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沙窑瓷器游历中东(上)

唐代长沙窑瓷器游历中东(上)

一、唐代长沙窑瓷远渡中东(上)(论文文献综述)

白野[1](2021)在《从中国瓷器看古代中阿经济文化交流》文中认为中国与阿拉伯世界自古就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唐高宗永徽二年,阿拉伯帝国的使者首次来华,标志着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交往进入新的阶段。自唐朝以来的几个世纪,中国曾向阿拉伯世界出口了大量的外销瓷。随着中阿贸易交流的不断深入,大量阿拉伯客商来华经商甚至居住,同时,他们也带来了原先不为中国人所知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而这些外销瓷也逐步带有了一些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特征,

申素[2](2019)在《唐长沙窑瓷业经济的考古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8—9世纪时期重要外销贸易瓷之一的长沙窑陶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目前大多数研究成果多集中于长沙窑瓷器的工艺属性和瓷器产品本身,对长沙窑瓷业经济的研究关注度不够。瓷业经济史研究是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完整的长沙窑瓷业研究史应该是一部包含瓷器工艺史、瓷器经济史和瓷器美术史的综合史。中国古代制瓷业分布广泛,但由于自古以来施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除部分官窑瓷器作坊留有一些记载,宋代以前详细记载民间制瓷手工业的相关文献十分稀少。因此,目前大多数瓷窑遗址主要采用考古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的大量古代瓷窑遗址成为研究古代制瓷手工业的主要素材。基于考古学视角研究长沙窑瓷业经济,对长沙窑瓷器产品的生产组织形式、国内外的销售区域及范围、瓷业经济发展情况等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廓清长沙窑瓷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本文研究的关注点主要是长沙窑瓷业经济。为了更好地研究长沙窑瓷业经济问题,论文从以下六个部分进行阐释和说明。第一部分是绪论。这部分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介绍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国内外关于长沙窑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创新、难点及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长沙窑概况。这部分介绍长沙窑的历史、地理位置、名称由来;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考古发掘报告、博物馆藏品来说明长沙窑的历史地位及意义。第三部分是关于长沙窑瓷业经济发展背景的研究。这方面主要通过对唐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口、税收、贸易政策、瓷业技术和文化交流等因素的研究,来呈现长沙窑瓷业经济发展的背景及对其继续发展的影响。第四部分主要是对生产资料、生产组织形式及影响长沙窑生产的诸多要素进行研究,来探讨长沙窑瓷业经济的发展情况。其中生产要素包括原料、燃料、水资源;生产组织形式包括窑厂规模、产品产量、生产方式、制度管理、技术分工等。第五部分是通过文献资料、考古发掘出土、出水报告分析唐长沙窑瓷器的内外销情况及销售线路。第六部分主要论述了长沙窑瓷器产品的内外销产量、产值和贸易;长沙窑瓷业经济效益和利润;瓷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等多方面内容,以此来探讨瓷业经济的发展对生产地和销售地瓷业生产的影响及对当时湖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结语部分对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全心怡,张华,麻力扬[3](2018)在《长沙窑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初探》文中研究指明通过简述长沙窑历史,辩证分析当前长沙窑文创产品设计开发背景,明确长沙窑文创设计的基本精神。通过构建长沙窑文化空间与文创产品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出产品的外观造型、交互方式和精神内涵三者相统一的创意设计方法。提出基于不同层面文化内涵的多层次文创产品设计方法对长沙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汤维[4](2018)在《长沙窑模印贴花特色纹饰的研究与创新》文中指出长沙窑又名铜官窑,位于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至石诸湖一带。兴盛于唐中晚期,没落于五代时期。因其生产的产品在装饰手法上,丰富多彩,技艺精湛,在创作题材上开放、包容、创新,融合了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其它外域文化,成为中国时期独树一帜,生命力旺盛的窑口,占领了广阔的国内和国际市场。长沙窑首创釉下彩装饰工艺,并在装饰上大量引入绘画、书法、诗歌等反应唐代社会面貌的艺术元素,而瓷胎装饰工艺的模印贴花则是它除釉下彩之外的又一大特色和亮点,引人注目。长沙窑作为兴盛的外销瓷反映出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艺术价值,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现今长沙窑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缺乏实质性的创新,同时大量的机器制造取代了传统工艺,导致了传统工艺处于被动保护模式,从而得不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本文主要在继承原有装饰工艺的基础上,从传统纹样、传统造型、釉色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和再创造。本文结合设计学、美术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等多门学科。以代表长沙窑模印贴花装饰纹样为研究主体,对陶瓷材料、模印贴花纹样、器物造型的再设计、及釉料的装饰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同时结合合理的实验方法把本次研究所学运用到自身的艺术创作中去。只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换一种方式让人们欣赏这门古老艺术,才能让其走进、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改变,并不是摒弃过往,而是为了找到更好的自己,这才是对待传统手工艺的正确态度,从而激发着每一个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使保护传统工艺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使命。

杨阳[5](2017)在《跨文化视野下的唐五代时期长沙窑陶瓷对外贸易研究》文中认为人类学引进中国后,如何用这一新的视角研究中国历史问题,成为中国人类学家们思考的热门论题。人类学强调对“异文化”的研究,这种由地理空间造成的“异文化”限制了人类学研究历史维度的话题。方李莉研究员提出时间也能造成文化的隔阂,将“异文化”的概念扩充到时间维度,为人类学介入历史话题创造了可能。中国在历史上不仅是一个黄色的农业文明国家,也具有蓝色的海洋文明的因素。唐五代时期,世界历史开始进入全球化的初始阶段,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互动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频繁起来,而陶瓷贸易交流是唐代的中国与国外文化交流的第一个高峰,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唐文化进入印度洋,到达东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海外各地,与这些地区的文化进行了交流互动。本论文以艺术人类学的视角与方法,以唐五代时期的长沙窑为研究主体介入陶瓷历史领域的研究。通过艺术人类学的视角认识到,陶瓷不仅仅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载的文化因素及它所反映出来的大的文化语境。本文将陶瓷作为一门手工艺来研究,以全球性的眼光,将研究主体置于其文化和社会语境中,通过对长沙窑陶瓷艺术的“深描”,阐释陶瓷艺术生产、流通、接受的整个生态过程,并进一步探讨由陶瓷艺术符号所折射出的跨文化交流,以此来揭示唐五代时期陶瓷外销全貌,窥探中国“蓝色文明”的第一波高峰。

罗晓艳[6](2016)在《摩羯纹的发展及特征浅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摩羯纹是随着佛经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后秦龟兹鸠摩罗什《大智度论》第七:"是摩伽罗鱼王开口,一是实日,二日是鱼眼,白山是鱼齿,水流奔趣,是入其口。"东晋天竺佛驮跋陀罗《大广方佛华严经》五十九:"……摩伽罗鱼所不能害。"唐慧琳着《一切经音义》卷四一:"摩羯者,梵语也。海中大鱼,吞啖一切。"《洛阳伽蓝记》中有记载:"於是西行五日,至如来舍

王欣亚,王妮[7](2015)在《唐代金银器中的外来文化——以摩竭纹装饰为例》文中指出唐代金银器装饰工艺中包含有很多外来文化因素,摩竭纹就是其中一种。通过在阐述唐代金银器上摩竭纹的发现与特点的基础上,拟进一步探讨摩竭纹在唐代的发展问题。

易军[8](2014)在《长沙窑事物原型获取与数字化表征》文中认为长沙窑是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唐代窑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附近石渚的瓦渣坪一带,是极富湖湘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长沙窑事物原型及其数字化表征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其基本研究思路是采用原型理论和数字化方法来获取和表征长沙窑事物,构建理论模型,并通过设计实践试图解决长沙窑面临的文化延续和发展问题。本研究课题来源于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基于湖湘地域文化的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子课题之一《基于数字化和湖湘文化特色的创意产品设计共性关键技术》,并以作者在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虚拟原型与反求模型实验室的部分研究工作为基础。本文研究长沙窑的事物原型、数字化和设计三个理论与实践问题。“事物”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基于原型的长沙窑事物结构,长沙窑的“物承文化”和“事承文化”及其关系。事物原型研究的三个层面是:长沙窑的文化现象;“事”和“物”的关系;认知模式和“深层”文化模式。数字化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基于长沙窑事物结构,采用数字化方法来获取、表征和应用长沙窑的事物原型;设计研究的关键问题是:长沙窑事物原型驱动的设计创意模式,基于原型启发和原型匹配的设计创意机制,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设计创意扩散过程。论文以长沙窑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实验、案例分析和数字化方法等研究过程论证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正确性、可用性和实用性。论文研究的基本结构为:第一章以文献综述为基础,定义了本文研究的研究范畴、术语与关键问题。第二章从设计角度分析长沙窑事物与事物原型,提出长沙窑的事物原型框架,以及长沙窑事物原型的基本应用范式,即原型匹配和原型启发,并且讨论具体的数字化方法和技术基础。第三章以文献资料为研究证据和史料资源,结合博物馆考察和实地调查等方式,主要研究长沙窑的事与物。在长沙窑事物研究的证据和史料来源的基础上,研究长沙窑事物结构的各项具体内容。第四章根据长沙窑事物特点研究物原型和事原型获取与数字化表征的具体方法和技术路线,提出长沙窑事物原型获取流程,进行事物原型获取与数字化表征实验,初步构建了长沙窑事物原型素材集框架。第五章以长沙窑文化空间和原型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事物原型启发和基于事物原型匹配的设计创意机制。面向长沙窑创意产品设计,提出了事物原型驱动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流程,探讨了事物原型特征应用的创意设计的意义和价值。第六章重点研究了长沙窑事物虚拟现实展示和人机实时交互的软件技术选择与应用、硬件设备选型与展示环境构建,并在实验室进行了部分演示案例模拟。研究的成果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理论层面上,探索一套基于事物原型理论的地域文化数字保护和创意产品设计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体系。提出了事物原型和数字化方法研究长沙窑的研究范式,将长沙窑文化研究视角从考古学拓展到设计学。研究采用事物结构、事物原型获取和数字化表征的研究路线,通过分析长沙窑事物与事物原型,提出长沙窑的事物原型框架和长沙窑事物原型的基本应用范式,并且以长沙窑文化空间和原型启发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事物原型启发和基于事物原型匹配的设计创意机制。研究和案例分析表明,该研究范式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具有设计研究的理论创新意义。第二,在长沙窑事物原型的层面上,以考古资料、研究文献和实地考察等为研究的证据和史料资源,主要研究长沙窑的事与物。在确认长沙窑事物研究的证据和史料来源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长沙窑事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文化影响、信息交流和目的意义及长沙窑物的形成原理、结构形式、胎釉材料、制作工艺和器物造型。根据长沙窑事物特点探讨了物原型和事原型数字化表征具体方法与技术路线,物原型数字化表征通过形态、色彩和纹饰三个原型特征数字化实现,事原型数字化表征通过数字载体描述典型行为或事件实现,提出了长沙窑事物原型获取流程并进行了实验,初步探讨了长沙窑事物原型素材集框架。第三,在长沙窑事物原型驱动的设计创意模式的研究上,以长沙窑文化空间和原型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事物原型启发和基于事物原型匹配的设计创意机制。面向长沙窑创意产品设计,提出了事物原型驱动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流程,探讨了事物原型特征应用的创意设计的意义和价值。构建一个以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地域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和开发利用的框架。在长沙窑事物数字化展示环节上,以长沙窑谭家坡遗迹馆的文化遗产展示空间现状为基础,提出了基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三维虚拟演示的软硬件设计方案,构建人机交互控制与数字化艺术空间交互系统,包括动作信息获取、图像引擎的动作信息映射三维模型、动作映射虚拟现实。

吴希[9](2013)在《长沙窑雕塑技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化承载时代的烙印,往往落在艺术品的身上。作为唐朝陶瓷的奇葩,长沙窑陶瓷技艺无时无刻不在演绎着盛世开放的多元文化和独特雕塑技艺。现今出土的长沙窑生活器物、文具和玩具陶瓷上,充斥了大量佛教、伊斯兰、南亚等具有外“胡”宗教和文化特色的独立性雕塑和附饰性雕塑,打破了传统形象占据中国陶瓷的雕塑的局面。长沙窑附饰性雕塑中,浮雕式模印贴花技艺的使用,不仅在传统模印技艺上做出了创新,而且吸取了域外金银器的锤揲手法和西亚,南亚等地人们喜爱的人物、动物植物纹饰,形成了一种新的贴花形式,这种技艺辅助了当时贴花陶瓷的批量生产和销售,改写了陶瓷上的贴花技艺历史,并启发了后世陶瓷技艺的附饰性装饰。奔放、粗犷的独立性雕塑是长沙窑陶瓷的又一特色。随意、粗放的捏塑技艺,把异域风情蕴藏于传统技艺中。憨鞠可爱的胡人瓷娃,造型奇异的狮形水注,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圆雕,将捏塑的随意性和模式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它蕴含的佛文化、外来文化、世俗文化符号让其有别于前朝和同时代的陶瓷雕塑。长沙窑没于五代,但长沙窑雕塑的影响延续至今,现代陶瓷和现代雕塑上都出现了它的身影,尤其是毕加索、八木一夫、布朗库西、温·黑格比等大师的作品上不断流露出长沙窑雕塑的精髓,这也为中国现代陶瓷和雕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本文从雕塑技艺研究的角度,提取长沙窑雕塑技艺典型的模印贴花和捏塑两种典型技艺,来分析长沙窑陶瓷的附饰性雕塑和独立性雕塑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对现代陶瓷和雕塑的影响。

郑晋[10](2009)在《长沙窑陶瓷艺术中的伊斯兰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浩瀚的文献资料从来就不想错过历史长河中的每一段精彩,详尽和完整历来是它们让外国学者啧啧称奇的重要原因。然而,谁也有疏忽的时候。本文要讲的长沙窑,便是一个漏掉的“精彩”:或许因为它不曾跟中央或者皇家有过多少主动或被动的交道,长沙窑被史学家遗忘了,或许因为邢窑之白和越窑之青足以让国人的审美情趣得到充分的满足,它被名物学家遗忘了;或许因为一个世界文化交流史中的奇迹在一千年前的唐代所引起的轰动效应可能还不及一个告老还乡的官员请修了一座寺庙或者几个失意的诗人在宴会上诗酒人生,因此社会学家和文人墨客也把它遗忘了;总之,长沙窑就这样毫无名分的尘封了一千年。然而,尘封可能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保护。随着专家们对长沙窑并不长远但日臻深入的研究,这个并不起眼的民间陶瓷,却神奇般的帮助我们打开了一个反映一千年前中国一段真实存在的窗口。长沙窑就像一只会说话的百宝箱,通过它或而质朴或而高贵的气息,包罗万象的精美贴花以及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彩绘手法,无声的记录下了当时中国的种种社会生活、宗教信仰,以及当时海外贸易的繁盛,以及在外来文化和唐文化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种种交融。本文将以8世纪至10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为契机,以长沙窑陶瓷艺术中的伊斯兰因素为切入点,通过对大量长沙窑陶瓷的器型和装饰方法的整理研究,进而探讨阿拉伯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影响以及作为外销瓷大宗的长沙窑,如何在这次宏大的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鲜为人知却十分重要的角色。

二、唐代长沙窑瓷远渡中东(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唐代长沙窑瓷远渡中东(上)(论文提纲范文)

(2)唐长沙窑瓷业经济的考古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长沙窑瓷器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报告
        (二)关于长沙窑瓷器等相关方面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二)图表数据统计分析法
        (三)考古类型学方法
        (四)文献研究法
        (五)多学科综合研究法
    四、创新及难点
第一章 长沙窑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二、技术源流及兴衰
    三、历史地位及意义
第二章 长沙窑瓷业经济发展背景
    一、唐以前湖南地区制瓷业情况
    二、唐代长沙地区瓷业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二)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三)税收制度改革
        (四)政府对外贸易政策开放
        (五)南北瓷业技术交流频繁
第三章 唐长沙窑瓷业的生产
    一、生产资料
        (一)原料
        (二)燃料
        (三)水资源
    二、生产组织形式
        (一)窑场规模
        (二)产品产量
        (三)技术分工
        (四)生产形式
        (五)制度管理
第四章 唐长沙窑瓷器的销售情况、路线及市场
    一、国内销售情况及路线
        (一)国内考古发掘出土及出水情况
        (二)内销情况及路线
    二、国外销售情况及路线
        (一)国外考古发掘出土及出水情况
        (二)外销情况及路线
第五章 长沙窑瓷器业经济效益及其影响
    一、产量、产值及贸易
        (一)产量
        (二)产值及贸易
    二、内、外销瓷器产品的特点
    三、长沙窑瓷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瓷业经济发展对瓷器生产的影响
        (二)瓷业经济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及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3)长沙窑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溯源长沙窑的历史
2 长沙窑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背景
    2.1 文创产品市场空间广阔
    2.2 长沙窑地区丰富的人文资源素材
    2.3 目前文创产品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
3 长沙窑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基本精神
4 长沙窑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方法
5 结语

(4)长沙窑模印贴花特色纹饰的研究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长沙窑装饰艺术
    2.1 装饰工艺
        2.2.1 模印贴花装饰工艺和手法
        2.2.2 釉下彩
    2.2 模印贴花特色纹饰的特点
        2.1.1 植物纹样——椰枣纹
        2.1.2 动物纹样——狮子纹
        2.1.3 文字纹样——商业铭文
    2.3 模印贴花特色纹饰的创新思路
        2.3.1 商业铭文到代代相传的“护符”
        2.3.2 自然馈赠到永不消逝的“记忆
        2.3.3 动物纹样到万灵万应的“法宝”
3 模印贴花纹样的整体创作
    3.1 在几何造型中的运用
        3.1.1 来自远方的崇拜——图腾柱
        3.1.2 来自生活的情趣——点缀
    3.2 在自然造型中的运用
        3.2.1 来自生长的规律植物系列——雕花刻叶
        3.2.2 来自生长的规律动物系列——鱼龙百变
        3.2.3 来自艺术的远意——山水成趣
        3.2.4 来自未来的期望——如鱼得水
4 装饰釉色的实验
    4.1 低温釉与高温釉
    4.2 釉色实验——组合釉
    4.3 后期制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六
附录七
附录八
致谢

(5)跨文化视野下的唐五代时期长沙窑陶瓷对外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
    四 全文的结构及所表达的主题
第一章 长沙窑对外贸易的历史化定性
    第一节 长沙窑位置与时间的考古定性
        一 窑址的位置
        二 长沙窑外销时间的界定
    第二节 长沙窑外销的考古定性
        一 长沙窑的外销属性
        二 长沙窑的外销区域
第二章 长沙窑陶瓷对外贸易的文化构成
    第一节 自然因素
        一 原料、燃料充足
        二 便利的水资源
    第二节 技术因素
        一 悠久的制陶瓷历史
        二 陶瓷技艺的进步
        三 造船、航海技术的保障
    第三节 社会因素
        一 政治形势的演变
        二 经济基础的保障
        三 人口流动带来的机遇
        四 商贸政策的推动
    第四节 思想文化因素
        一 大唐文化的基因
        二 异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第五节 信息因素
第三章 长沙窑陶瓷对外贸易生态链
    第一节 产品生产方式
        一 陶瓷生产劳动概述
        二 陶工身份的转变
        三 陶瓷生产的组织形式
    第二节 产品种类特点
        一 陶瓷品种
        二 外销品种
    第三节 产品流通形式
        一 外销路线
        二 流通市场
        三 中间商
    第四节 产品接受程度
        一 使用阶层
        二 陶瓷艺术的交流
第四章 对外贸易中陶瓷符号的跨文化互动
    第一节 长沙窑陶瓷对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 陶瓷器形中的佛教文化因素
        二 陶瓷纹饰中的佛教文化因素
    第二节 长沙窑陶瓷对伊斯兰文化的吸收与借鉴
        一 陶瓷器形中的伊斯兰文化因素
        二 陶瓷纹饰中的伊斯兰文化因素
        三 陶瓷色彩中的伊斯兰文化因素
    第三节 长沙窑艺术符号的延续与变迁机制
        一 唐印交融的佛教文化变迁
        二 唐伊之间的文化互动
结语 来自长沙窑对外贸易的启示
    一 中国“蓝色文化”的第一波高峰
    二 艺术人类学的历史书写
参考文献
图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7)唐代金银器中的外来文化——以摩竭纹装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唐代摩竭纹金银器的发现
二、唐代摩竭纹金银器的特点与发展
三、结语

(8)长沙窑事物原型获取与数字化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和研究内容
        1.1.1 课题来源和研究基础
        1.1.2 课题研究内容
    1.2 论文研究范畴、术语与关键问题
        1.2.1 论文研究范畴
        1.2.2 事物的概念与关键问题
        1.2.3 原型的概念与关键问题
        1.2.4 长沙窑历史溯源
        1.2.5 数字化的概念与关键问题
    1.3 文献综述
        1.3.1 事物研究简述
        1.3.2 原型研究简述
        1.3.3 长沙窑研究简述
        1.3.4 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简介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和研究框架
        1.4.1 论文的组织结构
        1.4.2 论文的研究框架
        1.4.3 论文创新
第2章 长沙窑事物原型与数字化表征理论
    2.1 长沙窑事物与事物原型
        2.1.1 设计领域的事物
        2.1.2 长沙窑事物的结构
        2.1.3 设计领域的原型
        2.1.4 长沙窑事物原型的特征属性
    2.2 设计领域的长沙窑事物原型
        2.2.1 长沙窑事物原型的内涵与外延
        2.2.2 事物原型的启发性
        2.2.3 事物原型匹配与类属识别
        2.2.4 事物原型与信息表达
        2.2.5 事物原型驱动的设计创意
    2.3 长沙窑事物原型的数字化表征
        2.3.1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2.3.2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问题和思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长沙窑的事与物
    3.1 长沙窑事物研究的证据和史料来源
        3.1.1 长沙窑古窑址调查与发掘
        3.1.2 长沙窑的国内外出土器物史料
        3.1.3 长沙窑事物研究图片文字材料
    3.2 长沙窑事的辨析
        3.2.1 长沙窑事的历史背景(时间)
        3.2.2 长沙窑事的地理环境(空间)
        3.2.3 长沙窑事的文化影响
        3.2.4 长沙窑事的信息交流
        3.2.5 长沙窑事的目的意义
    3.3 长沙窑物的辨析
        3.3.1 长沙窑器物形成原理
        3.3.2 长沙窑器物结构形式
        3.3.3 长沙窑器物胎釉材料
        3.3.4 长沙窑器物制作工艺
        3.3.5 长沙窑器物造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长沙窑事物原型获取与数字化表征
    4.1 长沙窑事物原型的数字化表征方法
        4.1.1 长沙窑物原型的数字表征技术路线
        4.1.2 长沙窑物原型的形态数字化表征
        4.1.3 长沙窑物原型的色彩数字化表征
        4.1.4 长沙窑物原型的纹饰数字化表征
        4.1.5 长沙窑事物原型获取流程
    4.2 事物原型获取与数字化表征实验
        4.2.1 物原型形态表征的数字化
        4.2.2 物原型色彩表征的数字化
        4.2.3 物原型纹饰表征的数字化
    4.3 长沙窑事物原型获取与表征
        4.3.1 长沙窑器物造型原型获取与表征
        4.3.2 长沙窑事原型获取与表征
    4.4 长沙窑事物原型特征的素材集框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事物原型驱动的设计创意模式
    5.1 设计创意与创意模式
        5.1.1 创意的含义
        5.1.2 创意过程和模式
    5.2 事物原型驱动的设计创意方法
        5.2.1 文化空间与事物原型
        5.2.2 事物原型与设计创意
    5.3 事物原型驱动的创意产品设计流程
    5.4 长沙窑文化产品的类别
    5.5 长沙窑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意义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长沙窑事物的数字化展示
    6.1 长沙窑事物数字化展示系统构架
    6.2 长沙窑谭家坡遗迹馆展示系统
    6.3 长沙窑谭家坡遗迹馆三维虚拟展厅
        6.3.1 三维虚拟展厅总体构想
        6.3.2 三维虚拟展厅的硬件技术平台
        6.3.3 三维虚拟展厅的软件平台
        6.3.4 三维虚拟展厅的实时交互技术平台
    6.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附录B (长沙窑发掘资料)
附录C (长沙窑研究图书资料)
附录D (长沙窑研究学位论文资料)
附录E (长沙窑研究期刊论文资料)

(9)长沙窑雕塑技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长沙窑陶瓷雕塑的主要表现形式
    1.1 文具雕塑
    1.2 玩具雕塑
    1.3 生活器物雕塑
    1.4 其他附饰性雕塑
2. 长沙窑雕塑技艺
    2.1 模印贴花
        2.1.1 模印贴花的技艺分析
        2.1.2 模印贴花的模具
        2.1.3 模印贴花技术流程
    2.2 捏塑
        2.2.1 捏塑的设计性
        2.2.2 捏塑的随意性
        2.2.3 捏塑的模式化
3. 长沙窑雕塑的文化含义
    3.1 宗教文化
        3.1.1 佛教文化
        3.1.2 道教文化
        3.1.3 伊斯兰教文化
    3.2 本土世俗文化
    3.3 其他外来文化
4. 长沙窑雕塑的现代影响
    4.1 对现代陶艺的影响
    4.2 对现代雕塑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10)长沙窑陶瓷艺术中的伊斯兰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第一章:长沙窑概况
    1.1 长沙窑的地理位置与发掘经过
    1.2 长沙窑的历史源流及主要特色
        1.2.1 历史源流
        1.2.2 长沙窑的主要特色
    1.3 长沙窑瓷器各地出土概况
        1.3.1 中国本土主要发掘情况
        1.3.2 世界各地的主要发掘情况
    1.4 “黑石”号中长沙窑
        1.4.1 黑石号的发现及意义
        1.4.2 “黑石”号中的长沙窑
        1.4.3 “黑石”号长沙窑的意义
第二章:长沙窑器型艺术中的伊斯兰文化因素
    2.1 瓷化的金银器
    2.2 伊斯兰陶器
    2.3 有流的灯
第三章:长沙窑装饰艺术中的伊斯兰因素
    3.1 装饰题材的伊斯兰因素
        3.1.1 动物
        3.1.2 植物
        3.1.3 文字
    3.2 装饰方法的伊斯兰因素
        3.2.1 连弧形与多角形纹样
        3.2.2 抽象纹样
        3.2.3 点彩
        3.2.4 色彩
        3.2.5 贴花
第四章:伊斯兰因素影响长沙窑瓷器艺术的途径
    4.1 8 世纪—10 世纪的中国和伊斯兰国家的文化交流
        4.1.1 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
        4.1.2 海上陶瓷之路的崛起
        4.1.3 长沙窑的外销商道
    4.2 伊斯兰文化对长沙窑瓷器艺术的直接影响
        4.2.1 西亚人在中国
        4.2.2 伊斯兰器物
    4.3 伊斯兰因素对长沙窑瓷器艺术的间接影响
        4.3.1 胡风
        4.3.2 各地陶瓷工艺中的伊斯兰因素对长沙窑的影响
        4.3.3 唐代本土金银器中的伊斯兰因素对长沙窑的影响
第五章:长沙窑的伊斯兰因素与中西文化交流
    5.1 长沙窑的伊斯兰因素与早期陶瓷外销模式
    5.2 长沙窑中的伊斯兰因素对陶器艺术的影响
    5.3 长沙窑在伊斯兰文化形成期的作用
参考书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唐代长沙窑瓷远渡中东(上)(论文参考文献)

  • [1]从中国瓷器看古代中阿经济文化交流[J]. 白野. 中国穆斯林, 2021(01)
  • [2]唐长沙窑瓷业经济的考古学研究[D]. 申素.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 [3]长沙窑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初探[J]. 全心怡,张华,麻力扬.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10)
  • [4]长沙窑模印贴花特色纹饰的研究与创新[D]. 汤维.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5]跨文化视野下的唐五代时期长沙窑陶瓷对外贸易研究[D]. 杨阳.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7(03)
  • [6]摩羯纹的发展及特征浅谈[J]. 罗晓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09)
  • [7]唐代金银器中的外来文化——以摩竭纹装饰为例[J]. 王欣亚,王妮.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12)
  • [8]长沙窑事物原型获取与数字化表征[D]. 易军. 湖南大学, 2014(09)
  • [9]长沙窑雕塑技艺研究[D]. 吴希. 湖南师范大学, 2013(S1)
  • [10]长沙窑陶瓷艺术中的伊斯兰因素研究[D]. 郑晋. 苏州大学, 2009(09)

标签:;  ;  ;  ;  ;  

唐代长沙窑瓷器游历中东(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