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营养强化保健食品的营养监督、监测和管理(摘要)

论营养强化保健食品的营养监督、监测和管理(摘要)

一、营养强化保健食品营养监督监测管理方法探讨(摘要)(论文文献综述)

袁利杰[1](2021)在《河南省2018年—2020年保健食品抽检结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研究2018年—2020年河南省保健食品的质量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根据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在河南省不同区域采集具有代表性的保健食品共1 911批次,对17个检验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2018年—2020年的1 911批次样本,总合格率为98.6%,其中功能类和营养素补充剂的合格率分别为97.3%和99.6%,不同采样地点样本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80,P<0.001)。不合格指标主要为番泻叶的非法添加。针对不同抽样年份、抽样地市、抽样区域、采样地点、检测指标、声称功能等方面,对不合格样本进行原因分析。结论河南省保健食品总体质量尚可,但仍存在不合格样品,建议生产企业从原辅料、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面,严格按照保健食品规范生产,消费者从正规货源的药店等购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重点监管人口集中的城市,重点关注监测分析中的不合格指标,采取靶向抽检。

张奕[2](2021)在《YC公司保健食品国际市场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刘芳[3](2021)在《辽宁省保健食品广告监管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健康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注意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人们对保健食品的需求也日渐增加。保健食品属于食品,具有普通食品的特性,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但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在琳琅满目的众多保健产品中,人们常常依赖广告来挑选自己需要的保健食品。近几年随着保健食品经销者虚假宣传案件的曝光,让社会各界将焦点放在了保健食品广告上。违法保健品广告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加强保健食品广告监管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对于保健行业的整顿,不少保健食品企业无力经营。在保健食品广告监管过程中究竟产生了哪些问题才导致这样的局面,值得好好研究。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通过对辽宁省内保健食品经销企业广告相关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调查及访谈以期了解辽宁省保健食品广告监管实施的效果,从而多角度了解辽宁省保健食品广告监管的现状,并根据辽宁省保健食品广告监管中的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目前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监管的越位与缺位、行业自律水平较低、违法成本较低。通过借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台湾和浙江的经验,提出了完善保健食品广告监管体系、加强行政人员培训、加强保健食品广告行业自律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等对策和建议。笔者希望针对辽宁省进行的研究,能为我国保健食品广告监管工作给出些许参照。

杨晋凯[4](2021)在《食品安全和消费升级背景下HS公司产品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前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国老百姓的消费水平得到了提高,调味品行业也随之得到了迅速发展,2017~2019年中国调味品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分别为9.5%、10.8%和10.7%。可见调味品产业总体发展趋势强劲,增长速度明显。食醋作为老百姓必不可少的调味品,2018年和2019年的生产总量分别比前一年同比增长6.33%和5.72%,数据显示食醋类产品同样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HS公司是国内“四大名醋”企业之一,虽然凭借着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其他品牌介入以及低端市场的无序竞争,在市场竞争中也逐渐呈现出一些不足或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发挥。本文基于企业竞争战略理论、产品定位理论、产品组合理论、产品创新理论、战略管理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战略管理研究方法以及市场调查研究法,从食品安全和消费升级对HS公司产品战略的影响入手,通过对HS公司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内部环境的SWOT分析,提出了公司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为HS公司制订出合适的产品战略及对应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进而为HS公司产品未来的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力求为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明确发展方向,更好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打破当前发展瓶颈,实现企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寄希望对于其他食醋企业制定产品战略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冯雨[5](2021)在《大连市中山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食品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商品市场上销售贩卖的工业生产食品日渐趋于多样化、精细化,食品流通市场不断增长。然而,在食品流通市场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问题。自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出台至2015年,我国每年发生的流通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都在10到20件之间。为了解决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国家层面于2015年10月1日出台了号称“史上最严”的新《食品安全法》,又于2018年3月13日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进一步捋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立足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以大连市中山区的监管实际出发,结合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研究成果,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监管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调查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大连市中山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吸取国内先进城市经验,提出一定的解决办法。先是对大连市中山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进行调查,搜集大连市中山区食品流通环节的经营者、监管队伍、监督手段、案件查处等方面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全面了解掌握大连市中山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接着对大连市中山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问题总结为:对无证照或证照不全从事食品经营、销售超过保质期食品、销售标签说明书不规范食品、未履行食品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义务、未按照要求进行食品运输贮存销售、在广告中对食品进行虚假或夸大宣传等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监管缺失,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整体失位。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具体原因包括:法律法规缺乏可执行性、监管人员缺乏执法动力、基层监管力量薄弱、食品安全意识引导普及不到位等。最后,借鉴北京、浙江、东莞等地区的先进经验,提出解决大连市中山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对策,具体包括: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夯实监管保障、实行规范化监管、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于鹏凯[6](2021)在《BCD公司海参蛋白肽粉研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海参蛋白肽粉作为一类能够为人体提供各类营养元素,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降压降脂、提高记忆力的功能性营养保健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开展新型保健品的设计研发是当前大健康产业的一个研究热点,具有周期长、风险高、难度大等特点。风险管理之于保健品研发过程非常重要,若在该阶段加强风险管理,从生产源头确保产品品质和安全,则可以有效规避或降低产品研发失败地风险。本论文是结合自身从事的工作和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以BCD公司海参蛋白肽粉研发项目为具体案例,研究保健品产品生产研发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中小型食品深加工企业保健品研发项目的风险管理,结合保健产品研发的特点、流程,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根据食品安全法、保健品注册管理条例等文件标准,制定BCD公司海参蛋白肽粉研发风险管理计划。在风险识别环节,通过SWOT分析、WBS工作流程分解法等方法,识别出项目整体风险及研发五个阶段中存在地风险,最后根据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识别产品安全风险,并采取头脑风暴法对上述风险进行分析。在风险评估环节,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等方法,分别对项目整体风险、研发过程风险及产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最终得出项目整体风险可控,并识别出各阶段关键风险,为后续控制提供依据。在风险控制方面,针对关键风险,制定专门方案进行控制,从而降低发生概率;对非关键风险,通过提升整体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发生危害,最终实现产品预期目标的受益值超出部分高于剩余风险,达到项目整体风险可接受。总之,本研究可以为BCD公司海参蛋白肽粉研发项目提供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思路和方法,同时,可对后续其他中小型食品深加工企业同类产品的研发提供一定思路与借鉴。

何妤如[7](2021)在《渔业伦理视角下的现代渔业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渔业经过数年发展,先后解决了“捕鱼难”、“养鱼难”及“吃鱼难”等问题,奠定了渔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经济基础,相关治理手段也不断完善。渔业领域主要矛盾已从基本温饱和生计问题,转向更高层次的生境、人权、产权和公平等维度。然而,作为上层建筑的渔业伦理研究并尚未得到应有重视。我国现代渔业治理体系中更强调管理和法律等“硬”手段,忽视了伦理道德的“软法”作用。当前政府和民间推行的多项渔业活动已呈现出鲜明的伦理特征,现代多目标治理场景需要引入价值判断加以权衡。如果说关涉伦理的讨论在中国过去的渔业治理中只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那么到了新时代,伦理研究就好比是万事俱备下的那股“东风”。传统渔业管理关注政策和法律层面的制度突破。政策和法律固然重要,但不能包治百病,尤其是充满不确定性的“现代病”。它可以将电鱼、毒鱼、偷渔者绳之以法,却无法强制要求渔民必须善待生态环境、关心鱼类福祉。它可以明示、预防、规范和校正渔业的行为和后果,却无法指导渔业利益相关方的道德行为选择。它可以为失海渔民提供各类政策保障,却无法弥合渔民海洋纽带被切断后的心理创伤。它可以依照科学模型和数据制定总可捕量(TAC)目标,却无法对渔家妇女在职业、情感和生活上的遭遇加以同情和关心。正如决定技术的往往是非技术因素,涉渔法律和政策不应被指望能解决所有问题。倘若文化、伦理不能发挥价值规训作用,那么政策和法律也终将失范。当前,养护渔业资源、维护渔业公正已为时代大势所趋,现代渔业治理不仅要务实,也要务虚,以便从战略全局高度推进治理措施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实际上,人们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影响会渗透到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可持续、负责任渔业的发展依赖于一个具有明确性的规则指引,在治理中开展价值性分析显得十分重要。国内外渔业资源的衰退趋势,以及不断涌现的现代性社会问题,让形而上学的价值回溯变得更为必要而迫切:渔业行为的善恶是非是什么?伦理判断有哪些原则和标准?何种治理才是伦理意义上具备正当性和合法性的治理?如何破解渔业治理中存在的伦理困境?中国怎样利用已有道德资源和智慧应对渔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基于此种认识,本文从伦理视角出发,反思当前出现渔业生态和社会危机的根本原因,尝试建构渔业伦理的理论体系,详述渔业伦理的由来、定义、主要原则和类别。将抽象的伦理考量运用于对治理问题的具体分析,提出符合渔业价值的治理范式,从渔业治理的“元层次”,谈到相关现代治理理论,再到针对治理实践的分析评估。现代渔业治理在追求各类目标时,容易陷入价值冲突的困境。本文针对治理实践中的普遍问题,提出“应然”层面的解决方案。伦理分析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我国现代渔业治理。因此,文章结合中国本土的涉渔道德资源和渔业实际状况,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渔业治理路径,以渔业领域的价值尺度和伦理基础为导向,为推动渔业的“天人合一”和协调发展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思路。伦理学是哲学中关于道德的价值系统。生态伦理学的兴起从根本上触及了“为什么要对鱼谈伦理?”这一问题。“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论辩突破了传统伦理学的“人伦”语境,让“渔业”和“伦理”的结合有了学理上的支撑。道德共同体得到拓展,将包括渔业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纳入道德考量范畴。但完全以生态为中心又会减损人类福祉,人与自然应当被视作一个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整体。“为己利TA”的价值取向既能为己谋福,也能在此基础上考虑利TA(既有属人的“他/她”,又有属自然的“它”)因素,因而是渔业伦理所追求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善。渔业资源是渔业存在的基础,具有不确定性、波动性、竞争性、整体性、多样性等五大特性。从价值构成上看,它在使用、生态和选择等层面具有功效价值,在政治、社会、哲学、宗教、伦理、文化等层面具有非功效的内在价值。对渔业资源价值的充分认识是现代文明进步的标志,而鱼类为人类所提供的多元价值是人类养护渔业资源的基础。养护伦理强调的是如何科学人道地利用水生动植物资源。鱼类是否能够成为道德主体、权利主体甚至是诉讼主体成为环境伦理学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鱼的道德地位与福利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渔业的伦理维度涉及“渔业”和“伦理”的互动关系。鱼类依次满足了人类基本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类在享受水生动物开发权利的同时,理应履行与之对等的责任和义务。为了人类自身和生态系统的长期福祉,须建立一套指导渔业行为、受到大众认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渔业伦理规范。渔业伦理以渔业现象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为研究对象,是指导渔业行为的规范和原则的总和。涉渔法律和伦理可共同为基于价值的渔业治理策略提供依据。渔业伦理学主要任务是通过得到普遍认可并经过实践检验的道德原则,对渔业行为的善恶是非开展事前指导和事后评判。在渔业伦理中,渔业正义是最高原则;渔业福祉、渔业自由和渔业公平是三大基本原则;而以《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为代表的伦理性国际文书,以及符合国家/地区具体渔况的纲要构成了具体原则。根据渔业伦理学研究对象的关系属性和所涉问题的不同特征,可将其分为生态伦理、社会伦理、产业伦理和科技伦理四大类别,这四大类在伦理要求上存在差异、各具特色,但都应服从上述伦理原则。将伦理原则和要求融合进现代渔业战略管理过程,可能会产生“为善者诸事顺”的良心效应,从而实现治理的最终目的——“善治”。为克服多元价值冲突带来的治理障碍,元治理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研究治理现象背后的治理逻辑,寻求协同发展科层、市场和网络治理组合的最优解:当参与式治理导致监管过于复杂、进入无休止协商状态时,就启动科层模式;当科层模式无法触及所有渔业问题或获得渔业利益相关方广泛接受时,就开启市场或参与式模式;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当承担起作出最终决策的元治理者的角色。可持续渔业治理研究中涌现出诸多符合伦理的现代渔业治理理论,其中基于“生态整体主义”的管理和基于“价值平衡原则”的管理成为研究热点,前者主要聚焦渔业生态系统方法、预防性原则等整体思维,而后者主要涉及管理策略评估,正当性理论,系统治理等理念工具。在构建起理念框架的基础上,根据新生物技术的实践伦理发展出的伦理分析矩阵,以及Rapfish评估工具,促进了对伦理原则遵守情况的考察,有助于为负责任渔业实践提供“良善之策”。现代渔业治理时常陷入一种伦理意义上的权利困境,众渔业利益相关方不得不在多项行动方针之间艰难行使选择权。遵循特定伦理原则选择其中任何一项,都可能涉及违反其他某项伦理原则。可持续渔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出现在追求“天时”、“地利”、“人和”三大目标的决策选择过程之中。如何平衡现代人和未来人的资源利益是最首要、最核心的议题;渔业所涉水陆空间差异和相关社会生态问题构成了空间正义研究的一个典型样本;而人际关系中整体、长远利益与个体、短期利益的冲突影响到资源的公平分配,渔家妇女和小型渔业等弱势参与方应当得到更多的道德注意力。导致上述困境的原因既有人与人因抢夺野生资源所导致的公地悲剧或囚徒困境,又有在人与鱼道德地位孰高孰低的辩难中掉入的激进环保主义陷阱,还有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执行障碍。上述困境的破解之道不仅具有制度属性,也深刻地蕴含着价值属性。从制定目标,到开展决策,再到执行、监督和评估,伦理视角可渗透至治理的全部流程。治理者和被治理者可从制定伦理目标和开展伦理决策着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增进民生福祉。我国的渔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离不开丰富道德资源的支持。生态方面,我国渔业治理史就是一部鱼类资源养护史,古今实践中折射出关怀鱼类福利、师法自然等生态感悟。社会方面,我国传统乡土社会文化里蕴含着包括群体意识和互助伦理、涉渔组织的参与式伦理在内的道德及礼俗规范。“三渔”问题是中国渔业发展面临的伦理性挑战,其本质是渔业的过密化,渔民的过溺化,以及渔村的过疏化。为解决渔业渔民渔村的问题,新中国开展了各项改革措施。新中国绿色渔业治理制度体系构建历程大体上可分为萌芽探索、改革攻坚与走向成熟三大阶段。在气候变化、疫情冲击、渔业资源衰退、全球不确定性风险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我国渔业治理者迎难而上,实现生计型治理→发展型治理→可持续治理的价值飞跃,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伦理的中国特色可持续渔业发展道路,培育出政府元治理者主导下,科层、市场和参与式治理协同开合的多元治理形态,形成了顺应自然、生态优先、以养为主、立体复合、科技导向、体系健全、应兜尽兜的发展模式。随着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不断提升,中国渔业发展在收获伟大果实的同时,也为未来可持续、负责任渔业发展积累了大量可贵的实践经验。在今后的渔业治理中,我国各渔业利益相关方应本着福祉、自由和公正的原则,进一步促进渔业的绿色转型发展。

李泽明[8](2021)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保健食品安全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保健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平稳运行。时至今日,保健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国家治理水平、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成为衡量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与其它可控性疾病不同,保健食品安全问题不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得到有效的控制。恰恰相反,随着保健食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机械生产的集约化,保健食品安全事故在近几年不断涌现。历史经验表明,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保健食品安全事故都有可能出现。因此,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保健食品安全,应该建立完善的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系统工程,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也应该全面考量保健食品监管的各个方面,这是因为,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任何环节都能直接对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产生重大的影响。虽然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目前来看,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我国保健食品风险评估制度尚不完善;保健食品监管部门监管手段单一;保健食品内部举报人制度尚不完善;保健食品行业协会、社会公众以及企业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出发点是建立现代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核心,也是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重中之重。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立,应该强调理论基础、应该重视理论建设。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理论是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基石,也是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重要保障。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是一个涵盖多个学科的重大课题,因此,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应该深入探索相应的经济学理论、政治学理论、管理学理论以及法律价值理论。在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构还应该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总结出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应该坚持的原则和思路。通过对国内外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实践的考察,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立应该坚持法治原则、效率原则和信息化原则,应该重视法律制度建设、监管主体建设和社会公众的作用。具体而言,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应该健全保健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在确立保健食品监管法律法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明确保健食品监管法律法规的路径选择。除此以外,还应该从技术层面完善保健食品监管风险评估制度。监管主体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立应该重视监管主体监管能力的提高,因此,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应该转变保健食品监管部门的监管理念、应健全保健食品监管问责制度、应完善保健食品监管信用体系、应健全内部举报人制度。企业以及保健食品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等也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立应提高企业自我监督的意识、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的监督作用。

刘婷婷[9](2021)在《XH市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会议营销由国外的直销演变而来,在我国成为保健食品的重要销售方式。保健食品会议营销利用现场优势,更具有煽动性、蛊惑性,容易诱发非理性消费。由于国情和发展现状的不同,非法保健食品会议营销逐渐演变成我国的“特色”产物,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广大农村愈演愈烈。非法保健食品会议营销往往伴随着虚高标价、暗示治疗作用的虚假宣传等不法手段。保健食品会议营销受众大多为偏远地区的中老年群体,由于群体的特殊性和营销方式的隐蔽性,其中的违法行为和消费者受到的损害不能得到广泛关注。同时,由于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存在取证难、获得认同感难等诸多难题,消费者的维权也变得困难,导致监管部门的监管更是难上加难。本研究基于市场失灵理论、政府监管理论以及协同治理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XH市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案例和监管现状为分析对象,研究分析XH市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问题的对策。研究表明,XH市保健食品监管已步入正轨。但是,受相关法规制度不够健全、基层监管力量不足、不法经营者逃避监管的手段多样、宣传教育不到位、部门间协调机制不健全以及社会共治程度不高等诸多因素影响,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一直未纳入日常监管,导致XH市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存在以专项行动代替日常监管、主动监管的覆盖面不够、被动监管取证难、执法时的群众认同感不高、部门联动不够及时有效以及获取违法线索的渠道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应当从健全法规制度、充实基层执法力量、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固定违法证据、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建立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和加强社会共治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解决XH市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的难题。

郑国利[10](2021)在《大/小麦不同时期割青麦苗产量与品质特征及应用价值评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麦苗(若叶、青汁)是世界上单项资源中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均衡的产品之一,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麦苗保健产品的开发,可进一步拓宽大/小麦的加工增值途径,提高小/大麦产业的经济效益。目前有关麦苗生产专用品种筛选的研究国内已有报道,但这些研究多注重于大麦材料,而不同品种小麦嫩叶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较少。为此,本试验调研了市场上主要麦叶产品的质量,分析了各产品的质量参数和稳定性,采用营养素度量法评价不同品牌大麦若叶产品的营养价值;选用5个小麦品种和2个大麦品种,通过大田试验,分析不同品种不同时期割青(冬前一次割青、春季一次割青和冬春二次割青)对小/大麦麦苗产量、营养成分及再生植株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小麦苗生产若叶粉的可行性及开发小麦麦苗产品的价值,为小/大麦麦苗(若叶、青汁)产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支撑。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调研分析了国内外市场上主要若叶(青汁)产品的质量参数,表明国内外不同品牌大麦若叶产品的品质波动性很大,从营养价值上看,采用营养素度量法分析表明,随机选取8个品牌产品的NRF7.3值均高于40,产品营养价值较高;从产品质量上看,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产品质量除能量外其它营养成分变异系数均超过20%,总体表现出均一性差、变异大的特征。国外不同品牌大麦若叶产品品牌间营养成分差异较大的主要有钠、铁、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68.92%、51.54%、76.53%和45.34%,差异较小的主要有能量、脂肪、膳食纤维、钙、镁、锌的含量,变异系数0.21%~16.30%。从平均值来看,国外品牌的大麦若叶产品质量总体上略好于国内品牌,其能量、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叶酸、钾、锌和维生素E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国内产品,但差异达不到显着水平。2、比较国内若叶(青汁)品牌产品能量和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分布表明,66.7%的品牌能量含量≤1300 kJ/100g;80.0%的品牌蛋白质含量>16 g/100g;60.0%的品牌碳水化合物含量≤25 g/100g;86.7%的品牌脂肪含量≤4.7 g/100g;86.7%的品牌钠含量≤500 mg/100g;75.0%的品牌膳食纤维含量>38 g/100g。从箱线图可以看出,19个国内外品牌大麦若叶产品的维生素C、碳水化合物、铁、钠、脂肪和叶酸含量的箱体较长,品牌间波动较大。3、田间试验表明,冬前一次割青和春季第二次割青处理中大麦品种鲜麦苗产量高于小麦品种。两次割青总产量大麦苗鲜重在16870.84~17383.98 kg/hm2,干重在2649.34~2740.46 kg/hm2,2品种间差异不显着;小麦苗鲜重总产量在12972.50~15130.09kg/hm2,干重在2268.12~2744.10kg/hm2,5个品种间差异显着。春季一次割青处理草量大/小麦品种间变化较大,大麦苗鲜重在20000 kg/hm2左右,干重在3281.64~3562.59 kg/hm2,2个品种间差异显着;小麦苗鲜重在16032.59~23913.52 kg/hm2,干重在3095.01~4511.00kg/hm2,各小麦品种间差异较大。从割青时期看,春季一次割青麦苗产量最高,冬前一次割青最低。从品种来看,进行两次割青草量,总体大麦品种优于小麦品种,大麦品种中以扬农啤10号表现较好;小麦品种中以扬麦23表现较好,其次是宁麦13。春季一次割青,以扬辐麦4号产量最高,其次是扬农啤10号。4、不同时期割青的麦苗质量有很大差异,冬前一次割青的麦苗中粗蛋白、游离氨基酸、叶绿素、类胡萝卜素、GABA、类黄酮、钙、钾、镁、磷、硼、铜、铁和锌的含量均较高,麦苗品质较好,春季第二次割青和春季一次割青的麦苗品质差异较小,且与冬前一次割青相比品质明显下降。冬季与春季割青的麦苗中多种营养成分含量,小麦品种都明显高于大麦品种,且小麦苗的类黄酮、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性较高,更具有保健价值,即小麦麦苗的营养保健品质总体上要好于大麦麦苗。小麦品种中宁麦13和扬麦23多种营养成分含量较高,质量相对较好。通过不同时期割青麦苗粉与市售产品相关品质指标比较,三个割青处理的麦苗粉与市售若叶产品的品质指标相当。5、割青处理造成大/小麦品种再生植株的开花期和成熟期不同程度的推迟,其中冬前一次割青没有显着变化,冬春二次割青和春季一次割青开花期延迟了8~9d,成熟期推迟了9~11d;割青处理降低了再生植株的株高,穗长、基部茎粗、基部节间长度和穗下节间长,在冬前一次割青中影响较小,冬春二次割青和春季一次割青中影响较大;剑叶宽和剑叶叶面积在大/小麦品种中表现不同,小麦品种中与对照(不割青)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大麦品种中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升高。再生至成熟期各品种地上部各器官干物重和总重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成熟期植株的干物质向穗分配的比例增大,穗干重在地上生物量占比上升。6、冬前一次割青后对再生植株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较小,减产0.61%~5.63%(除扬麦25);冬春二次割青和春季一次割青显着降低了再生植株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对产量影响较大,分别减产23.84%~34.75%和30.81%~48.19%。不同时期割青均提高了大/小麦的种植效益,冬前一次割青、冬春二次割青和春季一次割青较不割青净效益分别增加72.67~3013.61元/hm2、1939.72~7774.90元/hm2 和 3161.37~8742.19 元/hm2。7、割青处理增加了再生植株籽粒中蛋白质、淀粉、铁和锌的含量,籽粒的容重、出粉率和沉降值升高,籽粒中锰含量降低;不同时期割青后的再生植株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和总淀粉含量表现为春季一次割青处理>冬春二次割青处理>冬前一次割青处理>对照;蛋白质含量的增加主要是增加了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含量;总淀粉含量的增加主要是增加了支链淀粉的含量,均是冬春二次割青和春季一次割青处理增加显着;割青处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面粉的溶剂保持力和糊化特性,升高了面粉稀懈值,降低了最终粘度和反弹值,增加了除水SRC外其它3种溶剂的SRC值。8、综合来看,冬前一次割青的大/小麦麦苗质量较好,春季第二次割青和春季一次割青的麦苗质量差异较小,且与冬前一次割青相比质量明显下降。小麦麦苗的营养保健品质总体上要好于大麦麦苗。综合麦苗品质和经济效益表现,大麦品种中进行冬前一次割青、冬春二次割青和春季一次割青处理均以扬农啤10号表现较好,净效益较不割青分别增加3013.61元/hm2、7774.90元/hm2和8742.19元/hm2;小麦品种中进行冬前一次割青,扬麦23表现较好;进行冬春二次割青,宁麦13表现较好;进行春季一次割青,扬麦25表现较好。生产中以大/小麦稳产增效为目标,可进行冬前一次割青,既有麦苗加工收益,又对产量影响较小,个别品种再生能力较强还有增产效果,整体收益会提升;如果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可进行冬春二次割青或春季一次割青,整体收益较高。

二、营养强化保健食品营养监督监测管理方法探讨(摘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营养强化保健食品营养监督监测管理方法探讨(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1)河南省2018年—2020年保健食品抽检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河南省保健食品的总体监测情况
    2.2 河南省不同年份保健食品的监测结果
    2.3 不同采样地点保健食品的监测结果
    2.4 不同检验指标的监测结果
    2.5 不同抽样区域保健食品的监测结果
    2.6 不同功能类保健食品的监测结果
3 讨论

(3)辽宁省保健食品广告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保健食品
        1.2.2 广告监管
    1.3 理论基础
        1.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1.3.2 市场失灵理论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4.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主要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图
2 辽宁省保健食品广告监管的现状
    2.1 辽宁省保健食品广告监管现状
        2.1.1 监管方式
        2.1.2 监管法律体系
        2.1.3 监管主体
    2.2 辽宁省保健食品广告监管现状调查
        2.2.1 访谈
        2.2.2 问卷调查
        2.2.3 信度与效度检验
3 辽宁省保健食品广告监管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辽宁省保健食品广告监管存在的问题
        3.1.1 监管存在越位
        3.1.2 监管存在缺位
        3.1.3 监管处罚流程不合规
        3.1.4 监管难度大
    3.2 辽宁省保健食品广告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
        3.2.2 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
        3.2.3 行业自律水准不高
        3.2.4 违法成本低
4 国内外经验借鉴
    4.1 国外经验借鉴
        4.1.1 美国保健食品广告监管模式
        4.1.2 日本保健食品广告监管模式
        4.1.3 澳大利亚保健食品广告监管模式
    4.2 国内经验借鉴
        4.2.1 台湾保健食品广告监管模式
        4.2.2 浙江省保健食品广告监管模式
5 完善辽宁省保健食品广告监管对策及建议
    5.1 健全完善保健食品广告法律体系
    5.2 加强人员培训
        5.2.1 政府行政人员
        5.2.2 企业相关工作人员
        5.2.3 社会公众
    5.3 加强保健食品广告行业自律建设
    5.4 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辽宁省保健食品广告监管问题调查问卷
附录B 与辽宁省保健食品经销企业工作人员的访谈提纲
附录C 与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的访谈提纲
致谢

(4)食品安全和消费升级背景下HS公司产品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关于产品战略的研究
        1.2.2 国内关于产品战略的研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创新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食醋行业
        2.1.2 食品安全
        2.1.3 消费升级
        2.1.4 产品战略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企业竞争战略理论
        2.2.2 产品定位理论
        2.2.3 产品组合理论
        2.2.4 产品创新理论
        2.2.5 战略管理分析方法
第3章 食品安全和消费升级对HS公司产品战略的影响
    3.1 HS公司产品战略现状与问题分析
        3.1.1 HS公司简介
        3.1.2 HS公司产品战略现状与问题分析
    3.2 食品安全对HS公司产品战略的影响
        3.2.1 新食品安全法对HS公司产品研发的影响
        3.2.2 新食品安全法对HS公司产品生产的影响
        3.2.3 新食品安全法对HS公司产品营销的影响
    3.3 消费升级对HS公司产品战略的影响
        3.3.1 绿色天然生态的消费趋势分析
        3.3.2 消费升级与顾客价值的新认知
        3.3.3 消费升级对供给与需求方面的影响
        3.3.4 消费升级对企业商业模式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4章 HS公司产品的消费者问卷调查分析
    4.1 样本基本信息
    4.2 消费者对HS公司产品认知分析
        4.2.1 消费者对购买食醋品牌的偏好性
        4.2.2 消费者对食醋产品种类偏爱性分析
        4.2.3 消费者购买食醋看重的因素分析
        4.2.4 消费者选择产品的目的分析
        4.2.5 镇江香醋的接受程度统计分析
    4.3 消费者对HS公司产品需求分析
        4.3.1 消费者与食醋产品需求相关性分析
        4.3.2 消费者与获取食醋新产品信息渠道的相关性分析
        4.3.3 消费者与购买产品习惯相关性分析
        4.3.4 食醋作为礼品选择的市场需求分析
第5章 HS公司产品战略环境分析
    5.1 宏观环境分析
        5.1.1 政治环境
        5.1.2 经济环境
        5.1.3 社会环境
        5.1.4 技术环境
    5.2 行业环境分析
        5.2.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5.2.2 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5.2.3 新进入者的威胁
        5.2.4 替代品的威胁
        5.2.5 行业内的竞争
    5.3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5.3.1 研发能力
        5.3.2 生产能力
        5.3.3 管理能力
        5.3.4 销售能力
    5.4 SWOT分析
        5.4.1 优势分析
        5.4.2 劣势分析
        5.4.3 机会分析
        5.4.4 威胁分析
        5.4.5 SWOT矩阵
第6章 HS公司产品战略制定与实施
    6.1 HS公司产品战略制定
        6.1.1 产品战略目标
        6.1.2 市场细分
        6.1.3 目标市场
        6.1.4 市场定位
        6.1.5 战略选择
    6.2 HS公司产品战略实施
        6.2.1 产品组合策略
        6.2.2 产品创新策略
        6.2.3 产品质量策略
        6.2.4 产品标准化策略
第7章 HS公司产品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7.1 优化组织架构
    7.2 完善人力资源开发
    7.3 重构产品创新与研发流程
    7.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7.5 健全企业平台与信息系统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食醋产品消费者需求调查问卷
致谢

(5)大连市中山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应用意义
        1.研究背景
        2.应用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现状
        3.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技术路线
二、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二)核心概念阐释
        1.食品安全监管
        2.食品流通环节
    (三)论文理论基础
        1.信息不对称理论
        2.市场失灵理论
        3.政府监管理论
三、大连市中山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分析
    (一)大连市中山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二)大连市中山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1.大连市中山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对象基本情况
        2.大连市中山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队伍总体情况
        3.大连市中山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手段
        4.大连市中山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行政处罚情况
四、大连市中山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分析
    (一)对无证照或证照不全从事食品经营行为监管缺失
    (二)对销售超过保质期食品行为监管缺失
    (三)对销售标签说明书不规范食品行为监管缺失
    (四)对未履行食品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义务行为监管缺失
    (五)对未按照要求进行食品运输贮存销售行为监管缺失
    (六)对在广告中对食品进行虚假或夸大宣传行为监管缺失
    (七)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整体失位
五、大连市中山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法律法规缺乏可执行性
    (二)监管人员缺乏执法动力
    (三)基层监管力量薄弱
    (四)违法行为预防工作开展不到位
六、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相关经验借鉴
    (一)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机制
    (二)实现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
    (三)建立食品信用监管体系
    (四)注重信息公开
    (五)推行规范化监管
七、解决中山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对策路径分析
    (一)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1.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激励机制
        2.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考评体系
        3.严格食品经营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二)做好食品安全监管保障
        1.提升监管主体保障水平
        2.提升监管技术保障水平
        3.提升监管物质保障水平
    (三)实行规范化监管
        1.规范执法文书
        2.规范日常监管
    (四)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1.加强风险预警交流
        2.强化风险监控体系
    (五)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1.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2.动员群众参与监督
        3.行业协会参与促进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发展
        4.鼓励媒体参与监督
        5.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监督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BCD公司海参蛋白肽粉研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问题及研究途径与方法
        1.3.1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3.2 研究途径与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2.1.1 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
        2.1.2 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
        2.1.3 保健食品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BCD公司海参蛋白肽粉研发风险管理概况
    3.1 BCD公司海参蛋白肽粉保健品研发项目简介
        3.1.1 项目现状
        3.1.2 海参蛋白肽粉研发开放式创新模式
    3.2 海参蛋白肽粉研发项目风险管理计划
        3.2.1 风险管理目标与团队
        3.2.2 风险管理流程
        3.2.3 风险管理方法
第四章 BCD公司海参蛋白肽粉研发项目风险识别与分析
    4.1 项目整体风险识别与分析
        4.1.1 项目整体风险识别
        4.1.2 项目整体风险分析
    4.2 研发过程风险识别与分析
        4.2.1 WBS工作流程分解
        4.2.2 研发策划阶段风险识别和分析
        4.2.3 基础研发阶段风险识别和分析
        4.2.4 生产开发阶段风险识别和分析
        4.2.5 临床试验阶段风险识别和分析
        4.2.6 注册审批阶段风险识别和分析
    4.3 产品安全风险识别与分析
第五章 BCD公司海参蛋白肽粉研发项目风险评估
    5.1 项目整体风险评估
        5.1.1 建立风险等级评价体系
        5.1.2 风险危害二维定性评估
        5.1.3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定量评价各风险因素
        5.1.4 BCD公司保健品研发项目整体风险评估结论
        5.1.5 项目整体风险应对能力评估
    5.2 研发过程风险定性评估
    5.3 产品安全风险半定量评估
    5.4 风险评估结果对比
第六章 BCD公司海参蛋白肽粉研发项目风险控制
    6.1 项目整体风险控制
        6.1.1 系统性风险应对措施
        6.1.2 非系统性风险应对措施
    6.2 研发过程关键风险控制
    6.3 产品安全关键风险控制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BCD公司海参蛋白肽粉研发项目各风险因素重要性问卷调查
附录二 BCD公司海参蛋白肽粉研发项目各风险因素影响程度隶属度问卷调查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渔业伦理视角下的现代渔业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
第二章 渔业伦理的理论建构
    2.1 渔业伦理的立论基础
        2.1.1 逻辑起点
        2.1.2 资源养护
        2.1.3 可持续利用
    2.2 渔业伦理的概念、地位和原则
        2.2.1 概念溯源及研判
        2.2.2 学科关联
        2.2.3 相关原则
    2.3 基本分类
        2.3.1 渔业生态伦理
        2.3.2 渔业社会伦理
        2.3.3 渔业产业伦理
        2.3.4 渔业科技伦理
第三章 基于伦理的渔业治理范式分析
    3.1 渔业治理的元层次
        3.1.1 合法性与正当性
        3.1.2 渔业元治理
    3.2 符合伦理的现代渔业治理理论
        3.2.1 基于“生态整体主义”的治理理论
        3.2.2 基于“价值平衡原则”的治理理论
    3.3 渔业伦理分析和评估
        3.3.1 伦理分析矩阵
        3.3.2 伦理评估工具
第四章 现代渔业治理的伦理进程
    4.1 可持续渔业中的维度指向
        4.1.1 时间维度
        4.1.2 空间维度
        4.1.3 人际维度
    4.2 渔业治理之伦理难题
        4.2.1 人与人的博弈
        4.2.2 人与鱼的博弈
        4.2.3 知与行的脱节
    4.3 渔业治理之伦理突围
        4.3.1 制定渔业伦理目标
        4.3.2 开展渔业伦理决策
第五章 中国渔业治理的伦理议题
    5.1 中国渔业道德基础与现代问题
        5.1.1 中国传统智慧中的渔业伦理元素
        5.1.2 中国现代渔业问题的伦理之维
    5.2 中国现代渔业治理的绿色转型
        5.2.1 发展阶段与模式进化
        5.2.2 基于伦理的转型实践
        5.2.3 未来发展的伦理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缩略语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8)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完善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法律体系
        (二)有利于完善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理论
        (三)有利于提高保健食品安全标准、减少保健食品安全事故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
        (一)保健食品的定义
        (二)保健食品与其它相似概念的区分
        (三)保健食品的特征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比较研究法
    六、创新点
第一章 保健食品安全风险及法律控制机制
    一、保健食品风险控制的基础——保健食品的多元价值
        (一)保健食品的文化价值
        (二)保健食品的经济价值
        (三)保健食品的社会价值
    二、保健食品的特殊风险
        (一)一般食品的风险特性
        (二)保健食品风险的特殊性及分类
    三、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概念
        (一)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的含义
        (二)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内容
    四、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的意义
        (一)保障人体健康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构建有效的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的需要
        (三)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法治化的需要
第二章 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保健食品相关制度上存在的问题
        (一)保健食品风险评估制度存在的问题
        (二)保健食品广告宣传存在的问题
        (三)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存在的问题
    二、政府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手段相对不足
        (二)多元监督机制尚未建立
    三、行业协会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健食品行业协会缺少规范性
        (二)保健食品行业协会缺少正当性
        (三)保健食品行业协会缺少自律性
    四、社会公众及企业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公众无法有效参与保健食品安全立法
        (二)社会公众无法有效参与保健食品监管决策
        (三)社会公众无法有效参与保健食品监管执法过程
        (四)企业缺少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
第三章 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的理论基础
    一、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法律价值基础
        (一)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秩序价值
        (二)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效益价值
        (三)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公平正义价值
        (四)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对生命健康权的保障价值
    二、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政治学基础
        (一)保健食品安全风险的控制需要行政权力介入
        (二)消费者权利需要行政权加以保障
    三、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经济学基础
        (一)保健食品交易中存在信息不对称
        (二)保健食品的市场失灵理论
第四章 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的思路与原则
    一、域外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措施及借鉴
        (一)美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措施
        (二)欧盟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措施
        (三)香港地区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措施
        (四)域外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经验的借鉴价值
    二、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思路
        (一)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路
        (二)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具体思路
        (三)加强企业自我监督
        (四)发挥行业协会、社会公众的协同作用
    三、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应坚持的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二)社会整体效率原则
        (三)坚持法治原则
第五章 完善政府主导下控制保健食品安全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健全保健食品监管的法律制度体系
        (一)健全中国特色保健食品监管法律体系
        (二)完善保健食品监管法律的重点
    二、保健食品相关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一)强化保健食品的风险评估
        (二)保健食品广告宣传机制的完善
        (三)健全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标准
    三、提高监管部门监管能力的相关措施
        (一)转变保健食品监管部门监管理念
        (二)健全保健食品监管问责制度
        (三)建立约谈机制
        (四)完善保健食品监管信用体系
        (五)健全内部举报人制度
第六章 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辅助性措施
    一、完善企业自我监督的相关措施
        (一)提高企业在经营中的守法意识
        (二)增强企业在经营中的社会责任
    二、发挥行业协会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的监督作用
        (一)明确行业协会性质,保障行业协会的规范性
        (二)理清行业协会关系,保障行业协会的正当性
        (三)健全行业协会制度,保障行业协会的自律性
    三、发挥社会公众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的监督作用
        (一)健全社会公众参与保健食品监管立法的途径
        (二)提升社会公众参与保健食品监管决策的能力
        (三)提高社会公众参与保健食品监管执法的水平
结论
参考文献

(9)XH市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思路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保健食品
        2.1.2 会议营销
        2.1.3 保健食品会议营销
        2.1.4 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
    2.2 理论基础
        2.2.1 市场失灵理论
        2.2.2 政府监管理论
        2.2.3 协同治理理论
第3章 XH市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现状
    3.1 XH市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现状
    3.2 XH市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现状
        3.2.1 XH市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机构及其职责
        3.2.2 XH市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情况
第4章 XH市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XH市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案例分析
        4.1.1 “保健食品会议营销涉嫌无证经营以及退货难”案例分析
        4.1.2 “保健食品会议营销虚假宣传”案例分析
    4.2 XH市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4.2.1 专项行动多,常态化监管少
        4.2.2 主动监管的覆盖面不够
        4.2.3 被动监管取证难
        4.2.4 群众对执法的认同感不高
        4.2.5 部门联动不够及时有效
        4.2.6 获取违法线索的渠道单一
    4.3 XH市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问题原因分析
        4.3.1 相关法规制度不够健全
        4.3.2 基层监管力量不足
        4.3.3 不法经营者逃避监管的手段多样
        4.3.4 宣传教育不到位
        4.3.5 部门间协调机制不健全
        4.3.6 社会共治程度不高
第5章 国内外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经验借鉴
    5.1 国外保健食品监管经验
        5.1.1 美国膳食补充剂监管经验
        5.1.2 加拿大天然健康产品监管经验
        5.1.3 欧盟食品补充剂监管经验
        5.1.4 日本保健功能食品监管经验
    5.2 国内其他地区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经验
        5.2.1 上海市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经验
        5.2.2 杭州市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经验
        5.2.3 诸暨市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经验
        5.2.4 台州市椒江区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经验
    5.3 国内外经验对加强XH市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的启示
第6章 加强XH市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的对策
    6.1 健全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法规制度
        6.1.1 建立保健食品会议营销日常监管“本底”制
        6.1.2 建立保健食品会议营销违法信息曝光制
    6.2 充实基层执法力量
        6.2.1 执法人员数量向基层分局倾斜
        6.2.2 加大基层执法人员培训力度
        6.2.3 培养基层执法人员政治素养
    6.3 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固定违法证据,加大执法力度
    6.4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落实普法责任
        6.4.1 宣传幅度向偏远乡村延伸
        6.4.2 宣传形式多样化
        6.4.3 注重长效性和实效性
        6.4.4 扩大宣传范围
    6.5 建立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6.5.1 健全信息沟通制度
        6.5.2 建立联审会商制度
        6.5.3 建立联合执法制度
    6.6 加强社会共治
        6.6.1 强化市场主体责任
        6.6.2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6.6.3 加强社会监督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大/小麦不同时期割青麦苗产量与品质特征及应用价值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国内外麦苗(若叶)产品起源和发展
    2 麦苗的营养成分及功效
        2.1 蛋白质和氨基酸
        2.2 叶绿素
        2.3 矿物质
        2.4 膳食纤维
        2.5 维生素
        2.6 黄酮类化合物
        2.7 γ-氨基丁酸
        2.8 总酚
        2.9 酶
    3 开发麦苗产品的现实意义
        3.1 人类健康生活的需求
        3.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
        3.3 提升种植经济效益与产业发展的需求
    4 不同时期割青对麦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5 大/小麦麦苗割青后对再生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6 大/小麦麦苗割青后对再生植株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7 麦苗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8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市售大麦若叶(青汁)产品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1 资料来源与分析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1.3 营养价值评价方法(营养素度量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国内不同品牌若叶产品成分分析与评价
        2.2 国外不同品牌若叶产品成分分析与评价
        2.3 国内外若叶产品成分比较
        2.4 国内外若叶产品营养价值评价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大/小麦不同时期割青麦苗产量与营养成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基本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麦苗鲜重和干重
        1.3.2 麦苗粉营养品质指标
        1.3.3 麦苗粉保健品质指标
        1.3.4 麦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
        1.3.5 麦苗粉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1.4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时期割青大/小麦品种麦苗产量比较
        2.2 不同时期割青不同大/小麦品种麦苗粉的营养品质分析
        2.2.1 粗蛋白含量
        2.2.2 纤维素含量
        2.2.3 可溶性总糖含量
        2.2.4 维生素C、维生素E含量
        2.2.5 游离氨基酸含量
        2.2.6 矿质元素含量
        2.3 不同时期割青不同大/小麦品种麦苗粉的保健品质分析
        2.3.1 叶绿素含量
        2.3.2 类胡萝卜素含量
        2.3.3 类黄酮含量
        2.3.4 γ-氨基丁酸(GABA)含量
        2.3.5 总酚含量
        2.4 不同时期割青不同大/小麦品种麦苗氧化酶活性分析
        2.5 不同时期割青不同大/小麦品种麦苗粉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2.5.1 总抗氧化能力
        2.5.2 清除羟基自由基(-OH)能力
        2.6 不同时期割青麦苗粉与市售产品相关品质指标比较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不同时期割青对大/小麦再生植株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1 植株农艺性状的测量
        1.2.2 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
        1.2.3 产量及产量结构
        1.2.4 籽粒蛋白质和蛋白组分含量
        1.2.5 籽粒容重、硬度和出粉率
        1.2.6 湿面筋和沉降值含量测定
        1.2.7 籽粒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
        1.2.8 籽粒矿物质元素含量
        1.2.9 面粉溶剂保持力
        1.2.10 面粉糊化特性
        1.2.11 经济效益
        1.3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时期割青对大/小麦再生植株生育期的影响
        2.2 不同时期割青对大/小麦再生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2.3 不同时期割青对大/小麦再生植株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2.4 不同时期割青对大/小麦再生植株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2.5 不同时期割青对大/小麦再生植株籽粒品质的影响
        2.5.1 对再生植株籽粒蛋白质和蛋白组分含量的影响
        2.5.2 对再生植株籽粒加工品质的影响
        2.5.3 对再生植株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
        2.5.4 对再生植株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2.5.5 对再生植株面粉溶剂保持力的影响
        2.5.6 对再生植株面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2.6 不同时期割青对大/小麦经济效益的影响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1 讨论
        1.1 国内外不同品牌大麦若叶(青汁)产品的质量表现
        1.1.1 质量均一性与变异度
        1.1.2 与人体需求的满足度
        1.2 大/小麦品种不同时期割青麦苗产量与质量表现
        1.2.1 不同大麦品种不同时期割青麦苗产量与质量特征
        1.2.2 小麦麦苗利用价值评析
        1.2.3 不同小麦品种不同时期割青麦苗质量与产量表现
        1.3 不同大/小麦品种割青后再生植株籽粒产量和品质特征
        1.4 不同大/小麦品种割青后再生植株农艺性状特征
        1.5 提升大/小麦若叶(麦苗)产品质量与效益的对策建议
        1.5.1 制定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1.5.2 构建标准化的生产基地
        1.5.3 集成生产与加工技术规程
        1.5.4 培育健全的营销渠道
        1.5.5 开发更符合人类健康需求的新型产品
    2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营养强化保健食品营养监督监测管理方法探讨(摘要)(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南省2018年—2020年保健食品抽检结果分析[J]. 袁利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1(23)
  • [2]YC公司保健食品国际市场竞争战略研究[D]. 张奕. 汕头大学, 2021
  • [3]辽宁省保健食品广告监管问题研究[D]. 刘芳. 大连理工大学, 2021
  • [4]食品安全和消费升级背景下HS公司产品战略研究[D]. 杨晋凯. 扬州大学, 2021(09)
  • [5]大连市中山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分析[D]. 冯雨.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BCD公司海参蛋白肽粉研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于鹏凯. 山东大学, 2021(12)
  • [7]渔业伦理视角下的现代渔业治理研究[D]. 何妤如.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8]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研究[D]. 李泽明. 中国政法大学, 2021(08)
  • [9]XH市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 刘婷婷. 扬州大学, 2021(09)
  • [10]大/小麦不同时期割青麦苗产量与品质特征及应用价值评析[D]. 郑国利. 扬州大学, 2021

标签:;  ;  ;  ;  ;  

论营养强化保健食品的营养监督、监测和管理(摘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