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latzer伞介入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

Amplatzer伞介入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

一、小儿先天性心脏病Amplatzer伞介入治疗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廖芳宇[1](2021)在《曲马多联合托烷司琼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镇静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控制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曲马多联合托烷司琼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镇静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控制中的作用。方法:1.本课题对确诊先天性心脏病并行介入封堵手术治疗的170例患儿进行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实验组为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二科确诊先天性心脏病并行介入治疗的患儿85例(室间隔缺损42例,房间隔缺损21例,动脉导管未闭20例,肺动脉瓣狭窄2例),其中男性患儿37例,女性患儿48例,年龄2.7(2.0,4.7)岁,体重15.0(13.0,20.0)kg,手术时长50.0(40.0,65.0)min;(2)对照组为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二科确诊先天性心脏病并行介入治疗的患儿85例(室间隔缺损40例,房间隔缺损15例,动脉导管未闭28例,肺动脉瓣狭窄2例),其中男性患儿40例,女性患儿45例,年龄3.1(2.2,4.3)岁,体重16.0(14.0,20.0)kg,手术时长48.0(40.0,60.0)min。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构成比(?2=0.214,P>0.05)、年龄(t=0.141,P>0.05)、体重(t=1.526,P>0.05)、手术时长(t=1.372,P>0.05)、手术方式(Fisher精确检验,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所有患儿入院时均完善心脏彩超、心电图、胸片、肺功能、生化、血常规、电解质、心肌损伤标志物、输血前检查、血气分析等术前检查,确诊为单一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手术主刀医师及麻醉医师评估,能耐受介入手术治疗,与患儿监护人沟通签署手术相关文书并告知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状态下由相同主刀医师完成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治疗,术后由经过专业培训的相同护理老师进行伤口加压包扎等处理,并安排专人进行患儿术后自制一般情况量表、FLACC疼痛量化评分和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观察记录。3.实验组患儿均于介入手术治疗结束时予以曲马多(1mg/kg)加入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后静脉缓慢推注,同时使用托烷司琼(0.1mg/kg)加入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后静脉缓慢推注;对照组患儿均于介入手术治疗结束后在穿刺部位予以罗哌卡因(3mg/kg)局部浸润注射,两组患儿给药时间均在拔出鞘管前,拔出鞘管后立即予以穿刺部位局部加压、包扎。术后安排专人记录24h内患儿的FLACC疼痛量化评分、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瘀斑、封堵器移位或脱落、残余分流量、低血压、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通过FLACC疼痛量化评分得到的两组患儿疼痛程度分类提示实验组患儿的中度和重度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无痛和轻度疼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8.221,P<0.001);实验组患儿术后瘀斑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538,P<0.05);实验组患儿术后血肿或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术后第二天复查心脏彩超残余微量分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术后心电监测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本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均无封堵器移位或脱落、低血压、恶心呕吐、心包压塞等并发症发生。3.本研究中发现患儿疼痛程度和术后并发症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1.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使用曲马多联合托烷司琼,镇静镇痛效果良好;2.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使用曲马多联合托烷司琼,较罗哌卡因更有利于控制术后并发症;3.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患儿疼痛程度和术后并发症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李文霞,张磊,张瑾,孙红格,张文霞,王玮[2](2021)在《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对患儿术后疼痛和满意度影响分析》文中认为先天性心脏病是儿传性[1]、畸形类疾病,患儿常伴消瘦、多汗、咯血等症状,因机体免疫力、体质降低,病情严重极易影响患儿生命安全,临床采取手术方式治疗以改善患儿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尤为必要[1]。但由于手术属于创伤性操作,患儿与成人比较,耐受性与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受自身疾病因素影响,

邵亚新,蒋红娟,陈静华[3](2021)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手术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手术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2例作为试验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评价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7.14%vs. 27.50%,χ2=5.997,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亦显着低于对照组(9.52%vs. 32.50%,χ2=6.581,P<0.05);试验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7.62%(41/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33/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19,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时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进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李娜娜[4](2021)在《经胸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多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室间隔缺损行经胸微创封堵术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行经胸封堵或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直视修补室间隔缺损的259例学龄前儿童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输血率、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费用及总住院费用;采用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结果匹配后共112例病例纳入研究(封堵组56例,直视修补组56例)。封堵组在输血率(23%vs91%,P<0.001)、机械通气时间(3.00/3.88h vs10.00/16.75h,P<0.001)、监护室持续时间(1.00/1.00天vs3.00/3.00天,P=0.001)、术后住院时间(7.16±4.43天vs10.32±3.89天,P<0.001)、总住院时间(14.07±6.68天vs18.77±6.25天,P<0.001)、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3.00/0.75天vs3.00/3.75天,P<0.001)、抗生素花费(1037.92/1686.51元vs1345.13/2839.21元,P=0.050)均低于直视修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住院花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853.97±22620.18元vs56615.47±16418.24元,P=0.461);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性别、肺动脉压、NYHA心功能分级、室间隔缺损大小、心胸比、手术方式、是否合并肺炎、就诊年份与住院花费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而射血分数与住院花费无显着相关性(P>0.05);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就诊年份、体重、NYHA心功能分级、肺动脉压、心胸比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肺动脉压、就诊年份、NYHA心功能分级、心胸比与住院花费呈正相关,体重与住院花费呈负相关;根据本文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就诊年份、体重、NYHA心功能分级、肺动脉压与住院花费具有显着相关性。其中肺动脉高压对患者住院费用影响最大,其次为体重、就诊年份,NYHA心功能分级对住院费用影响最小。结论经胸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可以有效降低血制品及抗生素的使用,同时减少了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更有利于患儿快速康复;肺动脉高压、就诊年份、体重、NYHA心功能分级是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

周纯,娄文君,谭梅英[5](2021)在《风险评估下护理干预预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风险评估下护理干预预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效果。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9月对心脏外科收治的52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深静脉置管患儿实施风险评估下护理干预,并与实施前(2017年10月—2018年9月)接受常规感染预防的5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深静脉置管患儿进行比较,分析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感染风险管理能力、患儿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及治疗满意率。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感染防范知识及感染防范技能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患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患儿家属对感染预防护理服务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风险评估下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心脏外科护士医院感染风险防范能力,降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服务满意率。

傅毓萍,颜惠娜,潘俊蓉[6](2021)在《强化手术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强化手术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本院接收的7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5例实施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干预。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对。结果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进行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术后低体温及皮肤压疮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强化手术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提升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郝建文[7](2020)在《综合护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在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介入治疗的过程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试验研究的对象为接受介入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6例,其入院时间在2017年2月—2019年2月之间,根据随机双盲法将患儿分为人数相等的试验组(n=23)与参照组(n=23),其护理方法分别为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结果在手术时间、穿刺时间、X线曝光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房室传导阻滞、血栓、窒息、创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上,试验组患儿与参照组患儿存在显着差异(P <0.05)。结论在为接受介入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综合护理的运用可以缩短其治疗和恢复时间,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可以将其作为一种理想的护理方法。

刘海滨[8](2020)在《单中心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单中心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 defect,VSD)患儿介入治疗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m,UCG)相关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左心房横径(Inner diameter of left atrium,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shortening fraction,FS)、二尖瓣、三尖瓣返流程度]、身高、体重、心电图的变化,评价导管介入封堵治疗VSD的疗效。资料及方法1、研究对象及入选标准: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儿内科住院并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先天性VSD患儿。共纳入235例患儿,其中,男115例,女120例,年龄2岁~13岁。根据年龄段将上述235例VSD患儿分成<3岁组,3岁~,6岁~,>9岁组,共4个年龄组。术后1年患儿年龄在患儿住院时年龄基础上加1岁,因术前患儿最小年龄≥2岁,故术后再按年龄段将患儿分成3岁~,6岁~,9岁~共3个年龄组。纳入标准:年龄≥2岁,体重≥10kg;听诊心前区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为VSD,且VSD大小及位置适合介入治疗;最后经左心室造影确诊适宜介入封堵治疗;依从性良好,并能按时接受随访的病人;同意并接受VSD介入治疗,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VSD缺损部位非膜周部;患有至少2种以上先天性心脏畸形;介入手术过程中出现呼吸骤停和(或)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心电图检查有左束支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过往有心脏外科手术或其他心脏介入手术病史的患者。2、介入治疗方法:在全麻或局麻下按VSD介入治疗常规对上述患儿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封堵器均选用国产型号(批准号:YZB/国0277-2009《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成功标准:术中彩超及造影监测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明显残余分流,术中心电图监测无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发生,术后住院治疗观察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临床资料分析: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前与术后1年的心电图、心脏彩超、身高、体重等资料,汇总后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对照分析:1.介入治疗术前患儿各项观测指标与正常同龄儿参考值对照。2.介入治疗术后1年患儿各项观测指标与正常同龄儿参考值对照。3.介入治疗术前患儿各项观测指标与术后1年各项观测指标对照。结果1.术前UCG各项观测指标、身高、体重、心电图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比较:(1)术前UCG各项指标、身高、体重比较:①术前<3岁组和>9岁年龄组LAD、LVDd均值显着大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P<0.05),其他各年龄组术前LAD、LVDd均值显着大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P均<0.001);②术前各年龄组EF、FS均值显着大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P均<0.05);③术前各年龄组患儿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例数比正常同龄儿对照组显着增多(P<0.05);④术前各年龄组身高均值显着小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P<0.05),术前<3岁组体重均值与正常儿童比较(P<0.001),其他各年龄组体重均值显着小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P均<0.05);(2)术前心电图比较:VSD术前患儿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n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IRBBB)、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的比例分别为2.1%和3%,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左心室高电压的比例为18.2%,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2.术后1年UCG各项观测指标、身高、体重、心电图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比较:(1)术后1年UCG各指标、身高、体重比较:①术后各年龄组LAD、LVDd均值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均>0.05);②术后各年龄组EF、FS均值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均>0.05);③术后各年龄组患儿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例数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④术后各年龄组身高、体重均值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均>0.05);(2)术后1年心电图比较:VSD术后患儿IRBBB、CRBBB的比例分别为3.8%和4.3%,显着正常儿童对照组所占比例(P<0.001);左心室高电压的比例为2.1%,与正常儿童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术后1年患儿UCG各项观测指标、身高、体重、心电图与术前对照组比较:(1)介入前后UCG各指标、身高、体重比较:①术后患儿LAD、LVDd均值显着小于术前对照组(P均<0.001);②术后患儿EF、FS均值显着小于术前对照组(P均<0.001);③术后患儿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例数显着少于术前对照组(P均<0.001);④术后患儿身高、体重均值显着大于术前对照组(P均<0.001);(2)介入术前后心电图比较:术后1年患儿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的比例与术前对照组相比显着增多(P<0.05),术后1年患儿左心室高电压的比例显着低于术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VSD患儿介入封堵术前LAD、LVDd、EF、FS、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身高、体重与正常同龄儿相比有显着差异;2、VSD患儿介入封堵术后1年LAD、LVDd、EF、FS、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身高、体重与正常同龄儿相比无显着差异3、介入封堵术后IRBBB和CRBBB的发生率较术前增高,左室高电压的比率与术前相比显着降低。

刘力达[9](2020)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940例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和随访》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搜集在山东省立医院小儿心脏科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应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儿童PD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寻找常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而儿童PDA的介入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1998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山东省立医院小儿心脏科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940例PDA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临床和随访复查资料,通过电话了解并发症转归情况。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PDA患儿共940例,其中934例封堵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9.4%。940例患儿中,女性620例,男性314例,年龄2.5月~17.5岁,平均3.56±3.16岁,体重4.4~73kg,平均15.85±9.78kg。术前超声心动图测得PDA最窄处直径1.0~12.5mm,平均3.36士 1.60mm;术中造影测得PDA最窄处直径0.4~12mm,平均2.81±1.58mm;根据造影结果对PDA分类,漏斗型267例(267/934,28.62%),窗型 20 例(20/934,2.13%),管型 640 例(643/934,68.40%),复杂型1 例(1/940,0.1]%),细长型 PDA6 例(6/934,0.74%)。共使用第一代 PDA 封堵器 777枚(777/934,83.19%),直径4~24mm,平均为6.92±2.48mm;第二代PDA封堵器77枚(77/934,8.25%),直径3~6mm,平均为3.90±0.60mm;弹簧圈62枚(62/934,6.64%),直径 5~6mm,平均为 5.10±0.30mm;其他封堵器 19 枚(19/934,2.02%)。PDA类型、直径和患儿年龄、体重对手术成功率均无影响(P均>0.05)。2.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分析,PDA最窄处直径的术前超声心动图测量值和术中造影测量值线性正相关,超声测量值略大于造影测量值,得到的回归方程为:造影测量值(mm)=0.78×超声测量值+0.20(r=0.787 P=0.000)。3.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封堵器直径与PDA最窄处直径的相关性,对第一代PDA封堵器,封堵器直径(mm)=1.40 X PDA直径造影测量值+2.68(r=0.828 P=0.000),除PDA最窄处直径外,封堵器直径与患儿年龄具有相关性,低龄患儿封堵器选择时可适当偏大;对第二代PDA封堵器,封堵器直径(mm)=1.03×PDA直径造影测量值+2.56(r=0.680 P=0.000)。4.封堵成功的934例患儿中,术后一周内发生近期并发症共137例,发生率为14.67%,无一例患者死亡。其中,严重并发症5例(5/934,0.54%),主要并发症26例(26/934,2.78%),轻微并发症106例(109/934,11.35%)。严重并发症中,2例为封堵器脱落,均由心外科手术取出;1例为封堵器移位导致主动脉狭窄,超声测封堵器两侧压差30mmHg,保守治疗;2例为三尖瓣腱索断裂导致三尖瓣中重度反流,患儿分别于术后4个月、5个月由心外科行三尖瓣成形术修复。主要并发症中,血小板减少症15例(15/934,1.61%),血管并发症8例(8/934,0.86%),交界性心律2例(2/934,0.21%),继发溶血的残余分流1例(1/934,0.11%),穿刺部位血肿1例;除1例假性动脉瘤和1例髂外动静脉瘘经外科手术修复,1例残余分流再次行介入封堵闭合外,其余均保守治疗后痊愈。轻微并发症中,穿刺部位血肿1例;残余分流105例,其中微小残余分流67例,分流束宽<1mm,细小残余分流38例,分流束宽1~2.1mm,残余分流均在术后6个月内自然消失。不同年龄、体重的患儿间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差异(P均<0.05),6月以下、6月~1岁、1~3岁和3~6岁患儿严重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7.41%、4.76%、2.21%,6岁以上患儿无主要并发症发生;4~8kg、8~15kg患儿严重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58%、4.20%,15kg以上患儿仅出现1例主要并发症。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残余分流的危险因素为体重低、肺动脉高压及PDA直径大(P均<0.05)。相较超过≥15kg患儿的患儿,4~8kg、8~15kg的患儿发生残余分流的OR值分别为5.27、2.39;肺动脉高压、PDA直径大的OR值分别为1.61、1.36。6.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为术后发热、残余分流及封堵器直径大(P均<0.05),其OR值分别为13.37、12.71、2.04。7.940例患儿中311例完成随访,总随访例率为33.09%。随访时间为1个月~18年,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根据手术时间,在1998~2015、2015~2017、2017~2018,201 8~2019,2019~2020年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的患儿,随访率分别为13.71%,41.46%,38.16%,83.164%,82.76%。随访至术后1周后未再出现新发并发症。8.患儿术前左心房、左心室均明显扩张,各年龄组间对比,1岁以下组患儿术前左心房、左心室扩张程度更明显,12岁以上组患儿术前左心室扩张程度更明显(P均<0.05)。术后24小时患儿左心房、左心室均较封堵前大幅缩小。术后1个月时,各年龄组患儿左心房内径平均值略高于正常范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平均值可达到正常范围。术后1年时,45%的患儿左心房大小可恢复正常,85%以上的患儿左心室大小可恢复正常,各年龄组患儿左心房、左心室的相对大小没有统计学差异,存在左心房、左心室扩张的患儿比例没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1.本中心940例经导管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成功率99.4%,不同年龄或体重的患儿手术成功率没有明显差异;严重并发症发生率0.54%,无一例患儿死亡。这表明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首选治疗方案。2.超声心动图测量值与PDA直径线性正相关,测量结果通常略大,造影测量值(mm)=0.78X超声测量值+0.20,适用于PDA的术前评估。3.封堵器直径与PDA直径线性正相关,对第一代PDA封堵器,封堵器直径(mm)=1.40 X PDA直径造影测量值+2.68;对第二代PDA封堵器,封堵器直径(mm)=1.03 X PDA直径造影测量值+2.56。4.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4.67%,严重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3.32%,随访至术后1周后未再出现新发并发症。并发症包括封堵器脱落或移位、三尖瓣腱索断裂、血小板减少症、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交界性心律、溶血、残余分流和穿刺部位血肿。发生封堵器脱落的患儿,应立即经介入或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发生三尖瓣腱索断裂的患儿,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三尖瓣反流,应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发生残余分流的危险因素为体重低、肺动脉高压及PDA直径大。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为术后发热、残余分流及封堵器直径大。5.小于1岁患儿的严重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3~6岁患儿的3.3倍,4~8kg患儿的严重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8~15kg患儿的2.8倍。若情况允许,年龄1岁以下、体重8kg以下的患儿应在定期复查的前提下,尽量于年龄超过1岁、体重不低于8kg后接受介入封堵治疗。6.患儿术前左心房、左心室均明显扩张。术后24小时左心房、左心室均较封堵前明显缩小。术后1个月时,各年龄组患儿左心房内径平均值略高于正常范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平均值可达到正常范围。术后1年时,近半数患儿左心房大小可恢复正常,大多数的患儿左心室大小可恢复正常,各年龄组患儿恢复情况没有显着差异。

赵丽丽[10](2019)在《单纯经胸超声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性和可行性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单纯经胸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入选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经皮封堵的单纯继发性ASD患者17例,同时由我院行经典X射线(X-ray)引导下ASD封堵术的患者中按照TTE组的技术成功患者性别、年龄及BMI以1:1进行配对出13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引导方式的不同,我们将患者分为TTE组和X-ray组。TTE组患者在局部麻醉或静脉麻醉下,由TTE引导行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X-ray组则在局部麻醉或静脉麻醉下,通过X射线引导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中用封堵伞将ASD封堵后,即刻利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来查看有无残余分流、封堵伞形态是否饱满位置是否合适等。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门诊复查心电图、胸部X线片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查看术后恢复情况。结果:TTE组中,16例患者成功置入封堵器,封堵成功。其中有1例患者由于体重相对较重,声窗显影不够清晰等原因中转经X-ray封堵成功;1例儿童患者术中出现心包积液,紧急给予心包穿刺引流后中转经X-ray封堵成功;1例由于声窗显影不清晰中转经X-ray封堵成功。1例患者封堵失败,术中发现为多发房缺,封堵后存在4-7mm残余分流,撤出封堵器。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ASD直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无心律失常、外周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TTE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不仅能避免X射线损伤,而且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Amplatzer伞介入治疗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Amplatzer伞介入治疗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曲马多联合托烷司琼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镇静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控制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对患儿术后疼痛和满意度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法[4]:
    1.3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2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5]:
    2.3 2组CQOL评分比较:
    2.4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4)经胸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临床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手术过程
        2.2.1 经胸封堵组
        2.2.2 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组
    2.3 观察指标
    2.4 随访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两组患儿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基线资料
    3.2 匹配后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观察指标比较
    3.3 匹配后两组患者术后抗生素使用种类及分布情况
    3.4 匹配后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结果
    3.5 影响住院花费的相关性分析
    3.6 影响住院花费的多元线性回归及逐步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临床观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
    4.2 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经胸微创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风险评估下护理干预预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干预方法
        1.2.1 成立风险管理小组
        1.2.2 风险评估
        1.2.3 风险自查责任分工
        1.2.4 风险识别及总结
        1.2.5 风险管理改进措施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强化手术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术后低体温(术前、术中1h、术中2h、术后)、手术压疮发生情况(术前、术中1h、术中2h、术后)。
        1.3.2 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7)综合护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介入治疗前护理。
        1.2.2 介入治疗中护理。
        1.2.3 介入治疗后护理。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手术、穿刺、X线曝光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8)单中心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疗效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940例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和随访(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单纯经胸超声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性和可行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四、小儿先天性心脏病Amplatzer伞介入治疗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曲马多联合托烷司琼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镇静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控制中的作用研究[D]. 廖芳宇.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2]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对患儿术后疼痛和满意度影响分析[J]. 李文霞,张磊,张瑾,孙红格,张文霞,王玮.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07)
  • [3]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手术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影响[J]. 邵亚新,蒋红娟,陈静华.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07)
  • [4]经胸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多因素分析[D]. 李娜娜. 兰州大学, 2021(12)
  • [5]风险评估下护理干预预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效果观察[J]. 周纯,娄文君,谭梅英. 全科护理, 2021(06)
  • [6]强化手术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 傅毓萍,颜惠娜,潘俊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05)
  • [7]综合护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作用[J]. 郝建文. 继续医学教育, 2020(11)
  • [8]单中心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疗效评价[D]. 刘海滨. 山东大学, 2020(04)
  • [9]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940例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和随访[D]. 刘力达. 山东大学, 2020(10)
  • [10]单纯经胸超声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性和可行性的研究[D]. 赵丽丽.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Amplatzer伞介入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