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螯合物的营养与应用研究进展

氨基酸螯合物的营养与应用研究进展

一、氨基酸螯合物的营养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腾升,魏倩倩,黄明丽,耿存珍,刘可忠,颜冬云[1](2021)在《糖醇螯合肥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糖醇是许多植物的光合作用初产物,在植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作为配体合成的糖醇螯合肥能促进钙、硼等营养元素在植株韧皮部迁移,该特性使其在农业生产中备受关注,但是糖醇螯合肥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其科学研究远滞后于实际应用,根源在于当前的研究侧重糖醇螯合肥的作物效应,较少关注施用糖醇螯合肥对土壤环境及根际、叶际微生物造成的生态影响。同时,既往的研究通常忽略糖醇配体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且应用的糖醇螯合肥多为混合物,难以明确是糖醇、糖醇螯合物或按一定比例合成的混合物对作物生长起到关键作用。此外,由于糖醇螯合物的螯合机理不明,难以利用有效手段对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也阻碍了糖醇螯合肥的肥效机理研究。基于此,本文简要阐述了糖醇螯合技术及糖醇螯合肥的优势,并概述了糖醇配体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学效应,通过当前糖醇螯合肥的应用现状指出糖醇螯合肥应用研究和开发中的不足,旨在为糖醇螯合肥的发展提供技术依据与发展方向。

孙小东[2](2021)在《核桃蛋白肽改善骨质疏松活性评价和钙螯合肽的制备与结构表征》文中认为本论文以云南产核桃仁为原料,脱脂后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制备核桃蛋白酶解产物(WPH)。测定了WPH的水解度、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分布及钙结合能力等理化指标。利用维甲酸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症动物实验模型,评价了WPH对骨质疏松大鼠的钙吸收和改善骨骼质量的作用;以钙结合能力为指标对WPH进行分离纯化,鉴定了组分中关键肽序列;同时制备了肽钙螯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对脱脂核桃仁进行酶解处理,获得WPH,测定得WPH的水解度和蛋白质回收率分别为11.19%和81.72%。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WPH的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WPH中谷氨酸含量最高(111.18mg/g),其次为脯氨酸(78.92 mg/g)和精氨酸(68.22 mg/g)。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显示,WPH中多肽的分子量分布主要集中在1000 Da以下,其中平均分子量为572 Da的多肽占50%以上。2.建立维甲酸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动物实验模型,评价了不同剂量下WPH对骨质疏松大鼠的骨保护作用。血清参数结果表明,WPH组大鼠的血清中钙含量、磷含量有明显增加、骨钙素含量明显下降,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相较于模型组也明显降低。骨参数结果表明,WPH组的骨直径、骨干重指数、骨湿重指数相较于模型组有明显提高,骨拉伸强度和骨钙含量、骨磷含量也均有明显恢复。骨密度、皮质骨厚度、皮质骨和骨小梁面积比以及骨密度电子图像均显示出WPH组大鼠的骨质疏松症状得到明显改善。HE染色和TRAP染色图像表明,WPH组的骨小梁结构和数量明显恢复,皮质骨厚度提高,显着改善了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微结构。同时WPH干预还减少了破骨细胞的数量并抑制了破骨细胞活性。结果表明,WPH可以改善体内钙的吸收利用,调节骨代谢平衡,具有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3.采用葡聚糖凝胶过滤层析(Sephadex G-25)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WPH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分离组分的钙结合能力进行测定。Sephadex G-25组分中钙结合能力最大为80.25μg/mg;通过RP-HPLC进一步分离该组分,测得分离组分中钙结合能力最大为107.89μg/mg。使用UPLC-Q-Orbitrap-MS2对纯化组分的多肽序列进行鉴定,获得15个多肽片段序列。选取LQVLEK和LPHHLD进行人工合成并制备肽钙螯合物,通过UV-VIS、SEM和XRD对肽钙螯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肽和钙离子发生了螯合反应。质谱结合分子动力学分析表明,肽钙结合位点位于肽链末端的氨基氮原子和羧基氧原子,多肽中的羰基氧原子为与钙离子螯合的主要位点。

张玲[3](2020)在《罗非鱼皮胶原降解反应行为及肽钙螯合物制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罗非鱼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鱼皮,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本文以罗非鱼新鲜鱼皮为原料提取胶原,采用酸热处理降解生成明胶化胶原,并开展了明胶化过程的系统研究;为解决含鱼明胶体系中胶原蛋白肽含量测定的诸多问题,对双缩脲法测定罗非鱼源胶原蛋白肽含量的方法进行了改良及应用评价;对一种来自于枯草芽孢杆菌的碱性胶原蛋白酶进行了分离纯化、酶学性质及结构模拟研究,并采用磺化聚苯乙烯(sulfonated polystyrene,SPS)纳米粒子固载胶原蛋白酶;以固定化酶水解罗非鱼皮明胶化胶原制备胶原蛋白肽为研究体系,基于蛋白质结构知识和3-D模型解析了多组分复杂体系的动态降解行为;以酶解得到的胶原蛋白肽为原料制备了肽钙螯合物,优化了螯合工艺,研究了螯合物的稳定性,并采用Caco-2细胞模型评价了螯合物体外促钙吸收作用。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以罗非鱼新鲜鱼皮和鱼鳞为原料,通过纤维组织观察发现罗非鱼皮中主要为Ⅰ型胶原;采用单纯醋酸提取及胃蛋白酶辅助醋酸提取两种方法制得了鱼皮、鱼鳞酸溶性胶原(ASC)及酶促酸溶性胶原(PSC),对产物进行了系统表征及性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鱼皮ASC和PSC的纯度分别为85.69%、72.88%,鱼鳞ASC和PSC纯度分别为70.35%、73.92%;产物氨基酸组成中含量最多的是甘氨酸,分别为20.85%、21.01%、21.16%和19.21%,符合胶原蛋白的一级结构特征;鱼皮和鱼鳞ASC、PSC的紫外最大吸收分别在234 nm、222 nm、236 nm、226 nm处,符合胶原特征;鱼皮和鱼鳞ASC、PSC的热收缩温度分别约为89.0℃、81.3℃、74.0℃、70.7℃;FT-IR表明四种胶原产物皆保留了天然的三螺旋结构;高效凝胶色谱(GPC)测得鱼皮ASC和PSC、鱼鳞ASC和PSC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39570 Da、20891 Da、131909 Da、20428 Da,从分子量大小及分布来看,鱼皮ASC最接近于天然胶原,在医用及保健食品领域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2)以罗非鱼皮酸溶性胶原(ASC)为原料,用酸法诱导其明胶化并用热水提取明胶。采用红外光谱、圆二色谱、SDS-PAGE电泳、DSC热稳定性分析对胶原明胶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酸处理时间后的明胶化胶原产物的红外光谱在1460~1230cm-1附近吸收峰的尖锐度明显降低,判定胶原三螺旋结构逐渐发生解旋;酸处理4 h时胶原明胶化程度较高,明胶提取率可达到77.41%;DSC与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显示,酸处理造成胶原三螺旋结构的解旋和高分子亚基的降解,酸处理的前4 h内这两个过程处于平衡阶段,4 h后以高分子亚基降解过程为主,因此,确定酸处理时间少于4 h可获得较高品质的明胶。(3)以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为对照品,改良双缩脲比色法测定肽含量的操作方法,探讨了本体系中显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线性拟合度高的肽和三氯乙酸(TCA)浓度范围、p H;在最优条件下对标准曲线进行了重复性、精密度评价以及加样回收率的实验并进行了应用评价。结果显示,当胶原蛋白肽(标称分子量3 KDa)质量浓度在0.3~1.5mg/m L范围内,使用13%TCA,p H 12.5,在545 nm处检测,吸光值与肽质量浓度线性拟合好(R2=0.999);重复性和精密度试验得到RSD分别为1.86%和1.84%,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13.9%、109.7%,RSD分别为1.39%、1.00%;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将本法应用于不同种类罗非鱼肽产品体系的检测,加样回收率相差小,偏差较小,说明本法简便、快捷,适用于罗非鱼源肽含量的检测。(4)对一种来自枯草芽孢杆菌的酶制剂进行了分离纯化、酶蛋白结构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纯化工艺可使酶比活力提高到608.17 U/μg;其分子量约为31.0 KDa;质谱鉴定得到该酶的氨基酸序列并模拟得到1个蛋白质三维结构,推测该酶可能属于枯草杆菌蛋白酶家族成员。在鱼皮胶原蛋白水解体系中,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 H为7.4;在低于40℃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p H 5.0-7.0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酸碱稳定性;米氏常数为88.22 mg/m L,催化效率为26.37 m L·mg-1·min-1;Al3+、Fe3+、Fe2+、Pb2+、Ba2+、Mg2+、Zn2+、Mn2+对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巯基乙醇与乙二胺四乙酸(EDTA)能够使其酶活性下降至60%左右,乙二醇双(2-氨基乙基醚)四乙酸(EGTA)能够使该酶完全失活。采用SPS纳米球固载酶的最优条件为:SPS纳米球乳液与酶液的体积比为3:50(m L:m L)、固载温度为25℃、固载体系p H为4.5;在此条件下,胶原蛋白酶的固载率为73.48%,比活力为274.05 U/μg;固定化酶比活力约为游离酶比活力的53.74%。(5)为展现罗非鱼皮明胶化胶原在固定化碱性蛋白酶降解作用下的酶解行为及结果,基于高效凝胶色谱(GPC)和液质联用(HPLC-MS/MS)检测手段,结合生物信息学知识,运用计算机模拟及图像处理技术,绘制了可表征酶解反应过程动态特性的3-D图,拟合得到了酶解动力学方程,验算得知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72%;以抗氧化能力作为评价依据,对水解180 min时的酶解物进行了质谱测序研究,鉴定得到10个片段,并采用Chem Draw19.0-Chem3D软件对肽片段分子结构进行了预测。(6)以标称分子量分别为1 KDa、3 KDa、5 KDa的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粉和无水氯化钙为原料,研究肽钙螯合物制备工艺的优化。采用响应面试验法优化螯合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p H7.00、温度40℃、肽钙质量比7:1、时间30.00 min,此条件下钙螯合率为39.5%±0.5%。对产物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能谱表征分析以及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钙离子被成功螯合;肽钙螯合物在高温下不稳定,温度越高钙结合量下降越快;在酸性环境下易于解离,酸性环境影响比碱性环境大;在与乳糖及氯化钠共存的环境中较为稳定;胃蛋白酶及胰蛋白酶会分解肽钙螯合物,且胰蛋白酶的影响作用比胃蛋白酶大;采用Caco-2单层细胞模型体外评价了肽钙螯合物对钙促转运的作用,发现螯合物浓度在3 mg/L以上时具有良好的促钙转运效果;当3 h时,7 mg/L肽钙螯合物对钙的促转运能力达到2.52μg/mg,促钙吸收率为41.04%,优于罗非鱼皮蛋白肽(Val-Gly-Leu-Pro-Asn-Ser-Arg)钙螯合物,弱于鳕鱼皮胶原蛋白肽(Ala-Gly-Pro-Ala-Gly-Pro-Arg)钙螯合物。

石晓妮[4](2020)在《基于中红外光谱技术的甘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掺混硫酸盐分析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甘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是重要的饲料添加剂产品。作为高售价和高毛利产品,甘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掺混廉价硫酸盐的造假现象严重。缺乏快速、有效的识别和筛查手段是饲料质量安全的风险因素。中红外光谱技术(Mid Infrared Spectroscopy,MIRS)具有应用广泛、操作方便、测试迅速、谱图重复性好等特点。本研究分析比较了甘氨酸铁螯合物、甘氨酸锌螯合物、甘氨酸铜螯合物和甘氨酸锰螯合物及其硫酸盐掺混样本的中红外光谱特征,研究利用偏最小二乘方法等化学计量学手段分别构建了掺假识别的定性判别模型、定量分析模型,为甘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掺混样本的快速筛查提供了途径。研究结果也为进一步完善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中红外光谱检测手段奠定了方法学基础。论文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有:(1)以甘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铁、锌、铜和锰)、硫酸盐(铁、锌、铜和锰)及1%90%掺混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系统,获取了样品KBr压片样本在4000400 cm-1的中红外光谱。4种甘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均集中在1600500 cm-1波段内,金属-氧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主要分布在520 cm-1附近;4种硫酸盐较其对应的甘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相比吸收峰均较少,但在1100 cm-1和610 cm-1附近均有相同的吸收峰,分别对应硫酸根和金属-氧的特征吸收;4种甘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和掺混样品的光谱基本相同,不同掺混样品的光谱图都有较大的重叠性和相似性,且4种甘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随着掺混浓度的增加,在16501200 cm-1波段内吸收峰的强度均越来越低,而在硫酸根和金属-氧的吸收峰处则越来越高。(2)基于偏最小二乘判别方法,构建了4种甘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掺混识别的定性判别模型:对13001000 cm-1光谱范围的光谱采用归一化、平滑和一阶导数预处理,甘氨酸铁螯合物掺混硫酸亚铁的定性判别模型中验证集判别灵敏度为100.0%,准确度为99.6%;对20001300 cm-1光谱范围的光谱采用标准正态变化、平滑和一阶导数预处理,甘氨酸锌螯合物掺混硫酸锌的定性判别模型中验证集判别灵敏度为97.7%,准确度为96.8%;对18001300 cm-1光谱范围的光谱采用标准正态变化、平滑和二阶导数预处理,甘氨酸铜螯合物掺混硫酸铜的定性判别模型中验证集判别灵敏度为96.2%,准确度为97.3%;对13001000 cm-1光谱范围的光谱采用多元散射校正、平滑和一阶导数预处理,甘氨酸锰螯合物掺混硫酸锰的定性判别模型中验证集判别灵敏度为97.2%,准确度为94.3%。(3)基于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构建了4种甘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掺混识别的定量分析模型:甘氨酸铁螯合物掺混硫酸亚铁含量预测模型的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88,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38,最优的光谱预处理为归一化、平滑和一阶导数联用,最优光谱范围为13001000 cm-1;甘氨酸锌螯合物掺混硫酸锌含量预测模型的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87,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62,最优的光谱预处理为标准正态变化、平滑和二阶导数联用,最优光谱范围为20001300 cm-1;甘氨酸铜螯合物掺混硫酸铜含量预测模型的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86,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71,最优的光谱预处理为标准正态变化、平滑和二阶导数联用,最优光谱范围为18001300 cm-1;甘氨酸锰螯合物掺混硫酸锰含量预测模型的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83,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79,最优的光谱预处理为多元散射校正、平滑和二阶导数联用,最优光谱范围为13001000 cm-1。

唐顺博[5](2020)在《鱼鳞胶原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文中指出铁是人体中重要的微量元素,它参与氧代谢、能量代谢、线粒体内电子转移、肌肉功能和造血作用等多种生命活动,如何提高铁在人体中的吸收和利用率成为了学者研究的重点。多肽亚铁螯合物是由多肽与亚铁离子发生螯合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可作为一种新型补铁剂。罗非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在我国被广泛食用,消费量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在罗非鱼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下脚料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严重限制了其进一步开发。鱼明胶是具有重大潜力的传统明胶替代物,近年来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与传统明胶相比,鱼明胶具有来源广,价格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并且鱼明胶没有宗教及健康限制,满足了特殊人群的需要。本研究以罗非鱼鱼鳞明胶为原料制备胶原肽,并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对多肽亚铁螯合物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得到多肽亚铁螯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然后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衍射和氨基酸分析仪分析螯合物的结构及氨基酸组成;并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和细胞试验探究螯合物的稳定性和生物毒性,最后得到一种多肽亚铁螯合产品及其制备工艺,可以促进膳食补铁剂的开发和罗非鱼鱼鳞的精深加工及高值化利用。主要研究结论归纳如下:(1)以罗非鱼鳞明胶为原料,配置成5%的明胶溶液,置于50℃恒温水浴锅中保温15 min,用0.1 mol/L NaOH调节pH至8,加入明胶质量比为1%的碱性蛋白酶水浴30 min,再次调节pH至8,水解4.5 h,水解结束后立即沸水浴10min灭活,冷却后4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经冷冻干燥后得鱼鳞胶原肽。(2)以螯合物得率与螯合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法对多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螯合反应受pH、多肽液浓度及多肽与亚铁盐质量比三个因素影响较大,通过响应面软件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后得出,制备螯合物的最佳反应条件是pH为5.30,多肽浓度为3.00%,多肽与亚铁盐质量比为3.2:1,在此条件下螯合率为82%,螯合物得率为65.43%。(3)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衍射和氨基酸分析仪分析螯合物的结构及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氨基酸组成符合胶原多肽的成分特征,螯合后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增加;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以及X衍射等结果表明多肽与亚铁离子以配位键结合生成多肽亚铁螯合物。(4)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及细胞实验对螯合物稳定性及生物毒性进行了评定。模拟胃液、肠液消化试验结果表明多肽螯合物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作用下中稳定。Caco-2细胞毒性试验表明低浓度多肽亚铁螯合物能显着促进细胞生产,为深入研究多肽亚铁螯合物对细胞的作用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陈铭[6](2019)在《扁舵鲣鱼蛋白肽螯合钙的制备及其对大鼠骨骼生长影响》文中认为扁舵鲣鱼是我国主要的鲣鱼种类之一,主要分布于东海、南海,捕捞量大,价格便宜,营养价值高。但因其肉质较酸、暗色肉比例高、口感差等原因,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本文从扁舵鲣鱼的原料特性和资源利用现状出发,针对人群钙生物利用度普遍偏低的问题,拟利用扁舵鲣鱼蛋白肽与氯化钙制备一种高得率、高钙含量以及高吸收率的肽螯合钙。本论文以扁舵鲣鱼为原料,通过酶解法制备蛋白肽粉,首先分析原料的组成特性,再以扁舵鲣鱼蛋白肽为蛋白源,氯化钙为钙源,研究螯合条件对扁舵鲣鱼蛋白肽螯合钙的制备得率与产物钙含量的影响,然后通过凝胶层析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钙结合活性肽,并对肽与钙离子的结合模式进行分析,最后采用低钙动物模型,考察扁舵鲣鱼蛋白肽螯合钙对大鼠骨骼生长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测定了扁舵鲣鱼蛋白肽粉的蛋白质、脂肪、水分、矿物质元素4种基本成分的含量,系统分析了矿物元素组成、氨基酸组成以及蛋白肽的分子量分布,在此基础上探讨扁舵鲣鱼蛋白肽作为肽源制备肽螯合钙的潜在优势。结果显示,扁舵鲣鱼蛋白肽粉的蛋白质含量为88.91%、脂肪含量为0.13%、水分含量为5.16%、矿物质元素含量为2.15%;氨基酸总含量为94.81 g/100g,必须氨基酸含量为37.64 g/100g,必须氨基酸评分大于1、化学评分为0.67以及氨基酸指数为0.87;蛋白肽分子量在180~5000U范围内的含量为78.16%,分子量小于1000 U的低聚肽含量为67.99%。结果表明,扁舵鲣鱼蛋白肽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组成合理的优质营养基料;它的肽含量尤其小肽的含量很高,分子量小于1000 U的低聚肽含量为67.99%,是一种制备肽螯钙的优质钙源。2、研究了p H值、螯合温度、螯合时间和肽钙质量比4个因素对扁舵鲣鱼蛋白肽螯合钙制备得率的影响,并通过紫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能谱仪等表征手段对比分析蛋白肽与钙离子螯合前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制备肽钙螯合物的最佳条件为肽钙质量比2:1,螯合时间20 min,螯合温度50℃,p H 9.0,在此条件下,螯合物得率达到41.06%,螯合物钙含量为14.98%;多种表征结果的结合证实了扁舵鲣鱼蛋白肽与钙离子发生了结合。3、利用Sephadex G-15凝胶层析和RP-HPLC从扁舵鲣鱼蛋白肽中分离纯化出一种新颖的钙结合活性肽。通过Xevo G2-XS QTOF鉴定其氨基酸序列为Glu-Pro-Ala-His(MW=453.3),钙结合能力为76.8 mg/g;肽(Glu-Pro-Ala-His)与钙离子的结合模式为:Glu的羧酸基团以双齿模式与钙离子结合,His的羧酸基团和氨基以α模式与钙离子结合,根据此结果,构建了肽-钙螯合物的假设分子模型。4、通过建立大鼠低钙模型,研究不同浓度(50 mg/100g·d、100 mg/100·d、200mg/100g·d)的扁舵鲣鱼蛋白肽螯合钙对大鼠骨骼生长的影响,考察不同饮食条件下大鼠的身长体重、血钙和血磷含量、钙表观吸收率以及骨体积分数、骨密度和骨小梁微结构等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缺钙大鼠补充扁舵鲣鱼蛋白肽螯合钙之后,体重增长率为84.77%,ALP活力为79.56 U/L,钙表观吸收率为78.64%,骨体积分数为36.29%,皮质骨和松质骨的骨密度分别为6303.39 mg/cc与4126.09 mg/cc,骨小梁数量为4.87 mm-1。这说明扁舵鲣鱼蛋白肽螯合钙能促进大鼠体重增长,有效抑制ALP活力,同时提高钙在大鼠体内的吸收率;此外,扁舵鲣鱼蛋白肽螯合钙能提高大鼠骨体积分数,增加大鼠骨密度和改善骨小梁微结构,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商文慧[7](2019)在《海胆卵黄蛋白及其酶解物的功能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胆是重要的海珍品之一,海胆卵黄是海胆的可食用部位。在我国的黄海和渤海海域,大连紫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nudus)、黄海胆(Glyptocidaris crenularis)和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是重要的经济型海胆。目前,关于海胆卵黄蛋白功能特性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以三种海胆卵黄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三种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以大连紫海胆为研究对象,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渔获季节大连紫海胆卵黄肥满度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此外,本文针对大连紫海胆卵黄酶解物的Fe2+螯合特性和抗氧化活性做了进一步的探究。在本研究中,利用pH调节法制备大连紫海胆、黄海胆和虾夷马粪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研究其功能特性,并与卵黄脱脂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卵黄脱脂粉相比,卵黄分离蛋白的蛋白质含量、持水性和持油性显着提高(p<0.05)。此外,卵黄分离蛋白具有比卵黄脱脂粉更好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在所有样品中,黄海胆卵黄分离蛋白在pH6-8的范围内表现出较高的乳化活性(p<0.05)。与卵黄脱脂粉相比,卵黄分离蛋白的α-螺旋和β-转角含量较低,β-折叠含量较高。这些结果表明,三种海胆的卵黄分离蛋白可以作为新的食品原料。利用同重同位素相对与绝对定量(iTRAQ)技术对渔获季节5月(MAY)、6月(JUN)、7月(JUL)、8月初(AUG-b)和8月末(AUG-e)大连紫海胆卵黄肥满度的变化进行研究。在鉴定出的174种差异表达蛋白中,7种差异表达蛋白与大连紫海胆作为肥满度指标的卵黄指数和蛋白质含量显着相关,这些蛋白包括6-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decarboxylating isoform X2(6PGD)、CAD protein、myoferlin isoform X8、ribosomal protein L36(RL36)、isocitrate dehydrogenase(mitochondrial isoform X2)(IDH)、multifunctional protein ADE2 isoform X3、sperm-activating peptides(SAPs)和aldehyde dehydrogenase(mitochondrial)(ALDH)。具有相互作用的6PGD、IDH、multifunctional protein ADE2 isoform X3和ALDH可能在大连紫海胆卵黄肥满度季节性变化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进一步利用iTRAQ标记技术对不同渔获季节收集的大连紫海胆卵黄中脂肪酸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进行研究。共筛选出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7种差异表达蛋白,分别为arylsulfatase(Ars)、glutamine synthetase(GS)、thimet oligopeptidase-like(TOP)、dipeptidyl peptidase 2(DPP 2)、sperm phosphodiesterase 5(sperm PDE5)、retinoid-inducible serine carboxypeptidase和1-phosphatidylinositol 4,5-bisphosphate phosphodiesterase gamma-1 isoform X2。qRT-PCR验证表明,在AUG-b/AUG-e-MAY、JUL/AUG-e-MAY和AUG-b-JUN组中,Ars、TOP和sperm PDE 5的mRNA相对转录水平发生上调,并且这些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发生上调。虽然GS和DPP 2在Aug-b/Aug-e-May和Aug-e-May组中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上调,然而这些差异表达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发生下调。Ars、GS、TOP和DPP 2可作为AUG-e-MAY组中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变化的生物标记。与此同时,Ars和GS还可以作为棕榈酸、C17:1、反式油酸、花生酸和γ-亚麻酸在AUG-b-MAY组中调节的生物标记。利用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解大连紫海胆卵黄脱脂粉,制备Fe2+螯合肽。海胆卵黄的碱性蛋白酶酶解物表现出最高的Fe2+螯合活性,EC50为0.27±0.01 mg/mL。氨基酸分析表明,酶解物缺乏Cys,海胆卵黄酶解物Fe2+螯合物中未检测到Met。紫外-可见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Fe2+能够与酶解物Ser、Gly、和His等氨基酸结合。借助UPLC-Q-TOF-MS/MS手段检测卵黄酶解物的多肽序列,对Glu-Ser-Val-Asn-Arg-Tyr-Phe(ESVNRYF)、Ser-Arg-Leu-Val-Asn-Pro-Asn(SRLVNPN)和Ser-Ser-Arg-Leu-Val-Asn-Pro-Asn(SSRLVNPN)与Fe2+反应的热量变化做进一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条多肽与Fe2+的结合反应都是熵驱动为主的弱结合吸热反应。上述结果表明,大连紫海胆卵黄碱性蛋白酶酶解物是制备酶解物-Fe2+复合物的良好来源。借助in silico手段预测和验证大连紫海胆卵黄中主要卵黄蛋白来源抗氧化肽。BIOPEP数据库分析表明主要卵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可以被21种蛋白酶水解,获得23条抗氧化肽。对8条PeptideRanker评分超过0.5的抗氧化肽做进一步研究,包括Leu-Trp(LW)、Arg-Trp(RW)、Ala-Trp(AW)、Thr-Trp(TW)、Ala-Asp-Phe(ADF)、Leu-Trp-Lys(LWK)、Ser-Asp-Phe(SDF)和Leu-Tyr(LY)。与谷胱甘肽(10.81 mmol/L)相比,LW、TW和LWK显示出更强的抗氧化性,它们的IC50分别为8.85、9.59和9.62mmol/L。并且AW、LW和LY的Trolox当量抗氧化能力(TEAC)值分别为3.07、1.87和1.52 mmoL TE/mmoL肽。上述结果表明,大连紫海胆卵黄中的主要卵黄蛋白是富含Trp抗氧化肽的良好来源。综上所述,大连紫海胆和黄海胆是具有良好功能特性的卵黄分离蛋白的来源。在渔获季节,与大连紫海胆卵黄指数和蛋白含量相关的10种差异表达蛋白揭示了卵黄肥满度的季节性变化,与大连紫海胆卵黄中脂肪酸合成相关的4种差异表达蛋白是脂肪酸含量季节性变化的生物标记。大连紫海胆卵黄的碱性蛋白酶酶解物具有良好的Fe2+螯合能力,并且大连紫海胆卵黄蛋白中主要卵黄蛋白来源的抗氧化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特性。因此,分布于我国黄渤海海域的大连紫海胆、黄海胆和虾夷马粪海胆的卵黄蛋白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以及潜在的应用价值。

阮国瑞[8](2019)在《核桃楸多肽—钙螯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榨油后的核桃楸饼粕为原料提取分离蛋白,利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分离蛋白获得核桃楸多肽;将其与氯化钙螯合获得核桃楸多肽-钙螯合物,考察其结构特性,以及经过胃肠模拟消化后多肽-钙螯合物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研究了水解度对核桃楸多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解时间的增加,核桃楸蛋白水解物的抗氧化活性也随之增强。经过3 h的水解后核桃楸蛋白水解物对DPPH·的清除能力为87.3%,对OH·的清除能力达49.3%。(2)研究了螯合pH、肽钙比、螯合时间以及螯合温度对多肽-钙螯合物的螯合率的影响,设计响应面实验对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制备多肽-钙螯合物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肽钙比为3:1,pH为8,螯合时间为40 min,螯合温度为45℃,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多肽-钙螯合物的螯合率为67.21%。(3)研究了螯合前后的多肽的结构与性质。结果显示,螯合后的多肽发生了团聚作用,粒径随之增大,剪切粘度也相较螯合之前增加。螯合的主要位点是氨基酸上的-NH2、-COOH以及C=O等。经EDS能谱分析测定,多肽-钙螯合物中的钙元素含量约为14.53%。钙离子的结合能力与酸性氨基酸以及疏水性氨基酸相关。(4)研究了体外模拟消化后的核桃楸多肽及多肽-钙螯合物的生物利用度以及抗氧化性。结果显示,随着pH值的升高,无机钙盐的溶解度明显下降,多肽-钙螯合物的溶解度略微下降;完成螯合反应后,DPPH·清除能力的IC50值由5.44 mg/mL降为3.68 mg/mL,OH·清除能力的IC50值由9.44 mg/mL降至4.61 mg/mL,还原能力也有所增加,鳌合之后抗氧化活性增强。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多肽-钙螯合物中的钙离子与pH呈负相关关系,经过胃肠模拟消化后,核桃楸多肽的DPPH·清除率下降,OH·清除率大幅上升;多肽-钙螯合物的DPPH·清除作用被激发,OH·清除能力显着增强。核桃楸多肽-钙螯合物经体外模拟消化后的抗氧化活性强于经过体外模拟消化后的核桃楸多肽。

全沁果[9](2019)在《南极磷虾蛋白源锌螯合肽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文中认为锌对人体生长和发育具有不可代替的正向调控作用,缺锌可使人体的生理活动失调,若不及时纠正则会引发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性功能减退等后果。与常规补锌剂(无机锌、有机锌和氨基酸锌)不同的是,低聚肽可与锌离子反应生成结构稳定、水溶性好的锌螯合肽,且能以低聚肽特有的吸收模式完整进入体内,从而避免了消化系统中共存物的干扰与竞争。该吸收机制在提高锌的生物利用率的同时,锌和低聚肽的生物活性还会协同增效,这为功能型补锌剂的开发提供了思路。南极磷虾生物储量充足,蛋白质含量与生物效价突出,是制备锌螯合肽的理想蛋白源。相比南极磷虾冷冻虾砖,南极磷虾粉具有流通成本低、储存方便等优点,但目前多用于直接配成动物饲料。本文以南极磷虾粉为原料,首先分析了原料组成特性,在此基础上对蛋白质组分进行富集和脱氟处理,紧接着建立了低聚肽的制备工艺,随后研究锌螯合肽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其对体外胃肠道环境的耐受性,最后研制出了一款锌螯合肽凝胶软糖,为南极磷虾粉开发含锌螯合肽的即食食品提供技术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系统分析了南极磷虾粉粗蛋白、粗脂肪、甲壳素和矿质元素四类主要成分,以及氨基酸、脂肪酸和矿质元素组成,在此基础上探讨过筛和脱脂步骤对南极磷虾粉基本成分和氟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南极磷虾粉含粗蛋白61.38%、粗脂肪14.49%、甲壳素6.08%、矿质元素6.27%。其中,氨基酸总量为47.34%,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8.74%,占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70.24%,符合FAO/WHO认可的优质蛋白质源,且功能性氨基酸含量突出;虾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1.98%,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5.10%,EPA+DPA+DHA的含量为18.19%,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南极磷虾粉矿质元素含量丰富、组成均衡,且重金属污染水平低。经30目过筛和正己烷-乙醇(9︰1体积比)脱脂处理后,粉基中蛋白质含量达到73.80%,但氟的含量为1268.56±21.36 mg/kg,远超过了FAO限量标准(≤100 mg/kg),需要考虑脱氟处理。(2)对过筛、脱脂和脱氟前后南极磷虾粉的5种基本成分和18种水解氨基酸进行测定,同时比较其氨基酸含量与组成和营养价值。结果显示,经过筛、脱脂和脱氟后南极磷虾粉的蛋白源成分得到有效富集,蛋白质质量分数从61.38%提升至73.80%,蛋白质总质量的损失率为9.27%,脱氟率为82.03%。制得的低氟蛋白质基料氨基酸含量符合FAO/WHO认可的优质蛋白质源,达到了特级鱼粉中氨基酸的评级标准,且氨基酸组成的变化不明显,表明过筛、脱脂和脱氟不改变南极磷虾粉的蛋白质组成模式。(3)采用单因素-响应面试验优化酶解工艺,并建立了酶解液陶瓷膜微滤的数学模型,最后研究酶解液透过物的基本成分、氨基酸组成和分子量分布。最终确定复合酶解(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工艺的最适条件为:pH 7.50、加酶量4024 U/g、酶解温度为46.00℃、酶解时间为3 h,该条件下实测水解度为43.80±1.41%。2×105 Pa是陶瓷膜的最适工作压力,肽分子的透过率符合ExpAssoc模型,微滤360 min肽的透过率可达82.86±6.37%。通过酶解、陶瓷膜微滤得到的产物蛋白质得到有效富集,氟含量为26.57 mg/kg,低于FAO规定的食品中氟的最高限量标准100 mg/kg;肽的氨基酸组成全面,且小于1000 Da分子量的肽段比例达到91.3%,重均分子量为340 Da,整体符合低聚肽的品质要求。(4)以南极磷虾低聚肽为肽源,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优化硫酸锌法制备锌螯合肽的工艺,并通过螯合前后紫外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氨基酸组成和分子量分布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最后以硫酸锌和葡萄糖酸锌为对照,通过体外模拟胃肠道环境考察锌螯合肽的耐受性。结果显示,锌螯合肽的最适工艺参数为低聚肽-锌体积比3:1、pH 6.0、温度60℃、螯合时间1.0 h,该条件下实测锌离子的螯合率为76.31%。通过紫外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TG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证实了螯合物的生成。对锌螯合肽的氨基酸组成和分子量分布的结果显示,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胱氨酸的含量明显提升,显示其是肽分子中锌离子的主要螯合位点;锌螯合肽中处于180-480 Da的肽分子所占比例为64.47%,可推断螯合物中肽的结构主要是由2-4个氨基酸序列构成的小肽。通过考察锌螯合肽对体外模拟人体消化环境的耐受性发现,锌螯合肽的肠道锌离子溶解度和锌离子透析率高于七水合硫酸锌和葡萄糖酸锌,模拟消化前后紫外光谱与傅里叶红外光谱未发生明显改变,表明锌螯合肽在消化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5)采用模糊数学-单因素试验法初步研究南极磷虾蛋白源锌螯合肽凝胶软糖的工艺,并以紫外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比较制备前后锌螯合肽的结构稳定性,最后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凝胶软糖中锌离子的溶解率。锌螯合肽凝胶软糖的最适工艺参数为锌螯合肽添加量1.52%、混合胶用量37.88%、白砂糖用量45.44%、橙汁用量3.03%、淀粉糖浆用量12.12%、柠檬酸用量0.1%。该条件下得到凝胶软糖的综合感官评分为84.42±4.13,感官品质良好。紫外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体外模拟消化显示锌螯合肽中肽分子通过化学键合的锌离子在凝胶软糖体系较为稳定,其吸收效率要显着优于七水合硫酸锌和葡萄糖酸锌,表明研制的锌螯合肽凝胶软糖具有作为优质即食补锌食品的生产潜力。

林羽[10](2019)在《肠溶型饲料添加剂-甘氨酸亚铁的制备及其生物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探究胃液酸性环境对甘氨酸亚铁的吸收利用的影响,本试验在研究及合成甘氨酸亚铁的基础上,对甘氨酸亚铁进行肠溶包衣,制备得到肠溶甘氨酸亚铁微丸,并利用SD大鼠探究其补铁效果及抗氧化能力。水热法合成甘氨酸亚铁。本试验以甘氨酸(浓度为3.5mol/L)和铁粉(甘氨酸与铁粉配位比2:1)为原料,加入稳定剂(柠檬酸)后在120℃条件下反应12小时,得到甘氨酸亚铁(亚铁含量17.8%)。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发现,影响亚铁含量的条件顺序是:反应温度>甘氨酸浓度>反应时间>配位比。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以及热重分析,证明得到的产物是甘氨酸亚铁。肠溶甘氨酸亚铁的制备与表征。以聚丙烯酸树脂为肠溶衣材料制备肠溶甘氨酸亚铁微丸,并利用响应曲面法和正交实验探究肠溶包衣液的最佳处方和工艺参数,采用FTIR,FIB-SEM及智能溶出仪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包衣液原料质量比例为1:1、包衣液浓度为0.0592 g/mL、抗黏剂浓度为0.0313 g/mL时,肠溶甘氨酸亚铁在模拟肠液环境下可达到95.5%释放。此外,当包衣机条件为:风机频率为17 Hz,供液转速为8 r/min,物料温度为43℃时,肠溶甘氨酸亚铁颗粒达到96.7%的完整率。通过FTIR和FIB-SEM分析可知,微丸中甘氨酸亚铁的结构完整,微丸中的载药衣厚度为187.8 nm,隔离衣厚度为38.8 nm,肠溶衣厚度为668.6 nm。肠溶甘氨酸亚铁的补铁及抗氧化效果验证。将70只缺铁SD大鼠(缺铁饲喂2周)随机分为7组,分别饲喂:缺铁,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肠溶甘氨酸亚铁(1:1),甘氨酸亚铁(1:1),肠溶甘氨酸亚铁(2:1)和甘氨酸亚铁(2:1)饲料,4周后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各补铁组间老鼠的生长性能无显着差异,但优于缺铁组(P<0.05)。各个补铁组的肝脏和肾脏铁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而肠溶甘氨酸亚铁(1:1)和肠溶甘氨酸亚铁(2:1)组老鼠脾脏中的铁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在血清的生化指标分析中,由T-SOD及MDA的结果可知,肠溶甘氨酸亚铁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甘氨酸亚铁(1:1)及其他补铁剂。肠溶甘氨酸亚铁的(2:1)中T-SOD的指标明显高于甘氨酸亚铁(2:1)(P<0.05),但是两者的MDA差异不显着。根据斜率比法确定各个补铁剂相对硫酸亚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的结果可知,甘氨酸亚铁(1:1)和甘氨酸亚铁(2:1)的补铁效果较好,经过包衣后的亚铁的生物利用度得到进一步提高。WB和qRT-PCR结果表明,甘氨酸亚铁(1:1)经过包衣后其补铁效果显着提高(P<0.05),但肠溶甘氨酸亚铁(2:1)的结果不理想。根据现有结果表明,甘氨酸亚铁(1:1)与甘氨酸亚铁(2:1)及各自肠溶包衣后的补铁剂其补铁效果和抗氧化能力优于硫酸亚铁与富马酸亚铁,并且,甘氨酸亚铁(1:1)经过肠溶包衣后,其补铁效果得到改善。

二、氨基酸螯合物的营养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氨基酸螯合物的营养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糖醇螯合肥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糖醇螯合技术及糖醇螯合肥优势
    1.1 糖醇螯合技术简介
    1.2 糖醇螯合肥优势分析
2 糖醇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学效应
    2.1 运输营养物质
    2.2 促进养分迁移
    2.3 参与物质代谢和能量贮存
    2.4 渗透调节功能
    2.5 信号传导作用
3 糖醇螯合肥的应用效果
    3.1 对作物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3.2 对果实贮藏和抗病害能力的影响
    3.3 对作物抗逆性的影响
4 当前糖醇螯合肥研究中的不足
    4.1 基础与应用研究不足
    4.2 养分吸收转化机理不明
    4.3 生态效应不明
    4.4 研发力度欠缺
5 结语

(2)核桃蛋白肽改善骨质疏松活性评价和钙螯合肽的制备与结构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1.1.1 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的概述
        1.1.2 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的制备方法研究
        1.1.3 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的活性研究进展
        1.1.4 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的分离纯化方法研究
    1.2 核桃及核桃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1.2.1 核桃的概述
        1.2.2 核桃的营养成分
        1.2.3 核桃生物活性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1.2.4 核桃生物活性肽的活性研究
    1.3 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1.3.1 骨质疏松症的概述
        1.3.2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1.3.3 食源性生物活性肽对骨质疏松作用研究现状
    1.4 肽钙螯合物的研究进展
        1.4.1 钙补充剂的发展现状
        1.4.2 肽钙螯合物的研究现状
        1.4.3 肽钙螯合物的结构鉴定方法研究
    1.5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5.1 选题依据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核桃脱脂粉蛋白酶解物的制备及其组成分析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4 实验方法
        2.4.1 核桃仁的脱脂处理
        2.4.2 核桃脱脂粉酶解产物的制备
        2.4.3 核桃蛋白酶解产物水解度的测定
        2.4.3.1 凯氏定氮法测总蛋白含量
        2.4.3.2 氨基氮的测定
        2.4.4 蛋白质回收率测定
        2.4.5 WPH的氨基酸组成分析
        2.4.6 WPH分子量分布分析
        2.4.7 WPH钙螯合能力测定
        2.4.8 统计分析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1 核桃仁脱脂后得率和核桃脱脂粉总氮含量
        2.5.2 WPH的水解度和蛋白质回收率
        2.5.3 WPH的氨基酸组成分析
        2.5.4 WPH的分子量分布分析
        2.5.5 WPH的钙螯合能力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核桃脱脂粉蛋白酶解物预防骨质疏松功效评价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试剂
    3.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4 实验方法
        3.4.1 大鼠动物实验设计
        3.4.2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3.4.2.1 血清钙含量测定(Ca)
        3.4.2.2 血清磷含量测定(P)
        3.4.2.3 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ALP)
        3.4.2.4 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TRAP)
        3.4.2.5 血清骨钙素含量测定(BGP)
        3.4.3 骨参数测定
        3.4.3.1 骨长度、骨直径
        3.4.3.2 骨湿重、骨干重
        3.4.3.3 骨生物力学特性
        3.4.3.4 骨钙、骨磷含量
        3.4.3.5 骨矿物密度(BMD)
        3.4.4 骨组织形态学参数
        3.4.4.1 苏木精-伊红染色(HE)
        3.4.4.2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
        3.4.5 统计分析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大鼠体重生长分析
        3.5.2 大鼠脏器指数分析
        3.5.3 血清生化指标分析
        3.5.4 骨参数分析
        3.5.5 骨组织形态学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核桃脱脂粉蛋白酶解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试剂
    4.3 仪器与设备
    4.4 实验方法
        4.4.1 WPH的Sephadex G-25分离纯化
        4.4.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纯化
        4.4.3 关键肽的氨基酸序列鉴定
        4.4.4 统计分析
    4.5 实验结果
        4.5.1 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结果
        4.5.2 RP-HPLC分离结果
        4.5.3 关键肽氨基酸序列的鉴定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核桃蛋白肽钙螯合物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5.1 实验材料和试剂
    5.2 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肽钙螯合物的制备
        5.3.2 肽钙螯合物的结构鉴定
        5.3.2.1 UV-VIS分析
        5.3.2.2 SEM分析
        5.3.2.3 XRD分析
        5.3.2.4 FTIR分析
        5.3.2.5 UPLC-Q-Orbitrap-MS~2分析
        5.3.2.6 分子动力学模拟
        5.3.3 统计分析
    5.4 实验结果
        5.4.1 纯化肽钙结合能力的分析
        5.4.2 肽钙螯合物的结构分析
        5.4.2.1 UV-VIS分析
        5.4.2.2 SEM分析
        5.4.2.3 XRD分析
        5.4.2.4 FTIR分析
        5.4.2.5 UPLC-Q-Orbitrap-MS~2分析
        5.4.2.6 肽钙螯合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创新点
    6.1 全文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3)罗非鱼皮胶原降解反应行为及肽钙螯合物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罗非鱼养殖及加工现状
        1.1.1 罗非鱼习性及养殖现状
        1.1.2 罗非鱼加工现状
        1.1.3 罗非鱼的下脚料的综合利用
        1.1.4 罗非鱼产业存在的问题及产业转型的迫切性
    1.2 胶原蛋白的研究进展
        1.2.1 胶原蛋白的分类
        1.2.2 胶原蛋白的结构
        1.2.3 胶原蛋白的提取方法
        1.2.4 胶原蛋白的应用
    1.3 胶原明胶化过程
        1.3.1 明胶概述
        1.3.2 明胶结构
        1.3.3 明胶的提取方法
    1.4 胶原明胶化过程的微观结构变化研究
    1.5 鱼明胶及酶解制备胶原蛋白肽
        1.5.1 鱼明胶概况
        1.5.2 鱼明胶的氨基酸组成
        1.5.3 鱼明胶的应用
        1.5.4 胶原蛋白肽的概述
    1.6 胶原蛋白酶性质及酶的分离纯化方法
        1.6.1 胶原蛋白酶性质
        1.6.2 酶的纯化方法
    1.7 胶原蛋白肽含量的检测方法
    1.8 3-D模型构建在蛋白质酶促水解过程的应用研究
    1.9 肽螯合钙的研究进展
        1.9.1 螯合机制
        1.9.2 肽钙螯合物的吸收利用
        1.9.3 生产制备工艺
        1.9.4 肽钙螯合物的特性及促钙吸收的机理
        1.9.5 肽钙螯合物的结合性能分析
        1.9.6 肽钙螯合产品研究
    1.10 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
        1.10.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0.2 研究内容
        1.10.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罗非鱼皮胶原纤维结构及性质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主要材料和试剂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罗非鱼新鲜鱼皮和鱼鳞基本成分的测定
        2.3.2 鱼皮胶原纤维的分布
        2.3.3 罗非鱼鱼皮、鱼鳞酸溶性胶原(ASC)和酶促酸溶性胶原(PSC)提取方法
        2.3.4 胶原产物性质的测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罗非鱼鱼皮和鱼鳞组成成分的比较
        2.4.2 罗非鱼皮中胶原纤维的分布
        2.4.3 胶原产物纯度的测定结果
        2.4.4 紫外光谱分析
        2.4.5 氨基酸组成分析
        2.4.6 FTIR分析
        2.4.7 胶原热收缩温度测定(Ts)
        2.4.8 胶原产物分子量分布测定结果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罗非鱼皮胶原明胶化过程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主要材料和试剂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流程及方法
        3.3.1 盐酸法提取罗非鱼鱼皮明胶化胶原的制备方法
        3.3.2 罗非鱼鱼皮明胶的提取及其提取率计算
        3.3.3 罗非鱼鱼皮胶原基本成分的测定方法
        3.3.4 明胶化胶原的热稳定性分析
        3.3.5 红外光谱分析
        3.3.6 明胶化胶原的圆二色谱分析
        3.3.7 产物亚基组成及分子量分布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罗非鱼鱼皮胶原基本成分测定结果
        3.4.2 酸处理时间对明胶提取率的影响
        3.4.3 不同酸处理时间下胶原降解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3.4.4 酸处理对罗非鱼皮胶原降解物热稳定性的影响
        3.4.5 酸处理罗非鱼皮胶原圆二色谱结果分析
        3.4.6 不同酸处理时间下罗非鱼皮胶原降解物的SDS-PAGE电泳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缩脲法测定罗非鱼源胶原蛋白肽含量的改良及应用评价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内容和方法
        4.3.1 实验流程
        4.3.2 测定方法最适参数的选定
        4.3.3 最适条件下标准曲线的制作
        4.3.4 精密度实验
        4.3.5 重复性实验
        4.3.6 鱼皮胶原蛋白肽的加样回收率试验
        4.3.7 鱼皮胶原蛋白肽与罗非鱼皮胶原蛋白的加样回收率试验
        4.3.8 不同种类的罗非鱼胶原蛋白肽加样回收率试验
        4.3.9 不同种类罗非鱼胶原蛋白肽与罗非鱼皮胶原蛋白的加样回收率试验
        4.3.10 数据及图片处理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4.4.2 多肽线性质量浓度范围的确定
        4.4.3 最适pH的确定
        4.4.4 最适TCA浓度的确定
        4.4.5 最适条件下标准曲线的绘制
        4.4.6 精密度试验结果分析
        4.4.7 重复性试验结果分析
        4.4.8 鱼皮胶原蛋白肽的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分析
        4.4.9 鱼皮胶原蛋白肽与胶原蛋白的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分析
        4.4.10 不同种类的罗非鱼胶原蛋白肽及加罗非鱼胶原蛋白的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胶原蛋白水解酶的纯化鉴定、酶学性质及固定化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仪器
        5.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酶的纯化及鉴定
        5.3.2 胶原蛋白水解酶酶学性质研究
        5.3.3 磺化聚苯乙烯纳米球固定胶原蛋白水解酶及表征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胶原蛋白水解酶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5.4.2 胶原蛋白水解酶酶学性质研究
        5.4.3 磺化聚苯乙烯(SPS)纳米球固定胶原蛋白水解酶及表征
    5.5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酶解过程反应行为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仪器
        6.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6.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6.3 实验方法
        6.3.1 酶解体系的建立
        6.3.2 水解度的测定
        6.3.3 酶解体系物质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6.3.4 3-D图形构建与曲面方程拟合及验证
        6.3.5 不同水解度下酶解物的抗氧化能力评价
        6.3.6 罗非鱼皮明胶化胶原蛋白肽的HPLC-MSMS检测方法及序列分析
        6.3.7 鉴定得到的肽序列结构的模拟
    6.4 结果与分析
        6.4.1 酶解反应动态特征3-D模型构建
        6.4.2 罗非鱼皮明胶化胶原酶解产物的抗氧化能力评价
        6.4.3 罗非鱼皮明胶化胶原酶解产物肽的序列分析及结构预测
    6.5 小结
第七章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钙螯合物的制备及体外Caco-2细胞模型促钙吸收评价
    7.1 引言
    7.2 材料与仪器
        7.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7.2.2 仪器与设备
    7.3 实验方法
        7.3.1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7.3.2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中钙含量的测定
        7.3.3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钙螯合物基本制备方法
        7.3.4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钙螯合物制备工艺优化
        7.3.5 钙螯合率的测定
        7.3.6 胶原蛋白肽螯合钙的结构表征
        7.3.7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钙螯合物的稳定性研究
        7.3.8 罗非鱼鱼鳞肽钙螯合物中钙结合量的测定方法
    7.4 结果与讨论
        7.4.1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分布测定结果
        7.4.2 罗非鱼胶原蛋白肽含钙量的测定结果
        7.4.3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钙螯合物制备工艺单因素实验结果及分析
        7.4.4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钙螯合物制备工艺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及分析
        7.4.5 胶原蛋白肽钙螯合物结构表征
        7.4.6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钙螯合物稳定性研究
        7.4.7 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钙螯合物体外促钙吸收效果
    7.5 本章小节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基于中红外光谱技术的甘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掺混硫酸盐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概述
        1.1.2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在饲料和养殖中的应用
    1.2 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1.2.1 中红外谱学原理
        1.2.2 光谱数据处理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中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研究
        1.3.2 氨基酸螯合物的检测方法研究
    1.4 存在问题分析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框图
第二章 甘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及其掺混硫酸盐的MIRS谱学解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品的收集
        2.1.2 掺混样本制备
        2.1.3 扫描样本制备
        2.1.4 中红外光谱数据采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甘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MIRS谱学特征分析
        2.2.2 硫酸盐的MIRS谱学特征分析
        2.2.3 掺混样本的MIRS谱学特征分析
    2.3 结论
第三章 基于MIRS的甘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掺混硫酸盐的定性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样品的收集与制备
        3.1.2 中红外光谱数据采集
        3.1.3 校正集和验证集样品的确立
        3.1.4 光谱数据处理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光谱预处理对PLS-DA模型的影响
        3.2.2 不同光谱范围对PLS-DA的影响
        3.2.3 PLS-DA定性判别分析结果
        3.2.4 PLS-DA模型外部验证
        3.2.5 4种甘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掺混判别结果对比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MIRS的甘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掺混硫酸盐的定量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品的收集与制备
        4.1.2 中红外光谱数据采集
        4.1.3 校正集和验证集样品的确立
        4.1.4 光谱数据处理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光谱预处理对PLSR模型的影响
        4.2.2 不同光谱范围对PLSR模型的影响
        4.2.3 PLSR定量分析结果
        4.2.4 PLSR模型外部验证
        4.2.5 4种甘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掺混定量结果对比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本研究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5)鱼鳞胶原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铁的生理功能
    1.2 铁与疾病
        1.2.1 缺铁性疾病
        1.2.2 铁过载疾病
    1.3 补铁剂的研究现状
    1.4 多肽的研究现状
        1.4.1 多肽的制备
        1.4.2 多肽的生物活性
    1.5 螯合物的研究现状
        1.5.1 螯合物的概念
        1.5.2 多肽金属螯合物的研究进展
        1.5.3 多肽金属螯合物的性质
        1.5.4 多肽金属螯合物的制备
        1.5.5 多肽金属螯合物的结构特征
    1.6 罗非鱼简介
    1.7 鱼鳞加工研究现状
    1.8 课题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1.8.1 课题来源
        1.8.2 课题研究意义
        1.8.3 研究内容
        1.8.4 创新性
第二章 鱼鳞胶原肽的制备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4 实验方法
        2.4.1 鱼鳞胶原肽的制备方法
        2.4.2 鱼鳞胶原肽分子量测定
        2.4.3 鱼鳞胶原肽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2.4.4 鱼鳞胶原肽的制备流程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1 鱼鳞胶原肽的分子量分布
        2.5.2 鱼鳞胶原肽的氨基酸组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响应面法优化鱼鳞胶原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工艺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仪器与设备
    3.4 实验方法
        3.4.1 鱼鳞胶原肽亚铁螯合物制备流程
        3.4.2 单因素实验
        3.4.3 响应面试验设计
    3.5 评价指标的测定
        3.5.1 铁含量的测定
        3.5.2 螯合率的测定
        3.5.3 螯合物得率的测定
    3.6 实验结果与讨论
        3.6.1 铁离子标准曲线
        3.6.2 单因素实验结果
        3.6.3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
        3.6.4 响应面最优解的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鱼鳞胶原肽亚铁螯合物的结构表征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3 实验仪器与设备
    4.4 实验方法
        4.4.1 鱼鳞胶原肽的制备
        4.4.2 鱼鳞胶原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
        4.4.3 鱼鳞胶原肽亚铁螯合物扫描电镜分析
        4.4.4 鱼鳞胶原肽亚铁螯合物氨基酸组成
        4.4.5 鱼鳞胶原肽亚铁螯合物红外光谱分析
        4.4.6 鱼鳞胶原肽亚铁螯合物X衍射分析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1 扫描电镜分析
        4.5.2 氨基酸分析
        4.5.3 红外光谱分析
        4.5.4 X衍射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鱼鳞胶原肽亚铁螯合物模拟消化与细胞实验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
    5.3 实验仪器与设备
    5.4 实验方法
        5.4.1 模拟消化实验
        5.4.2 Caco-2 细胞毒性试验
    5.5 实验结果与讨论
        5.5.1 铁离子标准曲线
        5.5.2 模拟胃液消化
        5.5.3 模拟肠液消化
        5.5.4 细胞毒性试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6)扁舵鲣鱼蛋白肽螯合钙的制备及其对大鼠骨骼生长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钙与补钙剂的研究进展
        1.1.1 钙的营养特性与生理功能
        1.1.2 钙的吸收与运转方式
        1.1.3 缺钙现状
        1.1.4 补钙剂的种类与研究进展
    1.2 肽螯合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肽螯合钙的定义
        1.2.2 肽螯合钙的结合模式
        1.2.3 肽螯合钙的制备方法
        1.2.4 钙结合肽的来源
        1.2.5 肽螯合钙的生物利用度
    1.3 扁舵鲣鱼的资源概况
        1.3.1 扁舵鲣鱼的生物学特性与开发现状
        1.3.2 扁舵鲣鱼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1.4 立题背景与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扁舵鲣鱼蛋白肽粉的原料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基本成分含量的测定
        2.3.2 矿物质元素组成分析
        2.3.3 氨基酸组成分析
        2.3.4 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及必需氨基酸指数
        2.3.5 扁舵鲣鱼蛋白肽的分子量分布
    2.4 本章小结
3 扁舵鲣鱼蛋白肽螯合钙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肽钙螯合物的制备
        3.3.2 紫外光谱分析
        3.3.3 TG热重分析
        3.3.4 X-射线衍射分析
        3.3.5 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钙结合肽的分离纯化
    4.1 序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扁舵鲣蛋白肽的分离纯化及钙结合活性分析
        4.3.2 氨基酸序列测定
        4.3.3 红外光谱分析
        4.3.4 肽-钙螯合物的结合位点分析
        4.3.5 .肽钙结合模型的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扁舵鲣鱼蛋白肽螯合钙对大鼠骨骼生长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2.3 试验动物
        5.2.4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扁舵鲣鱼蛋白肽对大鼠体重、身长的影响
        5.3.2 扁舵鲣鱼蛋白肽对钙表观吸收率的影响
        5.3.3 扁舵鲣鱼蛋白肽螯合钙对大鼠血钙、血磷和ALP活力影响
        5.3.4 扁舵鲣鱼蛋白肽螯合钙对大鼠骨骼生长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7)海胆卵黄蛋白及其酶解物的功能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海胆的概述
        1.1.1 海胆的种类与分布
        1.1.2 海胆的营养价值
        1.1.3 海胆原料特性的研究现状
        1.1.3.1 生理学领域海胆卵黄蛋白的研究
        1.1.3.2 食品科学领域海胆卵黄蛋白的研究
        1.1.4 海胆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1.2 水产动物分离蛋白的研究进展
        1.2.1 水产动物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
        1.2.1.1 水提法
        1.2.1.2 盐提法
        1.2.1.3 pH调节法
        1.2.1.4 有机溶剂萃取法
        1.2.2 水产动物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1.2.3 水产动物卵黄蛋白及其酶解物的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1.3 水产动物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进展
        1.3.1 水产动物蛋白质的季节性变化研究进展
        1.3.2 水产动物脂肪的季节性变化研究进展
    1.4 水产动物金属螯合肽的研究进展
        1.4.1 水产动物金属螯合肽的制备
        1.4.2 水产动物金属螯合肽结构的表征
        1.4.2.1 傅里叶红外光谱
        1.4.2.2 紫外-可见光谱
        1.4.3 水产动物金属螯合肽的构效关系
    1.5 水产动物抗氧化肽的研究进展
        1.5.1 In silico模拟蛋白质酶解
        1.5.2 水产动物抗氧化肽的构效关系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三种海胆卵黄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对比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试验设备和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海胆卵黄脱脂粉的制备
        2.3.2 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的制备
        2.3.3 基本成分和色度分析
        2.3.4 SDS-PAGE电泳检测
        2.3.5 总氨基酸含量测定
        2.3.5.1 样品预处理
        2.3.5.2 样品衍生化
        2.3.5.3 样品测定
        2.3.6 溶解度测定
        2.3.7 持水性和持油性测定
        2.3.8 泡沫性测定
        2.3.9 乳化性测定
        2.3.10 圆二色光谱分析
        2.3.11 总巯基和二硫键测定
        2.3.12 表面疏水性测定
        2.3.13 统计学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三种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的基本成分和色度对比分析
        2.4.2 三种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的SDS-PAGE电泳图谱对比分析
        2.4.3 三种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对比分析
        2.4.4 三种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的溶解度对比分析
        2.4.5 三种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的持水性和持油性对比分析
        2.4.6 三种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对比分析
        2.4.7 三种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的乳化性对比分析
        2.4.8 三种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的圆二色光谱对比分析
        2.4.9 三种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的巯基和二硫键含量对比分析
        2.4.10 三种海胆卵黄分离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对比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渔获季节中大连紫海胆卵黄肥满度变化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试验设备和仪器
    3.3 试验方法
        3.3.1 海胆卵黄指数和蛋白质含量测定
        3.3.2 海胆卵黄中蛋白质的提取
        3.3.3 SDS-PAGE电泳检测
        3.3.4 胰蛋白酶胶内酶切和iTRAQ肽段标记
        3.3.5 强阳离子交换色谱分离肽段条件
        3.3.6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条件
        3.3.7 数据库检索和iTRAQ量化分析
        3.3.8 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大连紫海胆卵黄蛋白的鉴定和统计分析
        3.4.2 不同季节下大连紫海胆差异表达蛋白的鉴定和功能分类
        3.4.3 不同季节下大连紫海胆差异表达蛋白与卵黄指数和蛋白质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3.4.4 大连紫海胆卵黄中与卵黄指数和蛋白质含量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特征分析
        3.4.4.1 代谢酶
        3.4.4.2 生物合成酶
        3.4.4.3 结构蛋白
        3.4.4.4 核糖体蛋白
        3.4.4.5 功能肽
        3.4.5 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大连紫海胆卵黄中脂肪酸季节性变化的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试验设备和仪器
    4.3 试验方法
        4.3.1 海胆卵黄中脂肪酸提取和甲酯化
        4.3.2 脂肪酸成分测定
        4.3.3 胰蛋白酶胶内酶切和iTRAQ肽段标记
        4.3.4 强阳离子交换色谱分离肽段条件
        4.3.5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条件
        4.3.6 数据库检索和iTRAQ量化分析
        4.3.7 实时定量PCR分析
        4.3.8 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大连紫海胆卵黄中脂肪酸组成分析
        4.4.2 不同季节下大连紫海胆卵黄中差异表达蛋白的鉴定和功能分类
        4.4.3 大连紫海胆卵黄中与脂肪酸合成相关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
        4.4.4 大连紫海胆卵黄与脂肪酸合成相关差异表达蛋白的qRT-PCR验证
        4.4.5 大连紫海胆卵黄中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特征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大连紫海胆Fe~(2+)螯合肽的功能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试验设备和仪器
    5.3 试验方法
        5.3.1 大连紫海胆卵黄脱脂粉制备
        5.3.2 酶解物的制备
        5.3.3 酶解物的分子量分布测定
        5.3.4 酶解物的Fe~(2+)螯合能力测定
        5.3.5 酶解物的Fe~(2+)螯合物制备
        5.3.6 酶解物及SGHs-Fe~(2+)螯合物的氨基酸含量分析
        5.3.7 酶解物及SGHs-Fe~(2+)螯合物的紫外光谱的测定
        5.3.8 酶解物及SGHs-Fe~(2+)螯合物的红外光谱的测定
        5.3.9 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
        5.3.10 Q-TOF/MS鉴定肽段序列
        5.3.11 等温滴定量热仪测定肽-Fe~(2+)螯合反应热
        5.3.12 统计学方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大连紫海胆卵黄脱脂粉的水解度
        5.4.2 酶解物的分子量分布
        5.4.3 酶解物的Fe~(2+)螯合能力
        5.4.4 酶解物和SGHs-Fe~(2+)螯合物的氨基酸组成
        5.4.5 酶解物和SGH-Fe~(2+)螯合物的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
        5.4.6 酶解物的肽段序列
        5.4.7 多肽的Fe~(2+)螯合能力
        5.4.8 ITC对多肽-Fe~(2+)结合的研究
    5.5 小结
第六章 基于insilico方法获得大连紫海胆主要卵黄蛋白抗氧化肽的特性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材料与试剂
        6.2.2 试验设备和仪器
    6.3 试验方法
        6.3.1 大连紫海胆卵黄脱脂粉制备
        6.3.2 SDS-PAGE电泳检测
        6.3.3 NanoLC-ESI-MS/MS检测和数据库检索
        6.3.4 In silico分析
        6.3.5 羟基自由基清除试验
        6.3.6 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
        6.3.7 统计学方法
    6.4 结果与讨论
        6.4.1 大连紫海胆卵黄脱脂粉蛋白组分
        6.4.2 利用in silico手段酶解大连紫海胆主要卵黄蛋白
        6.4.3 抗氧化肽活性评估
        6.4.4 海胆卵黄蛋白肽清除羟基自由基
        6.4.5 海胆卵黄蛋白肽清除ABTS·~+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展望、创新点
    7.1 结论
    7.2 展望
    7.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8)核桃楸多肽—钙螯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核桃楸研究概述
        1.1.1 核桃楸简介
        1.1.2 核桃楸的营养组分及应用现状
    1.2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1.2.1 生物活性肽概述
        1.2.2 生物活性肽的体内吸收机制
        1.2.3 生物活性肽的抗氧化活性
    1.3 多肽-钙螯合物的研究进展
        1.3.1 钙的生理作用
        1.3.2 食品衍生金属螯合肽的来源
        1.3.3 肽-钙螯合模式
        1.3.4 多肽-钙螯合物的未来发展趋势
    1.4 研究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主要内容
        1.4.3 研究路线
2 核桃楸多肽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初探
    2.1 材料与设备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核桃楸蛋白制备
        2.2.2 蛋白含量以及蛋白质得率计算
        2.2.3 核桃楸蛋白水解物制备
        2.2.4 水解度(DH)的测定
        2.2.5 酶解液多肽浓度测定
        2.2.6 核桃楸蛋白酶解物对DPPH·的清除能力测定
        2.2.7 核桃楸蛋白酶解物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测定
        2.2.8 核桃楸蛋白酶解物还原力测定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蛋白质含量及蛋白得率
        2.3.2 蛋白水解物的水解曲线以及多肽含量
        2.3.3 多肽对DPPH·的清除能力
        2.3.4 多肽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
        2.3.5 多肽的还原力测定
    2.4 本章小结
3 核桃楸多肽-钙螯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3.1 材料与设备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1.2 实验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钙盐的选择与分析
        3.2.2 核桃楸钙螯合肽螯合工艺流程
        3.2.3 螯合反应单因素实验设计
        3.2.4 螯合反应响应面实验设计
        3.2.5 钙离子含量的测定
        3.2.6 钙离子螯合率的测定
        3.2.7 核桃楸钙螯合肽的分离与纯化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3.3.2 响应面实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核桃楸多肽-钙螯合物结构特性测定
    4.1 材料与设备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氨基酸含量测定
        4.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定
        4.2.3 原子力显微镜(AFM)测定
        4.2.4 能谱分析
        4.2.5 紫外全波长扫描
        4.2.6 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
        4.2.7 粒度分布测定
        4.2.8 黏度测定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氨基酸含量分析
        4.3.2 微观形态分析
        4.3.3 能谱分析
        4.3.4 原子力显微镜(AFM)测定
        4.3.5 紫外扫描光谱分析
        4.3.6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4.3.7 粒度分布分析
        4.3.8 黏度分析
    4.4 小结
5 多肽-钙螯合物抗氧化性及生物利用率的研究
    5.1 材料与设备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核桃楸多肽-钙螯合物的溶解度测定
        5.2.2 螯合前后多肽的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5.2.3 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核桃楸多肽及多肽-钙螯合物的溶解度测定
        5.3.2 螯合前后多肽抗氧化性的变化
        5.3.3 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时钙离子可溶率的变化
        5.3.4 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时抗氧化性的变化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9)南极磷虾蛋白源锌螯合肽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锌对人体重要性及补锌剂研究进展
        1.1.1 锌的生理功能与营养特性
        1.1.2 人体缺乏锌的原因
        1.1.3 补锌剂的发展史
    1.2 锌螯合肽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锌螯合肽的结构特点
        1.2.2 锌螯合肽的生理功能
        1.2.3 锌螯合肽的转运特点
        1.2.4 锌螯合肽的制备方法
        1.2.5 锌螯合肽的定性分析
        1.2.6 锌螯合肽的定量分析
        1.2.7 锌螯合肽的产品类型
    1.3 南极磷虾的资源概况
        1.3.1 南极磷虾的生物学特性
        1.3.2 南极磷虾的营养学价值
        1.3.3 南极磷虾的研究开发现状
        1.3.4 南极磷虾蛋白质研究进展
    1.4 立题背景与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南极磷虾粉营养成分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剂与仪器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主要成分含量的测定
        2.2.2 氨基酸、脂肪酸、矿质元素组成及营养学评价
        2.2.3 过筛、脱脂过程中基本成分和氟含量变化
    2.3 本章小结
3 预处理对南极磷虾粉基本组成及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剂与仪器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预处理对南极磷虾粉基本成分的影响
        3.2.2 预处理对南极磷虾粉氨基酸含量和组成的影响
        3.2.3 预处理对南极磷虾粉氨基酸营养价值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南极磷虾低聚肽的制备工艺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剂与仪器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酶的筛选
        4.2.2 单因素试验
        4.2.3 响应面试验
        4.2.4 试验模型方差分析
        4.2.5 验证性试验
        4.2.6 陶瓷膜微滤的数学模型
        4.2.7 肽的性质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锌螯合肽的制备及其对体外胃肠道环境的耐受性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剂与仪器
        5.1.3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锌螯合肽制备的单因素试验
        5.2.2 锌螯合肽制备的正交试验
        5.2.3 紫外光谱分析
        5.2.4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5.2.5 TG热重分析
        5.2.6 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
        5.2.7 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5.2.8 氨基酸组成分析
        5.2.9 锌螯合肽对体外模拟胃肠道环境的耐受性
    5.3 本章小结
6 锌螯合肽凝胶软糖的研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剂与仪器
        6.1.3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感官评价权重的确定
        6.2.2 凝胶软糖工艺参数的优化
        6.2.3 凝胶软糖最适工艺参数的确定
        6.2.4 锌螯合肽在凝胶软糖中的结构稳定性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10)肠溶型饲料添加剂-甘氨酸亚铁的制备及其生物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动物补铁的现状
        1.1.1 动物补铁的必要性
        1.1.2 动物补铁剂的发展史
    1.2 氨基酸螯合铁的研究现状
        1.2.1 氨基酸螯合铁制备方法
        1.2.2 氨基酸螯合铁的特点
        1.2.3 氨基酸金属螯合物的吸收机制的假说
    1.3 氨基酸金属螯合铁的生物学利用率的研究方法
        1.3.1 斜率比法
        1.3.2 放射性同位素法
        1.3.3 平衡试验法
    1.4 肠溶微丸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1 实验意义
        1.5.2 实验内容
        1.5.3 创新点
第二章 甘氨酸亚铁盐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甘氨酸亚铁的制备
        2.2.4 结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单因素实验
        2.3.2正交实验
        2.3.3 甘氨酸亚铁的亚铁含量分析
        2.3.4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
        2.3.5 热重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肠溶甘氨酸亚铁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2.4 结构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响应曲面法优化肠溶包衣液处方
        3.3.2 包衣工艺参数对样品完整率影响
        3.3.3 微丸的体外溶出效果表征
        3.3.4 红外光谱分析
        3.3.5 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肠溶甘氨酸亚铁的补铁效果与抗氧化能力探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2.4 样品采集
    4.3 试验数据检测
        4.3.1 组织和粪便中铁含量的测定
        4.3.2 相对生物利用度的检测
        4.3.3 血清中铁相关生化指标的测定
        4.3.4 定量逆转录PCR的检测
        4.3.5 蛋白质印迹进行蛋白质定量
    4.4 试验结果
        4.4.1 生长性能,组织和粪便铁浓度
        4.4.2 相对生物利用度
        4.4.3 血清生化指标
        4.4.4 与铁平衡相关的基因的表达
    4.5 讨论
        4.5.1 体重变化及组织铁含量
        4.5.2 亚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4.5.3 铁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
        4.5.4 机体铁稳态的维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件

四、氨基酸螯合物的营养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糖醇螯合肥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李腾升,魏倩倩,黄明丽,耿存珍,刘可忠,颜冬云. 土壤学报, 2021(06)
  • [2]核桃蛋白肽改善骨质疏松活性评价和钙螯合肽的制备与结构表征[D]. 孙小东.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罗非鱼皮胶原降解反应行为及肽钙螯合物制备研究[D]. 张玲.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基于中红外光谱技术的甘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掺混硫酸盐分析方法研究[D]. 石晓妮.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5]鱼鳞胶原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 唐顺博. 江西师范大学, 2020
  • [6]扁舵鲣鱼蛋白肽螯合钙的制备及其对大鼠骨骼生长影响[D]. 陈铭. 广东海洋大学, 2019(02)
  • [7]海胆卵黄蛋白及其酶解物的功能特性研究[D]. 商文慧. 大连工业大学, 2019(08)
  • [8]核桃楸多肽—钙螯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 阮国瑞.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1)
  • [9]南极磷虾蛋白源锌螯合肽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D]. 全沁果. 广东海洋大学, 2019(02)
  • [10]肠溶型饲料添加剂-甘氨酸亚铁的制备及其生物性能的研究[D]. 林羽.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9(07)

标签:;  ;  ;  ;  ;  

氨基酸螯合物的营养与应用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