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间隔后旁路伴心室融合波和心房提前激活的诊断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间隔后旁路伴心室融合波和心房提前激活的诊断

一、心室融合波伴心房激动提前对间隔旁路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苗成龙,孟鑫,王艳微[1](2021)在《长RP间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鉴别方法》文中指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性心动过速等多种类型。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鉴别方法包括心动过速时应用心室起搏拖带、希氏束不应期/非不应期的心室期前刺激及心房不同部位起搏的方法,窦性心律下应用希氏束旁起搏、心室不同部位/频率刺激等方法。心室起搏拖带可观察多个指标,为临床最常用的鉴别方法之一,但可能造成拖带后"假V-A-A-V"顺序,希氏束不应期的心室期前刺激可能出现假阴性或者导致心动过速终止,不利于鉴别诊断。窦性心律下行希氏束旁起搏和心室不同部位/频率刺激时,结果可能受起搏位置、旁路位置和不应期影响,易造成假阴性结果等。因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临床上需综合多种鉴别方法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提高手术成功率。

李娟[2](2019)在《体表心电图对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术的指导作用》文中认为背 景:预激综合征是指在房室正常传导通路(房室结)之外,房室间还存有异常的传导组织(旁道)连接心房与心室,因旁道不应期较房室结快径路短,使心房冲动直接越过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系统,通过旁道肌束的传导提早到达心室,使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基于这一解剖学特点,目前采用射频消融术(RFCA)消融旁道已成为预激综合征的根治手段,手术成功率可达95%以上。术前准确定位旁道有助于指导术中导管和方法的选择,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成功率,并可减少介入医生与患者接触X射线辐射的时间。不同部位显性房室旁道在体表心电图上表现有所不同,因此,根据体表心电图可确定房室旁道在瓣环上的部位,指导旁道射频消融。自1945年开始研究体表心电图定位旁道以来,大量研究表明体表心电图对于术前旁道定位具有较高的诊断参考价值,制订了一系列的体表心电图诊断标准,但大多定位流程繁琐、复杂,不利于临床操作。其中Arruda等人开发的旁道定位标准简单而又准确度高,灵敏度90%,特异度99%,阳性率93%,阴性率98%。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16例预激综合征患者,首先根据体表心电图利用Arruda标准初步定位旁道,然后与RFCA术中成功消融部位比较,从而研究该标准定位显性旁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目 的:了解预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并通过分析体表心电图特征,探讨Arruda标准定位预激综合征旁道的准确性,以便能更好的指导旁道的射频消融,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医患接触X射线辐射的时间。方 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导管室行RFCA术的单旁道预激综合征患者共116人(男性66人,女性50人,平均年龄43±16岁)。射频消融术前记录窦性心律期间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6-10个清晰平稳的心动周期,走纸速度为25mm/s,增益为10mm/mv。依据年龄分为A、B两组,A组患者年龄<30岁,B组患者年龄≥30岁;依据旁道位置分为右游离壁、左游离壁、右间隔及左间隔四组,分析临床特征。根据Arruda旁道定位标准,分析心电图Ⅰ、Ⅱ、aVF、V1导联预激波初始20ms极性,V1、Ⅲ导联QRS波R/S比值,再结合射频消融术中成功消融靶点位置,研究体表心电图定位显性旁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率。结 果:A组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15:17);B组男性要多于女性,男女比例(51:33)。左后间隔旁道平均发病年龄较其他旁道晚(平均年龄47.3±17.8岁,P=0.047),左侧游离壁旁道PR间期更长、QRS波间期更窄(P<0.05)。116例患者经射频消融术确诊为右侧旁道共48例,占比41%,其中右前壁9例,右侧壁9例,右后壁11例,右前间隔3例,右中间隔1例,右后间隔15例。确诊为左侧旁道共68例,占比59%,分别为左前侧壁46例,左后壁8例,左后间隔14例。116例患者中未见心外膜旁道。本研究中,右侧游离壁灵敏度82.8%,特异度95.4%,正确率92.2%;右间隔灵敏度94.4%,特异度91.8%,正确率92.2%;左侧游离壁灵敏度98.1%,特异度91.9%,正确率94.8%;左后间隔灵敏度21.4%,特异度100.0%,正确率90.5%。本研究116例患者正确定位97例,全组敏感性85.5%,特异性98.8%,阳性预测值81.1%,阴性预测值98.1%,正确率97.1%。排除左后间隔旁道14例患者,全组其灵敏度升高至92.4%%,特异度99.2%,阳性预测值93.5%,阴性预测值99.0%,正确率98.4%。结 论:Arruda显性旁道定位标准对右、左侧游离壁旁道及右间隔旁道定位准确性高,对左后间隔旁道定位准确性相对较差。

张鹏,吴冬燕,李琼,卢凤民,许静[3](2014)在《希氏束不应期内心室早搏刺激鉴别隐匿性间隔房室旁道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使用希氏束不应期内心室早搏刺激鉴别隐匿性间隔房室旁道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方法选取80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40例隐匿性间隔房室快旁道引发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常规行电生理检查术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后采用希氏束不应期内心室早搏刺激来鉴别隐匿性间隔房室旁道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最后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结果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采用希氏束不应期内心室早搏刺激的方法,80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心房激动无明显提前,而40例隐匿性间隔房室快旁道引发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心房激动提前均超过10ms(2043ms),最后行射频消融术成功。此方法鉴别AVNRT及AVR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达到100%。结论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采用希氏束不应期内心室早搏刺激鉴别AVNRT及AVR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很高;但行此检查时需要有心动过速持续发作,反复多次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蓝耀辉[4](2014)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06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房室旁路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病例,总结年龄分布特点,房室旁路的分布特点,RFCA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实用性参考。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九年间RFCA治疗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病例,对此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性别及年龄分布,房室旁路的分布及所占百分比,以及RFCA的疗效,包括消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九年间共RFCA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606例,其中男性患者381例,女性患者225例,年龄为40.5±15.1岁。汉族456例,维吾尔族90例,哈萨克族24例,回族23例,柯尔克孜族5例,蒙古族5例,达翰尔族2例,满族1例。左侧旁道478条,右侧旁道120条,希氏束旁旁道24条。多数为单旁道(383例),左侧双旁道12例,右侧双旁道2例,左右侧分布双旁道8例,三旁道1例。心内电生理标测及消融靶点提示,左前侧壁246条,左侧壁115条,左后侧壁14条,左前间隔3条,左后间隔100条,右前侧壁2条,右侧壁34条,右后侧壁16条,右前间隔3条,右中间隔2条,右后间隔63条。左侧旁道首次消融成功455例(97.8%),10例首次消融失败,其中8例二次消融成功,2例二次消融失败,最终消融成功率为99.6%。右侧旁道首次消融成功110例(93.2%),7例患者二次消融成功,1例二次消融失败,1例三次消融成功,最终成功率为100%。射频消融首次成功率:左侧旁道明显高于右侧旁道,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侧对比最终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P>0.1)。术中1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后植入永久起搏器,1例术中出现心包填塞行心包穿刺引流,1例因右锁骨下静脉血管变异在穿刺过程中出现气胸,无死亡病例。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房室旁路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高效,是首选治疗方法。

钟艳霞[5](2013)在《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及终止的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治疗等临床意义。方法: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型诊断和旁道定位的准确率;分别采用超速刺激、猝发刺激、期前刺激法三种方法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终止,总结有效终止率。结果:与心内电生理检查比较,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型的准确率为96%,、旁道的初步定位准确率为93%,三种方法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总有效终止率为98.4%。结论: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型、旁道初步定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终止安全、快速、有效。

沈祥礼,李新国,赵勤英,吴忠东,姜述斌,帕尔哈提[6](2013)在《右心室快速刺激诊断间隔部快旁道的方法学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目的:探讨心动过速时右心室起搏诊断间隔快旁道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与间隔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心动过速时右室快速起搏方法(即心动过速时,以短于心动过速周长20 ms起搏右室心尖部)将142例患者分别诊断为74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68例间隔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并观察体表QRS的变化及相应的心房激动时限变化。结果:心动过速时右室快速起搏,74例AVNRT患者出现融合波时,心房激动均未被影响;68例间隔隐匿性AVRT患者均在最后1~3个心室融合波时心房提前激动。结论:快速右室心尖部起搏在诊断间隔隐匿性AVRT的敏感性、特异性极高,均达100%,且简单易行。

罗亚雄,王福军[7](2012)在《预激综合征的用药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Ohnel(1944年)命名预激综合征时,将其定义为"起源于心房的激动比经正路(房室结)提早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随着隐匿型预激综合征的发现,Gallagher又进一步将其定义为"激动从起源点比经正路提前激动远方区域(心室或心房)"。欧洲预激综合征专题研究小组根据旁路的解剖学特征对预激综合征进行了分类。这些旁路包括:①房室旁路,心房和心室间的直接连接;②结室旁路,连接房室结与心室肌;③从希浦系统到心室间的束室连接;④直接连接心房和希氏束的房室结旁

廖自立[8](2013)在《Mahaim纤维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消融》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将分析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窦性心律和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第二部分将分析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及射频消融结果。第三部分将分析束室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第一部分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窦性心律和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目的对于房束型Mahaim纤维和房室型Mahaim纤维患者,心房冲动可以只经房室结前传,或者只经房室旁路前传,也可以经房室结和房室旁路共同前传。因此,此类患者窦性心律下体表心电图的QRS波可以呈现各种形态。本研究旨在分析房束型Mahaim纤维和房室型Mahaim纤维窦性心律心电图特点,并对房束型Mahaim纤维和房室型Mahaim纤维参与的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射频消融的13例房束型Mahaim纤维和房室型Mahaim纤维患者(房束型4例,房室型9例)的窦性心律心电图和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其中男性7例,占53%。平均33.5±13.1岁。所有患者临床上和电生理检查术中均存在Mahaim纤维参与的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结果射频消融术前13例患者中,7例患者窦性心律心电图呈轻度心室预激。4例体表心电图存在不充分预激波,余3例终末QRS波存在顿挫或粗顿,而QRS波前无预激波。终末QRS波顿挫或粗顿主要存在于工导联、V5和V6导联。Mahaim纤维成功消融阻断后,终末QRS波顿挫或粗顿均消失。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心动过速周长(336.0±54.2ms对336.4ms±30.4,P>0.05)和QRS波平均时限(117.3±14.5ms对128.8±14.6ms,P>0.05)相比均无显着差异。心动过速时,房束型患者胸前导联V1-V3的r波时限均小于40ms。6例游离壁起源房室旁路患者中,4例前导联Vl-V3的r波均大于40ms,1例小于40ms,1例无r波。结论房束型Mahaim纤维和房室型Mahaim纤维患者窦性心律心电图终末QRS波可存在顿挫或粗顿,发生率约为23%。终末QRS波顿挫或粗顿可作为窦性心律下房束型Mahaim纤维和房室型Mahaim纤维心室预激的唯一表现。终末QRS波顿挫或粗顿失亦可作为房束型Mahaim纤维和房室型Mahaim消融成功的体表心电图标志。游离壁起源的Mahaim纤维心动过速时,房室纤维患者胸前导联r波一般比房束型要宽。第二部分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及射频消融目的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时临床上最常见的两种Mahaim纤维。既往文献报道的多是房束型Mahaim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及射频消融。关于房室型Mahaim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及射频消融资料较少。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和导管标测消融结果,进一步阐述两种Mahaim纤维的电生理特点及导管消融结果。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行射频消融的13例房束型Mahaim纤维和房室型Mahaim纤维患者(房束型4例,房室型9例)的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查特点及导管标测消融结果。其中,男性7例,占53%。平均33.5±13.1岁。结果4例房束型和9例房室型Mahaim纤维患者临床和电生理检查术中均存在Mahaim纤维前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两种类型的Mahaim纤维中分别有3例(房束型75%,房室型33%)纤维可被腺苷阻断传导,以及分别有2例(房束型50%,房室型22%)在有效消融过程中出现加速性Mahaim纤维的自主心律。1例(25%)房束型Mahaim纤维窦性心律下可出现Mahaim纤维自主心律。13例Mahaim纤维均消融成功。2例(22%)房室纤维和全部4例(100%)房束纤维于成功靶点处标测到Mahaim纤维(旁路)电位。结论与房束型Mahaim纤维一样,临床上绝大多数房室型Mahaim纤维都参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束型多具有类房室结特性,而具有类房室结特性的房室型Mahaim纤维只占少数,大多数房室型Mahaim纤维不具有类房室结特性。Mahaim纤维(旁路)电位对于指导房束型Mahaim纤维的导管消融意义更大。第三部分束室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目的束室纤维是一种特殊的Mahaim纤维,其近端起源于希氏束及其近端,远端远端多插入室间隔基底部,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由于此类纤维位置靠近前间隔,临床上容易误诊为前间隔旁路。加之此类纤维可合并其他室上性心动过速,准确诊断此类纤维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束室纤维患者的心电图以及电生理学特点。此外,还将报道束室消融导管试消融结果。方法连续入选2008年9月至2012年10月我中心连行电生理检查311例行电生理检查的显性预激患者中10例(3.2%)束室纤维。分析束室纤维患者的窦性心律心电图特点以及临床、电生理检查结果。行导管试消融治疗的患者,还将分析标测和消融结果。结果2例束室纤维患者(20%)合并普通房室旁路。消融合并房室旁路后,4例患者的体表心电图符合轻度预激。心房程序刺激时,AV间期的延长与AH间期的延长程度一致,HV间期和预激程度保持不变。希氏束远端心室激动领先。10例患者心室和心房刺激均未诱发出心动过速。共有5例患者给予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5例行导管消融的患者中,4例可一过性阻断束室纤维,但易恢复。反复如此,未再加大功率消融。剩余1例试消融未成功。结论束室纤维在预激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临床上束室纤维患者可因合并其他室上性心动过速而导致有心动过速发作病史,电生理检查可明确束室纤维的诊断。束室纤维的心室插入点多数邻近希氏束远端,低功率消融其心室插入点可一过性阻断旁路传导。由于该纤维临床不直接参与心动过速,无需过度消融。

吕超[9](2011)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旁路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18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房室旁路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生理特点、消融靶点选择,探讨对其定位诊断、RFCA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005-2010年资料齐全的房室旁路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行RFCA病例,回顾性分析其电生理特征、消融靶点及RFCA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结果:回顾性分析了218例房室旁路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年龄为41.3±14.7岁,男性130例,女性88例。左侧隐性旁路105例,显性37例,右侧隐性27例,显性49例。大多为单旁路(209例),双旁路和三旁路少见,分别为7例和2例。心内电生理定位旁路于左前侧壁88条,左侧壁31条,左后侧壁13条,左后间隔17条,右前侧壁17条,右侧壁29条,右后侧壁5条,右后间隔18条,右前间隔10条,右中间隔1条。左侧旁路首次消融成功138例(96.5%),1例二次消融成功,4例消融失败,最终成功率为97.2%。右侧旁路首次消融成功66例(86.8%),6例二次消融成功,4例消融失败,最终成功率为94.7%。左侧旁路射频消融成功率稍高于右侧(P>0.05)。术中1例出现心包填塞,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旁路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熊海刚[10](2010)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原因,旨在为进一步降低复发率提供线索。病例选择和方法:对35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进行随访(8.8±3.5年),回顾性分析其电生理资料,包括术后有无房室传导跳跃现象、心房回波及其与复发的关系,复发患者两次射频消融术前快径不应期、消融术后房室结不应期及两者差值,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射频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及差值。对53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进行随访(7.6±3.2年),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旁路逆传不应期、诱发心动过速的心房心室联律间期、心动过速时频率、有无合并多旁道、消融时靶点图特点、消融情况、旁路的具体解剖位置。结果:(一)35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10例复发,复发率2.8%,其中320例患者射频术后无跳跃现象,无心房回波,无1例复发;17例术后有心房回波,无跳跃现象,其中3例复发;11例术后有跳跃现象伴心房回波,其中5例复发;8例术后有跳跃现象,无心房回波,2例复发。10例复发患者,均再次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第2次射频消融术后房室结不应期均较第1次术后延长,且与术前快径不应期差值明显减小,第2次射频消融术后随访至今(2.6±0.6年),无1例复发。(二)53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22例复发,总复发率4.1%;其中右侧游离壁旁路74例,4例复发,复发率5.4%;间隔部旁路82例,5例复发,复发率6.0%;左侧游离壁旁路374例,13例复发,复发率3.4%。在22例复发患者中,多旁路、旁路和双径路两种机制参与共7例。有显性预激者11例,单纯隐匿性旁路4例;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室房波振幅的比值相比,P>0.05,无显着差别;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室房融合波时限相比,P<0.05,有显着差别;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逆向心房激动提前程度相比,P<0.05,有显着差别。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消融时间、射频电流功率、阻抗相比,P值均>0.05,无显着差别;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放电显效时间相比,P<0.05,有显着差别。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电生理资料相比,P值均>0.05,无显着差别。结论:慢径残存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靶点标测欠精确、多旁路是导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旁路和双径路两种机制参与也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原因。

二、心室融合波伴心房激动提前对间隔旁路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室融合波伴心房激动提前对间隔旁路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2)体表心电图对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术的指导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预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
    研究资料
    结果
    讨论
第二章 体表心电图对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术的指导作用
    研究资料
    结果
    讨论
结论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3)希氏束不应期内心室早搏刺激鉴别隐匿性间隔房室旁道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心内电生理检查
    1.3 射频消融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心内电生理检查
    2.2 RS2法检测报告
    2.3 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3 讨论

(4)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0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适应症
        1.2 非适应症
    2 方法
        2.1 穿刺及导管放置
        2.2 心内电生理检查的方法
        2.3 房室旁道的定位
        2.3.1 体表心电图定位
        2.3.2 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心内旁路定位
        2.4 确定靶点图
        2.5 旁道消融的能量选择
        2.6 旁道消融成功的标准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AVRT射频消融治疗年份分布表图
    2 民族分布图
    3 性别及年龄分布
    4 年龄构成比
    5 旁道的分布特点
    6 消融成功率及复发率
    7 并发症
讨论
    1 旁道的胚胎发生与组织解剖学
    2 流行病学
    3 发生机制
    4 房室旁道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特征
        4.1 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
        4.2 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5 旁路的电生理、靶点及消融
        5.1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内电生理特征
        5.2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5.3 靶点及消融
        5.3.1 靶点图的标测及定位
        5.3.2 旁道的消融
    6 复发的可能原因及对策
    7 手术有效性
    8 手术的安全性
    9 本研究结果的体会及意义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5)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及终止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对象
    2. 食道心房调搏和心内电生理检查方法及诊断方法
        2.1 食道调搏方法
        2.2 心内电生理检查方法
        2.3 诊断方法
    3 终止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1 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型诊断和鉴别诊断
    2 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定位诊断
    3 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终止
    4 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右心室快速刺激诊断间隔部快旁道的方法学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电生理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常规电生理检查结果
    2.2 心动过速时右室快速起搏刺激法检测结果
3 讨论

(8)Mahaim纤维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消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窦性心律和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临床意义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及射频消融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临床意义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束室纤维的电生理学点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临床意义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Mahaim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及射频融融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个人简历
致谢

(9)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旁路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1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正文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心室融合波伴心房激动提前对间隔旁路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长RP间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鉴别方法[J]. 苗成龙,孟鑫,王艳微. 中国综合临床, 2021(02)
  • [2]体表心电图对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术的指导作用[D]. 李娟. 苏州大学, 2019(04)
  • [3]希氏束不应期内心室早搏刺激鉴别隐匿性间隔房室旁道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J]. 张鹏,吴冬燕,李琼,卢凤民,许静.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S1)
  • [4]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06例分析[D]. 蓝耀辉.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2)
  • [5]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及终止的探讨[D]. 钟艳霞. 中南大学, 2013(05)
  • [6]右心室快速刺激诊断间隔部快旁道的方法学探讨[J]. 沈祥礼,李新国,赵勤英,吴忠东,姜述斌,帕尔哈提. 新疆医学, 2013(03)
  • [7]预激综合征的用药策略[J]. 罗亚雄,王福军.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05)
  • [8]Mahaim纤维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消融[D]. 廖自立.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11)
  • [9]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旁路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18例分析[D]. 吕超. 广西医科大学, 2011(09)
  • [10]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因素分析[D]. 熊海刚.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10(10)

标签:;  ;  ;  ;  ;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间隔后旁路伴心室融合波和心房提前激活的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