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T管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胆瘘的护理

双T管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胆瘘的护理

一、双T型管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胆瘘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宇[1](2020)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型管拔除的最佳时间及影响因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病区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总管切开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T型管引流术的104例病人资料,分析不同拔管时间(3~4周、≥4周且≤6周、>6周)拔管前基本情况,拔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因素,找出最适宜的拔管时间和有可能减少带管时间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防止并发症,尽可能减少T型管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方法 收集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病区行LC+LCBDE+T型管引流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人资料,并排除肝功能C级、终末期胆道结石的病人。按照拔除T型管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3~4周组(A组)、≥4周且≤6周组(B组)及>6周组(C组),同时整理各组病人的相关病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若方差齐,差异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若方差不齐或非正态分布,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R)]描述,差异检验则应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事后两两比较法。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构成比和率的差异检验采用R×C表的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Bonferroni校正法。检验水平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三组间不同拔除T型管时间的影响因素,根据实际分组情况,选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平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各组间不同统计量的比较,结合临床知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一共纳入104例病人,其中术后肝内胆管残余结石4例,将其排除后分为A组(14例)、B组(43例)、C组(43例)。三组统计量之间没有完全的正态分布,故计量资料应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三组间病人的一般情况中年龄和脂肪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11),其余各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得出:年龄:A、C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校正=0.001),A、B两组间和B、C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校正=0.065,P校正=0.043);脂肪肝:A、C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isher=0.010),A、B两组间和B、C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Fisher=0.053,P校正=0.501)。三组间不同统计量之间的比较显示:术者、术后低蛋白血症、T型管总引流量、T型管夹闭时间以及总费用5个项目中,三组整体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7,P<0.001,P=0.006,P=0.023),其余各项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得出:术者(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A、C两组间和B、C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校正=0.005,P校正<0.001),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isher=0.634);术后低蛋白血症:B、C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校正=0.011),A、B两组间和A、C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Fisher=0.391,PFisher=0.5 1 1);T型管总引流量:A、B两组间,A、C两组间及B、C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校正=0.002,P校正<0.001,P校正=0.004);T型管夹闭时间:A、C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校正=0.002),A、B两组间和B、C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校正=0.090,P校正=0.051);总费用:A、B两组间,A、C两组间及B、C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校正=0.634,P校正=0.033,P校正=0.018)。进一步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其中年龄、T型管总引流量、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09,P<0.001),其余各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后3~4周拔除T型管是安全的,对于高龄、T型管引流量多、低蛋白血症的病人可适当延长至6周拔管。图[0]幅;表[6]个;参[111]篇。

郑楷炼,时霄寒,王斐,白思嘉,郭世伟,刘仁东,张怡杰,金钢[2](2017)在《改良胆肠内支撑外引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细口径胆肠吻合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细口径胆肠吻合使用改良的T管支撑引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胰腺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胆管直径<8 mm、胰管直径正常的166例病人资料,其中81例病人采用改良的T管支撑引流胆肠吻合(改良组),85例病人采用直接胆肠吻合(常规组),比较分析两组胆瘘、胰瘘发生率及其他手术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改良组病人在术后胰瘘、胆瘘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改良的T管支撑引流胆肠吻合操作简便,在降低胰瘘、胆瘘发生率方面有优势,同时存在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及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等优点,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胆肠吻合的一种有效的改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进军[3](2016)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胃肠吻合口瘘、胆肠吻合口瘘、胆管炎等共计二十种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PD术后重要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为今后临床施行PD时提供技术决策的依据,能够对今后临床术前准备及术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肝胆外科1999年12月至2015年1月49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选择患者年龄、性别、胆道手术史、腹腔手术史等48项可能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观察因素,以手术后12天内是否发生胃肠吻合口瘘、胆肠吻合口瘘等20种并发症为因变量,对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对于有统计意义的变量再引入二分类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1.术中是否输注血浆是PD术后胃肠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2.胆总管直径较小是PD术后胆肠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患者既往有肝硬化病史及胰管未引流是PD术后胆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术中未输血浆是PD术后肺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5.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是PD术后肺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6.术前ASA评分较高、高血压病史、男性是PD术后腹腔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7.术前减黄(术前行胆道外引流)者、术后ALB较低、术后CHE较低、术后PT%较高、术后PT较长、胰管支撑管长度较长、胰管直径较小、诊断为胆管癌是PD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8.术后CHE较低、男性是PD术后肝脓肿发生的危险因素。9.无观察因素是PD术后肝衰发生的危险因素。10.未进行术前减黄、术前TBIL较高是PD术后呼衰发生的危险因素。11.患者既往有胆管手术史、术前减黄(胆道外引流)、术前CHE较低、术后应用激素、术后ALB较低、术后CHE较低、术后PT延长均是PD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12.男性、术中失血较多、术中输血均是PD术后肾衰发生的危险因素。13.无观察因素是PD术后胃肠吻合口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14.年龄、术后应用生长抑素是PD术后胃瘫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5.女性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是PD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危险因素。16.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及术后CHE较低是PD术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7.患者有糖尿病是PD术后心功能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8.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诊断为胆管癌是PD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19.无观察因素是PD术后胰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0.患者有肝硬化病史、术前总胆红素较高是PD术后应激性溃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风险仍然较高,感染、胃瘫、胰瘘、胆瘘及出血仍然是PD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术前注意患者的营养等一般状况、化验指标,术中注意胰肠吻合方式、各种吻合口的处理,术后严密的观察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有助于减少PD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张玮[4](2016)在《年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行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年龄是否独立作为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可行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5年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病例,按年龄<50岁,50岁≤年龄<60岁,60岁≤年龄<70岁,70岁≤年龄<75岁,75岁≤年龄<80岁,年龄≥80岁分为6组,对6组患者的术前伴随疾病、腹部手术史、术前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以及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死亡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数据中,麻醉ASA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术前伴随疾病、心衰、呼衰、术后住院天数、胃排空延迟(Delayed gastric emptying,DGE)具有统计学差异,胰瘘、术后出血、死亡率等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不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应对术前伴随疾病进行严格评估。

陈坤月,车梅芳[5](2015)在《2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2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经过围手术期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主要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引流管护理,2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患者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引流管护理等方面的经验进行分析探讨,查找不足,持续改进护理方法,杜绝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增加了疗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

房崇亮[6](2014)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9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于1935年首先由Whipple等人提出,是治疗胰头癌、中下段胆管癌、壶腹周围癌、十二指肠癌等的恶性疾病,某些顽固的慢性胰腺炎病例以及其他引起梗阻性黄疸的良恶性疾病的经典复杂术式。因其手术操作范围大、涉及多个重要脏器、操作步骤复杂、手术时间长,虽然它经过了百余年的不断改进、完善和发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仍有很高的术后早期死亡率、术后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且术后生存期较短。本文回顾性分析2005.7-2010.7我中心进行的19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历资料,了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研究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术后早期死亡率、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了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对该中心2005年7月~2010年7月5年间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临床症状、慢性合并症、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以及术后病理学相关指标之间总体并发症和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本研究共收集199位实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的病例资料。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3.2%(86/199),在所有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中为单一并发症的有54.7%(47/86),发生2种及2种以上的并发症的有45.3%(39/86)。主要并发症的发率从高至低依次为腹腔感染19.6%(39/199)、胆瘘10.1%(20/199)、胰瘘9.0%(18/199)、胃瘫9.0%(18/199)、刀口问题9.0%(18/199)、腹腔出血5.5%(11/199)、肺部感染3.5%(7/199)、消化道出血3.0%(6/19)。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组内比较,通过卡方检验,CA125阴性者12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1.1%,CA125阳性者20例,并发症发生率7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8,P=0.017<0.05),即CA125阳性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前白蛋白水平低于35g/L组与大于或等于35g/L组相比,术后胰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07);估计术中失血量不同水平(<500ml与≥500ml)之间术后腹腔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5);手术持续时间(≤5h与>5h)、术前CA125水平(阴性与阳性)、胆瘘(否与是)、胰瘘(否与是)以及腹腔出血(否与是)可影响腹腔感染发生率,其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0、0.029、0.0001、0.002和0.008)。研究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种类多,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高,可明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死亡率较高,主要死亡原因为腹腔出血及肺部感染。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可增加PD术后发生胰瘘的风险。手术时间超过5小时,术后并发胰瘘、胆瘘及腹腔出血与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呈正相关。术中估计出血量大,术后发生腹腔出血的可能性高。

张煜,杜立学,吴武军,胡海田,张智勇,仵晓荣[7](2012)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2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 duodenectomy,PD)目前仍是胰头癌、总胆管下段癌、壶腹部及部分十二指肠恶性肿瘤首选的手术方法。但其各种手术相关并发症高达28%~38%[1,2],许多因素均可能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疗效产生影响。在此,对我科近年来施行的52例PD的临床疗效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31~82岁,平均52.5岁。起病至就诊时间1周~2年。

刘婷,张灿[8](2011)在《胰十二指肠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资料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胰瘘、胆瘘5例,腹腔内感染3例,切口感染1例,延迟愈合3例,术后胃排空障碍2例,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陈红兵,刘春燕,王生祥,周丽霞,苏发德,王吉胜,陶积春,张金伟[9](2010)在《Child法改良技术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Child法改良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把近5年胰头及壶腹周围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Child法改良组(22例),一组为传统Child法对照组(17例),比较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术后3~5(平均4)天胃肠功能恢复,4~6(平均5)天后可通过营养管及经口进流食,5~7(平均6)天拔除腹腔引流管(除胰瘘外);仅1例术后发生小量胰瘘,1例发生碱性反流性胃炎;住院时间12~16(平均14)天。对照组术后5~7天胃肠功能恢复,6~8天后可通过营养管及经口进流食,22~40(平均31)天拔除T型管;切口感染1例,肠瘘1例;住院时间14~40(平均27)天。结论 Child法改良技术在PD中应用具有术后恢复快、腹腔引流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李良秀[10](2010)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例围术期护理》文中指出对1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患者均顺利出院。认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呼吸、循环状况,密切观察有无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控制血糖,加强营养支持和基础护理,有利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顺利康复。

二、双T型管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胆瘘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T型管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胆瘘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型管拔除的最佳时间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及相关定义
        1.2.1 病例纳入标准
        1.2.2 一般资料
        1.2.3 相关定义
    1.3 围手术期管理及术后拔除T型管过程
        1.3.1 术前常规准备
        1.3.2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手术过程
        1.3.3 T型管拔除过程
    1.4 研究过程
    1.5 结果
        1.5.1 病人分配情况
        1.5.2 病人一般情况的比较
        1.5.3 三组间不同统计量的比较
        1.5.4 三组间不同拔管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1.6 讨论
    1.7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方案的临床进展
    2.1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危害
    2.2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方法
    2.3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非手术治疗方案
    2.4 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2.5 腹腔镜的临床应用
        2.5.1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2.5.2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取石术
        2.5.3 单孔腹腔镜的应用
    2.6 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2.6.1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内镜逆行下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2.6.2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内镜逆行下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
        2.6.3 Spy Glass系统
    2.7 胆道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2.7.1 经皮经肝胆道镜
        2.7.2 经口胆道镜
        2.7.3 经鼻胆道镜
    2.8 三镜联合技术
    2.9 塑料支架置入术
    2.10 其他手术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2)改良胆肠内支撑外引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细口径胆肠吻合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传统的胆肠吻合
        1.2.2 改良T管支撑引流的胆肠吻合
    1.3 研究方法
        1.3.1 观察指标
        1.3.2 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标准
    1.4 随访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2 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及血清胆红素水平
    2.3 术后远期并发症及预后
3 讨论

(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研究内容
    1.1 对象和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手术方法
        1.1.3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胃肠吻合口瘘
        1.2.2 胆肠吻合口瘘
        1.2.3 胆管炎
        1.2.4 肺感染
        1.2.5 肺栓塞
        1.2.6 腹腔出血
        1.2.7 腹腔感染
        1.2.8 肝脓肿
        1.2.9 肝功能衰竭
        1.2.10 呼吸衰竭
        1.2.11 伤口感染
        1.2.12 肾功能衰竭
        1.2.13 胃肠吻合口梗阻
        1.2.14 胃瘫综合征
        1.2.15 下肢静脉血栓
        1.2.16 消化道出血
        1.2.17 心脏衰竭
        1.2.18 胰肠吻合口瘘
        1.2.19 术后胰腺炎
        1.2.20 应激性溃疡
    1.3 讨论
        1.3.1 胃肠吻合口瘘
        1.3.2 胆肠吻合口瘘
        1.3.3 胆管炎
        1.3.4 肺感染
        1.3.5 肺栓塞
        1.3.6 腹腔出血
        1.3.7 腹腔感染
        1.3.8 肝脓肿
        1.3.9 肝功能衰竭
        1.3.10 呼吸衰竭
        1.3.11 伤口感染
        1.3.12 肾功能衰竭
        1.3.13 胃肠吻合口梗阻
        1.3.14 胃瘫综合征
        1.3.15 下肢静脉血栓
        1.3.16 消化道出血
        1.3.17 心脏衰竭
        1.3.18 胰肠吻合口瘘
        1.3.19 术后胰腺炎
        1.3.20 应激性溃疡
        1.3.21 另附说明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4)年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与收集
    2. 方法
    3. 质量控制
    4. 资料的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术前及术中观察指标
    2 各年龄段患者术后情况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5)2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综合护理
        1.3.1 术前护理
        1.3.1. 1 心理护理
        1.3.1. 2 术前准备
        1.3.2 术后护理
        1.3.2. 1 常规护理
        1.3.2. 2 术后各种管道的护理
        1.3.2. 3 术后并发症发生的观察和护理
        1.3.2. 4 营养支持的护理
2 结果
3 讨论

(6)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式
    1.3 围手术期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合理处理胰腺残端, 提高吻合技术
    3.2 减少吻合口局部肠管积液, 降低旷置空肠袢内压, 减轻吻合口压力
    3.3 吻合口周围充分引流, 严密观察引流情况
    3.4 抑制消化液分泌, 加强支持营养

(8)胰十二指肠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2 术后一般护理
    2.3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9)Child法改良技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Child法改良技术要点
    2.1 Child法胰肠端端套入吻合, 胰管支撑内引流
    2.2 胆肠端侧吻合, 胆管支撑内引流
    2.3 胃空肠吻合
    2.4 腹腔引流
    2.5 术后处理
3 传统Child法技术要点
4 结果
5 讨论

(10)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例围术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围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2.1.2 术前评估
        2.1.3 术前准备
    2.2 术后护理
        2.2.1 制定护理计划
        2.2.2 呼吸、循环系统监测
        2.2.3 凝血功能的监测
        2.2.4 吻合口瘘的观察与护理
        2.2.5 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2.2.6 PICC护理
        2.2.7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2.2.8 加强营养支持和基础护理

四、双T型管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胆瘘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型管拔除的最佳时间及影响因素[D]. 王宇.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2]改良胆肠内支撑外引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细口径胆肠吻合中的应用[J]. 郑楷炼,时霄寒,王斐,白思嘉,郭世伟,刘仁东,张怡杰,金钢.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02)
  • [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D]. 李进军.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3)
  • [4]年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行性分析[D]. 张玮.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0)
  • [5]2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探讨[J]. 陈坤月,车梅芳. 中国医学创新, 2015(05)
  • [6]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9例临床分析[D]. 房崇亮. 山东大学, 2014(11)
  • [7]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2例临床分析[J]. 张煜,杜立学,吴武军,胡海田,张智勇,仵晓荣. 肝胆外科杂志, 2012(01)
  • [8]胰十二指肠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J]. 刘婷,张灿.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04)
  • [9]Child法改良技术的临床研究[J]. 陈红兵,刘春燕,王生祥,周丽霞,苏发德,王吉胜,陶积春,张金伟. 卫生职业教育, 2010(23)
  • [10]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例围术期护理[J]. 李良秀. 齐鲁护理杂志, 2010(20)

标签:;  ;  ;  ;  ;  

双T管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胆瘘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