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后宫颈粘连10例临床分析

人工流产后宫颈粘连10例临床分析

一、人工流产术后宫颈宫腔粘连10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牛红萍[1](2021)在《调肾通络方防治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及其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观察调肾通络方防治重度IUA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以期为IUA患者提供一种简便、实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2.通过对IUA患者子宫内膜病理切片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IUA纤维化程度以及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与IUA发生发展的相关性。3.经SD大鼠IUA模型体内实验,在组织水平从TGF-β1/Smads信号通路角度,分析调肾通络方防治IUA术后再粘连的疗效机制及作用靶点。4.经SD大鼠ESCs体外实验,在细胞水平从TGF-βl/Smads信号通路角度,分析调肾通络方防治IUA术后再粘连的疗效机制及作用靶点。方法1.随机对照观察调肾通络方防治重度IUA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妇科就诊患者,按照纳入标准纳入重度IUA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30)。治疗组平均年龄29.87±4.06岁,平均病程3.53±1.70月;宫腔操作次数为2.10±0.0.71次,宫腔粘连评分为15.33±6.78。对照组平均年龄29.30±3.23岁,平均病程3.73±1.80月;宫腔操作次数为1.87±0.68次;宫腔粘连评分为14.93±6.50;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宫腔操作次、宫腔粘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予调肾通络方治疗,对照组予芬吗通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经期停药,随访半年。采用以下指标评价各组疗效:术后3个月宫腔粘连评分,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以及PI、RI,月经量、色、质,腹痛、腰酸、焦虑等症状积分。2.IUA子宫内膜纤维化程度以及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与IUA的相关性随机调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在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妇科就诊的IUA患者子宫内膜内膜组织病理切片30例(轻、中、重各10例);非粘连子宫内膜病理切片10例,为同期因宫内膜增厚行宫腔镜刮宫术,且内膜组织病检证实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10例。采用HE染色进行腺体计数,Masson染色评估胶原纤维面积明确IUA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与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的TGF-β1、Smad2、Smad3、Smad7表达水平,证实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与IUA发生发展的相关性。3.动物实验采用双重损伤法构建稳定的SD大鼠IUA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低剂量组(2.875g/kg TTR)、中剂量组(5.75g/kg TTR)以及高剂量组(11.5g/kg TTR)。每组5只大鼠(每组共计10个子宫标本)。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常规喂食,喂食方法同给药组,并予给药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调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调肾通络方免煎颗粒2.875g·kg-1、5.75g·kg-1、11.5g·kg-1灌胃8周。获取内膜标本,HE及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子宫内膜形态、腺体计数以及胶原面积,分析调肾通络方对SD大鼠IUA子宫内膜纤维化进展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Vimentin表达水平,分析调肾通络方对SD大鼠IUA子宫内膜细胞增殖的影响;qPCR法检测各组TGF-β1、Smad2、Smad3、Smad7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 TGF-β1、Smad2、p-Smad2、Smad3、p-Smad3、Smad7蛋白表达水平,从TGF-β1/Smads角度分析调肾通络方防治IUA术后再粘连的作用机制及靶点。4.细胞实验提取SD大鼠ESCs,细胞培养48h后,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10%、20%调肾通络方含药血清组。正常对照组常规胎牛血清培养。模型对照组、肾通络方含药血各组以50ng/ml TGF-β1作用于ESCs 48h,之后模型对照组加入常规饲养大鼠血清,调肾通络方各组分别加入5%、10%、20%调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各组于37℃培养箱中培养72h,收集上清液和细胞。qPCR检测各组Smad2、Smad3、Smad7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 Smad2、p-Smad2、Smad3、p-Smad3、Smad7 蛋白表达水平,在细胞水平从TGF-β1/Smads角度分析调肾通络方对ESCs的影响。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3个月经后期后,治疗组宫腔镜粘连评分、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PI、RI、症状积分分别为 5.67±3.04、8.64±1.38、0.77±0.14、0.49±0.04、32.00±7.93。对照组宫腔镜粘连评分、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PI、RI、症状积分分别为8.57±3.93、7.08±1.83、0.96±0.14、0.53±0.04、38.00±7.85。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显着(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粘连评分、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PI、RI、症状积分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治疗组防治IUA术后再粘连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2.IUA纤维化程度及与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相关性(1)各组子宫内膜腺体计数:HE染色结果显示非粘连组腺体丰富,呈圆形或长椭圆形,计数为48.13±6.55。粘连组腺体稀少,轻、中、重度粘连腺体计数分别为24.8±2.15、18.7±1.34、12.1±2.08。与对照组比较,粘连组腺体计数明显下降,差异显着(P<0.001),且与粘连程度呈负相关。(2)各组子宫内膜胶原纤维面积比:Masson染色结果显示非粘连组组蓝染区域不明显,胶原纤维面积小,面积比率为0.489±0.241。粘连组可见明显蓝染区域,胶原纤维面积广泛,轻、中、重度粘连面积比率分别为12.92±5.054、25.82±2.636、32.5±6.969。与对照组比较,粘连组胶原纤维面积明显增加,差异显着(P<0.001),且与粘连程度呈正相关。(3)各组子宫内膜组织TGF-β1、Smad2、Smad3、Smad7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GF-β1在各组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均有表达,但主要表达于腺上皮细胞。非粘连组、轻、中、重度粘连组 TGF-β1 相对表达量分别为 1.37±0.49、2.90±0.31、3.80±0.42、4.50±0.42。与非粘连组比较,粘连组TGF-β1表达明显上调,并与粘连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显着(P<0.01)。Smad2在各组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均有表达。非粘连组、轻、中、重度粘连组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 2.77±0.43、4.80±0.42、5.00±0.47、5.00±0.47。与非粘连组比较,粘连组 Smad2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显着(P<0.01),但与粘连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Smad3在非粘连组中主要表达于腺上皮,在粘连组中,腺上皮、间质均有表达。非粘连组、轻、中、重度粘连组Smad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97±0.56、3.30±0.67、3.70±0.82、4.40±0.52。与非粘连组比较,粘连组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显着(P<0.01),并与粘连程度呈正相关。Smad7在各组中均有表达。非粘连组、轻、中、重度粘连组Smad7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87±0.86、3.80±0.63、3.10±0.88、1.80±0.42。与非粘连组比较,粘连组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显着(P<0.01),并与粘连程度呈负相关。3.动物实验(1)各组SD大鼠子宫大体解剖形态:各组在体子宫呈“Y”型子宫。正常对照组双侧子宫对称,粗细均匀相当,子宫壁光滑,呈淡红色,色泽光鲜,有较好的弹性。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子宫外形相似,但均有不同程度变形、僵硬,与周边组织粘连,其中以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低剂量组最为明显,而调肾通络方中、高剂量组子宫弹性尚好,粘连程度较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低剂量组低。(2)各组SD大鼠子宫内膜Vimentin免疫组化:免疫组化(IHC)检测结果显示在正常对照组、调肾通络方高、中剂量组均可见大量棕黄色颗粒沉积,Vimentin阳性表达相对量分别为21.71±1.88%、17.67±1.06%、15.39±1.53%。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低剂量组则见较少棕色颗粒,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11±0.66%、11.92±1.7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低剂量组呈低表达,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调肾通络方高、中剂量组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显着(P<0.01)。(3)各组SD大鼠子宫内膜组织HE染色结果及腺体计数: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线完整,上皮细胞结构完整,内膜间质中见丰富圆形、椭圆形腺体,呈排列状、簇状,内膜表面可见腺体开口。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均不同程度出现内膜组织坏死,腺体稀少、甚至缺失,其中以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低剂量组最为严重。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各组腺体计数分别为54±5个/HP、10±2个/HP、20±4个/HP、34±6个/HP、50±3个/H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腺体计数均不同程度减少,差异明显(P<0.01)。与模型对照比较,调肾通络方组腺体计数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但调肾通络方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无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显着(P<0.01)。(4)各组SD大鼠子宫内膜Masson染色结果及纤维化面积:正常对照组、调肾通络方高、中剂量组见少量蓝色胶原纤维,纤维化面积比分别为13.73±1.67%、18.56±1.69%、28.38±2.8%。在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低剂量组均可见大量蓝色胶原纤维,其纤维化面积比率分别为53.09±3.46%、41.82±2.8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各组纤维化面积增加,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调肾通络方中、高剂量组纤维化面积减少,差异显着(P<0.01)。调肾通络方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无差异(P>0.05)。(5)各组 SD 大鼠子宫内膜 TGF-β1、Smad2、Smad3、Smad7mRNA 表达:qPCR 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TGF-β1mRNA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2.64±0.35、4.61±0.66、4.07±0.38、3.92±0.42、3.13±0.41;Smad2mRNA 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2.96±0.33、3.83±0.55、3.64±0.57、3.28±0.67、3.00±0.53;Smad3mRNA 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3.17±0.22、4.75±0.53、4.14±0.26、3.71±0.28、3.27±0.41;Smad7mRNA 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5.82±0.33、4.03±0.19、4.60±0.62、4.69±0.47、5.76±0.2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TGF-β1、Smad2、Smad3 mRNA表达上调,Smad7 mRNA表达下调,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调肾通络方各组TGF-β1、Smad2、Smad3mRNA呈剂量依赖性表达下调,Smad7mRNA表达上调。其中以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显着(P<0.01),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6)各组SD大鼠子宫内膜TGF-β1、p-Smad2/3、Smad2/3/7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显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TGF-β1 蛋白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0.177±0.08、0.808±0.045、0.584±0.054、0.411±0.164、0.206±0.025;p-Smad2 蛋白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0.126±0.017、0.728±0.370、0.587±0.043、0.281±0.021、0.159±0.027;Smad2 蛋白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0.281±0.014、0.780±0.035、0.559±0.057、0.312±0.030、0.276±0.047;p-Smad3 蛋白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0110±0.013、0.782±0.133、0.558±0.059、0.290±0.027、0.167±0.014;Smad3 蛋白表达相对量分别为0.134±0.015、0.570±0.059、0.458±0.032、0.267±0.031、0.162±0.018;Smad7 蛋白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0.448±0.030、0.096±0.021、0.131±0.018、0.188±0.019、0.198±0.05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 TGF-β1、p-Smad2、Smad2、p-Smad3、Smad3 蛋白表达上调,Smad7 表达下调,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调肾通络方各组TGF-β1、Smad2、Smad3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表达下调,Smad7表达上调。其中以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显着(P<0.01),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4.细胞实验(1)SD大鼠原代E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刚分离的ESCs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多呈圆形、锥形以及多角形。培养0.5 h左右开始贴壁,培养24h后细胞呈梭形、三角形、多角形,分散排列,无明显规律。48h后细胞增多,开始出现聚集现象。培养72h后细胞明显聚集现象,多呈现梭形。vimentin免疫荧光呈绿色为阳性,阳性率为90.10±0.15%。(2)各组SD大鼠ESCs形态及密度:正常对照组、20%调肾通络方含药血清组ESCs外形相似,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饱满,呈铺路石状密集排列;模型对照组、5%、10%调肾通络方组细胞不同程度变细长,细胞密度下降。(3)各组SD大鼠ESCs Smad2、Smad3、Smad7mRNA表达:qPCR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10%、20%调肾通络方含药血清组Smad2mRNA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3.981±0.510、5.040±0.210、4.997±0.323、4.539±0.241、4.070±0.265;Smad3mRNA 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3.539±0.137、5.014±0.321、4.819±0.330、4.318±0.368、3.792±0.475;Smad7mRNA 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5.614±0.250、4.508±0.451、4.681±0.074、4.894±0.085、5.257±0.370。与正常对照比较,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各组Smad2、Smad3 mRNA表达不同程度上调,Smad7表达下调。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调肾通络方含药血清组Smad2、Smad3 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下调,而Smad7的表达上调,其中以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4)各组SD大鼠ESCs p-Smad2/3、Smad2/3/7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10%、20%调肾通络方含药血清组p-Smad2蛋白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0.151±0.016、0.850±0.035、0.730±0.029、0.690±0.024、0.621±0.023、Smad2 蛋白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0.190±0.019、0.862±0.028、0.812±0.031、0.681±0.026、0.610±0.028;p-Smad3 蛋白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0.130±0.011、0.911±0.027、0.751±0.022、0.660±0.021、0.592±0.027;Smad3 蛋白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0.161±0.018、0.841±0.019、0.720±0.025、0.632±0.019、0.492±0.018;Smad7 蛋白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0.730±0.035、0.150±0.011、0.261±0.018、0.381±0.029、0.550±0.01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调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各组p-Smad2、p-Smad3、Smad2、Smad3蛋白表达不同程度上调,Smad7蛋白表达下调。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调肾通络方含药血清组p-Smad2、p-Smad3、Smad2、Smad3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下调,而Smad7的表达上调,其中以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1.调肾通络方应用于重度IUA术后,能明显改善患者月经量、焦虑、倦怠、腰膝酸软等不适临床症状;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血流,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有效防治重度IUA术后再发粘连。2.IUA的病理本质为子宫内膜纤维化,纤维化进展参与了 IUA的发生发展,且内膜组织纤维化程度与粘连程度呈正相关;TGF-β1/Smads信号通路激活参与了 IUA的发生、发展。3.从TGF-β1/Smads纤维化信号通路角度,调肾通络方防治IUA术后再粘连可能的疗效机制为:从子宫内膜细胞到组织下调TGF-β1、Smad2、Smad3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Smad7蛋白及mRNA表达,从而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改善子宫内膜纤维化。

余小莹[2](2021)在《补肾活血方联合雌孕激素疗法在宫腔粘连TCRA术后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对比宫腔粘连TCRA术后患者单纯运用雌孕激素疗法和雌孕激素联合补肾活血中药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及妊娠率的高低、宫腔粘连恢复率等情况,研究补肾活血中药方对于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优化宫腔粘连术后治疗方案,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宫腔粘连术后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在湖北省中医院妇科住院部及门诊就诊符合宫腔粘连诊断标准的有生育要求的患者7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统一行TCRA术,对照组术后予雌孕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补肾活血方,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量、中医症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PI、RI等指标,治疗后复查宫腔镜,统计宫腔恢复率和总体疗效,术后随访半年,调查两组患者妊娠情况,最终将所有数据集中整理归纳,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月经量比较:观察组患者月经量失血图的平均评分为42.24±16.58分,对照组为36.75±18.92分,治疗后观察组的月经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月经量少、腰酸膝软、小腹疼痛、经血夹块”等中医证候均有改善,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有增加,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加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子宫动脉PI、RI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双侧子宫动脉PI、RI值均有下降(P<0.05),且观察组双侧子宫动脉PI、RI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宫腔恢复率比较:观察组的宫腔恢复率高达83.3%,相较于对照组的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度粘连患者,宫腔恢复率均较高,预后良好,且观察组中、重度粘连患者的宫腔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妊娠率比较:治疗后随访半年,观察组总妊娠率52.8%,对照组总妊娠率30.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综合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总体总有效率高达86.1%,对照组临床总体总有效率达到69.4%,观察组综合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1)。8.安全性分析:治疗过程中,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肝功能轻度升高,中止研究,余患者均未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等不适,亦未诉食欲改变、二便不适,证明治疗用药相对安全。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雌孕激素疗法能显着改善宫腔粘连患者TCRA术后的月经量及中医证候评分,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减少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提高宫腔恢复率及妊娠率,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雌孕激素治疗,且安全性较好,无明显毒副作用,还能较全面改善患者全身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陈嫚[3](2021)在《低频电刺激联合补肾活血丸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复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低频电刺激疗法联合补肾活血丸治疗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复旧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试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复旧不良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和思路。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十医院行人工流产的早期妊娠妇女,年龄18~43岁,既往孕产次数0-7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符合标准的380例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实验组237例,对照组143例。两组病例术前均禁食禁饮4小时以上,在静脉全麻下实施负压引流术终止妊娠。术后观察2小时均酌情给予抗生素口服预防感染;术后对照组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自手术第1天起给予定坤丹1丸/次,2次/日,持续服用到月经恢复正常。观察两组患者腹痛情况、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术后2周的子宫大小、内膜厚度及尿HCG情况;测定HSP70、HSP90血清浓度;月经复潮时间、经期、月经量,并与术前月经相比较。同时记录两组随访期间宫腔残留、宫腔积液、月经不调及宫颈粘连、生殖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实验组:年龄18~43岁,平均(27.19±5.99)岁;胎龄30~70天,平均(49.24±7.85)天;既往孕次0~7次,平均(3.82±2.05)次;产次0~4次,平均(1.95±1.17)次;流产次数0~6次,平均(2.79±1.74)次;月经周期23~38天,平均(29.76±2.58)天;经期3~7天,平均(5.55±1.29)天;孕囊平均直径(17.22±5.48)毫米;子宫三径之和(20.63±1.17)厘米;术前血清HSP70浓度(47.01±14.42)pg/ml,血清HSP90浓度(72.24±19.085)pg/ml。对照组年龄18~43岁,平均(27.87±5.78)岁;胎龄34~70天,平均(48.97±7.95)天;既往孕次0~7次,平均(3.53±2.08)次;产次0~4次,平均(2.13±1.08)次;流产次数0~6次,平均(2.71±1.92)次;月经周期23~38天,平均(30.25±3.06)天;经期3~7天,平均(5.47±1.39)天;孕囊平均直径(16.89±5.72)毫米;子宫三径之和(20.79±1.19)厘米;术前血清HSP70浓度(48.42±13.61)pg/ml,血清HSP90浓度(76.13±17.138)pg/ml。两组年龄、胎龄、月经周期、经期、孕、产、流次数、孕囊大小、子宫大小及血清HSP70、HSP90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2.术后腹痛持续时间及程度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天)、出血量(ml)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两周复查B超子宫内膜厚度(mm)、子宫大小(三径之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残留、宫腔积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2周尿妊娠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血清HSP70、HSP90浓度比较,对照组较实验组显着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与术前相比,HSP70、HSP90浓度均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月经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月经复潮时间、经期及经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复潮经期与术前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潮经期与术前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低频电刺激联合补肾活血丸与单纯使用低频电刺激疗法相比,促进无痛人流术后子宫复旧的疗效更佳;2.低频电刺激联合补肾活血丸能显着缓解患者术后下腹痛,可缩短术后腹痛持续时间;3.实验组患者术后血清HSP70、HSP90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可能与低频电刺激联合补肾活血丸促进子宫复旧的机制有关。

杨莹[4](2020)在《生化汤联合仿生物电刺激疗法对人工流产术后恢复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生化汤、仿生物电刺激及生化汤联合仿生物电刺激疗法分别对无痛人流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促进人工流产术后恢复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减轻此类手术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成功搜集了2019年4月-2019年10月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门诊计划生育手术室行人工流产手术的符合要求的160例患者。采用患者知情同意的原则,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四组,每组各40例,即A为对照组,B为生化汤组,C为仿生物电刺激组,D为生化汤联合仿生物电刺激组。比较四组患者的年龄、停经时间、孕次,通过统计学分析,均得出P>0.05,提示四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A组术后仅给予口服头孢地尼分散片预防感染治疗,一次一片,每次100mg,一天三次,连服4天;B组在A组基础上术后当天给予生化汤口服,每日一剂,每次一袋(200ml),饭后温服,早晚各一次,连服7天;C组在A组基础上术后当天给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每天一次,一次25分钟,连续7天;D组在A组基础上术后当天给予生化汤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分别记录每组患者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有无腹痛情况;术后第14天,每组患者返院复查B超,于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下监测患者的子宫内膜的厚度、子宫内膜的类型、子宫内膜下血流分型,并测定患者的子宫动脉收缩期峰流速(PSV)和粘膜下血流阻力指数(RI);术后首次月经来潮时,记录月经复潮时间距离手术日的间隔天数及术后首次月经来潮的经量较前对比情况,同时随访观察期间患者的有无并发症,以及时处理不良结局及更改治疗方案,记录宫腔粘连、宫腔积液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1人服用中药生化汤期间对中药不耐受而放弃此治疗,10人仿生物电刺激未坚持治疗至结束,以上患者均作为脱落病例而剔除,1人确诊为宫腔粘连、8人宫腔分离故而超声下未能测得所需数据,亦作为脱落病例,最终完成治疗并能测得全部数据病例者共140例,其中A组36例,B组38例,C组35例,D组31例。(2)术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的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经LSD-t检验比较,B组、D组出血时间均短于A组(P<0.05),D组短于C组(P<0.05),A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腹痛发生率的比较:经?2检验,P<0.01,四组腹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比较,B组、C组、D组腹痛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D组腹痛发生率低于C组(P<0.05),B组、D组腹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超声下子宫内膜数据的比较:比较四组子宫内膜厚度经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四组内经LSD-t检验比较,B组、C组、D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A组(P<0.05),D组内膜厚度大于B组、C组(P<0.05),B组、C组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V与前者结果一致。RI值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RI值大小表现为D组<B组<C组<A组(P均<0.05)。比较四组子宫内膜分型情况,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比较,B组、D组内膜形态优于A组(P<0.05),D组内膜形态优于C组(P<0.05),B组和C组内膜形态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血流分型结果分析同前。(5)术后月经复潮时间的比较:月经复潮差异经方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经LSD-t检验比较,B组、C组、D组月经复潮时间均短于A组(P<0.05),D组月经复潮时间短于B组和C组(P<0.05),B组月经复潮时间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6)术后首次月经的经量较前对比情况的比较:经?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比较,B组、D组月经复潮量优于A组(P<0.05),D组月经复潮量优于C组(P<0.05),B组、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宫腔粘连、宫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经?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1例宫腔粘连,3例复查时为宫腔积液;B组1例宫腔积液;C组3例宫腔积液;D组1例宫腔积液。结论:生化汤、仿生物电刺激、生化汤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均可以降低腹痛发生率、加速内膜血液循环、促进内膜生长、缩短月经复潮时间。生化汤、生化汤联合仿生物电刺激均能缩短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改善内膜形态、维持月经量。在促进内膜生长修复、加速PSV、改善RI、加速术后月经复潮方面,联合组效果最显着;在改善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RI方面,生化汤作用优于仿电刺激。

彭莹[5](2020)在《不同措施预防稽留流产清宫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予以不同措施预防稽留流产清宫术后宫腔粘连,研究各方法之间疗效差异,对比各种措施的预防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株洲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之间因稽留流产行宫腔镜下清宫术患者共126例,根据清宫术后采用预防宫腔粘连的不同方法分为A、B、C、D四组,术后均按围手术期要求常规给予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慈航胶囊促进子宫收缩治疗,在此原则上,A组患者术后宫腔放置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宫腔粘连,B组患者术后给予芬吗通口服预防宫腔粘连,C组患者术后宫腔留置医用透明质酸凝胶和口服芬吗通联合预防宫腔粘连,而D组患者(对照组)术后不采用任何预防措施。手术完毕后,详细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时间等,并通过多种随访方式,登记患者腹痛持续时间、月经相关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粘连等情况,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稽留流产清宫术后应用不同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结果:1.四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术后平均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C组术后平均阴道流血持续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平均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术后平均腹痛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C组术后平均腹痛持续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平均腹痛持续时间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B、C三组月经复潮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观察组中,B、C组月经复潮时间短于A组,而子宫内膜厚度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子宫内膜厚度更厚、月经复潮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B、C三组月经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月经正常率最高,月经减少大于50%人数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A组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为8.56%,B组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为6.24%,C组宫腔粘连发生率为3.23%,均低于不采取任何措施的D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宫腔粘连仅有1例,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宫腔粘连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稽留流产清宫术后可采用芬吗通及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宫腔粘连。芬吗通及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两者联合使用疗效更显着。2.稽留流产清宫术后容易导致宫腔粘连,建议采用个体化原则,针对患者个体因素及实际情况,全面评估,科学选择合适、有效、经济的方式预防宫腔粘连。

李丽萍[6](2020)在《旋动式人工流产器联合湿化后米索前列醇片在人工流产中的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是终止早期妊娠的一项重要手术方法,但其手术的痛苦,手术时的负压抽吸及钢性器械对子宫壁的吸刮所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直至近日仍未能很好的解决[1]。旋转式人工流产器以轻柔弹性旋流环代替钢性吸管,进入子宫口时收藏在套管之内,受术者一般不需扩张宫颈,减少了扩张宫颈的疼痛和对宫颈管黏膜的损伤[2]。联合湿

顾向应,张雪松,赵晓徽,吴尚纯[7](2020)在《人工流产术后继发闭经的诊治流程》文中研究说明闭经为常见的妇科症状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人工流产术后闭经属于继发性闭经,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目前,婚前性生活以及避孕措施不当等诸多原因导致越来越多的女性行人工流产术。据统计,近年我国人工流产总数每年达960多万例。关于人工流产后闭经的文献研究大多为地域性数据,文献的证据级别均为C级证据,共检索到25篇,删除样本量小于20例的3篇,纳入22篇,人工流产后闭经病例共1259例:其中以宫颈宫腔粘连为首要病因(60.3%),包括宫腔粘

顾美玲[8](2019)在《球囊子宫支架联合宫内节育器预防宫腔再粘连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球囊子宫支架联合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在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选择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于我院妇科就诊的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患者中,择期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TCRA),按照1988年美国生殖协会IUA评分标准(AFS评分)诊断为中度宫腔粘连,且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A组(节育器组):术毕立即放置宫型节育器,于术后2个月宫腔镜检查时取出;B组(球囊组):术毕立即放置球囊子宫支架,于术后5-7天第二次注入几丁糖后取出;C组(联合组):术毕同时放置球囊子宫支架及宫内节育器,于术后5-7天第二次注入几丁糖后取出球囊子宫支架,并B超检查宫内节育器位置情况,于术后2个月宫腔镜检查时取出宫内节育器。三组均于术毕及术后5-7天宫腔注入几丁糖3ml,术后第二天开始人工周期治疗≥2个周期。术后观察患者月经期、月经量、经前子宫内膜厚度、术后2个月二次宫腔镜检查宫腔再粘连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三组患者在年龄、婚姻情况、产次、宫腔操作次数及就诊原因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三组再粘连率分别为:A组为46.2%,B组为30.8%,C组为3.8%,C组分别与A组及B组比较P<0.017,具有显着性差异。3.术前及术后AFS平均得分:A组分别为6.69±1.01、2.27±2.71,B组分别为6.50±0.91、1.38±2.35,C组分别为7.01±0.93、0.15±0.78。各组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C组AFS评分降低明显,分别与A组和B组比较P<0.017,具有显着性差异。4.术后2个月经周期月经量改善情况:A组为76.9%,B组为88.5%,C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C组分别与A组及B组比较P<0.017,具有显着性差异。5.术前及术后月经期平均天数,A组分别为3.00±0.94、4.04±0.72,B组分别为2.73±0.87、4.50±1.07,C组分别为2.85±0.73、5.19±0.75。各组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C组分别与A组及B组比较P<0.017,具有显着性差异。6.术前及术后月经前双层子宫内膜增厚(mm),A组分别为4.80±1.13、6.81±1.17,B组分别为4.58±1.03、7.19±1.10,C组分别为4.85±1.08、7.92±0.98。各组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C组分别与A组及B组比较P<0.017,具有显着性差异。结论球囊子宫支架联合宫内节育器能降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率、粘连程度(即降低AFS评分),明显改善月经量、月经期、子宫内膜厚度,临床疗效较显着,值得推广应用。

王玉欣[9](2019)在《TCRA术+辅助治疗对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我院妇科宫腔粘连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本地区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危险因素等。对行TCRA手术的宫腔粘连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分析中重度IUA患者TCRA术后三种不同辅助治疗方案的疗效及预后,为本地区临床IUA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确诊宫腔粘连住院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共18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轻中重度粘连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危险因素以期为中重度IUA患者TCRA术后三种不同辅助治疗方案的疗效及预后打下基础。第一部分,将轻中重度粘连患者分为两组,轻度粘连组(47例)与中重度粘连组(135例),收集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包括年龄、主诉、诊断、病程、文化程度、初潮年龄、产次、人工流产次数、诊断刮宫史、二次清宫史、子宫粘膜下肌瘤手术史、孕期感染史、子宫内膜息肉电切史等。先进行?2检验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第二部分,对行TCRA手术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135例),进行随访2年,根据TCRA术后处理方式不同分为三组(A、B、C组),A组患者(45例)TCRA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透明质酸钠+口服雌孕激素辅助治疗,B组患者(48例)TCRA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口服雌孕激素治疗,C组患者(42例)TCRA术后放入透明质酸钠+口服雌孕激素治疗,对比三组患者二次宫腔探查情况、月经情况以及妊娠结局情况等。结果第一部分,?2检验结果显示年龄、初潮年龄、病程、文化程度、产次、孕期感染史、子宫内膜息肉电切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人工流产次数、诊断刮宫史、二次清宫史、子宫粘膜下肌瘤手术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显示人工流产次数(OR=2.617,P=0.020)、诊断刮宫史(OR=4.965,P=0.020)、二次清宫史(OR=4.629,P=0.010)为中重度粘连患者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于人工流产次数为多分类自变量,因此进行了分类协变量处理,将人工流产次数2次、3次、≥4次分别与人工流产次数≤1次比较,结果显示随着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加,中重度粘连的风险也在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加是中重度粘连患者的危险因素。同时有诊断刮宫病史、有二次清宫病史也是中重度粘连患者的危险因素。即人工流产次数多、有诊断刮宫病史、有二次清宫病史是中重度粘连发生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A、B、C组,三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来院复查,行宫腔镜检查观察宫腔粘连情况及月经改善情况,三组治疗3个月后宫腔形态情况比较,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843,P=0.020)。两两比较,检验水准α1=0.017(0.05/3),A组与B组比较,?2=4.232,P=0.040(P>0.017)。B组与C组比较,?2=0.757,P=0.384(P>0.017)。A组与C组比较,?2=7.911,P=0.005(P<0.017)。三组治疗3个月后月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0.314,P=0.006)。两两比较,检验水准α1=0.017,A组与B组比较,?2=5.147,P=0.023(P>0.017)。B组与C组比较,?2=1.244,P=0.265(P>0.017)。A组与C组比较,?2=10.467,P=0.001(P<0.017)。随访资料中有妊娠意愿、未进行避孕措施且宫腔未粘连的患者,A组患者40例,妊娠25例,未妊娠15例。B组患者36例,妊娠15例,未妊娠21例。C组患者34例,妊娠10例,未妊娠24例。三组治疗2年后妊娠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425,P=0.015)。两两比较,检验水准α=0.017,A组与B组比较,?2=3.299,P=0.069(P>0.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2=1.144,P=0.285(P>0.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比较,?2=8.072,P=0.004(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子宫内有创操作增加子宫粘连发生的危险。2中、重度粘连患者TCRA术后辅助治疗3个月后宫腔粘连情况及月经情况有一定改善,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作用更明显。3 TCRA术后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改善生育情况,2年内妊娠方面,TCRA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透明质酸钠+口服雌孕激素辅助治疗优于TCRA术后放置透明质酸钠+口服雌孕激素辅助治疗。图0幅;表9个;参83篇。

胡梦楚[10](2019)在《生化养血方(膏)促进无痛人工流产术后恢复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自制膏方生化养血方(膏)对无痛人流术后阴道流血、腹痛、子宫内膜修复、宫腔异常、生殖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月经恢复等情况的临床疗效,评价生化养血方(膏)对人流术后机体及子宫恢复的影响,从而为进行无痛人流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防治提供相关临床研究证据,规范用药,明确适应证。方法:病例来源于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日间手术室及妇科门诊自愿行无痛人流术的术后病人,符合入选标准,除外排除标准、剔除标准、终止研究标准,且自愿加入临床观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对象共80例。根据其实际使用的药物(研究者不干预患者用药)分为两组:对照组:头孢呋辛酯片+奥硝唑片+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明);观察组:头孢呋辛酯片+奥硝唑片+生化养血膏。所有患者均从手术当天开始服药,其中抗生素服用时间为3天,生化养血方、优思明各服用21天。随访并如实记录观察对象术后阴道流血量、流血时间、腹痛持续时间、腹痛程度、首次月经复潮情况、术后第21天复查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子宫附件彩超结果(包括子宫内膜厚度、有无宫腔残留、积血)、尿妊娠试验结果,及患者观察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术后阴道流血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阴道流血量、术后腹痛持续时间、术后腹痛程度VAS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3周白细胞数、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异常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血红蛋白量差值比较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第3周尿妊娠试验结果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首次月经复潮时间,观察组术后月经复潮时间较对照组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中,观察组有3例腹泻;对照组有3例异常阴道流血,2例乳房胀,1例恶心;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养血方(膏)在减少人流术后阴道流血量,缓解术后腹痛,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等效果方面可媲美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明)。在改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及术后月经复潮的情况上,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明)的临床效果相对优于生化养血方(膏)。药物的不良反应数目上,生化养血方(膏)明显少于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明)。生化养血方(膏)联合抗生素能促进术后的恢复,对人工流产术的预防治疗有效,从而有利于减少人流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二、人工流产术后宫颈宫腔粘连10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流产术后宫颈宫腔粘连1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调肾通络方防治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及其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调肾通络方防治IUA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IUA纤维化程度及与TGF- β1/Smads信号通路的相关性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动物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细胞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综述 宫腔粘连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术后再发粘连防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临床病例观察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2)补肾活血方联合雌孕激素疗法在宫腔粘连TCRA术后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宫腔粘连西医诊断标准
        1.2.2 宫腔粘连中医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脱落、中止及剔除标准
    1.4 观察指标及标准
        1.4.1 宫腔粘连程度分级
        1.4.2 月经量评定
        1.4.3 中医证候积分
        1.4.4 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动脉血流PI、RI
        1.4.5 宫腔恢复率
        1.4.6 妊娠率
        1.4.7 总体疗效
        1.4.8 安全性评价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2.1 手术治疗
        2.2.2 对照组
        2.2.3 观察组
        2.2.4 药物来源
3.数据处理及统计学方法
4.结果
    4.1 治疗前结果
        4.1.1 年龄分布
        4.1.2 宫腔操作次数分布
        4.1.3 宫腔粘连的程度分级
    4.2 治疗后结果比较
        4.2.1 月经量
        4.2.2 中医证候积分
        4.2.3 子宫内膜厚度
        4.2.4 子宫动脉血流PI、RI
        4.2.6 宫腔恢复率
        4.2.7 妊娠率
        4.2.8 总体疗效
        4.2.9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中医对宫腔粘连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分析
        2.2 治疗方法
    3 西医对宫腔粘连的认识
        3.1 发病机制
        3.2 最新治疗进展
    4 补肾活血方的组成意义
        4.1 组方
        4.2 方义
        4.3 药理作用
    5 对本次临床研究的评价
        5.1 治疗前基本情况分析
        5.2 月经量的比较分析
        5.3 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分析
        5.4 宫腔恢复率的比较分析
        5.5 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PI、RI的比较分析
        5.6 妊娠率的比较分析
        5.7 总体疗效的比较分析
    6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宫腔粘连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低频电刺激联合补肾活血丸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复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注释
引言
历史回顾
1.研究对象与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诊断标准
    1.3 病例标准
    1.4 观察指标
2.研究用药品、试剂与器材
    2.1 主要实验药物
    2.2 主要实验设备
    2.3 主要实验试剂
3.研究方法
    3.1.终止妊娠
    3.2 低频电刺激治疗
    3.3 药物干预
    3.4 HSP70、HSP90测定
    3.5 统计分析
    3.6 病例入组情况
4.结果
5.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4)生化汤联合仿生物电刺激疗法对人工流产术后恢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术前准备
    2.3 人工流产术
    2.4 术后观察
    2.5 术后治疗
    2.6 观察指标
    2.7 统计方法
3.研究结果
    3.1 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临床症状比较
    3.3 超声下内膜值比较
    3.4 术后月经复潮比较
    3.5 术后宫腔积液、粘连发生率比较
讨论
    1.西医对人工流产并发症的认识
        1.1 子宫内膜的生理及病理发生机制
        1.2 人工流产术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
    2.中医对人工流产并发症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治则治法
    3.生化汤的组方分析
        3.1 生化汤于人流术后应用的立论基础
        3.2 方药分析
    4.仿生物电刺激
        4.1 生物电
        4.2 仿生物电刺激应用于人流术后
    5.研究结果分析
    6.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综述
        生化汤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仿生物电刺激在妇产科疾病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二 表格
致谢

(5)不同措施预防稽留流产清宫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引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病例排除标准
    2.3 研究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方法
    2.6 附图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的比较
    3.2 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腹痛持续时间的比较
    3.3 术后月经复潮时间、子宫内膜恢复情况比较
    3.4 月经恢复情况
    3.5 宫腔粘连发生情况比较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旋动式人工流产器联合湿化后米索前列醇片在人工流产中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1.2.2 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宫颈扩张情况
    2.2 术中疼痛情况
    2.3 术中出血量
    2.4 妊娠组织物残留
    2.5 术后出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月经量情况比较
    2.6 2组患者宫颈管或宫腔粘连情况
3 讨论

(7)人工流产术后继发闭经的诊治流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
    1.1 子宫颈/宫腔粘连
    1.2 子宫内膜过薄
    1.3 HPO轴功能失调
    1.4 漏吸
    1.5 再次妊娠
2 临床表现
    2.1 子宫粘连
    2.2 子宫内膜过薄
    2.3 HPO轴功能失调
    2.4 漏吸
    2.5 再次妊娠
3 诊断流程及检查
    3.1 病史
    3.2 妊娠试验
    3.3 超声检查
    3.4 激素检查
    3.5 其他检查
4 治疗
    4.1 器质性病变的治疗
        4.1.1 粘连
        4.1.2 子宫内膜过薄
        4.1.3 漏吸
        4.1.4 继发妊娠
        4.1.5 预防再粘连
        4.1.6 促进内膜再生修复
    4.2 功能性病变的治疗
        4.2.1 卵巢储备功能减低、POF
        4.2.2 高催乳素血症
        4.2.3 下丘脑性闭经
        4.2.4 E2正常或略升高,伴P不高
5 预防

(8)球囊子宫支架联合宫内节育器预防宫腔再粘连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本文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一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1.研究对象
        2.仪器及药物
    (二)研究方法
        1.治疗方法
        2.观察指标
    (三)统计学分析
二 结果
    (一)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
        1.基本信息比较
        2.三组患者宫腔操作情况比较
        3.研究对象主要就诊原因比较
    (二)三组患者治疗后宫腔粘连情况
    (三)三组患者手术前后AFS评分
    (四)三组患者TCRA术后月经量变化
    (五)三组患者术后月经期时间改变
    (六)三组患者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
    (七)安全性分析
三 分析与讨论
    (一)IUA形成原因分析
    (二)IUA主要临床症状
    (三)IUA的治疗
    (四)TCRA术后再粘连预防
    (五)宫腔粘连的预防
    (六)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9)TCRA术+辅助治疗对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1 病例来源
        1.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1.3 器材与药品
        1.1.4 观察指标
        1.1.5 资料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宫腔粘连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1.2.2 中重度粘连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1.2.3 中重度粘连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1.3 讨论
        1.3.1 宫腔粘连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1.3.2 中重度IUA患者TRCA术后不同辅助治疗的比较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宫腔粘连研究现状及TCRA术后预防再粘连的研究进展
    2.1 宫腔粘连的研究现状
        2.1.1 宫腔粘连的概述
        2.1.2 宫腔粘连的分类方法与评价
        2.1.3 宫腔粘连诊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2.2 TCRA术后预防再粘连的研究进展
        2.2.1 TCRA术后处理
        2.2.2 TCRA术后再粘连对生殖的影响
    2.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生化养血方(膏)促进无痛人工流产术后恢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人流术后并发症的认识及防治
        1.1.1 近期并发症的认识及防治
        1.1.2 远期并发症的认识及防治
    1.2 中医学对人流术后诸症的认识及防治
        1.2.1 中医学对人流术后诸症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1.2.2 中医对人流术后诸症防治的研究现状
    1.3 中医膏方的认识与临床应用
        1.3.1 膏方的定义与历史沿革
        1.3.2 膏方的用药特点与制定原则
        1.3.3 膏方的制作与服用
        1.3.4 膏方在妇科领域的临床应用
        1.3.5 生化养血方(膏)的组方分析
    1.4 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明)相关文献研究
        1.4.1 屈螺酮炔雌醇片主要成分、作用及临床应用
        1.4.2 屈螺酮炔雌醇片用法及药物不良反应
        1.4.3 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明)在人工流产术后的应用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设计
        2.1.2 研究对象选择
        2.1.3 治疗方案
        2.1.4 观察指标
        2.1.5 统计方法
    2.2 统计分析及结果
        2.2.1 一般资料
        2.2.2 术后阴道流血情况比较
        2.2.3 术后腹痛情况的比较
        2.2.4 术后第3周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2.2.5 术后第3周B超提示宫腔异常(残留、积血等)情况比较
        2.2.6 术后第3周尿妊娠结果的比较
        2.2.7 术后第3周白细胞计数
        2.2.8 术后第3周血红蛋白量与术前差值比较
        2.2.9 术后首次月经复潮情况
        2.2.10 服用药物不良反应的比较
第三章 讨论
    3.1 中医学对人流术及术后恢复的认识
        3.1.1 人流术后主要病机在于冲任损伤、气血失调
        3.1.2 中医对人流术后恢复的认识
    3.2 生化养血方(膏)的组成与功效
    3.3 生化养血方(膏)对人流术后恢复的影响
        3.3.1 生化养血方(膏)对人流术后阴道流血情况的影响
        3.3.2 生化养血方(膏)对人流术后腹痛情况的影响
        3.3.3 生化养血方(膏)对人流术后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恢复情况的影响
        3.3.4 生化养血方(膏)对人流术后子宫腔恢复情况的影响
        3.3.5 生化养血方(膏)对人流术后第3周尿妊娠结果的影响
        3.3.6 生化养血方(膏)对人流术后月经复潮情况的影响
        3.3.7 生化养血方(膏)药物不良反应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四、人工流产术后宫颈宫腔粘连10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调肾通络方防治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及其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D]. 牛红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补肾活血方联合雌孕激素疗法在宫腔粘连TCRA术后的应用[D]. 余小莹.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低频电刺激联合补肾活血丸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复旧的影响[D]. 陈嫚.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生化汤联合仿生物电刺激疗法对人工流产术后恢复的临床观察[D]. 杨莹.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不同措施预防稽留流产清宫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观察[D]. 彭莹. 南华大学, 2020(01)
  • [6]旋动式人工流产器联合湿化后米索前列醇片在人工流产中的效果观察[J]. 李丽萍. 实用医技杂志, 2020(04)
  • [7]人工流产术后继发闭经的诊治流程[J]. 顾向应,张雪松,赵晓徽,吴尚纯.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02)
  • [8]球囊子宫支架联合宫内节育器预防宫腔再粘连的临床疗效观察[D]. 顾美玲.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1)
  • [9]TCRA术+辅助治疗对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D]. 王玉欣.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10]生化养血方(膏)促进无痛人工流产术后恢复的临床观察[D]. 胡梦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人工流产后宫颈粘连10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