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钢持久强度统计特性及其在寿命评价中的应用

耐热钢持久强度统计特性及其在寿命评价中的应用

一、耐热钢持久强度的统计特性及其在寿命评估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康辉[1](2021)在《第二相粒子对P92耐热钢的蠕变和断裂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铁素体耐热钢拥有优异的抗高温抗氧化和抗蠕变性能,在当今工业领域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高温管道壁和高温联箱的工艺制作水平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服役条件的上升,耐热钢在高温下的蠕变断裂寿命缩短,这对临界机组和电厂的安全性造成严重威胁。通常情况下,我们会用等温持久外推法来预测低应力下的蠕变持久强度,但是由于耐热钢在长期高温服役中蠕变性能发生了退化,对于蠕变寿命的预测产生较大误差。相关实验表明第二相(Laves相及M23C6碳化物)的粗化是导致铁素体耐热钢蠕变性能退化的重要因素。本论文采用热时效获得P92耐热钢不同的第二相组织形态试样,并进行高低应力蠕变实验,通过半定量化第二相粒子组织特征和宏观蠕变性能的联系,揭示第二相粒子对耐热钢蠕变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不同热时效处理下,耐热钢第二相粒子组织特征。利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P92耐热钢在650℃不同热时效时间的微观组织观察并进行相关定量化分析。结果显示:P92耐热钢未经热时效处理时的组织为为马氏体板条,且有沉淀相主要分布在原奥氏体晶界和基体中,主要为M23C6碳化物;在经过热时效处理后,马氏体板条发生粗化且结构基本保持不变,Laves相在热时效后大量析出并随着热时效时间延长不断粗化且速率较其它析出相快。(2)第二相粒子对耐热钢高温低应力(650℃,25.5MPa~71MPa)蠕变性能的影响。对650℃不同热时效(10000h,15000h,25000h)的P92耐热钢进行正应力为25.5MPa,34.6MPa,44.3MPa,71MPa多轴螺旋弹簧蠕变实验,研究低应力下第二相对蠕变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剪切应力的区域(25.5MPa,34.6MPa),Laves相在抑制晶界位错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高剪切应力的区域(44.3MPa,71MPa),M23C6在抑制晶界位错运动阶段扮演重要角色。此外,P92耐热钢在25.5MPa和34.6MPa应力条件下影响蠕变性能的主要析出相为Laves相,在44.3MPa和71MPa应力条件下影响蠕变性能的主要析出相为M23C6碳化物。(3)第二相粒子对耐热钢蠕变断裂性能的影响。对650℃不同热时效(0~7200h)的P92耐热钢进行正应力为100MPa,120MPa,140MPa,160MPa单轴矩形蠕变拉断实验。结果表明:未时效和短时效试样的蠕变损伤容许量系数在2.5~5之间,蠕变断裂主要是由于位错运动导致的;热时效3000h后,其损伤容许量系数提高到大于5,这时的蠕变断裂阶段主要是由第二相粒子引起的。经过长期热时效后P92钢的蠕变强度明显降低,通过建立考虑热时效的P92耐热钢蠕变断裂寿命预测法可以得到与ASME长期试验和趋势相一致的结果。

王洪洲[2](2020)在《P91钢高温蠕变损伤实验研究及寿命评估》文中提出P91钢作为一种耐高温马氏体钢,是火电厂主蒸汽管道的主要材料,一旦发生损伤甚至断裂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蠕变是火电厂主蒸汽管道主要的失效形式之一,研究P91钢的蠕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构方程是建立数学—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本文建立了P91钢在620℃温度下的Norton蠕变幂律方程、Kachanov-Rabotnov模型、双曲正弦模型(sinh模型)三种蠕变本构方程。通过研究蠕变寿命、Norton与K-R模型蠕变曲线、K-R与sinh蠕变模型损伤演化过程发现:(1)Norton、K-R和sinh三种蠕变模型的蠕变寿命,不同蠕变模型与实验数据误差不超过8.9%,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2)Norton蠕变模型不能完全的描述蠕变过程,并且Norton蠕变曲线比试验曲线偏低,易于得到较乐观的评估;K-R蠕变曲线可以完整的描述整个蠕变过程,尤其在蠕变的中后期,K-R蠕变模型比Norton蠕变模型有优势。(3)K-R蠕变模型损伤演化过程第三阶段存在突变,并且同一时刻下的K-R蠕变模型损伤变量要小于sinh蠕变模型,sinh蠕变模型较K-R蠕变模型损伤演化过程缓和。本文通过损伤理论的方法对P91钢在620℃温度下的蠕变行为进行表征以了解材料的损伤情况,研究发现P91钢破断损伤实验值达不到理论推导值,损伤一般在0.4左右。分析了寿命分数和蠕变对P91钢蠕变损伤的影响得到:(1)P91钢蠕变损伤随着应力的增大而增加且同一材料破断损伤相差不大。(2)P91钢蠕变损伤起始时刻蠕变大约为0.028且随着材料蠕变的增加,损伤呈线性增加。最后,本文通过LM和MH参数法综合评估P91钢在蠕变温度为580~620℃下的寿命,并以ECCC(European Creep Collaborative Committee)蠕变寿命为标准研究了二者在评估中的误差。结论显示,LM参数法对于蠕变数据非常敏感,从而导致误差随着预测时长的增加而增加。由于没有长时蠕变试验做支撑,LM参数法的误差成倍于MH参数法误差;MH参数法由于和LM参数法假设不同,对数据不具有过强的依懒性,故MH参数法误差比较平稳,能准确地预测P91钢的破断寿命。

黄健伟[3](2019)在《基于LIBS与化学计量学的耐热钢运行状态评估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火力发电厂中,长期承受着高温高压的耐热钢的运行状态问题严重影响着设备系统的安全性生产。而常规的金属管道失效状态检测需要在电厂停炉维修期间,对关键管件进行割管取样用于详细的离线分析,或者进行现场金相复型检验,最后综合不同的测量指标对其运行状态进行整体的评估。传统的检验手段在时间和操作上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实现快速原位且无损的检测技术对耐热钢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检测评估。耐热钢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其化学成分几乎不变,但微观组织和宏观机械性能均会发生退化现象,导致样品的基体差异明显,同时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受基体效应影响明显。因此论文基于以上特性使用LIB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耐热钢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评估。论文首先分析了不同老化等级的T91样品光谱特性,使用特征选择和特征提取两种不同的特征降维方法对LIBS光谱信息进行重要特征提取。以硬度为机械性能指标的表征,对提取的特征使用常见的回归算法建立硬度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特征选择方法能更有效地从LIBS光谱信息中提取重要特征,减少特征冗余。同时对于使用光谱信息建立样品的硬度回归定量模型而言,使用非线性的回归模型能比线性的回归模型提供更精准的预测结果。然后为了放大不同样品中基体效应的影响,使用小波变换方法对LIBS光谱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14个不同运行状态的试样作为分析样品,结合小波降噪处理(WTD)和K折叠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算法(K-SVM-RFE)建立老化等级和硬度等级定性分类模型。结果表明,小波阈值去噪处理能有效剔除光谱中的噪声信号,并且有利于后续的光谱特征选择过程。基于WTD和K-SVM-RFE的混合算法能建立稳健的老化等级和硬度等级定性分类模型。此外,还分析了WTD预处理对K-SVM-RFE算法提取特征子集的影响。接着基于混合算法模型提供的预测微观组织老化等级和宏观性能硬度等级指标,构建了耐热钢运行状态风险评估矩阵。通过矩阵图方法对样品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混合算法模型的风险评估矩阵方法能有效避免单指标模型的预测误差,提供一个准确的、可靠的耐热钢运行状态评估结果。最后,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针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和展望。

姜哲[4](2018)在《P92耐热钢高温低应力下的蠕变性能研究》文中提出P92耐热钢拥有突出的抗蠕变性能、良好的高温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成为热电厂主要高温部件的理想更新换代材料。热电厂设备服役寿命长于20年,这就要求所用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低应力长程蠕变性能。工程上采用高应力区蠕变试验数据外推来预测低应力区蠕变强度。但此方法导致了蠕变强度的过度预测,即发生了强度退化。蠕变强度退化不仅与组织退化有关,还与蠕变机制转变有关。本论文研究P92耐热钢高温低应力蠕变机制和滞弹性回复机制,及组织退化和蠕变机制转变对蠕变性能的影响。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传统的单轴蠕变由于应变分辨率低,不能满足低应力蠕变研究的需求。本论文采用基于具有高应变分辨率的螺旋弹簧蠕变试验法,该试验法基于纯扭转变形。本课题使用Abaqus软件对螺旋弹簧蠕变试样进行力学场模拟仿真,获得纯扭转变形充要条件,结果表明:随着螺旋弹簧试样螺距的增加,XY轴方向的剪切应变减少,Z轴方向的正应变增加;当螺距从2mm增加到5mm时,XY轴剪切应变减小量小于10%,与Z轴方向正应变之间的比值小于17%,试样变形可视为纯扭转变形。(2)为了研究长程蠕变进程中的组织退化,本课题对试样进行不同条件热时效处理,通过背散射扫描电镜图像,分析了热时效过程中析出物改变,发现:析出相M23C6在晶界和晶内析出,MX相主要在晶内析出;M23C6在时效过程中,尺寸增长速度缓慢,时效8000h平均截圆直径仅为140nm左右;MX析出相时效过程中尺寸保持稳定,平均截圆直径基本保持在50nm。Laves相在热时效过程中从晶界析出,逐渐粗大化,在时效2000h至3000h之间时,Laves相的析出面积分数趋向于稳定,达到0.95%,时效5000h左右尺寸趋于稳定,平均截圆直径达到400nm。(3)为了研究组织退化对低应力蠕变性能的影响,对试样进行不同条件的热时效处理,实施高温低应力“螺旋弹簧蠕变”试验,结果表明:由于Laves析出相的少量析出增强了材料本身的抗蠕变性能,导致时效一个月的螺旋弹簧试样增强了蠕变强度。(4)为了研究P92耐热钢低应力下蠕变机制转变,对试样实施了高应力单轴拉伸蠕变,和低应力下变应力蠕变试验,分析了蠕变速率的应力依赖性、瞬时蠕变性能和滞弹性回复现象,结果表明:低应力区蠕变应力指数为1,高应力区蠕变应力指数为4,高、低应力区的蠕变机制不同;应力突增时产生的瞬时应变值的增加与应力突减时产生的瞬时应变值的减小相等,说明蠕变可能由位错的粘滞滑移控制;卸载后发现有两种不同的蠕变应变存在:滞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说明蠕变呈现滞弹性特性。本论文研究发现Laves析出相对P92耐热钢高温低应力下的蠕变产生重要影响,这为P92耐热钢高温低应力下的长程蠕变寿命预测和开发新型高性能的耐热钢种奠定了基础。

李军[5](2016)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应用于电站锅炉受热面组织结构和性能诊断的研究》文中提出在火力发电行业,承受高温高压的金属材料的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据统计,由于金属材料失效引起受热面爆管等事故占火电厂各类非计划停运事故的50%以上。一旦计划外停运和发生故障,将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对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受热面材料在长期的高温高压服役过程中,其微观组织结构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导致裂纹的产生和力学性能的下降,进一步导致发生爆管等事故的几率大大增加。受热面材料的这种组织结构变化和机械性能退化称为老化。由于缺乏快速有效的监测技术,现役电厂往往通过未到期更换受热面材料等措施来降低受热面爆管事故的发生率,从而确保机组运行安全性。而已有的受热面失效检测技术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对检测环境和被检测部件的要求高,无法在受热面材料还在服役状态时对其失效趋势进行预测分析。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它能够分析物质的成分和含量,具有对分析物损伤小、多元素同步检测、快速、可实现远距离检测等优点,同时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也受基体效应的影响。对于传统的定量分析而言,基体效应的存在是不利因素,然而恰恰可以利用基体效应来反映被检测对象的组织结构特性。本文正是利用基体效应的存在尝试将LIBS技术引入到电厂锅炉受热面的检测中。利用LIBS对电厂受热面材料进行检测,通过等离子体特性来反映受热面材料的组织结构与特性,为发展锅炉受热面高温失效趋势预测分析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论文在调研了受热面失效分析的技术水平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并介绍了常用的受热面失效分析无损检测方法,阐述了LIBS的发展历程以及LIBS在金属材料领域的相关研究以及对基体效应的研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基于LIBS的原理以及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搭建了一套可以适用于不同管径受热面管材检测的LIBS实验装置。为了深刻理解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12Cr1MoV和T91钢,对其的特性和失效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利用单色仪并配合示波器对对不同金相组织的12Cr1MoV的等离子体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12Cr1MoV钢的含量选取一些特征谱线来对比分析,主要对比了同一元素的离子线和原子线以及不同金相组织样品间的等离子体时间演化特性。并分析了等离子体强度与金相组织之间的关系。同时还研究了金相组织同为回火索氏体但碳化物颗粒大小不同的T91的等离子体时间演化特性。分析了不同抗拉强度T91的等离子体特性,引入PCA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区分,并建立了谱线强度、离子线和原子线的谱线强度比与抗拉强度之间的线性关联性。最后利用LIBS技术对不同老化等级的T91进行研究。分析其等离子体特性(等离子体温度、电子密度、等离子谱线强度)与老化等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离子线与原子线的谱线强度比与老化等级之间的关联性,同时也建立了合金元素与基体元素的谱线强度比和老化等级以及硬度之间的关联性。所得到的Cr/Fe和Mo/Fe的谱线强度比与老化等级和硬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联性,为发展受热面失效趋势预测分析的新方法以及LIBS技术在新领域和新方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任博,吕震宙,周长聪,吕召燕[6](2014)在《基于失效数据的液压系统可靠性和重要性分析》文中提出基于无模型抽样理论和态相关参数(SDP)方法,对某型液压系统寿命的可靠性和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以分配准则和距离准则为依据,以经验累积分布函数为约束,直接产生与初始样本(N?20,N为样本容量)不确定信息相一致的大容量样本,得到了寿命区间的系统失效概率曲线。针对部件性能对系统寿命可靠性的影响程度,应用SDP方法求解各输入基于方差的重要性测度,得到部件对系统寿命可靠性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为:电磁阀>柱塞泵>作动筒>油滤>活门>油箱。表明电磁阀对系统寿命可靠性的影响最大;油箱的影响最小。此结果为改进系统可靠性水平提供依据。

杨旭[7](2012)在《00Cr18Ni10N钢高温持久与疲劳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00Cr18Ni10N奥氏体不锈钢是在不含氮的18-8型不锈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钢种,因其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以及耐蚀性优良等特点,在航空领域广泛用于制造飞机的液压系统导管、卡箍、壳体、螺母和角盒等构件。由于这些构件在服役时受到高温和交变载荷的作用,长时间运行后容易发生突然断裂,严重影响了飞机的飞行安全。因此,很有必要对00Cr18Ni10N钢的高温持久性能和疲劳性能进行详细的研究。本文采用高温拉伸试验、高温持久强度试验和疲劳裂纹扩展试验对00Cr18Ni10N钢的高温持久性能和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在扫描电镜下对高温瞬时拉伸试样、高温持久强度试样和CT试样的断口形貌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Larson-Miller方程基础上所建立的00Cr18Ni10N钢高温抗拉强度与持久强度之间数学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其持久强度,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4.3%。通过高温持久强度试验分别测定了00Cr18Ni10N钢在550℃,600℃和700℃下的持久强度σ100、σ200和σ500。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持久时间越长,持久强度越低:在同一持久时削下,试验温度越高,持久强度越低。不同应力比下00Cr18Ni10N钢疲劳裂纹扩展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应力幅度越小,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越慢。SEM断口分析表明:高温瞬时拉伸试样宏观断口有明显的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微观断口可观察到大量的韧窝、孔洞及第二相粒子,属于微孔聚集型韧性断裂。高温持久强度试样的宏观断口表面比较粗糙,低倍照片呈现出冰糖状;微观断口可见典型的楔形裂纹,晶界空洞是该材料断裂的主要原因。疲劳断口的微观形貌呈现准解理断裂特征,裂纹扩展区主要以疲劳条带扩展机制为主。应力幅度越大,疲劳条带越宽;应力幅度越小,疲劳条带相对密集。在瞬时破断区可以看到二次裂纹和大量的韧窝以及撕裂棱。

宋有明[8](2012)在《T92/HR3C、T92/TP347H异种钢焊接接头的髙温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目前,以T92钢为代表的铁素体耐热钢和以HR3C、TP347H为代表的奥氏体耐热钢,作为过热器、再热器管道的主要管材,在超临界及超(超)临界(USC)火电机组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这些新型耐热钢间的异种钢焊接已经成为影响机组建设质量及运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目前,针对T92/HR3C、T92/TP347H异种钢焊接接头高温塑性变形行为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还很少,有必要加强相关研究工作。为此,本文针对上述两种接头开展高温拉伸组织结构、高温力学性能及其塑性变形行为的研究,并开展接头持久强度预测的研究工作,对于开展USC机组异种钢焊接接头的运行状态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ERNiCrMo-3和ERNiCr-3两种镍基焊丝,钨极氩弧焊(GTAW)工艺分别实现T92/HR3C和T92/TP347H异种钢管的焊接。经1033K、30min焊后热处理后,针对两种接头开展高温拉伸及高温持久试验,着重研究在高温拉伸过程中接头的高温塑性变形行为、力学性能及断裂特征;采用应力三轴度理论对焊接接头的高温短时拉伸变形及断裂行为进行讨论分析;采用应力再分布理论讨论了焊接接头高温持久断裂行为;基于Goldenberg模型,由试验测得的接头高温短时拉伸强度推导预测接头高温持久强度的数学模型。针对T92/HR3C异种钢焊接接头,开展773-923K短时拉伸试验和898K/190MPa下的持久试验。高温拉伸后,高温拉伸断口均位于T92侧细晶热影响区(FGHAZ)。随温度的升高,接头的断裂方式由正断转变成混合断(正断+剪切断)。由于在高温拉伸过程中断口颈缩区应力重新分布,导致混合断口不同区域塑性形变呈不同特征:在正断区邻近断口区域的塑性变形方向与断裂面近似平行,而远离断口处的组织变形方向与断裂面近似垂直;而剪切断口邻近区域的塑性变形方向与断裂面近似成45°。由此导致混合断口不同区域韧窝形状产生明显差异,正断区为等轴状,剪切断区为抛物线状。898K/190MPa高温持久断口位于T92侧母材,断裂方式为正断,属于韧窝聚集型韧性断裂,断口附近有大量蠕变孔洞,蠕变孔洞从碳化物与基体界面形成、扩展,碳化物颗粒尺寸越大,蠕变孔洞越大。针对T92/TP347H异种钢焊接接头,开展848-923K短时拉伸试验。高温拉伸后,接头断裂发生于T92侧FGHAZ,随测试温度的升高,接头的断裂方式由混合断(正断+剪切断)转变成剪切断。同样,由于在高温拉伸过程中断口颈缩区应力重新分布,导致试样断裂面附近区域与远离断口区域塑性变形方向截然不同,同样也导致不同断口区域的韧窝形状不同。本文还推导出T92/HR3C、T92/TP347H异种钢接头持久强度与持久温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式,由此,预测T92/HR3C异种钢接头持久强度为σ105873105=64.7MPa,T92/TP347H异种钢接头的持久强度为σ105873105=49.0MPa。上述两种接头在USC机组长期服役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

曹建[9](2011)在《超超临界机组用T/P92异种钢焊接接头结构与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型T/P92马氏体耐热钢以其优异的抗蠕变性能、良好的抗腐蚀和高温抗氧化能力已成为超超临界机组过热器、再热器以及主蒸汽管道的常用钢种之一。由于和奥氏体钢结构上有明显差异,它与新型奥氏体耐热钢之间的异种钢焊接问题是当前锅炉制造的一大难点。本文分别对T92马氏体钢与Super304H,HR3C奥氏体钢异种钢焊接接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T92/HR3C焊接接头高温蠕变性能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借助于有限元分析软件从理论上分析了焊接过程温度场变化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焊后残余应力的分布对焊接接头蠕变性能的影响。本文具体研究工作及结果如下:1.采用钨极氩弧焊(GTAW)焊接工艺对T92与奥氏体钢HR3C, Super304H分别进行焊接,获得T92/HR3C, T92/Super304H异种钢焊接接头。分别对这两组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对于T92/HR3C焊接接头,研究结果表明T92母材、T92细晶区、T92粗晶区均为回火马氏体结构,T92母材过分回火,析出物数量较其热影响区要多。并且细晶区晶粒尺寸比母材晶粒尺寸小,粗晶区晶粒尺寸比母材晶粒尺寸大;HR3C母材、HR3C热影响区均为奥氏体结构,晶粒呈圆形状,且热影响区晶粒尺寸比母材晶粒尺寸大;焊缝为奥氏体结构,晶粒呈柱状。对于T92/Super304H焊接接头,研究结果表明T92母材、T92细晶区、T92粗晶区均为回火马氏体结构,并且细晶区晶粒尺寸比母材晶粒尺寸小,粗晶区晶粒尺寸比母材晶粒尺寸大;Super304H母材、Super304H热影响区均为奥氏体结构,晶粒呈圆形状,热影响区晶粒尺寸比母材晶粒尺寸大;焊缝为奥氏体结构,晶粒呈柱状。2.对以上两组焊接接头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方法(EBSD)进行了取向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焊缝部位的晶粒在焊接过程中形成了沿焊接接头轴向方向的取向。而焊缝两侧的热影响区虽然受到焊接热循环的作用发生了相转变,但由于热影响区非常狭窄,温度梯度不明显,所以没有形成取向。3.对以上两组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均满足ASME标准。硬度试验表明焊后热处理能够有效改善焊接接头T92粗晶区的韧性。弯曲试验表明焊缝具有良好的塑性。拉伸试验表明T92母材为焊接接头拉伸强度最薄弱的区域。这主要是由两个原因所导致:一方面焊缝产生了轴向取向,轴向拉伸强度得到提高;另一方面T92母材晶粒二次回火,强度降低。T92/Super304H焊接接头冲击试验表明焊缝的韧性相对整个焊接接头是最弱的。焊缝粗大的柱状晶使得晶界的强化被削弱,从而导致其韧性下降。4.使用蠕变试样机在625℃对T92/HR3C焊接接头进行了高温蠕变加速试验。结果发现高应力下蠕变断裂发生在T92母材,低应力下蠕变断裂发生在邻近焊缝的T92粗晶区。应力较大时,位错发生攀岩和滑移,当遇到基体内的MX析出物时,MX析出物就会阻碍位错的运动,这样两者之间就会发生作用产生应力集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应力集中的点就会逐渐发展成为裂纹源,最终导致穿晶断裂的发生。断口的形貌分析表明此种断裂为韧性断裂。应力较小时,由于长时间高温作用,导致基体内部的C, Cr, Fe, W等元素往晶界发生迁移,从而造成M23C6碳化物粒子的粗大以及Laves相的出现。长大的M23C6以及Laves相在应力的缓慢作用下与晶界发生作用,引发材料内部的空穴在晶界处形核,生成蠕变孔洞,蠕变孔洞不断扩大相连最终导致焊接接头沿晶断裂。断口的形貌分析表明此种断裂是脆性断裂。5.根据焊接接头6250C获得的蠕变试验数据对T92/HR3C焊接接头高温持久强度进行了评估。分别采用了最小二乘法、Larson-Miller方程、Manson-Haferd方程进行评估,三种方法推测的625℃,105h接头的蠕变断裂强度均高于当前USC机组的蒸汽压力参数,这说明T92/HR3C焊接接头在6250C条件下能够安全可靠的服役十万小时。6.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T92/HR3C焊接接头焊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焊接温度场计算结果表明焊缝金属在凝固结晶的过程中最大温度梯度方向是沿焊接接头轴向方向,并且从焊缝中间往两侧界面温度值是逐渐降低的。应力场计算结果表明T92/HR3C焊接接头应力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T92粗晶区和焊缝界面侧存在最大应力值。由于此应力的存在,长期处于高温下的T92/HR3C焊接接头往往会在T92粗晶区发生断裂。

杨素宝,刘正东,程世长[10](2010)在《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关键锅炉钢性能分析》文中认为对T/P92、T/P122、S30432(Super 304H)、S31042(HR3C)、9Cr3W3Co等先进锅炉钢的性能进行了综合评述,对比分析了这几种钢管及其焊接接头的持久强度、抗腐蚀性能和常规力学性能数据,采用等温线法和Larson-Miller法外推了这些锅炉钢的10万h持久强度,探讨了这几种钢管许用应力的设定及在工程设计和应用的问题。

二、耐热钢持久强度的统计特性及其在寿命评估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耐热钢持久强度的统计特性及其在寿命评估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第二相粒子对P92耐热钢的蠕变和断裂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火电及超超临界机组概述
    1.2 P92 耐热钢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3 P92 耐热钢的高温蠕变
        1.3.1 蠕变行为
        1.3.2 蠕变机制
    1.4 P92耐热钢的强化与损伤及蠕变性能评估
        1.4.1 强化机制
        1.4.2 损伤机制
        1.4.3 P92 耐热钢蠕变寿命评估
    1.5 P92 耐热钢的微观组织演化
        1.5.1 马氏体组织的演化
        1.5.2 第二相粒子的演化及分布对蠕变性能的影响
        1.5.3 位错演化及理论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目的
第二章 实验内容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热处理工艺
        2.1.2 试样制备
    2.2 微观组织形貌观察及表征
    2.3 高温不同应力区的蠕变实验
        2.3.1 高温低应力区蠕变实验
        2.3.2 高温高应力区蠕变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温热时效后的微观组织观察
    3.1 高温热时效后的马氏体组织形貌
    3.2 第二相粒子的演化
        3.2.1 第二相粒子的形貌及分布
        3.2.2 第二相粒子定量化表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第二相粒子对蠕变和断裂性能的影响
    4.1 低应力区的蠕变性能
        4.1.1 考虑热时效影响的低应力区蠕变曲线
        4.1.2 第二相粒子对低应力区蠕变性能的影响
    4.2 高应力区的蠕变断裂性能及断口形貌
        4.2.1 考虑热时效影响的高应力区蠕变断裂曲线
        4.2.2 第二相粒子对高应力区蠕变断裂性能的影响
        4.2.3 断口形貌及第二相粒子分布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考虑热时效影响的P92 耐热钢持久寿命预测
    5.1 等温外推法介绍
    5.2 高应力外推低应力的寿命预测
    5.3 多变量的蠕变方程拟合
    5.4 长程蠕变寿命分析结果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P91钢高温蠕变损伤实验研究及寿命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蠕变损伤研究现状
        1.2.2 寿命预测研究现状
    1.3 蠕变基本理论
        1.3.1 蠕变现象
        1.3.2 蠕变的物理基础
    1.4 损伤理论基础
        1.4.1 损伤的定义
        1.4.2 损伤的类型
    1.5 高温蠕变寿命预测方法
    1.6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6.1 本文主要工作
        1.6.2 课题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内容及结果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试验材料的制备
        2.1.3 试验设备
    2.2 高温蠕变持久试验
    2.3 P91钢的金相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P91钢高温蠕变本构模型
    3.1 NORTON蠕变本构模型
    3.2 KACHANOV-RABOTNOV蠕变本构模型
    3.3 双曲正弦本构模型
    3.4 模型结果对比
        3.4.1 蠕变寿命的比较
        3.4.2 Norton与 K-R模型蠕变曲线对比
        3.4.3 K-R与 sinh蠕变模型损伤演化对比
        3.4.4 损伤参数对K-R和 sinh蠕变模型损伤演化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P91钢高温蠕变损伤的描述
    4.1 损伤模型
    4.2 P91钢蠕变损伤
        4.2.1 损伤模型与试验结果
        4.2.2 寿命分数及蠕变对损伤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91钢蠕变破断寿命预测
    5.1 LM(LARSON-MILLER)参数法预测P91钢的破断寿命
    5.2 MH(MANSON-HAFERD)参数法预测P91钢的破断寿命
    5.3 模型外推误差综合分析
        5.3.1 LM和MH参数法预测同一时刻下的误差对比
        5.3.2 LM和MH参数法预测不同时刻下的误差对比
        5.3.3 应力对P91钢蠕变预测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LIBS与化学计量学的耐热钢运行状态评估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电站金属管道失效检测方法
        1.2.1 常规检测方法
        1.2.2 无损检测方法
    1.3 LIBS技术应用及基体效应研究现状
        1.3.1 LIBS技术的研究现状
        1.3.2 LIBS技术中基体效应的研究现状
        1.3.3 LIBS技术应用到耐热钢运行状态检测上的可行性
    1.4 化学计量学在LIBS分析中的研究现状
        1.4.1 光谱预处理
        1.4.2 特征降维方法
        1.4.3 算法模型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LIBS技术原理与实验装置
    2.1 等离子体形成机制
    2.2 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
        2.2.1 等离子体局部热平衡
        2.2.2 等离子体温度
        2.2.3 电子密度
    2.3 LIBS实验台架介绍
    2.4 实验参数对光谱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不同数据处理方法的硬度定标模型
    3.1 样品介绍及实验装置
        3.1.1 样品制备
        3.1.2 实验装置
    3.2 分析方法
        3.2.1 主成分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
        3.2.2 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R)
        3.2.3 支持向量机回归(SVR)
    3.3 结果讨论
        3.3.1 T91 钢的光谱特征
        3.3.2 基于不同特征降维方法的LIBS光谱数据分析
        3.3.3 基于不同数据处理方法的硬度定标模型
        3.3.3.1 不同特征降维方法对算法模型的影响
        3.3.3.2 特征中的多重共线性对模型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构建耐热钢运行状态评估模型
    4.1 样品介绍及实验装置
        4.1.1 样品制备
        4.1.2 实验装置
    4.2 分析方法
        4.2.1 小波阈值去噪(WTD)
        4.2.2 支持向量机(SVM)和K折叠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K-SVM-RFE)
        4.2.3 风险评估矩阵图
    4.3 结果讨论
        4.3.1 基于WTD的 LIBS光谱去噪声处理
        4.3.2 基于混合算法的老化等级和硬度等级分类模型
        4.3.2.1 构建老化等级和硬度等级分类模型
        4.3.2.2 WTD预处理对K-SVM-RFE算法选择特征子集的影响
        4.3.3 构建耐热钢运行状态评估模型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研究结论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P92耐热钢高温低应力下的蠕变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P92耐热钢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耐热钢发展趋势
    1.3 P92耐热钢研究意义
    1.4 P92耐热钢的性能
    1.5 主要研究目的及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力学场分析
    2.1 建立P92螺旋弹簧模型
    2.2 仿真求解
    2.3 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温恒应力蠕变试验研究
    3.1 高应力区试验
        3.1.1 传统蠕变试验法
        3.1.2 传统蠕变试验原理
    3.2 低应力区试验
        3.2.1 螺旋弹簧蠕变试验法
        3.2.2 螺旋弹簧蠕变试验法原理
    3.3 试验试样的制备
        3.3.1 矩形标准试验尺寸
        3.3.2 螺旋弹簧试样尺寸
        3.3.3 试样的加工
    3.4 热处理工艺
        3.4.1 试样的热处理
        3.4.2 试样的热时效
    3.5 试验结果与分析热处理工艺
        3.5.1 相同时效时间、应力不同的蠕变曲线
        3.5.2 相同的温度和应力,热时效时间不同的蠕变曲线
    3.6 耐热钢短程蠕变本构方程
    3.7 高、低应力区的应力指数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温变应力试验研究
    4.1 试验介绍
    4.2 试验方法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观组织研究
    5.1 制作金相试样
        5.1.1 试样的加工
        5.1.2 金相试样的镶嵌
        5.1.3 试样的磨光
        5.1.4 试样的抛光
        5.1.5 试样的腐蚀
    5.2 观察设备与组织区分
        5.2.1 观察设备
        5.2.2 组织区分
    5.3 观察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应用于电站锅炉受热面组织结构和性能诊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受热面的无损检测方法
        1.2.1 常规无损检测方法
        1.2.2 无损检测新方法
    1.3 LIBS的发展历程
    1.4 LIBS在金属材料领域及基体效应的研究现状
        1.4.1 LIBS在金属材料领域的研究现状
        1.4.2 LIBS基体效应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1.5.1 本文的课题来源
        1.5.2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LIBS原理及受热面材料的失效机理
    2.1 LIBS的原理及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
        2.1.1 等离子体的产生机制
        2.1.2 等离子体的辐射机制
        2.1.3 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
    2.2 LIBS实验台架
    2.3 受热面材料的特性及失效机理
        2.3.1 12Cr1MoV钢的特性及失效机理
        2.3.2 T91钢的特性及失效机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受热面材料等离子时间演化特性研究
    3.1 不同金相组织 12Cr1MoV样品制备及实验介绍
    3.2 不同金相组织 12Cr1MoV的等离子体时间演化特性研究
        3.2.1 特征谱线
        3.2.2 元素的离子线和原子线演化特性
        3.2.3 不同金相组织样品的等离子体演化特性
    3.3 不同碳化物颗粒T91样品的制备和实验介绍
    3.4 不同碳化物颗粒T91的等离子体时间演化特性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抗拉强度T91的等离体特性研究
    4.1 不同抗拉强度T91样品制备和实验介绍
    4.2 PCA分析方法区分不同抗拉强度T91
    4.3 光谱特性与抗拉强度之间的关联性
        4.3.1 谱线强度与抗拉强度的关联性
        4.3.2 离子线原子线强度比与抗拉强度的关联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老化等级T91的等离子体特性研究
    5.1 样品制备和实验介绍
    5.2 光谱特性分析
        5.2.1 谱线强度分析
        5.2.2 等离子体温度分析
        5.2.3 电子密度分析
    5.3 光谱特性与老化等级之间的关联性
        5.3.1 离子线原子线强度比与老化等级的关联性
        5.3.2 合金元素基体元素强度比与老化等级、硬度的关联性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创新之处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00Cr18Ni10N钢高温持久与疲劳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00CR18NI10N钢概述
    1.3 金属材料的高温性能
        1.3.1 蠕变行为
        1.3.2 持久性能
        1.3.3 持久性能评估方法
    1.4 金属材料疲劳性能
        1.4.1 金属材料疲劳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2 金属材料疲劳研究现状和趋势
        1.4.3 金属材料疲劳破坏过程和断口分析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及设备
        2.2.1 高温瞬时拉伸试验
        2.2.2 高温持久强度试验
        2.2.3 疲劳裂纹扩展试验
        2.2.4 断口分析方法
3 00CR18NI10N钢高温持久强度研究
    3.1 引言
    3.2 预测模型的建立
    3.3 持久强度预测
    3.4 持久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00CR18NI10N钢疲劳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疲劳裂纹扩展试验
    4.3 不同应力比下的A~N曲线
    4.4 不同应力比下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4.4.1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计算
        4.4.2 Paris公式下的材料常数c,n计算
    4.5 本章小结
5 00CR18NI10N钢断裂机理分析
    5.1 引言
    5.2 瞬时拉伸断口分析
    5.3 持久断裂断口分析
        5.3.1 持久断裂组织分析
        5.3.2 持久断裂断口分析
        5.3.3 持久断裂机制分析
    5.4 疲劳裂纹扩展试验断口分析
        5.4.1 不同应力比的疲劳条带分析
        5.4.2 疲劳断裂机理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Ⅰ
附录Ⅱ

(8)T92/HR3C、T92/TP347H异种钢焊接接头的髙温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
        1.2.1 超(超)临界机组概述
        1.2.2 国外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
        1.2.3 我国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
    1.3 电站锅炉用新型耐热钢的发展概况
        1.3.1 铁素体耐热钢
        1.3.1.1 T91/P91 钢的研发及应用
        1.3.1.2 T92/P92 钢的研发及应用
        1.3.2 奥氏体耐热钢
        1.3.2.1 HR3C 耐热钢的研发及应用
        1.3.2.2 TP347H 耐热钢的研发及应用
    1.4 电站锅炉用异种钢焊接的研究现状及接头存在的问题
        1.4.1 铁素体/奥氏体异种钢焊接的研究现状
        1.4.2 铁素体/奥氏体异种钢焊接接头存在的早期失效问题
        1.4.3 T92/P92 铁素体耐热钢焊接接头 IV 型开裂的研究现状
    1.5 本研究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母材的规格及高温性能
        2.1.2 焊接材料的选择
    2.2 焊接工艺
        2.2.1 焊前准备
        2.2.2 焊接工艺方案
        2.2.3 焊接线能量的控制
    2.3 焊接接头的测试分析
        2.3.1 试验方法
        2.3.1.1 室温拉伸试验
        2.3.1.2 高温拉伸试验
        2.3.1.3 高温持久试验
        2.3.2 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结构
        2.3.3 断口及断裂机制分析
    2.4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第三章 T92/HR3C 异种钢焊接接头的高温试验研究
    3.1 焊接接头的高温变形及高温力学性能
        3.1.1 焊接接头的室、高温短时拉伸力学性能与断裂方式
        3.1.2 焊接接头显微组织结构
        3.1.2.1 焊后热处理态显微组织结构
        3.1.2.2 高温短时拉伸后的显微组织
        3.1.3 高温拉伸断口及断裂机制
        3.1.3.1 单轴拉伸试样颈缩部位的应力分布及应力三轴度分析
        3.1.3.2 高温拉伸断口及断裂机制
    3.2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92/TP347H 异种钢焊接接头的高温试验研究
    4.1 焊接接头的高温变形及高温力学性能
        4.1.1 焊接接头的室、高温短时拉伸力学性能
        4.1.2 焊接接头显微组织结构
        4.1.2.1 焊后热处理态显微组织结构
        4.1.2.2 高温短时拉伸后的显微组织
        4.1.3 高温拉伸断裂机制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92/HR3C、T92/TP347H 异种钢焊接接头持久强度预测
    5.1 T92/HR3C 异种钢焊接接头的高温持久性能
        5.1.1 高温持久试验
        5.1.2 高温持久后的显微组织
        5.1.3 高温持久断裂机制
    5.2 T92/HR3C 异种钢焊接接头持久寿命的预测
    5.3 T92/TP347H 异种钢焊接接头的持久寿命预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超超临界机组用T/P92异种钢焊接接头结构与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电站锅炉用奥氏体钢的发展历史
        1.2.1 TP347HFG奥氏体钢
        1.2.2 Super304H(18Cr9Ni3CuNbN)奥氏体钢
        1.2.3 HR3C(TP310NbN)奥氏体钢
    1.3 电站锅炉用铁素体钢的发展历史
        1.3.1 传统型铁素体耐热钢
        1.3.2 新型铁素体耐热钢
    1.4 异种钢焊接研究状况
        1.4.1 熔合区、热影响区影响因素
        1.4.2 碳迁移影响因素
        1.4.3 高温强度因素
        1.4.4 多种应力影响因素
        1.4.5 T/P91异种钢焊接接头的早期失效
    1.5 耐热钢焊接的数值模拟概况
    1.6 T/P92马氏体钢应用及研究现状
    1.6.1 T/P92接头常温性能研究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T/P92异种钢焊接接头的的制备及表征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用T92管
        2.1.2 试验用HR3C管
        2.1.3 试验用Super304H管
        2.1.4 试验用焊接材料
    2.2 焊接工艺
    2.3 高温蠕变试验
    2.4 测试与表征
        2.4.1 力学性能
        2.4.2 高温寿命评估
        2.4.3 金相组织分析
        2.4.4 材料的断口分析
        2.4.5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试验分析
        2.4.6 材料的显微组织分析
        2.4.7 有限元分析
第三章 常温下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3.1 常温下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
        3.1.1 T92/HR3C异种钢焊接接头金相组织
        3.1.2 T92/Super304H异种钢焊接接头金相组织
    3.2 焊接接头取向分析
        3.2.1 T92/HR3C焊接接头取向分析
        3.2.2 T92/Super304H焊接接头取向分析
    3.3 常温下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3.3.1 T92/HR3C焊接接头力学性能
        3.3.2 T92/Super304H焊接接头力学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92/HR3C焊接接头高温蠕变性能
    4.1 T92/HR3C焊接接头高温寿命预测
    4.2 T92/HR3C焊接接头蠕变试样断口分析
        4.2.1 高应力下试样SEM断口分析
        4.2.2 低应力下试样SEM断口分析
    4.3 蠕变断裂试样微观结构分析
        4.3.1 高应力下蠕变断裂试样微观结构
        4.3.2 低应力下蠕变断裂试样微观结构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焊接接头温度场与残余应力的有限元模拟
    5.1 有限元分析理论
    5.2 参数选取
    5.3 单元类型
    5.4 建模及网格划分
    5.5 确定热源
    5.6 加载和求解
    5.7 焊接接头温度场分析
    5.8 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分析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本论文的创新点
附录 本文常用缩写含义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致谢

(10)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关键锅炉钢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持久性能分析
    1.1 等温线外推法
    1.2 Larson-Miller参数法
    1.3 焊接接头持久强度分析
2 抗蒸汽腐蚀性能分析
3 常规力学性能分析
4 许用应力设定及讨论
5 结论

四、耐热钢持久强度的统计特性及其在寿命评估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第二相粒子对P92耐热钢的蠕变和断裂性能的影响[D]. 康辉.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8)
  • [2]P91钢高温蠕变损伤实验研究及寿命评估[D]. 王洪洲. 华北电力大学, 2020
  • [3]基于LIBS与化学计量学的耐热钢运行状态评估模型研究[D]. 黄健伟.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4]P92耐热钢高温低应力下的蠕变性能研究[D]. 姜哲. 天津理工大学, 2018(11)
  • [5]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应用于电站锅炉受热面组织结构和性能诊断的研究[D]. 李军.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5)
  • [6]基于失效数据的液压系统可靠性和重要性分析[J]. 任博,吕震宙,周长聪,吕召燕. 应用力学学报, 2014(01)
  • [7]00Cr18Ni10N钢高温持久与疲劳性能研究[D]. 杨旭. 西安工业大学, 2012(07)
  • [8]T92/HR3C、T92/TP347H异种钢焊接接头的髙温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的研究[D]. 宋有明. 合肥工业大学, 2012(06)
  • [9]超超临界机组用T/P92异种钢焊接接头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 曹建. 复旦大学, 2011(12)
  • [10]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关键锅炉钢性能分析[J]. 杨素宝,刘正东,程世长. 钢铁研究学报, 2010(01)

标签:;  ;  ;  ;  ;  

耐热钢持久强度统计特性及其在寿命评价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