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对一氧化氮阻滞大鼠心肌微血管的影响

降压药对一氧化氮阻滞大鼠心肌微血管的影响

一、Effect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on the myocardial microvessels in rats with nitric oxide blockade(论文文献综述)

林子舒[1](2020)在《针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焦虑状态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1、2级患者的左心室做功、外周血管阻力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检测,观察针刺调神方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情况;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1、2级患者的焦虑、睡眠指数等量表的评估,观察针刺调神方对患者焦虑状态的改善情况;通过对比针刺调神方与西药常规疗法对原发性高血压1、2级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探析针刺调神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优势。方法:根据纳排标准规定,本研究最终纳入70例符合标准的受试者,在签订知情同意书后3例患者自行要求退出,予以剔除,最终有67例受试者完成本实验,将67例原发性1、2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由有经验的医生开出西药处方治疗进行规范降压,处方:硝苯地平控释片;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调整药物,血压不能控制达标者,则换用或加用第2种降压药物继续治疗,口服治疗4周。治疗组给予经验西药治疗的同时联合针刺调神方治疗,针刺调神方:印堂、神庭、四神聪、百会、内关(双)、三阴交(双)、血压点(双)、中脘、天枢(双)、关元,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测量两组患者的ICG(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数值范围,观察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做功(LSW)、每搏外周阻力(SSVR)、每搏外周阻力指数(SSVRI),射血前期(PEP),左室射血时间(VET),收缩时间比(STR),射血收缩指数(EPCI),变力状态指数(ISI),心率(HR)。测量方法:由同一名医师在治疗前后使用CSM3100无创血流动力检测系统测量,将2对电极片粘至颈部两侧及平行剑突的胸部两侧(腋中线处)。将导线正负极与对应电极连接,打开仪器进入界面,输入患者基本信息,静待2分钟后,仪器显示器出现数据,待数据基本稳定后读取并记录数据;再进行血压、高血压中医临床症状评定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的记录,观察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各量表总分变化,治疗后按照血压及症状疗效判定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高血压患者,射血收缩指数(EPCI)、射血时间(VET)、收缩时间比率(STR)等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外周阻力(SSVR)、外周阻力指数(SSVRI)、左室做功(LSW)、左室做功指数(LSWI)、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指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EPCI、VET、STR、HR等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CO、CI、SSVR、SSVRI、SBP等指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高血压患者比较,CO、CI、EPCI、STR、HR、SBP、DBP等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SVR、SSVRI、LSW、LSWI等指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血压疗效判定显效13个,有效16个,无效有4个,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3个,有效14个,无效有7个,总有效率为79.41%。经检验,血压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有效27个,无效有6个,总有效率为81.82%。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有效20个,无效有14个,总有效率为58.82%。经检验,中医症状总积分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程度分布:治疗组无焦虑患者17例,可能焦虑患者9例,肯定焦虑患者7例,明显焦虑0例;对照组无焦虑患者7例,可能焦虑患者16例,肯定焦虑患者9例,明显焦虑2例,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调神针刺处方的特点,是注重脏腑和气血同调,达到形神相合,形神统一。诸穴合用,调养心神,则气血调和,化生有源,五脏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经络通畅,使五脏六腑之精上达于头,使高血压患者焦虑状态及其他不适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针刺调神方在降低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阻力、减少左心室做功方面有明显作用,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并且通过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来减少靶器官的损害,保护心脏功能及血管功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经本研究发现,经过治疗后,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程度分布发生改变,多数患者由有焦虑患者转变为无焦虑,焦虑程度均好转。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量表总分较治疗前差异显着,调神针联合药物治疗及单纯使用药物治疗均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情绪。治疗后治疗组组患者的焦虑量表总分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着差异,并且焦虑程度分布较对照组也改变更多,说明针刺调神方在改善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方面有明显作用。针刺能够镇肝熄风、滋阴潜阳,补益气血、调和肝脾,化痰祛湿来调畅气机,调和脏腑以至神安,神安则情志病才能好转。治疗组高血压患者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指数总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显着,说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绪稳定,睡眠质量也跟随提升。治疗后治疗组PSQI总分较药物组差异显着,说明针刺调神方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针刺不光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外周阻力、减少左心室做功,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方面有作用,还能通过对患者的神的调节,使患者的临床症状、焦虑状态和睡眠情况都得到了改善,达到形神统一,则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高血压的治疗及预防处在“降压效应”及“降压外效应”之间,这对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方案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降压外效应即抗高血压治疗不应局限于降压,还需要兼顾降低动脉僵硬度、改善大动脉弹性,减少症状,从而防止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众多证据表明降压本身并不能解决从危险因素到终点事件这一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也不能完全解释降压治疗所带来的全部心血管效益。降压达标不是指血压的数值达标,尚有其他含义。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伴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与高血压一道参与疾病的发展并最终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降压达标不能单方面理解为血压数值的降低,还应理解为包括对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相关临床疾病进行积极的干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既往倡导的降压,为血压数值的达标,并没有明显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本研究随着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焦虑情况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从根本上减少了高血压的发病,以及靶器官损害和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切断了高血压恶性循环链,可能是控制高血压、降低变异性、保护靶器官及减少合并症的有效措施。针刺调神方能改善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焦虑状态及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机体阴阳调和、气血调和的状态。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用以高血压的防治。

宋晶[2](2020)在《基于TGF-β1/LIMK1信号通路研究解毒通络方对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文中认为目的:以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腹腔注射法复制大鼠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模型,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观察TGF-β1/LIMK1信号通路在心肌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观察解毒通络方对TGF-β1/LIMK1信号通路的调控方式及干预MF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一: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3d组、7d组、14d组、28d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其他组给予异丙肾上腺素腹腔注射5mg.kg-1,分别于3天、3天、7天、14天、28天时,记录大鼠体重并乙醚麻醉状态下迅速取SD大鼠心脏,测量心脏重量后,取出心室部,放入4%多聚甲醛固定液,供组织学HE染色,免疫组化法测α-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阳性表达面积,取出心尖部迅速置于液氮中保存,分光光度法测羟脯胺酸含量。实验二:根据实验一结果,将60只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其他组给予异丙肾上腺素腹腔注射5mg.kg-1,中药组每日按10g、20g、30g.kg-1灌胃解毒通络方冲剂悬液;卡托普利组每日按5mg.kg-1灌胃卡托普利片悬液;正常对照组每日给予以等体积自来水灌胃。记录大鼠体重后乙醚麻醉状态下迅速取SD大鼠心脏,测量心脏重量计算心重指数;心尖部迅速置于液氮中保存,分光光度法测定羟脯胺酸含量。将心室部,放入4%多聚甲醛固定液,供组织学HE及MAasson染色,免疫组化法测I型胶原蛋白(Col I)、III型胶原蛋(Col III)、α-SMA、Vim、单丝氨酸蛋白激酶(LIMK1)阳性表达面积;眼球采血,收集血清并置于-20℃冰箱,收集的血清进行细胞分组培养。实验三:用提前制备的动物血清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培养成纤维细胞,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中α-SMA、Vim、ROCK1、LIMK1蛋白相对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中TGF-β1、RhoA、ROCK1、LIMK1的mRNA含量;MTT法检测TGF诱导成纤维细胞增殖时相;用TGF刺激成纤维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中RhoA、ROCK1、LIMK1的mRNA含量。结果:实验一: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构建:1.HE染色结果: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横纹清晰,细胞和大小、间隙一致,胞浆染色清晰,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3天、7天、14天、28天大鼠心肌组织细胞均出现细胞排列紊乱,坏死区细胞核固缩,胞浆减少或缺失,结缔组织增生。在3d组这种改变最明显,7d组、14d组相对减轻,28d组有所改善。2.心重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d组心重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7d组、14d组、28d组心重指数下降,P<0.05。3.羟脯氨酸含量测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d组、7d组、14d组、28d组羟脯胺酸含量明显增加,P<0.05,且随时间变化呈递增趋势。4.免疫组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d组、7d组的大鼠心肌组织中,可见明显α-SMA、Vim蛋白阳性表达,且P<0.05。14d、28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实验二:解毒通络方动物体内药效学观察:1.心重指数: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制备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采用注射后3天的造模方法。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重指数无明显增加,且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心脏指数无明显改变,且P>0.05。2.羟脯胺酸含量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下降,且P<0.05。3.HE染色:正常对照组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隙大小均一,胞浆染色均匀,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以及各剂量中药组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纤维化表现,主要以细胞核固缩、心肌纤维溶解、断裂为主,细胞排列不规则,细胞结构破坏,细胞浆染色不均匀为主,卡托普利组与不同剂量中药组心肌纤维化程度较轻。4.Masson染色: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以及不同剂量中药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组织损伤,具体表现为细胞核固缩,细胞排列紊乱,细胞间隙不规则,并出现大量蓝染的纤维胶原,并破坏心肌细胞,坏死部分有少量炎症浸润。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以及各剂量中药组心肌纤维化程度较轻。大鼠心肌组织中胶原纤维容积比(CV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明显增加,且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以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明显减少,且P<0.05。5.免疫组化法测定ColI、ColIII、α-SMA、Vim、LIMK1蛋白阳性表达面积:(1)I型胶原蛋白及III型胶原蛋白在免疫组化染色中显示为棕色,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型胶原蛋白及III型胶原蛋白阳性表达面积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表达面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2)α-SMA、Vim蛋白阳性表达表现为棕色,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α-SMA、Vim蛋白表达面积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α-SMA、Vim蛋白表达面积明显下降,P<0.05;(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IMK1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实验三:解毒通络方对心肌成纤维细胞TGF-β1/LIMK1信号通路的作用1.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中α-SMA、Vim、ROCK1、LIMK1蛋白含量:(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α-SMA、Vim蛋白表达量有所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卡托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表达量下降,具有显着差异,P<0.05。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所下降,具有显着差异,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成纤维细胞中ROCK1蛋白表达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中药低、中剂量组与中药高剂量组成纤维细胞中ROCK1蛋白表达含量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IMK1蛋白表达量有所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卡托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表达量下降,具有显着差异,P<0.05。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所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中TGF-β1、RhoA、ROCK1、LIMK1mRNA含量:(1)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中TGF-β1的mRNA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TGF-β1mRNA的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中TGF-β1mRN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2)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中RhoA、ROCK1的mRNA的表达量:与正常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RhoA、ROCK1的mRNA的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中RhoA、ROCK1mRN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3)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中LIMK1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LIMK1mRNA的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中LIMK1mRN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3.MTT法检测TGF-β1诱导成纤维细胞增殖时相:用不同浓度的TGF-β1刺激成纤维细胞后,根据吸光值计算细胞增殖率,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TGF-β1刺激成纤维细胞时,细胞表现出增殖现象,低浓度组、中浓度及高浓度组TGF-β1对细胞增殖均表现为24小时后出现增殖,48小时达到高峰,72小时后出现下降。而低浓度组在不同时间点均表现为最强的增殖率。中浓度组在各个时间点增殖率最低。所以在成纤维细胞增殖的研究中,选择低浓度(0.025 ng.ml-1)的TGF-β1为药物剂量,以48小时为时间点干预成纤维细胞。4.用TGF-β1刺激成纤维细胞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中RhoA、ROCK1、LIMK1的mRNA含量:结果显示,(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RhoAmRNA含量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中RhoAmRNA含量明显减少。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ROCK1、LIMK1的mRNA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以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ROCK1、LIMK1的mRNA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1.应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5mg.kg-1腹腔注射大鼠,3天后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心肌组织中羟脯胺酸含量增加,心肌组织中α-SMA、Vim蛋白表达量增多,说明注射异丙肾上腺素3天后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制备成功。2.在应用解毒通络方干预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时,心肌纤维化有明显的改善。并通过抑制心肌胶原蛋白的分泌及沉积而实现抑制心肌纤维化。3.在体外应用解毒通络方干预大鼠成纤维细胞时,可通过下调TGF-β1/LIMK1信号通路中RhoA、ROCK1、LIMK1因子,抑制成纤维细胞中α-SMA、Vim蛋白表达,从而抑制心肌纤维化。4.在TGF-β1诱导大鼠成纤维细胞增殖时,解毒通络方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并通过下调TGF-β1/LIMK1信号通路中RhoA、ROCK1、LIMK1因子而实现的。

刘旭峰[3](2020)在《益生菌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该研究以老年冠心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受试者服用益生菌制剂后对部分心血管危险因素:尿酸、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胆汁酸、血糖的影响。方法在2019年7月到2020年1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患者中,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35人(男21人,女14人);给予益生菌干预,收集试验对象晨起空腹8小时以上的血清标本,服用益生菌制剂6周,测定干预前后的尿酸、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胆汁酸水平,并收集试验对象的一般资料。结果受试者服用益生菌制剂前尿酸水平328.42±74.72umol/L,服用后尿酸水平299.55±69.83umol/L,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两者前后差值为28.87±56.90umol/L,t=3.00,(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服用益生菌制剂前总胆固醇水平是4.27±1.30mmol/L,服用后总胆固醇水平是3.65±0.98mmol/L,两者前后差值0.62±0.80mmol/L,t=4.63,(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受试者服用益生菌制剂前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是2.57±0.90mmol/L,服用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是2.27±0.65 mmol/L,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干预前后差值为0.35±0.70mmol/L,t=2.97(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服用益生菌制剂前空腹血糖水平是5.89±1.70mmol/L,服用益生菌制剂后空腹血糖水平5.79±1.59 mmol/L,干预前后差值为0.10±0.86mmol/L,t=0.69(P>0.05),无统计学差异;胆汁酸干预前水平为5.18±3.16mmol/L,干预后水平为4.04±2.28mmol/L,干预前后胆汁酸水平之间的中位数差异为0,提示服用益生菌干预前后对胆汁酸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益生菌制剂可以改善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其中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尿酸水平较服用前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益生菌制剂后空腹血糖水平、胆汁酸水平虽较服用前降低,但是无统计学差异。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服用原来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制剂可以进一步改善部分心血管危险因素,其中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尿酸等相关指标效果明确。图[0]幅;表[3]个;参[91]篇。

肖福龙[4](2020)在《搜风祛痰中药对Hcy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以搜风祛痰中药为研究载体,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并对交集靶点进行富集分析,预测搜风祛痰中药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在体外细胞培养条件下,以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s)为研究对象,观察搜风祛痰中药含药血清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RCMECs损伤的作用,探讨搜风祛痰中药含药血清对Hcy损伤的RCMECs炎症和线粒体凋亡的影响,进一步揭示搜风祛痰中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丰富风痰理论的科学内涵,为搜风祛痰法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搜风祛痰中药治疗冠心病的机制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及多个数据库联用检索搜风祛痰中药成分靶点及冠心病疾病靶点,取交集靶点,推测出中药有效成分。根据中药有效成分与交集靶点筛选关键成分。利用Cytoscape3.6.0软件对中药有效成分-交集靶点网络进行拓扑分析,进一步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阐释搜风祛痰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分子作用机制。(2)搜风祛痰中药含药血清对Hcy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量效关系研究:将40只SPF级Sprague-Dawley大鼠分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搜风祛痰中药不同剂量灌胃,制备含药血清。将购买的RCMECs进行传代培养、冷冻及复苏,倒置显微镜观察RCMECs形态,CD31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阳性率达95%以上,用于后续实验。将RCMECs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搜风祛痰中药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以Hcy诱导RCMECs损伤,搜风祛痰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用搜风祛痰中药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与细胞共同培养24h。收集细胞后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生存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ET-1、TNF-α、IL-6、IL-8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Bax、Bcl-2、Cyto-C、Caspase9、Caspase3、e NOS蛋白表达。(3)搜风祛痰中药含药血清对Hcy损伤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研究:将已鉴定的RCMECs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LY294002(PI3K特异性抑制剂)组及中药+LY294002组,其中模型对照组、LY294002组及中药+LY294002组予以Hcy诱导RCMECs损伤,LY294002组及中药+LY294002组分别用20μmol/L LY294002、20μmol/L LY294002+中剂量搜风祛痰中药含药血清与细胞共同培养24h。收集细胞后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ROS阳性细胞数;RT-PCR检测各组细胞PI3K P85、Akt、m 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PI3K P85、P-PI3K P85、Akt、P-Akt蛋白表达。(4)搜风祛痰中药含药血清对Hcy损伤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IKK/NF-k 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研究:将已鉴定的RCMECs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IMD0354(选择性IKKβ抑制剂)组及中药+IMD0354组,其中模型对照组、IMD0354组及中药+IMD0354组以Hcy诱导RCMECs损伤,IMD0354组及中药+IMD0354组分别用0.5μmol/L IMD0354、0.5μmol/L IMD0354+中剂量搜风祛痰中药含药血清与细胞共同培养24h。收集细胞后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NF-k B P65、P-NF-k B P65、Ik B-α、P-Ik B-α、IL-6、IL-8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P-NF-k B P65蛋白核转移表达。结果:1网络药理学本研究共收集搜风祛痰中药583种化学成分、靶点777个、疾病靶点1229个、交集靶点313个,构建中药有效成分-交集靶点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分析,显示这些化学成分具有抗炎等作用,富集分析显示靶点基因所在的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凋亡过程、炎症反应等方面,通路多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NF-k B信号通路等,主要指标包括PI3K、Akt、Bcl-2、Ik B-α、NF-k B、e NOS等。2 RCMECs的形态学观察及免疫荧光法鉴定将购买的RCMECs培养至第2d-3d时,倒置显微镜下可见未融合状态下单个微血管内皮细胞呈梭形、星型或多角形,去除组织块继续培养至第5d时,可见细胞汇合成铺路石样;CD31免疫荧光法鉴定结果显示所提取的RCMECs纯度>95%。3搜风祛痰中药含药血清对Hcy损伤的RCMECs生存活性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OD值均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OD值均显着升高(P<0.01)。4搜风祛痰中药含药血清对Hcy损伤的RCMECs上清液中ET-1、TNF-α、IL-6、IL-8含量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ET-1、TNF-α、IL-6、IL-8含量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ET-1、TNF-α、IL-6、IL-8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5搜风祛痰中药含药血清对Hcy损伤的RCMECs中Bax、Bcl-2、Cyto-C、Caspase9、Caspase3、e NOS蛋白表达的影响5.1各组细胞e NOS、Cyto-C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e NOS蛋白表达显着降低,Cyto-C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e NOS蛋白表达显着升高,中、高剂量组Cyto-C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5.2各组细胞Bax、Bcl-2、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Bax、Bcl-2、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Bax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Bcl-2蛋白表达均显着升高(P<0.01),低剂量组Bcl-2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中药各剂量组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P<0.01)。6加入LY294002后搜风祛痰中药含药血清对Hcy损伤的RCMECs凋亡的影响空白对照组仅见少量TUNEL阳性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凋亡细胞数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LY294002组、LY294002+中药组凋亡细胞数显着降低(P<0.01);与LY294002组比较,LY294002+中药组凋亡细胞数显着降低(P<0.01)。7加入LY294002后搜风祛痰中药含药血清对Hcy损伤的RCMECs中ROS的影响空白对照组仅见少量ROS阳性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ROS阳性细胞数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LY294002组、LY294002+中药组ROS阳性细胞数均显着降低(P<0.01);与LY294002组比较,LY294002+中药组ROS阳性细胞数显着降低(P<0.01)。8加入LY294002后搜风祛痰中药含药血清对Hcy损伤的RCMECs中PI3K P85、Akt m RNA表达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细胞PI3K P85、Akt m 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LY294002组、LY294002+中药组PI3K P85、Akt m 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LY294002组比较,LY294002+中药组细胞PI3K P85、Akt m 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9加入LY294002后搜风祛痰中药含药血清对Hcy损伤的RCMECs中PI3K P85、P-PI3K P85、Akt、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P-PI3K P85、P-Akt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PI3K P85/PI3K P85、P-Akt/Akt比值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LY294002组、LY294002+中药组P-PI3K P85、P-Akt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PI3K P85/PI3K P85、P-Akt/Akt比值显着降低(P<0.01);与LY294002组比较,LY294002+中药组P-PI3K P85、P-Akt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PI3K P85/PI3K P85、P-Akt/Akt比值显着升高(P<0.01)。10加入IMD0354后搜风祛痰中药含药血清对Hcy损伤的RCMECs中NF-k B P65、P-NF-k B P65、Ik B-α、P-Ik B-α、IL-6、IL-8蛋白表达的影响10.1各组细胞P-NF-k B P65、NF-k B P65、P-Ik B-α、Ik B-α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P-NF-k B P65、P-Ik B-α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IMD0354组、IMD0354+中药组P-NF-k B P65、P-Ik B-α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IMD0354组比较,IMD0354+中药组P-NF-k B P65、P-Ik B-α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10.2各组细胞IL-6、IL-8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IL-6、IL-8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IMD0354组、IMD0354+中药组IL-6、IL-8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IMD0354组比较,IMD0354+中药组IL-6、IL-8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11加入IMD0354后搜风祛痰中药含药血清对Hcy损伤的RCMECs中P-NF-k B P65蛋白核转移的影响空白对照组P-NF-k B P65蛋白表达多发生在细胞质,少数位于细胞核内;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P-NF-k B P65蛋白在细胞核内表达明显增加(P<0.01);IMD0354组、IMD0354+中药组可明显抑制P-NF-k B P65蛋白向细胞核内转移,在细胞核内蛋白表达明显少于模型对照组(P<0.01);IMD0354+中药组抑制P-NF-k B P65蛋白向核内转移,在细胞核内蛋白表达明显少于IMD0354组(P<0.01)。结论:1基于网络药理学从分子水平预测搜风祛痰中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活性成分及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主要涉及炎症反应与细胞凋亡,通路多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NF-k B信号通路等。2搜风祛痰中药含药血清抑制Hcy损伤的RCMECs炎症和细胞凋亡,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各剂量组之间存在量效关系。3搜风祛痰中药含药血清抑制线粒体凋亡,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4搜风祛痰中药含药血清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调控IKK/NF-k B信号通路相关。

李秀丽[5](2020)在《黄芪及其单体对内皮细胞功能及动脉僵硬度影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黄芪单体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目的:研究从甘肃陇西种植黄芪中提取的单体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及黄芪甲苷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所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的HUVEC分为7组,A、B组先加入药物溶剂,然后B组、C组、D组、E组、F组、G组分别加入AngⅡ至终浓度为10μmol·L-1,细胞培养箱中培养30分钟后,C组加入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至终浓度为10μmol·L-1;D组加入毛蕊异黄酮至终浓度为10μmol·L-1;E组加入芒柄花素至终浓度为10μmol·L-1,F组加入黄芪甲苷至终浓度为10μmol·L-1,G组加入厄贝沙坦至终浓度为10μmol·L-1,将细胞均放入细胞培养箱中培养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后,分别收集各组细胞用于RNA提取检测内皮素-1(ET-1)以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的m RNA水平,培养24小时后同时收集各组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组、毛蕊异黄酮组及黄芪甲苷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63±0.38)%、(8.25±0.14)%及(9.77±0.39)%,明显低于AngⅡ组(15.54±0.58)%,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350,P=0.0114,P=0.0303)。芒柄花素组的细胞凋亡率(12.50±0.84)%与AngⅡ组相比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69)。Ang II作用24小时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组、毛蕊异黄酮组e NOS的m RNA水平显着高于AngⅡ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77,P=0.0003),黄芪甲苷组与AngⅡ组相比差别无显着性差异(P=0.0942)。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6小时、12小时、24小时能减轻AngⅡ诱导的ET-1 mRNA水平升高(分别为P=0.0034,P=0.0022,P=0.0020);毛蕊异黄酮在6小时、12小时、24小时能减轻AngⅡ诱导的ET-1 m RNA水平升高(分别为P<0.0001,P<0.0001,P=0.0010),在12小时、24小时黄芪甲苷组ET-1 m RNA明显低于AngⅡ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06,P=0.0212)。结论:从甘肃陇西黄芪中提取的单体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和黄芪甲苷能够减少HUVEC凋亡,降低AngⅡ诱导的ET-1m RNA水平,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毛蕊异黄酮能增加HUVEC中e NOSm RNA水平,保护AngⅡ导致的HUVEC损伤,但芒柄花素并未减少AngⅡ导致的HUVEC损伤。第二部分黄芪对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脏及血管功能保护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目的:观察甘肃陇西种植黄芪对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Met S)患者早期无症状血管损害及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以期探讨黄芪对高血压合并Met S早期心脏及血管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患者来自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方法,将入选的高血压病伴Met S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对照组、黄芪小剂量组及黄芪大剂量组。所有患者均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给予安慰剂或甘肃陇西种植黄芪制备的黄芪浸膏胶囊5 g/天或10 g/天,治疗随访一年。分别在入组后一周内、第6月及第12月检查记录观察指标。主要观察Met S各组份参数;无症状血管损害指标包括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 PWV)、心踝指数(CAVI)、踝臂指数(ABI)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 IMT);心脏指标包括左心室质量指数及二尖瓣流入道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峰、舒张早期二尖瓣环最大舒张速度e’、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及三尖瓣返流峰值速度;血液检测指标包括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根据肌酐数值计算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尿液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U)。结果:共有191名高血压合并Met S的患者完成随访。Mets各组份在治疗6月及治疗12月后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间cf PWV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308,P=0.039),治疗12月后黄芪高、低剂量组cf PWV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所降低(P黄芪高剂量组=0.009,P黄芪低剂量组=0.011),但黄芪高、低剂量组之间cf PWV差别并无统计学意义(P=0.725);无论治疗6月后或12月后黄芪高、低剂量组与治疗前相比cf PWV均无明显变化(F=1.640,P=0.195)。右侧CAVI、左侧CAVI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481,P=0.033;F=3.575,P=0.030),治疗一年后黄芪高、低剂量组双侧CAVI较对照组均有所降低,但右侧、左侧CAVI黄芪高、低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别并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459,P=0.740);双侧CAV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981,P=0.376;F=3.575,P=0.030)。ABI及c IMT在治疗6月及治疗12月后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侧壁e’治疗6月后及治疗12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增加(F=4.378,P=0.013),但舒张功能的其它指标在治疗6月后及治疗12月后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及12月后黄芪高、低剂量组MAU不同组间及不同时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3.572,P组间<0.001;F时点=30.621,P时点<0.001),肝肾功能指标在不同组间及不同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长期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黄芪并未影响Mets各组份如血糖、血压、甘油三酯等指标,但小剂量长期服用黄芪可对高血压病伴Met S患者起到降低动脉僵硬度和减少MAU的作用,加大剂量并未显示出更进一步的优势。第三部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目的:本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建立在随机对照试验(RCT)基础上,以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作为动脉僵硬度的观察指标,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其它几类常用降压药物及安慰剂对于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我们在Pub 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筛选相关的文献,检索截止时间为2018年9月。我们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后的加权均差(WMD)和相应的95%可信区间(95%CI)来评价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包括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17项RCT研究中包含1,458参与者,对于总人群而言,合并结果显示ACEI和对照组间ba-PWV(WMD:-0.35;95%CI:-2.06 to 1.36;P=0.688)和cf-PWV(WMD:-0.44;95%CI:-0.96 to 0.09;P=0.10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种无意义的结果主要见于高血压患者,ACEI与其它降压药物比较ba-PWV及cf PWV分别为(WMD:0.31;95%CI:-0.48 to 1.10;P=0.443)及(WMD:-0.13;95%CI:-0.54 to 0.27;P=0.528);然而ACEI相对于安慰剂具有较低的baPWV和cf-PWV,分别为(WMD:-2.40;95%CI:-2.54 to-2.26;P<0.001)及(WMD:-2.05;95%CI:-2.15 to-1.94;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ACEI和对照组相比,当合并西方国家研究、研究的平均年龄≥60.0岁、研究的男性比例≥60.0%、与ARB相比、研究的基线PWV<10.0以及高质量研究中,ACEI组相对于对照组有较高的ba-PWV水平;但在合并研究的男性比例≥60.0%以及高质量研究时ACEIs可以显着降低cf-PWV水平。ACEI组与对照组相比收缩压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70;95%CI:-2.72 to 1.33;P=0.500)及舒张压水平(WMD:0.26;95%CI:-1.50 to 2.02;P=0.772)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EI和其他降压药相比,对ba-PWV和cf-PWV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安慰剂相比,ACEI可以显着降低ba-PWV和cf-PWV水平。

邵琳琳[6](2019)在《杜仲-刺蒺藜药对调控lncRNA干预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神经损伤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导师杨传华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共病轻度认知障碍的核心药对,找出核心药对干预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神经损伤的lnc RNA的表达谱,筛选出有潜在调节作用的lnc RNA,为后期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新的药理机制提供依据。方法:1.收集导师门诊老年高血压共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资料,统计组方规律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成果,筛选出治疗本病的核心药对。2.借助整合药理学平台(TCMIP),找出核心药对的已知的活性成分,预测二者干预高血压和认知障碍相关的靶点,作为实验前的预测评估。3.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药物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探寻拮抗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有效成分。通过药物吸收的主要原理来确定可吸收成分,借助生物信息学分析这些成分的作用靶点,预测其作用机制。4.MTT法筛选药对的有效部位和最佳有效部位的配伍比例。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仪、seahorse细胞能量代谢实验分别观察对SH-SY5Y增殖、凋亡及能量代谢的影响。5.检测中药药对的有效部位干预AngⅡ诱导的SH-SY5Y中lnc RNA的表达谱,使用GO和KEGG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研究lnc RNA的调控机制。筛选关键lnc RNA进行验证分析。结果:1.共收集导师门诊老年高血压共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一般资料及处方102首。共选用中药124种,1369味次,平均每方11.04味次。使用频率超过40次的有11味药物:当归、黄芪、泽泻、刺蒺藜、牛膝、杜仲、酸枣仁、黄芩、桑寄生、黄连、丹皮,筛选得到核心药对杜仲-刺蒺藜药对。2.TCMIP结果显示杜仲-刺蒺藜干预高血压和认知障碍的有效成分有26个,涉及39个关键靶标,30个核心通路。主要参与循环系统与神经系统功能调节,与炎症、氧化应激以及与衰老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3.LC-MS/MS结果显示,刺蒺藜有效成分与调节炎症、氧化应激以及与衰老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4.MTT法筛选杜仲、刺蒺藜的有效部位和浓度的配伍比例,栀子苷(0.1mg/L)与刺蒺藜乙酸乙酯Fr.10(5mg/L)比例为1:1时最佳。5.基因测序得到差异lnc RNA和差异m RNA,分析显示lnc RNA或是通过影响鞘脂代谢通路改善神经细胞损伤。结论:1.老年高血压共病认知障碍的病位在肝、肾,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为本,瘀热、痰热为标。2.肝肾亏虚,血脉不利,脑神失养是老年高血压共病认知障碍的核心病机,治疗多以滋补肝肾为基础,兼以清热泻火、活血化瘀、理气祛痰。基于导师的用药经验,使用药物性味多是温、寒,以甘、苦、辛为主,归肝、肾经。结合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成果,筛选出具有降压和神经保护的药对,即杜仲-刺蒺藜药对。3.杜仲-刺蒺藜的降压和神经保护机制与Lnc RNA的调控作用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lnc RNA很可能是通过调控鞘脂代谢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Lnc RNA ENST00000437438通过调控NEU4的表达,影响鞘脂代谢。

曹瑞[7](2019)在《桂枝加桂颗粒通过氧化应激反应对糖尿病心肌病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建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以桂枝加桂颗粒为干预手段,观察其对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SOD、MDA、NOS、GSH-PX和NOX4、p47PHOX蛋白因子的影响,评价桂枝加桂颗粒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方法:将体重200±20g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桂枝加桂颗粒高剂量组、桂枝加桂颗粒中剂量组、桂枝加桂颗粒低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联合高脂饮食造模,进行造模后24小时给予对应药物:空白组与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二甲双胍组,按标准灌服二甲双胍水溶液,桂枝加桂剂量组,按照大鼠和人的换算标准各给与不同量的颗粒水溶液。实验中各组尾静脉采血,腹主动脉采血,收集动脉血及心脏组织;用血糖仪测餐后2h血糖,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生化指标,HE染色评价心脏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比色法检测氧化损伤标志物和抗氧化剂水平,WB法检测蛋白因子的相对表达。结果:1.一般情况改变:(1)给药后各组体重:与模型组相比,桂枝加桂中剂量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双胍组相比,桂枝加桂各剂量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餐后2h血糖: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桂枝加桂中高剂量组血糖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双胍组相比,桂枝加桂各剂量组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血清学改变:(1)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糖化血红蛋白: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桂枝加桂高剂量组三者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双胍组相比,桂枝加桂各剂量组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桂枝加桂中高剂量组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双胍组相比,桂枝加桂高剂量组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桂枝加桂各剂量组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心肌酶谱: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桂枝加桂高剂量组均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双胍组相比,桂枝加桂各剂量组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心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空白组未出现病理改变,心脏被膜完整,心室和心室肌轮廓较清晰,心肌纤维排列规则、紧密;模型组出现成纤维细胞,发生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桂枝加桂颗粒各剂量组、二甲双胍组与模型组相比,心肌纤维化程度较轻。4.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变化:(1)SOD、NOS、GSH-PX、MDA: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桂枝加桂中高剂量组SOD、NOS、GSH-PX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双胍组相比,桂枝加桂各剂量组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NOX4蛋白相对表达: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桂枝加桂高剂量组NOX4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双胍组相比,桂枝加桂各剂量组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p47PHOX蛋白相对表达: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桂枝加桂中高剂量组p47PHOX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双胍组相比,桂枝加桂各剂量组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模型组大鼠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心肌酶谱经治疗后均高于其他组,且心肌病理表现最为明显,表明造模成功。2.桂枝加桂颗粒可以通过温阳益气,调和营卫去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坏死和纤维化的程度,从而减轻心肌损伤。3.桂枝加桂颗粒能够增加SOD、NOS、GSH-PX的活性和降低MDA含量和NOX4、p47PHOX表达,说明桂枝加桂颗粒能抑制心肌氧化应激水平去减轻心肌损伤;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8](2017)在《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提出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患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及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疾病。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尽管近些年我国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已有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

苗治国[9](2010)在《加味镇眩方降压作用的药效学、临床研究及其对高血压微血管稀疏的影响》文中指出背景在我国,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高血压病的发病率稳步上升,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重要基础疾病之一。西药降压虽然具有降压迅速、顺应性良好的优势,但降压药的不良反应较多,很多病人甚至不能忍受而放弃治疗。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具有独特的优势,如降压稳定而持久,同时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较少。陈宝田教授根据祖国医学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做眩”等相关理论,结合数十年临床经验,创制加味镇眩方,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良好。如能合理开发应用,将有助于弥补西药降压的不足,平稳降压、改善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减少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我国近两亿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在高血压的病理生理中,微血管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形成可能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微血管密度的减少,不仅导致血液平行通路下降,而且引起外周血管阻力的增高,从而推动动脉血压的持续升高;微血管密度的减少,又能使各个靶器官组织的物质能量代谢水平、储备能力及物质交换能力下降,最终导致靶器官的损害。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探讨加味镇眩方在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中的降压作用,二、探讨加味镇眩方对高血压微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其他作用机制。第一章加味镇眩方降压作用的实验研究目的加味镇眩方的降压作用。方法将5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加味镇眩方高剂量组、加味镇眩方中剂量组、加味镇眩方低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对照组,经过12周的干预,分别测定基础血压、心率和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的血压及心率,以及干预结束后血浆AngⅡ含量。结果血压组间比较显示:各组间血压有统计学差异(F=54.557,P=0.000);与对照组相比,加味镇眩方低剂量组(P=0.001)、中剂量组(P=0.000)、高剂量组(P=0.000)及卡托普利组(P=0.000)均能降低SHR血压;与高剂量组相比,加味镇眩方低剂量组血压较高(P=0.029)、卡托普利组降压效果更好(P=0.001)均有统计学差异,中剂量组血压与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249)不同时间的血压水平有统计学差异(F=209.221,P=0.000)。从各个时间点来看,治疗前五组SHR大鼠血压无统计学差异(F=0.850,P=0.501),治疗后2周(F=59.646,P=0.000)、4周(F=56.970,P=0.000)、6周(F=45.251,P=0.000)、8周(F=45.546,P=0.000)、10周(F=57.358,P=0.000)、12周(F=75.150,P=0.000)血压均有统计学差异。加味镇眩方低剂量组(2周P=0.089、4周P=0.002、6周P=0.000、8周P=0.000、10周P=0.000、12周P=0.000)、中剂量组(2周P=0.001、4周P=0.000、6周P=0.000、8周P=0.000、10周P=0.000、12周P=0.000)、高剂量组(2周P=0.000、4周P=0.000、6周P=0.000、8周P=0.000、10周P=0.000、12周P=0.000)及卡托普利组(2周P=0.000、4周P=0.000、6周P=0.000、8周P=0.000、10周P=0.000、12周P=0.000)在治疗后各个时间点血压均比对照组低.加味镇眩方高剂量组在第12周末取得最好的降压效果,与卡托普利组降压效果相当(P=0.020),与低(P=0.000)、中剂量组(P=0.001)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各个时间点卡托普利组血压均比加味镇眩方高剂量组低(2周P=0.000、4周P=0.000、6周P=0.000、8周P=0.000、10周P=0.000)。在整个实验中,中药组的血压呈平稳持续下降过程,而卡托普利组血压则较快下降,并保持稳定。时间和分组之间有交互效应(F=25.646,P=0.000)组间比较显示:各组间心率有统计学差异(F=11.594,P=0.000);与对照组相比,加味镇眩方低剂量组(P=0.004)、中剂量组(P=0.000)、高剂量组(P=0.000)均能降低SHR心率,卡托普利组对SHR大鼠心率无明显影响(P=0.297);与高剂量组相比,加味镇眩方低剂量组(P=0.209)、中剂量组(P=0.596)心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时间的心率水平有统计学差异(F=40.907,P=0.000)。从各个时间点来看,治疗前五组SHR大鼠心率无统计学差异(F=0.981,P=0.427);治疗后2周(F=3.911,P=0.008)、4周(F=7.220,P=0.000)、6周(F=8.949,P=0.000)、8周(F=9.179,P=0.000)、10周(F=12.621,P=0.000)、12周(F=30.622,P=0.000)心率均有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加味镇眩方低剂量组(2周P=0.045、4周P=0.006、6周P=0.005、8周P=0.000、10周P=0.000、12周P=0.000)、中剂量组(2周P=0.002、4周P=0.001、6周P=0.000、8周P=0.000、10周P=0.000、12周P=0.000)、高剂量组(2周P=0.002、4周P=0.000、6周P=0.000、8周P=0.000、10周P=0.000、12周P=0.000)在治疗后各个时间点均能减慢SHR大鼠心率;卡托普利组在各个时间点与SHR大鼠组心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时间和分组之间存在着交互效应(F=7.449,P=0.000)。组间血浆AngⅡ含量的比较:各组血浆AngⅡ含量有统计学差异(F=7.047,P=0.000),与对照组相比,加味镇眩方低剂量组(P=0.015)、中剂量组(P=0.006)、高剂量组(P=0.000)、卡托普利组(P=0.000)均能降低血浆AngⅡ含量;与高剂量相比,加味镇眩方低(P=0.142)、中剂量组(P=0.257)、卡托普利组(P=0.359)在降低血浆AngⅡ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加味镇眩方可降低SHR大鼠血压,可能与降低SHR大鼠心率及血浆AngⅡ含量有关。第二章加味镇眩方对SHR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目的:通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内皮依赖的耳廓微血管反应,以及NO的生物合成和生物利用途径的研究,探讨加味镇眩方的降压机制。方法:将5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加味镇眩方高剂量组、加味镇眩方中剂量组、加味镇眩方低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对照组,12周干预结束,SHR大鼠麻醉后,用激光多普勒系统分别测定耳廓微血管基础血流量以及温热刺激下的耳廓微血管血流量;处死SHR大鼠,分别测定其血浆NO含量、主动脉NOS活性、主动脉cGMP含量。结果:治疗后,各组大鼠耳廓微血管的基础血流灌注量无统计学差异(F=0.633,P=0.641)。将基础血流量作为协变量,采用协方差分析,可以看到,在温热刺激下,各组耳廓微血管血流量有统计学差异(F=55.40,P=0.000)。与对照组相比,加味镇眩方低(P=0.000)、中(P=0.000)、高剂量组(P=0.000)及卡托普利组(P=0.000)均能够增加SHR大鼠耳廓微血管血流量,与其他各组相比,加味镇眩方高剂量均能够增加SHR大鼠耳廓微血管血流量(P=0.000),卡托普利与低剂量中药组血流灌注量无统计学差异(P=0.450)。在温热刺激下,各组之间耳廓微血管血流灌注变化率存在差异(χ2=39.692,P=0.000),对照组对温热刺激的变化最不敏感,血流灌注增加最少,其次为卡托普利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组血浆NO(F=3.400,P=0.016)、主动脉NOS活性(F=2.892,P=0.033)及主动脉cGMP含量(F=8.195,P=0.000)有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加味镇眩方低剂量组对SHR大鼠血浆NO(P=0.058)、主动脉NOS活性(P=0.070)无明显影响,加味镇眩方中(P=0.007)、高剂量组(P=0.006)和卡托普利组(P=0.002)均能够明显提高SHR大鼠血浆NO含量,加味镇眩方中(P=0.022)、高剂量组(P=0.009)和卡托普利组(P=0.004)均能够明显提高主动脉NOS活性。与高剂量组相比,加味镇眩方低(P=0.254)、中剂量组(P=0.958)和卡托普利组(P=0.731)血浆NO含量无统计学差异,加味镇眩方低(P=0.393)、中剂量组(P=0.734),卡托普利组(P=0.737)主动脉NOS活性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加味镇眩方低(P=0.000)、中(P=0.000)、高剂量组(P=0.000)和卡托普利组(P=0.009)均能提高SHR大鼠主动脉cGMP含量;与加味镇眩方高剂量组相比,加味镇眩方低(P=0.306)、中剂量组(P=0.905)主动脉cGMP含量无统计学差异,卡托普利组(P=0.035)主动脉cGMP含量较低。结论加味镇眩方可通过影响SHR大鼠NO/NOS/cGMP合成及利用系统,增加SHR大鼠耳廓微血管血流灌注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第三章加味镇眩方对SHR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左室重塑的影响目的:通过观察加味镇眩方对SHR大鼠左室质量及左室质量指数、左心室心肌胶原浓度、心肌MMP-2蛋白表达,探讨其对左室重塑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加味镇眩方高剂量组、加味镇眩方中剂量组、加味镇眩方低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对照组,12周的干预结束后,动物称重处死后,电子天平称取左心室和室间隔质量为左心室质量,左室质量指数(LVMD=左心室质量(g)/体重(kg)。称取50mg左心室组织测定羟羟脯氨酸含量,其他组织4℃生理盐水洗净吸干,称重,4%多聚甲醛液中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MMP-2蛋白。结果:体重:各组间体重存在差异(F=3.548,P=0.013),与卡托普利组相比,加味镇眩方低(P=0.003)、中(P=0.034)、高剂量组(P=0.004)和对照组(P=0.004)体重增加,与加味镇眩方高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P=0.904)、中剂量组(P=0.401)、对照组(P=1.000)体重无统计学差异。左心室质量:各组间左心室质量存在差异(F=10.868,P=0.000),与对照组相比,加味镇眩方低(P=0.001)、中(P=0.000)、高剂量组(P=0.000)、卡托普利组(P=0.000)左心室质量明显减少。与加味镇眩方高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P=0.013)左心室质量增加,中剂量组(P=0.237)、卡托普利组(P=0.082)左心室质量无统计学差异。左室质量指数:各组间左室质量指数存在差异(F=9.550,P=0.000);与对照组相比,加味镇眩方低(P=0.001)、中(P=0.000)、高剂量组(P=0.000)、卡托普利组(P=0.001)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下降;与加味镇眩方高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P=0.019)、卡托普利组(P=0.017)左心室质量指数增加,中剂量组(P=0.198)左心室质量指数无统计学差异。各组SHR大鼠心肌MMP-2蛋白表达有统计学差异(F=170.854,P=0.000),与对照组相比,加味镇眩方低(P=0.037)、中(P=0.000)、高剂量组(P=0.000)、卡托普利组(P=0.000)均能够降低心肌MMP-2蛋白表达;与高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P=0.000)、中剂量组(P=0.000)、卡托普利组(P=0.000)心肌MMP-2蛋白表达增加。各组大鼠左室心肌胶原浓度有统计学差异(F=25.535,P=0.000),与对照组相比,加味镇眩方低(P=0.000)、中(P=0.000)、高剂量组(P=0.000)、卡托普利组(P=0.000)左室心肌胶原浓度均下降。与加味镇眩方高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P=0.012)、卡托普利组(P=0.004)胶原浓度增加,中剂量组与之无统计学差异(P=0.285)左室质量与终点血压显着相关(r=0.645,P=0.000),左室质量指数与终点血压显着相关(r=0.580,P=0.000)。结论:加味镇眩方能够降低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降低左室质量、降低左室质量指数及左室心肌胶原浓度。第四章加味镇眩方对SHR大鼠心、脑、肾微血管稀疏的影响目的:通过观察加味镇眩方组对SHR大鼠心、脑、肾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探讨其对高血压微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加味镇眩方高剂量组、加味镇眩方中剂量组、加味镇眩方低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对照组,12周的干预结束后,动物称重处死后,迅速分离左心室,称取50mg左心室组织测定羟羟脯氨酸含量,其他组织4℃生理盐水洗净吸干,称重,立即投入到4%多聚甲醛液中固定12h。同时分离大脑、肾脏,分别称重后,沿冠状面切开,立即投入到4%多聚甲醛液中固定,石蜡包埋后切片,CD34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心肌、大脑、肾脏微血管密度。结果:各组心肌微血管密度有统计学差异(F=5.212,P=0.002)。与对照组相比,加味镇眩方低(P=0.029)、中(P=0.024)、高剂量组(P=0.000)、卡托普利组(P=0.032)均能够提高SHR大鼠心肌微血管密度。与加味镇眩方高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P=0.026)、中剂量组(P=0.031)、卡托普利组(P=0.023)SHR大鼠脑组织微血管密度无统计学差异各组SHR大鼠心肌微血管密度有统计学差异(F=22.793,P=0.000)。与对照组相比,加味镇眩方低(P=0.000)、中(P=0.000)、高剂量组(P=0.000)、卡托普利组(P=0.007)均能够增加SHR大鼠心肌微血管密度。与加味镇眩方高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P=0.030)、卡托普利组(P=0.000)SHR大鼠心肌微血管密度降低,中剂量组与之无统计学差异(P=0.080)各组肾小管周围微血管密度有统计学差异(F=26.820,P=0.000)。与对照组相比,加味镇眩方低(P=0.000)、中(P=0.000)、高剂量组(P=0.000)、卡托普利组(P=0.000)均能够增加SHR大鼠肾小管周围微血管密度。与加味镇眩方高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P=0.003)、卡托普利组(P=0.001)SHR大鼠肾小管周围微血管密度降低,中剂量组肾小管周围微血管密度与之无统计学差异(P=0.093)。各组肾小球微血管密度有统计学差异(F=29.766,P=0.000)。与对照组相比,加味镇眩方低(P=0.000)、中(P=0.000)、高剂量组(P=0.000)、卡托普利组(P=0.000)均能够提高SHR大鼠肾小球微血管密度。与加味镇眩方高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P=0.000)、卡托普利组(P=0.001)SHR大鼠肾小球微血管密度减少,中剂量组肾小球微血管密度与之无统计学差异(P=0.076)。肾小管周围微血管密度以及肾小球微血管密度与血压的具有相关性,分别为(r=-0.427,P=0.003)和(r=-0.500,P=0.000),心肌(r=-0.172,P=0.247)、大脑(r=-0.255,P=0.084)微血管密度与终点血压无明显相关。结论:加味镇眩方各个剂量组均能改善高血压主要靶器官心、脑、肾脏微血管稀疏的作用,高剂量组在改善脑组织微血管稀疏方面效果最好,中、高剂量组对于心、肾小球及肾小管周围微血管稀疏的效果最好。加味镇眩方对改善微血管稀疏的作用优于西药卡托普利。高血压肾小球及肾小管周围微血管密度与血压具有相关性。第二部分临床部分加味镇眩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目的:通过加味镇眩方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中医证侯的疗效观察,探讨其降低血压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所有病例来源于河南省高血压病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门诊及高血压病区,性别不限,年龄在18岁-65岁,共90例。试验符合临床试验医学伦理,知情同意后进入临床试验。入组病例须符合高血压低危或中危(1~2级)诊断及中医肝火亢盛证或痰湿壅盛证诊断。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卡托普利对照组,中药治疗组45例,卡托普利对照组45例,中药组给予加味镇眩方治疗;对照组以西药卡托普利片(12.5mg,日二次),疗程4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及安全性指标。两组病例在性别(χ2=3.455,P=0.063)、年龄(t=0.429,P=0.669)、病程(t=—1.157,P=0.251)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前收缩压无统计学差异(Z=-0.543,P=0.587);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Z=-1.091,P=0.275);中医证侯积分,无统计学差异(Z=-0.734,P=0.463)。结果:不同时间收缩压有统计学差异(F=369.678,P=0.000),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均下降;两组之间收缩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F=0.132,P=0.719),时间和分组之间无交互效应(F=1.120,P=0.297)。不同时间舒张压有统计学差异(F=50.230,P=0.000),治疗后两组舒张压均下降,两组之间舒张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F=4.010,P=0.053)。时间和分组之间无交互效应(F=0.005,P=0.944)。不同时间中医证侯积分有统计学差异(F=368.841,P=0.000),治疗后两组中医证侯积分均降低,两组之间中医证侯积分变化有统计学差异(F=10.462,P=0.00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时间和分组之间有交互效应(F=59.588,P=0.000)。两组在降压疗效方面无统计学差异(Z=-0.759,P=-0.448)。两组在改善中医证侯方面有统计学差异(Z=-5.147,P=0.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各指标检测均正常,卡托普利组因皮疹剔除1例,因咳嗽脱落6例,加味镇眩方组因无法坚持服药脱落7例。结论:加味镇眩方和卡托普利(25mg/d)均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两者在降压方面疗效相当,收缩与舒张压下降均无显着差异。中药与卡托普利均能够改善中医症候体征,中药组疗效显着优于卡托普利组。

艾永飞[10](2009)在《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筛查及药物干预效果与血管加压素和一氧化氮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患病率高达18.8%以上,可导致心、脑血管以及肾脏损害,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国内外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人类对健康和生命的更高要求,对高血压病人的诊断评价和治疗观念也不断更新,对高血压病人的治疗目的已逐渐从防止终末事件的发生前移预防肾脏的早期损害,延缓小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的发展,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肾脏损害是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表现之一,肾脏受损后加剧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微量白蛋白尿(MA)是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评价指标,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目前国内外学者不断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案,达到有效控制高血压和逆转、减少其并发症,保护靶器官。氨氯地平是一种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阻滞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经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进入细胞,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扩张外周小动脉,使外周阻力降低,从而达到降压效果。口服吸收缓慢,无论白天还是夜间服用氨氯地平均能显着降低血压。替米沙坦是新型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的AT1受体拮抗剂,可以竞争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AT1结合,从而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血管收缩、交感兴奋、醛固酮分泌增多及水钠储留等作用,降压效果明显平稳,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降压药物。目前这种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但其对高血压的控制率还不十分满意。二者联合应用的效果是否能提高我国高血压控制率,改善MA,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观察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或氨氯地平+替米沙坦3个组治疗伴有MA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研究不同药物组对血压的影响和对MA、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酐酶(NAG)、尿转铁蛋白(TRF)的影响,并探讨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血管加压素(AVP)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旨在为高血压的肾脏保护治疗提供新的证据,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有效治疗方案和观察疗效的指标。研究方法①高血压病早期肾脏损害的调查: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从2007年12月~2008年6月问卷调查明确诊断的不合并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有在心血管内科或大内科就诊的高血压病人均可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经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共计500例,其中二、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专科高血压病患者占50%,一级及社区医院内科内科占50%。②高血压病患者MA筛查:对于500高血压病患者均检测MA,计算其阳性发生率,再从中筛选出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患者,检测其尿NAG和TRF。③MA的干预: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患者共计60例,正在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病患者停用一切抗高血压药物,经过2周的洗脱期,改用研究药物,新发病例没有服用降压药的患者直接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组(氨+替组),各组均为20例;④运用免疫法半定量测定高血压患者治疗6个月前后的MA,应用酶法和ELISA法测定治疗6个月前后的尿NAG和尿TRF,采用放免法、比色法测定高血压病患者治疗6个月前后的血浆AVP和NO。研究结果①在50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中均均检测MA,结果显示有172例患者呈阳性,占总调查例数的34.4%,其中男性患者为79例(45.93%),女性患者为93例(54.07%);大于60岁以上的患者为97例(56.4%),小于等于60岁的患者为75例(43.6%),60岁以上患者的SBP、DBP分别和60岁以下患者SBP、DBP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②在172例MA阳性患者中,MA的平均含量为(76.59±3.26)mg/L,其中轻度高血压患者MA的平均含量为(43.28±1.33)mg/ L,中度高血压患者MA的平均含量为(88.12±2.71)mg/L,明显高于轻度高血压患者,且非常差异显着(P<0.01),重度高血压患者MA的平均含量为(96.37±3.68)mg/L,明显高于轻度高血压患者(P<0.01)和中度高血压患者(P<0.05)。③对60例入选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均检测MA、尿NAG、尿TRF,其平均含量分别为(77.43±5.62)mg/L、(55.28±3.57)U/L、(12.39±1.28)mg/L,MA、尿NAG、尿TRF的正常值分别为<20mg/L、<15U/L、<2mg/L,6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MA、尿NAG和尿TRF均明显高于正常值,且差异非常显着(P<0.01)。④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及氨+替组治疗前MA的含量分别为(77.14±4.98) mg/L、(75.38±5.84) mg/L及(79.77±6.03) mg/L;治疗6个月后其含量分别为(9.69±2.81) mg/L、(7.79±4.00) mg/L及(4.62±2.43) mg/L,3个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MA含量降低,并且差异非常显着(P<0.01);氨+替组MA的下降更为明显,与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⑤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及氨+替组治疗前尿NAG的含量分别为(53.88±3.71)U/L、(54.11±4.29)U/L及(57.85±2.72)U/L ;治疗6个月后其含量分别为(10.11±2.43)U/L、(11.89±3.85)U/L及(9.51±3.67)U/L,3个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尿NAG含量降低,并且差异非常显着(P<0.01);氨+替组尿NAG的下降更为明显,与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⑥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及氨+替组治疗前尿TRF的含量分别为(11.33±1.12)mg/L、(11.27±1.35)mg/L及(14.58±1.37)mg/L ;治疗6个月后其含量分别为(3.37±0.89)mg/L、(3.89±0.63)mg/L及(2.54±1.07)mg/L,3个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尿TRF含量降低,并且差异非常显着(P<0.01);氨+替组尿TRF的下降更为明显,与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⑦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及氨+替组治疗前收缩压(SBP)分别为(146.31±3.15) mmHg、(145.92±2.71)mmHg及(146.00±2.42) mmHg ;舒张压(DBP)分别为(93.77±2.39)mmHg、(92.54±2.68) mmHg及(94.93±1.15)mmHg。在治疗6个月后,SBP分别为(126.69±1.74)mmHg、(126.08±1.52)mmHg及(102.71±2.20) mmHg;DBP分别为(80.76±1.13)mmHg、(81.00±0.80)mmHg和(76.11±1.36) mmHg,3个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无论SBP还是DBP均明显降低,并且差异显着(P<0.05)。氨+替组患者的SBP和DBP均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并且差异显着(P<0.05);氨氯地平组与替米沙坦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⑧在治疗1个月后,氨+替组血压达标率(85%)最高,与氨氯地平组或替米沙坦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氨氯地平组达标率(65%)和替米沙坦组达标率(60%)比较无显着差异。血压未达标者,初始治疗剂量加1/2倍,治疗2个月后,血压达标率均有明显提高,仍是氨+替组血压达标率最高(95%),氨氯地平组居中(75%),替米沙坦组最低(70%)。氨+替组与氨氯地平组或替米沙坦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氨氯地平组与替米沙坦组比较无显着差异。血压没有达标者,分别把原来服用的药物剂量加倍,治疗3个月后, 3组患者的血压均达标。⑨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及氨+替组治疗前血浆NO的含量分别为(12.77±0.23)μmol/L、(11.68±0.35)μmol/L及(10.09±1.04)μmol/L;治疗6个月后其含量分别为(18.50±2.14)μmol/L、(19.07±1.96)μmol/L及(25.47±1.84)μmol/L,3个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NO含量均升高,并且差异显着(P<0.05)。氨+替组患者NO的含量明显高于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并且差异显着(P<0.05);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⑩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及氨+替组患者治疗前血浆AVP的含量分别为(34.71±4.36)ng/L、(33.07±3.77)ng/L及(35.06±4.12)ng/L;治疗6个月后分别为(22.35±2.71)ng/L、(24.12±3.11)ng/L及(17.98±1.79)ng/L, 3个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AVP含量均降低,并且差异显着(P<0.05)。氨+替组血浆AVP的含量下降更为明显,与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血浆NO与AVP含量相关分析显示,患者血浆NO含量的升高,血浆AVP含量随之降低,两者之间呈显着负相关(r=-0.49,P<0.01)。研究结论①轻、中度高血压患者MA、尿NAG、尿TRF明显升高,提示MA、尿NAG、尿TRF可作为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信号。②中、重度高血压患者MA含量明显高于轻度患者,说明MA的升高与血压程度有关。③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和氨+替组均能显着降低MA、尿NAG和TRF的含量,氨+替组的效果更明显,提示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具有明显的改善MA,降低尿NAG和TRF保护肾脏作用。④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和氨+替组均能有效控制血压,但氨+替组有更好的降压效果,增加用药剂量和延长用药时间能更有效地控制血压,联合用药治疗有一定的协同作用。⑤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和氨+替组显着降低血压的同时均伴有血浆AVP含量降低和血浆NO含量增高,但氨+替组效果更为明显,血浆AVP和NO含量呈负相关,提示了AVP和NO失衡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并且二者可作为观察高血压疗效的指标。综上所述,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MA、尿NAG、尿TRF含量明显升高,提示MA、尿NAG、尿TRF可作为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信号。中、重度高血压患者MA含量明显高于轻度患者,说明MA的升高与血压程度有关。MA的检测是一项简单而又无创的检验方法,定期联合检测高血压患者MA的含量,对早期肾小球、肾小管的损害可提供临床诊断依据,以便早期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这对制止或延缓高血压患者的肾损害有重要的意义。3组药物均可使MA、尿NAG和TRF含量降低,但联合用药效果更好,二者联合在降低MA、尿NAG和TRF等方面起协同作用,能够提供更好的肾脏保护作用。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和氨+替组均能有效控制血压,但氨+替组有更好的降压效果,并无严重不良反应,这为高血压的有效防治提供重要的治疗方法。此外,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和氨+替组显着降低血压的同时均伴有血浆AVP含量降低和血浆NO含量增高,但氨+替组效果更为明显,提示了AVP和NO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AVP和NO含量呈负相关,说明二者的失衡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故考虑二者可作为评价高血压疗效的指标。

二、Effect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on the myocardial microvessels in rats with nitric oxide blockad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ffect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on the myocardial microvessels in rats with nitric oxide blockade(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焦虑状态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研究现状
        1.1.1 原发性高血压的现代医学认识
        1.1.2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概述
        1.1.3 关于高血压患者焦虑的认识
    1.2 血流动力学与高血压的关系以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在高血压防治中的应用
        1.2.1 血流动力学与高血压病
        1.2.2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方法
        1.2.3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样本量的估算
        2.1.2 研究对象
        2.1.3 诊断标准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中止试验标准
        2.1.7 剔除标准
        2.1.8 脱落标准
    2.2 治疗方法
        2.2.1 随机方法及分组
        2.2.2 盲法
        2.2.3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3.1 主要结局指标
        2.3.2 次要结局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4.1 血压疗效判定标准
        2.4.2 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2.6 结果分析
        2.6.1 一般资料
        2.6.2 治疗前各指标比较
        2.6.3 治疗后各指标比较
        2.6.4 疗效比较
        2.6.5 治疗后焦虑程度的分布
        2.6.6 不良事件
第三部分 讨论
    3.1 调神含义及针刺调神方选穴方义
        3.1.1 神的含义
        3.1.2 调神含义
        3.1.3 调神处方及其方义
        3.1.4 针刺调神方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作用
    3.2 针刺对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意义
        3.2.1 改善心血管血流动力学状态
        3.2.2 改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状态
        3.2.3 针刺改善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意义
    3.3 针刺对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分析
        3.3.1 针刺对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分析
        3.3.2 针刺对高血压患者焦虑状态的改善
        3.3.3 针刺对高血压患者睡眠情况的改善
    3.4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2)基于TGF-β1/LIMK1信号通路研究解毒通络方对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心肌纤维化的现代研究
        1 心肌纤维化概念
        2 心肌纤维化发病机制
        3 心肌纤维化的现代治疗
        4 小结
    综述二 心肌纤维化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从中医角度探讨心肌纤维化病因病机
        2 毒伤血络学说
        3 中医药治疗心肌纤维化
        4 解毒通络方药的现代研究
        5 小结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心肌纤维化大鼠模型的构建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解毒通络方对大鼠心肌纤维化抑制作用的体内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解毒通络方对心肌成纤维细胞TGF-β1/LIMK1信号通路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第一部分 解毒通络方对大鼠体外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第二部分 解毒通络方抑制大鼠成纤维细胞增殖机制
        4 实验方法
        5 实验结果
        6 讨论
        7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益生菌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样本采集
        1.1.1.1 样本来源
        1.1.1.2 一般资料采集
        1.1.1.3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1.1.2 实验方法
        1.1.3 纳入、排除标准
        1.1.4 益生菌制剂与服用方法
        1.1.5 统计方法
    1.2 结果
        1.2.1 受试者的基线水平进行分析
        1.2.2 干预前后差值的正态性检验
        1.2.3 干预前后差值的比较
    1.3 讨论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尿酸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2.1 尿酸的代谢
    2.2 尿酸的分子机制
    2.3 心血管疾病
        2.3.1 高血压
        2.3.2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2.3.3 颈动脉斑块
        2.3.4 动脉僵硬度
        2.3.5 内皮功能
        2.3.6 冠状动脉疾病
        2.3.7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2.4 尿酸与房颤
    2.5 尿酸与心力衰竭
    2.6 药物与尿酸
        2.6.1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2.6.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2.6.3 钙通道阻滞剂
        2.6.4 降脂药物
        2.6.5 降糖药物
        2.6.6 非甾体抗炎药物
        2.6.7 利尿剂
        2.6.8 β受体阻滞剂
    2.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搜风祛痰中药对Hcy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搜风祛痰中药治疗冠心病的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搜风祛痰中药含药血清对Hcy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量效关系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搜风祛痰中药含药血清对Hcy损伤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四 搜风祛痰中药含药血清对Hcy损伤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IKK/NF-k 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一: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中医学对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认识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黄芪及其单体对内皮细胞功能及动脉僵硬度影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黄芪单体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1.1 前言
        1.1.1 黄芪异黄酮类化合物单体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1.1.2 黄芪甲苷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1.1.3 血管内皮与血管紧张素Ⅱ、一氧化氮及内皮素
        1.1.4 研究假设
        1.1.5 研究目的
    1.2 材料和方法
        1.2.1 材料
        1.2.2 实验方法
    1.3 结果
        1.3.1 黄芪单体对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1.3.2 黄芪单体对HUVEC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水平的影响
        1.3.3 黄芪单体对HUVEC中内皮素-1表达水平的影响
    1.4 讨论
    1.5 不足
    1.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黄芪对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脏及血管功能保护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2.1 前言
        2.1.1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流行病学
        2.1.2 高血压及MetS与动脉僵硬度
        2.1.3 高血压及MetS增加心脏舒张功能损害的风险
        2.1.4 MetS的治疗及黄芪的作用
        2.1.5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 研究设计
        2.2.2 研究人群
        2.2.3 研究流程
        2.2.4 主要仪器与试验用药
        2.2.5 观察指标测量
        2.2.6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3.1 临床基线资料
        2.3.2 黄芪对MetS各组分的作用
        2.3.3 黄芪对动脉硬化相关指标的作用
        2.3.4 黄芪对心脏结构及舒张功能指标的作用
        2.3.5 黄芪对肝肾功能指标及MAU的影响
    2.4 讨论
    2.5 不足
    2.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3.1 前言
    3.2 资料与方法
        3.2.1 检索策略
        3.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3.2.3 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
        3.2.4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文献研究
        3.3.2 纳入研究的一般资料特点和质量评价
        3.3.3 Meta分析结果
    3.4 讨论
    3.5 不足
    3.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研究总结
    4.1 本论文的创新点
    4.2 本论文结论
    4.3 研究展望
缩略词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杜仲-刺蒺藜药对调控lncRNA干预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神经损伤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研究
    一、老年高血压共病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一)老年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
        (二)老年高血压病理特点与临床特征
        (三)老年高血压共病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二、LNCRNA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中作用机制的的研究进展
        (一)lncRNAs的生物学特点
        (二)lncRNAs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三)lncRNA与高血压常见并发症的关联
        (四)总结与展望
    三、老年高血压共病认知障碍的中医理论探讨
        (一)肝肾功能正常是血脉畅利的基础
        (二)肝肾功能与认知功能发挥相关
        (三)肝肾亏虚是老年高血压共病认知障碍的核心病机
临床研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标准
    三、数据处理软件及处理过程
        (一)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库的完善
        (二)数据处理与结果输出
        (三)核心药对筛选
    四、结果及分析
        (一)一般资料分析
        (二)用药统计
        (三)讨论
实验部分
    一、基于整合药理学平台预测杜仲-刺蒺藜药对治疗老年高血压共病认知障碍的机制
        (一)方法
        (二)结果
        (三)小结
    二、基于LC-MS/MS的刺蒺藜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三、杜仲、刺蒺藜有效部位及组合比例的筛选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方法
        (四)实验结果
        (五)结论
    四、长链非编码RNA和 MRNA联合分析ANGⅡ诱导的神经元功能障碍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五、杜仲-刺蒺藜通过调控长链非编码RNA和 MRNA治疗ANGⅡ诱导的神经元功能障碍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方法
        (四)实验结果
        (五)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长链非编码 RNAs 在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7)桂枝加桂颗粒通过氧化应激反应对糖尿病心肌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立题依据
        1.1 西医相关理论阐述
        1.2 中医相关理论阐述
    2.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假设
    3.技术路线
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所用实验试剂
        1.4 所用实验仪器
    2.实验过程
        2.1 动物分组
        2.2 制备模型
        2.3 给药方法
        2.4 标本采集及处理
        2.5 指标检测和方法
        2.6 统计学分析
    3.实验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大鼠血清学指标变化
        3.3 心脏组织病理切片 HE 染色结果
        3.4 氧化应激相关细胞因子的改变
讨论
    1.糖尿病心肌病的西医认识
        1.1 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现状
        1.2 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
        1.3 糖尿病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4 糖尿病心肌病与NOX4、p47PHOX氧化因子的关系
        1.5 治疗现状
    2.糖尿病心肌病变的中医认识
        2.1 中医溯源
        2.2 病因病机
        2.3 治法认识
        2.4 本课题的中医治法
        2.5 本课题选方依据和配伍特色
    3.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4.实验指标的选择及结果讨论
    5.桂枝加桂颗粒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医药对糖尿病心肌病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以及科研成果

(8)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
    1.1 高血压流行现状
    1.2 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
        1.2.1 社区高血压药物使用现状
        1.2.1. 1 总体用药:
        1.2.1. 2 单一用药:
        1.2.1. 3 联合用药:
        1.2.1. 4 复方制剂:
        1.2.2 不合理用药情况
        1.2.3 基层社区高血压用药相关事宜
    1.3 高血压等级医院药物治疗现状
2 高血压药物分类
    2.1 降压药物基因组学
        2.1.1 代谢酶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代谢
        2.1.2 靶点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疗效
    2.2 药物分类
        2.2.1 利尿剂
        2.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2.2.3钙通道阻滞剂
        2.2.4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2.2.5 交感神经抑制剂
        2.2.6 直接血管扩张剂
        2.2.7 具有降压作用的其他药物
        2.2.7. 1 硝酸酯类[34]
        2.2.7. 2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
        2.2.7. 3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2.2.7. 4 其他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
3 用药原则及规范
    3.1 利尿剂
        3.1.1 概述
        3.1.2 分类
        3.1.3 用药原则
        3.1.3. 1 主要适应人群:
        3.1.3. 2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1.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2 钙通道阻滞剂
        3.2.1 概述
        3.2.2 CCB的分类
        3.2.2. 1 根据与血管和心脏的亲和力分类:
        3.2.2. 2 根据与钙通道亚型的亲和力分类:
        3.2.2. 3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分类:
        3.2.3 用药原则
        3.2.3. 1 适应证:
        3.2.3. 2 禁忌证:
        3.2.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2.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3.3.1 概述
        3.3.2 分类
        3.3.3 用药原则
        3.3.3. 1 适应证:
        3.3.3. 2 禁忌证
        3.3.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3.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3.4.1 概述
        3.4.2 分类
        3.4.3 用药原则
        3.4.3. 1 适应证:
        3.4.3. 2 禁忌证:
        3.4.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4.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5 β受体阻滞剂
        3.5.1 概述
        3.5.2 分类
        3.5.2. 1 根据受体选择性不同分类
        3.5.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分类
        3.5.3 用药原则
        3.5.3. 1 适应证:
        3.5.3. 2 禁忌证:
        3.5.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 α受体阻滞剂
        3.6.1 概述
        3.6.2 分类
        3.6.3 用药原则
        3.6.3. 1 适应证:
        3.6.3. 2 禁忌证
        3.6.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 固定复方制剂
        3.7.1 传统固定复方制剂
        3.7.1. 1 概述:
        3.7.1. 2 分类:
        3.7.1. 3 用药原则
        3.7.1. 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2 新型固定复方制剂
        3.7.2. 1 分类:
        3.7.2. 2 应用证据:
        3.7.2. 3 应用原则:
        3.7.2. 4 方案推荐
    3.8 中枢性降压药
        3.8.1 概述
        3.8.2 分类
        3.8.2. 1 根据作用中枢不同受体分类:
        3.8.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分类:
        3.8.3 用药原则
        3.8.3. 1 适应证
        3.8.3. 2 不良反应
        3.8.3. 3 注意事项和用法用量
        3.8.4 方案推荐
4 国产创新药物
    4.1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4.1.1 药理学
        4.1.2 创新点
        4.1.3 药物作用
        4.1.4 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4.1.5 规格和用法
    4.2 尼群洛尔片
        4.2.1 药理作用
        4.2.2 降压特点
        4.2.3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4.2.4 药物规格
        4.2.5 尼群洛尔片应用推荐见表21。
    4.3 阿利沙坦酯
        4.3.1 临床药理学
        4.3.2 创新点
        4.3.3 临床效果
        4.3.4 安全性
        4.3.5 禁忌证
        4.3.6 药物相互作用
    4.4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4.4.1药理学
        4.4.2适应证
        4.4.3 原创点
        4.4.4 开发背景
        4.4.5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4.4.6 循证证据
        4.4.7 药物规格
    4.5 左旋氨氯地平
        4.5.1 药学部分
        4.5.2 药理作用及临床循证
        4.5.3 耐受性与安全性
        4.5.4 临床推荐
        4.5.5
    4.6 临床研究阶段的抗高血压新药
5 高血压特殊合并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5.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1.1 概述
        5.1.2 降压药物选择
        5.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1.2. 2 药物推荐:
        5.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2 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5.2.1 概述
        5.2.2 降压药物选择
        5.2.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5.3.1 概述
        5.3.2 降压药物选择
        5.3.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3.2. 2 目标管理:
        5.3.2. 3 药物推荐:
        5.3.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4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5.4.1 概述
        5.4.2 降压药物选择
        5.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5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
        5.5.1 概述
        5.5.2 降压药物选择
        5.5.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5.2. 2 指南推荐
        5.5.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6 高血压合并卒中
        5.6.1 概述
        5.6.2 降压药物选择
        5.6.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6.2. 2 指南推荐:
        5.6.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5.7.1 概述
        5.7.2 降压药物选择
        5.7.2. 1 药物选择原则:
        5.7.2. 2 指南推荐:
        5.7.2. 3 各类降压药物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5.7.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3. 1 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
        5.7.3. 2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5.7.3. 3 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黄金三角) :
        5.7.3. 4 避免肾功能恶化:
        5.7.3. 5 监测血钾:
    5.8 高血压急症
        5.8.1 概述
        5.8.2 降压药物选择[403]
        5.8.3
        5.8.4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 常见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
    6.1 代谢相关性高血压
        6.1.1 概述
        6.1.2 降压药物选择
        6.1.2. 1 药物选择原则:
        6.1.2. 2 指南推荐:
        6.1.2. 3 降压药物选择流程:
        6.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1.3. 1 降压目标:
        6.1.3. 2 其他注意事项
    6.2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6.2.1 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6.2.2 诊断和评估
        6.2.2. 1 血压测量方法:
        6.2.2. 2 诊断和评估:
        6.2.3 综合干预
        6.2.3. 1 非药物治疗:
        6.2.3. 2 药物治疗
        6.2.3. 3 其他治疗:
    6.3 妊娠相关性高血压
        6.3.1 概述
        6.3.2 降压药物选择
        6.3.2. 1 启动药物治疗和目标血压:
        6.3.2. 2 药物选择原则:
        6.3.2. 3 妊娠不同时期降压药物的选择和评估:
        6.3.2. 4 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
        6.3.2. 5 联合用药:
        6.3.3 注意事项
        6.3.4 哺乳期降压药物的推荐
    6.4 拟育夫妇中男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6.4.1 概述
        6.4.2 降压药物选择
        6.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5 老年高血压
        6.5.1 概述
        6.5.2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理生理特点[75, 482]
        6.5.3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75, 119, 120, 483]
        6.5.4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获益
        6.5.5 药物选择
        6.5.6 降压目标值与达标流程
        6.5.7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降压策略[75, 482]
        6.5.8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6.5.9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75, 482, 484, 488]
    6.6 肾上腺性高血压
        6.6.1 概述
        6.6.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药物选择及治疗
        6.6.2. 1 药物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2 筛查过程中降压药物的选择:
        6.6.2. 3 血钾等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4 原醛药物治疗:
        6.6.3 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及术前准备用药
        6.6.3.1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
        6.6.3. 2 术前准备:
        6.6.3. 3 预后:
        6.6.4 库欣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适宜人群及药物选择
        6.6.4. 1 库欣综合征的治疗:
        6.6.4. 2 药物治疗:
    6.7 难治性高血压
        6.7.1 概述
        6.7.2 降压药物选择
        6.7.3 近年随着对高血压病因认识的深入和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 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比例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520, 521]。
    6.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
        6.8.1 概述
        6.8.2 降压药物选择
        6.8.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9 肾血管性高血压
        6.9.1 定义与病因
        6.9.2 诊断
        6.9.3 药物治疗
        6.9.4 其他治疗
    6.1 0 焦虑合并高血压
        6.1 0. 1 概述
        6.1 0. 2 焦虑与高血压的相互影响机制
        6.1 0. 3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识别与评价
        6.1 0. 4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6.1 0.4.1 焦虑相关性高血压:
        6.1 0.4.2 高血压合并焦虑:
7 基层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药物应用原则
8 小结

(9)加味镇眩方降压作用的药效学、临床研究及其对高血压微血管稀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加味镇眩方降压作用的实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加味镇眩方对SHR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加味镇眩方对SHR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左室重塑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加味镇眩方对SHR大鼠心、脑、肾微血管稀疏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部分
    加味镇眩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综述 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现状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统计学合格证明

(10)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筛查及药物干预效果与血管加压素和一氧化氮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正文
    第一部分 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筛查及药物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高血压患者MA、尿NAG、尿TRF、血浆AVP和NO的变化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Effect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on the myocardial microvessels in rats with nitric oxide blockade(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焦虑状态影响的临床研究[D]. 林子舒.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2]基于TGF-β1/LIMK1信号通路研究解毒通络方对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D]. 宋晶.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益生菌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D]. 刘旭峰.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搜风祛痰中药对Hcy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D]. 肖福龙.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黄芪及其单体对内皮细胞功能及动脉僵硬度影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 李秀丽. 兰州大学, 2020(01)
  • [6]杜仲-刺蒺藜药对调控lncRNA干预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神经损伤的机制研究[D]. 邵琳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 [7]桂枝加桂颗粒通过氧化应激反应对糖尿病心肌病的影响[D]. 曹瑞.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07)
  • [9]加味镇眩方降压作用的药效学、临床研究及其对高血压微血管稀疏的影响[D]. 苗治国. 南方医科大学, 2010(12)
  • [10]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筛查及药物干预效果与血管加压素和一氧化氮关系的研究[D]. 艾永飞. 第四军医大学, 2009(12)

标签:;  ;  ;  ;  ;  

降压药对一氧化氮阻滞大鼠心肌微血管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