赫德参与斡旋的条约(下)
    第一节 英德借款合同
    第二节 《辛丑条约》交涉
    第三节 1902年中英商约谈判
    第四节 中葡澳门设关和通商约章
第五章 赫德操纵制定的专门约章
    第一节 长江通商和内港行轮章程
    第二节 争夺中国引水章程
    第三节 海关查处偷漏走私的会讯章程
    第四节 中外邮政联邮章程
    第五节 租借地设关征税章程
第六章 赫德的缔约态度和立场
    第一节 英国利益至上
    第二节 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和利益
    第三节 谋取自身利益
    第四节 兼顾列强利益
第七章 赫德的斡旋手段和策略
    第一节 威逼利诱软硬兼施
    第二节 让虚名争实利
    第三节 笼统承诺含混过关
    第四节 不偏不倚的“骑马”政策
    第五节 抓大放小 先易后难
第八章 赫德对中外条约关系的认识和建议
    第一节、晚清条约是外国逼勒或恳求的产物
    第二节、承认条约的不平等性
    第三节、中国应严格遵守条约
    第四节、改进中外条约关系
结语 对赫德缔约的总体认识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马凯:中国不要“没有发展的增长”(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卫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协同治理机制研究[D]. 马凯文. 兰州大学, 2021(12)
  • [2]张之洞对来华基督教之认识与应变研究(1882-1909)[D]. 郑欣. 暨南大学, 2020(04)
  • [3]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项目的课程设置研究[D]. 张晓霞. 西南大学, 2020(01)
  • [4]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面临的“新加坡考验”——根源、限度及启示[J]. 黄凤志,谢斌. 太平洋学报, 2019(06)
  • [5]赫德与晚清中外约章研究[D]. 杨秀云.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1)
  • [6]隐秘风暴[J]. 刘宝华.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2012(12)
  • [7]中国应继续与邻居更多分享成功[N]. 杨燕青,严婷,康子冉. 第一财经日报, 2012
  • [8]背后的生活[J]. 张锐强. 山西文学, 2009(11)
  • [9]背后的生活[J]. 张锐强. 青岛文学, 2009(S1)
  • [10]马凯 力保“小康列车”的快捷与平稳[J]. 吴志菲,余玮. 科学决策, 2008(05)

标签:;  ;  

马凯:中国不想要“没有发展的增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