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联合复律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扑动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观察

胺碘酮联合复律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扑动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观察

一、胺碘酮和心律平转复阵发性心房纤颤及扑动疗效及安全性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于兆欣[1](2021)在《桃红半蒌汤治疗痰瘀互结型老年房颤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桃红半蒌汤治疗痰瘀互结证型老年房颤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痰瘀互结证型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桃红半蒌汤。疗程均为4个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平均心室率、转复率、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D-二聚体、六分钟步行距离等的改变情况。结果:在疾病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8%,试验组疾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0%,试验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在中医证候总积分、平均心室率、6分钟步行距离上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在降低D-二聚体及提高左室射血分数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在降低左房内径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复率方面,试验组转复率为25%,对照组为9.38%,试验组较对照组更具优势。中医单项症状方面,试验组在心悸、呕吐痰涎、口唇青紫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在胸闷、胸痛、口粘、肢体困重、纳呆脘胀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整个实验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本研究安全性等级为1级。结论:桃红半蒌汤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能更好地转复窦性心律,降低并控制心室率;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并延长六分钟步行距离,因此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与运动耐量;此外,还具有降低D-二聚体的作用。因此,桃红半蒌汤治疗痰瘀互结证型老年房颤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马征[2](2021)在《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包括脑卒中在内的多种栓塞性疾病,并诱发、加重心力衰竭,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目前,房颤的西医治疗以内科药物和射频消融术为主,虽然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定局限。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用药,或可作为临床防治房颤的一个策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以益气活血法为基础,通过加入清热化痰、养心安神等方法治疗房颤有一定疗效,然而由于当前临床研究的样本量、方法、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其有效性尚缺乏准确的判断。Meta分析作为循证医学寻求最佳证据的有力手段,或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思路,因此,本研究拟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流行病学显示房颤与高血压之间关系密切,高血压心房重构被认为是其发生房颤的重要原因,其中,以心房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心房结构重构是关键环节。目前,仍缺乏针对高血压心房重构的有效药物,中医药研究有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肝阳上亢、痰浊阻滞、气虚血瘀等,发病过程容易出现痰热,而快速性心律失常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痰热证表现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如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期,痰热尤为明显。参连复脉颗粒作为我院心内科治疗心律失常的协定处方,其在益气活血的基础上,注重清心化痰,临床治疗有一定疗效。前期研究发现参连复脉颗粒具有抑制炎症、缩短动作电位时长、降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减少房颤复发率的作用。相关文献研究亦发现参连复脉颗粒主要组成药物及有效成分可通过抑制TGF-β1通路等作用抑制心房纤维化,减少房颤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复制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运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体心房burst刺激、电生理检查、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等方法,从整体、组织细胞、分子层面进行研究,以验证“参连复脉颗粒可能通过调节ERK1/2和TGF-β 1/Smad3通路,抑制高血压心房重构和房颤易感性”的假说。目的1.探讨以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房颤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探究参连复脉颗粒对高血压心房重构和房颤易感性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第一部分 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以及国外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益气活血法为主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房颤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森林图呈现,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是否稳定,漏斗图分析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1.文献检索筛选结果经过文献检索和补充,共检索出712篇文献,排除重复文献215篇,进而浏览标题、,剔除289篇与纳入标准不符的文献,最后进行文献通读,纳入文献17篇。2.纳入文献特征2.1一般资料17篇文献共纳入1639人,其中治疗组828人,对照组811人;17篇文献中有2篇未详细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具体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其余均详细描述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例数、性别、年龄、干预措施和疗程,17篇文献中有3篇文献未明确说明病程情况,其余详细描述了病程;17篇文献均描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2.2中药使用情况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以益气活血法为基础治法,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人参(10次),黄芪(6次),丹参(8次),三七(7次)。2.3不良反应及随访情况纳入的17篇文献中,有4篇明确报道无不良反应;有6篇明确报道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有头晕、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有7篇未描述是否发生不良反应。3.文献质量评价纳入文献总体质量一般,经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分,有4篇文献2分,6篇文献3分,6篇文献4分,1篇文献6分。纳入的17篇文献均提及“随机”字样,其中13篇采用了正确的随机方法,17篇文献均未描述分配方案隐藏,有1篇文献采用了正确的盲法,2篇文献报告偏倚风险低,17篇文献结果数据均完整、没有其他偏倚来源。4.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常规西药组在临床疗效(RR=1.16,95%CI=[1.08,1.23],Z=4.33,P<0.00001)、中医证候疗效(RR=1.29,95%CI=[1.18,1.41],Z=4.33,P<0.00001)、房颤转复率(RR=1.23,95%CI=[1.04,1.46],Z=2.46,P=0.01)、窦性心律维持(RR=1.31,95%CI=[1.14,1.50],Z=3.80,P=0.0001)、房颤发作次数(SMD=-1.00,95%CI=[-1.73,-0.27],Z=2.67,P=0.008)和安全性评价(RR=0.43,95%CI=[0.28,0.66],Z=3.83,P=0.0001)方面优于常规西药组。结论以益气活血法为主的口服中药联合西药,在改善房颤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房颤转复率、窦性心律维持及房颤发作次数方面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较好。但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有限,本次Meta分析结果尚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第二部分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方法1.分组与给药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SHR空白组(SHR组)、SHR+氯沙坦钾组(LOS组)、SHR+参连复脉颗粒组(SLFM组),同时以正常血压京都威斯特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共4组。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共4周。2.检测方法各组大鼠干预4周后记录体重、血压、心率、死亡情况;利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及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心电图检测P波时限、PR间期;利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利用在体心房burst刺激检测房颤易感性;利用H&E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心房心肌细胞肥大、心房间质纤维化情况;利用ELISA、Rt-q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评价:(1)与WKY组相比,SHR组体重较轻,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P<0.05);(2)与WKY组相比,SHR组左室壁增厚、左室内径缩小、左心房扩大、左心房总射血分数降低、标化左心房重量及标化全心重量增加(P<0.05);(3)与WKY组相比,SHR组P波时限、PR间期、房颤诱发持续时间增加(P<0.05);(4)与WKY组相比,SHR组心房心肌细胞肥大、胶原蛋白I和胶原蛋白Ⅲ表达增高,胶原纤维容积分数升高(P<0.05);(5)与WKY组相比,SHR组心肌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异常,表现为 ERK1/2 通路相关因子 AngⅡ、AT1R、p-ERK1/2 显着升高(P<0.05),而 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 Galectin-3、TGF-β1、p-Smad3、MMP-3 升高(P<0.05),TIMP-3 降低(P<0.05)。2.参连复脉颗粒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作用:SLFM组与SHR组相比,左心房内径、左心房最大容积显着缩小(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LOS组与SHR组相比,舒张期左室前壁厚度、左房内径显着缩小(P<0.05),左心房最大容积有缩小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3.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电生理及房颤诱发率的作用:SLFM组与SHR组相比,P波时限、房颤诱发持续时间显着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LOS组与SHR组相比,P波时间、PR间期、房颤诱发持续时间显着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4.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心肌细胞肥大及心房间质纤维化的作用:与SHR组相比,SLFM组与LOS组心房心肌细胞肥大有所抑制,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表达有所减少,纤维容积分数明显减少(P<0.05)。5.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ERK1/2及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作用:与SHR组相比,SLFM 组与 LOS 组心房 AT1R、p-ERK1/2/t-ERK1/2 显着降低(P<0.05);SLFM组与 LOS 组心房 Galectin-3、TGF-β1、p-Smad3、t-Smad3、MMP-3、MMP-3/TIMP-3 显着降低(P<0.05),TIMP-3 明显升高(P<0.05)。结论1.参连复脉颗粒能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结构重构,对心房电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有一定抑制作用。2.参连复脉颗粒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结构重构的机制可能和调控ERK1/2及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王哲[3](2020)在《中药治疗心房颤动的药物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心房颤动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致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中药治疗心房颤动体现出独特的临床优势,因此寻找有效中药,发挥中药治疗房颤的临床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探讨中药治疗房颤的活性成分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中药治疗房颤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由文献综述和研究部分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文献综述本部分内容对心房颤动的中、西医现代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房颤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存在诸多假说从不同角度对其做出解释。西医对于房颤治疗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恢复窦性心律、降低心室率、防治血栓栓塞、治疗原发病等是目前西医治疗的重要任务。中医医家对房颤发病机制认识不一,临床应用的治疗措施具有多样性,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应用经方、经验方、中成药、针灸等治疗房颤疗效明确。第二部分研究部分研究一中药治疗心房颤动的系统评价再评价目的对中药治疗心房颤动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探讨相关研究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及证据等级可靠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等多个数据库,获得中药治疗房颤的系统评价。分别使用AMASTAR2工具、PRISMA声明和GRADE方法对纳入的系统评价进行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及结局指标质量等级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篇系统评价,根据PRISMA条目进行报告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纳入的系统评价整体报告质量偏低,标题、理论基础、单个研究结果等条目报告较完全;方案和注册及资金支持等条目报告缺陷较为严重;其中4篇系统评价条目报告较完整完全,14篇系统评价信息报告存在一定缺陷,3篇系统评价条目信息报告有严重缺陷。使用AMSTAR2工具对纳入系统评价进行方法学评价,报告较完整(评价结果为Y和PY≥70%)的条目为:条目1、条目3、条目4、条目5、条目6、条目8、条目9、条目15,其余条目报告完整性较差,整体方法学质量偏低(1篇质量评价为低,20篇质量评价为极低)。对纳入的系统评价所包含的主要结局指标进行GRADE证据质量等级评价,发现所有系统评价结局指标质量均较低,影响证据质量的主要降级因素为局限性。结论中药治疗房颤系统评价整体质量较低,报告质量及方法学质量有待提高,主要结局指标证据等级质量低,规范性仍需提高。研究二中药治疗心房颤动的文献计量学研究目的分析中药治疗房颤的现状,并筛选出治疗房颤的高频中药。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查询中药治疗房颤相关研究文献,时间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从证型、研究类型、发表期刊、第一作者地区、不良反应等方面分析和评价中药治疗房颤的研究现状并筛选中药治疗房颤的高频中药。结果共纳入504项中药治疗房颤的临床研究,主要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治疗房颤高频中药为:甘松、党参、麦冬、三七、琥珀、五味子、甘草、黄精、酸枣仁、丹参,常见证型以气阴两虚、气血不足、心脉瘀阻为主。纳入文献中有9.1%发表在16种T1、T2级重点建设中医药科技期刊上,其他文献分别发表在165种学术期刊上,文献分布较为分散。第一作者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华中及东北地区,这些地区研究者对中药治疗房颤研究关注度较高。口服中药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少,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头晕、心律失常等,多数可自行缓解或在减轻药量后缓解。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发现目前中药治疗房颤方面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但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筛选出中药治疗房颤的高频中药前十味为甘松、党参、麦冬、三七、琥珀、五味子、甘草、黄精、酸枣仁、丹参。研究三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高频中药治疗房颤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目的探索研究二中筛选出的高频中药潜在活性成分,预测高频中药治疗房颤的作用靶点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研究二中获得的高频中药(甘松、党参、麦冬、三七、琥珀、五味子、甘草、黄精、酸枣仁、丹参)为关键词检索TCMSP和TCMID数据库,按照OB>30%,DL>0.18的条件筛选活性成分,并获得相关作用靶点。通过检索TTD、Drugbank、GeneCard、OMIM等数据库得到房颤疾病靶点。取中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将获得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作用于房颤的靶点导入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及重要中药成分。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基因功能及KEGG富集通路分析,筛选出P<0.01,FDR<0.05的GO条目及P<0.01的KEGG信号通路。结果通过构建中药成分-疾病靶点网络获得7个核心作用靶点(SCN5A、PTGS1、PTGS2、PPARG、ADRB2、ADRA1B、ADRA1A)及25个重要活性成分,重要活性成分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高频中药对房颤的作用涉及18个生物过程,8个分子功能以及2个细胞组分。高频中药主要通过作用于cGMP-PKG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NF-kB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对房颤进行调节。结论高频中药中包含金合欢素、黄芩素、甘草醇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可能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高频中药主要作用于SCN5A、PTGS1、PTGS2、PPARG、ADRB2、ADRA1B、ADRA1A等核心靶点起到治疗房颤作用,同时通过电信号传导及炎症反应相关信号通路对疾病进行调节,体现了中药治疗疾病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何天麦[4](2020)在《稳心颗粒防治房颤的网络靶标预测及实验验证》文中提出背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明显增加心血管患病率和死亡率,目前的西药和手术治疗都有其局限性,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对于AF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稳心颗粒(Wenxin Keli,WXKL)由党参、黄精、三七、甘松、琥珀等药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功,被广泛应用于AF的治疗当中。由于WXKL防治AF的整体动物模型仍缺少系统性的研究,其临床疗效的针对性机制尚不明确,故需行进一步研究。目的:1.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WXKL防治AF的作用靶标和信号通路,并构建稳心颗粒-房颤生物网络,揭示WXKL抗AF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2.观察 WXKL 对交感性房颤(sympathetic atrial fibrillation,SAF)大鼠的 AF 诱发率、AF持续时间的影响,并对所预测网络靶标进行初步验证,为进一步探索WXKL防治SAF的机制打下基础。方法:1.在WXKL防治AF的网络靶标预测研究中,通过检索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TCMSP、TCM-mesh来获取WXKL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标,检索基因疾病数据库CTD、OMIM、TTD来获得AF的相关靶标,并通过STRING数据库来整合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采用Cytoscape软件来构建稳心中药PPI网络与房颤PPI网络,并通过网络拓扑分析得到以上两个网络的关键靶标。将这两个网络取交集,构建稳心中药-房颤PPI网络,使用插件MOCDE对稳心中药-房颤PPI网络进行聚类分析,从而识别核心聚类模块,最后运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模块靶标进行GO生物功能富集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2.通过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联合食道Burst刺激构建SAF大鼠模型,以WXKL作为观察药,胺碘酮作为阳性对照药,两种药物提前干预两周,并设立单纯电刺激组与ISO联合电刺激组进行对比,通过电生理仪监测观察各组的心率变化、死亡率、AF诱发率、AF持续时间。3.通过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实验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的 PI3K、AKT1、NOS3、RYR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从而对WXKL的预测结果进行初步的实验验证。结果:1.网络靶标预测分析(1)从TCMSP、TCM-mesh数据库获取WXKL有效成分236个,靶蛋白699个,将靶蛋白映射至STRING数据库,共得到695个靶标,并构建稳心中药PPI网络,通过网络拓扑分析得到该网络的1 13个核心节点,这些节点多与细胞增殖、生长、代谢、分化、凋亡,神经递质与内分泌激素、炎症反应、血管内环境等相关。(2)从CTD、OMIM、TTD数据库获取有关AF的324个基因,以上基因映射至STRING数据库,得到285个疾病靶标,构建房颤PPI网络,网络拓扑分析得到该网络的1 10个核心节点,这些节点多与离子通道、细胞增殖与凋亡、炎症反应、血管内环境等相关。(3)稳心中药-房颤PPI网络中包含80个靶标,稳心中药PPI网络调控了 84.38%度值大于50的房颤PPI网络中的节点,经聚类分析,共得到5个模块,而得分大于5的核心模块有2个,核心模块中主要包括AKT1、NOS3、ADRB1、RYR2、KCNH2、SCN5A、VEGFA等靶标。(4)通过GO、KEGG分析,发现WXKL主要在蛋白质合成转运、细胞增殖与凋亡、心脏传导与心率调节、激素内分泌、血管内环境、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等生物学功能方面调控AF的发生发展,并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心肌细胞的肾上腺素能信号、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2.动物实验药效学探索:(1)死亡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SO联合电刺激组(P<0.01)、WXKL低剂量组(P<0.05)、胺碘酮组(P<0.05)大鼠死亡率增高;与单纯电刺激组相比,ISO联合电刺激组死亡率增高(P<0.05);与ISO联合电刺激组相比,WXKL高剂量组大鼠的死亡率降低(P<0.05)。(2)心率:各组大鼠给药两周后,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电刺激组相比,胺碘酮组(P<0.001)和ISO联合电刺激组(P<0.01)大鼠的心率显着降低;而与胺碘酮组相比,WXKL低剂量、WXKL高剂量组初始心率较快(P<0.05),心率维持更加稳定。在腹腔注射ISO后,各组大鼠的心率比初始心率普遍增长20%左右。经电刺激后,各组大鼠心率比电刺激前普遍降低10-20 bpm。(3)AF诱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AF的诱发率都显着增加(P<0.01)表明模型较为稳定;与单纯电刺激组相比,ISO联合电刺激组大鼠的AF诱发率增高,但是无统计学差异;与ISO联合电刺激组相比,WXKL高剂量组AF的诱发率降低,但是无统计学差异。(4)AF持续时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AF的持续时间显着延长(P<0.05);与单纯电刺激组(12.7±5.2s)相比,大鼠腹腔注射ISO后能显着延长AF的持续时间(421.50±130.1s,P<0.01);相比ISO联合电刺激组,WXKL高剂量组(24.7±13.1s,P<0.01)和胺碘酮(19.8±12.2s,P<0.01)显着缩短了 AF的持续时间。3.网络靶标验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SO联合电刺激组PI3K、AKT1、NOS3、RYR2的表达都显着降低;相比ISO联合电刺激组,WXKL高剂量组、胺碘酮组中AKT1、NOS3、RYR2表达显着升高,PI3K也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通过网络靶标预测的方法得出,WXKL防治AF的网络靶标主要包括AKT1、NOS3、ADRB1、RYR2、KCNH2、SCN5A、VEGFA 等,并初步阐释了 WXKL 防治 AF的生物学功能主要体现在蛋白质合成转运、细胞增殖与凋亡、心脏传导与心率调节、激素内分泌、血管内环境、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等方面,WXKL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心肌细胞的肾上腺素能信号、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通路发挥防治AF的作用。动物实验结果发现,WXKL能缩短ISO联合电刺激诱导的大鼠AF的持续时间,一定程度减少房颤的诱发率,并能降低大鼠的死亡率。网络靶标验证得出,WXKL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1、NOS3、RYR2来抑制细胞凋亡、改善内皮功能、维持心肌Ca2+稳态从而抑制AF的发生发展。该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对其作用机制的初步验证为进一步探索WXKL防治SAF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

秦百君[5](2020)在《基于Grade评价中医药治疗阵发性房颤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文献评价方法meta分析和证据质量评估Grade系统,对中医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价。方法:网络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网站,及手工补充检索中医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0月,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运用Revman5.3系统评价和GRADEPro系统证据质量分级。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2124例患者,试验组1052例,对照组1012例。(1)风险偏倚:整体文献质量偏低,存在一定偏倚。(2)Meta分析:(1)中医或中西医疗法改善临床总疗效、中医症候疗效、心电图疗效、心电图P波离散度、中医症候积分、最大P波时限、CRP水平、左心房内径、房颤发作次数、心悸、胸痛、失眠、胸闷症候方面均优于西医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中医或中西医疗法改善房颤持续时间、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SDNN方面较西医疗法无优势,无统计学意义;(3)无充分证据显示中医或中西医疗法改善乏力、眩晕症候方面确有优势,需进一步研究明确疗效。(3)敏感性分析:(1)临床总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胸闷、眩晕、房颤发作次数、房颤持续时间、心电图疗效、平均心率、SDNN、最大P波时限等结局稳健,敏感性低;(2)乏力症候结局不稳健,敏感性高。(4)发表偏倚:临床总疗效、中医症候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左心房内径、房颤发作次数、房颤持续时间、P波离散度、最大P波时限等漏斗图显示不对称,存在发表偏倚。(5)GRADE分级:中医或中西医疗法干预阵发性房颤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设计存在许多瑕疵,缺乏规范研究。(6)安全性评价:12篇文献描述了中医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不良反应,中医或中西医联合疗法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对比西医疗法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结论:(1)中医药治疗阵发性房颤,明显改善中医症候疗效、心电图疗效、心电图P波离散度;有效改善临床总疗效、心悸、胸痛、失眠症候、中医症候积分、最大P波时限、CRP水平。(2)中医药改善胸闷症候、左心房内径、房颤发作次数方面有一定疗效,但证据级别极低,有待进一步研究。(3)无法确定中医药改善房颤持续时间、平均心率、SDNN、乏力、眩晕方面存在优势。(4)中医药治疗PAF安全性较好。

张倩[6](2019)在《阵发性房颤“络虚生风”中医病机的理论探讨及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基于络病理论探讨阵发性房颤“络虚生风”中医病机以中医络病理论指导,结合PAF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特征,以及风邪致病特点,提出PAF“络虚生风”中医病机,为络脉气血阴阳亏虚基础上内风窜动,袭扰心神而发为动悸不安。紧紧扣住PAF为络病范畴,从“虚”与“风”把握其病机关键,对临床精准辨证与组方,提高PAF的中医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理论与临床价值。第二部分基于中医古籍文献心悸病风药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与分析目的:通过对中医古籍文献中风药治疗心悸病的用药规律分析,依据“以药测证”的原理,为探讨PAF“络虚生风”病机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古代和现代医家对风药的认识制定风药列表,查找心悸病相关病名证候确定检索关键词,根据检索关键词在中国方剂数据库中筛选治疗心悸病的古籍文献,并逐条筛选检索到的数据,使用Excel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涉及到的药物和症状进行规范化处理,采用频数和关联分析方法得出风药治疗心悸病用药规律。根据“以药测证”的方法探讨PAF病机。结果:1.风药使用规律共筛选治疗心悸病925首方剂,涉及中药359味,用药频次前50味中药主要集中在补虚(36.86%)、安神(15.77%)、祛风(9.36%)、清热(5.17%)类中药,其中含51味风药,占本文所列79味风药的64.56%,可见古人治疗心悸一类的病证已把祛风药作为遣方用药的重要选项,所用祛风药中以解表祛风药使用频次最高,约占51味风药的40%;共筛选出66组风药组合,三味药物组合有41组,多以两味风药配伍甘草、人参或当归等补益药,其中风药与补气药组合占30.92%,所占比例最高,从其药物组合关系已折射“虚”和“风”为其两大病机关键。2.症状及风药-症状统计结果频次前六位的症状为惊悸、怔忡、心神恍惚、心悸、头晕、健忘。症状组合中,最多见的为惊悸一症与其他症状的组合如心神恍惚、怔忡、健忘、头晕等,约占42组证候组合的58.62%。由症状与症状间的关联关系统计结果可知,重要性大于0.4的关联症状组共有18组。风药与症状间的频数分析中,症状以“惊悸”为主,发散风寒药与惊悸、心神恍惚的组合约占44.31%,川芎与惊悸、怔忡的组合约占21.08%,息风止痉药与惊悸的组合约占17.22%,桔梗与惊悸的组合约占5.31%。由风药与症状间的关联分析可知川芎与目眩、头晕组成出现的重要性最高,且前19组关联风药-症状组合中,有6组涉及川芎与相关症状的组合。结论:根据风药治疗心悸病用药规律分析可知,风药治疗心悸病常以补虚药如甘草、人参、当归或茯苓等配伍风药;心悸病常伴症状有心虚、心烦、健忘、自汗等,其症状多与心之气血阴阳亏虚有关,初步显示“虚”和“风”是心悸病的病机关键。风药味多辛,具有“升、散、窜、动”等特性,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立治疗“肝着”之旋覆花汤,首创辛味通络治疗药物;清代名医叶天士进一步提出“络以辛为泄”的络病治疗大旨,可见辛味药之升散窜动之性易于入络,是络病中常用的药物。根据心悸病中风药用药规律,结合“以药测证”原理证明“络虚生风”是PAF的重要中医病机。第三部分31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临床证候要素调查研究目的:通过对312例PAF患者临床证候要素的研究,为其“络虚生风”中医病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方式采集PAF患者的信息,选取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在河北以岭医院和河北省中医院心内科或急诊科住院的病人。研究对象为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并除外排除标准的患者。制定PAF患者信息采集表,主要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发病情况、治疗和中医证候信息。将采集的信息录入Excel 2013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发病情况312例PAF患者发病时间多在06:00-12:00;发病节气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惊蛰21例、立冬20例、清明19例;发病季节以春季为首,其次为冬季;常见合并病以高血压和冠心病为主。2.病位要素病位要素由高到低依次为心、肺、肝、肾、脾。病位要素组合中以双病位要素组合为主,心+肺为69例,构成比最高,其次为心+肝47例、心+肾39例。3.病性要素PAF病性要素中以风动证出现频次最高,所占比例为100%,其次为气虚证218例(69.87%)、阴虚证128例(41.03%)、血瘀证81例(25.96%)、痰浊证53例(16.99%)。证候要素组合形式包括:双因素证(128例)、三因素组合证(123例)、四因素证(61例)。PAF双因素组合证中气虚+风动57例(18.27%),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阴虚+风动48例(15.38%);三因素组合证,其中气虚+阴虚+风动32例(10.26%),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气虚+血瘀+风动30例(9.62%)、气虚+痰浊+风动23例(7.37%)。四因素组合证,其中组合为气虚+阴虚+血瘀+风动24例(7.69%),所占比例最高。结论:PAF在发病诱因、发病时间、发病季节及合并病方面与风邪相关;风动证是PAF中常见的一种证候要素;PAF证候要素组合中以气虚、阴虚、血瘀、痰浊常和风动证组合出现;PAF“络虚生风”证与气虚证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阴虚证。

王宗玉[7](2015)在《柔肝宁心方治疗甲亢合并窦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柔肝宁心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窦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肝阴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甲亢合并窦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25例在甲巯咪唑和普萘洛尔作为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柔肝宁心方;对照组30例在甲巯咪唑和普萘洛尔作为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无糖型)。治疗前后对两组动态心电图、心率、甲状腺功能及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比较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比较两组平均心率水平,其性别、年龄、病程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平均心率治疗前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心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平均心率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即治疗组平均心率恢复更快。(2)比较两组抗心律失常疗效,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抗心律失常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3)比较两组转复窦性心律情况,用t检验,P<0.05,治疗组总复律率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转复窦性心律疗效优于对照组。(4)比较两组甲状腺功能水平(FT3、FT4、TSH),两组甲状腺功能水平治疗前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和对照组的FT3、FT4、TSH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甲状腺功能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即治疗组甲状腺功能水平恢复更快。(5)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P<0.05,治疗组中医有效例数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改善中医症状其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6)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治疗前积分比较,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即治疗组改善中医症状较对照组明确。结论:本课题研究说明治疗组基础治疗配合柔肝养心方,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平均心率、转复窦性心律、恢复甲状腺功能水平。

童随阳,夏豪,王欣,李磊,王慧[8](2014)在《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和心房扑动(房扑)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4.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4.4)、维普数据库(19992014.4)、万方数据库(19902014.4)、Pub Med(19902014.4)、Cochrane Library(2014第4期)。纳入伊布利特(实验组)与胺碘酮(对照组)比较治疗房颤和房扑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两位研究员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5.1手册推荐的简单评估法进行纳入研究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489篇,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5篇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1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房扑的总有效率高于胺碘酮(OR=3.26,95%CI:2.604.08,P<0.00001);2伊布利特转复房颤的有效率高于胺碘酮(OR=2.71,95%CI:2.043.58,P<0.00001);3伊布利特转复房扑的有效率高于胺碘酮(OR=7.05,95%CI:4.1312.04,P<0.00001);4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房扑平均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WMD=-67.16 min,95%CI:-87.27-47.04,P<0.00001);5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OR=1.02,95%CI:0.721.43,P=0.93)。结论目前研究显示,伊布利特治疗房颤和房扑的有效性高于胺碘酮,且平均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在安全性方面二者无显着差异。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有限,该结论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谢冰昕[9](2014)在《口服中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房颤是临床心律失常中较为常见的一类。近几年国外西医研究领域相继发表了数篇心房颤动临床指南,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结合了ESC、AHA、CCS、HRS、EHRS、ECAS等近年陆续发表的新的相关指南或建议,制订并发表了《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该建议是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的学术成果,丰富了2010年版建议后修订而成的。对于指导国内规范治疗心房颤动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对中医药治疗房颤的探索也在进行中,国内学者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中药治疗房颤的经验,发现中医药治疗房颤具有一定疗效。本文重点在于通过系统评价,对中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作出客观评价,为中药治疗房颤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文采用计算机网络检索近15年的国内主要数据库,得到所有与中药治疗阵发性房颤有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文献,按照既定的评价方法进行筛选,分为单用口服中药试验组和对照组。将房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改善做为研究观测指标。资料筛选和提取由两名研究员独立完成。采用改良后的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干预措施效应进行Meta分祈,等级变量数据的效应值采用相对危险度或比值比,连续型变量数据的效应值采用标准化均数差,以95%的可信区间表示;使用Q检验和计算I2值分析纳入研究之间的异质性,以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的稳定性;作漏斗图对是否存在发表偏倚进行分析。结果:最后纳入6篇比较口服中药(试验组)和西医治疗(对照组)的RCT,共550个病例,全部为中文发表。运用改良后的Jadad评分标准对6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只有2篇文献质量较高(4分1篇,5分1篇),其余均为低质量文献(2分4篇)。对于干预措施疗效分析,口服中药治疗在减少阵发性房颤发作方面可能有一定疗效(P<0.0001),敏感性分析显示评价效果稳定。口服中药治疗对改善阵发性房颤患者症状方面优于单独西医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P=0.0005)。敏感性分析显示评价效果稳定。结论:口服中药治疗在减少阵发性房颤发作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疗效,在改善症状方面较西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优势。但本系统评价存在纳入文献质量不高等问题,仅以本系统评价为基础,尚不能对口服中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整体疗效做出最终的结论,所以期待将来有更多的设计严谨的RCTs试验来做进一步的评价。

陈智芳[10](2012)在《微创内关穴位埋线治疗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简单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通过对照内关穴位埋线及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评价内关穴位埋线治疗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0月到2011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中医诊断为心悸的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内关穴位埋线组)与对照组(胺碘酮组)。对照组在治疗原发病、抗凝的基础上,口服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0mg/片,J20030022),初始服用胺碘酮负荷量200mg tid口服,1周后改用200mg Bid共1周,有效或显效者从第3周开始服用维持量200mg qd;服用2周无效者继续200mg Bid服用1周,以后服用维持量200mg qd。试验组在治疗原发病、抗凝的基础上,内关穴位埋线治疗(穴位:内关。操作方法: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将专用可吸收羊肠线装入一次性微创埋线针前端内,针孔大约1m。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提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皮下,穴位进针约捻转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使线埋入皮下肌层,线头不得外露,立即用干棉球压迫针孔片刻,外敷无菌敷料,胶布固定。)每周治疗1次,一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房颤转复窦律、维持窦性心律、心室控制率、心电图疗效、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的改善程度,同时观察内关穴位埋线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1.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总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两组治疗后平均心室率比较:两组治疗后平均心室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两组治疗后中医综合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组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3%,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提示试验组在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4.两组治疗后单项症状疗效评分比较:试验组在心悸、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症状上较治疗前有显着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仅对心悸与治疗前有改善,P<0.05;两组比较,试验组在改善各项症状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安全性监测: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对照组16.7%,差异有显着性P<0.05,但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毒副反应,并无中途停药。结论内关穴位埋线在中医综合证候及症状疗效方面则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即时控制心室率、维持窦律、心电图疗效方面与西医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在转复窦律方面逊于西药治疗组,但内关埋线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医对照组。综合评价,内关埋线治疗房颤具有一定的疗效,尤其在改善房颤患者心悸、胸闷、头晕、气短、乏力等症状及中医综合证候方面疗效显着。安全性监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临床使用有效、安全、可靠。

二、胺碘酮和心律平转复阵发性心房纤颤及扑动疗效及安全性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胺碘酮和心律平转复阵发性心房纤颤及扑动疗效及安全性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桃红半蒌汤治疗痰瘀互结型老年房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标准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2.3 中医症状积分量化标准
        1.2.4 中医病情分级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剔除、终止与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观察指标
        2.2.1 疗效性指标观察
        2.2.2 安全性指标观察
        2.3 疗效判定
        2.3.1 疾病疗效判断标准
        2.3.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2.3.3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2.3.4 6分钟步行试验
        2.3.5 安全性评价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资料
        3.1.1 一般资料
        3.1.2 病情资料
        3.2 疗效性比较
        3.2.1 疾病疗效
        3.2.2 中医证候疗效
        3.2.3 动态心电图疗效
        3.2.4 心脏彩超疗效
        3.2.5 D-二聚体疗效
        3.2.6 6分钟步行试验疗效
        3.3 安全性比较
        3.3.1 血、尿、大便常规
        3.3.2 肝、肾功能
讨论
    1 中医对心房颤动的认识
        1.1 病名沿革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房颤的辨证论治
        1.3.1 经典古方
        1.3.2 经典古方的现代研究
        1.3.3 现代名医经验
        1.3.4 自拟方
        1.3.5 中成药
        1.3.6 针刺
        1.3.7 中药针剂
        1.3.8 其他
    2 西医对心房颤动的研究
        2.1 房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2 房颤的治疗
        2.2.1 抗凝治疗
        2.2.2 控制心室率
        2.2.3 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
        2.2.4 导管射频消融术
        2.2.5 迷宫手术
    3 桃红半蒌汤治疗老年房颤方药分析
        3.1 立法思想——祛瘀化痰为治疗大法
        3.2 方药组成
        3.3 单味中药功效及药理作用
        3.4 组方配伍特点
    4 6分钟步行试验
    5 疗效分析
        5.1 疾病疗效
        5.2 中医证候疗效
        5.3 动态心电图疗效
        5.4 心脏彩超疗效
        5.5 D-二聚体疗效
        5.6 6分钟步行试验疗效
    6 安全性分析
    7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一 祖国医学对房颤的认识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房颤的认识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病例报告表
附录二 知情同意书
致谢
发表论文

(2)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心房颤动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沿革
        2. 心房颤动的脉象
        3. 房颤的中医病因
        4. 房颤的中医病机
        5. 房颤的辨证分型
        6. 中医对房颤的治疗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血压房颤的发生机制与药物防治靶点
        1. 高血压与房颤的患病情况
        2. 高血压对房颤的影响因素
        3. 高血压房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4. 心房纤维化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心房结构重构的重要特点
        5. 高血压房颤心房纤维化的机制
        6. 高血压房颤的药物干预靶点
        7. 中药可能的防治靶点
        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临床文献研究
    前言
    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
        目的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语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药治疗心房颤动的药物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1 心房颤动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 心房颤动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部分
    前言
    研究一 中药治疗心房颤动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研究二 中药治疗心房颤动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研究三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高频中药治疗房颤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稳心颗粒防治房颤的网络靶标预测及实验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成药治疗房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稳心颗粒防治房颤的网络靶标
    1 方法
    2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部分 稳心颗粒防治交感性房颤的药效学探索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部分 稳心颗粒防治交感性房颤的网络靶标验证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成果
个人简历

(5)基于Grade评价中医药治疗阵发性房颤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研究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文献
        1.2 选择标准
        1.3 制定检索词及文献检索
        1.4 文献筛选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数据提取
        1.7 统计学分析
        1.8 森林图及发表偏倚
        1.9 GRADE系统证据质量评价
研究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特征
        2.2.1 文献基本情况
        2.2.2 受试者特点
        2.2.3 干预措施
        2.2.4 结局指标
        2.2.5 疗程及随访
        2.2.6 症候类型
    2.3 不良反应
    2.4 偏倚风险
    2.5 meta分析结果
    2.6 GRADE系统评估结果
        2.6.1 疗效类结局指标分级评价结果
        2.6.2 房颤类结局指标分级评价结果
        2.6.3 心电图相关指标分级评价结果
        2.6.4 其他指标之CRP分级评价结果
讨论
    3.1 中医药治疗PAF的特色和优势
    3.2 中医药治疗PAF临床研究设计缺陷
    3.3 中医药治疗PAF meta分析结果讨论
    3.4 中医药治疗PAF Grade分级结果讨论
    3.5 安全性讨论
    3.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6)阵发性房颤“络虚生风”中医病机的理论探讨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阵发性房颤“络虚生风”中医病机
    前言
    1. 关于风邪
    2. 中医文献中对风邪致心悸的认识概况
    3. 风邪致病特点与阵发性房颤发病特点的相似性
    4. 基于络病理论提出PAF“络虚生风”病机观点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中医古籍文献心悸病风药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与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31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临床证候要素调查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不足与展望
综述 中医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柔肝宁心方治疗甲亢合并窦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名词对照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1 诊断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剔除病例标准
    5 脱离病例标准
    6 中止试验标准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病例来源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2.2 柔肝宁心方治疗
        2.3 稳心颗粒治疗
    3. 操作方法
        3.1. 治疗组
        3.2 对照组
    4. 治疗疗程
    5. 观测指标
        5.1 安全性观测指标
        5.2 疗效性观测指标
        5.3 动态心电图的检查方法
    6. 临床疗效评定
        6.1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6.2 抗心律失常疗效判定标准
    7. 统计方法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两组性别的比较
    2. 两组年龄的比较
    3. 两组病程分布的比较
    4. 两组心律失常类型比较
    5. 两组治疗后控制心率的疗效对比
    6 两组转复窦性心律情况对比
    7. 两组抗心律失常疗效对比
    8. 两组甲状腺功能水平对比
    9.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10.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11. 安全性检测
第四部分 讨论
    1. 古代医学对甲亢和心律失常的认识
        1.1 对甲亢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及证治的认识
        1.2 对心律失常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及证治的认识
        1.3 中医药诊治甲亢性心悸的概况
    2. 现代医学对甲亢和窦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认识
        2.1 对甲亢病名和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
        2.2 对窦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名和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
        2.3 西医治疗甲亢概况
        2.4 西医治疗窦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概况
        2.5 甲亢与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3. 导师对甲亢合并窦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肝阴虚型的认识
    4. 疗效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综述
    参考文献

(8)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干预措施
        1.1.4 结局指标
        1.1.5 排除标准
    1.2文献检索
    1.3 资料提取
    1.4 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2.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纳入的25篇文献中有25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转复房颤有效性评价
        2.3.2 转复房扑有效性评价
        2.3.3 转复房颤/房扑总有效性评价
        2.3.4 转复房颤/房扑平均转复时间分析
        2.3.5 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
        2.3.6 发表偏倚
        2.3.7 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3.1 纳入研究的特征及质量
    3.2 本研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临床研究的方向

(9)口服中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综述一 西医对心房颤动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治疗心房颤动的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口服中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前言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微创内关穴位埋线治疗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心房颤动的现代研究进展
        一、房颤的流行病学
        二、房颤的病因
        三、房颤的发病机制
        四、房颤的治疗
    第二节 心房颤动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一、病因病机研究
        二、脉象研究
        三、辨证分型研究
        四、治疗研究
    第三节 关于内关治疗房颤的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部分
    第一节 研究方案及实施
        一、病例选择标准
        二、研究方案
        三、数据的管理与统计分析
        四、临床实施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临床资料
        二、临床疗效比较
        三、安全性监测
    第三节 讨论与分析
        一、祖国医学对房颤的立法思想
        二、内关选穴
        三、结果分析
        四、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胺碘酮和心律平转复阵发性心房纤颤及扑动疗效及安全性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桃红半蒌汤治疗痰瘀互结型老年房颤的临床研究[D]. 于兆欣.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D]. 马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中药治疗心房颤动的药物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D]. 王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稳心颗粒防治房颤的网络靶标预测及实验验证[D]. 何天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基于Grade评价中医药治疗阵发性房颤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 秦百君.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阵发性房颤“络虚生风”中医病机的理论探讨及临床研究[D]. 张倩. 河北中医学院, 2019(01)
  • [7]柔肝宁心方治疗甲亢合并窦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D]. 王宗玉.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5(07)
  • [8]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 童随阳,夏豪,王欣,李磊,王慧.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06)
  • [9]口服中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D]. 谢冰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10]微创内关穴位埋线治疗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D]. 陈智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胺碘酮联合复律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扑动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