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西省重大火灾隐患情况分析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孙佳荣[1](2021)在《我国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以山西平遥武庙火灾为例》文中提出
黄锦南[2](2021)在《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哈萨克斯坦是我国的世代友好邻邦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和先行先试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媒体中的国家形象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学科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已有成果大部分采用了基于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完全契合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本身固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特质,忽略了国家形象系统内部的动力学特征和涌现。因此,本论文将网络科学的复杂网络方法引入国家形象研究,以检验该方法在国家形象系统研究中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的全部涉华报道和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与新冠疫情相关的部分涉华报道文本,构建了一大一小、一整体一局部的两种文本数据库,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结合诸如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中哈两国政府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官方媒体中的整体国家形象进行了全面挖掘和研究,并对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在哈官媒中的国家形象进行了具体的个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哈真理报》涉华报道主要展现了以下4个角度的中国形象:(1)哈萨克斯坦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2)哈萨克斯坦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3)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形象;(4)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对国别区域研究的方法创新作出探索,尝试复杂网络方法在国家形象研究中的应用;(2)挖掘和呈现“一带一路”和新冠疫情背景下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真理报》中的中国形象;(3)为国家形象、国别区域、乃至其他领域研究者提供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的客观中国形象数据和真实报道文本。
朱义长[3](2021)在《2000—2018年:安全生产鼎新发展 走向社会主义新时代》文中指出本世纪之初的这十七八个年头,是我国安全生产事业负重奋进、鼎新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工业化、城镇化的持续快速发展导致安全生产领域矛盾加剧,中国社会再次进入事故高发期,事故总量连年大幅度攀升,重特大事故频频发生。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党中央、国务院采取重大举措,改革安全监管体制,成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曹剑娇[4](2020)在《朱家角古镇智慧消防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火灾频发,消防总体形势严峻,其中古建筑消防问题尤其醒目,古镇及古建筑因其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而深受喜爱,但也因其特定的空间形态与集群状态导致现有消防设施很难管控到位,加之存在建筑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街道狭窄复杂等诸多消防安全问题,因此古镇消防空间亟待整改。本文在研究大量相关文献及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明确古镇消防空间的基本概念并进行案例分析,然后从设计原则、设计要素、设计方法、设计流程等角度着手分析并尝试建立一套古镇消防空间设计的理论体系,最后以上海市朱家角古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及用户访谈的方式明确古镇消防空间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用户消防需求,并提取古镇的地域文化特色等设计要素,运用到最终的设计方案中,具体的设计方案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基于朱家角古镇空间形态进行消防空间布局设计,其次进行朱家角古镇微型消防设施微更新设计,最后进行古镇智慧消防云管平台的设计,并整合到空间设计方案中,结合专家及用户的意见对其进行综合评估,使古镇消防空间设计既紧跟技术的发展步伐,又能够与古镇的整体环境特征相融合,以期为其他古镇的消防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体系及设计方案实践上的借鉴与参考。
王婉青[5](2020)在《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与评价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经济与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商业综合体的数量呈现出喷井式的增长态势,资源及功能的有机组合已使商业综合体成为一个高度集中的复杂系统,伴随着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起火原因复杂、火灾蔓延途径多、疏散逃生和应急救援困难等消防难点。商业综合体重特大火灾的发生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会导致城市经济发展的失调、城市机能的失灵、城市生命线系统的瘫痪等严重后果。近年来国内外商业综合体火灾事故仍时有发生,说明全球范围内城市建筑消防安全态势依然严峻,火灾风险防控能力亟待提升。因此对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与评价模型进行研究不仅能丰富火灾防治理论,弥补城市火灾风险防控的短板,而且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城市消防安全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基于“三类危险源”理论对火灾风险因素进行了分类,并通过文献调研、现场调查、国家法律法规查询、事故树分析(FTA)和事件树分析(ETA)等方法从逻辑规律与因果关系入手梳理和辨识了火灾风险因素;其次,基于扎根理论对关键火灾风险因素进行了判别和归类,构建了包含4个核心范畴和32个主范畴的概念模型;最后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对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因素进行了层级划分,判别出了12个致灾直接因素、19个间接因素及1个根本因素,并理清了各因素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了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因素的解释结构方程模型。(2)结合火灾风险因素辨识及分类结果,分析了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耦合的内涵与分类,并引入物理学触发器的概念对火灾风险正向强耦合形成机理以及火灾风险因素耦合演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其次,运用系统动力学中的因果关系图方法分别对火灾风险同质因素耦合、双因素耦合以及多因素耦合进行了分析,得出在“人-设-环-管”四个子系统中,消防安全意识、电气防火、平面布置和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对子系统内部因素影响路径最多,影响范围最广;再次,借鉴物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方法对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流的形成、进发以及在耦合路径上的流动和作用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风险流的叠加过程进行了数学描述;最后,运用N-K模型对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度量进行了定量计算,分别得出了因素间的耦合频率、耦合概率及耦合程度。弥补了现阶段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相关研究的不足。(3)基于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因素辨识及层级划分的结果,结合专家访谈、机构咨询等方式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121个三级指标的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风险耦合程度的计算结果确定了各一级指标的权重,运用结构熵权法(SEWM)和问卷调查法的基本原理对各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再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文献查询及现场调研等方式详细制定了所有三级指标的评分细则,为评估人员提供了重要的评判依据;最后,基于物元多级可拓理论给出了火灾风险度量的计算步骤,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可依据建筑的不同特征和较少的数据测度出评价对象的风险隶属等级,且计算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强,解决了大型复杂评价系统计算过程复杂、专家评估工作量大的短板。(4)根据所构建的火灾风险评价模型,选取了广东省佛山市的四栋典型商业综合体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A、B、C、D四座综合体建筑的火灾风险等级分别为Ⅱ级、Ⅰ级、Ⅲ级和Ⅳ级,研究结果与建筑实际运行情况吻合较好,说明所构建的火灾风险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其次,基于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研究成果以及风险评价实证研究的结果,判别了15个更具传播性和流动性的重点火灾风险,并依据风险特征筛选出了A、B、C、D四座综合体建筑应及时整改的主要消防安全隐患。最后,对当前商业综合体所涉及的主要消防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给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为生产经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6](2020)在《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中提出晋政办发[2020]4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已经省委、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2020年5月30日(此件公开发布)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要求,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安委[2020]3号),结合实际,制定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总方案及两个专题实施方案、11个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赵鹏程[7](2019)在《公共消防安全的多中心治理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消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日益增多,火灾风险和防控难度不断加大,消防安全形势仍然较为严峻,对公共消防安全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公共消防安全治理为研究主题,在现有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基础上,结合贵州黔南地区消防治理工作案例,对当前公共消防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各类火灾防控隐患依然突出,公共消防基础建设较为薄弱,公共消防安全治理事务繁重和社会公众自防自救能力不足四个方面,通过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认为公共消防安全治理存在单一主体模式的缺陷,行业监管部门未形成多中心的监管合力,社会单位在多中心治理格局中配合不力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存在不足是主要原因。为此,本文尝试性地从多中心视角出发,旨在将多中心治理理论中“公共部门、私营部门、社会公众”多元化主体共同治理的理念融入公共消防安全治理过程中,从明晰多中心治理主体,构建多中心治理模式,创新多元化治理措施三个方面对公共消防安全治理给出建议,以期充分发挥多方力量在公共消防安全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在我国,从多中心角度探索公共消防安全治理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深度和实践热度均较为匮乏。本文紧密围绕研究主题,科学运用多中心治理理论,综合采取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对创新公共消防安全治理思路作了有益探索,对创新社会治理也将提供有益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参考。
聂荣山[8](2019)在《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智能决策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围绕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智能决策问题开展研究,包括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影响因素、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需求量预测、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决策、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过程评估五个方面。通过建立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应急资源调配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首先,研究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需求量预测模型和煤矿应急资源库的选址规划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决策模型和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评估模型,最后将这些模型应用于矿井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案例中。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根据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得到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变量。根据各变量之间的反馈关系,利用Vensim软件绘制了因果关系图和存量流量图,并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存量流量方程,由此建立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某矿的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所建立的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该案例进行仿真模拟,得出应急资源的到达速率与应急管理投资、运输工具数量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与应急资源的调配路线长度存在负相关的关系。针对现有的公共安全领域应急资源概念的认识,结合矿井火灾事故所具有的特点,提出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的概念,并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划分为应急救援的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两类。根据矿井火灾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初步选取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需求量预测模型的自变量,收集和统计我国历年矿井火灾事故的基本信息和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急资源的使用情况,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理论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到了以持续时间、火灾事故类型和可燃物种类为自变量,应急资源需求量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通过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得出多元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比较准确。通过对煤矿应急资源库的选址规划原则和选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多目标规划理论和图论理论,建立了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数学模型,利用免疫优化算法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出应急资源库选址的多个可行性方案。根据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的影响因素,建立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粗糙集理论对各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方案进行评估,确定最优选址规划方案。利用所建立的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数学模型,对柳林县的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方案进行设计,得出了柳林县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最优方案。根据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的特点和应急资源调配决策制定的原则,建立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决策的数学模型,采用自适应蚁群算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利用所建立的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决策数学模型和自适应蚁群算法,对“富华煤矿9.20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的应急资源调配方案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了应急资源调配的最优方案,此外,改进的自适应蚁群算法的收敛速度比传统的蚁群算法收敛速度快一倍左右。根据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建立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利用熵权法计算得到了各个评估指标的权重,并根据各评估指标的特点制定了评估指标的评分标准以及评分范围。收集并整理了同煤集团下属的54个煤矿的应急资源调配演练数据,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样本训练数据进行机器学习,从而建立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的评估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预测,以此来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度,评估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支持向量机评估模型对样本数据的预测结果比较准确。最后,利用建立的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智能决策模型,对鹤岗“泰源煤矿3·5重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急资源的调配方案进行仿真模拟,并对应急资源的调配过程进行评估和分析,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最终形成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整体的解决方案。
刘萍萍[9](2016)在《我国商贸流通领域火灾事故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商贸流通领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与人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其数量和规模大小是衡量一个城市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研究的商贸流通领域是指包括商场、超市、室内集贸市场、室外集贸市场、其他商铺、宾馆/招待所、公共娱乐场所、餐饮场所,以及物资仓储场所在内的这九类场所。商贸流通场所作为人员流动性大、火灾载荷大的场所,易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研究商贸流通领域火灾事故的特征和规律,预测火灾事故发展趋势,可以为政府和经营单位提供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指导,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预防和减少火灾发生,降低事故损失,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进行了商贸火灾事故的特征和规律研究。采集我国2007-2013年商贸流通领域九类场所发生火灾事故的数据,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绘制了统计直方图,得到了商贸火灾发生频率、起火原因、区域分布和季度分布的分布规律以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研究建立了火灾事故发展趋势的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模拟。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选用2007-2012年每季度发生全国商贸流通领域较大及以上火灾事故的起数数据和伤亡人数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建立了ARIMA?0,0,8?预测模型,通过检验认为该模型是适合的,并运用该模型对2013年一季度四季度的商贸火灾情况进行了动态预测,得到模型的拟合度很好、预测结果具有很高的精确性的结论。(3)总结了我国商贸消防工作的现状和问题,研究了商贸流通领域的消防安全管理对策。结合商贸火灾特性和发生规律,分别从优化政府领导和监管工作、优化商贸经营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以及充分发挥第三方组织的作用的角度,提出了改进商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应对策。提出了商贸流通领域的消防管理工作应形成政府领导监管、经营单位全面负责、第三方组织有效支持的三角形结构。
张又天[10](2014)在《历史建筑密集区常见灾害影响及防灾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大陆范围内分布着各个时代遗留的数以万计的各类文化遗产,是我们先祖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然而,这些文化遗产也存在因旅游热负担过重、或资金不足损毁严重、或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等方面的威胁。近年来,我国有很多重要古建筑、历史街区等因地震、火灾、水灾、泥石流等灾害毁于一旦,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防灾现状让人十分担忧,面临灾害的类型越加复杂化、频率越加频繁化、程度越加严重化。因此,强化各类文化遗产的抗灾能力,提升其综合安全防御水平,对这些珍贵遗产的长久生存至关重要。本研究是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基于动态模拟下的历史建筑密集区综合安全体系研究”(项目号:51178297)课题中的一项基础研究。本研究是通过中国大陆近年来突发灾害资料的收集、整理结合我国目前各类历史建筑密集区分布、特点、安全隐患的现状的研究,而后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归纳、分类与整理,总结各类灾害对我国当今历史建筑密集区的影响情况,分析我国历史建筑密集区防灾抗灾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策略。本文首先对历史建筑密集区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与分类,明确了研究的对象,对历史建筑密集区的特点、分布现状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研究;其次,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大陆的突发性人为和自然灾害现状、特点以及时空规律,对比我国历史建筑密集区分布现状,讨论不同区位的历史建筑密集区可能受到灾害种类、程度的可能性;而后系统地讨论了各类历史建筑密集区受到不同灾害侵扰的现状、灾害损失和受损原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历史建筑密集区的各类灾害的风险评估内容;最后,在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和各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历史建筑密集区的防灾减灾策略。
二、山西省重大火灾隐患情况分析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西省重大火灾隐患情况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5 研究创新点及论文结构 |
2 整体中国形象系统网络构建与测量 |
2.1 关键词同现网络构建及其网络特性分析 |
2.2 网络层级分析及核心关键词节点提取 |
2.3 核心关键词节点内部网络构建及其加权聚类分析 |
3 中哈非经济关系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
3.1 中哈首脑外交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3.1.1 不断升级的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
3.1.2 值得信任、不吝支持的好朋友形象 |
3.1.3 潜力巨大、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形象 |
3.2 中哈边境和安全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3.2.1 中哈边境繁荣共建者形象 |
3.2.2 上合组织框架下哈重要安全合作伙伴形象 |
3.2.3 哈打击边境走私活动合作者形象 |
3.3 中哈人文交流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3.3.1 哈萨克斯坦文化传播的支持者形象 |
3.3.2 中哈人文交流的推动者形象 |
3.3.3 丝路复兴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形象 |
3.4 关键词节点“2017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中国形象分析 |
3.4.1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积极参与者形象 |
3.4.2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 |
3.4.3 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可持续发展大国形象 |
4 经济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
4.1 哈对华出口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4.1.1 哈对华出口贸易的积极推动者形象 |
4.1.2 哈出口贸易的重要市场形象 |
4.2 中哈交通运输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4.2.1 富有成效的交通运输合作伙伴形象 |
4.2.2 哈过境运输潜力释放的驱动者形象 |
4.3 中哈投资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4.3.1 中哈投资合作的推动者形象 |
4.3.2 带来多重利好和雪中送炭的对哈投资者形象 |
4.4 中国国内经济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4.4.1 飞速发展、迎难而上的经济强国形象 |
4.4.2 攻坚克难、施工高效的基建强国形象 |
5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之中国形象分析 |
5.1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技术”的中国形象分析 |
5.1.1 自主创新、积极进取的科技强国形象 |
5.1.2 科技惠民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
5.2 灾难属性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的中国形象分析 |
5.2.1 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 |
5.2.2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
6 中国形象之新冠疫情涉华报道个案分析 |
6.1 中哈关系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6.1.1 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
6.1.2 哈重要经济合作伙伴形象 |
6.2 中国国内抗疫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6.2.1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
6.2.2 医疗系统强大、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大国形象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3)2000—2018年:安全生产鼎新发展 走向社会主义新时代(论文提纲范文)
“五年四改”建立国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
喊响“安全发展”营造强大舆论氛围 |
《安全生产法》出台重典治理 |
专项整治集中解决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 |
煤矿整顿关闭 |
瓦斯灾害治理 |
非煤矿山安全整治 |
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 |
烟花爆竹安全整治 |
道路交通安全整治 |
消防安全专项整治 |
铝镁制品机加工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 |
探索多项举措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
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政策 |
加大事故伤亡经济赔偿政策 |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政策 |
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商业保险)政策 |
补还煤矿生产安全欠账和支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的政策 |
用事故教训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
打铁尚需自身硬造就勇于担当和履职尽责的执法队伍 |
(4)朱家角古镇智慧消防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
1.1.1 我国火灾及消防现状 |
1.1.2 政策背景 |
1.1.3 社会文化背景 |
1.1.4 经济背景 |
1.1.5 古镇消防安全现状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现状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1.4.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5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可行性分析 |
1.6.1 研究方法 |
1.6.2 研究流程与技术路线 |
1.6.3 可行性分析 |
1.7 创新点 |
第2章 古镇消防空间基本概述 |
2.1 古镇消防空间及类别划分 |
2.2 消防空间设置标准 |
2.3 国内外历史古镇消防空间案例分析 |
2.3.1 乌镇 |
2.3.2 日本京都“清水寺·产宁坂”地区 |
2.3.3 总结 |
第3章 古镇消防空间设计理论研究 |
3.1 基础理论分析 |
3.1.1 安全街区理论 |
3.1.2 “点-轴”系统理论 |
3.1.3 智慧消防理论 |
3.2 古镇消防空间设计原则 |
3.2.1 功能性原则 |
3.2.2 安全性原则 |
3.2.3 整体性原则 |
3.2.4 地域性原则 |
3.2.5 人性化原则 |
3.3 古镇消防空间设计要素 |
3.3.1 造型 |
3.3.2 色彩 |
3.3.3 尺度 |
3.3.4 材质 |
3.4 古镇消防空间设计方法 |
3.4.1 调研明确用户需求 |
3.4.2 转化产品需求,明确功能点 |
3.4.3 提炼地域文化特征与元素符号 |
3.4.4 确定配色并选择材质 |
3.4.5 设计方案评价与改进 |
3.5 古镇消防空间设计流程 |
3.5.1 前期准备阶段 |
3.5.2 实地调研阶段 |
3.5.3 明确产品需求阶段 |
3.5.4 制定方案阶段 |
3.5.5 实施方案阶段 |
3.5.6 方案评价与改进阶段 |
第4章 上海市朱家角古镇消防空间调研分析 |
4.1 朱家角古镇消防现状调研分析 |
4.1.1 整体空间布局 |
4.1.2 已采取的消防措施 |
4.1.3 目前存在的火灾安全隐患 |
4.1.4 现有消防设施的配备及使用情况 |
4.1.5 消防通道使用情况分析 |
4.1.6 问卷调查及用户访谈 |
4.1.7 总结 |
4.2 智慧消防市场调研分析 |
第5章 朱家角古镇消防空间规划与设计实践 |
5.1 消防空间布局设计 |
5.1.1 微型消防站布局分析 |
5.1.2 微型消防站执勤分点布局分析 |
5.1.3 消防船埠布局分析 |
5.2 微型消防设施微更新设计 |
5.2.1 造型元素的提取 |
5.2.2 色彩元素的提取 |
5.2.3 微型消防站微更新设计 |
5.2.4 消防安全大屏、消防宣传栏、疏散通道标志设计 |
5.3 智慧消防云平台设计 |
5.4 空间设计方案 |
5.5 设计方案综合评价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附录B 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 |
附录C 用户调研问卷 朱家角古镇消防空间感知度调查-社区工作人员/微型消防队队员 |
附录D 用户调研问卷 朱家角古镇消防空间感知度调查-古镇居民/商户 |
附录E 用户调研问卷 朱家角古镇消防空间感知度调查-游客 |
附录F 用户访谈提纲 |
附录G 实地调研情况汇总表 |
附录H 设计手册 |
(5)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与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建筑火灾风险辨识研究现状分析 |
1.3.2 火灾风险耦合研究现状分析 |
1.3.3 火灾风险评价研究现状分析 |
1.3.4 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及目标 |
1.4.2 拟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措施 |
1.4.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因素辨识及其逻辑关系分析 |
2.1 火灾风险因素辨识 |
2.1.1 第一类风险因素的辨识 |
2.1.2 第二类风险因素的辨识 |
2.1.3 第三类风险因素的辨识 |
2.2 基于扎根理论的关键火灾风险因素判别及概念模型 |
2.2.1 研究文献回顾 |
2.2.2 深度访谈资料分析 |
2.2.3 典型案例资料分析 |
2.2.4 关键火灾风险因素确定与概念模型 |
2.3 基于ISM的火灾风险因素逻辑关系分析 |
2.3.1 ISM分析要素确定 |
2.3.2 风险因素的邻接矩阵建立 |
2.3.3 风险因素的可达矩阵与层次化处理 |
2.3.4 解释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研究 |
3.1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耦合理论分析 |
3.1.1 火灾风险耦合的内涵及分类 |
3.1.2 火灾风险的成因分析 |
3.1.3 火灾风险耦合的形成及演化机理 |
3.2 基于SD模型的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耦合分析 |
3.2.1 同质因素风险耦合分析 |
3.2.2 双因素耦合风险分析 |
3.2.3 多因素耦合风险分析 |
3.3 火灾风险耦合过程中的风险流分析 |
3.3.1 同质因素风险流耦合 |
3.3.2 双因素风险流耦合 |
3.3.3 多因素风险流耦合 |
3.4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耦合模型的构建 |
3.4.1 火灾风险耦合模型的比较与选择 |
3.4.2 基于复杂网络的火灾风险耦合N-K模型构建 |
3.4.3 火灾风险耦合模型的验证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
4.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1.3 基于风险耦合的一级指标权重计算 |
4.1.4 基于SWEM的二级与三级指标权重计算 |
4.2 风险评价指标评分细则 |
4.2.1 建筑内外部环境评分细则 |
4.2.2 消防设备与器材评分细则 |
4.2.3 人为因素评分细则 |
4.2.4 消防安全管理评分细则 |
4.3 物元多级可拓评价模型构建 |
4.3.1 可拓物元模型的构建 |
4.3.2 火灾风险评价等级划分 |
4.3.3 火灾风险可拓测度 |
4.3.4 火灾风险多级可拓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价实证研究 |
5.1 评价对象基本概况 |
5.1.1 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
5.1.2 项目检查情况 |
5.1.3 项目实际评分 |
5.2 基于物元多级可拓模型的火灾风险评价研究 |
5.2.1 经典域、节域、待评物元矩阵的确定 |
5.2.2 关联度计算 |
5.2.3 多级可拓评价 |
5.2.4 评价结果及分析 |
5.3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管控措施 |
5.3.1 基于多因素耦合的重点火灾风险因素判别 |
5.3.2 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
5.3.3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管控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城市建筑火灾案例统计表 |
附录B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价指标重要度调查问卷 |
附录C 三级指标权重计算步骤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公共消防安全的多中心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公共消防安全治理概述和理论基础 |
2.1 公共消防安全治理概述 |
2.1.1 公共消防安全治理的概念 |
2.1.2 公共消防安全治理的属性 |
2.1.3 公共消防安全治理的特征 |
2.1.4 公共消防安全治理的原则 |
2.1.5 公共消防安全治理的目标 |
2.2 理论基础:多中心治理理论 |
2.2.1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概述 |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内涵 |
2.2.3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相关原则 |
2.2.4 多中心治理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
2.2.5 多中心治理理论对公共消防安全治理适用性的研究 |
3 公共消防安全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公共消防安全治理现状 |
3.2 公共消防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 |
3.2.1 各类火灾防控隐患依然突出 |
3.2.2 公共消防基础建设较为薄弱 |
3.2.3 公共消防安全治理事务繁重 |
3.2.4 社会公众自防自救能力不足 |
4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1 公共消防安全治理存在单一主体模式的缺陷 |
4.2 行业监管部门未形成多中心的监管合力 |
4.3 社会单位在多中心治理格局中配合不力 |
4.4 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存在不足 |
5 多中心视角下公共消防安全治理的建议 |
5.1 明晰多中心治理主体 |
5.2 构建多中心治理模式 |
5.3 创新多元化治理措施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研究成果 |
(8)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智能决策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应急管理研究现状 |
1.2.2 应急资源调配研究现状 |
1.2.3 应急资源需求量预测研究现状 |
1.2.4 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研究现状 |
1.2.5 应急资源调配决策研究现状 |
1.2.6 应急救援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的影响因素研究 |
2.1 应急资源调配的影响因素分析 |
2.1.1 管理因素 |
2.1.2 人员因素 |
2.1.3 设备因素 |
2.1.4 环境因素 |
2.2 系统动力学原理 |
2.2.1 系统动力学简介 |
2.2.2 系统动力学解决问题的步骤 |
2.2.3 Vensim软件简介 |
2.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
2.3.1 模型的假设与说明 |
2.3.2 模型变量的定义 |
2.3.3 因果关系图的构建 |
2.3.4 存量流量图及系统动力学方程 |
2.4 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 |
2.4.1 案例背景资料 |
2.4.2 系统动力学参数设置 |
2.4.3 系统动力学模型检验 |
2.4.4 系统动力学仿真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3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需求量预测研究 |
3.1 问题的提出 |
3.2 应急资源概述 |
3.2.1 应急资源的概念 |
3.2.2 应急资源的分类 |
3.2.3 应急资源的特点 |
3.2.4 应急资源的筹集策略分析 |
3.3 多元回归分析理论 |
3.3.1 多元回归分析简介 |
3.3.2 多元回归分析模型 |
3.4 实例分析 |
3.4.1 案例应用背景 |
3.4.2 自变量的选取 |
3.4.3 多元回归数学模型的建立 |
3.4.4 误差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研究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问题分析 |
4.2.1 煤矿应急资源库的选址原则 |
4.2.2 应急资源库的选址影响因素 |
4.3 相关理论基础 |
4.3.1 多目标规划理论 |
4.3.2 免疫优化算法 |
4.3.3 粗糙集理论 |
4.4 应急资源库选址模型的构建 |
4.4.1 多目标规划选址模型 |
4.4.2 免疫学优化算法求解选址模型 |
4.4.3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应急资源库选址方案评估 |
4.5 实例分析 |
4.5.1 案例背景资料 |
4.5.2 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模型 |
4.5.3 应急资源库选址方案评估 |
4.6 本章小结 |
5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最优决策研究 |
5.1 问题的提出 |
5.2 应急资源调配的特点和原则 |
5.2.1 应急资源调配的特点 |
5.2.2 应急资源调配决策的制定原则 |
5.3 应急资源调配模型的建立 |
5.3.1 模型的假设 |
5.3.2 应急资源调配问题的描述 |
5.3.3 数学模型的建立 |
5.4 基于蚁群算法的数学模型求解 |
5.4.1 蚁群智能优化算法原理 |
5.4.2 模型求解过程 |
5.5 实例分析 |
5.5.1 案例背景 |
5.5.2 参数设置 |
5.5.3 计算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的评估研究 |
6.1 问题的提出 |
6.2 评估的流程 |
6.3 指标体系的建立 |
6.3.1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步骤 |
6.3.2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6.3.3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6.3.4 评估指标评分标准的定量化分析 |
6.3.5 样本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
6.3.6 指标权重的确立 |
6.4 支持向量机评估模型 |
6.5 评估模型的训练结果 |
6.6 评估模型的检验 |
6.7 本章小结 |
7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智能决策模型的应用分析 |
7.1 案例应用背景 |
7.1.1 鹤岗市基本情况 |
7.1.2 泰源煤矿火灾事故简介 |
7.2 应急资源需求量预测 |
7.3 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方案规划 |
7.3.1 选址规划模型计算结果 |
7.3.2 应急资源库选址方案评估 |
7.4 应急资源调配决策制定 |
7.4.1 模型的参数设置 |
7.4.2 计算结果分析 |
7.5 应急资源调配过程评估 |
7.5.1 数据的采集 |
7.5.2 评估结果分析 |
7.6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8.2 论文的创新点 |
8.3 后续工作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我国商贸流通领域火灾事故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商贸火灾事故统计分析 |
2.1 火灾概况 |
2.2 商贸火灾发生频率及后果分析 |
2.2.1 商贸火灾发生频率 |
2.2.2 直接财产损失 |
2.2.3 死亡人数 |
2.2.4 小结 |
2.3 商贸火灾起火原因分析 |
2.3.1 商场 |
2.3.2 其他商铺 |
2.3.3 餐饮场所 |
2.3.4 物资仓储场所 |
2.3.5 小结 |
2.4 较大及以上商贸火灾的区域特征分析 |
2.4.1 起数特征 |
2.4.2 直接经济损失特征 |
2.4.3 亡人数特征 |
2.4.4 小结 |
2.5 较大及以上商贸火灾的季度特征分析 |
2.5.1 起数特征 |
2.5.2 直接损失特征 |
2.5.3 亡人数特征 |
2.5.4 小结 |
2.6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
2.6.1 迅驰星空网络会所火灾 |
2.6.2 深圳荣健批发市场火灾 |
2.6.3 天津莱德商厦火灾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Eviews软件建立商贸火灾起数的ARIMA预测模型 |
3.1 Eviews软件介绍 |
3.2 ARIMA模型 |
3.2.1 ARIMA模型简介 |
3.2.2 ARIMA模型的原理 |
3.2.3 ARIMA建模流程 |
3.3 建立商贸火灾伤亡人数预测模型 |
3.3.1 模型的建立 |
3.3.2 运用模型进行商贸火灾伤亡人数预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商贸消防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
4.1 我国商贸消防现状和问题 |
4.1.1 政府监管和经营单位全面负责的双向结构 |
4.1.2 商贸火灾特性对消防安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
4.1.3 应急疏散和灭火救援不力 |
4.2 优化商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
4.2.1 优化政府领导和监管工作 |
4.2.2 优化商贸经营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 |
4.2.3 第三方组织有效支持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1 商贸火灾事故统计数据表 |
附件2 较大及以上商贸火灾事故统计表 |
(10)历史建筑密集区常见灾害影响及防灾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相关概念 |
1.1.1 历史建筑密集区 |
1.1.2 历史街区/历史地段 |
1.1.3 历史城区/老城区 |
1.1.4 历史村镇 |
1.1.5 文物保护单位 |
1.2 研究背景 |
1.2.1 课题起源 |
1.2.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3 研究内容与范围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范围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阅读法 |
1.4.2 案例分析法 |
1.4.3 实地调研法 |
1.4.4 多学科交叉研究法 |
1.4.5 系统分析法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历史建筑密集区特点及相关研究 |
2.1 历史建筑密集区分布 |
2.1.1 历史文化名城分布 |
2.1.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分布 |
2.1.3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布 |
2.1.4 历史建筑密集区分布密集度评价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2.2.1 国内相关研究情况综述 |
2.2.2 国外相关研究情况综述 |
2.2.3 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 |
2.3 我国历史建筑密集区安全特点 |
2.3.1 区位现状 |
2.3.2 建筑现状 |
2.3.3 环境现状 |
2.3.4 设施现状 |
2.3.5 管理 |
2.3.6 抗灾能力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常见灾害及特征 |
3.1 常见灾害及其特征 |
3.1.1 火灾 |
3.1.2 地质灾害 |
3.1.3 气象灾害 |
3.2 时空规律 |
3.2.1 空间规律 |
3.2.2 时间规律 |
3.3 灾害损失 |
3.3.1 火灾 |
3.3.2 地质灾害 |
3.3.3 气象灾害 |
3.4 灾害分布与历史建筑密集区分布的关系 |
3.4.1 火灾 |
3.4.2 地质灾害 |
3.4.3 气象灾害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历史建筑密集区灾害影响分析及评价 |
4.1 火灾 |
4.1.1 致灾因素 |
4.1.2 火灾起因分析 |
4.1.3 火灾起点分析 |
4.1.4 灾害损失分析 |
4.1.5 历史建筑密集区火灾风险评估 |
4.2 地质灾害 |
4.2.1 灾害现状 |
4.2.2 受损情况 |
4.2.3 受损原因 |
4.2.4 地质灾害风险分析 |
4.3 气象灾害 |
4.3.1 灾害现状 |
4.3.2 灾害损失 |
4.3.3 灾害损失原因 |
4.3.4 气象灾害风险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历史建筑密集区防灾减灾策略 |
5.1 灾害预防 |
5.1.1 灾害调查 |
5.1.2 灾害预警 |
5.1.3 安全风险评估 |
5.1.4 历史建筑密集区综合安全规划 |
5.1.5 信息管理 |
5.2 抗灾抵御 |
5.2.1 建筑自身 |
5.2.2 周边环境 |
5.2.3 市政设施 |
5.3 灾时应急扑救 |
5.3.1 扑救设施 |
5.3.2 应急避难场地 |
5.3.3 生命线系统 |
5.3.4 标识系统 |
5.3.5 灾害的应急管理 |
5.4 保障机制 |
5.4.1 技术标准、规范、法律 |
5.4.2 管理 |
5.4.3 资金 |
5.4.4 教育宣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四、山西省重大火灾隐患情况分析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以山西平遥武庙火灾为例[D]. 孙佳荣. 吉林财经大学, 2021
- [2]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D]. 黄锦南. 浙江大学, 2021(08)
- [3]2000—2018年:安全生产鼎新发展 走向社会主义新时代[J]. 朱义长. 劳动保护, 2021(06)
- [4]朱家角古镇智慧消防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D]. 曹剑娇.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8)
- [5]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与评价模型研究[D]. 王婉青.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20
- [6]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J].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山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0(06)
- [7]公共消防安全的多中心治理研究[D]. 赵鹏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9(05)
- [8]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智能决策理论与应用研究[D]. 聂荣山.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12)
- [9]我国商贸流通领域火灾事故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 刘萍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2)
- [10]历史建筑密集区常见灾害影响及防灾策略研究[D]. 张又天. 天津大学,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