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头状核酶特异性阻断雄激素受体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锤头状核酶特异性阻断雄激素受体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一、锤头型核酶特异性阻断雄激素受体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闫天中,武小强,张祥生,丁德刚[1](2015)在《抗雄与米非司酮间歇治疗对前列腺癌雄激素抵抗的延缓作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前列腺癌雄激素抵抗发生的机制及临床治疗。方法选择42例雄激素敏感性晚期前列腺癌作为治疗对象,进行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其中24例间歇期停用所有抗雄药物,雄激素阻断治疗期68个月,间歇期45个月,另外18例在间歇期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选择同期住院的40例晚期前列腺癌病例行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作为对照。三组病例观察期6年,以最大雄激素阻断失效、PSA持续升高、临床症状逐渐加重作为疾病进展的观察终点。分析三组病例平均治疗期时间、间歇期时间及疾病总的进展时间作为疗效相关判断标准。结果持续治疗组的平均疾病进展时间为(25.5±5.1)个月,间歇治疗组为(26.7±6.9)个月,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而米非司酮治疗组的平均疾病进展时间为(43.3±8.3),均明显长于前两组(P<0.01)。结论间歇性雄激素阻断与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对晚期前列腺癌疗效相似,而在间歇期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有效延缓了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性的发生。

崔玉朋,吴吉涛,冯帆,王建明,石磊,刘庆祚,万峰春,高振利[2](2013)在《雄激素受体基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黏附和侵袭力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雄激素受体(AR)基因小干扰RNA(siRNA)对膀胱癌黏附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采用AR基因siRNA转染膀胱癌T24细胞,分别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转染T24细胞后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黏附性,用Transwell方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AR-siRNA成功转染膀胱癌T24细胞后,T24细胞AR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黏附实验结果显示,AR-siRNA转染组细胞黏附率为(38.7±4.4)%,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AR-siRNA转染组穿膜细胞数为(30.5±6.7)个,空白对照组穿膜细胞数为(59.2±8.1)个(P<0.05)。结论 AR基因在膀胱癌黏附和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以siRNA转染膀胱癌细胞,可以抑制膀胱癌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

宋建林[3](2013)在《RNAi下调Survivin及VEGF表达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Survivin和/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对胰腺癌细胞生长、凋亡的影响;并制备相应的条件培养基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测定抑制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survivin表达后条件培养基对内皮细胞生长、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设计并合成针对Survivin及VEGF的siRNA表达载体,经脂质体转染PANC-1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半定量检测胰腺癌细胞内Survivin和VEGF的表达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转染后PANC-1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PANC-1细胞的凋亡率;将各组转染后Panc-1细胞培养液收集,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HUVEC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HUVEC的凋亡率。结果:1.成功构建4个针对Survivin的载体(S1、S2、S3、S4), 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其中载体S4抑制效率最高;抑制Survivin表达后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减慢,细胞凋亡率增加;同时HUVEC(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减慢,细胞凋亡率增加。2.成功构建4个针对VEGF的载体(V1、V2、V3、V4), 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其中载体V3抑制效率最高;抑制VEGF表达后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减慢,细胞凋亡率增加;同时HUVEC(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减慢,细胞凋亡率增加。3.同时抑制Survivin和VEGF表达后,较对照组及单独抑制Survivin或VEGF组,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显着减慢,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同时HUVEC(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显着减慢,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结论:1.靶向Survivin或VEGF的RNAi能够有效抑制胰腺癌细胞Survivin的表达,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增加胰腺癌细胞的凋亡,并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2.同时靶向Survivin及VEGF的RNAi能够同时有效抑制胰腺癌细胞Survivin及VEGF的表达,较单独抑制Survivin或VEGF,显着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增加胰腺癌细胞的凋亡,并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显着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

李艳光[4](2013)在《17-AAG和YM155单独及联合应用对食管鳞癌细胞株TE-1的影响》文中认为背景: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90,HSP90)普遍存在于真核和原核细胞中,是一组高度保守的分子伴侣。研究证实,在多数恶性肿瘤组织中HSP90呈高表达状态,在正常组织表达很低,目前HSP90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其抑制剂也成为抗肿瘤研究的热点。17-AAG是目前研究最多的HSP90抑制剂,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17-AAG可竞争HSP90ATP结合位点,HSP90内源性ATP酶活性被抑制,导致HSP90作用的底物蛋白不能与其结合而失去稳定性,从而被蛋白酶水解。在体内外抗肿瘤活性上17-AAG显示出很好的效果,因而被广泛关注。但关于17-AAG作用于食管鳞癌细胞的研究报道不多。HSP90底物蛋白众多,其中很多是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关键蛋白,在肿瘤的发生和演进中起重要作用。在HSP90众多的底物蛋白中,survivin是重要的一员。它是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protein, IAP)家族的新成员,是目前发现最强的凋亡抑制蛋白,在人的胚胎组织和几乎所有人类常见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而在健康成人组织和终末分化组织表达水平很低,提示其与肿瘤的形成密切相关。近年来survivin也成为人们关注的抗肿瘤靶点。研究表明通过抑制其表达可有效地破坏肿瘤细胞的生存、发展,诱导其凋亡并降解。YM155是目前研究最成功的survivin的小分子拮抗剂,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阶段。YM155通过抑制survivin基因启动子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目前YM155已在非小细胞肺癌、黑素瘤等肿瘤临床试验中取得一定效果,但对食管鳞癌细胞作用的相关报道很少。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17-AAG和YM155单独及联合作用于食管鳞癌细胞株TE-1,旨在探讨两种不同用药方法在体外对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HSP90和survivin在蛋白水平上的变化并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为17-AAG、YM155在食管鳞癌治疗中单独及联合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细胞培养用于实验的食管鳞癌细胞株TE-1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科研中心提供,细胞以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置于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常规传代培养。2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以不同浓度的17-AAG、YM155单独及联合应用分别处理TE-1细胞,以不含药物的TE-1细胞为对照组,作用细胞24h、48h、72h后,检测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3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PI单染的流式细胞学方法定量分析对照组和经不同浓度的17-AAG、YM155单独及联合应用分别处理TE-1细胞48h后的凋亡率。4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HSP90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17-AAG、YM155单独及联合应用分别处理TE-1细胞后48h后,提取细胞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HSP90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5统计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用x|-±s表示,对照组和单独用药组各组间均数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各组间均数比较应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MTT结果显示:17-AAG、YM155(以终浓度0.02μM、0.2μM、2μM、20μM和40μM的17-AAG和终浓度0.01nM、0.1nM、1nM、10nM和100nM的YM155)单独作用于TE-1细胞24h、48h和72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分别在24h、48h、72h抑制率逐渐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1、2;Table1),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17-AAG、YM155(以终浓度0.2μM17-AAG和终浓度0.1nM、1nM、10nM的YM155,终浓度2μM17-AAG和终浓度0.1nM、1nM、10nM的YM155,终浓度20μM17-AAG和终浓度0.1nM、1nM、10nM的YM155)联合作用于TE-1细胞24h、48h和72h后,比单独用药组对TE-1细胞的抑制率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3-5、Table1、Table2-4),提示两者联合用药抑制增殖作用强于单独用药。2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单独应用17-AAG和YM155(以终浓度0.2μM、2μM和20μM的17-AAG和终浓度0.1nM、1nM和10nM的YM155)作用于TE-1细胞48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其凋亡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6、7;Table5),且呈剂量依赖性。联合应用17-AAG和YM155(以终浓度0.2μM17-AAG和终浓0.1nM、1nM、10nM的YM155,终浓度2μM17-AAG和终浓度0.1nM、1nM、10nM的YM155,终浓度20μM17-AAG和终浓度0.1nM、1nM、10nM的YM155)作用于TE-1细胞48h后,联合用药组分别比单独用药组对TE-1细胞凋亡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6-8;Table6)。提示联合用药促凋亡作用强于单独用药。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17-AAG和YM155单独作用于TE-1细胞48h后,结果显示:两种药物各个浓度组之间的HSP90/GADPH灰度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9、10、12、13;Table7)。分别以终浓度0.2μM17-AAG和终浓度0.1nM、1nM、10nM的YM155,终浓度2μM17-AAG和终浓度0.1nM、1nM、10nM的YM155,终浓度20μM17-AAG和终浓度0.1nM、1nM、10nM的YM155联合作用TE-1细胞,结果显示各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之间的HSP90/GADPH灰度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11、Fig.14-22;Table8)。不同浓度的17-AAG和YM155单独作用于TE-1细胞48h后,结果显示两种药物各浓度组之间的Survivin/GADPH灰度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Fig.9、10、12、13;Table7),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灰度比值逐渐降低,呈剂量依赖性。分别以终浓度0.2μM17-AAG和终浓度0.1nM、1nM、10nM的YM155,终浓度2μM17-AAG和终浓度0.1nM、1nM、10nM的YM155,终浓度20μM17-AAG和终浓度0.1nM、1nM、10nM的YM155联合作用TE-1细胞,结果显示各联合用药组与相应单独用药组之间Survivin/GADPH灰度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11、Fig.14-22;Table9)。联合用药组的灰度比值明显低于单独用药组,提示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更能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结论:117-AAG、YM155均能有效抑制TE-1细胞的增殖活性,且二者对TE-1细胞的增殖活性抑制作用均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217-AAG、YM155联合应用比较单独应用,对TE-1细胞增殖活性有更强的抑制作用。317-AAG、YM155均能促进TE-1细胞的凋亡,且二者对TE-1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417-AAG联合YM155对TE-1细胞有更强的促凋亡作用。517-AAG、YM155单独及联合应用对TE-1细胞HSP90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影响。617-AAG、YM155均能下调TE-1细胞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二者联合对TE-1细胞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下调作用更明显。

蔡艳玲[5](2011)在《RNAi靶向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治疗大肠癌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构建含有小发夹RNA (shRNA)的针对hTERT基因的重组真核质粒pGPU6/GFP/Neo-hTERT-shRNA,并探讨RNA干扰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hTERT)的表达对大肠癌SW480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3条针对hTERT基因的siRNA,将筛选出最有效的siRNA合成shRNA寡核苷酸片段插入到真核质粒pGPU6/GFP/Neo中,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将构建好的重组真核质粒pGPU6/GFP/Neo-hTERT-shRNA,采用脂质体法转染人大肠癌SW480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转染效率及细胞形态学变化。RT-PCR法检测不同转染时间SW480细胞中hTERTmRNA的表达水平。TRAP-PCR-ELISA法检测转染48小时后SW480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SW480细胞中hTERT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细胞周期分布。TUNEL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凋亡状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MMP)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转染后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将筛选出干扰效率较好的的siRNA序列合成shRNA片段后,将其成功插入质粒pGPU6/GFP/Neo中,构成重组真核质粒pGPU6/GFP/ Neo-hTERT-shRNA。SW480细胞以质粒与脂质体比例为1:2.5、转染48h时的转染效率较高,其转染率达59%。RT-PCR结果显示,hTERT-shRNA组的hTERTmRNA表达水平在转染48h时降低较明显,与空白组、脂质体组、NC-shRNA组比较,抑制率分别是39.20%,33.28%,27.95%。TRAP-PCR-ELISA结果示,hTERT-shRNA组SW480细胞端粒酶活性显着降低18.7%,与其它三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示,hTERT-shRNA组被染色的阳性细胞明显少于其他组,经病理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灰度值后得出,转染48h后hTERT-shRNA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脂质体组和NC-shRN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结果示,hTERT-shRNA组G0/G1期细胞显着增加,S期细胞减少,提示hTERT-shRNA质粒转染SW480细胞后,使进入静止状态的细胞增多,细胞增殖指数下降约14.2%,与NC-shRNA组比较,差别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TUNEL结果示,与其他组比较,hTERT-shRNA组凋亡细胞数显着增多,凋亡指数为21.5%,明显比其他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hTERT-shRNA组可见多个含有核分裂相的细胞,细胞Rh123荧光强度明显增强,MMP显着下降,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示,SW480细胞体积明显缩小,表面突起及微绒毛减少,甚至消失,细胞核固缩,染色质不均匀地沿核膜下聚集,空泡增多。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hTERT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GPU6/GF P/Neo-hTERT-shRNA。它能有效沉默hTERT基因,因而能有效抑制人大肠癌SW480细胞增殖生长,降低端粒酶活性,最终促使肿瘤细胞凋亡。目的研究靶向hTERT基因的重组质粒pGPU6/GFP/Neo-hTERT-shRNA对人大肠癌SW480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于裸鼠右侧腋下皮下注射人大肠癌SW480细胞建立大肠癌移植瘤动物模型,待肿瘤长到一定大小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NC-shRNA组和hTERT-shRNA组。各组连续进行相应治疗6次后,观察肿瘤的生长状况,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hTERT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瘤组织中hTERTmRNA的表达,PCR-TRAP-ELISA法检测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所有裸鼠在接种SW480细胞第14天后,皮下肿瘤结节直径达5-7mm,成功构建了裸鼠移植瘤模型,成瘤率为100%。荷瘤裸鼠开始治疗后,hTERT-shRNA组瘤体积增长速度慢于NS组和NC-ShRNA组,并于第18天开始明显减慢。HE染结果示,hTERT-shRNA组肿瘤组织出现局部坏死区,瘤组织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示,hTERT-shRNA组肿瘤组织中hTERT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可见少量hTERT蛋白阳性细胞,细胞呈浅棕色。TUNEL法检测结果示,hTERT-shRNA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分布密集,与NS组和NC-shRNA组比较,凋亡指数分别增加29.4%和31.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RT-PCR法检测结果示,hTERT-shRNA组hTERT mRNA表达水平较NS组和NC-shRNA组分别下降52.1%和48.3%,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1)。PCR-TRAP-ELISA法检测结果示,hTERT-shRNA组与NS组和NC-shRNA组比较,端粒酶活性降低较明显,抑制率分别为48.5%和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质粒pGPU6/GFP/Neo-hTERT-shRNA通过下调hTERTmRNA和hTERT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大肠癌移植瘤的生长。

王宏芳[6](2011)在《CRAd.pEgr1-Smac联合照射对MDA-MB-231肿瘤细胞的抑制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的手段之一,但由于肿瘤临近部位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和某些肿瘤的辐射抗拒性等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放疗的疗效和应用。肿瘤基因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肿瘤治疗技术,为肿瘤的彻底治愈带来了可能,但由于基因转导系统的低靶向性和治疗基因表达的不可控性,使基因治疗这把双刃剑尚不能替代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肿瘤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其发生发展是一多因素、多步骤和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单一疗法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疗效,肿瘤的综合治疗势在必行。肿瘤基因-放射治疗的提出为弥补放射治疗与基因治疗各自的弊端带来了可能,通过将辐射诱导性基因的调控序列与肿瘤杀伤基因相偶联,转染或感染肿瘤细胞后,在对肿瘤实施局部放疗的同时诱导肿瘤杀伤基因表达的增强,产生辐射和基因表达产物的协同抑瘤作用。该疗法一方面将放疗与基因治疗有机地结合,发挥协同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辐射具有靶向性和可控性,实现了对杀伤基因表达的时空调控。利用具有肿瘤细胞靶向性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提高治疗基因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利用Egr-1启动子在电离辐射诱导下可启动其下游基因表达的特性,提高治疗基因表达的可控性。本实验构建了对肿瘤细胞具有双重靶向的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gr1-Smac-hTert-E1A(CR2)-E1Bp-E1B55K,并在HEK293细胞内包装成携带Egr-1启动子和Smac基因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CRAd.pEgr1-Smac,研究其在x射线诱导下对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CRAd.pEgr1-Smac联合照射对MDA-MB-231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CRAd.pEgrl-Smac联合照射对MDA-MB-231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同时伴有细胞中Smac、Cyt c、caspase-9和-3 mRNA及其蛋白表达增高。这些结果提示,CRAd.pEgr1-Smac联合照射抑制MDA-MB-231肿瘤细胞增殖的促凋亡机制,涉及线粒体途径的Smac、Cyt c、caspase-9和-3的相互作用。本研究为提高肿瘤基因治疗靶向性、可控性及放射治疗的有效性,将基因-放射治疗有机地联合应用,为肿瘤基因-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为肿瘤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陈俭云[7](2009)在《胰腺癌中survivin的表达意义及RNAi对PANC-1细胞凋亡和化疗敏感性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胰腺癌对绝大部分化疗药物耐药。存活素(survivin)基因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成员中抑制凋亡作用最强的一种,在大部分恶性肿瘤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是肿瘤增殖和化疗耐药的重要因子。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1)探讨survivin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2)观察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survivin的表达及其在化疗药物吉西他滨作用后的变化。(3)运用RNAi载体抑制survivin的表达对诱导PANC-1细胞凋亡的影响。(4) RNAi抑制survivin的表达对增加化疗药物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影响。为探索胰腺癌新的治疗方法奠定实验基础。[方法](1)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胰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和10例癌旁胰腺组织,分析survivin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2)培养胰腺癌细胞PANC-1,加入吉西他滨,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的表达。(3)构建以U6为启动子的RNAi载体并转染PANC-1,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的表达,FCM检测凋亡指数和Hoechest 33258检测凋亡形态。(4) MTT、FCM和Hoechest 33258检测PANC-1对化疗药物吉西他滨的敏感性。[结果](1)免疫组化显示胰腺癌组织中有survivin的阳性表达,而癌旁组织中无survivin的表达。胰腺癌组织中其表达的阳性率(26/35,74.2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两病理因素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的远处转移无明显关系;远处转移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用1μg/ml及10μg/ml浓度的吉西他滨作用胰腺癌细胞株24h和48h,survivin mRNA水平分别上升了(1.34±0.12)倍、(2.40±0.17)倍和(3.33±0.20)倍、(4.41±0.18)倍,蛋白水平分别上升了(1.20±0.07)倍、(1.48±0.19)倍和(2.90±0.04)倍、(4.50±0.2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转染survivin的RNAi载体后24h、48h,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瞬时抑制率分别为52.67%±3.51%、75.33%±3.06%和58.00%±3.61%、76.67%±4.73%;流式细胞仪检测的凋亡指数分别为9.33%±1.53%和14.57%±1.50%;Hoechst33258染色发现,PANC-1细胞出现核皱缩、浓染和碎裂等典型的凋亡形态。(4) Survivin抑制后,PANC-1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48h凋亡指数由15.67%±1.16%增加到35.67%±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西他滨的IC50由1.24±0.11μg/ml下降到0.39±0.07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Survivin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其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表明survivin可能在胰腺癌的增殖和预后中起重要作用。(2)胰腺癌细胞株的化疗耐药可能通过吉西他滨诱导survivin的表达上调而增强。(3)以U6为启动子的survivin的RNAi载体,能有效地抑制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survivin的表达,并且诱导细胞凋亡。(4)胰腺癌细胞株PANC-1对吉西他滨的化疗敏感性能够通过运用RNAi技术抑制survivin的表达而增强。

杜虎[8](2008)在《RNAi沉默survivin基因对TCCB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筛选和鉴定重组表达质粒pshRNA-survivin。方法重新克隆pshRNA-survivin重组质粒后,Amp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DNA,用Sal I、EcoR I和Hind III分别酶切阳性克隆,并用相同的条件酶切载体pTZU6+1作为对照,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将筛选的阳性克隆质粒进行序列分析。结果经EcoR I和Hind III双酶切和序列分析证实阳性克隆中含有和设计片段完全一致的序列,插入DNA片段为:TCGAGCTGAGAACGAGCCAGACTTGTTAGTACTCAAGTCTGGCTCGTTCTCAGTTTTT(SUR-siRNA suqunce),所得测序结果与GeneBank文献报道的一致,未见缺失和突变,表明成功筛选和鉴定了含目的DNA片段的重组质粒pshRNA-survivin。结论重组质粒pshRNA-survivin筛选和鉴定成功,可用于后续实验。目的观察重组质粒pshRNA-survivin对TCCB细胞株T24细胞中survivin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将pshRNA-survivin质粒转染TCCB细胞株T24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24细胞内surviv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pshRNA-survivin转染T24细胞后,能明显抑制surviv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应用Quantity One软件分析结果,survivin mRNA表达抑制率达61.73%,survivin蛋白表达抑制率达53.37%。结论pshRNA-survivin能够抑制T24细胞surviv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目的观察pshRNA-survivin对T24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pshRNA-survivin质粒转染TCCB细胞株T24细胞,MTT法观察pshRNA-survivin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细胞运动实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psh-survivin对T24细胞的生长、运动、侵袭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和AO/EB荧光染色法检测T24细胞的凋亡;透射电镜观察T24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转染组在24h、48h、72h时肿瘤抑制率分别为15.69%、27.64%和59.13%,细胞增殖受到抑制;流式细胞结果表明pshRNA-survivin组的细胞凋亡率为(16.76±1.31)%,与未转染组凋亡率(2.82±1.44)%、空载体组凋亡率(3.59±1.23)%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AO/EB荧光染色法测定转染24h后,未转染组凋亡率为(2.37±1.67)%,空载体组的凋亡率为(5.15±2.28)%,pshRNA-survivin组的细胞凋亡率为(14.26±2.97)%,转染组与未转染组、空载体组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转染48h后,转染组细胞死亡率(40.03±6.32)%和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细胞运动实验、细胞侵袭实验表明pshRNA-survivin组的细胞侵袭力与运动能力均有显着的降低(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0.34±1.85、41.32±3.47),与未转染组(27.62±2.06、62.84±4.97)和空载体组(26.07±1.73、64.15±6.71)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透射电镜可观察到pshRNA-survivin组发生大量T24细胞的凋亡。结论当沉默survivin基因后,T24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侵袭力与运动能力均有明显的下降,细胞凋亡增加,提示survivin可能是TCCB生物学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目的建立TCCB裸鼠异位肿瘤模型,观察pshRNA-survivin对TCCB生长抑制作用。方法筛选稳定表达survivin-siRNA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株(T24/survivin-siRNA);实验共分3组:pshRNA-survivin转染组、空载体组、未转染组(每组5只);建立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观察肿瘤形成时间,计算抑瘤率;HE染色行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pshRNA-survivin组种植瘤形成的时间显着地延长,与其它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在14d、21d,pshRNA-survivin组种植瘤体积(分别为54.19±3.81、149.54±11.49),与未转染组(138.40±12.44、311.02±37.01)和空载体组(167.15±13.15、338.24±19.62)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pshRNA-survivin组21d时的抑瘤率为68.93%,与未转染组、空载体组有明显差异(P<0.01);光镜下可见未转染组和空载体组发生肌肉侵润、肌纤维的溶解、断裂;免疫组化显示pshRNA-survivin组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未转染组比较有显着的降低(IOD分别为8705.4、3814932.1)。结论在TCCB裸鼠异位肿瘤模型中,pshRNA-survivin能够显着抑制移植瘤的生长、浸润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

封明霞[9](2007)在《染料木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文中提出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120万,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膳食因素对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膳食途径防治乳腺癌已成为乳腺癌综合防治的重要策略之一。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癌的发病率与大豆摄入量呈负相关。大豆及其制品富含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EN)、黄豆苷元(daidzein)和大豆黄素(glycetin)等异黄酮(isoflavones)成分,GEN作为大豆中的主要异黄酮成分,其分子结构特征与机体内源性雌激素相似,具有模拟或拮抗雌激素的双重调节活性,同时还是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活性抑制剂,大量体内外实验证实GEN具有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抑制乳腺癌血管生成等抗乳腺癌作用,从而被认为是大豆抗癌的主要活性成分。虽然GEN抗乳腺癌作用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其抗癌作用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端粒(Telomere)是真核生物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随着细胞有丝分裂次数的增加而不断缩短,当其缩短至某一临界值时,最终引起细胞衰老死亡。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特殊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端粒的长度。在正常体细胞中端粒酶活性不表达或是低表达,但在生殖细胞、干细胞中高表达,在肿瘤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检出率更是高达85%以上,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端粒酶的激活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人端粒酶包括3个主要组成部份,即人端粒酶RNA(human telomerase RNA,hTR),端粒酶相关蛋白(telomerase associated protein 1,TP1),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hTERT又称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EST2 )。在端粒酶激活过程中,hTERT起着限速作用,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hTERT的表达水平和翻译后调节(磷酸化修饰、核转位)对于端粒酶活性调节有重要影响。临床研究资料表明乳腺癌中端粒酶阳性率在90%以上,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以端粒酶作为乳腺癌治疗靶点的研究报道。GEN抗乳腺癌作用与端粒酶活性调节之间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阳性(ER+)的MCF-7和ER表达阴性(ER-)的MDA-MB-231两种人乳腺癌细胞株为对象,首先通过MTT实验、TRAP-ELISA分别观察不同剂量的GEN在雌激素E2存在或缺失情况下对两种乳腺癌细胞生长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初步明确GEN和E2对乳腺癌细胞端粒酶的调节作用及其与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关系;然后再通过RT-PCR、western-blot、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研究GEN对乳腺癌细胞hTERT mRNA和hTERT、p-Akt蛋白表达,以及核因子NF-κB p65和热休克蛋白90(HSP90)核转位的影响,以期探讨GEN和E2调节乳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可能分子机制。主要实验结果和结论如下:1.对于雌激素依赖性的乳腺癌MCF-7细胞, 10-9 mol/L的雌激素E2明显促进其增殖,并明显增强端粒酶活性,低浓度(5×10-6 mol/L)的GEN单独作用时与E2的作用类似,高浓度(40,80×10-6 mol/L)的GEN单独作用时呈剂量依赖性明显抑制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低浓度的GEN与E2联合作用时,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 >0.05),而高浓度的GEN与E2联合作用时,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均明显降低(p <0.01)。对于雌激素非依赖性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雌激素E2对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均无明显影响(p >0.05),而不同浓度的GEN无论是在雌激素E2存在还是缺失的情况下,均明显抑制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且抑制效应与GEN呈浓度依赖性。以上结果表明,雌激素E2仅对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MCF-7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产生明显影响,而GEN对雌激素依赖性和非依赖性的乳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的都会产生影响,E2和GEN对乳腺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与增殖能力的变化趋势一致,提示二者可能通过调节乳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而影响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2.对于ER+乳腺癌MCF-7细胞,10-9 mol/L的雌激素E2明显促进hTERT mRNA和蛋白表达,低浓度(5×10-6 mol/L)的GEN单独作用时与E2的作用类似,高浓度(40×10-6 mol/L)的GEN单独作用时明显抑制hTERT mRNA和蛋白表达,低浓度的GEN与E2联合作用时,hTER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高浓度的GEN与E2联合作用时,hTER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对于ER-乳腺癌MDA-MB-231细胞,雌激素E2对hTERT mRNA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p >0.05),而不同浓度的GEN无论是在雌激素E2存在还是缺失的情况下,均明显降低hTER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上结果表明,雌激素E2和GEN可通过调节乳腺癌hTERT表达水平,进而影响端粒酶活性的变化。3.对于ER+乳腺癌MCF-7细胞,雌激素E2明显促进p-Akt蛋白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NF-κB p65和HSP90核转位增加,低浓度(5×10-6 mol/L)的GEN单独作用时与E2的作用类似,高浓度(40×10-6 mol/L)的GEN单独作用时明显降低p-Akt蛋白表达,抑制NF-κB p65和HSP90核转位,低浓度的GEN与E2联合作用时,p-Akt蛋白表达水平以及NF-κB p65、HSP90核转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高浓度的GEN与E2联合作用时,p-Akt蛋白表达水平以及NF-κB p65、HSP90核转位明显降低。对于ER-乳腺癌MDA-MB-231细胞,雌激素E2对p-Akt蛋白表达和NF-κB p65、HSP90核转位无明显影响,而不同浓度的GEN无论是在雌激素E2存在还是缺失的情况下,均明显降低p-Akt蛋白表达和NF-κB p65、HSP90核转位。以上结果表明,雌激素E2和GEN可通过调节磷酸化修饰hTERT的p-Akt蛋白表达水平,以及介导hTERT发生核转位的分子伴侣NF-κB p65和HSP90核转位情况,进而影响端粒酶的活性。综上所述,雌激素E2和GEN均可通过调节hTERT表达水平,以及磷酸化修饰和核转位影响乳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而影响乳腺癌细胞增殖。GEN对乳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的影响与其作用剂量、乳腺癌细胞的ER表达状态以及E2存在与否密切相关。对于雌激素依赖性的乳腺癌细胞,低浓度的GEN在雌激素缺失情况下通过ER途径发挥拟雌激素作用,但在雌激素存在情况下则可拮抗雌激素的作用,高浓度的GEN在雌激素存在或缺失的情况下均降低端粒酶活性,并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对于雌激素非依赖性的乳腺癌细胞,不同剂量的GEN在雌激素存在或缺失的情况下均可降低端粒酶活性,并抑制细胞增殖。以上结果提示,由于生理浓度的GEN在雌激素缺失情况下可以模拟内源性雌激素作用,增强端粒酶活性,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因此绝经期后的ER+乳腺癌患者由于缺乏内源性雌激素,在应用GEN时可能会带来促进肿瘤生长的副作用,而其他乳腺癌患者应用GEN可能会带来有益的治疗作用。

吕涛,田斌群,郑新民,李世文[10](2007)在《雄激素依赖性和非依赖性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文中指出目的:从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变化的角度,探讨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向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转化的可能机理。方法:体外培养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细胞)和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种细胞株在生理盐水和二氢睾酮(DHT)作用下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种细胞株均有AR表达,两种条件下AR的表达水平分别为:LNCaP细胞生理盐水处理组85.99±4.97,DHT处理组93.74±3.63;PC-3细胞生理盐水处理组8.52±1.57,DHT处理组9.52±1.75,两种条件下LNCaP细胞的AR表达水平均高于相应条件下PC-3细胞的AR表达水平,两者有显着性差异(P<0.05)。DHT作用下LNCaP细胞的AR表达水平显着高于生理盐水作用下LNCaP细胞的AR表达水平(P<0.05);DHT作用下PC-3细胞的AR表达水平与生理盐水作用下PC-3细胞的AR表达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过表达AR,并且二氢睾酮能促进其表达AR;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AR表达较少,二氢睾酮对其AR表达无明显作用,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向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转化可能与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下降有关。

二、锤头型核酶特异性阻断雄激素受体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锤头型核酶特异性阻断雄激素受体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抗雄与米非司酮间歇治疗对前列腺癌雄激素抵抗的延缓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研究分组
    1.3 随访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RNAi下调Survivin及VEGF表达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各载体组转染率
    3.2 RNAi对Panc-1细胞Survivin及VEGF的抑制作用及靶点筛选
    3.3 RNAi对Panc-1细胞Survivin及VEGF的单独及同时抑制作用
    3.4 Panc-1细胞及HUVEC的增殖能力检测
    3.5 Panc-1细胞及HUVEC的细胞凋亡检测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17-AAG和YM155单独及联合应用对食管鳞癌细胞株TE-1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HSP90的功能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Survivin 的功能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RNAi靶向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治疗大肠癌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写索引
前言
第一部分 sh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大肠癌SW480细胞凋亡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RNAi沉默hTERT基因对人大肠癌SW480细胞荷瘤裸鼠的治疗作用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CRAd.pEgr1-Smac联合照射对MDA-MB-231肿瘤细胞的抑制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1.1.1 基因治疗的定义及应用
        1.1.2 基因治疗面临的技术问题和挑战
        1.1.3 基因治疗导入系统研究进展
        1.1.4 基因治疗的前景展望
    1.2 肿瘤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1.2.1 肿瘤基因治疗原理及分类
        1.2.2 肿瘤基因治疗面临的挑战
    1.3 溶瘤腺病毒与肿瘤治疗
        1.3.1 腺病毒基本特性
        1.3.2 腺病毒载体的发展
        1.3.3 条件复制型腺病毒载体
        1.3.4 条件复制型腺病毒与肿瘤治疗
    1.4 肿瘤基因-放射治疗
        1.4.1 肿瘤基因-放射治疗种类
        1.4.2 肿瘤基因放射治疗的辐射增敏机制
        1.4.3 Egr-1介导的肿瘤基因-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1.5 Smac基因与肿瘤
        1.5.1 Smac的分子特性及结构特征
        1.5.2 Smac的促凋亡作用
        1.5.3 Smac与肿瘤的关系
        1.5.4 Smac的研究前景
    1.6 立题依据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及器材
        2.1.1 试剂
        2.1.2 器材
    2.2 主要仪器
    2.3 质粒与菌株
    2.4 细胞株
    2.5 照射条件
    2.6 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
        2.6.1 培养液配制
        2.6.2 胎牛血清制备
        2.6.3 D-Hanks液的配制
        2.6.4 胰酶的配制
        2.6.5 细胞培养
        2.6.6 细胞冻存
        2.6.7 细胞复苏
        2.6.8 敏感肿瘤细胞株筛选
        2.6.9 细胞增殖检测
        2.6.10 细胞凋亡检测
        2.6.11 细胞mRNA表达水平检测
        2.6.12 细胞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2.7 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2.7.1 细菌培养技术
        2.7.2 重组穿梭载体的构建
        2.7.3 重组腺病毒的包装与鉴定
        2.7.4 目的基因表达
    2.8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3.1.1 目的基因的获得
        3.1.2 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3.2 重组腺病毒的包装及鉴定
        3.2.1 重组腺病毒质粒构建
        3.2.2 重组腺病毒包装
        3.2.3 重组腺病毒扩增
        3.2.4 重组腺病毒滴度测定
        3.2.5 重组腺病毒鉴定
    3.3 重组腺病毒联合照射的敏感肿瘤细胞株筛选
    3.4 重组腺病毒联合照射对MDA-MB-231肿瘤细胞的抑制效应
        3.4.1 重组腺病毒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
        3.4.2 重组腺病毒联合照射对MDA-MB-2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3.4.3 重组腺病毒联合2.0Gy照射对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
    3.5 重组腺病毒联合照射对MDA-MB-231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5.1 重组腺病毒联合照射对MDA-MB-231细胞中Smac、Cyt c、caspase-9和-3mRNA表达的影响
        3.5.2 重组腺病毒联合照射对MDA-MB-231细胞中Smac、Cyt c、caspase-9和-3蛋白表达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目的基因的获得
        4.1.1 E1A-E1Bp和E1B55K基因的克隆
        4.1.2 hTert启动子的克隆
        4.1.3 Smac基因的克隆
        4.1.4 Egr-1启动子的克隆
    4.2 条件复制型腺病毒质粒的构建及病毒的包装鉴定
        4.2.1 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4.2.2 细菌内同源重组
        4.2.3 重组腺病毒包装、滴度测定及鉴定
    4.3 重组腺病毒联合照射的敏感肿瘤细胞株筛选
    4.4 重组腺病毒联合照射对MDA-MB-231肿瘤细胞的抑制效应
        4.4.1 重组腺病毒对MDA-MB-231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4.4.2 重组腺病毒联合照射对MDA-MB-231细胞生长抑制的剂量效应
        4.4.3 重组腺病毒联合2.0Gy照射对MDA-MB-231细胞生长抑制的时程效应
        4.4.4 重组腺病毒联合2.0Gy照射对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
    4.5 重组腺病毒联合照射对MDA-MB-231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5.1 mRNA表达的变化
        4.5.2 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7)胰腺癌中survivin的表达意义及RNAi对PANC-1细胞凋亡和化疗敏感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对照
前言
第一部分 SURVIVIN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第二部分 GEMCITABINE诱导胰腺癌细胞PANC-1中SURVIVIN基因表达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部分 运用RNAI技术抑制SURVIVIN的表达对PANC-1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部分 RNAI抑制PANC-1中SURVIVIN表达对化疗敏感性影响的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8)RNAi沉默survivin基因对TCCB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RNAi 沉默survivin 基因对TCCB 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pshRNA-survivin 重组质粒的筛选和鉴定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RNAi 沉默TCCB 细胞中survivin 基因的表达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沉默survivin 基因对T24 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RNAi 沉默survivin 基因对TCCB 裸鼠异位肿瘤生长的抑制
        前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文献综述一:survivin 与基因治疗
文献综述二:HGF/c-Met 信号系统与前列腺癌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文章目录

(9)染料木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染料木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前言
    实验方案与技术路线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致谢
    照片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10)雄激素依赖性和非依赖性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锤头型核酶特异性阻断雄激素受体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抗雄与米非司酮间歇治疗对前列腺癌雄激素抵抗的延缓作用[J]. 闫天中,武小强,张祥生,丁德刚. 医药论坛杂志, 2015(10)
  • [2]雄激素受体基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黏附和侵袭力的影响[J]. 崔玉朋,吴吉涛,冯帆,王建明,石磊,刘庆祚,万峰春,高振利.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3(05)
  • [3]RNAi下调Survivin及VEGF表达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D]. 宋建林. 中南大学, 2013(04)
  • [4]17-AAG和YM155单独及联合应用对食管鳞癌细胞株TE-1的影响[D]. 李艳光. 河北医科大学, 2013(12)
  • [5]RNAi靶向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治疗大肠癌的实验研究[D]. 蔡艳玲. 广西医科大学, 2011(09)
  • [6]CRAd.pEgr1-Smac联合照射对MDA-MB-231肿瘤细胞的抑制效应[D]. 王宏芳. 吉林大学, 2011(09)
  • [7]胰腺癌中survivin的表达意义及RNAi对PANC-1细胞凋亡和化疗敏感性影响的研究[D]. 陈俭云. 中南大学, 2009(02)
  • [8]RNAi沉默survivin基因对TCCB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 杜虎. 重庆医科大学, 2008(12)
  • [9]染料木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 封明霞. 第三军医大学, 2007(03)
  • [10]雄激素依赖性和非依赖性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J]. 吕涛,田斌群,郑新民,李世文.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02)

标签:;  ;  ;  ;  ;  

锤头状核酶特异性阻断雄激素受体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