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血肿术后脑梗死15例诊治分析

硬膜外血肿术后脑梗死15例诊治分析

一、硬脑膜外血肿术后继发脑梗死15例诊治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孔丽娜[1](2021)在《颅脑损伤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创伤性脑梗死(PTCI)是颅脑损伤(TBI)最严重的继发性损伤之一,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TBI患者预后,对患者生命、生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规影像学表现滞后、实验室检验结果混杂因素较多,无法对PTCI做出及时、准确诊断。本文探讨颅脑损伤继发创伤性脑梗死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循证依据。期望能指导临床对颅脑损伤继发创伤性脑梗死进行合理评估、防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颅脑损伤入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继发创伤性脑梗死,分为PTCI组和non-PTCI组,研究其性别、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多发伤、脑疝形成、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脑干损伤、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肺部感染、糖尿病、吸烟、饮酒、低血压、发热、血小板数量、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评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压积以及住院期间应用脱水药物时间、出入量平衡、是否手术治疗等相关因素,使用SPSS26.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共有29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32例(80%),因交通事故受伤者133例(45.9%),死亡人数为34人(1.7%),平均年龄为49岁(39-62岁),入院GCS评分均值为11分(8-14分),确诊为创伤性脑梗死者19例(7.0%)。PTCI组死亡率和不良预后较non-PTCI组显着增加(P<0.01);经单因素风险分析提示入院时GCS评分、脑疝形成、硬膜下血肿、肺部感染、发热、脱水药物使用时间、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是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PTCI组和non-PTCI组在性别、年龄、多发伤、脑挫裂伤、脑干损伤、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糖尿病、吸烟、饮酒、低血压、纤维蛋白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评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压积以及出入量平衡、是否手术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硬膜下血肿(P=0.006,OR=1.50,95%CI:1.039~1.585)、脱水治疗时间(P=0.005,OR=5.19,95%CI:4.329~5.820)及血小板计数的降低(P=0.024,OR=0.600,95%CI:0.148~0.875)是创伤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TCI组与non-PTCI组出院时预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模型系数的混合检验(χ2=41.064,P<0.01)、霍斯默-莱梅肖检验(χ2=11.970,P=0.153)及ROC曲线检验(AUC=0.902,P<0.01,95%CI:0.838~0.966),提示模型的拟合优度高、辨识度好。结论:入院时GCS评分、脑疝形成、硬膜下血肿、肺部感染、发热、脱水药物使用时间、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是TBI继发PTCI的相关危险因素,其中硬膜下血肿、脱水药物使用时间及血小板计数是TBI继发PTCI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如果发现难以用现有诊断完全解释的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时,应关注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可能,以提高患者的预后。

童燕翔,林驰,汤进伟,陈晓鹏[2](2021)在《亚高原地区颅脑创伤继发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亚高原地区颅脑创伤继发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2月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0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的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诊断脑梗死。出院和门诊随访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其中Ⅳ~Ⅴ级为预后良好,Ⅰ~Ⅲ级为预后不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颅脑创伤继发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 260例患者中,继发性脑梗死13例(5.0%),包括大面积脑梗死7例(2.7%)。13例继发性脑梗死的患者中,出院时GOS评级Ⅴ级3例,Ⅳ级1例,Ⅲ级5例,Ⅰ级(死亡)4例。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12个月;至末次随访,6例为预后良好,3例为预后不良。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合并脑疝、昏迷及手术治疗是亚高原地区颅脑创伤继发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均P<0.05),而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颅脑损伤情况、入院合并基础疾病、颅内感染、血红蛋白(Hb)≥160 g/L以及Hb<110 g/L等因素均非继发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昏迷是继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4.818,95%CI:1.225~18.954,P=0.024)。结论入院时昏迷的亚高原地区颅脑创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风险增加。

刘海兵[3](2021)在《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微循环和静脉循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微循环和静脉循环的DSA研究目的1.DSA检测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颅高压患者微循环、静脉循环时间,损伤局部静脉回流障碍、假性血管瘤与脑损伤进展是否有相关性。2.研究TBI后颅高压患者脑微循环及静脉循环时间与皮层大静脉数量、直径的相关性。3.探讨TBI后ICP升高,CCT改变可能存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阐述TBI对颅内循环系统产生的影响。方法1.选取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5例作为试验组A,选取以脑挫裂伤损伤为主的患者18例作为试验组B,选取颅内未破裂动脉患者19例作为对照组C;利用DSA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脑动静循环时间(Cerebral Circulation time,CCT)、动脉期时间(T1)、微循环时间(Microvascular cerebral circulation time,MCCT,T2)、静脉循环时间(Venous cerebral circulation,VCCT)及皮质静脉的显影特征;由介入室两名主治医生测量计算皮层静脉数量,近桥静脉部测量皮层静脉直径,并计算总和;脑挫裂伤区域局部放大造影,观察是否存在外伤性血管瘤、静脉血栓;并定期复查头颅CT,统计分析存在外伤性血管瘤、静脉血栓与TBI进展是否有相关性。结果:1.TBI后颅内高压患者,颅内微循环、静脉循环时间明显延长;颅内微循环、静脉循环时间与TBI患者皮层静脉数量及总直径有密切关系,呈负相关;颅内微循环、静脉循环时间损伤侧明显比对侧延长。结论:TBI后颅内高压患者,颅内微循环、静脉循环时间明显延长;颅内微循环、静脉循环时间与TBI患者皮层静脉数量及总直径有密切关系,呈负相关;颅内微循环、静脉循环时间损伤侧明显比对侧延长。第二部分脑挫裂伤灶周围水肿区大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目的观察皮层大静脉区域与非皮层大静脉区域脑挫裂伤继发性脑水肿体积的差异。方法选取外侧裂静脉、Labbé静脉、Trolard静脉区域脑挫裂伤患者47例作为静脉组,选取其他部位脑挫裂伤患者66例作为非静脉组。回顾性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临床及影像资料(GCS评分、年龄、性别、外伤类型、影像图像、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于入院后第6h、1d、3d、5d复查头颅CT(荷兰Philips Brilliance256层螺旋CT扫描仪,以听眉线为扫描基线,扫描范围自颅顶至颅底。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300 m A,层厚5mm,层距5mm),将头颅CT数据导入3D slicer软件计算脑损伤及水肿体积,并同时分别记录伤后6h内和第5d的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D-二聚体(D-dimer,D-D)指标,如病情进展并达到手术指征者不进行相关比较。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水肿体积比率的差异性。结果应用3D Slicer软件计算脑挫伤及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体积,伤后第5d外侧裂静脉、Labbé静脉、Trolard静脉区域脑挫裂伤周围水肿体积比率高于非静脉区域脑挫裂伤周围水肿的比率,有明显差异常性,P<0.05;在引起脑水肿物理与化学因素基本相同情况下,影响水肿最大的因素可能是不同部位的微循环及静脉循环。结论应用3D Slicer软件计算脑挫伤及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体积,伤后第5d外侧裂静脉、Labbé静脉、Trolard静脉区域脑挫裂伤周围水肿体积比率高于非静脉区域脑挫裂伤周围水肿的比率,有明显差异常性,P<0.05;在引起脑水肿物理与化学因素基本相同情况下,影响水肿最大的因素可能是不同部位的微循环及静脉循环。第三部分急性硬膜下血肿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术前影像资料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术中脑膨出与硬膜下血肿厚度、中线偏移距离、CT值、环池受压、侧脑室受压等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01-2020.01创伤性硬膜下血肿急诊手术51例病人,术中脑膨出病人18例列为A组,术中未膨出病人33例列为B组。测量CT平扫基底节层面、半卵圆中心层面两个层面前中后三条均分线上灰质、白质的CT值(灰质测量处离颅骨内板内侧面或血肿内侧面10mm,白质测量处离灰质测量处15mm,测最面积约5mm2,如遇血肿或脑池脑沟结构,测量处可移动)、上矢状窦后1/3段轴位点(能充分辨认矢状窦)。根据术前头颅CT,准确测量中线移离距离(中线结构偏离最大层面到中线位置的水平距离),颅内血肿厚度(中线偏离侧血肿最厚层面,血肿皮层缘到颅骨内板缘的最大水平距离),并计算偏移距离与血肿厚度比值、计算偏移长度与血肿厚度差值。同时分析环池受压分级、侧脑室受压计分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探讨术中脑膨出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未膨出组患者硬膜下血肿厚度、血肿量稍大于膨出组,但无统计意义;膨出组中线结构移位明显大于未膨出组,且有统计意义;硬膜下血肿厚度与中线偏移距离差值,未膨出组明显大于膨出组,且有统计意义;术前上矢状CT值与术中急性脑膨出呈正相关性,基底核区层面CT值与与术中急性脑膨出呈负相关性。结论B组(未膨出组)患者硬膜下血肿厚度、血肿量稍大于A组(膨出组),但无统计意义;A组中线结构移位明显大于B组,且有统计意义;硬膜下血肿厚度与中线偏移距离差值,B组明显大于A组,且有统计意义;硬膜下血肿厚度与中线偏移距离比值,A组大于B组,但无统计意义;术前上矢窦CT值越高,发生术中急性脑膨出可能性越大,术前基底核层面灰质、白质的CT值越低,发生术中急性脑膨出可能性越大。环池受压Ⅴ级患者及侧脑室受压评分3分患者均发生术中急性脑膨出。

李景周[4](2019)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术后脑膨出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重型颅脑损伤(sTBI)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均非常高,外科手术仍是抢救sTBI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尽早解除占位、有效降低颅内压是治疗sTBI的关键。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快速降低sTBI患者颅内压,具有暴露范围广、减压充分、止血方便、利于脑疝复位、术后顺利度过脑水肿高峰期等优点,已成为公认的挽救sTBI患者生命的标准术式。本文对比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和常规骨瓣开颅术对sTBI的治疗效果,旨在为外科医生救治sTBI患者提供参考。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sTBI的疗效,并分析术后脑膨出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sTBI患者354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202)和对照组(n=152)。实验组患者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炎性因子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及预后情况、身体健康情况和脏器功能,记录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死亡情况。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脑膨出分为脑膨出组(n=54)和非脑膨出组(n=300),采用统计学分析筛选术后脑膨出的影响因素。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颅内压均明显降低(P<0.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NSE、GFAP、MBP及S-100B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IL-6及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Vs、Vd、Vmean、PI及R均明显降低(P<0.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Qmean明显增加(P<0.01),且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2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6)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2组患者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7)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8)实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9)实验组患者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0)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2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2组患者SOFA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2)实验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3)二分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CS较低、术前中线移位≥1 cm、术中未行人工硬膜减张缝合、术后迟发性创伤性颅内血肿与术后脑膨出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是术后脑膨出的危险性因素(OR>1)。结论(1)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更明显地降低sTBI患者颅内压,减轻sTBI患者机体炎症状态,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sTBI患者身体健康情况及预后情况,保护患者脏器功能,降低死亡率,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2)术前GCS较低、术前中线移位≥1 cm、术中未行人工硬膜减张缝合、术后迟发性创伤性颅内血肿是术后脑膨出的危险性因素,术中采用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可以预防术后脑膨出的发生。

陆云鹏[5](2018)在《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文中认为背景: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已经成为一个威胁公众健康的社会问题,交通事故伤是导致TBI发生的首要原因。TBI后所致硬膜外血肿主要由于脑外伤导致颅骨和硬脑膜间出现血肿,手术治疗是目前清除硬膜外血肿最为有效的方式。由于硬膜外血肿的发病较急,极易导致脑疝形成,且术后易出现并发症,最终增加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因此探讨影响TBI致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尤为重要。目的:探讨影响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为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汇总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收治的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1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瞳孔改变、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血肿部位、血肿量、合并颅内其它损伤、并发症及手术方式等。对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并严格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分,Ⅰ为死亡、Ⅱ为植物生存、Ⅲ为重度残疾、Ⅳ为轻度残疾、Ⅴ为恢复良好,能正常学习工作。本次研究以ⅠⅢ级作为不良预后。影响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检验标准: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影响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单因素分析: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不良预后组与预后良好组在年龄(χ2=4.761,P=0.029)、瞳孔改变(χ2=10.827,P=0.001)、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χ2=5.271,P=0.022)、术前GCS评分(χ2=6.452,P=0.011)、血肿量(χ2=3.953,P=0.047)、手术方式(χ2=5.648,P=0.017)、合并颅内其它损伤(χ2=3.953,P=0.008)、并发症(χ2=4.675,P=0.031)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在性别(χ2=4.675,P=0.570)、血肿部位(χ2=1.776,P=0.212)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影响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多因素分析:年龄(P=0.023,OR=1.575,95%CI:1.1252.062)、瞳孔改变(P=0.008,OR=3.157,95%CI:2.2515.035)、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P=0.018,OR=2.231,95%CI:1.8233.539)、术前GCS评分(P=0.012,OR=0.507,95%CI:0.3210.833)、合并颅内其它损伤(P=0.036,OR=2.035,95%CI:1.5793.152)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影响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单因素包括:年龄、瞳孔改变、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血肿量、手术方式、合并颅内其它损伤、发生并发症,而性别、血肿部位对患者不良预后无影响。2.年龄、瞳孔改变、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合并颅内其它损伤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与临床经验相符。

周可为,朱林,梁文龙[6](2008)在《急性硬脑膜外血肿52例术后潜在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卢少波,张志越[7](2004)在《硬脑膜外血肿术后继发脑梗死15例诊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俊兴,薛跃华[8](1998)在《急性硬膜外血肿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18例》文中指出急性硬膜外血肿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较少见。我院自1992年4月至1998年1月共收治18例,占我院同期手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的49%。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5例,年龄3~8岁11例,18~40岁7例。受伤至入...

郭子鑫,李建华,陈明伟,刘辉,刘吉祥[9](2017)在《儿童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术后疗效:附41例报告》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影响术后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我院神经外科自20132016年收治的41例硬脑膜外血肿手术患儿(均<14周岁)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对采取不同手术时机对患儿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1例手术患儿全部采取开颅手术,术后恢复较好34例,轻微残疾3例,死亡患者4例。两组患儿预后不良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11,P<0.05),624 h组患儿预后不良的比例高于<6 h组(43%vs 12%,P<0.05)。结论儿童外伤后手术时机的选择、颅内损伤的严重程度、硬膜外血肿的部位及手术操作等因素对患儿的预后具有较大影响。

赵刚,孙继程,刘帅,李俊,王宇,张义,高峰,杨成国[10](2015)在《大骨瓣减压术加内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30例的临床经验总结》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大骨瓣减压术加内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经验。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4年12月3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采用大骨瓣减压术加内减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愈后及手术经验。结果幕上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直径≥12 cm)加内减压术治疗22例。幕下行大骨瓣减压术(直径≥4 cm)加内减压术治疗8例。本组存活21例,死亡9例,存活率70.00%。存活患者随访36个月,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7例,中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大骨瓣减压术加内减压术能明显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只要病情许可,尽可能早期手术干预,充分减压,才能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

二、硬脑膜外血肿术后继发脑梗死15例诊治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硬脑膜外血肿术后继发脑梗死15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颅脑损伤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分组及诊断标准
    1.3 收集数据资料
    1.4 资料收集
    1.5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2.2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3 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与评价
3 讨论
    3.1 TBI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流行病学分析
    3.2 入院时GCS评分与创伤性脑梗死的关系
    3.3 硬膜下血肿与创伤性脑梗死的关系
    3.4 血液高凝状态与创伤性脑梗死的关系
    3.5 手术与创伤性脑梗死的关系
    3.6 低血压与创伤性脑梗死的关系
    3.7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外伤继发创伤后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和相关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微循环和静脉循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表
摘要1
Abstract 2
摘要2
Abstract 2
摘要3
Abstract 3
第一部分 急性颅脑损伤后颅内微循环、静脉循环的DSA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初步结论
    创新点
第二部分 脑挫裂伤灶周围水肿区大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初步结论
    创新点
第三部分 急性硬膜下血肿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术前影像资料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初步结论
    创新点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硬膜下血肿与颅内静脉循环的关系
        参考文献
    慢性硬膜下血肿与脑静脉循环的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论文

(4)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术后脑膨出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5)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收集与处理
        2.1.1 一般资料
        2.1.2 入选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仪器设备
    2.2 研究方法
        2.2.1 患者临床资料统计
        2.2.2 预后评估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患者入院类型及病情评估
    3.3 患者治疗情况分析
    3.4 患者预后情况分析
    3.5 影响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3.6 影响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硬膜外血肿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4.1.1 性别
        4.1.2 年龄
        4.1.3 瞳孔改变
        4.1.4 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
        4.1.5 术前GCS评分
        4.1.6 血肿部位
        4.1.7 血肿量
        4.1.8 手术方式
        4.1.9 合并颅内其它损伤
    4.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的诊疗与预后
    1 硬膜外血肿的定义、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
        1.1 硬膜外血肿的定义及临床特点
        1.2 硬膜外血肿的分类及发生机制
        1.3 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诊断
    2 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治疗
        2.1 硬膜外血肿的临床保守治疗
        2.2 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治疗
    3 影响TBI的预后相关因素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6)急性硬脑膜外血肿52例术后潜在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7)硬脑膜外血肿术后继发脑梗死15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病 例
    1.2 临床表现
    1.3 治 疗
2 结 果
3 讨 论

(10)大骨瓣减压术加内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30例的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手术方式
    1.3评价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3讨论

四、硬脑膜外血肿术后继发脑梗死15例诊治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颅脑损伤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D]. 孔丽娜.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亚高原地区颅脑创伤继发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分析[J]. 童燕翔,林驰,汤进伟,陈晓鹏.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02)
  • [3]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微循环和静脉循环的研究[D]. 刘海兵.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术后脑膨出影响因素分析[D]. 李景周.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5]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D]. 陆云鹏. 江苏大学, 2018(02)
  • [6]急性硬脑膜外血肿52例术后潜在危险因素分析[J]. 周可为,朱林,梁文龙. 江苏医药, 2008(11)
  • [7]硬脑膜外血肿术后继发脑梗死15例诊治分析[J]. 卢少波,张志越.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06)
  • [8]急性硬膜外血肿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18例[J]. 王俊兴,薛跃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98(06)
  • [9]儿童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术后疗效:附41例报告[J]. 郭子鑫,李建华,陈明伟,刘辉,刘吉祥.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7(04)
  • [10]大骨瓣减压术加内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30例的临床经验总结[J]. 赵刚,孙继程,刘帅,李俊,王宇,张义,高峰,杨成国. 中国现代医生, 2015(24)

标签:;  ;  ;  ;  ;  

硬膜外血肿术后脑梗死15例诊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