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复律或比索洛尔后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变化

非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复律或比索洛尔后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变化

一、非风湿性房颤患者心律平或比索洛尔复律后的左房收缩功能改变(论文文献综述)

黄从新,张澍,黄德嘉,华伟[1](2018)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前言自2015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 CSPE)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of Arrhythmia, CSA)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以来, 有关心房颤动(房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成果不断问世, 尤其是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ur

黄从新,张澍,黄德嘉,华伟[2](2018)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2018》文中提出1前言自2015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of Arrhythmia,CSA)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以来,有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成果不断问世,尤其是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

刘凤双[3](2016)在《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手术前后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非风湿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手术前后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非风湿性性房颤(Non rheumatic atrial fibrillation,NRAF)患者200例,其中100例行射频消融手术者为射频消融组,100例行药物保守治疗者为保守治疗组。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a后均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高敏C反应蛋白(hugh C-reactive prote,hs-CRP)水平测定,比较2组左心房、左心耳结构和功能变化以及血清BNP、hs-CRP水平。结果射频消融组和保守治疗组治疗前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45.3±3.2)、(45.1±2.6)mm]、左心房最大容积(Left atrial maximum volume,LAVmax)[(75.9±5.1)、(76.3±4.2)m L]、左心房容积指数(Left atial volume index,LAVI)[(97.4±8.3)、(98.3±5.1)m L/m2]、左心耳最大容积(Left atrial appendage maximum volume,LAAVmax)[(7.0±0.8)、(6.8±0.9)m L]、左心房射血数(Left atrial ejection fraction,LA-EF)[(47.5±5.6)%、(48.2±4.5)%]、左心耳射血分数(left atrial appendage ejection fraction,LAA-EF)[(17.1±2.7)%、(17.5±1.9)%]、左心耳最大排空速度[(Left atrial appendage emptying maxiumun speed,LAA-PE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9±1.7)%、(59.1±2.2)%]以及血BNP[(47.1±6.5)、(46.2±8.4)ng/L]、hs-CRP[(8.54±2.21)、(7.91±3.1)m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a,2组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射频消融组LAD[(35.6±3.4)mm]、LAVmax[(66.5±4.4)m L]、LAVI[(72.6±5.4)m L/m2]、LAAVmax[(4.1±0.5)m L]以及血BNP[(17.8±5.3)ng/L]、hs-CRP[(4.23±1.6)mg/L]低于保守治疗组[(39.2±2.1)mm、(72.7±3.1)m L、(89.4±2.7)m L/m2、(4.5±0.6)m L、(30.1±6.3)ng/L、(5.5±2.2)mg/L],LAA-PEV[(38.1±6.5)cm/s]、LAA-EF[(22.2±3.5)%]、LAEF[(55.6±5.3)%]、LVEF[(65±1.4)%]高于保守治疗组[(33.6±7.3)cm/s、(20.2±3.1)%、(51.1±5.7)%、(60.1±1.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可逆转NRAF患者左心房和左心耳结构及功能。

黄从新张澍黄德嘉等代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曹克将,陈柯萍,陈明龙,董建增,华伟,黄从新,黄德嘉,黄鹤,江洪,蒋晨阳,李莉,刘少稳,刘兴鹏,刘旭,刘育,马长生,马坚,孟旭,商丽华,苏曦,唐其柱,王祖禄,吴立群,吴书林,夏云龙,杨杰孚,杨新春,杨延宗,杨艳敏,姚焰,张澍,郑哲[4](2015)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曹广林[5](2012)在《术中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伴房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分析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合并瓣膜性心脏病房颤的效果,及影响手术效果的可能因素,指导临床选择房颤消融手术获益最大的病例。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邵逸夫医院心胸外科行房颤射频消融+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50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4例,非风湿性瓣膜病16例,手术由同一主刀医生完成,术中消融路线相同,左心耳结扎,左房明显增大者行左房减容手术。术后常规口服可达龙6月,随访患者半年,复查心电图了解心律转归情况。心电图显示非窦性心律即定义为转律失败。根据术后是否转为窦性心律分为A组(恢复窦性心律)及B组(房颤或房扑),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心房直径,心功能NYHA分级,手术过程中CPB时间、ACC时间等资料的差别。统计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处理。结果:5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无出血,无脑梗,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无需安装永久起搏器。14例出现房颤复发或未转复,36例恢复窦性心律,手术成功率为72%。随访6个月,期间无患者死亡,术后心功能均有改善,生活质量显着提高。两组患者在左房内径,瓣膜病类型及房颤病程有统计学差异;而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射血分数,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年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视下心脏射频消融是瓣膜置换手术中同期治疗房颤最有效方法,其成功率较高,无严重并发症,本组房颤消除率达72%。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房颤发生机制可能不完全相同,前者消融成功率明显高于后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中尤以病程较长的二尖瓣狭窄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转复率较低。目前房颤的治疗仍有局限性,需进一步研究房颤发生机制,实现房颤的分类及多层治疗。

邹光新[6](2011)在《玉林地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玉林地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NVAF的药物治疗情况,为本地区NVAF的防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06月-2010年09月诊断为NVAF的住院患者242例,年龄3995(平均70.41±11.41)岁。其中男性146例,女性94例。对心房颤动的类型、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和心肌病)、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心脏彩色多普勒、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抗栓及心室率或节律控制的状况进行分析,比较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不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筛选NVAF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①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年龄(≥75岁)、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左房血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75岁(P = 0.001,OR 3.353, 95%CI 1.682,6.683),高血压病(P < 0.001,OR 3.926, 95%CI 1.977, 7.798),糖尿病(P = 0.011,OR 3.055, 95%CI 1.293,7.221)。②在242例NVAF患者中接受抗栓治疗占61.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58.7%,抗凝治疗2.5%);58.7%NVAF患者接受心室率或节律控制治疗(心室率控制治疗40.5%,节律治疗18.2%)。结论本研究显示玉林地区NVAF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75岁)、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大部分NVAF患者的治疗为心室率控制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口服华法林的抗凝治疗率较低。

王学东,于英哲,王婷姝,汪钰,郑红晓,张晓敏[7](2010)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和左心房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左心房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72例不伴心房颤动的CHF患者,同时选择56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对照。生化技术测定两组样本的血清尿酸水平。多普勒超声测量两组样本的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房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血流峰速和肺静脉逆向血流峰速并对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脏超声结果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的血清尿酸水平、左心房前后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着大于对照组(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房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血流和肺静脉逆向血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01)。病例组血清尿酸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正相关(r=264,P=0.026),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强负相关(r=-0.639,p<0.001),但与左心房前后径、心房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血流和肺静脉逆向血流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尿酸可能通过介导心室重构、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直接影响到CHF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心房收缩功能的变化继发于心室重构后出现。

林晓静[8](2009)在《心房颤动环肺静脉射频消融隔离术对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射频消融隔离术治疗对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对象与方法:于2006年至2008年在我院因房颤接受环肺静脉隔离术的89例患者中,选择手术前1-3天及术后3个月-半年复诊时获取了满意超声心动图图像的44例(9例术后复发)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1例,女性13例,年龄40-75岁,平均(60.57±6.96)岁。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脏瓣膜病变、甲状腺机能亢进、房间隔缺损、肝肾疾病及心功能Ⅲ-Ⅳ(NYHA分级)等情况。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过程:穿刺右侧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放置冠状窦CS电极后,穿刺右侧股静脉依次行两次房间隔穿刺,并将2根型号分别为SR0和SL1的SWARTZ鞘管(st,Jude Medical)置入左心房。经SWARTZ鞘管分别将肺静脉环状标测导管(lassoTM,Bioserse-webstex)和Navx专用冷盐水灌注导管(Navi-starThermo-cool,Bioserse-webstex)置入肺静脉和左心房,进行肺静脉标测和CPVA。消融术后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达龙2个月,之后停药观察消融效果。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至少3个月,维持INR在1.8-2.5之间。患者于术前1-3d及术后3个月-半年行心脏彩超检查。监测指标:(1)左房内径(LAD)。(2)左房收缩末容积(LAESV),即二尖瓣关闭时,左室收缩末时的左房最大容积;(3)左房舒张末容积(LAEDV),即左心室舒张时的左房最小容积;(4)左房排空容积=(LAESV-LAEDV),LAEDV即左室舒张末左房的最小容积;(5)管道容积,管道容积=[左室每搏输出量(SV)-左房排空容积];(6)二尖瓣血流舒张晚期速度峰值(VA);(7)左房分数(LAEF),LAEF=(LAESV-LAEDV)/LAESV。结果:(1)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前后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比较: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左房内径较术前变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左心房收缩末容积较术前变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左心房舒张末容积较术前变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左心房排空容积较术前变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左心房管道容积较术前变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及左房分数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复发组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前后左心房结构的比较:复发组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前后左心房内径、左心房收缩末容积、左心房舒张末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非复发组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前后左心房结构的比较:非复发组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左心房内径较术前变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复发组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左心房收缩末容积较术前变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复发组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左心房舒张末容积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左心房结构的比较:复发组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左心房内径较非复发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左心房收缩末容积与非复发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左心房舒张末容积与非复发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前左心房结构的比较: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前左心房内径、左心房收缩末容积、左心房舒张末容积复发组与非复发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三维电解剖指导下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左心房结构及功能发生重构,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左心房的内径和容积较术前均变小,左心房内径增大可以作为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因素。(2)三维电解剖指导下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左心房的机械功能发生变化,左心房的储存功能降低,而左心房的辅泵功能无明显变化。左心房储存功能的降低及辅泵功能的变化可使左心房的管道功能代偿性增强。

郑秋甫[9](2004)在《心房颤动的诊治现状》文中提出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尽管它并非严重致命 性心律失常,但由于不易转复为窦性心律,容易复发,转复后 维持窦性心律难,并有血栓形成的危险,成为临床一个棘手 问题,也是现代心脏病学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一般人群的发 病率约0.5%1%,由于资料收集的不同,发病率有较大的 差异.但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心房颤动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 50岁以下约1%,到80岁以上时可以增加到8.8%。

张平洋,王安才,李劲,朱向明,汤圣兴,曹衡,赵振东[10](2002)在《非风湿性房颤患者心律平或比索洛尔复律后的左房收缩功能改变》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研究非风湿性房颤 (NRH AF)患者经心律平和比索洛尔复律后左房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利用超声多普勒观察了 2 3例NRH AF患者分别服用心律平和比索洛尔复律后第 1、30天的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MIF)和肺静脉血流 (PVF)变化 ,并与 15例正常人比较。结果 10 0 % (2 3/ 2 3)的患者复律后第 1天A、Z波可探及。两组患者间复律后第 1天的房缩期二尖瓣血流峰速 (Ap1d)、速度积分 (Ai1d)和房缩期肺静脉返转血流峰速(Zp1d)、速度积分 (Zi1d)无显着性差异 ,但均较正常显着减小 (P <0 .0 1)。此后两组患者的Ap、Ai、Zp、Zi都程度不同的增大。但复律后第 30天时两组患者的Ap、Ai、Zp、Zi都仍较正常组显着减小 (P <0 .0 5 )。与心律平组患者相比 ,比索洛尔组第 30天时的Ap30d显着减小 ,且 1个月内Ap、Ai、Zp、Zi的变化率 (△X)也均显着减小 (P <0 .0 5 )。结论 :NRH AF患者经心律平或比索洛尔复律后 1个月内左房收缩功能均不能完全恢复 ,从复律后左房机械收缩功能的改变来看 ,心律平疗效优于比索洛尔

二、非风湿性房颤患者心律平或比索洛尔复律后的左房收缩功能改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风湿性房颤患者心律平或比索洛尔复律后的左房收缩功能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2)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2018(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房颤的流行病学及危害
2.1 房颤的流行病学
    2.1.1 房颤的患病率
    2.1.2 房颤的致残率、致死率及医疗负担
2.2 房颤的危害
    2.2.1 脑卒中及血栓栓塞
    2.2.2 心衰
    2.2.3 心肌梗死
    2.2.4 认知功能下降、痴呆
    2.2.5 肾功能损伤 3 房颤的分类 4 房颤的发生机制
4.1 电生理机制:房颤的发生需触发和维持机制。
    4.1.1 触发机制
    4.1.2 维持机制
4.2 病理生理学机制
    4.2.1 心房重构
    4.2.2 自主神经系统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 的作用
    4.2.3 遗传学基础
    4.2.4 其他 5 房颤的临床评估
5.1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5.1.1 症状
    5.1.2 体征
5.2 实验室检查
5.3 影像学检查
    5.3.1 经胸超声心动图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
    5.3.2 TEE
    5.3.3 心腔内超声 (ICE)
    5.3.4 X线胸片
    5.3.5 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或头颅磁共振成像 (MRI)
    5.3.6 心脏磁共振成像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MRI)
5.4 房颤的监测和诊断
    5.4.1 心电图
    5.4.2 动态心电图
    5.4.3 植入式起搏器、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ICD) 及心电事件记录仪等
    5.4.4 心脏电生理检查
    5.4.5 新型检测手段
    5.4.6 其他检查 6 房颤的危险因素和合并疾病的管理
6.1 高血压
6.2 糖尿病
6.3 肥胖
6.4 睡眠呼吸暂停
6.5 酒精
6.6 运动 7 房颤的卒中预防
7.1 卒中与出血评分
    7.1.1 血栓栓塞危险评估 (CHADS2和CHA2DS2-VASc积分)
    7.1.2 抗凝出血危险评估 (HAS-BLED评分)
7.2 抗栓药物选择
    7.2.1 抗血小板药物的评价
    7.2.2 华法林
    7.2.3 NOAC
    7.2.4 选择抗凝药物应考虑的事项
7.3 房颤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
    7.3.1 老年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7.3.2 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的房颤患者抗栓治疗
    7.3.3 卒中后患者的抗凝治疗
7.4 抗栓治疗的中断和桥接
    7.4.1 抗栓治疗的中断
    7.4.2 抗栓治疗的桥接
    7.4.3 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的抗凝
7.5 抗凝治疗时出血事件的防治
    7.5.1 减少抗凝出血的策略
    7.5.2 抗凝出血并发症的治疗
    7.5.3 有出血风险或发生出血事件患者的抗凝治疗
7.6 经皮左心耳封堵 8 心室率控制
8.1 控制心室率的药物
8.2 房室结消融+植入永久起搏器 9 节律控制
9.1 药物复律与电复律
    9.1.1 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窦性心律
    9.1.2“口袋药” (‘pill in the pocket’) 复律策略
    9.1.3 电复律
    9.1.4 复律前后的抗凝治疗
9.2 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
    9.2.1 抗心律失常药物
    9.2.2 非抗心律失常药物
9.3 导管消融
    9.3.1 经导管消融房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9.3.2 能源
    9.3.3 房颤导管消融术式和终点
    
9.3.3. 1 CPVI
    
9.3.3. 2 CPVI基础上复合术式
    
9.3.3. 3 复杂碎裂心房电位 (CFAEs) 消融
    
9.3.3. 4 转子样激动的标测及消融
    
9.3.3. 5 左房神经节丛消融
    9.3.4 并发症及处理
    
9.3.4. 1 心脏压塞和/或穿孔
    
9.3.4. 2 栓塞并发症
    
9.3.4. 3 肺静脉狭窄
    
9.3.4. 4 左心房-食管瘘/左心房-心包瘘
    
9.3.4. 5 膈神经损伤
    
9.3.4. 6 食管周围迷走神经损伤
    
9.3.4. 7 急性冠状动脉闭塞
    
9.3.4. 8 血管并发症
    9.3.5 围术期管理
    9.3.6 随访及复发病例处理[48] 1 0 房颤的外科和杂交手术治疗
1 0.1 房颤的外科治疗
    1 0.1.1 迷宫手术
    1 0.1.2 心脏外科手术同期房颤消融的现状
    1 0.1.3 微创外科房颤手术
1 0.2 房颤的内外科杂交手术 1 1 特殊人群的房颤消融治疗
1 1.1 运动员
1 1.2 老年人
1 1.3 肥厚型心肌病
1 1.4 预激综合征
1 1.5 心衰
1 1.6 年轻人 1 2 急性房颤的治疗
1 2.1 急性房颤发作的定义
1 2.2 急性房颤的危害
1 2.3 急性房颤的评估
1 2.4 房颤的急诊处理策略
1 2.5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性急性房颤的处理
1 2.6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房颤处理
    1 2.6.1 急性房颤的抗凝治疗
    1 2.6.2 急性房颤的心室率控制
    1 2.6.3 急性房颤的节律控制
    
1 2.6.3. 1 复律的适应证
    
1 2.6.3. 2 复律的最佳时机
    
1 2.6.3. 3 复律的方式
1 2.7 急性房颤处理流程及随访 1 3 起搏治疗与房颤
1 3.1 起搏预防和治疗房颤的可能机制
1 3.2 起搏预防和治疗房颤临床疗效的评价
1 3.3 右心室起搏对房颤的影响
1 3.4 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 1 4 尚待研究明确的重要临床问题
1 4.1 房颤导管和外科消融中尚未解决的问题[42, 48]
1 4.2 房颤抗凝或其他卒中预防治疗中尚未解决的问题[42, 48]
1 4.3 房颤其他证据不足的领域

(3)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手术前后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1. 左心房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2. 房颤概况
    3. 房颤的研究现况及检查方法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方法与仪器
    3. 射频消融术治疗方案简介
    4. 统计学处理
    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5)术中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伴房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玉林地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方法
    诊断标准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心房颤动环肺静脉射频消融隔离术对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心房颤动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10)非风湿性房颤患者心律平或比索洛尔复律后的左房收缩功能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资料分析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四、非风湿性房颤患者心律平或比索洛尔复律后的左房收缩功能改变(论文参考文献)

  • [1]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8)[J]. 黄从新,张澍,黄德嘉,华伟.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8(04)
  • [2]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2018[J]. 黄从新,张澍,黄德嘉,华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04)
  • [3]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手术前后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对照研究[D]. 刘凤双. 石河子大学, 2016(02)
  • [4]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J]. 黄从新张澍黄德嘉等代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曹克将,陈柯萍,陈明龙,董建增,华伟,黄从新,黄德嘉,黄鹤,江洪,蒋晨阳,李莉,刘少稳,刘兴鹏,刘旭,刘育,马长生,马坚,孟旭,商丽华,苏曦,唐其柱,王祖禄,吴立群,吴书林,夏云龙,杨杰孚,杨新春,杨延宗,杨艳敏,姚焰,张澍,郑哲.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05)
  • [5]术中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伴房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D]. 曹广林. 浙江大学, 2012(10)
  • [6]玉林地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D]. 邹光新. 广西医科大学, 2011(08)
  • [7]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和左心房室收缩功能的关系[J]. 王学东,于英哲,王婷姝,汪钰,郑红晓,张晓敏. 中国医药导刊, 2010(07)
  • [8]心房颤动环肺静脉射频消融隔离术对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影响[D]. 林晓静. 天津医科大学, 2009(12)
  • [9]心房颤动的诊治现状[J]. 郑秋甫.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2004(01)
  • [10]非风湿性房颤患者心律平或比索洛尔复律后的左房收缩功能改变[J]. 张平洋,王安才,李劲,朱向明,汤圣兴,曹衡,赵振东.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2(04)

标签:;  ;  ;  ;  ;  

非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复律或比索洛尔后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