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内固体内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研究

口内固体内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研究

一、下颌角骨折经口内坚固内固定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艳[1](2019)在《3D打印个性化钛板用于下颌角骨折的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下颌角骨折是常见的一种颌骨骨折类型。下颌下切口充分显露骨折断面后坚强内固定是常规的手术方法,该方法不仅在面部遗留瘢痕,而且容易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口腔内手术入路配合穿颊器的手术方法减小了面部手术瘢痕,但是操作复杂并且手术时间较长。上世纪70年代Champy提出了张力带理论,采用沿着下颌骨外斜线张力带区域使用单一钛板进行坚强内固定的方法,完全采用口内切口,避免了面部瘢痕,面部美观效果良好。但是很多学者认为该方法只适用于有利型和轻度移位的下颌角骨折,对于不利型和严重移位的下颌角骨折应该增加下颌下缘固定。此外,研究也发现该方法固位的稳定性差,并且导致较高的术后感染发生。因此,如何扩大张力带固定的适应症并且提高钛板固定骨折断端后的稳定性有待解决。我们设想,通过3D打印个性化钛板,对钛板厚度、宽度和长度等参数进行个性化设计,让钛板以足够力量可以提高张力带固定术后的骨稳定性。此外,张力带固定的外斜线区域骨表面不平整,钛板塑形非常困难,钛板和骨表面的紧密贴合直接影响固位的稳定性,而3D打印的个性化钛板可以做到钛板与骨面的严密贴合。因此,设计3D打印的个性化钛板可能会扩大张力带固定手术的适应症,并且有望解决张力带固定后不稳定这一问题。[目的]应用3D打印个性化钛板固定下颌角骨折,分析不同咬合状态下下颌骨及下颌角骨折断层的应力分布、应力大小及位移等,探讨足以维持骨折稳定且能最大限度降低应力遮挡率的合适钛板大小,为临床治疗下颌角骨折提供参考。[方法]CT扫描下颌骨得到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三维建模软件,获得三维重建下颌骨,导入逆向建模软件Geomagic Design X及Geomagic Studio,完成下颌骨实体化,然后导入UGNX 10.0,在三维下颌骨模型上设计下颌角骨折线,骨折裂隙为1.0mm,单一小型接骨钛板沿外斜线行坚强内固定,钛板孔径2.0mm,宽度为4.0mm,孔间距6.0mm,桥距12.0mm,钛钉长6.0mm。按内固定的钛板长度不同将其分为4孔组和6孔组两种;根据钛板厚度不同又分别分为0.2mm组、0.4mm组、0.6mm组、0.8mm组、1.0mm组、1.2mm组、1.4mm组、1.6mm组、1.8mm组和2.0mm组,共20组;根据骨折愈合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骨折发生当时、骨折愈合1月和骨折愈合3月3个不同时期;根据咬合工况的不同,模拟正中咬合和健侧磨牙咬合2种情况。将其分别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分析正常下颌骨及下颌角骨折时骨折断层的应力分布及位移情况,计算应力遮挡率。使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检验水准表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当钛板长度、宽度、孔径、孔间距、桥距、钉长及愈合时间相同时,随着钛板厚度的增加,骨折断层的最大位移值越来越小;当钛板长度、宽度、厚度、孔径、孔间距、桥距及钉长相同时,随着骨折愈合时间的增加,骨折断层的最大位移值逐渐减小;当钛板长度、宽度、孔径、孔间距、桥距及钉长相同时,随着钛板厚度的增加,骨折断层的最大应力值越来越小,钛板应力遮挡率越来越大,0.2mm组钛板应力遮挡率最小,随着钛板厚度的增加应力遮挡率逐渐增加,2.0mm组钛板应力遮挡率最大;当钛板长度、宽度、厚度、孔径、孔间距、桥距及钉长相同时,随着骨折愈合时间的增加,骨折断层的最大应力值逐渐增大,钛板的应力遮挡率逐渐减小。统计学分析显示最大位移值与钛板厚度、愈合时间、咬合工况之间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与长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应力遮挡率与厚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与愈合时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而应力遮挡率与咬合工况和长度之间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3D打印个性化钛板的稳定性与钛板厚度以及骨折愈合的时间相关。钛板孔径为2.0mm,宽度4.0mm,孔间距6.0mm,桥距12.0mm时,钛板越薄、愈合时间越短,则最大位移值越大,说明钛板固定的稳定性越差,且钛板厚度为1.0mm时,最大位移值趋于稳定,说明钛板厚度为1.0mm时,钛板固定的稳定性趋于稳定;3D打印个性化钛的应力遮挡率与钛板厚度、骨折愈合的时间以及咬合方式相关,当钛板孔径为2.0mm,宽度为4.0mm,孔间距6.0mm,桥距12.0mm时,钛板越厚、愈合时间越短、正中咬合时,应力遮挡率越大。个性化设计的3D打印钛板模拟固定下颌角骨折时,1.0mm厚的钛板既可以提高张力带固定术后的骨稳定性,又能最大限度降低应力遮挡率,这将有望扩大张力带固定手术的适应症。

丁超[2](2019)在《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入路设计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研究选择不同手术入路应用于不同类型髁突骨折患者,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对于不同骨折类型选择术后疗效满意的手术方式,旨在为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与治疗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创伤正颌外科病房自2016年09月至2018年09月因髁突骨折而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共43例(50侧)。术前行数字化曲面断层片和/或下颌骨CT明确骨折类型,将病例以手术入路分为耳屏前入路组、耳轮缘入路组、颌后入路组、颌下入路组共四组。对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以上的随访,通过门诊复查调查患者对手术切口满意度,并记录面神经损伤以及咬合关系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所随访的43例(50侧)患者中,通过耳屏前入路治疗髁突骨折18侧,耳轮缘入路治疗髁突骨折13侧,颌后入路治疗髁突骨折11侧,颌下入路治疗髁突骨折8侧。1.面神经损伤:术后面神经损伤出现17侧,其中耳轮缘入路组出现8侧,占23.5%,面神经损伤率最高。将四组面神经损伤率进行X2检验提示耳轮缘入路与颌后入路、耳轮缘入路比耳屏前入路相比有明显区别。2.患者满意度:在43例(50侧)髁突骨折患者中,对切口满意的有44侧,满意率为88%,其中耳轮缘入路组有12侧满意,满意率92.3%为最高。结论:各手术入路具有不同的优势,对于髁突囊内及颈部骨折,建议选用耳屏前入路及耳轮缘入路,对于髁突基底部骨折甚至更低位置的骨折可选择颌后入路。

明华伟,何芸,张兴安,韩新生,王华东,谭小尧[3](2018)在《改良带针负压引流管联合口内入路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改良带针负压引流管联合口内入路在下颌角及升支区域线性闭合性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就诊的下颌角和(或)下颌升支线性闭合性骨折患者42例,采用带针负压引流管经面部皮肤穿刺、联合口内入路坚固内固定22例(观察组);采用传统方法经口外颌下或颌后入路治疗20例(对照组)。术后观察随访3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及骨折复位固定均获得良好效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9.4±35.2)min,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29.5±20.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皮肤瘢痕,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涎瘘、面瘫、耳廓麻木等并发症出现,对照组发生3例涎瘘、7例面瘫、8例耳廓麻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方法经口外颌下或颌后入路,采用带针负压引流管经面部皮肤直接穿刺、联合口内入路坚固内固定下颌角及升支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临床效果显着。

明华伟,何芸,谭小尧,张兴安,韩新生,王华东,邓礼辉[4](2018)在《带针负压引流管联合口内入路在下颌角骨折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改良带针负压引流管在下颌角区线性闭合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科室就诊的下颌角区线性闭合性骨折患者16例,将带针负压引流管改良预弯,经面部皮肤穿刺后联合口内入路行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后随访69个月,对骨折固定可靠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咬合关系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及骨折复位固定均获得良好效果,面部皮肤瘢痕不明显,无涎瘘、面瘫、耳廓麻木等并发症出现。结论:采用改良带针负压引流管经面部皮肤直接穿刺、口内入路固定下颌角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面部瘢痕不明显等优点,临床效果显着。

申赵峰[5](2018)在《经口内切开复位固定下颌角骨折的治疗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分析经口内切开复位固定下颌角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均行经口内切开复位固定手术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手术疗效。结果 60例患者中有26例中颏部骨折、22例颏孔区及体部骨折、7例下颌角区骨折以及5例多发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且手术前后的骨折张口程度存在明显变化;咬合关系也明显改善,经X线片检查发现患者术后对位对线恢复较好,且无明显面部创口疤痕。结论通过对下颌角骨折患者,行经口内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能够取得显着的临床疗效,减少对患者的面部创伤,可具备早期锻炼的可靠预后疗效,能够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木亚萨尔·吐尔逊[6](2018)在《下颌角骨折手术治疗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下颌角骨折手术治疗中应用单块小型接骨板与双块小型接骨板的疗效比较,以及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案对术后疗效的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Ovid,Embase,and Pubmed,Science Direct等外文数据库以及中文期刊全文数据(CNKI),维普,中国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6月,搜集国内外有关比较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在成年人下颌角骨折应用中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两名评价员独立处理文献检索及数据,并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及系统评价。结果:1.按照设计检索的方法检索到关于比较下颌角不同内固定方式的1568篇文献,其中11篇文献纳入,并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块小型接骨板与双块小型接骨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au2=0.37,chi2=39.10 df=10 P<0.0001;I2=74%),累计分析结果(RR=0.6295%CI[0.39,1.00];p=0.05)。2.按照设计检索的方法检索到关于比较穿颊器辅助的口内入路与口外入路方案的1069篇相关文献,其中6篇文献纳入,口外组出现瘢痕,面神经损伤,感染,咬合干扰,涎瘘,张口受限,硬件故障(钛板松动,移位),骨不连的概率分别为:20.3%(6%-100%),24%(0%-53%),8.6%(0%-20%),18%(0%-50%),1.9%(0%-5.8%),0%,4.4%(0%-10%),0%口内入路而言,面部瘢痕,骨不连,涎瘘,张口受限的发生率均为0%,面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6%(0%-13.3%),感染的发生率为7.1%(0%-20%),咬合干扰的发生率为3.8%(0%-12.5%),硬件故障(钛板松动,移位)发生率为1.7%(0%-5.5%)。结论:本项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表明单块小型接骨板与双块小型接骨板比较单块小型接骨板更能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颌角骨折中穿颊器辅助的口内入路(口内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口外入路(口外组)低。

章绍安[7](2017)在《小型钛板治疗14例下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小钛板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4例下颌骨骨折应用小钛板作坚固内固定。复位技术及固定位置参照Champy方法。结果 14例患者中1例继发感染,1例出现颌干扰,其余咬合关系正常。结论下颌骨骨折经口内用小钛板作坚固内固定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张营,刘荣光,游会林[8](2017)在《单钛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及机动车辆的增加,颌面部损伤的患者每年都呈增多趋势[1],其成为了口腔颌面外科的多发及常见疾病[2],其中下颌骨骨折(Mandibular fracture)最常见[3]。据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统计[4],2 148例颌面部骨折中下颌骨骨折1 101例,占51.26%,其中下颌角骨折(Mandibular angle fractures)463例,占下颌骨骨折的42.05%。由

卢冉[9](2016)在《影响下颌角骨折术后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影响下颌角骨折术后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5年6月因下颌角骨折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颌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按术后的恢复情况分为愈合良好、愈合欠佳两组,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是否伴有糖尿病、合并颌面部其他骨折、骨折严重性、术前感染、术后依从性、术前使用抗生素情况、手术时机、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入路、第三磨牙处理方式、固定物数量、固定物形状、固定物材料、术后颌间牵引等情况。对以上可能影响下颌角骨折术后愈合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第三磨牙处理方式(χ2=7.752 P=0.021)、术后辅助颌间牵引(χ2=4.196 P=0.041)、吸烟(χ2=5.535 P=0.019﹤0.05)、术中植入固定物数量(χ2=4.405 P=0.044)与下颌角骨折术后愈合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第三磨牙的处理方式(OR=0.878 P=0.865 95%CI:0.1973.918)、颌间牵引(OR=2.599 P=0.172 95%CI:0.6659.852)对下颌角骨折术后愈合无影响;吸烟(OR=5.660 95%CI:1.18227.106)、固定物数量(OR=0.189 95%CI:0.0440.816)与下颌角骨折术后恢复密切相关。结论:术中两块固定物的植入即张力带联合下颌下缘固定有利于下颌角骨折术后愈合,吸烟是影响下颌角骨折术后愈合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更多的证实与下颌角骨折术后愈合相关的因素,并提前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下颌角骨折术后的愈合。

梁荣奇[10](2015)在《下颌角不稳定性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口内或口外2种路径进行微型钛板固定术治疗下颌角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口内(n=20)和口外(n=26)路径对46例下颌角不稳定性骨折进行微型钛板固定术,术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口外组有2例切口感染,其中1例发展为骨髓炎经过拔牙及取出钛板后愈合;口内组有2例口内切口感染,经过局部冲洗填碘仿纱条后愈合;2组其余病例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经过312个月随访,2组病例张口度大于35 mm,无咬合紊乱,骨折对位良好,无移位。口外组病例均留有瘢痕。结论:2种方法治疗下颌角不稳定性骨折,均达到稳定固定的效果。

二、下颌角骨折经口内坚固内固定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下颌角骨折经口内坚固内固定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3D打印个性化钛板用于下颌角骨折的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结论
附图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入路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样本选择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随访信息
    2 研究方法
        2.1 髁突骨折分类
        2.2 切口设计
        2.3 复位与内固定
        2.4 术后处理
        2.5 观测指标
        2.6 统计学分析
        2.7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3)改良带针负压引流管联合口内入路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所需内固定装置及材料
    1.3 带针负压引流管的改良
    1.4 手术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带针负压引流管联合口内入路在下颌角骨折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装置及材料:
    1.3 带针负压引流管的改装:
    1.4 手术方法:
    1.5 术后随访及观察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5)经口内切开复位固定下颌角骨折的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下颌角骨折手术治疗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文献检索
        1.2 资料纳入标准
        1.3 资料排除标准
    2.内容与方法
        2.1 资料提取
        2.2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2.3 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
    3.质量控制
    4.统计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7)小型钛板治疗14例下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固定材料
    1.3 小型钛板内固定方法
    1.4 疗效检查
2 结果
3 讨论
    3.1 小钛板内固定的优点
    3.2 小钛板内固定致术后咬合关系不良的原因
        3.2.1 骨折两断端骨面不贴合
        3.2.2 骨支持强度不够
        3.2.3 骨折两侧断端复位不精确
    3.3 小钛板内固定技术并发症

(8)单钛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材料
    1.3 临床观察记录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评价标准
        1.5.1 咬合关系恢复程度的标准
        1.5.3 骨折愈合的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咬合关系恢复率比较
    2.2 咀嚼效率比较
    2.3 一期骨折愈合率比较
3 讨论

(9)影响下颌角骨折术后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内容与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方法
    5.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10)下颌角不稳定性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 2骨内固定系统
    1. 3手术方法
    1. 2观察指标及统计学处理
2结果
3讨论

四、下颌角骨折经口内坚固内固定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3D打印个性化钛板用于下颌角骨折的有限元分析[D]. 李艳. 山东大学, 2019(09)
  • [2]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入路设计与分析[D]. 丁超.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1)
  • [3]改良带针负压引流管联合口内入路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J]. 明华伟,何芸,张兴安,韩新生,王华东,谭小尧. 海南医学, 2018(14)
  • [4]带针负压引流管联合口内入路在下颌角骨折中的应用[J]. 明华伟,何芸,谭小尧,张兴安,韩新生,王华东,邓礼辉. 中国美容医学, 2018(07)
  • [5]经口内切开复位固定下颌角骨折的治疗体会[J]. 申赵峰.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11)
  • [6]下颌角骨折手术治疗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木亚萨尔·吐尔逊. 新疆医科大学, 2018(01)
  • [7]小型钛板治疗14例下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J]. 章绍安. 安徽医药, 2017(12)
  • [8]单钛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观察[J]. 张营,刘荣光,游会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7(08)
  • [9]影响下颌角骨折术后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D]. 卢冉.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0)
  • [10]下颌角不稳定性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J]. 梁荣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5(06)

标签:;  ;  ;  ;  ;  

口内固体内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