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践高职教育 形成高职特色(论文文献综述)
李盖虎,彭迎霞[1](2022)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维度及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双高计划"是国家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和质量工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双高计划"建设的进程和成效。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是指高职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拓展自身知识体系,培养专业能力,升华专业精神,实现从非专业化到专业化转变的活动与过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涵盖三个维度、十三个领域、四十九项指标。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路径可从坚定正确价值取向、改革体制机制、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健全评价激励机制等层面进行积极探索。
邱天语[2](2021)在《类型教育视域下高职学报办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职学报在办刊过程中,由于忽视了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色,存在办刊定位偏差、办刊模式保守和传播力不强等问题。在类型教育视域下,高职学报办刊应遵循服务区域发展、服务产教融合、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原则,将办刊目标定位于区域性、应用性和专业性,从选题策划、校企合作和团体办刊的角度创新办刊思路,并通过提升高职学报的传播力,扩大学报的品牌影响力。
邱福明,刘永华[3](2021)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特色文化建设的价值、挑战与路径探析》文中提出"双高计划"提出了强化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突出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高职特色文化建设价值意蕴表现在以文育人、以文增职、以文促才。文章分析了高职特色文化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传承大学文化,营造具有职业特色的高职特色文化;立足地域文化,融入具有地域风格的高职特色文化;依托行业文化,打造具有行业特点的高职特色文化。
胡德鑫,陈润歌[4](2021)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路径、现实挑战与提升策略》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应对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大战略部署,"双高计划"对打造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新格局有深远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社会结构化理论的自主发展能力和外部支持力度作为划分依据,高职院校可划分为自主建构型、协同合作型、依附发展型和消极被动型四种风格迥异的发展路径。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院校尚面临缺乏整体建设思路、专业群运行机制不畅、产教融合模式单一以及内外推力匮乏等多重制度性挑战。进一步指出未来高职院校治理效能提升的有效路径,即:明确整体思路,突破常规提升质量;专业群实现精准对接,形成特色考评体系;产教融合多方协同,科学建构"双主体"责任;打造对内研发创新和对外合作交流双循环驱动。
王靖高[5](2021)在《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改革路向与实践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推进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议题。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价值追求、以坚持职教类型特征为根本遵循,以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为内生动力是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与类型特征,改革创新治理模式,应以"自治"为基本特征,强化法治思维的保障与约束,落实办学自主权;以"智治"为支撑,推进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从"人治"到"法治",从传统的"一元管理"走向"多元共治",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治理能力,实现"善治"愿景,保障学校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通过完善顶层布局创新、完善治理运行体系、凝练"共治"文化、推进数字化改革等举措为高水平高职学校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
唐高华,万守付[6](2021)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绩效评价的功能、要义与方略》文中提出绩效评价是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水平的测评与检验,是确保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科学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进程中,绩效评价具有多重价值功能,发挥着"指挥棒""催化剂""监察仪""诊断器"作用。其绩效评价应体现"引领"价值、"支撑"效力、"高""强"实力、"特色"属性、"满意"口碑五大核心要义。在评价方略上,可以从评价程序、评价技术、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策略与方法的理性思考和合理选择,促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科学有序发展。
王茂莉[7](2021)在《“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与路径的新思维》文中研究指明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态势发生了新变化。在培养理念上,应提倡"服务导向",对接国家战略需求;重视"成果转化",以创新人才助推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关注"适合教育",丰富高职人才培养层次结构;落实"弹性培养",适应高职生源结构性挑战。在培养路径上,应追踪产业前沿,拓宽国际视野,重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形态;完善高层次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的"广度"及"高度";实施"分类分层培养",对标多元化生源结构,建设多元化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深度"及"精度";以"课-赛-班-建"为抓手,用好技能大赛的非功利教学价值及资源,实现赛教融合和赛教相长;立足"特色高水平",建构"双高"特色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文化,积极探索适合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新理念、新模式,推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韩玲,周俊华[8](2021)在《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现实审视与优化途径——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文中指出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标杆。当前高职来华留学生规模相对较小且生源地不均衡,留学生教育培养层次偏低,职业特色缺失,来华留学生教育课程设置尚未成体系。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与"一带一路"建设愿景仍存在差距。各高职院校应创新招生渠道,吸引来华留学优质生源,构建融合高职特色和国际教育特点的"四双四能"高职留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留学生的汉语能力培养、文化能力培养、职业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培养进行深度融合,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并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的高职教育课程互认、职业教育资格资历互认,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
唐丽华,郭凡良,潘凤焕,陈晓燕[9](2021)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与破解》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思想生命线,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大动脉。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的理念、思路,以应对国家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趋势,是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在创新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教育思维固化、教师主导能力阻滞、教学目标同质化、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和评价机制欠完善等方面的现实困境。通过对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的改革创新,以激发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生动力。
蔡新职,吴保军,朱元锋[10](2021)在《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立德树人作为高职院校的立身之本,符合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要求,是实现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重要举措,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找出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的困境并分析原因,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从而使高职学生能更好地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研究认为:要从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大学功能发挥、课程育人实效、三全育人格局等五个方面,并从营造良好氛围、强化价值引领、确保目标实现、把握主要渠道、构建工作体系等五个方面探究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养成良好习惯。
二、实践高职教育 形成高职特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践高职教育 形成高职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1)“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维度及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双高计划”的缘起 |
二、“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特征 |
(一)信息技术的融入性 |
(二)办学模式的融合性 |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融通性 |
三、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的三个维度 |
(一)专业知识维度 |
(二)专业能力维度 |
(三)专业精神维度 |
四、“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创新 |
(一)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坚持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正确的价值取向 |
第一,彰显思想价值。 |
第二,挖掘育人价值。 |
第三,重塑社会价值。 |
(二)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
第一,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 |
第二,制定(修订)全国统筹性政策措施。 |
第三,创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 |
第四,加大经费投入。 |
(三)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创新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培训模式 |
第一,建立与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 |
第二,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
第三,引导与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 |
(四)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健全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激励机制 |
第一,落实政策措施。 |
第二,建立健全评价制度。 |
第三,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激励机制。 |
五、结语 |
(2)类型教育视域下高职学报办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类型教育视域下高职学报办刊的逻辑要求 |
二、高职学报办刊现状 |
(一)高职学报办刊特点 |
(二)高职学报办刊问题与原因 |
1.办刊定位存在偏差 |
2.办刊模式尚显保守 |
3.传播力不强 |
三、高职学报的办刊策略 |
(一)重塑办刊定位 |
1.服务区域发展 |
2.服务产教融合 |
3.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 |
(二)创新办刊思路 |
1.选题策划突出职业性 |
2.校企合作彰显应用性 |
3.团体办刊迈向专业性 |
(三)提升传播力 |
四、结语 |
(3)“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特色文化建设的价值、挑战与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 |
(一)以文育人,用环境文化启智润心 |
(二)以文增职,用职业品格提升素质 |
(三)以文促才,用工匠精神涵养气质 |
二、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
(一)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不明确 |
(二)文化育人过程缺乏顶层设计 |
(三)文化特色不足趋向于同质化 |
三、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
(一)传承大学文化,营造具有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文化 |
1. 彰显职业特色,融入工匠精神。 |
2. 传承学校历史,提升文化底蕴。 |
(二)立足地域文化,融入具有地域特色的高职院校文化 |
1. 凝练地域文化精神,培养特色高职品格。 |
2. 彰显地域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特色文化。 |
(三)依托行业文化,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文化 |
四、结语 |
(4)“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路径、现实挑战与提升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发展路径分类设计与特征解析 |
(一)自主建构型 |
(二)协同合作型 |
(三)依附发展型 |
(四)消极被动型 |
二、高职院校治理效能提升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挑战 |
(一)引领之困:整体建设思路缺乏特色与科学性 |
(二)发展之困:专业群运行缺乏落实与通畅性 |
(三)合作之困:产教融合缺乏兼容与明确性 |
(四)动力之困:内外部发展缺乏动力与突破性 |
三、未来高职院校治理效能提升的有效路径选择 |
(一)明确整体思路,突破常规提升质量 |
(二)专业群实现精准对接,形成特色考评体系 |
(三)产教融合多方协同,科学建构“双主体”责任 |
(四)打造对内研发创新和对外合作交流双循环驱动 |
(5)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改革路向与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 |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
(二)落实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任务 |
(三)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是推进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
(四)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追求 |
(五)推进“双高”学校建设是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内生动力 |
二、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改革路向 |
(一)自治:强化法治思维的保障与约束,落实办学自主权 |
(二)共治:促进多元主体参与,优化治理结构 |
(三)善治:秉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实现治理的理想图景 |
(四)智治:融入现代技术手段,推进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 |
三、推进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
(一)完善顶层布局创新,保障高职院校“自治”发展 |
(二)完善治理运行制度体系,形成高职院校“善治”格局 |
1. 构建人财物动态管理体系,完善基层“神经末梢”治理 |
2. 构建多维育人机制,形成校本治理框架 |
(三)形成“共治”文化,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 |
(四)推进数字化改革,推进高职院校智慧治理 |
(6)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绩效评价的功能、要义与方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绩效评价的价值功能 |
(一)导向指引功能 |
(二)正向激励功能 |
(三)监查督促功能 |
(四)诊断改进功能 |
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绩效评价的核心要义 |
(一)体现“引领”价值 |
(二)体现“支撑”效力 |
(三)体现“高”“强”实力 |
(四)体现“特色”属性 |
(五)体现“满意”口碑 |
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绩效评价方略 |
(一)从评价程序来看,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 |
(二)从评价技术来看,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
(三)从评价方式来看,将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 |
(四)从评价主体的要求来看,将评估专家的专业性与公正性相结合 |
(7)“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与路径的新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1“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的新思考 |
1.1提倡“服务导向”,对接国家战略需求 |
1.2重视“成果转化”,以创新人才助推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 |
1.3关注“适合教育”,丰富高职人才培养层次结构 |
1.4落实“弹性培养”,适应高职生源结构性挑战 |
2“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的策略与实施 |
2.1追踪产业前沿,拓宽国际视野,重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形态 |
2.2建构“双高”特色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文化 |
2.3立足“特色高水平”,完善高层次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提升高职人才培养的“广度”及“高度” |
2.4实施“分类分层培养”,建设多元化课程体系,对标多元化生源结构,落实终身学习,提高人才培养的“深度”及“精度” |
2.5以“课-赛-班-建”为抓手,用好技能大赛的非功利教学价值及资源,实现赛教融合、赛教相长 |
3结语 |
(8)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现实审视与优化途径——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应然之势 |
(一)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内驱力 |
(二)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外驱力 |
二、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现实困境 |
(一)高职来华留学生规模相对较小 |
(二)高职来华留学生生源地不均衡 |
(三)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层次偏低 |
(四)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职业特色缺失 |
(五)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课程设置未成体系 |
三、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优化途径 |
(一)创新招生渠道,吸引来华留学优质生源 |
(二)凸显职业特色,完善来华留学教育体系 |
1. 汉语能力培养:夯实汉语基础,强化行业汉语。 |
2. 文化能力培养:加强文化学习,构建文化认同。 |
3. 职业技能培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
4. 实践能力培养:丰富实践内容,深化实践育人。 |
(三)促进学历学分互认,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 |
四、结语 |
(9)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与破解(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新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时代诉求 |
(一)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
(二)促进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对接的现实需要 |
(三)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必然方向 |
二、创新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困境 |
(一)教育思维固化,学生主体意识不强 |
(二)多维冲击,教师主导能力阻滞 |
(三)教学目标同质化,个性差异重视不够 |
(四)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现实解释力不足 |
(五)评价机制欠完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
三、创新视域下深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现实路径 |
(一)更新教育理念 |
(二)创新和丰富教育内容 |
(三)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
(四)创新评价体系 |
(10)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困境 |
(一)高职教师认知存在偏差 |
(二)思政课程作用发挥不够 |
(三)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受阻 |
二、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困境的原因分析 |
(一)经济利益冲击了德育教育 |
(二)高职教师忽视了德育教育 |
(三)评价标准弱化了德行双修 |
三、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 |
(一)重视校园文化,营造立德树人良好氛围 |
1. 优化社会环境,提高立德树人的感染力 |
2. 搭建校园平台,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
(二)重视师德师风,强化立德树人价值引领 |
1. 增强教师素质,提高立德树人的保障力 |
2.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立德树人的向心力 |
(三)重视大学功能,确保立德树人目标实现 |
1. 回归工作中心,提高立德树人的原动力 |
2. 转变办学理念,提高立德树人的影响力 |
(四)重视课程育人,把握立德树人主要渠道 |
1. 把握思政课堂,提高立德树人的感召力 |
2. 开展实践教学,提高立德树人的辐射力 |
(五)重视三全育人,构建立德树人工作体系 |
1. 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立德树人的组织力 |
2. 建立合作机制,提高立德树人的凝聚力 |
四、结语 |
四、实践高职教育 形成高职特色(论文参考文献)
- [1]“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维度及路径[J]. 李盖虎,彭迎霞.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1)
- [2]类型教育视域下高职学报办刊研究[J]. 邱天语.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04)
- [3]“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特色文化建设的价值、挑战与路径探析[J]. 邱福明,刘永华.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6)
- [4]“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路径、现实挑战与提升策略[J]. 胡德鑫,陈润歌. 现代教育管理, 2021(12)
- [5]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改革路向与实践探索[J]. 王靖高. 现代教育管理, 2021(12)
- [6]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绩效评价的功能、要义与方略[J]. 唐高华,万守付. 职业教育研究, 2021(12)
- [7]“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与路径的新思维[J]. 王茂莉.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6)
- [8]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现实审视与优化途径——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 韩玲,周俊华. 教育学术月刊, 2021(11)
- [9]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与破解[J]. 唐丽华,郭凡良,潘凤焕,陈晓燕. 继续教育研究, 2021(11)
- [10]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研究[J]. 蔡新职,吴保军,朱元锋.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5)
标签:治理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