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至礼 银屑病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及临床研究(一)

张至礼 银屑病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及临床研究(一)

一、张志礼中医辨证治疗银屑病方法及临床研究(一)(论文文献综述)

代丹[1](2021)在《基于代谢组学探讨“开玄解毒、补肾培元”法对银屑病脂代谢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进行“开玄解毒、补肾培元”法(开玄补肾法)治疗银屑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并利用靶向脂质组学观察开玄补肾法对银屑病脂代谢影响,寻找“开玄补肾法-脂代谢紊乱-病理表型”的内在联系,以期为开玄补肾法治疗银屑病提供理论依据与科学支撑。研究方法:研究一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及空白对照的方式,招募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门诊且符合纳排标准的银屑病患者,通过电话回访或于门诊填写病例观察表记录患者基础信息、皮损表现、处方用药、检验检查等信息,以12周为观察期限,探究开玄补肾法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同时在我院预防保健科收集体检的健康志愿者生化全项检测结果作为对照,初步探究开玄补肾法对银屑病患者血脂的调节作用。研究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代谢组学(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处理,应用Masslynx软件对获得的LC-(±)ESI-MS谱图进行峰提取后,将峰面积导入SIMCA-P软件(Version 14.1)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并采用R语言(Version 4.0.2)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比对LIPID MAPS在线数据库质谱的质荷比m/z等信息对差异性代谢物的进行定性。研究结果:研究一共招募32例(男20例,女12例)银屑病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因6例患者拒绝疗后血样采集,故6例患者疗后生化全项等检验结果缺失。1)对入组的健康患者(n=30)及银屑病患者(n=32)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进行比较,发现银屑病患者BMI均值为24.6±0.63 kg/m2,较健康人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银屑病组中10人达到超重/肥胖标准(BMI≥ 24 kg/m2),人数占比达31.25%;2)生化指标方面,同健康人(n=30)相比,银屑病患者(n=3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银屑病患者(n=32)经开玄补肾法治疗12周,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显效率(PASI75)为 66.87%,瘙痒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无不良事件报告。4)患者(n=26)经开玄补肾法治疗后CHO(P=0.079)、TG(P=0.211)、LDL-C(P=0.133)水平有下降趋势,HDL-C(P=0.331)水平有上升趋势,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研究二共分析了 30例健康血清样本、26例治疗前银屑病患者血清样本、26例开玄补肾法治疗后银屑病患者血清样本,经UPLC-MS靶向脂质组学检测,结果如下:1)26例银屑病疗前患者同30例健康人脂质代谢图谱对比,二者具有明显差异,显着差异性代谢物有36种(正离子模式下34种、负离子模式下2种),涉及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n=19)类、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n=2)类、神经酰胺(Ceramide,Cer;n=5)类、鞘磷脂(Sphingomyelin,SM;n=1)类、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n=3)、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s,PE;n=6)类在内的36种脂质代谢物,除FA25:0呈低表达,余差异代谢物在银屑病组均呈显着高表达,2)将显着性差异代谢物同PAS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十八碳二烯酸(FA 18:2)同银屑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银屑病患者经开玄补肾法治疗后,代谢图谱向健康人偏移,两组间显着差异代谢物为棕榈酸(FA 16:0)及硬酯酸(FA 18:0),上述两种代谢物银屑病患者同健康人相比,具有上升趋势,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的银屑病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将26例银屑病患者通过是否符合PASI75标准分为显效(n=18)与不显效(n=8)两组,将二者治疗前后代谢图谱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代谢图谱显示5种差异代谢物,分别是 TAG 48:1、TAG 48:2、TAG 48:3、TAG 50:2 及 TAG 50:3,基于以上 5 个标志物建立疗效预测模型,预测准确率达88.5%,AUC值为1,模型预测能力良好。结论:银屑病存在脂质紊乱现象,以“脂质堆积”为主,通过改善脂代谢紊乱以减轻银屑病皮损可能是“开玄解毒、补肾培元”作用途径之一,其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饱和脂肪酸代谢的干预。

何春燕[2](2021)在《基于UPLC-MS的寻常型银屑病血清脂代谢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 横断面临床研究目的:通过对138例寻常型银屑病和80例健康者临床资料研究,分析银屑病患者及不同证型在脂代谢方面的差异,为临床寻求客观诊疗指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患者体重指数、患病史、家族史、饮食偏好、四诊信息等基本资料及脂质代谢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利用Excel表对数据进行整合。结果:1.本研究最终纳入患者218例,其中健康组80例,银屑病组138例,两组人群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之间具备可比性。2.实验组共纳入138例银屑病患者,其中大约一半的患者病程在1到10年不等;约1/3的患者存在银屑病家族史及高脂血症病史,合并高脂血症、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患者占银屑病总人群的12%;有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约占30%,嗜食辛辣肥甘者约占存在饮食偏好者的一半;统计的银屑病患者中细脉最为常见,舌象多厚腻。且银屑病组BMI与健康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银屑病组与健康组相比TAG、HDL-C、HDL-C、VLDL、ApoB、LP(a)、TC/HDL-C、AIP、ApoB/ApoA1 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 TAG、HDL-C、VLDL、ApoB、LP(a)、TC/HDL-C、AIP、ApoB/ApoA1 呈升高趋势,HDL-C 呈下降趋势。将以上具有明显差异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银屑病主要与MBI相关联,BMI指数越大,患病风险越高。而银屑病血热证与血燥证相比,TC、LDL-C、ApoA1等指标未见明显差异(P>0.05)。4.结论:基于对138例银屑病患者横断面分析,结合患者高脂血症病史、合并代谢疾病、不良饮食习惯、BMI指数偏高及舌脉表现,可初步推测患者可能存在脂质代谢紊乱,进一步通过实验室指标来验证,银屑病患者的脂代谢出现异常,为从脂代谢角度分析银屑病的病变机理提供了一定的支持。2 基础实验研究目的:基于UPLC-MS技术,寻找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热型、血燥型的脂代谢差异标志物,进而阐明银屑病不同证候可能存在的证候机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质谱联用法(UPLC-MS)检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的代谢产物,对检测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建模,探索寻常型银屑病血清样本总体脂质代谢物谱的变化。结果:1.银屑病组与健康组间差异化合物有25种,其中磷脂酰胆碱(PC)类差异表达物质 6 个,分别为 PC 32:1、PC 32:2、PC 36:1、PC 38:2-1、PC 40:4-2、PC 40:5-1。鞘磷脂(SM)类差异表达物质共4个,分别为SM 36:1-2、SM 41:1、SM 42:1、SM 42:2。甘油三酯(TAG)类差异表达物质12个,分别为TAG480、TAG481、TAG500、TAG 501、TAG 502、TAG 503、TAG 522、TAG 523、TAG 524、TAG 525、TAG 541、TAG543。脂肪酸(FA)类差异表达物质3个,分别为FA 16:0、FA 18:1、FA 18:2,以上物质均为高表达。2.健康组与血热组间存在23种差异显着的化合物,其中PC类差异表达物质6个,PC 32:0、PC32:1、PC38:2-1、PC40:4-2、PC40:5-1 高表达;PC33:3 低表达。SM类差异表达物质共2个,其中SM33:1低表达,SM36:1-2高表达。TAG类差异表达物质12个,分别为 TAG480、TAG481、TAG500、TAG501、TAG502、TAG503、TAG 522、TAG523、TAG524、TAG525、TAG541、TAG543,均为高表达。FA 类差异表达物质3个,分别为FA 16:0、FA 18:1、FA 18:2,均为高表达。3.健康组与血燥组间存在20种差异显着的化合物,其中FA类两个,分别为FA 16:0、FA 18:2;PC 类 5 个,分别为 PC 32:0、PC 32:1、PC 38:2-1、PC 40:4-2、PC40:5-1;SM 类 1 个,为 SM36:1-2;TAG 类 12 个,分别为 TAG480、TAG481、TAG 500、TAG501、TAG502、TAG503、TAG522、TAG523、TAG524、TAG525、TAG 541、TAG 543;以上物质均为高表达。4.血热组与血燥组鉴定出了 6种差异化合物,分别为LPE20:1、LPC 19:0、PE 34:3-2、PC42:11、SM31:1、FA15:0,均为高表达。结论:基于UPLC-MS的血清脂代谢分析可以看出,健康组与银屑病组、健康组与各证型、血热组与血燥组间脂代谢表达存在差异,健康组与银屑病组主要在FA、PC、SM、TAG类表达上差异显着;血热组与血燥组在LPE、LPC、PE、PC、SM、FA的表达上存在差异,通过差异代谢物的有利于对银屑病不同证型的差异标志物的深入研究,结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技术方法,将进一步阐明银屑病不同证候可能存在的证候机理。

李姝燏[3](2021)在《复方苦参洗剂外治寻常型头皮银屑病(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的皮肤病,其中头皮为银屑病最常发病的部位之一,常首先出现在头皮或以头皮病变为主,称为头皮银屑病。头皮银屑病的典型特征为红斑、鳞屑伴瘙痒,鳞屑表明混杂有皮脂而呈灰黄色,剥离后见银白色,或兼见束状发,病情顽固难愈。当前临床治疗较为局限,由于受到头皮部位的特殊性及多重因素的影响,无法达到患者期许的治疗效果,对其外在形象、自信心甚至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导师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复方苦参洗剂在前期的临床应用中疗效显着,但缺乏数据支持,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推广。研究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洗剂外治寻常型头皮银屑病(湿热证)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头皮银屑病(湿热证)的74例受试者,通过查询随机数字表,产生随机序列,然后采用抽信封法实现随机隐藏,按照阳性药物随机对照分组的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37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予以复方苦参洗剂外洗治疗,隔日1次,每次1袋;对照组予以卡泊三醇搽剂外涂治疗,每日2次,疗程均为4周,每2周复诊1次。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一般资料的收集(包括性别、年龄、电话、身高、体重、过敏史、治疗史等),两组患者均选取主要发生在头皮的皮损,并在治疗前、治疗14d后、治疗结束后对皮损进行拍照和评估,记录患者治疗前、中、后的单项红斑、鳞屑、浸润评分、S-mP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马拉色菌检出率,最后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注意记录治疗期间头皮刺激发生率及相应处理措施。研究结果:本试验共入组74例患者,其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共完成病例71例,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在治疗前通过数据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指数、病程方面无差别,均具有临床可比性。两组患者的各单项评分红斑、鳞屑、浸润在治疗4周后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浸润评分在治疗2周后已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S-mPASI总评分在治疗后的平均值差值与治疗前的平均值差值有显着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头皮瘙痒程度具有临床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马拉色菌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在治疗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复方苦参洗剂和卡波三醇搽剂对于寻常型头皮银屑病(湿热证)均有效,但复方苦参洗剂显示出更好的疗效。本次治疗过程中复方苦参洗剂未发现皮肤刺激现象及其他不适感。

秦万里[4](2021)在《凉血除湿解毒汤治疗银屑病血热挟湿证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由于银屑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其治疗和防护纷繁复杂,且疗效与安全性常常难以兼顾,所以银屑病成为皮肤科领域重点研究的常见病、疑难病之一。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方法多样,包括内服中药方药、外用中药药膏、中药泡洗疗法、针灸、拔罐等疗法,其中药内服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得到了广大银屑病患者的认可,但整体尚缺乏严格临床试验设计的临床研究证据。基于中医辨证论治基本理论,进一步细化辨证论治的方式是增加中药内服疗效有效途径之一。血热证是寻常型银屑病最常见的证型,也是病情转化的关键,湿邪作为重要而有常见的兼挟之邪,又往往贯穿于银屑病病程的始终,因此,血热挟湿证是细化银屑病辨证论治的首选证型,在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治疗上,医家常常在基础方药中配伍除湿类中药,往往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凉血除湿解毒汤是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院内协定处方凉血活血汤和清热除湿汤合方而成,凉血活血汤为赵炳南赵老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经验方,我科既往前期对凉血活血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证实了该方用于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此外,我科前期已观察应用清热除湿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湿热证和治疗痤疮湿热型的临床研究,均证实了清热除湿汤对于皮肤类病湿热证的有效性,基于以上前期研究基础,我科拟定凉血除湿解毒汤用于银屑病血热挟湿证患者的治疗,提出其是治疗银屑病血热夹湿证的主要方法,在前期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目的:观察凉血除湿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挟湿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优化中药内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诊疗方案并进一步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临床随机、阳性对照、双盲的试验方法,纳入符合寻常型银屑病西医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医辨证分析标准的血热挟湿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口服凉血除湿解毒汤,阳性对照组口服凉血解毒汤,均每日两次。观察时间点为2周、4周、6周及第8周,总疗程为8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主要结局指标和次要结局指标的变化,即银屑病临床体表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改善情况(PASI75、PASI50、PASI90)、P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指数(DLQI)、患者自评瘙痒评分(VAS)变化及安全性。结果:实际入组58例,完成全部治疗周期为38例,其中治疗组18例,对照组20例,脱落20例,对于满足4周的脱落病例,在进行统计分析时将其数据平移,最终治疗组23例、对照组26例纳入统计分析。1.凉血除湿解毒汤组(治疗组)与凉血解毒汤组(对照组)两组8周临床好转率(PASI75)分别为13.0%和11.5%,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PASI50分别为69.6%和50%,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PASI90分别为4.3%和0%,两组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PASI、DLQ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PASI、DLQ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2周、4周、6周、8周)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VAS评分的改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VAS评分在第2周、4周时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6周、8周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本研究纳入的患者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少数有轻微胃肠道反应,经调整药物服用方式后均改善,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1.与凉血解毒汤相比,凉血除湿解毒汤对于寻常型银屑病血热挟湿证的治疗,在临床有效率、改善PASI评分、改善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疗效相当,均有较好的疗效,在改善患者瘙痒证方面,优于凉血解毒汤。2.凉血除湿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挟湿证有较好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谭雯[5](2020)在《加味凉血消风散随机对照治疗寻常型复发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Th1/Th2细胞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加味凉血消风散治疗寻常型复发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以及检测中药干预前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的表达水平,从Th1/Th2平衡初步探讨加味凉血消风散治疗血热证银屑病的作用靶点及抗炎机制,同时探索银屑病易复发的免疫因素。方法:观察性研究:基于随机对照试验,收集寻常型复发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6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分别给予加味凉血消风散免煎颗粒、阿维A胶囊治疗,两组治疗周期为8周,每2周复诊一次。治疗前后观察评估患者的P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生活质量得分(DQOLS)和不良事件,判定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实验室检测:实验组、对照组各随机抽取20人,于入组前及治疗8周后抽取空腹静脉血,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CD4+IFN-γ+)、Th2(CD4+IL-4+)细胞的表达;同时选取10例健康人为健康组、10例达到寻常型银屑病临床治愈标准一年以上者为痊愈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观察指标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PASI评分、皮损面积(BSA)、瘙痒程度评分、生活质量得分(DQOLS)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各项指标前后差值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疗效判定:实验组、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4.5%、50%,有效率分别为100%、96.9%,组间差异不显着,提示加味凉血消风散与阿维A胶囊疗效相当(P>0.05)。试验期间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且试验前后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相关特异性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1)Th1细胞表达水平分析:治疗前,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痊愈组(P<0.05);痊愈组与健康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经加味凉血消风散及阿维A胶囊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h1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水平与痊愈组、健康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Th2细胞表达水平分析:实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h2细胞水平与痊愈组、健康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Th1/Th2比值分析:实验组治疗后的Th1/Th2比值较治疗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h1、Th2细胞及Th1/Th2比值与其对应的PASI评分、BSA(%)、瘙痒程度、DQOLS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寻常型复发型银屑病患者存在Th1免疫分化优势,高表达的Th1细胞可能是银屑病易复发的免疫因素。加味凉血消风散治疗血热证银屑病疗效确切,其免疫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h1细胞含量、Th1/Th2比值,纠正Th1/Th2漂移,恢复其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当血热证向正常化转归时,外周血Th1细胞含量下降,趋近于健康人水平。Th2细胞在复发型银屑病血热证的发病中不具有重要意义。

郭曦彤[6](2020)在《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取穴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检索从建库起到2019年12月有关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整理文献中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使用的腧穴,总结出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与治疗模式。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建库至2019年12月的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文献导入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导入Excel表提取纳入文献基础数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1.用穴频次分析,对111个处方进行穴位频次统计,共涉及75个穴位,总频次为758次。穴位频次超过6的穴位有29个,占总频次为669次(88.25%);2.腧穴与经络相关性分析,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处方用穴频次最高的经络为足太阳膀胱经,为344次(45.38%)。用穴个数以足太阳膀胱经为最多,为19个;3.腧穴分布相关性分析,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所选腧穴主要分布于背腰部,其用穴频次为357次(49.44%),用穴个数为23个;4.特定穴相关性分析,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共使用了 58个特定穴,使用频次为627次(82.71%)。特定穴的使用率远远高于非特定穴,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背俞穴,使用频次为286次(45.61%),用穴个数为12个;5.针刺治疗方式相关性分析,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共使用了 5种针刺方法,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常规针刺,使用频次为279次(36.8%);其次为穴位埋线,使用频次为179次(23.61%);以及刺络拔罐,使用频次为164次(21.63%);6.组穴规则分析,得出高频穴位组合19组,其中2穴位高频组合有16组,如:曲池,足三里(44次);肺俞,肝俞(41次);肺俞,曲池(35次)等。3穴位高频组合有3组,如肺俞,肝俞,脾俞(30次);肺俞,肝俞,肾俞(29次);肺俞,曲池,足三里(26次);7.穴位组合分析,共得出4条规则,一共21组穴位模式。置信度为1的有两组,分别是:肺俞,心俞->肝俞;肺俞,脾俞,肾俞->肝俞;8.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得出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3~5个腧穴核心组合,分别为:身柱至阳神道;身柱至阳中枢;肺俞小肠俞膈俞;肝俞肺俞心俞脾俞厥阴俞;陶道灵台太渊;陶道灵台中枢;合谷风池曲池三阴交;血海曲池风市尺泽。进一步聚类,得出4首新穴位处方。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4首新处方分别为:身柱至阳神道中枢;肺俞小肠俞膈俞肝俞心俞脾俞厥阴俞;陶道灵台太渊中枢以及合谷风池曲池三阴交血海风市尺泽;结论:1.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针刺处方中常用穴位分别是:曲池、肺俞、肝俞、足三里、肾俞、血海、大椎、脾俞、阿是穴、膈俞、三阴交、心俞、合谷、膀胱俞、胆俞、风池、委中、大肠俞、风市、胃俞、三焦俞、小肠俞、陶道、百会、厥阴俞、灵台、太冲、外关、阳陵泉。其中穴位频次超过40的穴位有5个,分别是:曲池、肺俞、肝俞、足三里、肾俞;2.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针刺处方中常用经络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3.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针刺处方中在人体部位中的分布多位于:腰背部、下肢部和上肢部;4.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针刺处方中常用特定穴分别是:背俞穴、五腧穴、下合穴、八会穴和原穴;5.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针刺常用治疗分布是:常规针刺、穴位埋线和刺络拔罐;6.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针刺处方中高频穴位组合,分别是:曲池,足三里;肺俞,肝俞;肺俞,曲池;7.针刺寻常型银屑病常用核心穴位由肾俞、肺俞、肝俞、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脾俞、大椎、心俞、膈俞、血海配伍而成;8.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新处方4组,分别是:身柱至阳神道中枢;肺俞小肠俞膈俞肝俞心俞脾俞厥阴俞;陶道灵台太渊中枢以及合谷风池曲池三阴交血海风市尺泽;

任小雪[7](2020)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脓疱型银屑病53例回顾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湿毒蕴阻证脓疱型银屑病住院患者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等,为今后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9年12月期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53例确诊的脓疱型银屑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首发年龄、本次发病年龄、性别、发病季节、既往疾病史和用药史、发病诱因、入院时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及用药、药物副反应、住院天数、脓疱消退天数等进行数据整理。采用中文版SPSS 22.0将WPS Excel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53例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1.76,平均发病年龄为45.98±15.98岁。无寻常型银屑病病史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5.13±18.51岁)相对比有寻常型银屑病病史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2.19±12.67岁)平均发病年龄小。2.诱因:季节规律不明显,患者自觉无明显发病诱因26例,自觉有诱因者27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7例;有发热症状6例;减量或停用药物8例;术后2例;咽痛或扁桃体肿7例;接触刺激物1例。3.疾病史:既往心血管疾病6例,高血压病13例,糖尿病9例,有肝、胆疾病9例,呼吸道疾病1例,癫痫1人。4.实验室检查:近半数的患者出现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升高,肝酶异常5例,低钙9例,尿酸高13例,血脂异常39例,总蛋白低16例,免疫功能紊乱48例,血糖升高9例,CRP升高20例,脂肪肝14例。5.治疗结果:38例患者显效;13例患者有效;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达96.22%。结论:1.本病男女皆可患,无寻常型银屑病史的GPP患者发病年龄较早些;2.本病可因感染和激素的不当使用诱发,近半数患者血象提示炎症反应;3.所有的病人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着总有效率达96.22%。

郭简宁[8](2020)在《逍遥散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及抑郁神经递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由免疫系统、炎症介质、银屑病相关易感基因和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被异常激活,释放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引起银屑病样皮损。研究表明,银屑病也是一种心身疾病,抑郁症是其最常见的伴发疾病之一,抑郁症不仅加重银屑病皮损,而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疾病迁延不愈,进而加重患者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抑郁等不良情绪引发机体神经递质分泌紊乱并提高血管通透性促进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神经递质通过神经免疫系统作用,异常激活免疫细胞,促使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多,引发或放大银屑病的炎症反应,被放大的炎症反应又可加重中枢神经炎症,形成恶性循环。而口服抗抑郁药物或心理疏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银屑病治疗效果,并成为一种重要的干预手段。中医认为抑郁症属于情志病范畴,众多医家提出“从肝论治”银屑病,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我的导师李萍教授在银屑病“从血论治”的基础上,结合“从肝论治”银屑病的思路,认为银屑病的发病与肝尤为密切,气机郁滞为银屑病的始发环节,重视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的治疗作用。针对肝郁脾虚型银屑病患者,临床表现为因情绪波动后发病,皮损干燥脱屑呈淡红色,并对称分布,伴有抑郁寡欢、沉闷欲哭,善太息,食欲不佳和失眠等症状,拟用逍遥散加减进行治疗,针对患者不同临床表现,随症加减,疗效颇佳,但其核心方剂-逍遥散的治疗作用尚不明确。为了进一步探究逍遥散干预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本课题观察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模型是否存在抑郁症表现,此种动物模型是否存在肝郁脾虚证候,并运用逍遥散进行干预,观察其对银屑病小鼠PASI评分、皮损组织形态学、炎性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的含量的影响,从神经免疫调节角度阐明逍遥散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理论研究李萍教授运用逍遥散加减治疗银屑病经验逍遥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经过后世医家传承发展后,在临床中广泛用于内科、妇科和皮肤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该文通过介绍银屑病病因病机、逍遥散运用原理及组成方药分析、银屑病与情志的关系、逍遥散对情志的调控研究以及典型案例,总结了李萍授在临床上运用逍遥散随证化裁治疗肝郁脾虚型银屑病的思想和经验,李萍教授结合“精-气-血-津液”辨证,分析肝的生理功能与银屑病的联系,注重气机郁滞为银屑病的始发环节,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以及情志因素的致病作用,分析其热邪的源头,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实验研究实验一 观察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抑郁行为学表现目的:观察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模型是否存在抑郁行为,此种动物模型是否存在肝郁脾虚证候。方法:45只BALB/c雄性小鼠,背部备皮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甲氨蝶呤组(Methotrexate,MTX)、氟西汀组(Fluoxetine),氟西汀合用甲氨蝶呤组(Fluoxetine-MTX),每日用5%咪喹莫特乳膏(Imiquimod,IMQ)涂抹小鼠背部诱导银屑病样皮损,连续涂抹8天。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每日进行评分,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表皮厚度,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皮损中Ki67及CD3+T淋巴细胞的表达,高通量液相蛋白芯片检测皮损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观察小鼠体质量变化,糖水偏好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价各组小鼠抑郁行为学差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检测小鼠前额皮质、海马和下丘脑区脑组织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5-HIA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肾上腺素(Adrenaline,Ad)、多巴胺(Dopamine,DA)、谷氨酸(Glutamate,Glu)和高香草醛(Herpes virus ateles,HVA)等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皮损鳞屑肥厚、浸润严重、红斑明显,表皮厚度、Ki67及CD3+T淋巴细胞的表达、IL-12p70、IL-17A和IL-23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均增加(P<0.05),IL-10含量减少(P<0.01);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IL-10含量增加,其余指标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空白对照组小鼠体质量变化幅度小于模型组(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糖水偏好率显着降低(P<0.01),中央区路程和中央区时间均显着减少(P<0.01),不同脑区中5-HT、Ad、3,4-二羟基苯乙酸(3,4-Dihydroxyphenylaceticacid,DOPAC)、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和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lic acid,GABA)含量显着降低(P<0.05);而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以上指标均有一定改善。此外,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毛发凌乱、色泽枯黄,精神萎靡,体质量下降明显,存在肝郁脾虚证的宏观表征。糖水偏好实验及旷场行为学实验表明银屑病样小鼠存在抑郁行为。不同脑区神经递质含量降低,客观指标与肝郁脾虚证一致。结论:咪喹莫特涂抹8天,可导致小鼠出现银屑病样皮损并存在抑郁症表现,此种模型可能存在肝郁脾虚证候。实验二 逍遥散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的干预作用目的:观察逍遥散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及抑郁行为学的干预作用。方法:36只BALB/c雄性小鼠,背部备皮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甲氨蝶呤组(MTX)和逍遥散高、中、低剂量组(XH、XM、XL),每组6只,5%咪喹莫特乳膏背部涂抹诱导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每日进行PASI评分,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表皮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中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皮损中Ki67表达情况;每日观察小鼠一般状态,体质量变化,糖水偏好实验和旷场实验探究小鼠行为学差异。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皮损鳞屑肥厚、浸润严重、红斑明显,PASI评分升高,表皮显着增厚、皮损中Ki67和CD3+T细胞表达水平显着增加(P<0.001);各治疗组小鼠背部皮损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PASI评分和表皮厚度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各治疗组皮损中Ki67和CD3+T细胞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毛发凌乱、精神萎靡不振,一般状态差,造模前后体质量变化明显;糖水偏好率降低(P<0.01);在旷场环境中,其运动总路程、平均速度、中央区时间和中央区路程均降低(P<0.05)。而逍遥散各剂量组小鼠一般状态得到改善,糖水偏好率提高,其旷场行为学各项指标均上升。结论:逍遥散不仅缓解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而且改善其抑郁行为。实验三 逍遥散治疗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机制研究目的:观察逍遥散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中炎性细胞因子、炎症信号通路及抑郁相关神经递质的干预作用。方法:36只BALB/c雄性小鼠,背部备皮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甲氨蝶呤组(MTX)和逍遥散高、中、低剂量组(XH、XM、XL),每组6只,5%咪喹莫特乳膏背部涂抹诱导小鼠银屑病样皮损。高通量液相蛋白芯片检测皮损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皮损组织中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 p65)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38(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磷酸化水平。HPLC-MS 技术检测小 鼠前额皮质、海马区和下丘脑区脑组织DA、5-HT和Ad等神经递质的含量;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PASI评分与小鼠前额皮质、海马和下丘脑组织中DA、5-HT和Ad等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皮损中IL-12p70、IL-17A、IL-18、IL-23和TNF-α的含量显着升高(P<0.01),IL-10含量显着降低(P<0.01),而逍遥散各剂量组上述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较模型组不同程度降低(P<0.05),IL-10含量显着升高(P<0.05)。模型组小鼠皮损中NF-κB p65和p38 MAPK磷酸化水平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逍遥散低剂量组小鼠皮损中p38 MAPK磷酸化水平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模型组小鼠不同脑组织中5-HT、Ad、NE和GABA等神经递质的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逍遥散各剂量组小鼠不同脑区中5-HT和Ad的含量较模型组显着提高(P<0.05),Glu的含量降低(P<0.05)。银屑病样小鼠PASI评分与不同脑区中5-HT、NE、Ad和GABA的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皮损PASI评分与抑郁症相关神经递质的表达呈负相关,其抑郁程度随银屑病皮损的加重而加重;逍遥散可通过减少局部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皮损中NF-κBp65和p38MAPK的磷酸化,缓解银屑病炎症反应;同时上调抑郁症相关神经递质的表达水平,改善小鼠的抑郁状态。结语课题发现,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存在抑郁症表现,其抑郁程度与皮损严重程度呈负相关;逍遥散可通过抑制IL-17A、IL-23和TNF-α的分泌,促进IL-10的表达,抑制NF-κB和MAPK信号通路中p65和p38的磷酸化,减轻皮损炎症反应和表皮增殖,缓解银屑病样小鼠皮损;并上调银屑病样小鼠不同脑区中5-HT和Ad的含量,改善银屑病样小鼠的抑郁行为,在改善银屑病皮损的同时缓解抑郁症状。

崔碟[9](2020)在《活血消疕汤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活血消疕汤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血瘀证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9例血瘀证寻常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1及对照组2,每组各33例。试验组口服活血消疕汤联合刺络拔罐;对照组1口服阿维A胶囊联合刺络拔罐;对照组2口服活血消疕汤。3组均外用黄金万红膏,疗程4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DLQ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的变化。运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例患者中,试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1脱落3例,对照组2脱落2例,共观察有效病例93例。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PAS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组疗效比较,总有效率试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分别为:96.86%,76.67%,80.65%;试验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3组PAS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4.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分别为:6.25%,26.67%,6.45%;试验组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停药后随访3月,复发率试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分别为:8.70%,46.15%,37.50%;试验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消疕汤”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血瘀证寻常型斑块型银屑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复发率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周冬梅,王萍,陈维文,李萍,张苍[10](2019)在《从血论治到气血津液论治银屑病的理论演变分析》文中指出追溯从血论治银屑病的理论源流,分析其理论内涵、理论发展,总结气血津液论治银屑病的理论发展、形成过程,论述气血津液论治银屑病的辨证与方药,从理论演变看赵炳南先生治疗银屑病的思路。

二、张志礼中医辨证治疗银屑病方法及临床研究(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张志礼中医辨证治疗银屑病方法及临床研究(一)(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代谢组学探讨“开玄解毒、补肾培元”法对银屑病脂代谢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银屑病的中医辨治概况
        1. 病名
        2. 银屑病中医病因病机
        3. 银屑病古代医家治疗概况
        4. 银屑病现代医家治疗概况
        5. 总结与展望
        6.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代谢组学在银屑病研究进展
        1. 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2. 代谢组学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应用
        3. 代谢组学在银屑病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4. 总结与展望
        5.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开玄解毒、补肾培元”治疗银屑病 临床观察
    第一节 临床病例纳排标准
        1. 银屑病病例选择
        2. 健康志愿者病例选择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 干预设置
        2. 病例观察表
        3. 评价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5. 伦理学申明
    第三节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银屑病和健康人代谢相关指标比较
        3. 开玄补肾法治疗前后疗效分析
        4. 开玄补肾法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
        5. 安全性观察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第六节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代谢组学探究“开玄解毒、补肾培元”法对银屑病脂代谢影响
    第一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1. 样品采集与储存
        2. 材料及试剂
        3. 样品制备
        4. 实验仪器与条件
        5. 数据处理
    第二节 结果
        1. 靶向脂质组学研究流程及数据质量控制情况
        2. 银屑病生物标志物
        3. 开玄补肾法调节银屑病脂代谢作用靶点及机制
        4. 银屑病疾病严重程度及开玄补肾法治疗银屑病疗效标志物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五节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基于UPLC-MS的寻常型银屑病血清脂代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寻常型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1 银屑病的古代认识
        2 近现代医家对寻常型银屑病的辨证分型
        3 银屑病中医证型的现代研究
    综述二 脂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1 脂质组学的基本概况
        2 脂质组学关于中医证候的研究
        3 银屑病基于脂质代谢的现代研究
        4 小结
前言
临床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观察指标
    2 整理统计
        2.1 资料整理与汇总
        2.2 统计软件及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银屑病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3.2 银屑病患者与健康者的资料分析
        3.3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各证型间资料分析
    4 讨论
        4.1 试从脂代谢角度探寻中医证候规律
        4.2 临床资料分析验证了银屑病患者存在脂代谢异常
        4.3 银屑病不同证型临床资料区别不显着
        4.4 小结
实验部分 寻常型银屑病血清脂代谢研究
    1 病例来源
        1.1 研究对象
        1.2 筛选(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实验研究
        2.1 实验仪器
        2.2 检测试剂
        2.3 实验条件
        2.4 数据预处理
        2.5 数据采集与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健康组与银屑病组比较
        3.2 健康组与血热组比较
        3.3 健康组与血燥组比较
        3.4 血热组与血燥组比较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3)复方苦参洗剂外治寻常型头皮银屑病(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研究进展
        1 病名溯源
        2 历代医家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血分病变
        2.2 毒邪理论
        2.3 风邪致病
        2.4 湿邪为患
        2.5 玄府学说日渐丰富
        3 中医辨证内治法概况
        3.1 清热凉血法
        3.2 养血润燥法
        3.3 除湿解毒法
        3.4 活血祛瘀法
        3.5 祛风通络法
        3.6 开玄通府法
        4 头皮银屑病的中医外治现状
        4.1 中药外涂法
        4.2 中药外洗法
        4.3 湿敷法
        4.4 中药封包法
        4.5 其他外治法
        4.5.1 穴位注射
        4.5.2 针刺、放血疗法
        4.5.3 针刀技术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西医学研究进展
        1 头皮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1.1 头皮结构的特殊性
        1.2 免疫因素
        1.3 真菌感染
        1.4 代谢障碍
        1.5 生活习惯、环境因素
        2 头皮银屑病的西医外治法
        2.1 皮质类固醇激素类
        2.2 维生素D3衍生物
        2.3 煤焦油制剂
        2.4 水杨酸
        2.5 抗真菌药
        2.6 矿泉浴
        2.8 光疗法
        2.7 联合疗法
        3 头皮银屑病的西医内治法
        3.1 传统治疗
        3.2 生物制剂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一 研究内容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西医非进行期分期标准
        2.3 中医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剔除标准
        3.4 病例的脱落
        3.5 脱落或剔除病例的处理
        4 研究设计
        4.1 设计方法
        4.2 样本量估算
        4.3 治疗药物及方案
        4.4 注意事项
        5 数据观察
        5.1 一般记录项目
        5.2 数据采集
        5.3 评价指标
        5.3.1 头皮改良PASI评分
        5.3.2 头皮瘙痒评分
        5.3.3 马拉色菌检出率
        5.4 疗效评价标准
        5.5 头皮刺激发生率
        6 统计学方法
    二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一般资料
        3 两组临床研究结果
        3.1 红斑、鳞屑、浸润各单项评分比较
        3.2 两组S-mPASI总评分比较
        3.3 头皮瘙痒程度比较
        3.4 马拉色菌检出率比较
        3.5 总有效率比较
        4 头皮刺激发生率
    三. 讨论
        1 研究背景
        1.1 当前外治法的局限性
        1.2 中药外洗法的优势
        1.3 病因病机分析
        1.3.1 血热夹湿
        1.3.2 挟风上扰
        2 复方苦参洗剂的拟方依据
        3 复方苦参洗剂的组方分析
        4 复方苦参洗剂中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5 复方苦参洗剂外治寻常型头皮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6 小结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表1 一般资料
    附表2 头皮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
    附表3 头皮瘙痒程度评分
    附表4 头皮刺激事件
    附表5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凉血除湿解毒汤治疗银屑病血热挟湿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传统医学对于银屑病血热证的认识
        1.1 古代医家对“银屑病血热证”的认识演变和发展
        1.1.1 中医病名及症状论述
        1.1.2 历代银屑病血热证的中医病因病机论述
        1.1.3 历代各家对银屑病血热证治法
        1.2 现代中医对“银屑病血热证”的认识与治疗
        1.2.1 现代中医对“银屑病血热证”的认识
        1.2.2 现代中医对“银屑病血热证”的治疗
    2 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2.1 流行病学研究
        2.1.1 发病率及分布
        2.1.2 银屑病患者性别分布
        2.1.3 银屑病发病年龄分析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1 免疫异常
        2.2.2 角质形成细胞异常
        2.2.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异常升高
        2.2.4 其它
        2.3 银屑病治疗概况
        2.3.1 银屑病系统治疗药物
        2.3.2 局部用药疗法
        2.3.3 物理疗法
        2.3.4 其它疗法
        2.3.5 联合疗法
前言
第二部分 凉血除湿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挟湿证的疗效观察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类型与原则
        3.2 研究药物用法、用量
        3.3 试验分组
        3.4 合并用药
        3.5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3.6 观察时点、疗程
        3.7 观察指标
        3.8 不良事件轻重程度判定
        3.9 技术路线
    4 统计方法
    5 临床资料分析与疗效观察结果
        5.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5.1.1 患者入组情况
        5.1.2 基线资料
        5.1.3 病情演变情况
        5.2 疗效观察
        5.2.1 两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
        5.2.2 两组治疗后PASI改善情况比较
        5.2.3 两组治疗前后DLQI评分比较
        5.2.4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5.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法依据
    2 试验方法讨论
    3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讨论
        3.1 疗效讨论
        3.2 安全性讨论
    4 关于凉血除湿解毒汤方解的探讨
    5 现代药理学分析
    6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5)加味凉血消风散随机对照治疗寻常型复发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Th1/Th2细胞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加味凉血消风散治疗寻常型复发型银屑病(血热证)临床观察
    1.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试验目的
        1.2 病例来源
        1.3 诊疗标准
        1.3.1 疾病诊断标准
        1.3.2 血热证辨证标准
        1.3.3 复发类型分类标准
        1.3.4 病例纳入标准
        1.3.5 排除标准
        1.3.6 剔除标准
        1.3.7 脱落标准
        1.4 研究方法
        1.4.1 随机方法
        1.4.2 治疗方案
        1.4.3 技术路线图
        1.5 观察指标
        1.5.1 一般观察项目
        1.5.2 体格检查
        1.5.3 安全性评价
        1.5.4 不良事件记录
        1.6 疗效观察项
        1.6.1 PASI评分法
        1.6.2 临床疗效判定
        1.6.3 瘙痒程度评分
        1.6.4 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DQOLS)
        1.7 质量控制
        1.8 统计方法
    2.观察结果分析
        2.1 基本情况比较
        2.1.1 年龄
        2.1.2 性别
        2.1.3 病程
        2.1.4 治疗前PASI评分、BSA、瘙痒程度评分、DQOLS比较
        2.2 疗效评价
        2.2.1 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
        2.2.2 治疗前后皮损面积(BSA)比较
        2.2.3 治疗前后瘙痒程度评分比较
        2.2.4 治疗前后DQOLS比较
        2.2.5 疗效比较
        2.3 安全性指标
        2.4 不良事件及脱落情况
    3.观察结果分析
        3.1 临床疗效分析
        3.2 安全性评析
第二部分 :加味凉血消风散对外周血Th1、Th2细胞的影响
    1.总体设计
        1.1 研究目的
        1.2 分组
        1.3 入组标准
        1.3.1 健康人入组标准
        1.3.2 痊愈者入组标准
        1.4 实验流程图
        1.5 实验室检测
        1.5.1 样本采集
        1.5.2 实验仪器
        1.5.3 实验试剂
        1.5.4 实验方法
        1.5.5 实验步骤
    2.检测结果分析
        2.1 组间基线比较
        2.2 Th1、Th2细胞检测结果
        2.2.1 治疗组治疗前与痊愈组、健康组比较
        2.2.2 实验组、对照组治疗前与痊愈组、健康组比较
        2.2.3 实验组、对照组治疗后与痊愈组、健康组比较
        2.2.4 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
        2.2.5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2.3 相关性分析
        2.3.1 治疗前Th1、Th2、Th1/Th2与PASI评分、BSA(%)、瘙痒程度评分、DQOLS相关性分析
        2.3.2 治疗后Th1、Th2、Th1/Th2与PASI评分、BSA(%)、瘙痒程度评分、DQOLS相关性分析
    3.外周血Th1、Th2细胞表达水平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1.1 历史沿革
        1.2 致病论演变
        1.3 证候研究
        1.4 治法治则
    2.西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2.1 银屑病与遗传
        2.2 银屑病与感染
        2.3 银屑病与免疫
        2.4 银屑病复发与免疫
        2.5 治疗进展
    3.导师对复发型血热证银屑病的认识
    4.方药分析
        4.1 组方解析
        4.2 单味药研究进展
    5.作用机制初步探讨
结语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综述 中医药调节银屑病相关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二:PASI评分表
    附件三:皮肤病生活质量表
    附件四: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取穴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银屑病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1.1 银屑病的西医研究概况
        1.1.1 西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1.1.2 西医病因病机
        1.1.3 西医诊断依据
        1.1.4 西医诊断评分方法
        1.1.5 西医实验室检査
        1.1.6 西医治疗
    1.2 银屑病的中医研究概况
        1.2.1 古代中医对银屑病名的认识
        1.2.2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2.3 中医治疗
第二章 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用穴规律分析
    2.1 研究目的
    2.2 资料与方法
        2.2.1 检索策略
        2.2.2 文献筛选
        2.2.3 数据规范化
        2.2.4 筛选步骤
        2.2.5 数据处理
        2.2.6 统计方法
    2.3 结果
        2.3.1 检索分析结果
        2.3.2 研究分析结果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3.1 寻常型银屑病选穴规律
        3.1.1 常用穴位
        3.1.2 常用经络
        3.1.3 常用特定穴
        3.1.4 新处方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中西医结合治疗脓疱型银屑病53例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脓疱型银屑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逍遥散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及抑郁神经递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综述一 神经免疫调节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
        1 银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
        2 神经—免疫调节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3 干预神经免疫调节可治疗银屑病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从肝论治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1 疏肝法代表方剂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
        2 清肝法代表方剂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
        3 泻子法代表方剂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
        4 泻肝法代表方剂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
        5 平肝法代表方剂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
        6 疏肝活血法代表方剂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
        7 散肝法代表方剂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
        8 养肝柔肝法代表方剂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前言
理论研究 李萍教授运用逍遥散加减治疗银屑病经验
    1 银屑病病因病机分析
    2 逍遥散运用原理及组成方药分析
    3 银屑病与情志的关系
    4 逍遥散对情志的调控研究
    5 典型案例分析
    6 总结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观察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抑郁行为学表现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逍遥散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的干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逍遥散治疗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活血消疕汤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与说明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分组
    1.4 试验方案
    1.5 疗效观察指标及记录方法
    1.6 疗效评价
    1.7 复发率
    1.8 统计学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研究结果分析
3 讨论
    3.1 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3.2 西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3.3 血瘀与银屑病
    3.4 活血消疕汤方药分析
    3.5 刺络拔罐作用机制探讨
    3.6 研究结果分析
    3.7 创新点
    3.8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银屑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10)从血论治到气血津液论治银屑病的理论演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从血论治银屑病新解
    1.1 从血论治银屑病理论源流
        1.1.1 寻常型银屑“从血论治”的起源:
        1.1.2 寻常型银屑“从血论治”理论的形成:
    1.2 从血论治银屑病理论的内涵
    1.3 从血论治银屑病理论的发展
        1.3.1 辨血为主,关注兼证:
        1.3.2 气血津液辨治银屑病:
2 气血津液辨治银屑病理论的内涵
    2.1 气血津液的生理作用及常见病理变化
        2.1.1 气:
        2.1.2 血:
        2.1.3 津液:
        2.1.4 气血津液的关系:
    2.2 气血津液的辨证方法
    2.3 气血津液辨治银屑病的选方用药
        2.3.1 赵炳南先生治疗银屑病的经典方剂:
        2.3.2 治疗银屑病的优化方剂:

四、张志礼中医辨证治疗银屑病方法及临床研究(一)(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代谢组学探讨“开玄解毒、补肾培元”法对银屑病脂代谢影响[D]. 代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基于UPLC-MS的寻常型银屑病血清脂代谢研究[D]. 何春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复方苦参洗剂外治寻常型头皮银屑病(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姝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凉血除湿解毒汤治疗银屑病血热挟湿证的疗效观察[D]. 秦万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加味凉血消风散随机对照治疗寻常型复发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Th1/Th2细胞影响的研究[D]. 谭雯.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取穴规律研究[D]. 郭曦彤.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7)
  • [7]中西医结合治疗脓疱型银屑病53例回顾性分析[D]. 任小雪.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逍遥散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及抑郁神经递质的影响[D]. 郭简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活血消疕汤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D]. 崔碟.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从血论治到气血津液论治银屑病的理论演变分析[J]. 周冬梅,王萍,陈维文,李萍,张苍. 北京中医药, 2019(08)

标签:;  ;  ;  ;  ;  

张至礼 银屑病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及临床研究(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