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里巴人”不是“人”(论文文献综述)
徐渊[1](2021)在《“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古曲定名新证——兼论春秋战国新声的兴起及其地域特征》文中研究指明一般认为《文选》所录宋玉《对楚王问》一文中"下里巴人""阳阿薤露""阳春白雪"指的是《下里》《巴人》《阳阿》《薤露》《阳春》《白雪》六首古曲的曲名。根据新旧出土资料,可以论定《下里巴人》《阳阿薤露》《阳春白雪》实为三首古曲的曲名。由于汉魏人在征引这些曲名时的特殊习惯,使得后世的学者误将《对楚王问》中所引的曲名当作六首古曲。厘清古曲曲名对于重新认识战国时代的地方新声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窥见春秋战国时代对于以《诗经》为代表的传统雅乐的全面革新。
黄虹[2](2020)在《逸民画士与下里巴人:论龚贤的自我形象塑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明末清初首屈一指的书画赞助人、收藏家周亮工所着画史《读画录》中有龚贤(1619—1689)小传:龚半千,又名岂贤,字野遗。性孤僻,与人落落难合。其画扫除蹊径,独出幽异。自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信不诬也!程青溪论画,于近人少所许可,独题半千画云:"画有繁减,乃论笔墨,非论境界也。北宋人千丘万壑,无一笔不减。元人枯枝瘦石,无一笔不繁。通此解者,其半千乎?"半千早年厌白门杂沓,移家广陵。已复厌之,
苟树有[3](2020)在《巴慰祖篆刻艺术研究》文中认为巴慰祖是徽派篆刻“歙四家”之一,其篆刻影响较广,对清中期徽派篆刻的延续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学界对巴慰祖篆刻研究较少,部分研究观点基于有限的资料有误。因此,本文以巴慰祖相关印谱为主,按时间顺序分五个部分对其篆刻艺术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整理巴慰祖相关印谱,得出巴慰祖《四香堂摹印》摹刻底本“墨渡卷子”为《印薮》,探析《百寿图印谱》中作品创作的时间;第二部分以《百寿图印谱》中作品分析巴慰祖篆刻艺术酝酿期篆刻的取法,得出巴慰祖篆刻中切刀的来源,补充前人对巴慰祖篆刻中切刀刀法的不足认识;第三部分以《四香堂摹印》为主分析巴慰祖篆刻艺术转变期不同角度的成熟转变,得出巴慰祖篆刻的转变因素、篆刻创作方式和篆刻成熟转变的标志;第四部分以《巴隽堂印存》《巴莲舫先生摹汉印谱》残卷为主分析巴慰祖篆刻艺术成熟期篆刻的面貌,得出“下里巴人”作者为胡唐,并整体对巴慰祖篆刻边款的多样性分期论述;第五部分在巴慰祖篆刻艺术不同时期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巴慰祖篆刻的影响,同时指出其篆刻存在的局限性。通过上述研究,力求对巴慰祖篆刻艺术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
杨珺[4](2019)在《《事类赋·乐部》中“歌赋”的音乐历史》文中指出历史,是过去的事实。如今,只有通过寻找各种资料的记载才能去了解它。在不计其数的文献资料中要搜索出相关的资料,就经常会使用到类书,它总是辑录历史文献上的各门类资料,再将它们分门别类汇辑在一起,随类相从加以编排,以便于检索。这样资料汇编的形式也成为直接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宋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进步,类书与之前时代相比编撰体系较完善、规模较稳定。《事类赋》作为宋代的类书之一,以独特的编纂体例令人耳目一新,作为赋作的类事之书,体现了“辑事比类”的传统,以收集各类典故而成书。乐部中汇集了大量有关音乐人物、事件的历史资料,如此多的音乐资料无疑对音乐历史的记载更为详细,所贯穿的年代也较为广泛。由于它的特殊性,在很多不同的领域引起了关注,同时相比如今的音乐历史,可重新认识音乐史实的记载。本文以《事类赋·乐部》中“歌赋”为例,正文由“《事类赋·乐部》述略”、“《事类赋·乐部》中‘歌’的相关资料”、“《事类赋·乐部》中‘歌’的‘音乐史’”,三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简述《事类赋》的性质、分类和写作方式及《事类赋·乐部》的分类和引用资料,继而呈现音乐历史文本面貌。第二章:对《事类赋·乐部》中“歌赋”所提及的歌曲按产生时期、文献记载时期进行整理,并罗列出其中相关音乐事件和人物,从而对“歌赋”中歌曲的收录情况和来源作初步的了解,并发现中国古代音乐史中,歌曲及相关人物事件等资料存在未提及或记载不详细的问题。第三章:按《事类赋·乐部》中歌曲出现的先后顺序,将其在不同时期记载的内容通过整理和分析,然后把有变化的歌曲进行比较,从中发现这些歌曲变化的补充可以使中国古代音乐史更加丰富。结论:以《事类赋·乐部》中“歌赋”所记录的音乐材料为依据,查找相关人物和事件,进行疏理。并把涉及到的歌曲变化音乐历史进行书写。随之,尽可能丰富现如今音乐史实的记载。也从而思考同样是对历史的史实进行记载,在歌曲种类不变的情况下,为何有的歌曲不被广泛记载?
吴月燕,彭璐珞,严露娜,周南[5](2019)在《“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消费者对文雅和通俗广告语体的态度》文中研究表明当下,以古雅诗意的语言为特色的"阳春白雪"型广告语在商业广告中受到青睐。这类广告语较之通俗白话为特色的"下里巴人"型广告语有何优劣势?这种优劣势是否会因品牌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又是什么?本文基于解释水平理论和匹配性理论,通过三个研究探讨了广告语体(文雅广告vs.通俗广告)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研究一发现,广告语体和品牌类型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当高端品牌使用文雅广告、低端品牌使用通俗广告时,能引发更积极的广告态度和品牌态度。其中消费者的匹配性感知起中介作用。研究二、三发现,消费者的文化素养对上述交互关系存在调节作用,消费者文化素养越高,其对广告语体与品牌类型的匹配性感知越强。
单一良[6](2017)在《“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关于“幸福中国”的八大选择题之六》文中研究表明幸福有时候很简单,它会书写在雅的诗意中,也会隐藏在俗的欢笑里,它会展示在义的盛举中,也会释放在利的获取里。其实,每一种幸福就在那里,只等着你去发现它。谈起生活品位,我们常会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来比喻,并以"阳春白雪"为雅的生活标准,"下里巴人"为俗的生活标准。到底雅的生活是幸福的,还是俗的生活是幸福的呢?
张中宇[7](2016)在《余薇野讽刺诗的巴渝色彩》文中研究说明一"巴人"式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下里巴人"始见于《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唐李周翰注:"下里巴人下曲名也,阳春白雪高曲名也。"1"下里巴人"今多解为两首歌《下里》《巴人》,与下文《阳阿》《薤露》及《阳春》《白雪》对应。熊
谢炜,陆炜[8](2014)在《姚远剧作论》文中研究指明姚远是中国当代着名剧作家,创作的话剧作品,主要有《下里巴人》、《商鞅》和《马蹄声碎》等12部。姚远的成长道路是什么?姚远的创作发展脉络是什么?姚远的剧作分哪几类,每一类对于前人有什么继承和超越?姚远的代表作是什么?姚远的成就和戏剧史地位是什么?本文力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刘恒友[9](2012)在《“下里巴人”不是“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成语以其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受到国人的青睐,但是,不可随意用之,否则就会不伦不类,甚至闹出笑话来。请看成语"下里巴人"的几个用例:(1)当然,并不是说收藏与下里巴人无缘。(《江南时报》2011年4月10日)
胡守勇[10](2011)在《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困境与方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社会转型阶段,群众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了多元混合的格局:既有传统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又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众文化,还有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主导文化。现阶段的群众文化建设,面临三种群众文化形态相互分割,发展不平衡以及群众文化工作与群众文化脱节,群众文化活动式微等困境。我们应根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需要和群众生活方式变化的实际情况,注重文化空间的重构、文化内容和形式的综合创新、城乡群众文化的统筹发展、民族文化的整合包装,实施对群众文化的重建,实现群众文化的转型和繁荣。
二、“下里巴人”不是“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下里巴人”不是“人”(论文提纲范文)
(1)“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古曲定名新证——兼论春秋战国新声的兴起及其地域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 关于三首古曲名的认识分歧 |
二 《襄阳耆旧记》古曲名征疑 |
三 汉人赋所引古曲名的特点 |
四 出土文献所见“阳春”“阳阿” |
五 “下里”与“蒿里”异名同指 |
六 关于古曲的分类与曲名的时代断限 |
(2)逸民画士与下里巴人:论龚贤的自我形象塑造(论文提纲范文)
一、“野遗”之名 |
二、画名与赞助 |
三、“画士”与画风 |
结语 |
(3)巴慰祖篆刻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
一、现存巴慰祖篆刻印谱探究 |
(一)《四香堂摹印》版本及相关问题 |
1.《四香堂摹印》版本情况 |
2.不同版本《四香堂摹印》中序跋不同点 |
3.《四香堂摹印》底本“墨渡卷子”探析 |
(二)《百寿图印谱》中篆刻作品刻制时间探析 |
(三)《古蜗篆居印述》新版本情况 |
二、巴慰祖篆刻酝酿期取法的多元化 |
(一)取法秦汉 |
1.取法古玺的风格面貌 |
2.取法秦印、汉印的风格面貌 |
(二)取法元明清篆刻 |
1.取法元朱文的风格面貌 |
2.取法明清流派印的风格面貌 |
3.取法明清流行印风的风格面貌 |
(三)取法其他 |
三、巴慰祖篆刻转变期的多方面转变 |
(一)篆刻取法的成熟转变 |
1.“墨渡卷子”摹刻目的 |
2.受邓石如篆刻的影响 |
3.“汉上会刻”篆刻交流 |
(二)篆刻创作方式的转变 |
1.章法套用与印文挪用 |
2.篆刻切刀技法作品的创作 |
(三)篆刻技法趋向成熟 |
1.摹印效果趋向成熟 |
2.篆刻刀法趋向成熟 |
3.入印文字趋向成熟 |
四、巴慰祖篆刻艺术成熟期的多样性 |
(一)篆刻风格形成的“诸家规范” |
1.取法秦汉印章 |
2.取法元明清篆刻 |
3.取法其他 |
(二)巴慰祖篆刻艺术评价的多样性 |
1.不同印谱版本因素 |
2.“下里巴人”印作者因素 |
(三)篆刻边款的多样性 |
五、巴慰祖篆刻艺术的影响及局限性 |
(一)对后人篆刻的影响 |
1.巴树谷对巴慰祖篆刻艺术的忠实借鉴 |
2.胡唐对巴慰祖篆刻艺术的借鉴与创新 |
3.赵之谦对巴慰祖篆刻艺术的借鉴 |
4.黄宾虹对巴慰祖篆刻的借鉴 |
(二)篆刻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4)《事类赋·乐部》中“歌赋”的音乐历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方法及角度 |
三、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事类赋·乐部》述略 |
第一节 《事类赋》简述 |
一、《事类赋》性质 |
二、《事类赋》分类 |
三、《事类赋》写作方式 |
第二节 《事类赋·乐部》简述 |
一、《事类赋·乐部》的分类 |
二、《事类赋·乐部》引用资料情况 |
第二章 《事类赋·乐部》中“歌赋”的音乐资料 |
第一节 《事类赋·歌赋》中资料整理 |
一、“歌赋”中歌曲和音乐事件 |
二、“歌赋”中提及相关人物 |
第二节 《事类赋·歌赋》中“歌”的资料 |
一、歌曲产生时代 |
二、文献记载时代 |
三、歌曲类别 |
第三章 《事类赋·乐部》中“歌赋”的音乐史 |
第一节 帝王作乐中“歌”的历史 |
一、帝王音乐中歌曲名称、作者的变化 |
二、帝王音乐中歌曲内容的变化 |
三、帝王音乐中歌曲形式的变化 |
第二节 民间音乐中“歌”的历史 |
一、民间音乐中歌曲名称、作者的变化 |
二、民间音乐中歌曲内容、形式的变化 |
三、民间音乐中歌曲形式的变化 |
第三节 神话典故及其他音乐中“歌”的历史 |
一、歌曲来源 |
二、歌曲传播 |
三、歌曲相关演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5)“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消费者对文雅和通俗广告语体的态度(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
1. 广告语体 |
2. 品牌定位与品牌类型 |
3. 解释水平理论与广告语体和品牌类型的交互效应 |
4. 匹配性理论与匹配性的中介效应 |
5. 匹配效应的边界:消费者文化素养 |
二、研究一 |
1. 前测 |
2. 正式实验 |
三、研究二 |
1. 前测 |
2. 正式实验 |
3. 讨论 |
四、研究三 |
1. 前测 |
2. 正式实验 |
3. 讨论 |
四、研究结论 |
1.研究结论 |
2.理论贡献 |
3.实践启示 |
4. 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 |
(7)余薇野讽刺诗的巴渝色彩(论文提纲范文)
一“巴人”式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 |
二余薇野讽刺诗的“巴人”式风格 |
(一) 以个性凸显“可批判”性 |
(二) 寓言式的委婉与讽刺方式的新变 |
(三) 语言与形式的巴渝色彩及其评价 |
(10)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困境与方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 |
二、群众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
(一) “下里巴人”的分化与失衡 |
(二) 群众文化需求与群众文化服务脱节 |
(三) 群众文化活动式微 |
三、群众文化的重建方略 |
(一) 重建目标 |
(二) 重建对策 |
1.注重文化空间的重构。 |
2.注重文化内容和形式的综合创新。 |
3.注重城乡群众文化的统筹发展。 |
4.注重民族文化的整合包装。 |
四、“下里巴人”不是“人”(论文参考文献)
- [1]“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古曲定名新证——兼论春秋战国新声的兴起及其地域特征[J]. 徐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1)
- [2]逸民画士与下里巴人:论龚贤的自我形象塑造[J]. 黄虹. 中国美术, 2020(04)
- [3]巴慰祖篆刻艺术研究[D]. 苟树有. 渤海大学, 2020(05)
- [4]《事类赋·乐部》中“歌赋”的音乐历史[D]. 杨珺. 西南大学, 2019(01)
- [5]“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消费者对文雅和通俗广告语体的态度[J]. 吴月燕,彭璐珞,严露娜,周南. 南开管理评论, 2019(01)
- [6]“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关于“幸福中国”的八大选择题之六[J]. 单一良. 人民法治, 2017(09)
- [7]余薇野讽刺诗的巴渝色彩[J]. 张中宇.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 2016(00)
- [8]姚远剧作论[J]. 谢炜,陆炜.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4(02)
- [9]“下里巴人”不是“人”[J]. 刘恒友. 语文学习, 2012(09)
- [10]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困境与方略[J]. 胡守勇. 民族艺术研究,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