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动潜孔锤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庄升会,熊俊才,崔亚军[1](2017)在《深覆盖层泥质边坡塌方部位加强支护施工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泸定水电站厂房尾闸下游侧深覆盖层泥质边坡受地质变化和水力作用等综合因素影响,发生塌方,在塌方部位采用锚喷、护坡混凝土、固结帷幕灌浆,设排水管等多种支护联合加固,提高淤泥质地层承载力,保证边坡稳定,加快施工。有效的控制厂区基坑下游侧基岩与覆盖层分界线位置的渗流量,降低基岩与覆盖层分界位置的渗透压力,保证淤泥边坡稳定,提高门机基础底部淤泥质地层承载力,增加门机基础抗倾覆能力,保证门机安全。
陈志高[2](2017)在《锚孔施工中压缩空气对滑体的破坏作用》文中指出气动潜孔锤钻进技术以其钻进效率高、钻孔质量好等一系列优点已被广泛应用在滑坡治理中,为使这一技术能够更好的应用和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以实践为依据,参考有关技术资料,论述了滑坡治理中压缩空气对滑体的破坏作用。
歹鹏丞,魏欢欢,胡小会[3](2017)在《土体滑坡成因与防治措施》文中提出从水、地震、人为因素、环境与气候等方面,分析了滑坡的产生原因,提出了抗滑桩、增设锚杆、锚索—抗滑桩组合加固等几种滑坡的处理方法,旨在防止滑坡灾害的发生,满足现代工程建设安全的需要。
丁凤凤,潘少红,焦进勇[4](2016)在《大型堆积体滑坡治理施工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念生垦沟堆积体滑坡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分布不均、在工程扰动下诱发了堆积体滑动。滑坡治理主要通过消坡减荷、截排地下(表)水、抗滑桩、锚拉板等工程措施对滑移体进行了有效的抗滑处理,使滑坡体总体达到稳定。
徐小兵,黄玉生[5](2015)在《某边坡治理工程中微型桩成孔工艺对比分析》文中认为为了取得良好的微型桩成孔效果,在某边坡治理工程中,对不同微型桩成孔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工程情况对大功率钻机成孔工艺进行改进,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工艺可以达到微型桩快速高效成孔的目的,对类似工程施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李鹏举[6](2014)在《丹巴变电站滑坡特征及综合整治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滑坡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每年由自然或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滑坡造成的经济损失达百亿美元。本文以丹巴变电站进场公路大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对其滑坡成因机制、变形破坏特征及破坏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滑坡的综合整治措施。首先,分析了滑坡区域地质环境与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并通过工程地质测绘、钻探、井槽探等综合勘查手段查明了滑坡的范围、斜坡物质组成、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并根据滑坡微地貌特征、变形破坏特征、滑动方向及威胁对象的不同,将滑坡区分为强变形区(Ⅰ区)、弱变形区(Ⅱ-1区、Ⅱ-2区)及滑塌区(Ⅲ区)。其次,在对滑坡变形监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该滑坡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认为:不良的环境地质条件,包括高陡的斜坡,较厚的松散堆积物,是该滑坡变形破坏的地质基础,较大的降雨是加速了斜坡的变形,增大其变形破坏程度,是滑坡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人类不合理开挖切坡是滑坡变形滑移的主要诱发因素。第三,根据变形分析及稳定性计算结果,天然条件下,滑坡整体欠稳定~基本稳定,前缘滑塌区将继续扩展。在暴雨工况下,滑坡可能失稳。直接威胁对象为白呷变电站进场公路,及滑坡Ⅱ-2区还威胁到斜坡下部民房5幢,50余人。最后,根据给出的滑坡成因机制、变形破坏特征及破坏模式,结合地形地貌和地层结构,同时考虑到威胁对象为变电站进场公路,以及滑坡下部民房5幢,50余人,提出了采用“锚索抗滑桩+截水沟+格构(锚杆、锚索)”的滑坡综合整治方案。
关颖雯[7](2012)在《佛山市和顺棠溪至料美公路小布立交A匝道滑坡治理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滑坡是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滑坡的出现往往对周围自然环境、各种设施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随着人类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各种人为造成的滑坡现象明显的增长趋势,其发生频率、规模及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也呈快速上升趋势。本文以佛山市和顺棠溪至料美公路主干线工程中小布立交A匝道滑坡的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现有地质资料和滑坡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提出对滑坡的治理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获得的成果如下:①通过对地质资料的分析,掌握该处滑坡体的分布、边界条件、滑面形态、滑带特征等情况,找到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②在土工试验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稳定性分析的计算参数,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的代表性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③根据稳定性分析的结果,提出多种滑坡治理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这几种治理方案进行技术、工期、经济方面的比较,优选出治理方案。对小布立交A匝道滑坡的稳定性及治理方法进行研究,成果为类似的中、小型滑坡治理起借鉴及参考作用。
汪卉,田福池[8](2009)在《风动潜孔锤在滑坡治理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说明滑坡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地质灾害,其治理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风动潜孔锤钻进是一种具有众多优点的钻进方法,它的许多特点都适合用于滑坡治理。文章在介绍风动潜孔锤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风动潜孔锤应用于滑坡治理的可行性,并研究指出了其应用于滑坡治理的几个方面,最后举出其应用于抗滑桩及锚索施工的实例。
周罕[9](2008)在《大红山铁矿1#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方案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大红山铁矿1#滑坡位于大红山铁矿400万t/a采矿工业场地720m平台东北角。该滑坡位置险要,滑坡附近有重要的矿山设施。近年来滑坡周界不断扩大,威胁矿山总资产达4800余万元,为了确保滑坡附近建、构筑物的安全,急需对该滑坡进行勘察、设计及治理,对该滑坡的稳定性及防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本文从查阅、收集前人的资料和研究区的相关工程地质资料入手,主要是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气象水文等,进而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所揭露的滑坡体形态特征、物质组成特征、结构特征和变形破坏特征,确定滑坡滑动面,分析滑坡的成因机制,进而进行稳定性评价,得出稳定性结论,设计了滑坡治理方案及施工图设计。该滑坡边界范围相当清楚,属中层、顺层、中型工程滑坡,滑坡体物质成分主要为第四系坡残积褐色粘土含角砾、碎石和强风化泥岩、板岩,滑动带物质成分主要为灰白色粘土。滑坡的形成受地形、岩性、人为活动等方面控制,降水的作用加剧了滑坡的发展。通过岩土工程勘察,确定了滑坡滑动面为折线,采用极限平衡法中的推力传递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滑坡稳定性系数Fs值均小于1,滑坡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必须对滑坡进行治理。针对滑坡的主导诱发因素,拟采用减滑和抗滑相结合的治理工程措施,通过对抗滑挡墙、抗滑桩、预应力锚索等工程措施进行比选论证,决定采用预应力锚索方案,结合锚杆挂网护坡、生物护坡措施以及地表、地下挡排水措施,并进行了施工图设计。经工程完工的锚索验收张拉试验和运营过程中的实践检验,证明该滑坡治理方案可靠。
刘晓东[10](2007)在《滑坡勘察新方法 ——空气潜孔锤取心跟管钻进技术》文中指出现阶段,滑坡勘察工作中普遍存在钻孔质量差、钻进效率低等技术难题,严重影响了滑坡勘察和滑坡防治。潜孔锤作为一种高效的钻进方法,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本文探索的内容是一种滑坡勘察新方法——空气潜孔锤取心跟管钻进。该方法采用空气潜孔锤钻进原理,将潜孔锤跟管钻进和回转取心两种技术结合,通过优化设计,充分发挥前者钻进速度快和跟管护壁效果好、后者采集岩心能力高的技术优势,构成一种用于滑坡勘察的钻探新技术方法——空气潜孔锤取心跟管钻进。文中介绍了Φ168空气潜孔锤跟管取心钻具的结构、取心跟管钻进原理、钻具特点;钻进方法必需配套的设备和器具、潜孔锤取心跟管钻进工艺技术等。文中针对试验生产中出现的外管连接螺纹断裂问题,提出了通过改变外管螺纹螺距来解决外管螺纹连接中出现的应力集中问题。文中还介绍了在西藏昌都下通街滑坡进行试验的情况。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取心跟管钻进技术效果,岩心采取率达到90%以上,地层层秩清晰(无污染和无串层),钻进效率比普通钻进方法提高100%以上,满足滑坡地质勘察规范要求。
二、风动潜孔锤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风动潜孔锤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深覆盖层泥质边坡塌方部位加强支护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塌方部位加强支护施工 |
2.1 护坡混凝土施工 |
2.2 锚筋桩施工[6] |
2.2.1 钻孔 |
2.2.2 锚筋束制作与安装 |
2.2.3 注浆 |
2.3 中空自进式锚杆施工[7] |
2.4 联系梁施工 |
2.4.1 砂浆锚杆施工 |
2.4.2 联系梁钢筋混凝土施工 |
2.4.3 回填石渣保护 |
2.5 固结灌浆施工[8-9] |
2.5.1 设施布置与灌浆设备 |
2.5.2 固结灌浆施工 |
2.6 帷幕灌浆施工 |
3 结语 |
(2)锚孔施工中压缩空气对滑体的破坏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气动潜孔锤钻进原理 |
3 气动潜孔锤钻进的优点 |
4 气动潜孔锤钻进过程中压缩空气可加剧滑体滑移 |
5 压缩空气加剧滑体滑移的工程案例。 |
6 结束语 |
(3)土体滑坡成因与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滑坡原因与分析 |
1.1 水的作用 |
1.2 环境与气候 |
1.3 地震作用 |
1.4 人为因素 |
2 治理滑坡的方法 |
2.1 抗滑桩加固边坡 |
2.2 锚索—抗滑桩组合加固法 |
2.3 增设锚杆加固法 |
2.4 其他措施 |
3 结论与建议 |
(4)大型堆积体滑坡治理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堆积体滑坡特点及成因分析 |
3 滑坡治理方案 |
3.1 减荷反压施工 |
3.2 截排水施工 |
3.2.1 降水井施工方案 |
3.2.2 排水孔施工方案 |
3.2.3 急流槽施工方案 |
3.3 抗滑桩施工 |
3.3.1 施工流程及要求 |
3.3.2 基岩鉴定 |
3.3.3 清孔及验收 |
3.3.4 钢筋笼验收要点 |
3.3.5 浇筑方法 |
3.4 锚拉板施工 |
3.4.1 贴坡混凝土施工 |
3.4.2 预应力锚索施工 |
4 施工难点及处理对策 |
4.1 抗滑桩施工难点及解决办法 |
4.2 贴坡混凝土施工难点及解决方法 |
4.3 锚索施工难点及解决方法 |
5 结语 |
(5)某边坡治理工程中微型桩成孔工艺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况 |
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
3 边坡加固方案 |
4 微型桩成孔工艺 |
4.1 100B型潜孔钻机成孔工艺 |
4.2 SM-21型锚杆钻机成孔工艺 |
5 结语 |
(6)丹巴变电站滑坡特征及综合整治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区域地质环境与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 |
2.1 气象、水文条件 |
2.2 地形地貌 |
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
2.4 地层岩性 |
2.5 人类活动 |
第3章 滑坡的基本特征分析 |
3.1 滑坡区地貌形态特征 |
3.2 滑坡区边界特征 |
3.3 滑坡变形特征 |
3.4 滑坡物质结构特征 |
第4章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 |
4.1 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
4.1.1 滑坡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
4.1.2 前缘切坡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
4.1.3 滑坡变形形成机制分析 |
4.1.4 滑坡近期发育阶段 |
4.1.5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
4.2 滑坡破坏模式分析 |
4.3 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分析 |
4.3.1 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分析与评价 |
4.3.2 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取值 |
4.4 滑坡稳定性计算与评价 |
4.4.1 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的确定 |
4.4.2 滑坡滑动模式推力及稳定系数计算成果 |
第5章 滑坡综合整治措施研究 |
5.1 整治原则 |
5.2 综合整治方法 |
5.2.1 锚索抗滑桩 |
5.2.2 格构锚索 |
5.2.3 截水沟 |
5.3 施工技术要求 |
5.3.1 施工材料要求 |
5.3.2 坡面整形 |
5.3.3 抗滑桩 |
5.3.4 预应力锚索 |
5.3.5 锚杆 |
5.3.6 土工格栅 |
5.3.7 格构梁 |
5.3.8 截水沟 |
5.4 施工监测方案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附录—典型剖面潜在滑面稳定性及剩余下滑力计算表 |
(7)佛山市和顺棠溪至料美公路小布立交A匝道滑坡治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滑坡稳定评价方法和防治对策研究现状 |
1.2.1 滑坡稳定评价方法 |
1.2.2 滑坡防治对策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线路 |
第二章 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 |
2.1 概述 |
2.2 地理环境 |
2.2.1 地理位置 |
2.2.2 气象水文 |
2.3 工程地质条件 |
2.3.1 地形地貌 |
2.3.2 地层岩性 |
2.3.3 地质构造 |
2.3.4 水文地质条件 |
2.3.5 不良地质现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滑坡特征及成因研究 |
3.1 滑坡空间分布特征 |
3.2 滑坡变形历史及特征 |
3.3 滑坡水文地质评价 |
3.4 滑坡成因分析 |
3.4.1 顺坡断层构造 |
3.4.2 地层岩性软弱不均 |
3.4.3 顺坡地层 |
3.4.4 不利结构面发育 |
3.4.5 地下水发育 |
3.4.6 降雨及工程切坡 |
3.5 滑坡破坏模式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 |
4.1 滑坡稳定性分区 |
4.2 稳定性计算分析 |
4.2.1 传递系数法的基本原理 |
4.2.2 滑坡岩土力学参数 |
4.2.3 计算剖面的确定 |
4.2.4 稳定性计算 |
4.3 稳定性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滑坡治理方案设计 |
5.1 滑坡治理方法 |
5.2 边坡排水工程 |
5.2.1 排除地表水 |
5.2.2 排除地下水 |
5.3 支挡工程方案及优选 |
5.3.1 减载设计 |
5.3.2 锚固工程设计 |
5.4 施工注意事项 |
5.5 滑坡工后监测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9)大红山铁矿1#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 边(滑)坡研究历程 |
1.3 边坡稳定性评价与加固方法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区域地质环境背景及工程地质特征 |
2.1 区域地质环境背景 |
2.2 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三章 滑坡体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
3.1 滑坡基本特征 |
3.2 滑坡成因分析 |
第四章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 |
4.1 滑坡稳定性分析理论 |
4.2 滑动面的确定 |
4.3 计算参数的选定 |
4.4 滑坡稳定性计算及综合评价 |
第五章 大红山铁矿1#滑坡治理方案 |
5.1 治理的必要性和原则 |
5.2 可选治理工程措施 |
5.3 治理方案比选 |
5.4 预应力锚固方案设计原理 |
5.5 锚索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
第六章 滑坡治理主要施工工序及技术措施 |
6.1 总体施工方案 |
6.2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
6.3 施工工期与进度计划 |
第七章 滑坡治理检测与运营检验 |
7.1 滑坡治理检测 |
7.2 滑坡治理运营检验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10)滑坡勘察新方法 ——空气潜孔锤取心跟管钻进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引言 |
1.1 滑坡概述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滑坡勘察钻探的现状 |
1.2.2 国内外潜孔锤发展的现状 |
第2章 堆积层滑坡勘察技术特点 |
2.1 堆积层滑坡的地层特点 |
2.2 常见的堆积层滑坡的几种类型 |
2.3 滑坡勘察对钻探的要求 |
2.4 滑坡勘察现在常用的方法 |
2.4.1 局部反循环钻进 |
2.4.2 干钻跟管 |
2.4.3 反循环连续取心 |
2.5 滑坡勘察新方法 |
第3章 空气潜孔锤取心跟管钻进技术研究 |
3.1 空气潜孔锤取心跟管钻具的结构原理 |
3.1.1 钻具设计中的技术方案、技术路线 |
3.1.2 钻具设计中的主要技术创新点和解决的关键技术 |
3.1.3 空气潜孔锤取心跟管钻具结构原理 |
3.2 钻具特殊结构分析 |
3.2.1 套管靴总成 |
3.2.2 取心钻头 |
3.3 钻具特点 |
第4章 空气潜孔锤取心跟管钻进工艺 |
4.1 钻进原理 |
4.2 钻具主要技术参数 |
4.3 设备的选择 |
4.3.1 Φ127潜孔锤取心钻具 |
4.3.2 钻机的选型和改造 |
4.3.3 空压机、冲击器的选择 |
4.3.4 钻杆的选择和改造 |
4.4 钻进规程 |
4.4.1 设备和器具 |
4.4.2 开孔前的现场准备工作 |
4.4.3 钻进工艺 |
4.4.4 潜孔锤取心跟管的钻进特点 |
第5章 空气潜孔锤取心跟管钻进技术论证 |
5.1 空气潜孔锤取心跟管钻进深度分析 |
5.2 空气潜孔锤取心跟管钻具外管受力分析 |
5.3 改进措施 |
5.3.1 对外管螺纹受力进行分析 |
5.3.2 改善螺纹受力分布的措施 |
第6章 空气潜孔锤取心跟管钻进试验情况 |
6.1 试验条件 |
6.1.1 基本情况 |
6.1.2 地质条件 |
6.1.3 工艺条件 |
6.2 试验的基本情况 |
6.3 试验取得的效果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风动潜孔锤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深覆盖层泥质边坡塌方部位加强支护施工技术[J]. 庄升会,熊俊才,崔亚军. 云南水力发电, 2017(S2)
- [2]锚孔施工中压缩空气对滑体的破坏作用[J]. 陈志高. 西部探矿工程, 2017(08)
- [3]土体滑坡成因与防治措施[J]. 歹鹏丞,魏欢欢,胡小会. 山西建筑, 2017(01)
- [4]大型堆积体滑坡治理施工技术研究[J]. 丁凤凤,潘少红,焦进勇.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6(10)
- [5]某边坡治理工程中微型桩成孔工艺对比分析[J]. 徐小兵,黄玉生. 山西建筑, 2015(17)
- [6]丹巴变电站滑坡特征及综合整治措施研究[D]. 李鹏举. 西南交通大学, 2014(09)
- [7]佛山市和顺棠溪至料美公路小布立交A匝道滑坡治理方法研究[D]. 关颖雯.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 [8]风动潜孔锤在滑坡治理中的运用[A]. 汪卉,田福池. 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 2009
- [9]大红山铁矿1#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方案设计[D]. 周罕. 昆明理工大学, 2008(09)
- [10]滑坡勘察新方法 ——空气潜孔锤取心跟管钻进技术[D]. 刘晓东. 成都理工大学,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