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l在食管癌及其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

Fasl在食管癌及其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

一、食管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Fasl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赵越[1](2021)在《第一部分 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在实性成分为主的临床IA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研究 第二部分 MARCKSL1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目前对于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仍是指南建议的标准手术方式。但近年来,文献报道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中,并且可以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并促进术后康复。然而,在控制患者局部复发及改善远期生存的方面,两种淋巴结的清扫方式是否能够取得相似的效果仍旧存在争议。本课题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在实性成分为主的临床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行根治性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或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后,两组病人在围术期指标,复发转移及远期生存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前瞻性队列中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我院胸外科行根治性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或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的实性成分为主的临床I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收集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信息。研究采用了倾向性评分匹配以消除选择偏倚。研究比较分析了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情况及远期生存,同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别。结果:入组符合标准的根治性肺叶切除患者共546例,其中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组中有100例患者,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组中有446例患者。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均为100例,两组患者之间的5年总生存率(p=0.789)和5年无病生存率(p=0.473)均未见显着差异,复发情况亦未见显着差异(p=0.733)。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的结果同样差异不显着,但在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组中,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着高于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组(p=0.003)。结论:该项研究表明,对于行根治性肺叶切除的实性成分为主的临床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联合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能够在复发转移、远期生存、淋巴结清扫以及围术期康复等方面获得与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相似的效果,此外还能够显着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根治性肺叶切除联合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对于实性成分为主的临床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一种可行且更适合的手术方式。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东亚国家以食管鳞状细胞癌为主要类型,占比达到90%。近年来尽管在食管癌防治工作中,早诊早治、手术技术和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的方法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食管鳞癌的进展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和多基因参与的过程,其中涉及了多种尚未阐明的复杂的通路和机制。因此,亟需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探寻实用的生物标志物和新型的治疗靶点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远期生存。肉豆蔻酰化富丙氨酸的C激酶底物类似物-1(MARCKSL1)是MARCKS家族的成员,也是蛋白激酶C(PKC)的关键细胞底物。MARCKSL1的肉豆蔻酰化位点位于其氨基末端,效应结构域能够与F-肌动蛋白、Ca2+/钙调蛋白和酸性磷脂结合。在功能上,磷酸化的MARCKSL1能够使F-肌动蛋白成束,增强其稳定性,并增强升丝状伪足的运动能力。MARCKSL1在上皮细胞的细胞间及细胞-底物间的相互作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并能够影响细胞骨架的形成,这些可能与细胞运动相关。此外,在生理条件下,MARCKSL1能够调节肌动蛋白的稳态,调控细胞粘附、神经元的迁移,促进丝状伪足及板状伪足的形成,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的早期发育。此外,近来研究提示MARCKSL1高表达能够显着促进多种恶性肿瘤的进展,且与多种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显着相关。然而,迄今尚未发现MARCKSL1参与食管鳞癌的癌变进程,MARCKSL1在食管鳞癌发展进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对TCGA数据库的RNA-seq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MARCKSL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正常组织(P<0.0001)。然后,我们对组织芯片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食管鳞癌的肿瘤组织对该结果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IHC)分析。我们发现与TCGA数据库中的结果一致,MARCKSL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正常组织,这提示MARCKSL1在食管癌进展中可能扮演着重要作用。此外,通过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我们发现高表达组(高表达组:IHC评分≥6)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p=0.020)明显高于低表达组(低表达组:IHC评分<6)患者;同时,MARCKSL1的高表达还被证明与肿瘤分化不良有关。生存分析显示,低表达组中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要显着优于高表达组中的同类型患者(p=0.013)。为进一步探究MARCKSL1在食管鳞癌中的功能,我们瞬时过表达和敲降了食管鳞癌细胞中MARCKSL1的表达,并通过体外实验探究了 MARCKSL1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MARCKSL1的过表达显着促进了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而敲降MARCKSL1则使这些功能受到了显着的抑制。为初步明确MARCKSL1调控食管鳞癌进展的机制,我们对瞬时敲降MARCKSL1的KYSE 140细胞进行了 RNA-seq。结果显示,在敲降MARCKSL1后,800个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显着变化(Foldchange≥1.2或≤0.83,且p<0.05),其中351个基因表达显着上调,而449个基因表达显着下调。对该800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信号通路分析,发现MARCKSL1显着影响的基因主要富集在MAPK、NF-κB和氧化磷酸化等信号通路。随后我们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了 MAPK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显示MEK、JNK和ERK等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而MEK、JNK和ERK等蛋白的表达水平没有显着改变,提示MARCKSL1可能通过介导MAPK通路的活化来调控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综上所述,我们发现MARCKSL1在食管鳞癌进展中扮演了促癌基因的角色,并初步证实其能够通过激活MAPK通路来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因此,MARCKSL1可作为一种新的食管鳞癌候选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可以辅助食管癌的诊治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雷玲玲[2](2020)在《高、低发区食管鳞癌组织PLCE1蛋白表达对比及对生存的影响》文中提出1 研究背景与目的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位于中国癌症死亡的第四位,组织学上分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简称为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在中国,97%的食管癌都为食管鳞癌,明显地区性分布差异形成显着的高低发区及家族聚集现象是食管癌的两大流行病学特征。食管癌的发病机制,特别是食管癌的分子机制,近年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研究已经证明,食管癌是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结果。但一些研究表明,在高发区,食管癌病人暴露在致癌环境的时间远大于低发区,并且其家族史阳性率也高于低发区。高发区患者受环境致癌因素影响大,而低发区患者受环境致癌因素影响相对较小,那么低发区的人为什么也得食管癌呢?是因为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的遗传因素所占比重不一样?还是因为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的发病机制不一样?PLCE1(Phospholipase C Epsilon-1,PLCE1)是首次报道的易感基因,本研究通过对比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信息及PLCE1蛋白表达差异来探讨两组患者的预后及食管癌环境-遗传相互作用机制。PLCE1基因位于10q23染色体,长度为334.3kb,蛋白分子量是258000,包括2302个氨基酸。PLCE1编码磷脂酶,该磷脂酶将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水解为1,2-二酰甘油和肌醇1,4,5-三磷酸,从而促进细胞内信号传导。PLCE1基因已被证实与食管癌和其他癌症的易感性有关。本团队应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 PLCE1基因是食管鳞癌的易感基因。高、低发区反应环境因素,PLCE1基因反应遗传因素,本研究通过对比PLCE1蛋白在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中的表达,深入探讨环境-遗传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及预后的影响。2材料与方法2.1研究对象本研究数据选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50万例食管及贲门癌临床信息数据库,根据入选标准最终纳入的研究对象为117186例食管鳞癌患者,确诊时间在1970年3月-2016年11月之间,其中高发区73646例,低发区43540例。男性73916例,年龄22-90(60.2±9.2)岁;女性43270例,年龄25-90(61.1±9.2)岁;男女比例为1.7:1。2.2临床诊疗与病理信息收集本研究117186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诊疗及病理信息均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50万例食管及贲门癌临床信息数据库的各医院住院病历,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详细家庭地址、联系人、联系方式等,病理和随访信息病理也都明确,并到各个相关医院对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诊疗信息进行核对与补充,确保患者各项信息准确。2.3 组织样本收集、处理及PLCE1免疫组化染色本研究团队组织样本的收集多来自:各个医院术后切除标本常规取材诊断后剩余样本。首先确定是食管鳞癌的病例,然后术前和病人及病人家属沟通,并签订标本留取知情同意书,接着将医院常规取材诊断后剩余样本放入液氮罐中转运到实验室储存,然后在10%的福尔马林中固定标本48小时后用流水洗涤,接着在脱水机中脱水后进行石蜡包埋,最后切片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2.4随访本研究对所有ESCC患者采用电话询问、入户调查及村医咨询等方式进行随访,并记录患者健在或去世及其它详细生存状态、去世时间、末次随访时间、去世原因、随访人、随访时间等。患者出院后的第一年每3个月随访一次,以后每年随访一次,随访终点是死亡时间或至2019年11月。生存时间是死亡日期或末次随访日期减去确诊日期。2.5方法①分别对来自高发区的73646例和低发区4354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和病理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食管癌患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家族史、高低发区等;以及病理信息如肿瘤部位、肿瘤长径、分化程度、切缘净不净、淋巴结转移阴阳性、TNM分期等。②对随机选取的375例食管癌患者的癌和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通过检测PLCE1的阴阳性表达,进而分析PLCE1表达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最终比较分析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PLCE1表达差异对其对患者的临床意义。③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高低发区、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家族史、肿瘤部位、肿瘤长径、切缘净不净、淋巴结转移阴阳性分布采用χ2检验,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治疗方式应用秩和检验;生存时间以年计算,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单因素对生存的影响;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方法分析生存主要影响因素,检验水准为α=0.05。3 结果3.1 高、低发区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117186 例 ESCC 患者中,高发区 73646 例(75.0%),低发区 43540 例(25.0%),高低发区比例为1.7:1。在高发区和低发区,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肿瘤家族史、肿瘤部位、肿瘤长径、分化程度、切缘、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治疗方式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 高、低发区影响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单因素分析在高发区,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家族史阴阳性、肿瘤部位、肿瘤长径、切缘净不净、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阴阳性、TNM分期和治疗方式的生存曲线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发区,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肿瘤家族史、肿瘤部位、肿瘤长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治疗方式的生存曲线有统计学意义(P<0.05)。3.3 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方法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别将高低发区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在高发区,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家族史、肿瘤部位、肿瘤长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阴阳性、TNM分期是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低发区,年龄、性别、肿瘤家族史、肿瘤部位、肿瘤长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阴阳性、TNM分期是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3.4 高、低发区食管鳞癌组织PLCE1蛋白表达对比及对生存的影响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癌旁和癌组织PLCE1的阳性表达率均呈上升趋势。在高发区和低发区,PLCE1表达阳性与阴性食管癌患者生存均相似,PLCE1表达弱阳性与强阳性食管癌患者生存也均相似。4 结论4.1 高发区食管鳞癌患者整体生存优于低发区。4.2 低发区、男性、>60岁、家族史阴性、颈段+胸上段、肿瘤长径>4cm、淋巴结转移阳性、低分化、TNM分期是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4.3 高、低发区,食管癌旁和癌组织中PLCE1的阳性表达率均呈上升趋势,提示PLCE1可能在食管癌的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4.4 在高发区和低发区,PLCE1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均无关。

张猛[3](2019)在《MicroRNA-4286靶向INPP4A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调控食管癌生长、迁移和侵袭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和目的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危害极大。尽管随着手术、放化疗和其他辅助手段的发展,食管癌的临床治疗取得了明显进步,对延缓肿瘤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存期有一定效果,但总体上食管癌的远期预后仍很差,5年生存率不足30%。微小RNA(microRNA,miRNA)被证明对肿瘤有重要的调控作用。随着特异性表达的miRNA不断被发现和鉴定,目前已经发现了几十种与人类食管癌有关的miRNA。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发现miR-4286在食管癌中表达升高,文献报道miR-4286与黑色素瘤、皮肤鳞状细胞癌、前列腺癌等都有关。我们通过软件预测肌醇多聚磷酸-4-磷酸酶 Ⅰ 型(inositol polyphosphate-4-phosphatase type I,INPP4A)为miR-4286的靶基因,但目前尚未见miR-4286、INPP4A参与食管癌的报道。我们拟以miR-4286在食管癌中高表达为切入点,深入探讨miR-4286与食管癌的关系,以及其靶基因INPP4A及JAK2/STAT3信号通路对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第一部分miR-4286及其预测靶基因INPP4A在食管癌组织和细胞株的表达方法:收集75例确诊的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体外培养人食管鳞癌细胞株(TE-1、HCE-4和HCE-7)、人食管腺癌细胞株(SKGT-4和Bic-1)以及正常食管上皮HEEC细胞株,定量PCR或Western blot检测miR-4286、INPP4A在食管癌组织标本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分析食管癌中miR-4286和INPP4A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1.miR-4286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显着升高,是正常食管组织的 3.15 倍(p<0.001);miR-4286 在 TE-1、HCE-4、HCE-7、SKGT-4 和 Bic-1 5种食管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分别是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的2.854倍(p<0.01)、2.721 倍(p<0.01)、3.273 倍(p<0.001)、1.915 倍(p<0.05)和 2.421 倍(p<0.01)。2.INPP4A mRNA在食管癌组织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显着降低,是正常食管组织的0.487倍(p<0.01);INPP4AmRNA在食管癌细胞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上皮细胞显着降低,在TE-1、HCE-4、HCE-7、SKGT4和Bic-1表达水平分别是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的0.676倍、0.589倍、0.613倍、0.575倍和0.622倍(p均<0.01)。3.INPP4A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显着降低(p<0.01);INPP4A蛋白在TE-1、HCE-4、HCE-7和SKGT-4 4种食管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均较食管正常上皮细胞显着降低(p<0.01)。4.食管癌组织中miR-4286和INPP4A mRNA的表达量呈负相关,|r|=0.675,p<0.001。结论1.miR4286是一个食管癌相关因子,在食管癌组织和细胞株中高表达;2.INPP4A是miR-4286的一个下游预测靶基因,在食管癌组织和细胞株中低表达,与miR-4286水平呈负相关。第二部分 miR-4286靶向INPP4A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调控食管癌生长、迁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1.在食管癌HCE-7细胞株中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证实miR-4286和INPP4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INPP4A是miR-4286的靶基因;将miR-4286 minic/inhibitor转染食管癌细胞,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食管癌细胞中INPP4A、JAK2、STAT3的表达,同时检测与细胞增殖、凋亡、侵袭性相关的细胞因子 BCL-2、BAX、Caspase、E-cadherin、N-cadherin 等的表达;MTT 法检测细胞存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2.将 INPP4A siRNA 单独或联合 miR-4286 inhibitor 转染食管癌细胞,Western blot检测INPP4A、JAK2、STAT3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1.miR-4286和INPP4A基因的3’-UTR野生型重组报告质粒共转染HCE-7细胞后的荧光素酶活性显着降低,说明INPP4A是miR-4286的直接作用靶点。2.miR-4286 mimic 组 INPP4A mRNA 表达是对照组的 0.37 倍(p<0.001);miR-4286 inhibitor组 INPP4A mRNA 表达是对照组的 2.88 倍(p<0.001);mimic NC组和 inhibitor NC 组 INPP4A mRNA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miR-4286 mimic组INPP4A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miR-4286 inhibitor组INPP4A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mimic NC组和inhibitor NC组INPP4A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3.TE-1、HCE-7和Bic-1 3种食管癌细胞株中miR-4286 mimic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 172.12%、170.53%和 144.38%,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miR-4286 inhibitor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1.38%、56.28%和72.83%,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3种细胞株的mimic NC组和inhibitor NC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miR-4286能促进食管癌细胞增殖。4.TE-1、HCE-7和Bic-1 3种食管癌细胞株中miR-4286 mimic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4.67%、4.67%和 4.13%,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miR-4286 inhibitor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22%、13.51%和8.64%,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3种细胞株中mimic NC组和inhibitor NC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miR-4286能抑制食管癌细胞凋亡。5.TE-1、HCE-7和Bic-1 3种食管癌细胞株中miR-4286 mimic组迁移的细胞数分别为137、168和147,侵袭的细胞数分别为142、184和146,均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miR-4286 inhibitor组迁移的细胞数分别为76、75和57,侵袭的细胞数分别为66、44和78,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3种细胞mimic NC组和inhibitor NC组迁移和侵袭的细胞数与对照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miR-4286能增强食管癌细胞迁移和侵袭性。6.miR-4286 mimic 组 BCL-2、N-cadherin、Vimentin、ZEB1、Snail、JAK2、STAT3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BAX、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E-cadherin 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miR-4286 inhibitor组 BCL-2、N-cadherin、Vimentin、ZEB1、Snail、JAK2、STAT3 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BAX、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E-cadherin 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mimic NC组和inhibitor NC组中以上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7.si-INPP4A组细胞INPP4A 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1),si-INPP4A+miR-4286 inhibitor 组 INPP4A mRNA 和蛋白水平均较 si-INPP4A 组显着升高(p<0.01),si-NC组INPP4A mRNA和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si-INPP4A+miR-4286 NC组INPP4A mRNA和蛋白水平与si-INPP4A组无显着差异(p>0.05)。8.si-INPP4A组细胞存活率为170.34%,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si-INPP4A+miR-4286 inhibitor 组细胞存活率为 102.05%,显着低于 si-INPP4A 组(p<0.01),si-NC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si-INPP4A+miR-4286 NC组细胞存活率与si-INPP4A组无显着差异(p>0.05)。9.si-INPP4A组细胞总凋亡率为2.66%,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si-INPP4A+miR-4286 inhibitor 组细胞凋亡率为 7.78%,显着高于 si-INPP4A 组(p<0.01),si-NC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si-INPP4A+miR-4286 NC组细胞存活率与si-INPP4A组无显着差异(p>0.05)。10.si-INPP4A组细胞相对迁移数和侵袭数分别为147.26%和158.72%,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si-INPP4A+miR-4286 inhibitor组细胞相对迁移数和侵袭数分别为89.77%和89.89%,显着低于si-INPP4A组(p<0.01),si-NC组细胞相对迁移数和侵袭数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si-INPP4A+miR-4286NC组细胞相对迁移数和侵袭数与si-INPP4A组无显着差异(p>0.05)。11.si-INPP4A组细胞JAK2、STAT3蛋白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si-INPP4A+miR-4286 inhibitor 组细胞 JAK2、STAT3 蛋白表达低于 si-INPP4A 组(p<0.05);si-NC组JAK2、STAT3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si-INPP4A+miR-4286 NC 组 JAK2、STAT3 蛋白水平与 si-INPP4A 组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miR-4286高表达能促进食管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增强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性,并活化JAK2/STAT3信号通路;miR-4286低表达能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削弱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性,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说明miR-4286能调控食管癌的恶性表现;2.miR-4286 inhibitor能逆转si-INPP4A所引起的食管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抑制和迁移和侵袭性增强的效应,miR-4286对食管癌恶性表型的调控是通过INPP4A实现的。miR-4286靶向INPP4A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调控食管癌生长、迁移和侵袭。

王涛[4](2014)在《食管鳞癌中miR-451和miR-21表达及对生长、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生以鳞癌为主。尽管现在我国对食管鳞癌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有很大提高,但食管鳞癌由于早期的侵袭转移使其临床进展迅速预后较差,尤其是河南省林州市,是着名的食管癌高发区。由于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不能手术,且放化疗并未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因此从分子水平探讨食管癌发生发展,为从基因水平上防治该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非蛋白质编码微小RNA (microRNA, miRNA)是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其大小长约2025个核苷酸,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并能通过与靶标基因mRNA上的3’ UTR区特异结合来调节靶标基因的翻译或者保持其稳定性。研究发现miRNA参与了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类似于抑癌基因和癌基因的功能。越来越多的miRNA被发现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包括白血病、大肠癌、肺癌、乳腺癌、脑癌及前列腺癌等。其中miR-451和miR-21是消化道肿瘤的研究热点。miR-451位于染色体17qll.2,参与调控了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如:造血系统分化、上皮细胞极性的形成、胚胎成熟、神经系统发育、肿瘤形成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研究发现miR-45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异常,并且参与了某些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耐药基因的调控。miR-21属单基因编码,其编码基因位于17q23,长度为22个核苷酸,参与了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研究发现miR-21与大多数的肿瘤有关。通过对肿瘤组织或癌细胞株中miRNA表达谱的研究发现,miR-21在肝细胞癌、结肠癌、胃癌、胆管癌、乳腺癌、肺癌、B细胞淋巴瘤等多种肿瘤中比癌旁正常组织表达明显增高,证实其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具有促进癌细胞浸润和转移的功能。然而miR-451和miR-2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对生长、侵袭和凋亡的影响、调控的分子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鉴于此,本课题拟首先研究miR-451和miR-2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然后观察调控miR-451和miR-21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EC-9706生长、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miR-451和miR-21影响细胞生长、侵袭和凋亡的分子机制。本课题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RNA异常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第二部分:体内外调控miR-451和miR-21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系EC9706生长、侵袭和凋亡的影响;第三部分:miR-451和miR-21靶基因及肿瘤抑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第一部分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RNA异常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方法:1.收集标本,包括53例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与53例配对的癌旁组织标本。2.运用Agilent miRNA芯片检测3例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与配对的癌旁组织标本中miRNA表达情况,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初步功能分析。3.运用qRT-PCR检测53例标本中12种miRNA表达情况水平,包括3个食管癌中表达上调的miRNA(miR-21, miR-125a-3p and miR-503)和9个食管癌中表达下调的miRNA基因(miR-429, miR-133b, miR-451, miR-139-5p, miR-133a,miR-127-3p, miR-210, miR-199a-5p and miR-199b-5p)。4.依据miR-21和miR-451表达水平,运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其与食管癌病人性别、年龄、肿瘤分化、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5.统计学分析:所有实验数据均使用SPSSl7.0统计软件包,多项指标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指标间进一步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差异性分析用配对χ2检验;相关性检验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α=0.05为显着性水准。结果:1. Agilent miRNA芯片检测分析得到199个差异表达的miRNA基因,其中有103个(52%)差异表达基因为上调miRNA基因,96个(48%)基因为下调miRNA基因。miR-45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低表达,miR-2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2. qRT-PCR结果显示在12种miRNA中只有miR-503验证结果和基因芯片结果不一致,其余11种miRNA两种方法(Agilent基因芯片和qRT-PCR)得到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证实了芯片数据的可靠性。3.通过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发现食管癌组织中miR-451和miR-21的表达水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食管癌分化程度及TNM分期相关(P <0.05),与病人的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无相关性(P>0.05)。第二部分体内外调控miR-451和miR-21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系EC9706生长、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1.分别合成miR-451mimics、miR-21inhibitor和miRNA scramble,选用对数生长期EC9706按照实验分组分别使用LipofectamineTM2000进行脂质体转染。2.运用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各实验组细胞中肿瘤生长、转移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AKT、CDKN2D、FasL和TIMP3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3. Transwell侵袭实验法检测EC-9706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4. CCK-8试剂盒检测EC-9706细胞增殖和生长能力。5.流式细胞仪检测EC-9706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6.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体内水平调控miR-451和miR-21表达对食管癌的影响。7.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Real Time PCR结果及肿瘤质量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做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miR-451mimics组的miR-451的相对表达量是15.84±3.07,对比空白对照组,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1);miR-21inhibitor组的miR-21的相对表达量是0.14±0.02,对比空白对照组,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1)。2. miR-451mimics组细胞Bcl-2、AKT和CDKN2D表达均显着下调(P<0.05);miR-21inhibitor组的FasL和TIMP3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1)。3. miR-451mimics组平均侵袭细胞数为47.4±7.4,与对照组比较显着降低(P<0.01)。miR-21inhibitor组的平均侵袭细胞数为24.1±3.1,与对照组比较显着降低(P<0.01)。4. miR-451mimics组和miR-21inhibitor组细胞的生长在转染2d后出现显着抑制(P<0.05),并且随时间的延长而日益显着。5. miR-451mimics组G0/G1细胞比例增加至74.89%,S细胞比例显着降低至15.84%, G2/M期细胞比例显着降低至9.2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6. miR-451组细胞凋亡率为(12.07±1.12)%,与对照组比较显着升高(P<0.01);miR-21inhibitor组细胞凋亡率为(12.89±1.28)%,与对照组比较显着升高(P<0.01)。7. miR-451mimics组肿瘤体积为616.41士49.52mm3,显着低于对照组肿瘤体积(P<0.01);miR-21inhibitor组肿瘤体积394.36士31.41mm3,显着低于对照组肿瘤体积(P<0.01)。第三部分miR-451和miR-21靶基因及肿瘤抑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方法: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miR-451和miR-21的靶基因。2.构建野生和突变型重组载体pmirGLO-CDKN2D、 pmirGLO-TIMP3和pmirGLO-FASL,采用Western blot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451和miR-21的靶基因。3.构建缺3’ UTR的表达载体pcDNA3.1-CDKN2D、 pcDNA3.1-TIMP3和pcDNA3.1-FASL,通过restore方法分析CDKN2D、TIMP3和FASL对EC9706细胞周期、侵袭和凋亡的影响。结果: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TIMP3及FASL为miR-21靶基因,CDKN2D为miR-451靶基因。2.食管鳞癌细胞EC9706中,共转染miR-451mimics和野生型3’ UTR区的pmirGLO-CDKN2D重组载体时,细胞的萤光素酶活性显着受到抑制(P <0.05),提示miR-451可以通过作用于CDKN2D的3’ UTR区,负向调控其表达。3.食管鳞癌细胞EC9706中,共转染miR-21mimics和野生型3’ UTR区的pmirGLO-TIMP3重组载体时,细胞的萤光素酶活性显着受到抑制(P <0.05);共转染miR-21inhibitor和野生型3’ UTR区的pmirGLO-TIMP3重组载体时,细胞的萤光素酶活性显着升高(P <0.05)。提示miR-21可以通过作用于TIMP3的3’ UTR区,负向调控其表达。4.食管鳞癌细胞EC9706中,共转染miR-21mimics和野生型3’ UTR区的pmirGLO–FASL重组载体时,细胞的萤光素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P <0.05);共转染miR-21inhibitor和野生型3’ UTR区的pmirGLO-FASL重组载体时,细胞的萤光素酶活性显着升高(P <0.05),提示miR-21可以通过作用于FASL的3’ UTR区,负向调控其表达。5.细胞周期实验结果显示:仅转入无3’ UTR区的pcDNA3.1-CDKN2D表达载体时G0/G1细胞比例数较Scramble对照组明显降低, S期细胞比例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共转染miR-451mimics和pcDNA3.1-CDKN2D表达载体时,S期和G0/G1细胞比例数对比仅转入无3’UTR区的pcDNA3.1-CDKN2D表达载体时细胞S期和G0/G1细胞比例数无显着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仅转入无3’ UTR区的pcDNA3.1-TIMP3表达载体时的穿过基底膜的细胞数较Scramble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共转染miR-21mimics和无3’ UTR区的pcDNA3.1-TIMP3表达载体时,穿过基底膜的细胞数对比仅转入无3’ UTR区的pcDNA3.1-TIMP3表达载体时穿过基底膜的细胞数无显着性改变(P>0.05)。7.凋亡检测实验结果显示:仅转入无3’ UTR区的pcDNA3.1-FASL表达载体时,食管癌细胞EC9706的细胞凋亡数较Scramble空白对照组显着增高(P <0.05,);共转染miR-21mimics和pcDNA3.1-FASL表达载体时,细胞凋亡数对比仅转入pcDNA3.1-FASL表达载体时的细胞凋亡数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本研究在食管癌组织中一共筛选分析得到199个差异表达的miRNA基因,其中有103个(52%)差异表达基因为上调miRNA基因,96个(48%)基因为下调miRNA基因。miR-45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低表达,miR-2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食管癌组织中miR-21和miR-451的表达水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食管癌分化程度及TNM分期相关,与病人的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无相关性。2.上调食管癌EC9706细胞中miR-451表达可有效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并且促进细胞的凋亡;下调食管癌EC9706细胞中miR-21表达能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系EC9706细胞的生长和侵袭,并促进其凋亡。3.证实TIMP3及FASL为miR-21靶基因,CDKN2D为miR-451靶基因。miR-451通过作用于靶基因CDKN2D的3’UTR参与调控食管鳞癌细胞生长周期;miR-21通过作用于靶基因TIMP3的3’UTR参与调控食管鳞癌细胞侵袭;miR-21通过作用于靶基因FASL的3’UTR参与调控食管鳞癌细胞凋亡。

程义金[5](2012)在《食管癌组织Fas、FasL蛋白表达与Fas基因甲基化相关性分析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癌灶组织、癌旁正常组织、转移淋巴结及非转移淋巴结中Fas、FasL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Fas基因甲基化状态,研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它们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54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54例,转移淋巴结35例,非转移淋巴结19例,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技术测定以上组织Fas、FasL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ethylation-specificPCR,MSP)法检测以上组织中Fas基因甲基化状态。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Fas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5.6%(30/54)低于癌旁组织的85.2%(46/54)(P<0.05)。高分化食管鳞癌Fas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4.2%(16/19),中分化为44.4%(12/27),低分化为25.0%(2/8),高分化鳞癌Fas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者(P<0.05)。食管鳞癌各病理类型Fas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髓质型59.3%(16/27)、蕈伞型53.8%(7/13)、溃疡型50.0%(3/6)和缩窄型50.0%(4/8),各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浸润深度(T分期):T2期Fas的阳性表达率为59.3%(16/27)、T3期52.0%(13/25)、T4期50.0%(1/2)(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癌组织Fas蛋白表达率为38.1%(8/21),无淋巴结转移者为66.7%(22/33)(P<0.05);在不同临床分期Fas蛋白的阳性表达率:IIa期61.9%(13/21)、IIb期50.0%(5/10)、III期52.2%(12/23)(P>0.05)。经统计学分析Fas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2.FasL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1.5%(44/54),高于癌旁组织的48.1%(26/54)(P<0.05)。不同分化程度食管鳞癌FasL蛋白阳性表达率为:高分化57.9%(11/19)、中分化92.6%(25/27)、低分化100%(8/8),FasL蛋白阳表达性率在高分化癌中明显低于中低分化者(P<0.05);FasL蛋白阳性表达在髓质型为81.5%(22/27)、蕈伞型84.6%(11/13)、溃疡型83.3%(5/6)、缩窄型75.0%(6/8),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不同T分期食管鳞癌FasL蛋白的阳性表达率:T2期66.7%(18/27)、T3期96.0%(24/25)、T4期100%(2/2),T2期低于T3、T4期(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食管鳞癌患者FasL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00%(21/21),不伴淋巴结转移者为69.7%(23/33)(P<0.05);食管鳞癌各临床分期FasL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IIa期71.4%(15/21)、IIb期90.0%(9/10)、III期87.0%(20/23)(P>0.05)。FasL蛋白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3.食管癌组织Fas基因甲基化率为61.1%(33/54),高于癌旁组织22.2%(12/54)(P<0.05)。不同分化程度食管鳞癌Fas基因甲基化率为:高分化63.2%(12/19)、中分化59.3%(16/27)、低分化62.5%(5/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大体病理类型食管鳞癌髓质、蕈伞、溃疡和缩窄各型间Fas蛋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59.3%(16/27)、61.5%(8/13)、66.7%(4/6)和62.5%(5/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浸润深度(T分期)食管鳞癌Fas基因甲基化率为:T2期59.3%(16/27)、T3期60.0%(15/25)、T4期100%(2/2)(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食管鳞癌Fas基因甲基化率为:61.9%(13/21),无淋巴结转移者为:60.6%(20/33)(P>0.05);各临床分期食管鳞癌组织Fas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IIa期61.9%(13/21)、IIb期60.0%(6/10)、III期60.9%(14/23),无统计学差异(P>0.05)。Fas基因甲基化与年龄、性别无关。4.转移组淋巴结Fas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3.3%(7/21),低于非转移组淋巴结Fas蛋白阳性表达率66.7%(22/33)(P<0.05);转移组淋巴结FasL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1.4%(15/21),高于非转移组淋巴结FasL蛋白阳性表达率42.4%(14/33)(P<0.05);转移组淋巴结Fas基因甲基化率为57.1%(12/21),高于非转移组淋巴结Fas基因甲基化率24.2%(8/33)(P<0.05)。5.Fas与FasL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系数r=-0.33,P<0.05;Fas蛋白表达与Fas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系数r=-0.56,P<0.05两者具有显着相关性;FasL蛋白表达与Fas基因甲基化无相关性(r=-0.09,P>0.05)。肿瘤Fas蛋白表达下调可能主要由Fas基因甲基化所致。结论:1.食管鳞癌组织中Fas蛋白表达下调,FasL蛋白表达上调,Fas基因呈高甲基化表现,且Fas与FasL蛋白表达呈负相关,Fas表达与Fas基因高甲基化表现显着负相关。2、转移淋巴结中Fas蛋白表达下调,FasL蛋白表达上调, Fas基因呈高甲基化表现。3、食管鳞癌组织中Fas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高分化鳞癌的Fas蛋白表达高于中低分化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食管鳞癌Fas蛋白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Fas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无关。4、食管鳞癌组织中FasL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高分化鳞癌的FasL蛋白表达低于中低分化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食管鳞癌FasL蛋白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T2期低于T3、T4期(P<0.05)。FasL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无关。5、Fas基因高甲基化表现与食管鳞癌的患者的性别、年龄、大体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

熊刚[6](2009)在《DcR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食管癌是人类八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每年新增的30万病例中,约70 %发生在我国,并且其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食管癌总体预后不佳,总的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5%~42%和15%~24%。食管癌主要分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和食管腺癌,而前者占了90%以上。因此,研究ESCC的发病机制,寻找其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已经成为提高食管癌预防和治疗效果的当务之急。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对矛盾贯穿始终,那就是机体的免疫监视和肿瘤的免疫逃逸。而诱导肿瘤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和瘤细胞自身生长停滞或凋亡是机体用以清除肿瘤细胞的主要手段。LIGHT及FasL介导的凋亡是体内最常见的凋亡模式,在免疫调节和肿瘤的免疫监视中起着重要作用。DcR3是TNFRSF的一个新成员。研究发现,DcR3通过竞争性结合可以阻断经由其配体FasL、LIGHT以及TL1A所介导的肿瘤细胞的凋亡;同时DcR3还可抑制免疫应答中T细胞的增殖并影响DCs的分化和成熟,并抑制CD4+T细胞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的增殖;此外,DcR3还可抑制T细胞的趋化效应,降低T细胞与抗原提呈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显示,DcR3 mRNA低表达于正常人体组织中的胃、脊髓、淋巴结、肺、脾、结肠组织及多数造血细胞中,而高表达于胃肠道恶性肿瘤、乳腺癌、结肠癌、肺癌、胶质细胞瘤和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瘤中。研究证实,高表达DcR3是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和杀伤的一个重要机制,其表达水平同多种肿瘤的进展程度、转移情况、对化疗的抵抗性以及不良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作为一种候选的肿瘤标志物和基因治疗标靶,DcR3目前已经成为了肿瘤诊断和治疗相关研究的热点。研究DcR3 mRNA和蛋白在人ESCC细胞系和ESCC病人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DcR3的表达与疾病的侵袭、转移、复发乃至预后间的关联性,将有助于评价DcR3作为ESCC的临床及预后的分子标志的可能性;而探讨其表达调控的可能机制则将有助于ESCC肿瘤基因治疗靶点的筛选。因此,关于DcR3在ESCC病人中的高表达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对于该疾病的防治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目的研究DcR3基因在ESCC病人肿瘤组织和相应的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DcR3基因的表达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为评价DcR3作为ESCC的临床及预后的分子标志提供实验依据;检测DcR3基因启动子和编码区的多态性位点在重庆地区汉族ESCC人群中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探讨DcR3启动子多态性与ESCC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筛查与ESCC肿瘤组织中DcR3基因高表达相关联的SNP位点,为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影响其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检测DcR3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差异,探讨ESCC肿瘤组织DcR3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是否参与其表达调控;考察DcR3 RNAi对ESCC肿瘤细胞的生长能力、侵袭能力和凋亡等方面的影响,初步探讨DcR3在人ESCC细胞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作用和机制。方法1.收集109例ESCC肿瘤组织和对应的远癌组织标本,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emi-quantitative RT-PCR)检测其中DcR3 mRNA表达情况;2.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2例ESCC病人肿瘤组织中DcR3蛋白表达情况并行半定量分析;3.选取DcR3基因启动子和编码区四个多态性位点(-369G/T、-323A/C、-321C/T、147C/T),通过PCR扩增产物测序的方法了解这些多态位点在重庆地区正常人群中的频率分布,检测上述多态位点在ESCC人群中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4.选择4对DcR3 mRNA表达状态有明显差异的癌及相对应的远癌组织标本,利用重亚硫酸盐修饰后测序法(BSP)检测DcR3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5.构建基于miR-30的、靶向DcR3的慢病毒干扰载体;6.用干扰载体、包装质粒pMD2G及包膜质粒psAX2共同转染293F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7.通过流式细胞仪(FACS)感染后的KYSE150细胞,获得DcR3 RNAi的ESCC细胞模型;8.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DcR3 RNAi后瘤细胞上DcR3的表达情况;9.绘制体外培养的感染细胞、对照细胞和亲本细胞的生长曲线;10.通过Transwell侵袭小室实验检测DcR3 RNAi与LIGHT-Fc协同作用对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11.运用Tunel试剂盒检测DcR3 RNAi与LIGHT-Fc协同作用对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1. ESCC肿瘤标本中DcR3 mRNA表达率为73.4%,而远癌组织为47.7%(p<0.01);分析发现DcR3 mRNA的表达与病人的性别、年龄、部位和组织分化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肿瘤组织的外侵程度(p<0.05)、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p<0.05)和临床TNM分期(p<0.05)有较强的相关性;2. ESCC肿瘤组织中DcR3蛋白的表达强弱与mRNA表达基本一致,DcR3的过表达率为28.8%;DcR3的过表达与ESCC病人区域淋巴结转移(p<0.05)和TNM分期(p<0.05)有明显的相关性;3.重庆地区汉族人群中-369G/T、-323A/C、-321C/T三个位点不存在多态性;而147C/T位点等位基因C的频率为43.7%,略高于中国汉族人(39.0%)和日本人(40.0%)。147C/T多态位点是与重庆地区汉族人群ESCC易感性相关联的一个风险位点,而且该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型C具有显性遗传效应,携带等位基因C的基因型CC和CT的ESCC发病风险显着增加(p<0.05)。但该多态位点与ESCC肿瘤组织中DcR3蛋白的异常高表达无明显的相关性;4. DcR3阳性的肿瘤组织和DcR3阴性的远癌组织,基因的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相同,即基因启动子区所有的CpG位点都呈非甲基化状态;5.成功设计并构建了基于miR-30的、靶向DcR3的慢病毒干扰载体;包装获得的病毒上清在体外能有效地感染人KYSE150细胞;6.经FACS分选,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载体pPRIME-DcR3.3i能有效地抑制瘤细胞DcR3的蛋白表达,抑制率为82.6%;7. DcR3 RNAi对KYSE150细胞的体外生长无明显影响;8. DcR3 RNAi与LIGHT-Fc协同能有效地抑制瘤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9. DcR3 RNAi明显促进了LIGHT-Fc对KYSE150细胞的凋亡诱导。结论ESCC肿瘤组织中DcR3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较之对应的远癌组织存在明显的高表达,其高表达与肿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和临床TNM分期有较强的相关性。重庆地区汉族人群中147C/T位点是与ESCC易感性相关联的一个风险位点,该位点的等位基因型C具有显性遗传效应;ESCC病人肿瘤组织中DcR3的异常高表达与该基因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异常无关; DcR3 RNAi对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没有直接的抑制效应,但能与LIGHT-Fc协同,有效地抑制瘤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并促进对瘤细胞的凋亡诱导;DcR3对于ESCC是一个潜在的肿瘤生物标记。

李乾[7](2009)在《塞来昔布抗胃癌作用机制及Fas、FasL在胃癌中表达意义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我国各类恶性肿瘤的首位。临床早期胃癌大多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临床就诊者大部分属于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或术后易复发。因此,提高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和无病生存期的化疗显得很重要。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副作用大且疗效欠佳。因此寻找新的安全有效的非细胞毒化疗药物是目前胃癌等消化道肿瘤防治方面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细胞增殖和凋亡是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两个重要方面,肿瘤的发生即为细胞恶性增殖和凋亡失控所致。近年来,Fas和FasL在消化道肿瘤中尤其在胃癌前病变、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已引起广泛关注。Fas是细胞表面重要的死亡受体,与其配体FasL结合活化并传导凋亡信号是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Fas与FasL结合后,通过胞浆内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再和门冬氨酸特异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8)酶原发生相互作用,激活caspase-8酶原,进一步激活多种caspase联级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既往研究已证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表达FasL,不仅可以介导表达Fas的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细胞凋亡,而且可能介导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表达Fas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发生凋亡,从而使胃癌细胞逃逸机体自身免疫清除,成为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潜在生物学基础。深入研究胃癌及局部淋巴结组织Fas、FasL的表达,为进一步阐明Fas凋亡系统在胃癌发生、发展及免疫逃逸机制和防治方面提供实验依据。NSAIDS降低胃肠道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已成为肿瘤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外多项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发现,长期规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能使结肠癌发病的危险性降低。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吲哚美辛(IN)和塞来昔布具有抗结肠肿瘤细胞增殖效应。然而传统的NSAIDS如IN,在抑制COX-2的同时抑制了COX-1,长期服用对胃肠道及肾等脏器产生损害,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和长期应用。新型NSAIDS,选择性抑制COX-2,则既有抑瘤作用,又避免了胃肠道副作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倍受肿瘤学专家们关注。国内外多个研究发现塞来昔布有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凋亡作用,对其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仅局限于对环氧化酶-2的活性抑制。一些研究表明COX-2抑制剂通过抑制环氧化酶-2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E2的释放,进而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但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细胞周期调控具有重要意义的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16和p21表达的影响,及对细胞Fas、FasL凋亡途径中Fas、FasL蛋白表达和凋亡相关调控因子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探讨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BGC-823胃癌细胞抑瘤作用,从细胞周期调控系统,Fas、FasL凋亡系统与凋亡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等层面,“立体”和系统地研究胃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调控网络,揭示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抑制BGC-823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调控机理,将为包括塞来昔布在内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抗胃癌等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为发现新的分子靶标提供新的思路。第一章塞来昔布抑制BGC-823胃癌细胞增殖及对p16和p21表达的影响目的:研究塞来昔布对体外培养的BGC-823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16和p2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塞来昔布对BGC-823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通过流式细胞仪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对BGC-823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RT-PCR技术检测塞来昔布对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16 mRNA及p2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塞来昔布浓度为20,40,60,80,100,120μmol/L,24hr时抑制率(%)分别为:7.63±2.66,13.33±0.95,18.83±0.91,24.63±1.55,33.20±1.14,55.00±6.50;48hr时抑制率(%)分别为:10.72±3.20,25.16±2.70,37.22±1.60,42.42±2.41,46.79±4.57,91.64±4.14:72hr时抑制率(%)分别为:10.91±1.61,31.39±3.20,54.82±1.25,62.41±5.51,74.88±1.02,98.17±0.69。塞来昔布各浓度组均抑制胃癌细胞BGC-823的生长,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②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塞来昔布浓度为0,20,40,60,80,100μmol/L时,G1期细胞数比例分别为0.603±0.016,0.643±0.006,0.671±0.005,0.708±0.008,0.750±0.007,0.787±0.006;S期细胞数比例分别为0.307±0.006,0.223±0.003,0.209±0.005,0.193±0.015,0.157±0.005,0.122±0.006。塞来昔布随浓度增加G1期细胞数比例逐渐增加,S期细胞数比例逐渐减少。各浓度组间细胞数比例两两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③RT-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塞来昔布作用于BGC-823胃癌细胞后,塞来昔布各浓度组p16 mRNA和p21 mRNA扩增产物均有表达。塞来昔布浓度为0,20,40,60,80,100μmol/L时,p16 mRNA表达的相对丰度分别为:0.223±0.006,0.296±0.012,0.381±0.008,0.438±0.017,0.494±0.002,0.663±0.068;p21 mRNA表达的相对丰度分别为:0.435±0.045,0.642±0.098,0.730±0.014,0.813±0.069,0.907±0.058,1.030±0.051,p16 mRNA和p21 mRNA表达的相对丰度随塞来昔布浓度增加而增加。各浓度组间相对丰度两两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①塞来昔布抑制BGC-823胃癌细胞增殖,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②塞来昔布干预BGC-823胃癌细胞增殖,使G1期细胞数增多,S期细胞数减少,阻滞胃癌细胞周期于G1期。③塞来昔布通过上调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mRNA和p16 mRNA表达,抑制BGC-823胃癌细胞周期进展。第二章塞来昔布诱导BGC-823胃癌细胞凋亡及对Fas、FasL及Bd-2表达的影响目的:研究塞来昔布诱导BGC-823胃癌细胞凋亡及对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对BGC-823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塞来昔布对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和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①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塞来昔布浓度在0,20,40,60,80,100μmol/L时,凋亡细胞比率(%)分别为:0.503±0.018,5.870±0.325,11.396±0.267,17.567±0.376,24.439±0.326,52.933±2.575;随塞来昔布浓度增加凋亡细胞比率增加。各浓度组间凋亡细胞比率两两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②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塞来昔布浓度为0,20,40,60,80,100μmol/L时,作用BGC-823胃癌细胞48h后,Fas蛋白相对含量分别是0.1113±0.0037,0.1017±0.0065,0.1975±0.0100,0.3297±0.0053,0.4595±0.0045,0.5204±0.0148;FasL蛋白相对含量分别是0.8070±0.0268,0.7311±0.0780,0.6254±0.0501,0.5465±0.0180,0.4378±0.0081,0.3760±0.0034;Bcl-2蛋白相对含量分别是0.5448±0.0049,0.5213±0.0326,0.4256±0.0421,0.3934±0.0305,0.2659±0.0121,0.2294±0.0081。在0~100μmol/L浓度范围内Fas蛋白表达上调和FasL、Bcl-2蛋白表达下调,均呈浓度依赖性。各浓度组间蛋白相对含量两两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①塞来昔布诱导BGC-823胃癌细胞凋亡,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②塞来昔布在一定浓度范围内,Fas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上调,FasL、Bcl-2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下调。③塞来昔布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可能与Fas蛋白上调,FasL、Bcl-2蛋白下调有关。第三章Fas、FasL在胃癌及局部淋巴结组织中表达意义目的:探讨胃癌及局部淋巴结组织中Fas、FasL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64例胃癌及局部淋巴结组织和20例正常胃组织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病理亚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①正常胃组织Fas蛋白阳性表达率高,在胃癌组织中Fas蛋白阳性表达率低;正常胃组织FasL蛋白阳性表达率低,在胃癌组织中FasL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二者间阳性表达均有显着性差异(P<0.001)。②Fas蛋白在有侵犯组淋巴结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在无侵犯组淋巴结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低,二者间阳性表达有显着性差异(P=0.003)。FasL在两组淋巴结组织中阳性表达无差异(P=0.593)。③Fas蛋白在高中分化组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在低分化组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低,二组间阳性表达有显着性差异(P=0.015)。反之,FasL蛋白在高中分化组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低,在低分化组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二组间阳性表达有显着性差异(P=0.021)。④胃癌组织中Fas、FasL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⑤胃癌组织中Fas和FasL两者间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1);两者表达无直线相关性(rs=-0.425,P=0.575)。结论:①胃癌组织中Fas蛋白表达下调,FasL蛋白表达上调。②有侵犯淋巴结组织中Fas蛋白表达上调,无侵犯淋巴结组织中表达下调。③高分化胃癌组织中Fas蛋白阳性表达高于低分化胃癌组织;高分化胃癌组织中FasL蛋白阳性表达低于低分化胃癌组织。

徐银祥[8](2007)在《非小细胞肺癌FasL和Caspase-3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的发展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肿瘤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是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研究发现细胞凋亡主要有线粒体和死亡受体两条途径。FasL是重要凋亡分子,与死亡受体Fas结合后诱导细胞膜表面Fas分子聚集形成三聚体启动细胞凋亡的信号传递诱导Fas阳性细胞凋亡。Fas广泛表达于体细胞,而FasL在正常情况下仅表达于活化T细胞,以及眼、睾丸、胎盘等特殊组织。Caspase是执行凋亡的主要酶类,Caspase-3是一种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在Caspase酶系级联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恶性肿瘤间质内存在以T淋巴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群体,称之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TILs通过表达FasL蛋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其杀瘤活性。然而,TILs与非小细胞肺癌均表达FasL,非小细胞肺癌表达FasL和Caspase-3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凋亡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肿瘤细胞高表达FasL能否引起宿主TILs凋亡,从而发挥反杀伤作用,逃避宿主免疫监视?肿瘤细胞高表达FasL是否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表达FasL是不是NSCLC在接受来自TILs分泌细胞因子刺激后采取的一种反击宿主免疫系统的措施?相信深入研究非小细胞肺癌FasL、Caspase-3表达与肿瘤微环境中TILs的关系可能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方法本研究采取以下方法:1.将手术切除45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及远癌肺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sL、Caspase-3蛋白表达。2.应用激光微切技术获取非小细胞肺癌周边区和非周边区域肿瘤细胞,共10例,应用RT-PCR技术检测不同区域肿瘤细胞FasL和Caspase-3 mRNA表达。3.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标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45例,结合应用TUNEL法检测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凋亡情况,原位检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凋亡比例。4.筛选出4份HLA-A2+ PBL;A549细胞转染质粒后稳定表达HLA-A2+,表达HLA-A2的PBL成为A549细胞的特异性TILs。HLA-A2+ PBL培养后细胞计数为3×105/ml,共246ml,离心后共获得96ml上清液。分别应用50μl、100μl、150μl、200μl、250μl和500μ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上清液与A549细胞共培养30min、60min、120min、180min和240min,设立阴性对照组,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A549细胞在不同时间、不同剂量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上清液共培养时FasL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5.所得结果采用SPSS 10.0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本课题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非小细胞肺癌FasL表达检查结果:⑴肺腺癌FasL表达率为73.3%±15.8%,肺鳞状细胞癌FasL表达率为60.4 %±15.8 %,腺癌FasL表达显着高于鳞状细胞癌(p<0.01);⑵中高分化肺癌FasL表达率为60.6 %±15.8 %,低分化肺癌FasL表达率为70.1 %±16.9 %,低分化肺癌FasL表达显着高于中高分化肺癌(p<0.05);⑶伴淋巴结转移组NSCLC FasL表达阳性率为62.4 %±15.6 %,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FasL表达阳性率为55.8 %±11.9 %,伴淋巴结转移组肺癌FasL表达率显着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⑷本组单纯以肺癌pTNM分期统计分期,各期间统计比较无显着差异,将Ⅰ+Ⅱ期、ⅢA+ⅢB期分别合并后再进行统计分析,前者FasL表达阳性率为62.4%±15.6 %,而后者FasL表达阳性率为72.8 %±18.0 %,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FasL阳性率显着高于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FasL表达阳性率(p<0.05)。⑸NSCLC周边区FasL表达阳性率为74.4 %±18.4 %,而肿瘤非周边区FasL表达率为64.4 %±13.1 %,肿瘤周边区FasL表达显着高于非周边区FasL表达( p<0.05 )。2. NSCLC不同部位FasL、Caspase-3 mRNA表达检测结果:⑴NSCLC周边区FasL mRNA表达强度为0.926 + 0.41;肿瘤非周边区FasL mRNA表达强度为0.892 + 0.26。两组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 )。⑵肿瘤周边区Caspase-3 mRNA表达强度为0.912 + 0.07;肿瘤团非周边区Caspase-3 mRNA表达强度为0.923 + 0.04。两组间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 )。3.非小细胞肺癌Caspase-3蛋白表达检测结果:⑴肺鳞状细胞癌Caspase-3蛋白平均阳性表达率为76.9 %,腺癌Caspase-3阳性表达率为47.4 %,鳞癌Caspase-3表达水平显着高于腺癌(p<0.05);⑵中高分化NSCLC Caspase-3阳性表达率为70.0%,低分化非小细胞肺癌Caspase-3阳性表达率为64.0%,中高分化非小细胞肺癌与低分化NSCLC Caspase-3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⑶Caspase-3蛋白表达与N分期有关,无淋巴结转移组Caspase-3阳性表达率为81.8%,淋巴结转移NSCLC组Caspase-3阳性率为61.8%,无淋巴结转移组Caspase-3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淋巴结转移组NSCLC(p<0.05);⑷比较肺癌周边区与非周边区Caspase-3蛋白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4. NSCLC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凋亡检测结果:⑴肺腺癌组织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凋亡指数为5.51±1.56,肺鳞状细胞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凋亡指数为4.11±2.03,腺癌组织TILs凋亡指数显着高于鳞状细胞癌(p<0.01);⑵中高分化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ILs凋亡指数为3.84±1.71,低分化非小细胞肺癌组织TILs凋亡指数为5.38±1.90,低分化肺癌TILs凋亡指数显着高于中高分化NSCLC (p<0.01);⑶不同pTNM非小细胞肺癌组织TILs凋亡指数统计比较无显着差异( P >0.05);⑷TIL凋亡指数随NSCLC FasL表达强度增强而增加,与其表达强度呈显着正相关(r = 0.707, p<0.01)。5.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与A549细胞共培养后FasL和Caspase-3 mRNA及蛋白检测结果:⑴将TILs上清液250μl与A549细胞共培养60min时,FasL m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⑵将TILs上清液200μl和250μl分别与A549细胞共培养90min时,FasL 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⑶其他不同剂量TILs上清液与A549细胞共培养时肿瘤细胞FasL mRNA表达水平无显着变化(p>0.05);⑷不同剂量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与A549细胞共培养时各组FasL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⑸各组A549细胞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 FasL蛋白在NSCLC中特异性高表达,而且与NSCLC生物学特点有关,FasL高表达可能是肺腺癌容易早期转移、预后较差的原因之一。2. FasL蛋白在NSCLC肿瘤组织呈不均匀分布,肿瘤细胞周边区FasL蛋白及FasL mRNA表达高于非周边区域。推测肿瘤团外部微环境因素可能影响肿瘤细胞FasL表达。NSCLC周边区细胞可能首先接受来自机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或其他体液因子刺激,上调FasL表达,对进入肿瘤团块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实施反制措施,杀伤机体免疫细胞,进而在与机体免疫系统的杀伤与反杀伤战斗中争取生存空间,并进一步生长和发展。3.非小细胞肺癌FasL表达与TILs凋亡率存在密切关系,FasL蛋白表达水平越高,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凋亡率越高。高表达FasL蛋白可能意味着该组类型肺癌更容易应用FasL蛋白反杀伤机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及免疫系统。4.肿瘤细胞与TIL上清液共培养时FasL表达上调,提示肿瘤细胞接受来自TIL分泌的某种细胞因子影响或调控。肿瘤细胞在加入TIL上清液6090min后上调FasL表达,反应较快,但在更长时间的共培养观察中未发现FasL高表达,并且,更大剂量TIL上清液加入肿瘤培养液中反而未发现FasL表达上调现象,其机制不明。参与细胞凋亡因素很多,调控机制复杂,TIL分泌细胞因子参与肿瘤细胞FasL表达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许加刚,薛淑英,李爱玲[9](200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Fas、FasL蛋白表达及意义》文中认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F as及F asL蛋白表达。结果26.0%的标本有F as蛋白表达,68.0%的标本有F asL蛋白表达。F as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的病理分级有关,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F asL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李印,郑世营,葛锦峰,邵峰,纪勇,蒋东[10](2005)在《FasL基因表达与食管癌免疫逃逸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食管癌细胞Fas配体(Fas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食管癌发生和预后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40例食管癌原发灶和17例淋巴结转移灶中FasL在食管癌细胞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的表达情况。结果34例(85%)原发性食管癌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FasL的表达,31例(82.5%)TiL细胞FasL亦表达阳性,17例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中,FasL均强阳性表达。结论食管癌细胞可能通过FasL的表达,杀伤TiL,以达到免疫逃逸及免疫反攻击,对食管癌的形成及转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食管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Fasl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管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Fasl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第一部分 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在实性成分为主的临床IA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研究 第二部分 MARCKSL1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在实性成分为主的临床IA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患者资料
        1.临床及病理资料收集
        2.分期标准
        3.入组及排除标准
        二、手术方式及评估方法
        三、统计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ARCKSL1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 细胞系
        2. 菌株
        3. 引物
        4. 抗体
        5. 主要试剂
        6. 常用溶液配制方法
        7. 实验耗材及仪器
        二、方法
        1.细胞准备
        2.组织样本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3.免疫印迹法检测MARCKSL1蛋白表达
        4.siRNA转染
        5.质粒转染
        6.细胞表型实验
        7.定量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
        8.免疫荧光实验
        9.转录组测序(RNA-seq)
        10.统计学分析
    结果
        1.食管鳞癌中MARCKSL1的表达水平上调
        2.MARCKSL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3.MARCKSL1的表达水平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总生存率呈负相关
        4.MARCKSL1表达的下调抑制了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5.MARCKSL1表达的上调增进了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6.MARCKSL1的表达水平对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无显着影响
        7.MARCKSL1促进食管鳞癌迁移、侵袭的机制探究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组学技术”在食管癌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差异表达基因名单

(2)高、低发区食管鳞癌组织PLCE1蛋白表达对比及对生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列表
第一部分 高、低发区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第二部分 高、低发区食管鳞癌组织PLCE1蛋白表达对比及对生存的影响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综述 食管癌环境-遗传交互作用发病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食管癌高发区分布表
个人简历
研究生期间参与发表的学术论文、科研项目及学术会议
致谢

(3)MicroRNA-4286靶向INPP4A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调控食管癌生长、迁移和侵袭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MIR-4286及其预测靶基因INPP4A在食管癌组织和细胞株的表达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IR-4286靶向INPP4A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调控食管癌生长、迁移和侵袭的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MicroRNA与食管癌相关研究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一
英文论文二

(4)食管鳞癌中miR-451和miR-21表达及对生长、侵袭和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miRNA 异常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1. 前言
    2.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体内外调控 miR-451 和 miR-21 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系 EC9706 生长、侵袭和凋亡的影响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miR-451 和 miR-21 靶基因及肿瘤抑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综述 microRNA 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食管癌组织Fas、FasL蛋白表达与Fas基因甲基化相关性分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6)DcR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DcR3 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机制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ESCC 肿瘤组织中DcR3 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ESCC 肿瘤组织中DcR3 高表达与启动子SNP 及CpG 岛甲基化状态关系的初步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基于miR-30 的DcR3 慢病毒干扰载体的构建及其体外抑瘤作用的初步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DcR3 及临床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文章
英文论着

(7)塞来昔布抗胃癌作用机制及Fas、FasL在胃癌中表达意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塞来昔布抑制BGC-823胃癌细胞增殖及对p16和p21表达的影响
    1.1 引言
    1.2 材料和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第二章 塞来昔布诱导BGC-823胃癌细胞凋亡及对Fas、FasL、Bcl-2表达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Fas、FasL在胃癌及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Fas、FasL与肿瘤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8)非小细胞肺癌FasL和Caspase-3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索引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非小细胞肺癌FasL 和Caspase-3 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关系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非小细胞肺癌FasL、Caspase-3 蛋白表达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上清液对FasL、Caspase-3 表达的影响
        分题一 A549 细胞特异性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构建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结论
        分题二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上清液对Fasl,、Caspase-3 表达的影响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NSCLC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凋亡及其与FasL 表达的关系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结论
    致谢
    图片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Fas/FasL 系统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肿瘤免疫逃避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食管鳞状细胞癌Fas、FasL蛋白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研究方法
    1.3 结果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Fas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2 FasL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 讨论

(10)FasL基因表达与食管癌免疫逃逸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三、阳性结果判断
    四、统计学处理
结 果
    一、FasL在正常食管黏膜及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
    二、FasL在肿瘤周围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三、FasL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
讨 论

四、食管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Fasl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 [1]第一部分 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在实性成分为主的临床IA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研究 第二部分 MARCKSL1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D]. 赵越.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2]高、低发区食管鳞癌组织PLCE1蛋白表达对比及对生存的影响[D]. 雷玲玲. 郑州大学, 2020(02)
  • [3]MicroRNA-4286靶向INPP4A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调控食管癌生长、迁移和侵袭的机制研究[D]. 张猛. 山东大学, 2019(02)
  • [4]食管鳞癌中miR-451和miR-21表达及对生长、侵袭和凋亡的影响[D]. 王涛. 郑州大学, 2014(02)
  • [5]食管癌组织Fas、FasL蛋白表达与Fas基因甲基化相关性分析的研究[D]. 程义金. 苏州大学, 2012(10)
  • [6]DcR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机制研究[D]. 熊刚. 第三军医大学, 2009(06)
  • [7]塞来昔布抗胃癌作用机制及Fas、FasL在胃癌中表达意义的研究[D]. 李乾. 中南大学, 2009(02)
  • [8]非小细胞肺癌FasL和Caspase-3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关系研究[D]. 徐银祥. 第三军医大学, 2007(03)
  • [9]食管鳞状细胞癌Fas、FasL蛋白表达及意义[J]. 许加刚,薛淑英,李爱玲. 山东医药, 2006(10)
  • [10]FasL基因表达与食管癌免疫逃逸关系的研究[J]. 李印,郑世营,葛锦峰,邵峰,纪勇,蒋东.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5(06)

标签:;  ;  ;  ;  ;  

Fasl在食管癌及其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