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黄颗粒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

珠黄颗粒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

一、竹黄颗粒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肖月园[1](2020)在《miR-124靶向结合FGFR2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介导竹黄颗粒治疗银屑病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与遗传及免疫相关,以红斑、鳞屑为基本表现的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疾病。近年来,关于微小RNA(micro RNA/mi RNA)与银屑病的相关性研究成为热点。多种mi RNAs与银屑病易感基因或炎症因子之间反馈通路的研究相继有所报道。本课题组近1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mi RNA、易感基因、细胞因子与银屑病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应用院内自制中药制剂竹黄颗粒进行干预,并探讨其发生作用的机制。前期研究工作中发现:mi R-192、mi R-99a、mi R-3175、mi R-124等在银屑病中差异表达,具双向调节作用;银屑病患者mi RNAs、易感基因和细胞因子均存在表达的变化,并且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网络。课题组对银屑病相关Mi RNAs-易感基因-细胞因子进行了初步的网络构建。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复杂多元化,在竹黄颗粒干预下有关mi RNAs与银屑病易感基因调控方面的体外细胞及动物实验验证尚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银屑病发病机制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增殖是其发病机制的核心环节,而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表达上调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FGFR2)在此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其表达上调的具体机制暂不明确。一些mi RNAs已被证明在银屑病患者组织中表达失调,且可通过负向调控靶m RNA翻译。课题组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可能靶向调控FGFR2的mi RNAs,经4种软件预测后取交集,发现mi R-124-3p最有可能调控FGFR2的表达。目的:1.验证mi R-124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功能作用,证实其可介导FGFR2表达参与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调控;2.阐明mi R-124-3p/FGFR2轴可介导竹黄颗粒含药血清对造模细胞的作用。方法:第一部分,1.收集银屑病皮损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行免疫组化、QPCR及WB实验检测FGFR2的表达。2.IL-22造模Ha Ca T细胞,WB检测FGFR2表达变化;沉默FGFR2,Ed U及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变化;QPCR检测IL-17A和TNFα的表达变化;WB检测FGFR2、Keratin6、Keratin16、MMP1、MMP9、PI3K/Akt和ERK的表达变化;ELISA检测MMP1、MMP9含量的变化。3.生物信息学预测并筛选靶向FGFR2 3’UTR的mi RNA;QPCR检测银屑病皮损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mi R-124-3p的表达。IL-22造模Ha Ca T细胞,QPCR检测mi R-124-3P的表达变化;上下调mi R-124-3p,WB检测FGFR2的表达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 R-124-3p与FGFR2 3’UTR的靶向结合关系。4.IL-22干预下过表达mi R-124-3p,Ed U及划痕实验检测Ha Ca T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变化;QPCR检测IL-17A和TNFα的表达变化;WB检测FGFR2、Keratin6、Keratin16、MMP1、MMP9、PI3K/Akt和ERK的表达变化;ELISA检测MMP1、MMP9含量的变化。5.IL-22干预下,分别过表达mi R-124-3p和/或FGFR2,QPCR检测FGFR2、IL-17A和TNFα的表达变化;Ed U及划痕实验检测Ha Ca T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变化;WB检测FGFR2、Keratin6、Keratin16、MMP1、MMP9、PI3K/Akt和ERK的表达变化;ELISA实验检测MMP1、MMP9含量的变化。第二部分,1.制备竹黄颗粒含药血清,用竹黄颗粒含药血清与PBS(对照)分别处理Ha Ca T细胞,MTT及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活力;QPCR检测IL-17A和TNFα的表达变化;WB检测FGFR2、Keratin6、Keratin16、MMP1、MMP9的表达变化。2.用竹黄颗粒含药血清与PBS(对照)分别处理Ha Ca T细胞,QPCR检测FGFR2与mi R-124-3p的表达变化;WB检测FGFR2蛋白表达变化。3.竹黄颗粒含药血清与mi R-124-3p inhibitor干预Ha Ca T细胞,MTT及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活力;QPCR检测IL-17A和TNFα的表达变化;WB检测FGFR2、Keratin6、Keratin16、MMP1、MMP9的表达变化。4.应用咪喹莫特造小鼠银屑病皮损模型,竹黄颗粒灌胃小鼠,甲氨蝶呤片为治疗阳性对照,实验分4组(PBS、IMQ、IMQ+ZH granule、IMQ+MTX)开展,采集皮肤组织的明场照片;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各组皮肤组织中PCNA和FGFR2的表达差异;QPCR检测皮肤组织中FGFR2和mi R-124-3P的表达差异。结果:第一部分,1.相较于正常皮肤组织,银屑病皮损组织表皮角化过度,FGFR2的m RNA和蛋白均呈现高表达。2.相较于PBS组,r IL-22刺激组Ha Ca T细胞中FGFR2表达水平显着上调;相较于si-NC组,si-FGFR2干扰组细胞增殖和迁移活力显着下调,IL-17A和TNFα的m RNA表达水平显着下调,FGFR2、Keratin6、Keratin16、MMP1和MMP9的蛋白水平显着下调,细胞中MMP1、MMP9蛋白含量显着下调,PI3K/Akt和ERK通路被显着抑制。3.生信分析结果显示mi R-124-3p是FGFR2的上游调控因子;相较于正常皮肤组织,银屑病皮损组织中mi R-124-3p呈现低表达,与FGFR2表达负相关。相较于PBS组,r IL-22刺激组Ha Ca T细胞中mi R-124-3p表达水平显着下调;相较于NC mimics组,mi R-124-3p mimics组中mi R-124-3p表达水平显着上调,FGFR2显着下调;相较于anti-NC组,anti-mi R-124-3p mimics组中mi R-124-3p表达水平显着下调,FGFR2显着上调。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结果显示mi R-124-3p与FGFR23’UTR存在靶向结合位点。4.r IL-22刺激下,相较于NC mimics组,mi R-124-3p mimics组中Ha Ca T细胞细胞增殖和迁移活力显着下调,IL-17A和TNFα的m RNA表达显着下调,FGFR2、Keratin 6和Keratin 16、MMP1、MMP9的蛋白表达显着下调,细胞中MMP1、MMP9蛋白水平显着下调;PI3K/Akt和ERK通路蛋白被显着抑制。5.相较于mi R-124-3p+Vector组,mi R-124-3p+FGFR2组中Ha Ca T细胞细胞增殖和迁移活力被回复,IL-17A和TNFα的m RNA表达下调被回复,FGFR2、Keratin 6和Keratin 16、MMP1、MMP9的蛋白表达下调被回复,细胞中MMP1、MMP9蛋白下调被回复;PI3K/Akt和ERK通路被回复。第二部分,1.相较于PBS组,竹黄颗粒含药血清组Ha Ca T细胞增殖和迁移活力被显着抑制,IL-17A和TNFα的m RNA表达显着下调,Keratin 6和Keratin16、MMP1、MMP9的蛋白表达显着下调。2.相较于PBS组,竹黄颗粒含药血清组Ha Ca T细胞中FGFR2表达显着下调,mi R-124-3p表达显着上调。3.相较于ZH granule+NC inhibitor组,ZH granule+mi R-124-3p inhibitor组中Ha Ca T细胞细胞增殖和迁移活力被回复,IL-17A和TNFα的m RNA表达下调被回复,FGFR2、Keratin 6和Keratin 16、MMP1、MMP9的蛋白表达下调被回复。4.相较于PBS组,IMQ组可见皮肤明显角化,PCNA和FGFR2表达显着上调,mi R-124-3p显着下调;相较于IMQ组,IMQ+ZH granule组和IMQ+MTX组小鼠皮肤角化及鳞屑减少,PCNA和FGFR2表达显着下调,mi R-124-3p显着上调。结论:1.mi R124-3p/FGFR2轴可参与抑制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迁移并改善银屑病的炎症微环境,可能是银屑病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2.竹黄颗粒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可在mi R124-3p/FGFR2轴得以体现。

卢传坚,喻靖杰,邓浩,邓静文,姚丹霓,闫玉红[2](2018)在《口服中成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身心负担,并对其生存质量造成巨大影响。目前,西医治疗面临容易复发以及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困境。不少系统评价报道,中药或中药联合西药治疗银屑病非常有前景。由于临床使用方便,中成药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银屑病的治疗。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CQVIP)、万方(Wanfang Database),以及国外Pub Med数据库,综述了目前治疗银屑病的6种常用中成药研究进展及大量关于中成药的报道,包括系统评价、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临床观察以及实验室研究等。研究表明,中成药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和疗法治疗银屑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患者耐受性好。然而,临床试验的设计及实施存在方法学上的不足,在对结果的解读方面需要谨慎。有关中成药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价可通过进一步全面的系统评价来实现。

沈慧[3](2017)在《银屑病相关miRNA、易感基因及细胞因子相互调控网络的初步构建及miR-99a通路的验证》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银屑病(Psoriasis,PS)是一种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以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为特征,由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免疫信号细胞因子及炎症因子刺激细胞变化、染色体上易感基因携带的突变引起的基因表达与功能变异、基因表达调控微小RNA(miRNAs)都在银屑病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因而之前的研究仅仅集中在单一的角度并不能够理解其完整病理过程。系统生物学具有从整体角度考查多层次的调控,整合不同层次信息的特点。本研究使用系统生物学的手段,建立可以综合理解银屑病病理机制的miRNA、易感基因及细胞因子相互调控网络,探讨和分析银屑病易感基因、miRNAs及炎症细胞因子等存在的关联,可能在病理过程中的互相作用。为银屑病病理机制提供一个全新的系统生物学视角和最新的相关理论。该网络建立之后,本研究还选取了由该网络发现的miR-99a通路进行了存在性的验证,用实验证明miR-99a通路(miR-99a/FZD/Cyclin D1)在银屑病患者中的意义以及调控的效应。在miR-99a通路的效应被证明之后,本研究应用已经有确切临床疗效和相当研究基础的竹黄颗粒,考察竹黄颗粒对miR-99a通路(miR-99a/FZD/Cyclin D1)的调控效应,从另一个侧面证明miR-99a通路的存在性,另外也验证了竹黄颗粒治疗银屑病靶点的干预作用,为中医药治疗银屑病阐明机制。方法(一)银屑病相关miRNA、易感基因及细胞因子相互调控网络的初步构建:通过人银屑病易感基因的搜索、银屑病相关miRNA及其靶标的搜索、银屑病相关细胞因子的搜索、miRNA和细胞因子靶标的鉴定,推测细胞因子相关调控基因网络。(1)人银屑病易感基因的搜索:通过彻底阅读PubMed搜索返回的3,474个银屑病相关文献并从中进行了进一步筛选,还收集了来自当前公共数据库的银屑病相关基因,包括银屑病相关基因数据库Psoriasis Associated Genes Database(psoriasis-db),遗传关联数据库Genetic Association Database(GAD),DisGeNET,人类在线孟德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和功能疾病本体注释Functional Disease Ontology Annotation(FunDO)数据库,以完善相关银屑病易感基因数据。(2)银屑病相关miRNA及其靶标的搜索:手动收集来自不同来源的银屑病相关miRNA,包括miRTarbase,mir2disease,人微小RNA病变数据库(HMDD v2.0),PhenomiR。(3)银屑病相关细胞因子的搜索:手动收集来自不同来源的银屑病相关miRNA,通过搜索”cytokine”和“psoriasis”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同时来自当前公共数据库的银屑病相关基因,包括银屑病相关基因数据库Psoriasis Associated Genes Database(psoriasis-db),遗传关联数据库Genetic Association Database(GAD),DisGeNET,人类在线孟德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和功能疾病本体注释Functional Disease Ontology Annotation(FunDO)数据库。同时,为了进一步获得相关细胞因子调控的靶基因,我们分析了相关细胞因子下游影响的转录因子。(4)miRNA和细胞因子靶标的鉴定:我们把预测和实验验证目标miRNA靶标合并,首先我们通过利用TargetScan(版本6.2)和miRanda(版本2010.9)的和miR2Disease的实验验证的miRNA靶标(版本2011.3),miRTarBase,miRecords(版本2013.4.27)和TarBase(TarBaseV6,版本2012.1)进行了细胞因子和相关易感基因相关miRNA的预测并对结果进行了重叠。为了预测细胞因子和易感基因/miRNA之间的调节相互作用,我们从UCSC基因组浏览器获得预测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FBS)数据,并筛选那些在脊椎动物中保守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为了降低假阳性预测的速率,我们将Z-值设置为2.33高分截断值作为获得可信度较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此外,我们还整合了来自ChIP-Seq和ChIP芯片数据,这些数据来自ENCODE项目(http://genome.ucsc.edu/ENCODE/)57。通过实验验证的转录因子目标从TRANSFAC数据库(版本2013.4)中提取。通过相关细胞因子下游影响的转录因子,以及转录因子下游调控的关键基因,推测细胞因子相关调控基因网络。(5)网络建立及验证:在完善好miRNA,易感基因,细胞因子的互相调控关系后,我们构建建立银屑病相关miRNA-细胞因子-易感基因共调控网络两种不同形式。(二)验证银屑病miR-99a/FZD/Cyclin D1通路的存在以及其效应研究:我们选取在本文第一部分所建立的易感基因、miRNA、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网络中的miR-99a/FZD/Cyclin D1通路在银屑病患者和体外进行验证。首先,收集了2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皮损组织,以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比,定量实时PCR(qPCR)测定miR-99a、FZD5mRNA、FZD8 mRNA在银屑病皮肤损伤组织中的表达,并行FZD5/FZD8表达量与miR-99a表达量的相关与回归分析。其次,培养HaCaT细胞,转染miR-99a mimics与miR-99a inhibitor,定量实时PCR测定转染后miR-99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测定法检测miR-99a mimics与miR-99a inhibitor转染后HaCaT细胞FZD5/FZD8表达的变化。再次,使用miR-99a mimics与FZD蛋白表达基因载体共转染,MTT法测定共转染后HaCaT细胞活性的变化,BrdU掺入法测定miR-99a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测定法检测miR-99a对HaCaT细胞FZD5/FZD8下游β-catenin、CyclinD1表达的影响。之后,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来判断miR-99a是否通过直接结合FZD5/FZD8的3’UTR来抑制FZD5/FZD8表达。(三)竹黄颗粒含药血浆对HaCaT细胞miR-99a/FZD/Cyclin D1通路的干预效应研究:我们选取在本文第一部分所建立的易感基因、miRNA、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网络中的miR-99a/FZD/CyclinD1通路在银屑病患者和体外进行验证。发现了miR-99a/FZD/CyclinD1通路在银屑病患者中的明确存在。在此基础上,竹黄颗粒作为具有相当研究基础的银屑病治疗药物,我们也考察了该药物对此通路的干预效应。我们制备竹黄颗粒的含药血浆,用MTT法计算最佳HaCaT细胞含药血浆培养浓度,所培养细胞随机分为竹黄颗粒治疗组(A组)、miR-99a mimic转染对照组(B组)、空白血浆组(C组)、miR-99a inhibitor转染联合竹黄颗粒治疗组(D组),以含药血浆进行干预,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各组miR-99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测定法检测各组HaCaT细胞FZD5/FZD8表达的变化以及各组HaCaT细胞FZD5/FZD8下游β-catenin、CyclinD1表达的影响,MTT法测定含药血浆干预后HaCaT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一)银屑病相关miRNA、易感基因及细胞因子相互调控网络的初步构建:成功获得整理得到了478个人银屑病易感基因,通过京都大学生物信息学基因组注得到了基因功能的聚类。我们发现在478个基因中,有94个与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有关,而51个与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42个与Th17淋巴细胞的分化有关。因此这些结果提示银屑病是一个高度依赖于细胞因子的免疫性疾病;共获得了60个银屑病相关的细胞因子,95个在人类银屑病中表达有变化,并且存在潜在调控功能的miRNA,基于文献获得了314条细胞因子调控易感基因和miRNA的相关数据信息并建立了调控网络,其中103条为银屑病角质层细胞诱导的基因或者miRNA表达情况。(二)验证银屑病miR-99a/FZD/Cyclin D1通路的存在以及其效应研究:发现miR-99a特异性在银屑病皮肤病变中下调表达,并且可以抑制HaCaT细胞的增殖;通过直接靶向研究发现,miR-99a还可以调节卷曲蛋白5(FZD5)/卷曲蛋白-8(FZD8)的表达。此外,我们发现FZD5/FZD8信号转导,β-catenin和β-catenin的下游靶基因CyclinD1的下游因子可被miR-99a抑制;miR-99a对β-catenin和CyclinD1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强制过表达FZD5/FZD8来部分消除。综上所述,我们首次通过下游因子β-catenin和CyclinD1靶向FZD5/FZD8,从而为miR-99a抑制HaCaT细胞的增殖,为银屑病治疗提供诊断标志物和新靶点。(三)竹黄颗粒含药血浆对HaCaT细胞miR-99a/FZD/Cyclin D1通路的干预效应研究:发现miR-99a表达上调后,则FZD5、FZD8蛋白表达受到抑制,其下游β-catenin、CyclinD1蛋白表达也受到抑制,从而使HaCaT细胞的活性降低,再次证明了miR-99a/FZD/Cyclin D1通路在银屑病中的存在。竹黄颗粒含药血浆可以产生与miR-99a mimic相同的作用效果,同样抑制FZD5、FZD8蛋白表达,同时抑制其下游的β-catenin、CyclinD1表达,使HaCaT细胞的活性减低;从而推断竹黄颗粒治疗银屑病的机制可能与模拟miR-99a的效应有关。使用miR-99a inhibitor阻断miR-99a的表达,则竹黄颗粒含药血浆不能抑制FZD5、FZD8、β-catenin、CyclinD1蛋白表达,不能减低HaCaT细胞的活性,验证了竹黄颗粒含药血浆的治疗效应是通过模型miR-99a的效应来介导的。结论我们通过预测及验证获得细胞因子与miRNA及易感基因的关系,初步建立miRNA-细胞因子-易感基因的调控网络,并建立了预测子网络。这个网络有助于人们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为银屑病病理机制提供一个全新视角。在本研究中,我们预测了miR-99a/FZD/Cyclin D1通路在银屑病中的存在,并且这条通路得到了临床患者和实验的验证;我们还验证了竹黄颗粒含药血浆的治疗效应有可能就是通过模型miR-99a的效应来介导的。

王丹,杨志波,谌莉媚[4](2016)在《寻常型银屑病miR-155与Th17型细胞因子相关及竹黄颗粒对其的干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外周CD4+T淋巴细胞与皮损组织中miR-155、RORγt及IL-17的基因表达与Th17型细胞因子IL-17、IL-6、IL-23的血浆含量及其相关性,同时观察中药竹黄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q PCR)检测24例PV患者外周CD4+T淋巴细胞中miR-155、RORγt及IL-17的m 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IL-17、IL-6、IL-23的含量;并以14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做对照。检测其中5例重度PV患者皮损与皮损周围组织中miR-155、RORγt及IL-17的基因表达水平,并以5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为对照。同时分析竹黄颗粒剂干预前后患者miR-155、RORγt及IL-17的基因表达及IL-17、IL-6、IL-23血浆含量的变化。结果:PV患者CD4+T细胞中miR-155、RORγt及IL-17mRNA基因表达较正常人显着上调(P<0.05);PV患者IL-17、IL-6及IL-23的血浆含量显着高于正常对照(P<0.05);PV患者皮损、皮损周围组织、正常皮肤组织之间miR-155、RORγt及IL-17 mRNA基因表达水平有统计学显着差异(P<0.05),皮损>皮损周围组织>正常皮肤组织。PV患者CD4+T细胞中miRNA-155的表达、IL-17血浆水平与PASI指数均呈正相关(P<0.05),PV患者CD4+T细胞中miR-155表达水平与RORγt、IL-17 mRNA表达水平及IL-17血浆含量均呈正相关(P<0.05)。竹黄颗粒观察组较对照组PASI指数下降明显,miR-155、IL-17mRNA基因表达及IL-17血浆水平显着下调(P<0.05)。结论:PV患者miR-155、Th17细胞型细胞因子高表达可能与PV发病有关,其有望成为银屑病早期诊断的潜在标记物和治疗靶点;中药竹黄颗粒剂治疗PV疗效显着,可能是通过调节miRNA-155、IL-17的表达而发挥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银屑病提供了客观依据。

唐雪勇,杨志波[5](2015)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特异性miRNA表达与靶基因研究及竹黄颗粒剂对其的干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筛选寻常型银屑病特异性miRNA并分析其靶基因及基因功能,同时观察中药竹黄颗粒剂的干预作用。方法:采集银屑病组和正常组皮肤,运用miRNA基因芯片检测两组miRNA的表达谱,分析得出差异表达的miRNA,并预测其靶基因及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同时分析竹黄颗粒剂干预前后患者皮损miRNAs的表达差异。结果:银屑病组有55个明显上调的miRNA,12个下调miRNA,其中5个特异性miRNAs靶基因预测得出AIRE等33个关键基因;功能分析得出其调控了MAPKs等30项主要信号通路;竹黄颗粒剂对银屑病皮损中miR-192等11个差异miRNA有显着影响。结论:miR-31等67个特异性miRNA可能通过影响信号通路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其有望成为银屑病早期诊断的潜在标记物和治疗靶点;中药竹黄颗粒剂对部分差异miRNA有双调作用,为中医药防治银屑病提供了客观依据。

梁育[6](2015)在《寻常型银屑病外周循环血miRNA的差异表达及竹黄颗粒的临床干预作用》文中指出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 PV),中医称为“白疕”,俗称牛皮癣,是人类常见的难以治愈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银屑病患者遍布世界各地,不同民族、性别、年龄均可发病,春冬季节易复发或加重,其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升高趋势。该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遗传流行病学和遗传学研究均证实,它是一种多因子遗传模式的复杂疾病,涉及多个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随着国内外学术界在小分子RNA领域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多种miRNA在皮肤生理病理等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前期研究我们也发现miRNAs在银屑病皮损、单个核细胞中均存在特异性差异表达。近年来,对正常人与不同疾病的患者血浆中miRNAs进行检测,发现存在差异性表达的miRNAs,并且随着生理情况、疾病种类以及病程的长短而变化,这就证实血循环miRNA是潜在的诊断标志物。所以,从基因层面探讨银屑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等课题势必会成为业界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目的:运用文件检索,确定出10个与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相关的miRNAs,再通过RT-qPCR技术筛选出外周血浆中差异表达的miRNA,为后期差异表达miRNA生物信息学分析提供进一步的线索,也为银屑病早期诊治提供思路。同时观察中药竹黄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前后血浆差异表达miRNA及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探索中医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为中医中药防治银屑病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第一部分召集10名银屑病患者和10名健康体检者,先采集5例病患和5例正常体检者外周血浆样本。并用Trizo法提取RNA,检测总量,再通过miRNA RealTime RT-PCR实验验证10个miRNA在正常人与银屑病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差异,确定出5个差异倍数大于4的miRNA,进而在其余标本中用同样的的方法进行再次验证。第二部分召集48名寻常型银屑病志愿者进行2个月竹黄颗粒剂治疗。计算治疗前5个差异miRNA及炎性细胞因子与PASI积分的相关性。并分析治疗前后miRNA表达变化,同时采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的浓度差异。结果:1、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浆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5个特异性miRNA(miR-146a, miR-155> miR-210、miR-142-3p、miR-181a)分别呈现出上调下降的趋势。2、miR-146a、miR-155、miR-210与PASI积分呈正相关;miR-142-3p.miR-181a与PASI积分呈负相关。炎性因子里除了IL-4、IL-10呈现出负相关,其余均表现正相关。3、竹黄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总有效率达70.83%,且对差异表达的5个miRNA和炎性细胞因子均能调控。结论:1、寻常型银屑病外周循环血浆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我们通过RT-qPCR验证了miR-146a等5个差异性niRNA;2、差异表达的5个miRNA以及炎性细胞因子与PASI积分呈现出或正或负的相关性;3、中药竹黄颗粒剂治疗银屑病疗效显着;4、中药竹黄颗粒剂对4个特异性miRNA (miR-146a、miR-155、miR-210、 miR-142-3p)有显着性调控作用,对miR-181a改变不明显;炎性细胞因子中除了IL-10外其余均有调控作用。5、为下一步开展miRNA靶基因功能及分子标志物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王丹[7](2015)在《寻常性银屑病CD4+T淋巴细胞miRNA的异常表达与Th17型细胞因子相关及竹黄颗粒对其的干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miRNA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PV)患者外周CD4+T淋巴细胞中小分子RNA(microRNAs, miRNAs)的表达谱系,筛选其与正常人CD4+T淋巴细胞中差异性表达的miRNAs,对部分差异性miRNAs进行荧光实时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验证。进一步RT-qPCR检测PV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及皮损中miR-155, RORyt及IL-17的mRNA;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6、IL-23的血浆含量;同时研究竹黄颗粒治疗PV的临床疗效以及对miR-155和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miRNAs和Thl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PV中的作用机制,探索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新靶点,为中医药防治银屑病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1.采集4例PV患者和4例健康志愿者CD4+T淋巴细胞后,用Trizol法提取RNA,运用Affymetrix miRNA2.0芯片检测PV患者和正常人CD4+T淋巴细胞中miRNAs的表达谱系,运用聚类分析软件(cluster3.0)分析差异性表达的miRNAs.2.采集20例PV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CD4+T淋巴细胞,运用RT-qPCR方法对部分差异性miRNAs进行验证。3.采集24例PV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CD4+T淋巴细胞及其中5例重度PV患者皮损与皮损周围组织,并以5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为对照,RT-qPCR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及皮损中miR-155、RORyt及IL-17的mRNA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hl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6、IL-23的血浆含量,分析银屑病miR-155和PV病情程度与Th17细胞因子的相关性。4.对24例PV患者应用竹黄颗粒治疗8周,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CD4+T淋巴细胞和血浆,运用RT-qPCR技术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miR-155、RORyt及IL-17的mRNA基因表达,ELISA检测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6、IL-23的血浆含量。分析竹黄颗粒对miR-155和Th17细胞相关因子的干预作用。结果:1.PV患者CD4+T淋巴细胞中有18个niRNA呈差异性表达,其中miR-155、miR-146a、miR-21、miR-31、miR-455-3p等13个明显上调(p<0.05),miR-99a、miR-125b、miR-203、miR-617、miR-23b共5个明显下调(p<0.05)。2.与正常人比较,PV患者CD4+T淋巴细胞中niR-155、miR-146a、miR-21、 miR-99a、miR-125b表达均上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miR-99a、 miR-125b表达均下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与miRNA基因芯片结果一致。3.与正常人比较,PV患者CD4+T细胞中:niR-155、RORγt及IL-17mRNA基因表达显着上调(p<0.05);PV患者血浆中IL-17、IL-6及IL-23的水平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PV患者皮损、皮损周围组织miR-155、 RORγt及IL-17mRNA基因表达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4.PV患者CD4+T细胞中miRNA-155的表达、IL-17血浆水平与PASI呈正相关(p<0.05),PV患者CD4+T细胞中miR-155表达水平与RORγt、IL-17mRNA表达水平及IL-17血浆含量均呈正相关(p<0.05)。5.竹黄颗粒治疗PV患者8周后,PASI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为79.17%。治疗结束后对CD4+T细胞中miR-155、RORγt及IL-17mRNA的基因表达与治疗前进行比较,miR-155、 IL-17mRNA表达显着下调(p<0.05);治疗结束后对Th17细胞因子IL-17、IL-6及IL-23血浆水平与治疗前进行比较,IL-17表达下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1.PV患者CD4+T淋巴细胞中miR-155、miR-146a、miR-21等13个miRNAs表达上调,miR-99a、miR-125b等5个miRNAs表达下调。18个差异性miRNAs可能在PV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2.PV患者CD4+T细胞及皮损中miR-155、RORyt及IL-17mRNA基因表达显着上调,血浆中IL-17、IL-6及IL-23的水平显着升高。miR-155与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PV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3.miRNA-155基因表达及IL-17血浆水平与PV皮损症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和临床疗效的生物学指标之一。4.竹黄颗粒治疗PV疗效显着,它可能是通过调节miRNA-155、IL-17的表达水平而发挥作用机制。

尹敏,杨志波,王建茹[8](2013)在《竹黄颗粒剂Ⅱ号、克银膏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50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竹黄颗粒剂Ⅱ号并外涂克银膏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光疗组和竹黄组。治疗组采用竹黄颗粒剂Ⅱ号并外涂克银膏联合NB-UVB的综合疗法治疗,光疗组使用NB-UVB治疗,竹黄组口服竹黄颗粒剂Ⅱ号并外涂克银膏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光疗组为64.0%,竹黄组为60.0%,治疗组与光疗组、竹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组与竹黄组比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者治疗组3例,光疗组6例,竹黄组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未影响治疗进程。结论:竹黄颗粒剂Ⅱ号并外涂克银膏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确切。

王建茹,尹敏,杨志波[9](2013)在《竹黄颗粒剂Ⅱ号、克银膏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竹黄颗粒剂Ⅱ号并外涂克银膏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采用竹黄颗粒剂Ⅱ号并外涂克银膏联合NB-UVB的综合疗法,光疗组使用NB-UVB,竹黄组口服竹黄颗粒剂Ⅱ号并外涂克银膏;观察治疗前后患者PASI评分及不良反应,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光疗组总有效率为64%,竹黄组总有效率6 0%,经Ridit分析治疗组与光疗组、竹黄组,95%的CI无重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组与竹黄组,95%的CI有重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竹黄颗粒剂Ⅱ号并外涂克银膏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确切。

唐雪勇[10](2012)在《银屑病皮损组织中miRNA的差异表达分析及竹黄颗粒剂对其的干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银屑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之一,其发病为多因素参与、多基因改变及多阶段发展的病变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改变,本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因其发病原因不明,机制不清,治疗较为棘手,易于反复发生。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皮肤科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术界在小分子RNA领域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多种miRNA在皮肤生理病理等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部分特定的miRNA在某些皮肤病皮损组织中有异常表达,如皮肤肿瘤、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同时从基因层面探讨银屑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等课题已成为业界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银屑病皮损miRNA表达谱,筛选其与正常人皮肤组织差异性表达的miRNA,并对差异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及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构建银屑病差异表达miRNA与靶基因及基因功能调控网络,为银屑病基因层面机制研究提供依据,为银屑病早期诊治提供思路,为下一步开展miRNA靶基因功能及分子标志物研究提供线索。同时研究中药竹黄颗粒剂治疗银屑病患者前后皮损miRNA及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探索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银屑病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招募20名银屑病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采集皮肤组织标本并用Trizo法提取RNA,运用Affymetrix miRNA2.0芯片检测正常人皮肤组织与银屑病患者典型皮损组织中miRNA表达谱,运用聚类分析软件(cluster3.0)分析差异表达的m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部分差异miRNA。通过miRNA靶标基因数据库(miRGen3.0)预测靶基因,基于Gene Ontology数据库,对靶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20名银屑病志愿者进行2个月竹黄颗粒剂治疗后再次采集原发皮损样本,进行miRNA芯片检测,分析治疗前后miRNA表达差异及意义,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银屑病皮损组织中明显上调的miRNA有55个,明显下调的miRNA有12个,5个特异性miRNA (miR-31、miR-155、miR-192、miR-139-5p.miR-497)靶基因预测,得出AIRE、ADRA1D、AREG、IKBKE、POU6F1、BUB1B、 SMC3、SOCS1、DGKH、MAP3K12、OTC、REV3L、SLC26A6等33个关键基因。功能分析得出其调控了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MAPK signaling pathway)、Wnt信号通路(Wnt signaling pathway)等30项主要的信号通路,主要通过调节炎症发生、细胞凋亡、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新血管生成、体液免疫、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 PKC)、JNK信号转导与激活、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等,从而参与银屑病的发病。同时采用竹黄颗粒剂治疗2月后,总有效率为80%,PASI评分较治疗前有显着下降,显示对患者血清中IL-1、IL-2、IL-8、IL-10、IL-18、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有明显下调作用,使之趋近于正常对照组。芯片结果显示对miR-192、miR-194、miR-3175、miR-18a、miR-629、miR-21、miR-25、miR-100、miR-199a-5p、miR-99a、miR-409-3p miR-125b、miR-99b等差异miRNA有显着双向调节作用。结论:1.miR-31等67个差异性miRNAs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并扮演着重要角色;2.差异性miRNA所调控的基因可能通过影响MAPKs等信号通路从而参与银屑病的发病,在细胞增殖、炎症形成、血管增生等方面构成影响;3.miR-31等特异性miRNA有望成为银屑病早期诊断的潜在标记物和治疗靶点;4.中药竹黄颗粒剂治疗银屑病疗效显着,对有些差异miRNA有双向调节作用,为中医药防治银屑病提供了客观依据;5.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开展银屑病相关miRNA靶基因功能及分子标志物研究提供了线索。

二、竹黄颗粒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竹黄颗粒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miR-124靶向结合FGFR2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介导竹黄颗粒治疗银屑病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miR-124靶向结合FGFR2抑制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和迁移
    1. 材料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1.3. 试剂配制
    2. 方法
        2.1. HE染色
        2.2. 免疫组化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2.4. Western Bolt(WB)实验
        2.5. 质粒构建
        2.6. 细胞实验
        2.7.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银屑病皮损组织FGFR2表达检测
        3.2. FGFR2对rlL-22造模下HaCaT细胞增殖、迁移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3.3. 筛选靶向FGFR2的mi RNA:mi R-124-3p,并验证其靶向关系
        3.4. miR-124-3p对rlL-22造模下HaCaT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3.5. 验证miR-124-3p调控FGFR2影响造模细胞功能
    4. 讨论
        4.1. FGFR2相关研究的启示
        4.2. miRNA调控FGFR2的相关研究
        4.3. miR-124-3p可靶向FGFR2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迁移
第二部分 竹黄颗粒对角质形成细胞和银屑病动物模型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1. 材料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1.3. 试剂配置
    2. 方法
        2.1. 细胞实验
        2.2. 实时荧光定量PCR
        2.3. Western bolt实验
        2.4. 动物实验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竹黄颗粒含药血清对rlL-22造模下HaCaT细胞的影响
        3.2. 竹黄颗粒含药血清对造模细胞FGFR2和mi R-124-3p的影响
        3.3. 细胞水平验证mi R-124介导竹黄颗粒含药血清对造模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3.4. 动物实验验证竹黄颗粒的作用
    4. 讨论
        4.1. 从中医思维做银屑病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研究重心的思考
        4.2. 银屑病中医病因病机、常见分型与竹黄颗粒的方证对应关系探讨
        4.3. miR-124-3p/FGFR2轴可介导竹黄颗粒含药血清对造模细胞的作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诊断标准
综述 银屑病相关MicroRNAs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成果

(2)口服中成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雷公藤类
    1.1 概述
    1.2 循证分析及临床应用
2 复方甘草酸苷类
    2.1 概述
    2.2 循证分析及临床应用
3 复方青黛胶囊
    3.1 概述
    3.2 循证分析及临床应用
4 消银颗粒
    4.1 概述
    4.2 循证分析及临床应用
5 竹黄颗粒
    5.1 概述
    5.2 循证分析及临床应用
6 银屑灵片
7 结语

(3)银屑病相关miRNA、易感基因及细胞因子相互调控网络的初步构建及miR-99a通路的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简写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银屑病相关mi RNA、易感基因及细胞因子相互调控网络的初步构建
    1.材料
        1.1.设备
        1.2.数据库
    2.方法
        2.1.数据的搜集
        2.1.1.银屑病易感和相关基因数据的搜集
        2.1.2.银屑病相关细胞因子数据的搜集
        2.1.3.银屑病相关Mi RNA数据的搜集
        2.1.4 细胞因子调控mi RNA验证数据库:Transmi R
        2.1.5.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调控mi RNA预测数据库
        2.2.Cytoscape 3.0 作图
    3.结果
        3.1.基于文献的银屑病相关细胞因子网络
        3.2.基于验证数据的mi RNA调控易感基因及细胞因子的网络
        3.3.基于预测数据库的mi RNA调控易感基因及细胞因子网络
        3.4.基于文献的银屑病相关mi RNA-细胞因子-易感基因调控网络
        3.5.基于预测及验证的mi RNA-细胞因子-易感基因调控网络
        3.6. mi RNA为中心的相关细胞因子调控网络
    4.讨论
        4.1.银屑病相关易感基因
        4.2.银屑病相关mi RNA
        4.3.银屑病相关细胞因子
        4.4.Mi RNAs-细胞因子-易感基因调控网络
第二部分 验证银屑病mi R-99a/FZD/Cyclin D1通路的存在以及其效应研究
    1.材料
        1.1.人类皮肤组织的收集
        1.2.Hacat细胞系
        1.3.主要试剂
        1.4.实验仪器及设备
    2.方法
        2.1.定量实时PCR(q PCR)测定Mi R-99a在银屑病皮肤损伤组织中的表达
        2.2.定量实时PCR(q PCR)测定FZD5 m RNA、FZD8 m RNA在银屑病皮肤损伤组织中的表达
        2.3. Ha Ca T细胞的复苏和培养
        2.4.验证mi R-99a对下游FZD5/FZD8表达的影响
        2.5.MTT法测定mi R-99a对Ha Ca T细胞活性的影响
        2.6. Brd U掺入法测定mi R-99a对Ha Ca T细胞增殖的影响
        2.7.蛋白质印迹测定法检测mi R-99a对Ha Ca T细胞FZD5/FZD8下游β-catenin、Cyclin D1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
        2.8.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来判断mi R-99a是否通过直接结合FZD5 / FZD8的 3'UTR来抑制FZD5 / FZD8表达
        2.9.统计分析
    3.结果
        3.1.mi R-99a在银屑病皮肤损伤组织中被特异性下调
        3.2.FZD5/FZD8 m RNA在银屑病皮肤损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mi R-99a的相关性
        3.3. mi R-99a对下游FZD5/FZD8表达的影响
        3.4. mi R-99a的表达差异对Ha Ca T细胞的细胞活力的影响
        3.5. mi R-99a的表达差异对Ha Ca T细胞的细胞增殖的影响
        3.6.mi R-99a/FZD5/FZD8通过β-连环蛋白信号传导调节Ha Ca T细胞的增殖
        3.7.mi R-99a通过直接结合FZD5/FZD8的 3'UTR来抑制FZD5/FZD8表达
    4.讨论
第三部分 竹黄颗粒含药血浆对HaCaT细胞miR-99a/FZD/CyclinD1通路的干预效应研究
    1.材料
        1.1.药物
        1.2.Hacat细胞系
        1.3.实验动物
        1.4.主要实验仪器
        1.5.主要实验试剂
    2.方法
        2.1.Ha Ca T细胞的培养方法
        2.2.含药血浆的制备
        2.3.含药血浆加入量的摸索(MTT法细胞毒实验)
        2.4.建立细胞模型及含药血浆干预
        2.5.指标检测
        2.6.统计分析
    3.结果
        3.1. 含药血浆加入量的摸索
        3.2. 各组Ha Ca T细胞中mi R-99a的表达
        3.3.各组Ha Ca T细胞中FZD5/FZD8表达的变化
        3.4.各组Ha Ca T细胞中β-catenin、Cyclin D1表达的变化
        3.5.各组Ha Ca T细胞活性的变化
    4.讨论
        4.1.中医对于银屑病的认识
        4.2.竹黄颗粒治疗银屑病的优势
        4.3.本次实验结果分析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5)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特异性miRNA表达与靶基因研究及竹黄颗粒剂对其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6)寻常型银屑病外周循环血miRNA的差异表达及竹黄颗粒的临床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寻常型银屑病血浆MICRORNA的差异表达
    1. 资料
        1.1. 一般临床资料选择
        1.2 主要试剂与耗材
        1.3 试剂的配置
        1.4 miRNA筛选所用数据库
    2. 方法
        2.1 血浆样本的收集和处理
        2.2 样本总RNA抽提
        2.3 总RNA质量检测
        2.4 miRNA Real Time RT-PCR实验验证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两组病例基本资料
        3.2 样品RNA提取效果验证
        3.3 预试验筛选结果
        3.4 5个血浆差异miRNA筛选结果
    4. 讨论
        4.1 银屑病相关miRNAs表达的研究现状
        4.2 差异表达microRNAs的选择
第二部分 竹黄颗粒对差异性MICRORNA的临床干预作用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
        1.2 病例选择
    2. 方法
        2.1 临床干预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治疗总有效率
        3.2 治疗前后PASI积分比较
        3.3 竹黄颗粒治疗前后差异性miRNAs表达分析结果
        3.4 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差异比较
        3.5 5个差异性miRNA的表达水平与PASI积分相关性分析
        3.6 炎性细胞因子PASI积分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现代医学对寻常型银屑病病因病机的研究
        4.2 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4.3 竹黄颗粒处方分析
        4.4 本次试验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综述
附录B 银屑病临床科研参与知情同意书
附录C 知情同意声明
附录D 银屑病志愿者招募启事

(7)寻常性银屑病CD4+T淋巴细胞miRNA的异常表达与Th17型细胞因子相关及竹黄颗粒对其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的microRNAs表达谱系分析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设备与试剂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磁珠分选后CD4+T细胞的纯度
        2.2 CD4+T细胞分选后的CD3/CD4/CD8/CD45的检测
        2.3 总RNA提取与质控
        2.4 差异miRNAs的芯片筛选结果
        2.5 差异表达miRNAs的RT-QPCR验证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第二部分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和皮损miR-155的表达及其与Th17型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设备与试剂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及皮损中miR-155和IL-17、RORγtmRNA的表达分析结果
        2.2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Th17相关细胞因子血浆含量分析
        2.3 miR-155与PASI积分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3 分析与讨论
第三部分 竹黄颗粒对miRNA-155及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临床干预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的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干预方法
        2.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竹黄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
        3.2 竹黄颗粒治疗前后miRNA-155和RORγt、IL-17mRNA表达分析结果
        3.3 竹黄颗粒治疗前后Th17相关细胞因子血浆含量分析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B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8)竹黄颗粒剂Ⅱ号、克银膏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5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辨证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2 光疗组
    2.3 竹黄组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标准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5 3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
    3.6 不良反应
4 讨论

(10)银屑病皮损组织中miRNA的差异表达分析及竹黄颗粒剂对其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英文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寻常型银屑病MIRNA表达谱系分析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样本
        1.2 主要试剂仪器设备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总RNA提取与质控
        2.2 差异miRNA的芯片筛选结果
        2.3 差异表达mi RNA的RT-PCR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第二部分 差异MIRNA生物信息学分析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设备
        1.2 操作方法
    2 结果
        2.1 银屑病特异性表达miRNA靶基因预测
        2.2 银屑病特异性表达miRNA靶基因GO分析
        2.3 银屑病特异性表达miRNA靶基因pathway分析
        2.4 Gene-Pathway Network分析
    3 分析与讨论
第三部分 竹黄颗粒剂对差异性MIRNA的临床干预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
        1.2 临床样本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治疗方案
        2.2 临床观察指标
        2.3 临床疗效评价
    3 结果
        3.1 竹黄颗粒剂干预前后miRNA表达差异结果
        3.2 竹黄颗粒剂治疗银屑病疗效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附录
    1. 综述
        皮肤病相关MicroRNA研究进展
        银屑病发病机制及中医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2. 银屑病临床科研参与知情同意书
    3. 知情同意声明
    4. 银屑病志愿者招募启事
    5. 个人简历
        个人简况
        学习工作经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待发表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参与编着书目
        攻读博士学位参与科研课题
        攻读博士期间所获奖励

四、竹黄颗粒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miR-124靶向结合FGFR2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介导竹黄颗粒治疗银屑病的机制研究[D]. 肖月园.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
  • [2]口服中成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J]. 卢传坚,喻靖杰,邓浩,邓静文,姚丹霓,闫玉红. 皮肤科学通报, 2018(01)
  • [3]银屑病相关miRNA、易感基因及细胞因子相互调控网络的初步构建及miR-99a通路的验证[D]. 沈慧.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7(05)
  • [4]寻常型银屑病miR-155与Th17型细胞因子相关及竹黄颗粒对其的干预作用[J]. 王丹,杨志波,谌莉媚.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6)
  • [5]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特异性miRNA表达与靶基因研究及竹黄颗粒剂对其的干预作用[J]. 唐雪勇,杨志波.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08)
  • [6]寻常型银屑病外周循环血miRNA的差异表达及竹黄颗粒的临床干预作用[D]. 梁育.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5(07)
  • [7]寻常性银屑病CD4+T淋巴细胞miRNA的异常表达与Th17型细胞因子相关及竹黄颗粒对其的干预作用[D]. 王丹.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5(07)
  • [8]竹黄颗粒剂Ⅱ号、克银膏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50例[J]. 尹敏,杨志波,王建茹. 湖南中医杂志, 2013(10)
  • [9]竹黄颗粒剂Ⅱ号、克银膏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A]. 王建茹,尹敏,杨志波. 2013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第十次学术交流大会暨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第八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 2013
  • [10]银屑病皮损组织中miRNA的差异表达分析及竹黄颗粒剂对其的干预作用[D]. 唐雪勇.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2(10)

标签:;  ;  

珠黄颗粒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