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长效性能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路面长效性能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一、路面长期性能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汪双杰,马涛,张伟光,高英[1](2020)在《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的经验与挑战》文中指出我国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总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期的自发分散式研究、原交通部/交通运输部资助的一期和二期科技项目研究以及当前基于北京足尺环道的集中式研究,在机理揭示、材料开发、结构形式、性能测试、施工技术、检测方法、评价指标、性能预估与养护手段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与进展.但是,我国不同区域的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差异较大、实际寿命达不到设计寿命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长期性能研究多集中于小规模的试验路段,全国覆盖率偏低,气候分区宽泛.

何西西[2](2020)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指标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和预测的前提条件,而我国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指标尤其是破损状况指数PCI的实际应用效果较差,严重影响沥青路面使用状况评价预测和养护工作的开展。沥青路面在不同使用环境下呈现出差异化的病害类型组合现象(本文称之为病害共生现象),造成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劣化的程度和速度有很大差别。由于传统分析方法和数据范围的局限性,无法实现不同使用环境下病害共生现象的规律探索,因此以往指标体系的研究与改进往往针对于单一病害类型及特定使用环境展开。为了更好地反映沥青路面的实际使用性能状况,本文基于美国长期路面性能(简称LTPP)数据,运用关联规则大数据分析方法,对不同气候区域下沥青路面病害共生现象进行规律挖掘,得到不同使用环境下的沥青路面病害共生模式,进而基于不同病害共生模式对沥青路面使用指标进行评价研究和缺陷分析。首先,调研国内外沥青路面长期使用性能数据库,选取LTPP数据库作为沥青路面病害共生现象规律挖掘的数据来源。提取LTPP数据以重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数据库,对沥青路面病害数据进行数据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病害数据是一个大型稀疏矩阵;采用大数据方法中的关联规则分析作为病害数据挖掘的主要研究手段,并明确关联规则的数据要求和算法流程。然后,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数据要求,对沥青路面原始数据进行分布分析和离散化处理;采用因子-聚类分析手段构造详细的气候区域划分方法,将LTPP试验段划分为6类不同的气候区域;进而基于不同气候区域的路面病害离散化数据,采用关联规则大数据分析方法,对不同气候区域下沥青路面病害共生规律进行挖掘分析,获得了6类不同气候区域下沥青路面的病害共生模式。最后,基于不同区域沥青路面病害共生模式提取路面病害数据,根据指标计算方法计算路面破损指标PCI得分,对不同病害共生模式下沥青路面破损指标PCI得分进行组间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PCI无法有效反映沥青路面的病害共生模式,尤其是不能很好地反映以横向裂缝为主导的病害共生模式;PCI受面积统计值影响大,而对损坏类型、严重程度不敏感;各病害共同统计和定权计算方法掩盖了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建议根据病害模式动态调整计算权重。本文数据分析来源于LTPP长期路面性能数据库,LTPP中包含了丰富的荷载、结构组合,基本涵盖常见的荷载等级和结构形式,病害共生模式在类型上差异不大,因此基于LTPP数据建立的指标体系的评价及缺陷分析方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我国长期路面性能数据为基础的指标体系评价与改进有待进一步研究。

马磊[3](2019)在《高速公路养护费用效益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高速公路建设规模与日俱增以及高速路网的日益完善,我国的高速公路已经逐渐由全面建设期向养护管理期过渡。在我国高速公路长期的运营与维护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但往往无法取得预期的养护效果。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为养护管理机构所重视。通过对养护历史的分析,发现造成养护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几乎每个存在问题的养护案例都与缺乏及时和必要的评价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构建路面养护效益评价体系,已经成为了PMS(路面管理系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首先本研究基于国内外路面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总结了路面养护效益评价方法研究的发展现状。将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效益评价做为切入点,结合工程经济学原理和统计学原理,全面阐述了路面养护效益评价的内涵以及评价方法。其次针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管理的实际需求,以浙江省高速公路路网数据为基础,对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和综合统计分类。通过建立衰变模型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措施的长期性能变化及影响因素展开了深入研究。然后在总结出路面各项性能指标与典型的养护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分别从技术和经济两个关键方向对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措施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即“步进等效面积法”,并应用LCA(全寿命周期)理论,确定了以20年为周期最具成本效益的养护措施组合方式。采用CART决策树,对路面养护技术措施效益进行了数据挖掘,为养护技术措施的提升与改进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最后在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效益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效益评价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养护措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了不同交通量、路段特征条件下养护措施的各项效益,最终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并将其应用于浙江省高速公路路网。

张东旭[4](2018)在《厂拌热再生实体工程后评价与分析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依托辽宁省普通公路沥青路面厂拌再生技术后评价研究项目,多角度分析厂拌热再生路面及对比路段的一系列实地调研数据特点,并结合路面实地芯样材料的体积指标、级配组成和力学性能表现,进行典型的路面结构行为衰变特征的后评价研究。厂拌热再生及对比路段沥青路面的实地调研数据显示,各路段的交通量以轻、重为主,主要车辆类型为2类和3类轻型货车,6类整体式以及7类、8类、9类和10类半挂式重型货车。厂拌热再生路段及对比路段的行车道主要的病害形式为横纵向裂缝和轻度车辙,其中对比路段病害轻重程度相对较轻,块裂和修补病害多出现在厂拌热再生路段。二者的硬路肩上病害以横纵向裂缝为主。从现场钻取的芯样上来看,芯样病害以表面石料剥落为主,横纵向裂缝绝大多数开裂贯穿整个面层。车辙变形表现在面层,其中表面层不均匀变形程度比下面层严重。厂拌热再生路段再生层相比于同层位的对比路段,存在空隙率过大的现象。从路表病害分布、横纵裂缝率以及PCI数据上来看,三者同时受路龄、路面厚度、交通量因素共同影响。在同样影响因素下,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的横纵裂缝率大于对比路段,块裂、修补病害也相对较多。建立观测数据库,通过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此次调研的厂拌热再生路段主要受交通量影响,间接说明荷载疲劳显着。对比路段主要受路龄影响,间接说明其自然环境因素显着。另外,两种路都与路面面层厚度影响因素有关,这说明路面层材料本身厚度因素是路表衰变特征的共同影响因素。根据本调研的路面衰变表征数据,结合路面结构行为方程,非线性拟合出等效厚度系数为0.75,即在此次调研中的厂拌热再生路段与对比路段路面使用状况衰变特征相同的情况下,1cm厚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的沥青层等效于0.75cm厚度普通热拌沥青层。通过高温单轴贯入剪切强度,低温、常温间接拉伸强度以及冻融循环劈裂强度室内试验,其结果显示,相比于厂拌热再生路段,对比路段体积指标相对稳定,并且空隙率普遍小于厂拌热再生路段。再则,矿料级配中最大粒径或最大公称粒径的矿料细化较为严重,单轴贯入抗剪切强度,厂拌热再生路段相对略大,但差别不明显,最终出现车辙病害普遍存在于各路段。厂拌热再生路段的低温、常温间接拉伸强度都低于对比路段的,越是低温差距越大,长此以往再加上车辆荷载的作用,厂拌热再生路段的横纵裂缝会有多于对比路段的趋势,并且随着路龄的增长会加大这种差距。其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小于对比路段,尤其路肩差距更大,这与空隙率大小规律相一致,这体现出厂拌热再生路段相比于对比路段空隙率偏大的特点,并且也是厂拌热再生路段块裂以及修补病害较多的主要原因。

范志远[5](2017)在《基于数据库建设的道路性能发展预估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的公路建设发展在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这段时期是我国基础建设的黄金时期,尤其在公路建设及运营里程的增加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新疆道路交通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成为发展生产生活的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也是衡量现代社会水平的关键标志。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能够全面地体现道路的服务水平,通过总结分析路面性能变化数据,建立各项性能数据库,得出新疆地区内的沥青路面衰变趋势,为今后道路建设与养护管理提供指导。本文以沥青路面使用性能为研究重点,利用数据库的建立,整理分析了新疆四种气候分区内的12条典型路段的各项性能指标。采用人工调查的方法与检测车检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仔细调查路面各类病害破损情况,依照公路等级、路基高度、潮湿系数等因素将调查路段分类。同时论述了目前国内外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综合模型和方法,在分析了国内外的预测模型中的不足和优点后,选择了以同济大学的孙立军提出的模型。结合新疆的实际特点,利用实地调查与检测设备采集来的各个单项指标,采用孙立军模型回归分析并提出新疆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衰变模型,选取了路基平均高度、交通量和气候因素三个模型参数,揭示在新疆地区自然环境下的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变化规律。并最后用实际情况下了PQI值与预测PQI值进行对比,得出了两者之间的误差较小。但是因时间紧张,资金有限,很多想法都未能付诸实践,期望课题后续研究能够加以完善。

任俊达[6](2016)在《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发展现状》文中研究表明高等级公路的早期破坏日益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开展路面长期性能研究势在必行,这是我国沥青路面技术升级的必然选择。首先回顾了国内外路面长期性能的研究发展状况及成果,并对美国路面长期性能的研究做了重点的介绍,同时对国内外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做了总结与分析,为我国开展路面长期性能的研究提供参考。

田翔[7](2013)在《中国高速公路的SHRP计划》文中研究指明服务重大需求研究正当时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成绩斐然,便捷的高速公路网络促进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与此同时,部分高速公路陆续进入了大中修维护期,加上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高速公路的车辙、坑槽、裂缝、沉陷等病害集中暴发,对养护资金、资源的需求持续增

苏丹[8](2013)在《公路沥青路面长期性能(LTPP)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国内外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现状出发,结合辽宁省普通公路现状,浅谈辽宁省如何开展普通公路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的必要性及其方案的建立。

陈明,陈飞[9](2011)在《沥青路面长期性能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通过对沥青路面长期使用性能研究的需求分析,提出基于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确立了系统架构和技术方案,研究开发了沥青路面长期性能信息管理系统。

陈明,孟书涛,陈飞[10](2010)在《浅议如何开展我国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阐述了我国开展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的意义,提出了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的总体思路及框架,论述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实施策略。

二、路面长期性能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路面长期性能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的经验与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 路面长期性能研究的必要性
2 美国路面长期性能的研究发展
3 我国路面长期性能的研究发展
4 我国路面长期性能的发展挑战
5 总结与展望
推荐阅读文献

(2)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指标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指标体系
        1.2.2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指标研究现状
        1.2.3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研究大数据分析方法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数据预处理及数据特征分析
    2.1 国内外沥青路面长期性能数据库调研
        2.1.1 国内沥青路面长期性能数据库调研
        2.1.2 国外沥青路面长期性能数据库
    2.2 基于LTPP数据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数据库重构
        2.2.1 LTPP项目路面使用性能观测体系
        2.2.2 LTPP路面性能数据提取与预处理
    2.3 沥青路面病害数据特征分析及气候数据分布分析
        2.3.1 沥青路面病害数据特征分析
        2.3.2 LTPP试验段气候数据可视化
    2.4 沥青路面病害共生模式大数据分析方法
        2.4.1 大数据分析方法
        2.4.2 关联规则
        2.4.3 Apriori算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气候区域沥青路面病害共生规律挖掘研究
    3.1 病害数据数值分布研究及离散化处理
        3.1.1 病害数据数值分布研究
        3.1.2 病害数据离散化处理
    3.2 LTPP试验段气候区域划分
        3.2.1 LTPP试验段气候因素因子分析
        3.2.2 LTPP试验段气候区域聚类划分
    3.3 基于关联规则的沥青路面病害共生规律研究
        3.3.1 沥青路面病害共生模式关联规则分析
        3.3.2 关联规则分析结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病害共生模式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指标评价分析
    4.1 沥青路面病害共生模式数据提取
    4.2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计算
    4.3 基于沥青路面病害共生模式的指标相关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成果

(3)高速公路养护费用效益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路面管理系统及发展应用
        1.2.2 路面养护效益评价方法研究发展状况
    1.3 研究现状总结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效益评价内涵
    2.1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效益评价原则
        2.1.1 技术与经济评价原则
        2.1.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评价原则
        2.1.3 可比性评价原则
    2.2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效益评价方法
        2.2.1 高速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指标
        2.2.2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
        2.2.3 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浙江省高速公路网路面现状统计与分析
    3.1 浙江省高速路网的养护数据统计
        3.1.1 数据收集整理
        3.1.2 交通量调查
        3.1.3 路面养护措施厚度
        3.1.4 养护技术措施分类
        3.1.5 路面性能评价指标
    3.2 基于衰变模型的养护措施长期性能研究
        3.2.1 样本组成
        3.2.2 养护后路面衰变规律
        3.2.3 路面使用性能衰变模型
        3.2.4 典型养护措施能衰变规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措施经济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挖掘
    4.1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措施经济效益评价
        4.1.1 步进等效面积法
        4.1.2 养护效益评价
        4.1.3 效益费用比
        4.1.4 基于LCA高速公路养护效益分析
    4.2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效益的影响因素挖掘
        4.2.1 决策树评价方法解析
        4.2.2 PCI效益分类树数据挖掘
        4.2.3 RQI效益分类树数据挖掘
        4.2.4 RDI效益分类树数据挖掘
        4.2.5 影响因素总结及施工要点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效益评价体系建立与应用
    5.1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
        5.1.1 养护措施适用效果评价指标
        5.1.2 基于AHP模型的养护效益评价体系
        5.1.3 浙江省高速公路养护措施费用指标评价
        5.1.4 浙江省高速公路养护措施使用寿命评价
        5.1.5 浙江省高速公路养护措施经济效益评价
        5.1.6 浙江省高速公路养护措施社会效益评价
        5.1.7 浙江省高速公路养护措施环境效益评价
        5.1.8 浙江省高速公路养护措施综合效益评价
        5.1.9 养护措施评价总表及定性分析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待进一步研究问题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4)厂拌热再生实体工程后评价与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意义
        1.1.2 研究方法与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1.2.2 国内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 研究主要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厂拌热再生及对比路段实体工程后评价方法
    2.1 代表性路段选取
    2.2 对比路段选取
    2.3 调研内容及方法
    2.4 分析内容及方法
    2.5 试验验证方法
        2.5.1 试验芯样选取及处理方法
        2.5.2 室内试验时间安排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厂拌热再生及对比路段实体工程调研
    3.1 厂拌热再生技术应用情况
    3.2 厂拌热再生代表性路段实体工程调研
        3.2.1 辽阳兰唐线
        3.2.2 昌图京哈线(K884段)
        3.2.3 昌图京哈线(K908段)
        3.2.4 沈北尹石线
        3.2.5 锦州京哈线(K612段)
    3.3 对比路段实体工程调研
        3.3.1 新民G102线
        3.3.2 本溪小草线
        3.3.3 本溪本桓线
        3.3.4 葫芦岛凌兴线
        3.3.5 葫芦岛通武线
        3.3.6 朝阳朝葫线
        3.3.7 朝阳锦赤线
        3.3.8 鞍山沈盘线
        3.3.9 丹东铁长线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厂拌热再生及对比路段实体工程现场芯样
    4.1 厂拌热再生代表性路段实体工程现场芯样
        4.1.1 辽阳兰唐线
        4.1.2 昌图京哈线(K884段)
        4.1.3 昌图京哈线(K908段)
        4.1.4 锦州京哈线(K612段)
    4.2 对比路段实体工程现场芯样
        4.2.1 新民G102线
        4.2.2 本溪小草线
        4.2.3 本溪本桓线
        4.2.4 葫芦岛凌兴线
        4.2.5 葫芦岛通武线
        4.2.6 朝阳朝葫线
        4.2.7 朝阳锦赤线
        4.2.8 鞍山沈盘线
        4.2.9 丹东铁长线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体工程调研数据对比分析研究
    5.1 调研数据初步对比分析
        5.1.1 不同车道路表病害对比分析
        5.1.2 不同车道数据库建立
        5.1.3 不同车道横纵裂缝率数据对比分析
        5.1.4 不同车道调研PCI数据对比分析
    5.2 基于调研数据库的SPSS相关性对比分析
        5.2.1 路龄影响因素相关性对比分析
        5.2.2 路面面层厚度影响因素相关性对比分析
        5.2.3 交通量影响因素相关性对比分析
    5.3 厂拌热再生路段与对比路段路面层等效厚度研究
        5.3.1 结构行为方程—PCI衰变方程的确定
        5.3.2 等效厚度系数的确定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现场芯样室内试验验证
    6.1 现场芯样试验前处理
        6.1.1 现场芯样典型病害特征
        6.1.2 现场芯样切割与层位测量
    6.2 现场芯样非标准试件材料性能对比分析
        6.2.1 试件体积指标
        6.2.2 沥青含量与级配组成
        6.2.3 高温性能单轴贯入抗剪切强度
        6.2.4 低温、常温性能半圆间接拉伸强度
        6.2.5 水稳定性能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奖情况
致谢

(5)基于数据库建设的道路性能发展预估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第2章 新疆典型沥青路面长期性能数据库系统建设研究
    2.1 数据库管理系统
    2.2 C/S结构体系模式
    2.3 B/S结构体系模式
    2.4 混合模式的Web结构体系模式
    2.5 公路信息管理系统结构
        2.5.1 管理系统的登录模块
        2.5.2 数据的导入和导出模块
        2.5.3 数据的查询与统计模块
        2.5.4 指标数据的对比模块
        2.5.5 路面性能预测模块
第3章 新疆典型沥青路面长期性能调查
    3.1 新疆地区气候特点
        3.1.1 地理特点
        3.1.2 水文、地质特点
        3.1.3 新疆气候区划
    3.2 调查路段
        3.2.1 路段选取的原则
        3.2.2 典型路段
        3.2.3 调查目标线路
    3.3 调查结果
        3.3.1 气象资料
        3.3.2 交通资料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分析
    4.1 路面破损情况评价
    4.2 路面行驶质量评价
    4.3 路面抗滑性能评价
    4.4 路面车辙评价
    4.5 路面结构强度评价
    4.6 路面性能评价结果
    4.7 路面使用性能影响因素
        4.7.1 路面面层类型
        4.7.2 路线气候条件
        4.7.3 路线路龄因素
        4.7.4 路线的交通量、轴载
        4.7.5 地质与施工因素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沥青路面长期性能衰变模型预估
    5.1 沥青路面长期衰变模型
    5.2 模型的选择
    5.3 求解α、β值
    5.4 横向对比分析
    5.5 纵向对比分析
    5.6 气候因素对模型参数α、β值的修正
    5.7 使用性能的预测和对比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发展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意义
3 国外路面长期性能研究现状
4 我国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现状
5 结语

(8)公路沥青路面长期性能(LTPP)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的必要性
2 国内外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3 辽宁省普通公路LTPP研究方案
    3.1 制定LTPP目标
    3.2 确定气候分区
    3.3 确定LTPP研究内容
    3.4 LTPP数据采集
        1) 数据采集项目
        2) 数据存储与分析
4 展望辽宁省普通公路LTPP研究

(9)沥青路面长期性能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LTAP P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3 系统架构及技术方案
4 数据工程
5 功能设计与分析
    (1) 数据管理
    (2) 数据发布
    (3) 数据查询
    (4) 数据分析与下载
    (5) 用户管理
6 程序编制与系统实现
7 结语

(10)浅议如何开展我国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我国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的总体思路及目标
3 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的主要内容
4 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实施策略
5 结语

四、路面长期性能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的经验与挑战[J]. 汪双杰,马涛,张伟光,高英. 科学通报, 2020(30)
  • [2]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指标评价研究[D]. 何西西. 东南大学, 2020(01)
  • [3]高速公路养护费用效益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 马磊. 东南大学, 2019(06)
  • [4]厂拌热再生实体工程后评价与分析研究[D]. 张东旭. 沈阳建筑大学, 2018(04)
  • [5]基于数据库建设的道路性能发展预估模型研究[D]. 范志远. 新疆大学, 2017(01)
  • [6]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发展现状[J]. 任俊达. 北方交通, 2016(05)
  • [7]中国高速公路的SHRP计划[N]. 田翔. 中国交通报, 2013
  • [8]公路沥青路面长期性能(LTPP)研究[J]. 苏丹.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16)
  • [9]沥青路面长期性能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 陈明,陈飞.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1(02)
  • [10]浅议如何开展我国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J]. 陈明,孟书涛,陈飞.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0(05)

标签:;  ;  

路面长效性能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