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马多缓释片术后镇痛的给药方式及疗效

曲马多缓释片术后镇痛的给药方式及疗效

一、曲马多缓释片用于术后镇痛的给药方式及疗效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周海燕[1](2021)在《某院肿瘤患者癌痛治疗药物规范化使用评价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调查和分析某院肿瘤患者癌痛规范化治疗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癌痛治疗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20年1~6月肿瘤科住院患者中的癌痛患者20例,癌痛量化评估采用视觉模拟数字分级法(NRS),了解并分析患者疼痛评分、镇痛药物的使用种类、给药方式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0例癌痛患者治疗后NRS评分为(3.35±0.28)分,较治疗前(7.55±1.23)分明显降低(P=0.012)。20例患者情绪、生活及睡眠均受到影响,2例有自杀倾向。19例疼痛得到有效控制。20例患者均采用阿片类药物,其中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使用例次最多,其次为盐酸吗啡注射液。最常用的给药方式为口服(15例次),占给药总例次的50%,其次为肌注(12例次,40%)。3例患者用药依从性不足,治疗依从率85%。8例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结论某院癌痛治疗药物使用情况基本规范,但仍须进一步加强管理及完善,推进癌痛治疗的规范化。

周媛凤[2](2021)在《穴位埋线法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穴位埋线法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09-2020.12至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诊疗中心接受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180例,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A组)、常规镇痛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该研究脱落病例3例,无剔除病例,完成研究患者177例,其中A组60例予以术后常规及穴位埋线治疗,B组59例予以术后常规及地佐辛静滴镇痛治疗,C组58例予以术后常规治疗。对比3组患者术后24h、48h、第3天、第5天、第7天等时段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排尿情况、睡眠情况、额外止痛药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满意度等,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1.三组患者职业、切口数量、性别、吸烟情况、年龄、BMI、手术时长、基础痛阈、术前疼痛评分、术前SAS、SDS评分、术前睡眠情况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均P>0.05)。2.比较患者疼痛情况:术后24h,常规镇痛组最大VA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评分低(短)于穴位埋线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穴位埋线组低(短)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术后48h,常规镇痛组与穴位埋线组最大VA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评分低(短)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穴位埋线组与常规镇痛组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穴位埋线组最大VA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评分低(短)于常规镇痛组和空白对照组,常规镇痛组低(短)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3.比较患者排尿情况:术后24h,三组患者排尿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h,穴位埋线组患者排尿情况优于常规镇痛组与空白对照组,(均P<0.05),常规镇痛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第5天,穴位埋线组患者排尿情况优于常规镇痛组与空白对照组(均P<0.05),常规镇痛组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7天,穴位埋线组和常规镇痛组排尿情况均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穴位埋线组与常规镇痛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比较患者睡眠情况:术后24h,常规镇痛组睡眠情况优于穴位埋线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穴位埋线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h、第7天,穴位埋线组术后睡眠情况均优于常规镇痛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常规镇痛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穴位埋线组和常规镇痛组均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穴位埋线组和常规镇痛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5天,穴位埋线组睡眠情况均优于常规镇痛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常规镇痛组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5.比较患者额外止痛药使用情况:穴位埋线组术后止痛药使用人次及用量均少于常规镇痛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常规镇痛组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6.比较患者满意度:穴位埋线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镇痛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常规镇痛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7.疗效评价:术后24h,常规镇痛组疗效分布及总有效率均优于穴位埋线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穴位埋线组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术后48h,常规镇痛组与穴位埋线组疗效分布及总有效率均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常规镇痛组和穴位埋线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第7天,穴位埋线组疗效分布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常规镇痛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常规镇痛组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5天,穴位埋线组疗效分布优于常规镇痛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常规镇痛组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穴位埋线组和常规镇痛组总有效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穴位埋线组和常规镇痛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8.安全性评价:穴位埋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常规镇痛组为27.1%、空白对照组为44.8%,穴位埋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镇痛组与空白对照组(均P<0.05),常规镇痛组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镇痛效佳,安全可靠,易于临床操作,超前无痛干预,可应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治疗。但穴位埋线缓解术后急性疼痛疗效稍显不足,可考虑术前24h行埋线治疗或配合其他镇痛措施以覆盖穴位埋线镇痛的“空白期”,尽可能使患者获得术后微痛甚至无痛体验。

杨洁[3](2020)在《电针联合隔姜灸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疼痛是痔疮术后最为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痔疮术后早期镇痛成为术后尽早恢复机体功能的要素。目前临床上针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治疗以使用止痛药物为主,如非甾体抗炎药(Non 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阿片类药物等。止痛药物起效快,但产生的副作用亦不容忽视,此外,止痛药物还有天花板效应[1]。本次研究以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为载体,观察运用电针联合隔姜灸的治疗方法对其的临床疗效,期望找到一种效果确切,但更为安全的治疗方式,为临床工作提供广阔方向。方法选择2019年02月-12月期间在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肛肠科进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Milligan-morgan Hemorrhodidectomy,MMH)并且符合本次试验的纳排标准的70例患者,依据对照、随机的原则,将所纳入的患者按1:1比例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止痛的方法。治疗组:电针长强、二白、承山、大肠俞等穴位联合隔姜灸腰俞穴的方法止痛治疗。电针、隔姜灸的使用频次均为每日操作一次,每次时长各30分钟。主要的观察指标: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对治疗前以及治疗第1、2、3、4、5天(干预操作后的疼痛峰值)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次要指标:术后5天内疼痛发作频次、两组受试者额外使用的止痛药数目。一切数据资料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基线情况:本次试验完成情况良好,将两组受试者在治疗前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2)两组受试者在5天内的疼痛评分比较:组内比较:P1<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各组在治疗后每一天均能明显降低VAS评分。组间比较:P2>0.05,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后各天,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减少受试者VAS评分上作用相当。(3)减少受试者疼痛发作频次比较:组内比较:对照组在术后第3天、第5天相比前一天,P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能减少疼痛发作频次;治疗组在术后第2天、第4天、第5天较前一天比较,P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能减少疼痛发作频次。组间比较:在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P2>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作用相当,术后第4天、第5天P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4)两组受试者额外使用的止痛药数目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额外所用的止痛药数目少。(5)总体疗效对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针对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疗效相当。(6)安全性比较:两组发生的不良反应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1)电针联合隔姜灸应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早期肛门疼痛的镇痛效果与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的止痛效果相当。(2)电针联合隔姜灸治疗方式不仅能降低受试者术后每一天疼痛强度、减少在术后第2、4、5天的疼痛发作次数,还可减少受试者术后额外服用止痛药的药量。(3)电针联合隔姜灸治疗方式对混合痔术后早期疼痛具有镇痛安全、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是用于混合痔术后早期镇痛的一种有效措施,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加以应用。

简超君[4](2020)在《口服多联镇痛药物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急慢性疼痛影响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与目的剖宫产术是妇产科中常见的手术类型,我国作为生育大国,每年均有大量待产妇接受剖宫产手术。剖宫产术后疼痛程度可达中度至重度,镇痛不全将会延长术后康复、干扰母乳喂养、影响母婴交流、甚至导致产后抑郁和慢性疼痛。理想的术后镇痛方案需充分考虑到母婴双方的利益,即既要保证为产妇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也需考虑到将药物对新生儿的相关风险降到最低,但目前的镇痛方案仍远未达此目标。大部分产妇的术后急性疼痛可随组织愈合而消退,但有部分可发展为术后慢性疼痛。既往研究表明,术后严重急性疼痛是剖宫产术后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控制好术后急性疼痛有助于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目前主张围术期采用多模式镇痛方式以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和更少的药物副作用。术后的镇痛模式多样,不同的术后镇痛模式其急性镇痛效果有所差异,对慢性疼痛的影响也可能有所不同;即使急性镇痛效果一致,也可能因为术后镇痛药物选择差异而对慢性疼痛的影响不同。口服镇痛药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均为临床常用的术后镇痛方法,但对比此两种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急慢性疼痛的影响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拟通过比较上述两种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急性疼痛的疗效,以及对术后3个月、6个月慢性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探讨有效防治术后急慢性疼痛的镇痛方案。方法1.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方法,在两个中心同期进行。选取择期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初产妇300例。半数产妇术后口服塞来昔布胶囊200mg bid,对乙酰氨基酚片1g qid,曲马多缓释片100mg bid(Oral组,n=150);另一医疗机构的半数产妇术后使用舒芬太尼PCIA(PCIA组,n=150),配方为舒芬太尼2.0μg/kg+托烷司琼10mg,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首次剂量2ml,背景剂量2ml/h,单次给药剂量2 ml,锁定时间15min。2.两组术后镇痛维持48h。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估术后急慢性疼痛程度,记录术后24h内最高疼痛及平均疼痛NRS评分、术后24h及48h NRS评分、镇痛药物补救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3.术后3个月、6个月电话随访,记录慢性疼痛部位、性质、程度、镇痛药物用量及疗效,采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rief pain inventory,BPI)评估术后慢性疼痛对日常功能的影响。结果1.与PCIA组比较,Oral组术后24h内静息和运动状态下最高和平均疼痛NRS评分、术后24h及48h静息痛与运动痛NRS评分均显着性降低(P<0.05)。2.与PCIA组比较,Oral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等发生率均显着性降低(P<0.05)。3.与PCIA组比较,Oral组术后3个月慢性疼痛的NRS评分及慢性疼痛对日常功能的影响均显着性降低(P<0.05);术后6个月两组慢性疼痛NRS评分及慢性疼痛对日常功能影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产妇术后3个月、6个月慢性疼痛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下剖宫产术后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曲马多缓释片,爆发痛时辅以羟考酮缓释片,此种口服镇痛方案的急性镇痛效果优,不良反应少,术后3个月的慢性疼痛程度低,是剖宫产术后可行的一种镇痛方案,可以安全用于国人。

沈文骏[5](2020)在《针刺联合止痛药物改善乳腺癌轻中度癌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以三阶梯止痛药物为基础,通过针刺与假针刺的对比,评价针刺改善乳腺癌患者轻中度癌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在广东省中医院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轻中度癌痛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 20.0软件包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针刺组(30例),假针刺组(30例)。(1)干预方案①基础治疗:针刺组与假针刺组均予三阶梯常规止痛方案作为基础治疗。第一阶梯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塞来昔布胶囊200mg,第二阶梯予弱阿片类药物盐酸曲马多缓释片100mg;以上药物均每12h服用一次。②针刺治疗:针刺组:选穴:选择孔最(双)、梁丘(双)、中都(双)穴位定位参照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施术者首先对自身的手指进行消毒,并对患者需要针刺的腧穴处予以0.5%安尔碘消毒,之后快速进针,行捻转手法,待患者有酸麻胀感为止,并且每隔10分钟行一次小幅度捻转手法,所有穴位均留针30分钟。假针刺组:选穴同针刺组;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术者手指及腧穴皮肤用0.5%碘伏消毒后,取一背面带粘性的泡沫针垫贴在相应穴位上,用平头针穿过泡沫针垫并保持直立,针的下端穿过泡沫垫,抵达皮肤表面但不刺破皮肤,使患者感知触及针具,产生轻微刺激感。针刺顺序同针刺组。假针刺组不需得气,无需行手法,留针30min。出针时,先取下平头针,然后撕下泡沫垫。(2)疗程与频率本研究共两个疗程,每个疗程为10天,共治疗20天。治疗频率为每天治疗1次。(3)评价时点及疗效指标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0次后、治疗结束时对受试者进行疼痛数字评分法(NRS)、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肿瘤生活质量评定(QLQ12)评价。(4)统计分析将收集到的病例信息,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清理、核对及统计分析。临床试验数据性质(计量、分类资料和等级资料),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分类资料用卡方检验或精确概率法,等级资料用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校正)或多组比较的Kruskal-Wallis检验。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满足要求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若不符合正态分布、方差不齐则用秩和检验,用平均秩和、四分位和中位数表示。多个时点的定量结局指标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不满足球形检验(Mauchly test of sphericity)采用ε系数进行校正。结果:1、基线针刺组及假针刺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一般基线比较,在年龄(P=0.873)、病程(P=0.253)、文化程度(P=0.626)及中医分型(P=0.725)和疗效观察指标疼痛数字评分法(NRS)(P=0.724)、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P=0.602)、肿瘤生活质量评定(QLQ12)评价(P=0.664)、初始用药(P=0.710)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2、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得分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得分较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组内比较:针刺组在治疗前与治疗第10次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假针刺组在治疗前与治疗第10次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针刺组与假针刺组之间在治疗第10次时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治疗结束时,针刺组与假针刺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见时间维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时间与治疗交互后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果表明针刺组、假针刺组在NRS评价方面均具有改善效果;针刺组疗效优于假针刺组。3、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得分较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组内比较:针刺组在治疗前与治疗第10次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假针刺组在治疗前与治疗第10次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针刺组与假针刺组之间在治疗第10次时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治疗结束时,针刺组与假针刺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见时间维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时间与治疗交互后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果表明针刺组、假针刺组在SF-MPQ评价方面均具有改善效果;针刺组疗效优于假针刺组。4、肿瘤生活质量评定(QLQ12)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肿瘤生活质量评定(QLQ12)得分较治疗前均呈回升趋势。组内比较:针刺组在治疗前与治疗第10次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假针刺组在治疗前与治疗第10次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针刺组与假针刺组之间在治疗第10次时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治疗结束时,针刺组与假针刺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见时间维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时间与治疗交互后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果表明针刺组、假针刺组在肿瘤生活质量评定方面均具有改善效果;针刺组疗效优于假针刺组。5、治疗有效率比较治疗有效率以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得分情况为评定指标,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减分率。针刺组有效率为93.1%,假针刺组有效率为53.6%,两组组间差异显着(P<0.01),针刺组优于假针刺组。6、不良反应针刺组有2例出现恶心欲吐症状,1例出现口干、便秘,假针刺组有4例出现恶心欲呕、口干的情况,2例出现便秘,1例出现失眠;均为止痛药副反应,予对症处理后继续试验;两组受试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滞针、弯针、断针、出血、血肿等针刺不良事件。两组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针刺联合三阶梯止痛药、假针刺联合三阶梯止痛药在改善乳腺癌轻中度癌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有疗效,针刺联合三阶梯止痛药疗效更加显着。2.针刺治疗本身对乳腺癌轻中度的癌痛、生活质量问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王薇[6](2019)在《北京市癌痛治疗现状调查分析及草乌甲素治疗轻中度癌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癌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尽管大部分的癌性疼痛可以通过适当治疗得到缓解,但是现实中仍然有大量癌症患者忍受着疼痛的折磨,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全球范围内的癌痛治疗总体水平呈现增长趋势,但是结合社会经济水平具体分析,表现出癌痛控制水平的贫富差距。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癌痛控制水平越高;发展中国家的癌痛控制状况不容乐观。以吗啡人均年消耗量衡量,我国的癌痛控制水平常年处于世界落后位置。分析我国癌痛治疗不充分的原因,涉及到医护人员治疗水平不足、患者依从性差、科普宣传不充分.、麻醉药品管理繁琐等多方面。其中有一个重要问题是患者对镇痛药物的副作用顾虑严重而拒绝使用药物。对此,我们除了加强科普宣教、努力消除患者顾虑以外,还可以考虑从中药中寻找疗效确切、副作用更少的镇痛药物提供帮助。中医从理论上对包括癌痛在内的多种痛证有着系统的认识,目前不论临床研究还是实验室研究都有许多研究结果发表。中药镇痛治疗资源丰富,有着广阔的前景。但是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机制研究并不深入;临床研究质量不高。需要严谨设计下的临床研究,以便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规范及推广中药在治疗癌性疼痛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一:北京地区癌痛治疗调查研究目的:为了了解北京地区癌痛治疗中镇痛药物应用的现状,调查研究了患者、医生对镇痛药物的顾虑、应用情况、副作用情况等,通过与既往调查结果的比较,了解目前癌痛管理工作的改进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按照入组标准筛选出使用阿片类药物的癌痛患者以及提供镇痛治疗的医生进行了本次调查研究。问卷中的所有问题均选自既往2010年调查研究中所用问卷(FENPAI4090研究)。患者的问卷所涉及的问题包括患者对疼痛程度、疼痛治疗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评价。医生问卷内容包括其对于癌痛知识的了解和对镇痛药物的看法。所有被调查者均在统一指导用语下自行填写问卷。结果与既往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北京地区共12家医院的270例患者、161例医生参与调查。(1)患者方面:口服是主要的阿片类药物治疗方式:疼痛难以忍受迫不得已使用镇痛药物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多,为51.48%;即使疼痛难以忍受,也拒绝使用镇痛药物的患者比例提高到12.22%,增长明显,主要原因是顾虑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镇痛治疗的满意程度为53.70%,有明显改善: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副反应大”,为50%;患者药物治疗中出现过的副作用比例最高的三项分别是便秘(62.22%)、恶心(54.81%)、呕吐(34.07%)。(2)医生方面:最常用的治疗癌痛的药物依次为强阿片类(92.55%)、NSAIDS(48..15%)、弱阿片类(34.16%):选择药物寸考虑的因素主要是疼痛程度(88.2%)、疼痛类型(78.88%)、药效可靠(71.43%);最常见的疼痛类型是混合性疼痛(78.26%);23.6%的医生对使用阿片类药物有顾虑,主要是担心药物的副作用(86.84%),对成瘾性的担心比例在降低;最令人担心的副作用是呼吸抑制(50.93%);最影响患者依从性、最常见的副作用都是便秘(54.66%、96.27%);医生认为制约癌痛治疗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病人有顾虑(82.610%)、药品管理繁琐(47.2%)、培训不够(44.1%)。结论:北京地区癌痛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改进,镇痛不足的情况正在改善、规范化治疗程度在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改善。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医患双方仍然对阿片类药物使用有顾虑;医患双方均关注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特别是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目前强阿片类药物和NSAIDS是最常用的药物类型,应该加强NSAIDS药物的临床监管。研究二:中药治疗轻中度癌性疼痛疗效的META分析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已经发表的有关中药单独应用治疗轻中度癌痛对比标准治疗方案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期望对其疗效进行系统评价,从而为中药治疗轻中度癌性疼痛提供更科学的循证医学诅据。方法:以“癌性疼痛”或“癌痛”结合“中药”或“中医药”结合“临床研究”或“RCT”为检索词,检索中文数据库;以“cancer pain”和“TCM”为检索词,检索英文数据库。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出现意见分歧,邀请第三位研究人员进行协助解决;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资料;通过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初筛得到396篇中文文献,二次筛选后得到8篇文献。初筛得到71篇英文文献,二次筛选后均未纳入。8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纳入病例985例,其中对照组426例,试验组559例。纳入文献的JADAD评分1-3分,属于低质量文献。(1)2篇文献比较了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的变化,这2篇文献对照组均是强阿片类药物(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硫酸吗啡控释片),试验组是单纯中药治疗(加味乌头汤加减、华蟾素胶囊)。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试验组在治疗后疼痛评分数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O.44,95%CI[-3.30,2.42]),P=0.76。(2)7篇文献比较了镇痛总有效率,其中有1篇研究对象为轻中度癌痛,1篇为中度癌痛,1篇为中重度癌痛,其余4篇文献入组时无疼痛程度要求,但是包含有轻中度癌痛。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试验组的镇痛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08,95%CI[0.77,1.52]),P=0.66。(3)4篇文献研究对象是轻中度癌痛患者,对照组均为非留体类抗炎药或弱阿片类(曲马多)或两者复合制剂(舒尔芬片、氨酚待因片),试验组为单纯中药口服治疗(桂参止痛合剂、天蟾胶囊、癌痛平胶囊、自拟抗癌止痛方)。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试验组的镇痛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11,95%CI[0.75,1.63]),P=0.61。漏斗图显示图形两侧基本对称,说明偏倚风险较小。5篇文献描述中药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轻中度癌性疼痛对比非留体类抗炎药、弱阿片类药物,疗效相当,通过描述看出副作用更少,但是发表文献质量偏低。研究三:草乌甲素治疗轻中度癌性疼痛的随机对照非劣效临床研究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评价草乌甲素治疗轻度、中度癌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为其用于轻中度癌痛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单中心、区组随机、阳性对照、非劣效性设计,按照入组标准:(1)筛选出轻度癌痛患者,进行基线评估及调查,随机1:1分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 Bid,试验组口服草乌甲素片0.4mg Bid。(2)筛选出中度癌痛患者,进行基线评估及调查,随机1:1分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口服曲马多缓释片0.1 Q12h,试验组口服草乌甲素片0.4mg Tid。观察时间1周。结束后再次进行评估及调查。观察指标包括疼痛评分变化、BPI评估量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入组92例患者,其中轻度癌痛患者36例,中度癌痛患者56例,有9例未完成研究出组。(1)轻度癌痛患者对照组18例(出组1例)、试验组18例(出组1例),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59.33士9.74、56.83±15.74,ID-PAIN评分分别为0.39±0.47、0.44±0.50,治疗前两组平均NRS评分分别为1.88±0.90、2.30±0.75,两组相比无差异。经过7天治疗后,对照组与试验组平均NRS评分分别为1.24±(0.73、1.71±0.67,均较治疗前相比降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轻度癌痛患者7天治疗中,每日平均NRS评分在对照组和试验组之间无差异。不良反应发生比例在对照组和试验组没有差别。(2)中度癌痛患者对照组28例(出组3例)、试验组28例(出组4例),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61.79±9.36、62.46±10.18,ID-PAN评分分别为0.43±0.50、0..54±0.82,治疗前两组平均NRS评分分别为3.43±1.21、3.14±1.09,两组相比无差异。经过7天治疗后,对照组与试验组平均NRS评分分别为2.12±0.91、2.25±1.36,均较治疗前相比降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中度癌痛患者7天治疗过程中,第2天试验组疼痛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的6天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度癌痛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例在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轻度癌痛患者使用草乌甲素治疗与使用标准药物布洛芬缓释胶囊相比,疗效相当、副作用比例无差异。中度癌痛患者使用草乌甲素治疗与使用标准药物曲马多缓释片相比,起效略慢,从第3天开始能达到疗效相当,但是副作用的发生显着减少,权衡利弊具有优势。

赵世林[7](2019)在《梅花针叩刺联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治疗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肺癌是恶性肿瘤患者首位死亡原因,据统计,2018年全球新增肺癌患者209.4万例,死亡为176.1万例,其比例在全部癌症的发病与死亡分别是11.6%和8.4%,是全球男性、发达国家女性癌症死亡率最高的病种。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早期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大部分患者,选择完整的肿瘤切除具有较好的长期生存率,但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术后疼痛。像这种在术后发展的,持续至少2个月,需排除其他病因,尤其是手术前某种病因所导致产生的疼痛被定义为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syndrome,CPSP)。在临床上因术式不同,成人CPSP发生率为11.5%~47.0%,而开胸手术CPSP发生率可高达30%~50%,其中13%是中到重度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西医传统治疗用于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方法单一,副作用明显,且临床效果不显着。中医传统口服药物治疗术后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并不满意;根据导师临床经验,发现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病机主要为气血瘀滞,脉络瘀阻,不通则痛;治疗上以“通”为上策,酌情配合其他方法;梅花针叩刺疗法是通过刺激人体某一部位达到调整机体功能、治疗疾病的目的,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直达病所,可直接祛瘀,使脉络通畅,所谓“血气通则经络通矣”。因此设立本课题,进一步探索梅花针叩刺在肺癌术后慢性疼痛治疗应用中的疗效,证实本方法对术后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作用,评估其安全性,探索中医外治法联合药物治疗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新治疗模式,为中医特色梅花针叩刺治疗肺癌术后慢性疼痛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外治技术梅花针叩刺联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口服治疗肺癌术后慢性疼痛,与单纯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治疗相比较,通过对比分别接受上述两种治疗患者的KPS评分、NRS评分、BPI评分、中医症状量化评分、血常规、血凝、肝肾功、肿标、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总用量,证实梅花针叩刺疗法在肺癌术后慢性疼痛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制定临床治疗策略提供进一步的客观依据,填补相关临床经验的不足,探索中医外治法联合药物治疗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新模式。[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梅花针叩刺+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试验组30例以及口服单药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对照组30例。试验组给予梅花针叩刺联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治疗结束后,观察并记录患者KPS评分、NRS评分、BPI评分、中医症状量化评分及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总用量;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检测并记录患者血常规、血凝、肝肾功、肿瘤标记物;入组病例各项积分计数资料采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及分析。最终进行疗效的观察、统计和总结。[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对入组的60例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手术方式进行统计分析,P>0.05,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临床观察。2.肺癌术后慢性疼痛患者NRS方面:2.1根据患者疼痛缓解程度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组缓解率为85.71%,对照组为60.71%,两组经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3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对两组患者NRS评分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中:NR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单一治疗或联合治疗都可以降低NRS;组间比较,试验组NR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KPS方面对两组患者KP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对照组组间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KPS评分高,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4.中医症状量化评分对两组患者中医症状量化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中咳嗽、胸痛、胸闷、神疲乏力、心烦失眠、舌苔、脉象方面前后对比有明显改善,症状有所缓解,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胸痛、心烦失眠前后对比有明显改善,症状有所缓解;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BPI评分对两组患者BPI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日常活动、情绪、步行能力、正常工作、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睡眠、生活享受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中,情绪、睡眠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在日常活动、正常工作、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睡眠方面较对照组评分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6.血常规、血凝、肿标、肝肾功对两组患者的血清骨胶素(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抗癌相关抗原(SC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Cyfra21-1、NSE、CEA、SCC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试验组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提示本课题治疗方法对上述实验室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适,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血常规、血凝、肝肾功等实验室指标未见异常。[研究结论]1.对于肺癌术后慢性疼痛治疗,与单药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相比,联合中医梅花针叩刺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疼痛强度,提高疼痛缓解率。2.与单药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相比,联合中医梅花针叩刺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总体生活质量。3.与单药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相比,联合中医梅花针叩刺治疗,可以改善气滞血瘀型肺癌术后慢性疼痛患者部分中医证候。4.与单药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相比,联合中医梅花针叩刺治疗,可以改善疼痛对于患者生活的影响。5.梅花针叩刺联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对患者肿标,肝肾功、血常规、血凝等指标无影响,安全性良好。

曾惠林[8](2019)在《浮针疗法在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浮针疗法在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疼痛中的疗效,为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疼痛提供一种新的镇痛方式。方法:选取80例住院手术治疗的肛肠疾病术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浮针治疗)和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片治疗),通过对比浮针疗法与口服西药布洛芬缓释片在肛肠疾病术后疼痛中的镇痛作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术后24h内需肌注盐酸曲马多的例数、治疗后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头晕、皮下出血、呕吐)和术后尿潴留等方面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分布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在治疗后6h内,浮针组患者疼痛评分的下降幅度均较布洛芬缓释片下降幅度大,在治疗6h后,布洛芬缓释片组疼痛下降程度明显优于浮针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24h疼痛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48h、72h,浮针疗法在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布洛芬缓释片。治疗后,浮针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布洛芬缓释片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0%。浮针组与布洛芬缓释片组治疗后盐酸曲马多的使用率分别为:5%和20%。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尿潴留的评分均值分别为:1.5±1.68、2.05±2.24,表明浮针疗法在缓解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方面的疗效优于布洛芬缓释片组。结论:浮针疗法在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疼痛中疗效显着,值得在临床推广。

张莞岚[9](2019)在《电针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电针缓解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情况,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为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拓展思路,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本试验所运用的临床试验方法为随机平行对照法,按1:1比例把筛选进入试验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电针,主要穴位为术肢梁丘、外丘、金门,配穴为双合谷、太冲,进针有针感后,梁丘-外丘、金门-太冲连接电针仪,予疏密波,频率2Hz/100Hz,强度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度,治疗30分钟。对照组术后第1、2天,予注射用帕瑞昔布钠(40mg VD qd),术后第3天,改予塞来昔布胶囊(0.2g po qd)。两组治疗时间为术后第一天至术后第三天,共3天,每天1次。观测疼痛评分(VAS)、临床疗效、盐酸曲马多用量、副作用的发生、白细胞、C-反应蛋白等指标,对比干预前后及不同干预方法间各观测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成果:本研究纳入的60例患者为2018年3月至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骨科住院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试验组脱落病例3例,完成27例,对照组脱落1例,完成29例,最终两组共有56例病例完成试验。基线对比:两组在性别、年龄、BMI、术后(使用帕瑞昔布钠后30min)疼痛程度方面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各组之间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VAS分值比较与临床疗效比较:VAS评分上,术后第1、2、3天干预前与干预后30min、6h、12h,两组组内进行自身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干预后30min分数下降最为显着;术后第一天治疗后12h两组分数均复升,与治疗后30min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治疗后12h,试验组VAS分数比对照组的低,且优良率81.5%对比对照组的55.2%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治疗前、治疗后30min、治疗后6h与术后第二、三天治疗前、治疗后30min、6h、12h,两组VAS分数和优良率进行组间对比均未见显着差异(P>0.05)。盐酸曲马多用量比较:试验组试验过程中所用总剂量少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试验组有4例病例出现副反应,对照组12例,显着减少(P<0.05)。安全性比较:试验过程当中,两组均无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或严重不良事件。WBC与CRP比较:术后第1、3、5天,两组进行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进行组内自身对比则均具统计学差异(P<0.01),WBC水平逐渐降低,CRP水平于术后第三天最高,术后第五天下降明显。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镇痛中,两组均疗效确切,干预半小时即有明显缓解,电针比帕瑞昔布钠序贯塞来昔布胶囊能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和盐酸曲马多的用量,且在术后第一天的镇痛疗效更持久。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患者中用电针镇痛,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电针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达到术后早期镇痛作用。

赵学刚[10](2019)在《氨酚羟考酮胶囊的制备工艺与一致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研究氨酚羟考酮胶囊的制备工艺、氨酚羟考酮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及稳定性研究、氨酚羟考酮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研究其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人体生物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参考马林克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氨酚羟考酮胶囊(商品名:泰勒宁)处方,对使用的辅料进行原辅料相容性试验,使用与参比制剂处方中基本一致并且相容性良好的辅料进行处方筛选,考察对乙酰氨基酚的粉碎工艺及粒度,通过重量法测定处方中主要辅料玉米淀粉的含量,考察粘合剂的种类,润滑剂、助流剂、抗氧剂、表面活性剂的用量,确定优化处方和工艺,然后由小试、中试、大生产逐步放大批量,对自制制剂和参比制剂进行对比研究。参考国内外药典相关质量标准、ICH指导原则,建立本品对乙酰氨基酚、盐酸羟考酮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并对溶出度、含量测定、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进行验证,同时对样品进行稳定性考察。建立LC-MS/MS法测定体内羟考酮、对乙酰氨基酚血药浓度检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采用单中心、开放、随机、自身交叉对照,22例受试者分别服用自制的氨酚羟考酮胶囊与美国马林克罗制药公司生产的氨酚羟考酮胶囊(商品名:泰勒宁),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研究其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考察两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结果:原辅料相容性良好,采用优化工艺生产的氨酚羟考酮胶囊颗粒密度大,流动性好,装量差异小,崩解迅速,工艺重现性好。自制制剂和参比制剂有关物质杂质谱及含量基本一致,溶出行为基本一致,产品质量稳定、均一。建立了对乙酰氨基酚、盐酸羟考酮有关物质检查方法,有关物质检查、溶出度检查、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灵密度高,准确度、精密度、耐受性良好;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稳定性考察,表明该工艺生产的产品稳定、均一、质量可控,为氨酚羟考酮胶囊质量控制和产品有效期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建立了LC-MS/MS内标法测定健康受试者血浆中羟考酮浓度方法,HPLC内标法测定健康受试者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浓度方法,血浆中内源性物质及其它物质均不干扰样本峰和内标峰,专属性良好,灵敏度、准确度、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符合要求,该方法符合生物样本分析要求;经双向单侧t检验,羟考酮和对乙酰氨基酚的ln(AUC0-16h)和ln(AUC0-?)[1-2α]置信区间分别为92.3%106.4%、98.4%107.3%和92.4%106.3%、98.0%106.9%,在80%-125%范围内;羟考酮和对乙酰氨基酚的ln(Cmax)[1-2α]置信区间分别为84.9%110%和87.8%110.7%,在80%125%范围内,说明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羟考酮和对乙酰氨基酚相对生物利用度F分别为(101.1±19.94)%和(103.5±11.94)%,符合生物利用度要求,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结论:氨酚羟考酮胶囊制备工艺重现性好,生产的产品安全、有效、稳定、均一、质量可控,自制制剂和参比制剂体外质量基本一致,体内生物等效。

二、曲马多缓释片用于术后镇痛的给药方式及疗效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曲马多缓释片用于术后镇痛的给药方式及疗效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某院肿瘤患者癌痛治疗药物规范化使用评价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患者的疼痛评分及镇痛药物使用情况
    2.3 患者疼痛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2)穴位埋线法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认识
    3 混合痔术后镇痛的意义
        3.1 全身影响
        3.2 局部影响
    4 混合痔术后镇痛治疗
        4.1 中医治法
        4.2 西医治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分组、随机方法
        2.2 样本量估算
        2.3 治疗方案及对照措施
    3 观察指标
        3.1 基线资料
        3.2 疗效性观测指标
    4 统计学处理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病例分布
        5.2 基线资料分析
        5.3 术后疼痛强度评分(VAS评分)比较
        5.4 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比较
        5.5 术后排尿情况比较
        5.6 术后睡眠情况比较
        5.7 术后额外止痛药物使用情况
        5.8 临床疗效比较
        5.9 安全性比较
        5.10 满意度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混合痔术后疼痛治疗现状
    2 穴位埋线的镇痛机制
        2.1 外周镇痛作用
        2.2 中枢镇痛作用
    3 选穴依据
    4 关于湿热下注证型的选择
    5 研究结果分析
        5.1 术后疼痛情况
        5.2 术后排尿情况
        5.3 术后睡眠情况
        5.4 术后额外止痛药使用情况
        5.5 疗效、安全性及满意度评价
结论
    1 临床研究结论
    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不同针刺疗法治疗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3)电针联合隔姜灸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受试者来源
    1.2 病例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剔除与脱落标准的处理
    1.8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的估算
    2.2 随机方法
    2.3 对照方法
    2.4 盲法设计
    2.5 手术方案
3 试验方法
    3.1 研究操作所需的器具
    3.2 取穴及定位
    3.3 分组治疗
    3.4 合并用药的情况
4 疗效观察指标
    4.1 一般项目
    4.2 疗效评价指标
    4.3 疼痛疗效评定
    4.4 安全性评价
    4.5 不良事件处理
5 统计分析
    5.1 分析计划
    5.2 分析内容
6 质量控制
    6.1 质量控制制度
    6.2 依从性的保障
7 受试者的医疗与保护
8 伦理学委员会审批
9 研究结果
    9.1 试验完成情况
    9.2 基线期分析
    9.3 疗效指标
    9.4 两组受试者术后5天疗效比较
    9.5 安全性比较
10 讨论
    10.1 传统医学对痔术后疼痛的认识
    10.2 传统医学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治疗
    10.3 现代医学对痔术后疼痛的认识
    10.4 现代医学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治疗
    10.5 关于选择混合痔术后疼痛为载体
    10.6 对照治疗方案的确定
    10.7 灸疗方案的确定
    10.8 针刺方案的确定
    10.9 治疗方案的联合运用
    10.10 试验结果的分析
11 结论
12 问题与展望
    12.1 研究中的不足
    12.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综述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2
附件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口服多联镇痛药物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急慢性疼痛影响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5)针刺联合止痛药物改善乳腺癌轻中度癌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乳腺癌的研究概况
        1.1.1 流行病学
        1.1.2 发病机制
        1.1.3 乳腺癌癌痛的病因学机制
        1.1.4 癌痛的病理生理机制
        1.1.5 现代医学治疗乳腺癌癌痛
    1.2 乳腺癌癌痛的中医研究进展
        1.2.1 中医对乳腺癌的认识
        1.2.2 乳腺癌的病因病机
        1.2.3 乳腺癌癌痛的经络学认识
        1.2.4 中医治疗乳腺癌癌痛现状
    1.3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及脱落
        2.1.6 病例脱落或剔除后的处理
    2.2 研究方法
        2.2.1 病例分组
        2.2.2 治疗方案
        2.2.3 疗效评价
        2.2.4 评价时间点
        2.2.5 不良反应、不良时间记录
        2.2.6 依从性测评
        2.2.7 伦理学原则
        2.2.8 质量控制
        2.2.9 统计学分析
        2.2.10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分析
    3.1 结果比较
        3.1.1 人口学及一般资料比较
        3.1.2 NRS、SF-MPQ、QLQ12量表、初始用药基线比较
        3.1.3 NRS量表评分结果
        3.1.4 SF-MPQ量表评分结果
        3.1.5 QLQ12量表评分结果
        3.1.6 治疗有效率
    3.2 不良反应观察
    3.3 病例完成及脱落剔除情况
        3.3.1 病例脱落情况
        3.3.2 患者脱落情况分析
    3.4 统计学结论
        3.4.1 NRS量表评价
        3.4.2 SF-MPQ量表评价
        3.4.3 QLQ12量表评价
    3.5 专业性结论
第四章 讨论部分
    4.1 讨论与分析
        4.1.1 立论依据
        4.1.2 选穴依据
        4.1.3 药物选择依据
        4.1.4 疗效评价指标选择依据
        4.1.5 研究结果及分析
    4.2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北京市癌痛治疗现状调查分析及草乌甲素治疗轻中度癌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综述一:癌性疼痛管理现状
        1 癌性疼痛全程管理的内涵
        1.1 癌性疼痛的定义
        1.2 癌性疼痛管理的内容
        2 全球癌性疼痛管理现状
        3 我国癌性疼痛的管理现状
        3.1 中国癌性疼痛的管理水平处于全球落后地位
        3.2 影响我国癌性疼痛管理水平的因素
        3.3 我国推行癌痛规范化治疗工作后的进步
        4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治疗癌性疼痛的研究现状
        1 中医对癌性疼痛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证型
        2 中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现状
        2.1 内治法
        2.2 外治法
        3 中药治疗癌性疼痛的机制研究
        3.1 单味中药镇痛机制的研究
        3.2 中药复方镇痛机制的研究
        3.3 中药注射液镇痛机制的研究
        4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北京地区癌痛治疗调查研究
    1 前言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完成时间
        2.3 研究问卷
        2.4 问卷调查完成时间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入组情况
        3.2 患者调查结果及分析
        3.3 医生调查结果及分析
    4 讨论
        4.1 镇痛不足的现状正在改进
        4.2 癌痛治疗规范化程度正在提高
        4.3 患者的需求转变,医生关注的重点也相应转变
        4.4 医患中仍然存在对阿片类药物的顾虑
        4.5 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已经成为医生、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4.6 NSAIDS药物的临床监管需要加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中药治疗轻中度癌性疼痛疗效的META分析
    1 前言
    2 方法
        2.1 文献检索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结局指标
        2.5 文献资料提取
        2.6 文献质量评价
        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资料分析
        3.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3.4 META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META分析的优势
        4.2 中药应用于癌痛治疗的优势
        4.3 结果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草乌甲素治疗轻中度癌性疼痛的随机对照非劣效临床研究
    1 前言
    2 临床资料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诊疗标准
        3.1 对照组治疗方案
        3.2 试验组治疗方案
        3.3 爆发痛的治疗方案
        3.4 不良反应处理方案
        3.5 研究流程
        3.6 疗效判定
        3.7 统计分析方法
    4 结果
        4.1 患者入组情况
        4.2 患者一般资料
        4.3 平均疼痛评分的变化及比较
        4.4 每日平均疼痛评分比较
        4.5 不良反应情况
    5 讨论
        5.1 非劣效性临床研究的特点
        5.2 结果分析
        5.3 草乌甲素的镇痛作用
        5.4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1 疼痛评估工具
    2 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
    3 药物剂量换算表
    4 ID-PAIN量表
致谢
附录

(7)梅花针叩刺联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治疗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梅花针叩刺治疗疼痛的研究概述
        1. 疼痛的古代文献研究
        2. 疼痛的病因病机
        3. 疼痛的中医药治疗
        4. 梅花针叩刺的临床应用
        5.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研究概述
        1. 肺癌术后慢性疼痛发生背景与机制
        2. 肺癌术后慢性疼痛相关细胞因子
        3. 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西医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实验结果
        1. —般资料
        2. 临床疗效观察
        3. 安全性评价
    结论
    讨论
        1. 结果分析
        2. 创新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附录
    附表1. 疼痛影响评分量表
    附表2.卡氏(Karnofsky,KPS)评分表
    附表3. 症状分级量化
致谢
个人简历

(8)浮针疗法在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9)电针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1.1.1 术后疼痛机制
        1.1.2 术后镇痛方案
    1.2 祖国医学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1.2.1 祖国医学对术后疼痛的认识
        1.2.2 针刺镇痛机制
        1.2.3 祖国医学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方案
    1.3 中西医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1 多模式镇痛方面
        1.3.2 中医治疗方案
        1.3.3 腧穴选择方面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一般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2 实验方案
        2.2.1 设计类型
        2.2.2 样本量估算
        2.2.3 随机分组方法
        2.2.4 对照
        2.2.5 盲法
        2.2.6 伦理问题
        2.2.7 治疗方法
        2.2.8 观察内容
        2.2.9 统计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临床试验完成情况
        2.3.2 基线情况比较
        2.3.3 疗效评价分析
        2.3.4 两组术后3天内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3.5 两组术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2.3.6 安全性分析
第三章 讨论分析
    3.1 选题依据
        3.1.1 选择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镇痛的缘由
        3.1.2 选择电针在THA术后早期镇痛作用的原因
        3.1.3 穴位选择依据
    3.2 电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镇痛的结果分析
        3.2.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第一天患者VAS评分普遍升高
        3.2.2 电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镇痛疗效确切
        3.2.3 电针能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副反应的发生
        3.2.4 电针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发挥术后镇痛作用
        3.2.5 安全性评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10)氨酚羟考酮胶囊的制备工艺与一致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氨酚羟考酮胶囊处方工艺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氨酚羟考酮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及初步稳定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氨酚羟考酮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氨酚羟考酮胶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曲马多缓释片用于术后镇痛的给药方式及疗效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某院肿瘤患者癌痛治疗药物规范化使用评价与分析[J]. 周海燕. 中国处方药, 2021(10)
  • [2]穴位埋线法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D]. 周媛凤.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电针联合隔姜灸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洁.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口服多联镇痛药物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急慢性疼痛影响的比较[D]. 简超君.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5]针刺联合止痛药物改善乳腺癌轻中度癌痛的临床研究[D]. 沈文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6]北京市癌痛治疗现状调查分析及草乌甲素治疗轻中度癌痛的临床研究[D]. 王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12)
  • [7]梅花针叩刺联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治疗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疗效观察[D]. 赵世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浮针疗法在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研究[D]. 曾惠林. 川北医学院, 2019(03)
  • [9]电针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D]. 张莞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氨酚羟考酮胶囊的制备工艺与一致性评价研究[D]. 赵学刚.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曲马多缓释片术后镇痛的给药方式及疗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